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63441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4.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路基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路基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路基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路基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基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

《路基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路基施工安全专项方案.docx

路基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青海省共和至玉树公路

A7合同段

路基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编制:

冯传江

审核:

田敏哲

批准:

程定祥

中铁十一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共和至玉树公路A7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0一一年六月

青海省共和至玉树公路A7合同段

路基施工安全专项方案

第一节编制说明

为了保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有关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技术标准、规范的切实落实,加强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和《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编制一份合理完善的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是非常重要的。

1.1编制依据

1.1.1国家法律、法规、条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国家主席令第70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1994年国家主席令第28号)

(3)《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01年国家主席令第60号)

(4)《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5年国家主席令第60号)

(5)《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国家主席令第88号)

(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年国家主席令第6号)

(7)《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年国务院令第549号)

(8)《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3年国务院令第393号)

(9)《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3年国务院令第394号)

(11)《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2004国务院令第397号)

(12)《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2004年国务院第393号)

(13)《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2007年国务院令第493号)

(14)2007年、《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

(15)《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2007第302号)

(16)《劳动防护用品监督管理规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05)

(17)《公路水运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7第1号)

(1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水运工程)

(19)其它国家和地方安全法律、法规,国家和行业、地方有关标准、规范等

1.1.2技术规范、规程、标准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

(2)《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4)《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7)《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

 (8)《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

 (9)《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10)《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

 (11)《建筑结构设计术语和符号标准》(GB/T50083)

 (12)《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

 (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

 (14)《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

 (15)(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

 (16)《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

 (17)《钢板冲压扣件》(JC3061)

 (18)《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

 (19)《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DGJ08—905)

 (20)《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

 (21)《直缝电焊钢管》(GB/T13793)

 (22)《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3092)

 (23)《碳素结构钢》(GB/T700)

 (24)《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T228)

 (25)《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GB5036)

 (26)《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

 (27)《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

 (28)《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29)《网架结构设计与施工规范》(JGJ7)

 (30)《钢网架行业标准》(JGJ71.5—73.5)

 (31)《钢网架螺栓球节点用高强螺栓》(GB/T16939)

(32)《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JGJ82)

 (3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

 (34)《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

 (35)《施工企业安全生产评价标准》(JGJ/T77)

 (36)《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

 (37)《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

 (38)《建筑拆除工程安全技术规范》(JGJ147)

 (39)建(构)筑物设计文件、地质报告

 (40)地下管线,周边建筑物等情况调查报告

 (41)本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及相关文件

1.1.3业主文件、规定

(1)业主与监理单位签定的监理服务合同文件(含各补充文件)

(2)业主与施工单位签定的施工合同文件(含各补充文件)

(3)工程实施过程中有关的函件(含业主、监理与施工单位的有关会议纪要、下发的指导性文件、监理工程师下发的工作指令)等

1.1.4适用范围

本方案所阐述是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方法,分部分项工程,这些项分部分项工程是指:

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爆破工程;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1.2工程概况

共和至玉树(结古)公路是国家公路网中G214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青海省公路《高速公路网规划》方案中“三纵、四横、十联线”(简称“3410网”的纵2(共和-多普玛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

1.标段范围和技术标准

本标段为青海省共和至玉树(结古)公路工程GYⅠ-SGA7标,起讫里程:

K320+000~K335+576.357,全长15.576km,包括:

左幅姜路岭隧道2925m,右幅姜路岭隧道2860m,及引道路基、防护、桥梁下部、涵洞、路面垫层等。

路基按二级公路设计,设计速度采用80km/h和60km/h。

2.主要工程数量

(1)路基工程

路基挖方395781m3;路基利用土填土方203328m3,借土填方494654m3,台背及锥坡回填109695m3;低填浅挖路基67132m3;多年冻土处理(含涎流冰):

砂砾垫层3942m3,片块石路基33390m3,填筑砂砾56198m3,换填碎石42840m3,填筑碎石7512m3,XPS板8910m2,土工材料137575m2,冲击碾压109120m2,清除表土99405m2;路基防护及加固主要形式有浆砌片石护坡、预制砼块护坡、现浇砼护坡、浆砌挡土墙、混凝土挡土墙等形式;路基排水有排水沟、边沟、截水沟、急流槽等结构形式。

