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病虫害防治中.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6061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44.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葡萄病虫害防治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葡萄病虫害防治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葡萄病虫害防治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葡萄病虫害防治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葡萄病虫害防治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葡萄病虫害防治中.docx

《葡萄病虫害防治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葡萄病虫害防治中.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葡萄病虫害防治中.docx

葡萄病虫害防治中

葡萄日烧病

症状主要发生在果穗上。

果实受害,果面出现浅褐色的斑块,后扩大,稍凹陷,成为褐色、圆形、边缘不明显的干疤。

受害处易遭受炭疽病的为害。

果实着色期至成熟期停止发生。

病原生理病害。

其生理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主要原因为果实在缺少叶片荫蔽的高温条件下,果面局部失水而发生灼伤或是渗透压高的叶片向渗透压低的果实争夺水分所造成。

发病规律葡萄日烧病是由于果穗缺少荫蔽,在烈日暴晒下,果粒表面灼伤、失水,形成褐色斑块。

篱架比棚架发病重;幼果膨大至上浆前天气干旱时发病重;摘心重,副梢叶面积小时发病重;叶片小,副梢少的品种发病重;施氮肥过多的植株,叶面积大,蒸发量也大,则果实日烧病也重;天气从凉爽突然变为炎热时,果面组织不能适应突变的高温环境,也易发生日烧。

在济南地区一般6月中下旬发生。

欧亚种葡萄如白莲子、瓶儿、黑罕等发病也较重。

防治方法①对易发生日烧病的品种,夏季修剪时,在果穗附近多留些叶片或副梢,使果穗荫蔽。

②合理施肥,控制氮肥施用过量,避免植株徒长加重日烧。

③雨后注意排水,及时松土-,保持土壤的通透性,有利树体对水分的吸收。

葡萄水罐子病(转色病)

症状主要表现在果穗上,一般在果实上浆后至成熟期表现症状,往往在果穗的尖端数粒至数十粒果颜色表现不正常,在有色品种上,病果粒色泽暗淡;在白色品种上病果粒表现为水渍状,感病果粒糖度降低,味很酸,果肉逐渐变软,皮肉极易分离,成为一包酸水,用手轻捏,水滴成串溢出,故有“水罐子”之称。

该病又称转色病或水红粒。

在果梗上产生褐色圆形或椭圆形褐色病斑。

果梗与果粒间易产生离层,病果极易脱落。

病原生理病害。

原因是树体内营养物质不足而导致的生理机能失调所致。

发病规律一般表现在树势弱、摘心重、负载量过多、肥料不足或有效叶面积小时;在留l次果数量较多,又留用较多的2次果时,尤其是土壤瘠薄又发生干旱时发病严重;地势低洼、土壤粘重,易积水处发病重;在果实成熟期高温后遇雨,田间湿度大、温度高,影响养分的转化,发病也重。

总之,是由诸多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防治方法①加强栽培管理,适时适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提高树体抗病力。

②合理控制果实负载量,合理修剪,增大叶果比,以减轻该病发生。

⑧对主梢叶适当多留,一般留l2~l5片叶。

在植株生长势弱的情况下,一般应每枝只留l穗果,保证果实品质。

④干旱季节及时灌水,低洼园子注意排水,及时锄草,勤松土,保持土壤适宜湿度。

葡萄缺铁症

症状首先发生在刚抽出的嫩梢叶片上。

计片呈鲜黄色。

叶脉两侧呈绿色脉带。

严重时,叶面变成淡黄色甚至白色,最后叶面发生不规则的褐色坏死斑。

受害新梢生长量很小,花穗变成浅黄色,坐果率很低,直至花蕾全部落光。

病原生理病害。

由缺铁引起。

铁在植物体内的功能是促进多种酶的活性,铁不足时,将妨碍叶绿素的生成,因而形成缺铁症状的褪绿。

发病规律因铁在植物体内不能从一组织移动到另一部分组织,所以缺铁症一般首先在新生长的和刚展开的叶片上出现。

缺铁褪绿症状的产生原因:

①土壤缺铁,影响了植物体内酶的活性,阻止了叶绿素的生成。

②土壤情况限制了根的吸收,而不一定是土壤中含铁量的缺少。

如土壤粘重、排水不良;春天低温时间过长、地温回升缓慢;晚春温湿度条件适宜,有利于植株的迅速生长,均影响根对铁的吸收。

土壤中的石灰(钙质)或锰过多,铁会转化成不溶性的化合物而使植株不能吸收铁来进行正常的代谢作用。

由此可见缺铁症的病因是很复杂的。

防治方法①叶片刚出现褪绿时,喷l~3%硫酸亚铁加0.15%的柠檬酸,柠檬酸防止亚铁转化成不易被根吸收的三价铁。

以后隔l0~15天再喷1次。

②冬季修剪后,用25%的硫酸亚铁加25%柠檬酸混合液,用来涂刷枝蔓。

葡萄缺锌症

症状缺锌影响葡萄的坐果和果粒的正常生长,致使果穗不整齐,果粒大小不一,有正常的、较小的、不发育的“豆粒”果,人们称作“老少三辈”。

较小的果粒,其种子数量少甚至没有。

有些不发育的“豆粒”果始终保持坚硬、色绿、不成熟。

在叶上常在夏初新梢旺盛生长时表现叶片斑驳。

新梢和副梢生长量少,叶片小,节间短,梢端弯曲,叶片基部裂片发育不良,无锯齿或少锯齿,叶柄洼浅。

病原生理病害。

由缺锌引起。

锌对植物的氧化——还原过程、叶绿素的形成都有一定的影响。

发病规律缺锌症状依缺乏程度和品种而异。

如:

白玫瑰香、绯红等常在果粒上表现症状,缺锌严重时,才在叶上表现症状。

在佳利酿,无核白品种上,果粒和叶片都易表现症状。

砂土地含锌量少,常出现缺锌现象。

在自然界中,土壤中的含锌量以土表最高,主要是因植株落叶腐烂分解后,释放出的锌存在于土表的缘故,所以去掉表土的土壤常出现缺锌现象。

据报道,葡萄植株需锌量很少,每公顷约555克。

但绝大多数土壤能固定锌,植株难于从土壤中吸取,因此靠土壤施锌肥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防治方法①叶面喷肥。

花前2~3周喷碱性硫酸锌,配制方法和浓度是:

在i00公斤水中加入480克硫酸锌和360克生石灰,调制均匀后喷雾。

②涂枝法。

冬春修剪后,用硫酸

锌涂抹结果母枝。

配制方法及浓度是:

每公斤水中加入硫酸锌117克,随加随快速搅拌,使其完全溶解。

葡萄缺锰症

症状夏初新梢基部叶片变浅绿,这与缺铁、缺锌最先在新长出的嫩枝叶上出现症状相区别。

然后叶脉间组织出现较小的黄色斑点。

斑点类似花叶症状,黄斑逐渐增多,并为最小的绿色叶脉所限。

第一二道叶脉两侧叶肉仍保留绿色脉带。

缺锰严重时,新梢、叶片生长缓慢,果实成熟晚,红色葡萄品种的果穗中常夹生部分绿色果粒。

病原生理病害。

由缺锰引起。

锰的功能是植物在生长过程中促进酶的活性,协助形成叶绿素,因此,叶片失绿是缺锰的初期症状。

发病规律该病主要发生在碱性土壤和砂土中。

锰在植物体内较少流动。

植物吸收离子态的锰。

锰离子存在于土壤溶液中。

并被吸附在土壤胶体内,土壤酸碱度影响植株对锰的吸收,在酸性土壤中,植株吸收量增多。

碱性土或砂土影响对锰离子的吸收,因而出现失绿症状。

防治方法①增施优质有机肥,可预防和减轻缺锰症。

②在葡萄开花前对叶面喷0.5%的硫酸锰溶液,对发病重的果园可喷2次,相隔时间为7天。

完全可以调整缺锰状况。

葡萄缺钾症

症状新梢生长初期表现纤细、节间长、叶片薄、叶色浅,后叶脉间叶肉变黄,叶缘出现黄褐色干枯的坏死斑,并逐渐向叶脉中间蔓延。

在干旱情况下,整个叶缘出现干边,并向上翻卷,叶面凹凸不平,叶脉问叶肉由黄变褐而干枯。

直接受光的老叶,有时变成紫褐色,也是先从叶脉间开始,逐渐发展到整个叶面。

严重缺钾的植株,果穗发育不正常,果穗少而且小,穗粒紧密,色泽不均匀,果粒小且不整齐。

病原生理病害。

由缺钾引起。

钾对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的合成、运转、转化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葡萄是喜钾植物,其对钾的需要总量接近氮的需要量。

葡萄植株缺钾时,因叶内碳水化合物不能充分制造,使过量的硝态氮积累而引起叶烧,使叶缘出现坏死斑和干边现象。

发病规律在粘质土、酸质土及缺乏有机质的瘠薄土壤上易表现缺钾症。

果实负载量大的植株和靠近果穗的叶片表现尤重。

果实始熟期,钾多向果穗集中,因而其他器官缺钾更

为突出。

轻度缺钾的土壤,施氮肥后,刺激果树生长,需钾量大增,更易表现缺钾症。

防治方法①增施优质有机肥,每株20公斤,沟施,施后灌水。

②叶面喷肥。

对叶面喷2%草木灰浸出液或2%氯化钾液。

⑧土壤施肥。

于6~7月间可追施硫酸钾,一般每株80~100克,也可施氯化钾和草木灰等。

葡萄缺硼症

症状缺硼最初症状出现在开花前后,因花芽分化不良,授粉作用受阻,造成大量落花落果,甚至花穗枯萎;新梢‘生长缓慢或停滞,梢端卷须变褐,有时梢尖枯死,这种新梢往往不能挂果或果穗很小。

有时新发出的新梢节间短、叶片小、呈S形生长,两节问有一定角度。

幼叶出现油渍状淡黄色斑点,叶脉变褐,基部老叶发黄,并向叶背翻卷,叶肉表现褪绿或坏死。

在果穗上表现果穗小,坐果率低,果粒扁圆形、豆粒现象严重、种子发育不良。

根系短而粗,并膨大呈瘤状,有纵向开裂现象。

由于缺硼轻重不同,以上症状并非全部出现。

病原生理病害。

由缺硼引起。

硼的功能是在植物体内促进新细胞的分化和调节碳水化合物的代谢。

树体内缺少硼时,细胞虽可分化,但内部构造不能很好地形成,因而限制了各器官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发病规律缺硼多发生在缺乏有机质的瘠薄土壤和酸性土壤中,较少在中性或碱性土壤中发生。

