届高考化学第一轮课时演练习题13.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224935 上传时间:2022-12-1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0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化学第一轮课时演练习题1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届高考化学第一轮课时演练习题1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届高考化学第一轮课时演练习题1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届高考化学第一轮课时演练习题1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届高考化学第一轮课时演练习题1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化学第一轮课时演练习题13.docx

《届高考化学第一轮课时演练习题1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化学第一轮课时演练习题13.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化学第一轮课时演练习题13.docx

届高考化学第一轮课时演练习题13

[随堂演练]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硅化学性质不活泼,自然界中能以游离态存在

B.硅酸钠的水溶液俗名为水玻璃,可用于制备硅胶和木材防火剂

C.制造玻璃是复杂的物理变化,玻璃的组成不同,性能不同

D.金刚石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不可能与氧气发生反应

解析:

由于硅是亲氧元素,在自然界中全部以化合态存在,A选项错误;制造玻璃包含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C选项错误;金刚石是碳单质,具有碳单质的化学性质,D选项错误。

答案:

B

2.将二氧化碳通入Ca(OH)2稀溶液中,能正确表示其导电能力变化的是(  )

解析:

CO2通入Ca(OH)2溶液,发生反应为Ca(OH)2+CO2===CaCO3↓+H2O,CaCO3+CO2+H2O===Ca(HCO3)2;CO2在Ca(HCO3)2溶液中溶解度很小,故选D。

答案:

D

3.常温下,下列不发生反应的一组物质是(  )

①硅与NaOH溶液 ②硅与盐酸 ③硅与氢氟酸 ④二氧化硅与碳酸钠 ⑤二氧化硅与NaOH溶液 ⑥二氧化硅与浓硝酸

A.①②④         B.③④⑥

C.②⑤⑥D.②④⑥

解析:

硅与盐酸、SiO2与浓硝酸不反应,SiO2与Na2CO3在高温下反应,常温下不反应。

答案:

D

4.标准状况下,将3.36LCO2气体通入200mL1.00mol·L-1NaOH溶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CO

)与c(HCO

)的比值为(不考虑CO

、HCO

的水解)(  )

A.1∶1B.1∶2

C.2∶1D.1∶3

解析:

n(CO2)=

=0.150mol

n(NaOH)=0.200L×1.00mol·L-1=0.200mol

即1<

<2,反应产物为Na2CO3、NaHCO3,设其物质的量分别为x、y,则

解得

,所以

答案:

B

5.(2014年威海模拟)X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具有耐磨、耐腐蚀、抗冷热冲击性。

有关生产过程如下:

为了确定C的组成,某同学进行了以下的探究过程。

已知F、G都是难溶于水和稀硝酸的白色沉淀,I可作光导纤维。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C的化学式为________;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2)写出下列方程式:

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⑦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由I可作光导纤维知,I为SiO2,根据题给第二个框图中的转化关系和“F是难溶于水和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知F为硅酸,H为硅酸钠;由E→G是加入了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生成了难溶于水和稀硝酸的白色沉淀,则E中含有氯离子;则化合物C中含硅、氧两种元素,故A为硅,B为氯气,C为SiCl4,D为Si(NH2)4,X为Si3N4。

答案:

(1)SiCl4 Si3N4

(2)SiCl4+4NH3===Si(NH2)4+4HCl

SiO

+2H2O+2CO2===H2SiO3↓+2HCO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硅及其化合物的应用范围很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硅是人类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常用材料

B.粗硅制备单晶硅不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C.石英玻璃和餐桌上的瓷盘都是硅酸盐制品

D.盐酸可以与硅反应,故采用盐酸为抛光液抛光单晶硅

解析:

粗硅制单晶硅涉及两个反应:

Si+2Cl2

SiCl4,SiCl4+2H2

Si+4HCl,两个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B错;石英玻璃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属于硅酸盐制品,C错;硅不与盐酸反应,D错。

答案:

A

2.为除去CO2中混有的SO2和O2,下列试剂使用顺序正确的是(  )

①饱和的Na2CO3溶液 ②饱和的NaHCO3溶液 ③浓硫酸 ④灼热的铜网 ⑤碱石灰

A.①③④B.②③④

C.②④③D.③④⑤

解析:

先通过饱和NaHCO3溶液除去SO2,干燥后通过灼热铜网除去O2。

答案:

B

3.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CO2、CH4、N2等均是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

B.14C可用于文物鉴定,14C与12C互为同素异形体

C.二氧化硅不与任何酸反应,可用石英制造耐酸容器

D.精炼粗铝时要清除坩埚表面的石英砂,铝与石英砂反应的方程式为3SiO2+4Al

3Si+2Al2O3

解析:

N2不是温室气体;14C与12C互为同位素,SiO2与氢氟酸反应。

答案:

D

4.(2013年高考江苏卷)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的应用正确的是(  )