(2)桥梁工程

桥梁工程主要有:

大桥1122.96m/6座,中桥179.48m/3座,小桥121.16m/4座,钢筋砼盖板涵43道,波纹管涵2道。

(3)隧道工程

隧道工程概况表

隧道名称

起讫桩号

衬砌级别长度(m)

总长

(m)

Ⅵ冻土

Ⅴ冻土

明洞

姜路岭隧道左线

K329+710~K332+635

60

465

20

2330

50

2925

姜路岭隧道右线

YK329+680~YK332+525

60

385

40

2320

40

2845

项目区为青藏高原三江源东部地区,为高原地貌,位于青藏高原昆仑山脉东南余脉,海拔高程大都在3950m以上,线路沿线按微地形分为冰缘水流构造侵蚀低山丘陵或中山和山前冰水-冲洪积扇平原。

沿线生态环境脆弱,植被稀疏,风沙活动剧烈,工程施工将对沿线脆弱的植被及沿线风沙地段产生较大影响,因此施工期间植被保护、水土保持控制成为工程实施中最敏感的环境保护问题。

3.地形地貌和工程地质

共和至玉树(结古)公路所在区域为青藏高原三江源东部地区,为高原地貌,位于青藏高原昆仑山脉东南山脉,线路按地形分为冰缘水流构造侵蚀低山丘林或中山和山前冰水-冲积扇平原两类。

4.水文、气象

本段属典型的青藏高原河源山原草甸区,海拔高气候寒冷,年平均最低气温-10.3℃~-6.1℃,其特点是:

冬季气候寒冷漫长,多风雪,易成雪灾;夏季气候凉爽短促,雨水叫充足,中高山脉终年霜雪不断,降水分布地区差异明显,随地势升高降水量增加,且降水主要集中在5-9月份,气候和蒸发量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相对下降和减少,线路区寒长署短,四季不分明,空气稀薄,气压低含氧量少,大气含氧量比平原低40%,缺氧严重,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率达50~60%,无绝对无霜期,全年冰冻期长达7个月,年平均温度为-4.2℃,年最高气温3.5℃,年最低气温-10.3℃,极端最高气温26.6℃,极端最低低温-48.1℃,多年平均降水369.2mm,多年平均蒸发量大1372mm,最大积雪深度16cm,最大冻结深度277cm。

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

线路所经黄河流域水系,其大小河流纵横,河流短而急,流量小,河道狭窄,比降大,冲刷切割强烈。

水文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标段范围存在大量连续多年冻土区,地表有泉水出露,发育有冻土积水草沼,热融洼地、冻胀丘,姜路岭山顶接纳大气降水,顺坡或小沟渠汇集,流入山底汇入塔吾让河,最后汇入长水河;为常年流水,雨季时水量较大,冬季时水量很小,河床较为狭窄,河漫滩平缓。

第二节影响质量安全的危险源分析及相关预防措施

施工现场的管理是保证生产质量安全的重要环节。

正确辨识施工工序的危险源,明确施工安全防护措施,突出安全防范要点,是保障质量安全的关键。

本章主要从1.公路工程通用2.路面工程3.路面工程4桥涵工程5.隧道工程6.改建工程7.交通工程8.特种设备中的重大危险源作分析及提出相关预防措施。

2.1土石方开挖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土石工程主要危险源:

边坡坍塌、机械伤害、管线爆裂、交通事故、爆炸

1.主要编制依据

(1)《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2)《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2.土方开挖工程危险源识别与监控

(1)土方开挖工程事故的类型

1)影响边坡附近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

2)引起机械事故;

3)边坡土堆放材料倾落;

4)土方塌落直接伤人。

(2)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

1)开挖较深,放坡不够;或通过不同土层时,没有根据土的特性分别确定不同的放坡坡度,致使边坡失去稳定而造成塌方。

2)在有地表水、地下水作用的土层开挖时,未采取有效的降、排水措施,土层受到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而湿化,内聚力降低,在重力作用下失去稳定而引起塌方和滑坡。