土壤干旱时,明显地妨碍硼的吸收。

多雨或灌溉地区的砂质土易使土壤中的硼流失,均易表现症状。

硼不能从植株的老叶移动到幼叶。

因此,症状最早出现在幼嫩组织。

防治方法①开花前2~3周对叶面喷0.2~0.3%的硼砂,可减少落花落果,提高坐果率。

②可在葡萄生长期,对根部施硼砂。

方法是距树干30厘米处开浅沟,每株施30克左右,施后及时浇水。

虫害

葡萄短须螨

分类与为害葡萄短须螨Brevipalpussp.属蜱螨目、细须螨科、短须螨属。

该螨仅为害葡萄。

每年随着葡萄新梢的抽出,由基部开始先后为害嫩梢、叶片、果穗等。

叶片受害后,由绿色变成淡黄色,然后变红,最后焦枯脱落。

为害叶柄、穗轴、新梢后,表面变为黑褐色,质地变脆,极易折断。

果实受害,果面呈铁锈色,表皮粗糙龟裂,果实含糖量大减、酸度很高,影响果实着色和品质。

形态特征雌成螨体长约0.32毫米,宽约0.11毫米,扁卵圆形,赭褐色,背面体壁有网状花纹,足短粗多皱。

若螨体较扁平,末端钝圆,暗灰色,体末端体缘上生有4对叶片状刚毛。

卵椭圆形,鲜红色,有光泽。

发生规律据观察在济南发生6代以上,以雌成虫在枝蔓翘皮下,根颈处以及松散的芽鳞绒毛内等荫蔽环境群集越冬。

每年4月上中旬葡萄萌芽时,越冬代雌螨出蜇上芽为害,随着新梢长大,不断向上蔓延。

全年以幼螨,若螨和成螨为害,7~8月达为害盛期。

lo月底开始转移到叶柄基部和叶腋间,11月中旬全部荫蔽越冬。

不同品种,发生密度大小也不一样,一般喜欢在叶片绒毛密而短的品种上为害,如玫瑰香、黄金钟、佳利酿。

绒毛少而光滑的品种上发生数量少如龙眼。

防治方法①春天葡萄出土上架后,刮除老翘皮。

用波美3度石硫合剂加0.3%洗衣粉淋洗式喷药效果很好。

②生长季节喷波美0.2~o.3度石硫合剂或喷300~400倍的40%硫磺

胶悬剂或500倍K一6451防治。

③从外地引进苗木,一定要在定植前用波美3度石硫合剂浸泡3~5分钟,晾干后再定植。

葡萄二黄斑叶蝉

分类与为害葡萄二黄斑叶蝉Erythroneurasp.属同翅目、叶蝉科。

以成虫、若虫聚集在叶的背面吸食汁液,被害处形成针头大小的白色斑点,有时白点连成片,整个叶片失绿苍

白,然后枯萎脱落。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3毫米,头部淡黄白色,复眼黑色,头顶前缘有2个黑色的小圆点,前胸背前缘有3个黑褐色小圆点。

前翅表面大部为暗褐色,后缘各有近半圆形的淡黄色区两处,两翅合拢后形成两个近圆形的淡黄色斑纹。

若虫末龄体长约1.6毫米,紫红色,触角、足、体节问、背中线淡黄白色。

体略短宽,腹末数节向上方翘举。

发生规律山东每年发生3~4代,以成虫在杂草、枯叶等隐蔽处越冬。

翌年3月越冬成虫出蜇,先在园边发芽早的杂草及多种花卉上为害。

4月下旬葡萄展叶后迁移到叶背为害。

成虫将卵产在叶背叶脉的表皮下,5月中旬即有若虫出现,以后各代重叠。

末代成虫9~10月发生,一直为害到葡萄落叶,随气温下降,才转移到隐蔽处越冬。

为害特点先从新梢基部的老叶开始,逐渐向上蔓延为害,不爱为害嫩叶。

盛发期成虫起飞再停落时,能发出似小雨击打叶片的响声。

枝蔓过密、通风不良发生严重。

防治方法①加强田间管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秋后、春初彻底清扫园内落叶和杂草,减少越冬虫源。

②药剂防治。

若虫期喷50%久效磷乳油2000倍液,40%乐果乳油1500~2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1500倍液,可基本控制住其发生为害。

葡萄斑叶蝉

分类与为害葡萄斑叶蝉Erythroneuraapicalis(Nawa)

其分类及为害状同二黄斑小叶蝉。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约3.7毫米,淡黄白色,头顶上有2个明显的圆形黑斑,前胸背板前缘有几个淡褐色小斑点,中央具有暗褐色纵纹。

小盾板前缘左右各有一大的三角形黑纹。

翅透明,黄白色,有淡褐色条纹。

卯黄白色,长椭圆形、稍弯曲。

若虫黄白色,末龄体长2.5毫米。

发生规律每年发生3代,以成虫在葡萄园附近的落叶、杂草、石缝中越冬。

翌年春天,越冬成虫先在桃、梨、樱桃、山楂树上为害。

葡萄展叶后迁移到葡萄上为害,成虫产卵于叶背面叶脉组织内或绒毛中。

5月下旬出现若虫,6月上中旬发生l代成虫。

8月中旬和9~10月间分别为2代和3代成虫盛发期,葡萄整个生长季节都能为害。

叶片被害后,出现失绿小白点,严重时,白点相连呈白斑,全叶失绿苍白,造成早期落叶,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