A.液氨汽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作制冷剂

B.二氧化硅不与强酸反应,可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

C.生石灰能与水反应,可用来干燥氯气

D.氯化铝是一种电解质,可用于电解法制铝

解析:

依据物质的性质分析其具体用途。

液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可使周围环境温度降低,可用作制冷剂,A对。

石英的主要成分为SiO2,而SiO2可与氢氟酸反应生成SiF4和H2O,不能用石英器皿盛放氢氟酸,B错。

生石灰只能用于干燥中性或碱性气体,不能用于干燥Cl2,C错。

AlCl3为共价化合物,熔融AlCl3不导电,工业上常用电解熔融Al2O3的方法冶炼铝,D错。

答案:

A

5.绿柱石又称绿宝石,其主要成分为BenAl2[Si6O18],也可以用二氧化硅和金属氧化物的形式表示,则n为(  )

A.1   B.2

C.3   D.4

解析:

BenAl2[Si6O18]写作氧化物形式为nBeO·Al2O3·6SiO2,则由氧原子个数知:

n+3+6×2=18,n=3。

答案:

C

6.(双选)用四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选项

操作及现象

溶液

A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

CaCl2溶液

B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

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

Na2SiO3

溶液

C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

再加入品红溶液,红色褪去

Ca(ClO)2

溶液

D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

继续通CO2至过量,浑浊消失。

再加入足量NaOH溶液,又变浑浊

Ca(OH)2

溶液

解析:

因酸性HCl大于H2CO3,CO2与CaCl2溶液不反应。

B项CO2+Na2SiO3+H2O===Na2CO3+H2SiO3↓,H2SiO3与CO2不反应,浑浊不会消失。

C项CO2+Ca(ClO)2+H2O===CaCO3↓+2HClO,溶液变浑浊后加入品红溶液,被HClO氧化褪色。

D项,首先CO2+Ca(OH)2===CaCO3↓+H2O,继续通CO2,生成可溶于水的Ca(HCO3)2,再加入足量的NaOH,则2NaOH+Ca(HCO3)2===CaCO3↓+Na2CO3+2H2O。

答案:

AB

7.某氧化物X难溶于水,能与烧碱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化合物Y,将少量Y溶液滴入盐酸中能生成一种白色的胶状沉淀,则X是(  )

A.SiO2        B.Al2O3

C.MgOD.P2O5

解析:

SiO2难溶于水,能与烧碱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化合物硅酸钠,将少量硅酸钠溶液滴入盐酸中能生成白色的胶状沉淀硅酸,A项正确;Al2O3与烧碱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将少量偏铝酸钠溶液滴入盐酸中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铝,B项错误;MgO与烧碱不反应,C项错误;P2O5与烧碱反应,生成磷酸钠,将少量磷酸钠溶液滴入盐酸中生成易溶于水的磷酸,D项错误。

答案:

A

8.金刚砂(SiC)可由SiO2和碳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反应方程式为SiO2+3C

SiC+2CO↑,下列有关制造金刚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的氧化剂是SiO2,还原剂为C

B.该反应中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

C.该反应中转移的电子数为12e-

D.该反应中的还原产物是SiC、氧化产物是CO,其物质的量之比为1∶2

解析:

反应产物SiC中Si、C的化合价分别为+4、-4价,所以SiO2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碳元素从0价转变成-4价(SiC)和+2价(CO),CO是氧化产物,SiC是还原产物,两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根据化学方程式,电子转移数目为4e-。

答案:

D

9.(能力题)现有一种粗铝含Fe、Si两种杂质。

取等质量的样品,分别投入足量的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中,充分反应后都放出等量的氢气,则粗铝中的铁和硅的关系是(  )

A.物质的量之比为1∶1

B.物质的量之比为2∶1

C.质量之比为4∶1

D.质量之比为2∶1

解析:

H2,

H2,因为等量的Al与足量盐酸或足量NaOH溶液产生的H2量相等,由题意,Fe与盐酸反应和Si与NaOH溶液反应放出的H2的量相等。

根据电子守恒可知1molSi产生2molH2,而1molFe产生1molH2,则可得Fe与Si二者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答案:

B

二、非选择题

10.(2014年济南模拟)为了证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

(1)装置B中最适宜的试剂是________。

(2)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必须用装置C吸收除去气体中水蒸气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根据F中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也能确定CO具有还原性,应在上图中装置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连接下列装置中的________(填序号)。

解析:

该实验的原理:

先制取纯净、干燥的CO2,再用C将CO2还原为CO,利用CO被还原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来检验CO的还原性。

(1)装置B用来除去HCl,最适宜的试剂是饱和NaHCO3溶液。

(2)装置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2+C

2CO。

(3)水蒸气进入D中在高温下能跟碳反应产生H2,H2也能使CuO还原,故不能证明CO具有还原性,所以必须用装置C除去气体中的水蒸气。

(4)若根据F中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确定CO具有还原性,应在上图中装置D与E之间连接装置④,以除去其中的CO2。

答案:

(1)饱和NaHCO3溶液 

(2)CO2+C

2CO

(3)水蒸气进入D中在高温下能跟碳反应产生H2,H2也能使CuO还原,不能证明CO具有还原性

(4)D E ④

11.(2014年宁波检测)无论是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来看,还是从科学发展的角度来看,硅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人类使用硅酸盐产品(陶瓷等)的历史已经快一万年了,但在1823年才获得单质硅,瑞典化学家贝采利乌斯用金属钾还原SiF4获得单质硅,写出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制取方法和条件的不同,得到的单质硅形态不同,其性质也不同。

①用铝热法还原氟硅酸钾制得较纯净的晶体硅:

4Al+3K2SiF6

3Si+2KAlF4+2K2AlF5,关于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Al是还原剂

B.氧化产物只有KAlF4

C.每转移6NA个电子,得到42gSi

D.Al元素在KAlF4和K2AlF5中化合价不同

②用白沙子与镁粉混合在高温条件下得到无定形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无定形硅和晶体硅的结构有很大的差别,无定形硅为棕色粉末,而晶体硅是纯灰色、不透明而有光泽的等轴八面晶体,无定形硅的化学性质比晶体硅活泼得多。

通过上述描述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硅在炼钢时用作脱氧剂,还原在冶炼过程中所形成的FeO,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野外,为了迅速得到氢气,用硅粉与干燥的Ca(OH)2和NaOH混合,并加强热,即可迅速得到H2、Na2SiO3、CaO。

这种混合物叫做生氢剂。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晶硅制作的半导体元件表面镀膜,使各元件之间彼此绝缘,以防短路,表面氧化(生成一氧化硅)技术前景广阔。

以上信息说明一氧化硅具有________性,用电解法对硅表面处理生成SiO薄膜时,硅应作电解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极。

解析:

(1)K可与SiF4发生置换反应生成Si和KF。

(2)①在反应4Al+3K2S12e-iF6

3Si+2KAlF4+2K2AlF5中,Al是还原剂,KAlF4和K2AlF5都是氧化产物;每转移12mol电子,生成3molSi,所以转移6NA个电子,得到42gSi;在KAlF4和K2AlF5中Al均为+3价。

②Mg在高温下置换出SiO2中的硅。

(3)FeO与Si反应生成Fe和SiO2,SiO2与加入的生石灰反应生成CaSiO3随钢渣除去。

(4)由题意可知Si与Ca(OH)2、NaOH混合物加强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i+Ca(OH)2+2NaOH

CaO+Na2SiO3+2H2↑。

(5)利用SiO的绝缘性使元件之间不发生短路或击穿;由Si到SiO的过程是氧化反应,电解时Si应作阳极。

答案:

(1)4K+SiF4===Si+4KF

(2)①A、C ②2Mg+SiO2

Si+2MgO ③晶体结构对称的单质比无定形单质稳定

(3)CaO+2FeO+Si

2Fe+CaSiO3

(4)Si+2NaOH+Ca(OH)2

Na2SiO3+CaO+2H2↑

(5)电绝缘 阳

12.(能力题)向浓度相等、体积均为50mL的A、B两份NaOH溶液中,分别通入一定量的CO2后,再稀释到100mL。

(1)在NaOH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是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

(2)在稀释后的溶液中逐滴加入0.1mol/L的盐酸,产生CO2的体积(标准状况)与所加盐酸的体积关系如图所示。

①A曲线表明,原溶液通入CO2后,所得溶质与盐酸反应产生CO2的最大体积是________mL(标准状况)。

②B曲线表明,原溶液通入CO2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原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解析:

根据前面的总结和归纳,容易得出

(1)的答案;分析图中曲线和各个量的关系,A中先加入的25mL盐酸,含有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L×0.025L=0.0025mol,此时发生的反应为CO

+H+===HCO

,所以可知溶液中含有的CO

的物质的量为0.0025mol,后加的50mL盐酸和HCO

反应生成CO2,因为后加的氢离子的物质的量为0.1mol/L×0.050L=0.005mol,所以CO2的体积为0.005mol×22.4L·mol-1×1000mL·L-1=112mL。

在B中先加入的60mL盐酸都没有气体生成,又加入15mL盐酸才生成气体,也就是说n(HCO

)=0.1mol/L×0.015L=0.0015mol,则原溶液中只有0.0015molCO

,含有OH-的物质的量为0.006-0.0015mol=0.0045mol,即原溶液中的溶质是NaOH和Na2CO3。

根据钠守恒,可计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浓度。

在图中,如果在开始生成CO2前后消耗盐酸的比为1∶1,则原溶质为碳酸钠,若小于1∶1,则原溶质为NaHCO3和Na2CO3的混合物,若大于1∶1,则为NaOH和Na2CO3的混合物。

答案:

(1)①NaOH、Na2CO3 ②Na2CO3

③Na2CO3、NaHCO3 ④NaHCO3 

(2)①112

②NaOH、Na2CO3

③0.150mol/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