3)边坡顶部堆载过大,或受外力振动影响,使坡体内剪切应力增大,土体失去稳定而塌方。

4)土质松软,开挖次序、方法不当而造成塌方。

(3)危险源的监控

1)根据土的种类、力学性质确定适当的边坡坡度。

2)当基坑深度较大时,放坡开挖不经济,或环境不允许放坡时,应采用直立放坡,并进行可靠的支护。

3)做好地面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工作。

4)在基坑(槽)边坡上侧堆土或材料以及移动施工机械时,应与挖方边缘保持一定距离,以保证边坡和直立坑壁的稳定。

当土质良好时,堆土或材料应距边坡边缘0.8m以外,高度不超过1.5m。

3.土方开挖工程安全技术设计

(1)一般规定

1)土方开挖施工中的质量控制要点

(A)对定位放线的控制

控制内容主要为复核建筑物的定位桩、轴线、方位和几何尺寸。

 根据规划红线或建筑物方格网,按设计总平面图复核建筑物的定位桩。

可采用经纬仪及标准钢卷尺进行检查校对。

按设计基础平面图对基坑、槽的灰线进行轴线和几何尺寸的复核,并检查方向是否符合图纸的朝向。

工程轴线控制桩设置离建筑物的距离一般大于两倍的挖土深度;水准点标高可引测在已建的沉降已稳定的建筑物上,或在建筑物稍远的地方设置水准点并妥善保护。

挖土过程中要定期进行复测,校验控制桩的位置和水准点标高。

(B)对土方开挖的控制

控制内容主要为检查挖土标高、截面尺寸、放坡和排水。

  土方开挖一般应按从上往下分层分段依次进行,随时做成一定的坡势。

在接近设计坑底标高或边坡边界时应预留200~300mm厚的土层,用人工开挖和修整,边挖边修坡,以保证不扰动土和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遇标高超深时,不得用松土回填,应用砂、碎石或低强度等级混凝土填压密实到设计标高;当地基局部存在软弱土层,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应与堪察、设计、建设部门共同提出方案进行处理。

  挖土边坡值应按表3—1确定。

截面尺寸应按照龙门板上标出的中心轴线和边线进行,经常检查挖土的宽度,检查可用经纬仪和挂线吊线锤进行。

挖土必须做好地表和坑内排水、地面截水和地下降水,地下水位应保持低于开挖面500mm以下。

2.2模板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路基附属混凝土模板危险源:

模板倾覆、模板垮塌、物体打击、高空坠落、机械伤害、触电。

1.适用范围的模板体系:

  滑模、爬模、大模板、水平混凝土构件模板支撑系统。

2.主要编制依据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CB50204);

 

(2)(建筑工程大模板技术规程)(JGJ74);

 (3)《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

 (4)《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

 (5)《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6)《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3.模板工程危险源识别与监控

  高支模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部位是:

模板支架、高处作业、施工用电等。

危险源的评估、识别及控制措施见表

2.3起重吊装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主要危险源:

高空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

1适用范围:

起重吊装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的编制方法适用于:

(1)履带式起重机;

(2)汽车、轮胎式起重机;

(3)塔式起重机;

(4)桅杆式起重机;

(5)卷扬机;

(6)龙门架(井架)物料提升机;

(7)施工升降机(外用电梯)。

2.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2)《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

(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

(5)《起重机使用说明书》;

(6)建(构)筑物设计文件、地质报告;

(7)地下、管线,周边建筑物等情况调查报告;

(8)本工程施工组织总设计及相关文件。

3.危险源与相关控制措施

(1)防止起重机事故措施

 1)起重机的行驶道路必须平坦坚实,地下墓坑和松软土层要进行处理。

必要时,需铺设

木头或路基箱。

起重机不得停置在斜坡上工作。

当起重机通过墙基或地梁时,应在墙基两侧铺垫道木或石子,以免起重机直接碾压在墙基或地梁上。

2)应尽量避免超载吊装。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难以避免时,应采取措施,如:

在起重机吊杆上拉缆风绳或在其尾部增加平衡重等。

起重机增加平衡重后,卸载或空载时,吊杆必须落到水平线夹角60°以内,操作时应缓慢进行。

3)禁止斜吊。

所谓斜吊,是指所要起吊的重物不在起重机起重臂顶的正下方,因而当将捆绑重物的吊索挂上吊钩后,吊钩滑车组不与地面垂直,而与水平线成一个夹角。

斜吊还会使重物在离开地面后发生快速摆动,可能碰伤人或碰撞其他物体。

4)起重机应避免带载行走,如需作短距离带载行走时,载荷不得超过允许起重量的70%,构件离地面不得大于50cm,并将构件转至正前方,拉好溜绳,控制构件摆动。

5)双机抬吊时,要根据起重机的起重能力进行合理的负荷分配,各单机载荷不得超过其允许载荷的80%,并在操作时要统一指挥,互相密切配合。

在整个抬吊过程中,两台起重机的吊钩滑车组应基本保持垂直状态。

6)绑扎构件的吊索需经过计算,绑扎方法应正确牢靠。

所有起重工具应定期检查。

7)不吊重量不明的重大构件或设备。

8)禁止在六级风的情况下进行吊装作业,风力等级及其征象标准见风级表(略)。

9)起重吊装的指挥人员必须持证上岗,作业时应与起重机驾驶员密切配合,执行规定的指挥信号。

驾驶员应听从指挥,当信号不清或错误时,驾驶员可拒绝执行。

10)严禁起吊重物长时间悬挂在空中,作业中遇突发故障,应采取措施将重物降落到安全地方,并关闭发动机或切断电源后进行检修。

在突然停电时,应立即把所有控制器拨到零位,断开电源总开关,并采取措施使重物降到地面。

11)起重机的吊钩和吊环严禁补焊。

当吊钩、吊环表面有裂纹、严重磨损或危险断面有永久变形时应予更换。

(2)防止高处坠落措施

1)操作人员在进行高处作业时,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带。

安全带一般应高挂低用,即将安全带绳端的钩环挂于高处,而人在低处操作。

2)在高处使用撬棍时,人要立稳,如附近有脚手架或已安装好的构件,应一手扶住,一手操作。

撬棍插进深度要适宜,如果撬动距离较大,则应逐步撬动,不宜急于求成。

3)雨天和雪天进行高处作业的时候,必须采取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

作业处和构件上有水、冰、霜、雪均应及时清除。

 对在高耸建筑物进行高处作业,应事先设置避雷设施。

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浓雾等恶劣天气,不得从事露天高处吊装作业。

暴风雪及台风暴雨后,应对高处作业安全设施逐一加以检查,发现有松动、变形、损坏或脱落等现象,应立即修理完善。

2.4脚手架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1.适用范围:

脚手架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方法适用于:

 

(1)高度超过24m的落地式扣件钢管脚手架。

 

(2)整体升降钢管脚手架。

 (3)悬挑式钢管脚手架。

 (4)门式钢管脚手架。

 (5)吊篮。

 (6)卸料平台。

2.主要编制依据

 

(1)《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

 

(2)《建筑施工门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28);

 (3)《建筑施工附着升降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DCJ08—05);

 (4)(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

3.危险源识别与监控

 

(1)脚手架工程事故的类型

 1)整架倾倒或局部垮架。

 2)整架失稳,垂直坍塌。

3)人员从脚手架上高处坠落。

  4)落物伤人(物体打击)。

  5)不当操作事故(闪失、碰撞等)。

 

(2)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

 1)整架倾倒、垂直坍塌或局部垮架

 构架缺陷:

构架缺少必须的结构杆件,未按规定数量和要求搭设连墙件等。

在使用过

程中任意拆除必不可少的杆件和连墙件等。

构架尺寸过大、承载能力不足或设计安全不够与严重超载。

地基出现过大的不均匀沉降。

2)人员从脚手架上高处坠落

作业层未按规定设置围挡防护。

作业层未满铺脚手板或架面与墙之间的间隙过大。

脚手板和杆件因搁置不稳、扎结不牢或发生断裂而坠落。

不当操作产生的碰撞或闪失等。

3)不当操作事故

用力过猛,致使身体失稳。

在架面上拉车退着行走。

拥挤碰撞。

集中多人搬运或安装较重构件。

架面上的冰雪未清除,造成滑落。

4)落物伤人(物体打击)