通风透光好的园片发生较轻。

防治方法①秋后要彻底清扫园内落叶和杂草,减少越冬虫源。

②加强田问管理,使架面通风透光良好。

⑧药剂防治。

5月下旬至6月中旬是若虫发生期,连喷2遍40%氧化乐果1500倍液或50%久效磷乳油或马拉硫磷乳油1500~2000倍

液。

以后视发生情况,再确定喷药防治时间和次数。

葡萄星毛虫

分类与为害星毛虫IlliberistenuisButler属鳞翅目、斑蛾科。

以幼虫为害。

被害后芽不能萌发生长;花序不能正常开花结果;嫩叶形成若干孔洞,后期叶片被害常是叶肉被食尽,剩下网状的叶脉。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l0毫米左右,翅展25毫米,体黑

色。

触角、胸背面,前翅基半部青蓝色并有金属光泽。

末龄幼虫体长l0毫米,初孵化的幼虫乳白色,后渐变成紫褐色,长大

后呈黄褐色。

体背有4排毛簇,各毛簇上生有数条灰色短毛及两条白色长毛。

蛹长约l0毫米,黄褐色,外有白茧包围。

发生规律每年发生2代,以幼虫在枝蔓翘起的老皮下和植株基部的土块下结茧越冬。

翌年4月上旬迁移到芽上为害。

5月中旬以后开始化蛹,5月末6月初越冬代成虫出现。

6中旬出现l代幼虫,这时密度大,为害严重。

7月下旬出现1代成虫。

8月为2代幼虫发生期,9月后幼虫发育至2龄并进,入越冬状态。

成虫活动力不强,多停留在茧的附近交配、产卵。

刚孵化的雌蛾性腺所分泌的性激素,对雄蛾引诱力很强。

幼虫多集中在叶背为害,有假死性和吐丝坠落的习惯,借此可转移到其他枝条上为害。

防治方法①秋季修剪后,结合清洁田园,可进行刮老皮,集中烧毁以消灭越冬幼虫。

②人工诱杀。

利用雌虫释放性激素引诱雄虫交尾的特性,将活雌虫装入诱杀器,大量诱杀雄虫,减少交尾的机会。

⑧在幼虫为害严重的时期,用90%敌百虫800倍液或1000倍的除虫精,或50%杀螟松乳油l000倍液,防治幼虫效果都很好。

葡萄透翅蛾

分类与为害葡萄透翅蛾ParanthreneregaleButler属于鳞翅目、透羽蛾科。

主要以幼虫蛀食一年生枝蔓,被害部位膨大,内部形成较长的孔道,妨碍树体营养的输送,使叶片枯黄脱落。

该虫为害的最大特征是在蛀孔的周围有堆积的虫粪。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l8~20毫米,翅展30~36毫米,形似黄蜂,体蓝黑色;头顶、颈部、后胸两侧以及腹部各环节联络处为橙黄色;前翅红褐色,后翅半透明,腹部有3条黄色横带,以第四节中央的一条最宽。

幼虫末龄体长约38毫米。

头部红褐色,口器黑色,胴部淡黄色,老熟时则带紫红色。

全体疏生细毛。

发生规律每年发生l代,以幼虫在葡萄蔓内越冬。

翌年5月上旬化蛹,6月上旬至7月上旬羽化为成虫,成虫将卵产在叶腋、芽的缝隙、叶片及嫩梢上。

刚孵化的幼虫,由新梢叶柄基部蛀入嫩茎内,为害髓部。

幼虫蛀入后,在蛀口附近常堆有大量虫粪,在茎内呈长孔道。

使被害部上方的枝条枯死,被害部膨大,植株受害很大。

7~8月间幼虫为害最重,9~10月间幼虫老熟越冬。

防治方法①冬季修剪时,将被害枝条剪掉烧毁,消灭越冬虫源。

②6~7月间经常检查嫩枝,发现被害枝及时剪掉。

⑧在粗枝上发现为害时,可从蛀孔灌入500800倍50%敌敌

畏,然后用粘土封住蛀孔或用蘸敌敌畏的棉球将蛀孔堵死,以薰杀幼虫。

葡萄车天蛾

分类与为害葡萄车天蛾AmpelophagarubiginosaBre—reel7etGrey属鳞翅目、天蛾科。

又叫葡萄天蛾。

以幼虫取食叶片,食量很大,常发现顶梢嫩叶有整叶或连续成片被食光。

形态特征成虫体长38~42毫米,翅展85~100毫米,茶褐色,体背中央有一条白色背线。

前翅各有4~5条茶褐色弧形横线,中横线较宽呈带状,外横线较细,两翅展平后这些横线各在同一环圈上,形似车轮,故名车天蛾。

后翅基角黑褐色。

幼虫末龄体长70~80毫米,全体青绿色或灰褐色。

气门圆,呈红褐色。

虫体较平滑,体背各节有八字纹,体侧有7条斜线。

尾角绿色或褐色不甚长,向下方呈弧形弯。

蛹长40毫米左右,黄褐色,蛹壳较薄,体表散生黑褐色细点。

发生规律华北以南地区每年发生2代。

以蛹在树体附近地面覆盖物下或表土内越冬。

翌年5月末至7月初出现越冬代成虫,6月中下旬为盛期。

成虫白天静伏,黄昏时在枝蔓问飞舞,飞翔力强,寿命7~10天。

产卵于叶背、新梢或叶柄等处。

第一代幼虫于6月中旬出现,幼虫日间静伏于新梢或叶柄上,夜间取食叶片,食量很大。

8~9月间为第二代幼虫发生期,9月底lo月初幼虫老熟入土化蛹越冬。

幼虫易得病毒病而引起死亡,死后虫体变软而呈黑色,以尾足攀住树枝倒挂树上。

防治方法①根据幼虫食量大、排粪多的特点,发现叶片残缺或有虫粪时,可进行人工捕捉。

②幼虫易得病毒病,可从田问取回自然死亡的虫体,制成200倍液喷布树体,效果很好。

葡萄远东盔蚧

分类与为害远东盔蚧ParthenolecaniumorientalisBourchs属蚧总科、坚蚧科、坚蚧亚科。

又称扁平球坚蚧。

以若虫和成虫为害枝叶和果实,为害期间,经常排出无色粘液,粘

附在叶面和果实上,招致蝇类吸食和霉菌寄生,表面呈现煤烟状,影响外观和食用,使枝条枯死,树势衰弱。

形态特征雌成虫体长3.5~6毫米,红褐色、椭圆形。

成熟后背部体壁硬化,体背中央有四列纵排断续的凹陷,中间两排较大。

体背周缘有横列的皱折,较规则。

体背近边缘部位生有15~19个发达的双筒腺。

可分泌细长玻璃纤维状的蜡丝,呈放射状。

发生规律此虫每年发生2代,以2龄若虫在枝蔓的老皮下、干枝裂缝、剪锯口处越冬。

翌年3月出蜇,爬到枝条上后固着为害,此期间往往有多次迁移现象。

4月上旬虫体开始膨

大,以后逐渐硬化,5月初前后开始产卵,5月末为第一代若虫孵化盛期,若虫爬至叶片背面新梢上固着为害。

第二代若虫8月间孵化,中旬为盛期,10月间迁回树体越冬。

在山东尚未发现雄虫,以孤雌卵生法繁殖后代。

该虫天敌有黑缘红瓢虫,小二红点瓢虫和寄生蜂,寄生率达l0~25%。

防治方法①春天葡萄出土上架后,喷波美5度石硫合剂,或进行刮老皮以消灭越冬若虫。

②4月上、中旬虫体膨大时喷波美0.3度石硫合剂或l500倍敌敌畏或40%乐果或50%马拉松l000倍液。

③保护和繁殖天敌黑缘红瓢虫,小二红点瓢虫和寄生蜂等进行生物防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