 在搭设或拆除时,高空抛掷构配件,砸伤工人或路过行人。

架体上物体堆放不牢或意外碰落,砸伤工人或路过行人。

整架倾倒、垂直坍塌或局部垮架,砸伤工人或路过行人等。

5)其他伤害

 在不安全的天气条件(六级以上大风、雷雨和雪天)下继续施工。

在长期搁置以后未作检查的情况下重新投入使用。

脚手架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没有保持安全操作距离等。

(3)危险源的监控

 1)对脚手架的构配件材料的材质,使用的机械、工具、用具进行监控。

2)对脚手架的构架和防护设施承载可靠和使用安全进行监控。

 3)对脚手架的搭设、使用和拆除进行监控,坚决制止乱搭、乱改和乱用情况。

4)加强安全管理与日常维护,对施工环境和施工条件进行监控。

4.安全技术设计

(1)一般规定

 1)确定脚手架工程的设计方法和需设计计算的项目。

 2)选用合适的脚手架设计公式和计算参数。

 3)必要时,应对需进行实物(架)试验的单项(件)或整体作出规定。

 

(2)构造要求

 1)落地式外脚手架

第三节相关措施的设计计算书和设计施工图纸等设计文件

本节就脚手搭设进行计算.

3.1参数信息

1.脚手架参数

搭设尺寸为:

立杆的横距为1m,立杆的纵距为1.5m,大小横杆的步距为1.8m;

内排架距模板边缘长度为15cm;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0;

横杆与立杆连接方式为单扣件;取扣件抗滑承载力系数为1.00;

2.活荷载参数

施工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3.000kN/m2;脚手架用途:

结构脚手架;

同时施工层数:

1层;

3.风荷载参数

本工程地处青海高原地区,桥址处于山谷中,基本风压0.4kN/m2;

风荷载高度变化系数μz为0.62,风荷载体型系数μs为1.13;

脚手架计算中考虑风荷载作用;

4.静荷载参数

脚手板自重标准值(kN/m2):

0.300;

安全设施与安全网(kN/m2):

0.005;

脚手板类别:

木板脚手板;

每米脚手架钢管自重标准值(kN/m):

0.033;

脚手板铺设总层数:

8;

5.地基参数

地基土类型:

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标准值(kPa):

150.00;

立杆基础底面面积(m2):

0.3;地基承载力调整系数:

1.00。

3.2小横杆的计算:

根据JGJ130-2001第5.2.4条规定,小横杆按照简支梁进行强度和挠度计算,大横杆在小横杆的下面。

小横杆自重,脚手板自重作为恒载,在最不利荷载布置下计算小横杆的最大弯矩和变形。

1.荷载值计算

小横杆的自重简化为均布荷载:

q1=0.033kN/m;

脚手板的自重简化为均布荷载:

q2=0.3×0.75=0.225kN/m;

活荷载标准值:

P=3×1×0.75=2.25kN;

最不利位置部载如下图:

图4小横杆力学简图

2.受力验算

小横杆净跨径为1米,总长为1.3米;

均布荷载最大弯矩(跨中)计算公式如下:

Mqmax=(1.3×0.033+0.225)×12/8=0.033kN.m;

集中荷载最大弯矩(跨中)计算公式如下:

Mpmax=2.25×1/4=0.563kN.m;

最大弯矩M=Mqmax+Mpmax=0.596kN.m;

最大应力计算值σ=M/W=0.596×106/4490=132.848N/mm2;

小横杆的最大弯曲应力σ=132.848N/mm2小于小横杆的抗压强度设计值205N/mm2,满足要求!

3.挠度验算

最大挠度考虑为小横杆和脚手板自重均布荷载与活载集中荷载的设计值最不利分配的挠度和;

均布荷载引起的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Vqmax=5×(0.033+0.225)×10004/(384×2.06×105×107800)=0.151mm;

集中荷载标准值最不利分配引起的最大挠度计算公式如下:

Vpmax=3.024×2250×10003/(48×2.06×105×107800)=6.383mm;

最大挠度和V=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