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 2 课 郑和下西洋中图版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6028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70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 2 课 郑和下西洋中图版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 2 课 郑和下西洋中图版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 2 课 郑和下西洋中图版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 2 课 郑和下西洋中图版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 2 课 郑和下西洋中图版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 2 课 郑和下西洋中图版习题.docx

《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 2 课 郑和下西洋中图版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 2 课 郑和下西洋中图版习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 2 课 郑和下西洋中图版习题.docx

精选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2课郑和下西洋中图版习题

精选2019-2020年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第2课郑和下西洋中图版习题精选第七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明朝中期边疆面临的外来威胁主要来自哪个国家?

()

A、沙俄侵略者

B、英国侵略者

C、日本倭寇

D、荷兰侵略者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2005年7月11日郑和下西洋周年纪念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国家决定把每年的7月11日定为()

A、600世界“航海日”

B、500中国“航海日”

C、600中国“航海日”

D、500亚洲“航海日”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明朝对外关系中的新现象有()①开始与非洲国家交往②开始遭受西方殖民侵略③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④开始远洋到印度洋沿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②③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反抗侵略

B、民族团结

C、社会变革

D、和平交往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明朝之所以能出现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主要原因是()

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高超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南澳岛是历史上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史载:

“和七下西洋,五经南澳”明朝之所以能实现大规模航海,其主要原因是()

A、海上交通发达

B、明朝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用于航海

D、造船技术发达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郑和首次下西洋的出发地是()

A、福州

B、泉州

C、广州

D、刘家港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关于这一壮举的历史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A、增强了明朝的综合国力

B、加强了明朝与亚非国家往来

C、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D、打破世界各地相互隔绝状态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明朝能够实现郑和“七次下西洋”壮举的主要原因是()

A、海外交通发达

B、前期国力强盛

C、指南针的应用

D、造船技术高超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以和为贵,友好往来”是中国民族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中国民族积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友好交往,下列人物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有()

①文成公主②玄奘③鉴真④郑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

【答案】:

【解析】:

第11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郑和下西洋路线图

材料二:

历史将记住这个日子,永乐三年六月十五日,郑和开始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远航征程。

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大明朝在拥有压倒性军事优势的情况下,能够平等对待那些小国,并尊重他们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给予而不是抢掠,是很不简单的。

它不是武力的征服者,却用自己友好的行动真正征服了航海沿途几乎所有的国假。

这种征服是心底的征服,它存在于每一个人的心中。

当那浩浩荡荡的船队来到时,人们不会四处躲避,而是纷纷出来热烈欢迎这些远方而来的客人。

──摘自当年明月《明朝的那些事儿》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写出图中A点代表的地名。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的地方。

根据材料二,分析郑和船队受到当地民众欢迎的原因。

(答出两点即可)

结合所学知识,概要评价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答案】:

【解析】:

第12题【材料分析题】

回顾历史,在古代,中日之间曾有过友好的交流,但也有过冲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海内存知己】

图二鉴真东渡是在哪个皇帝统治时期?

【但愿海波平】

图三倭寇开始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是在什么时候?

图四中为了抗击倭寇所涌现的著名军队的主帅是谁?

【一笑泯恩仇】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在各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中日关系。

在近代,日本曾多次侵略中国,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伤害。

结合材料请你谈一谈应该如何促进中日关系健康发展。

【答案】:

【解析】:

第13题【材料分析题】

沿着以丝绸命名的中外交往通道,古代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由此展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

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

商人、传教士和其它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

——《新全球史》

材料二:

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然开始很早,但只限于官方贸易。

到宋代,除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商人向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材料三:

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绷之路盛极一时。

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

不占别国一寸土地,未掠他人一分财富。

——《郑和下西洋——伟大的和平使者》

据材料一,概括汉代丝绸之路的主要作用。

据材料二指出,宋代海外丝绸贸易有什么新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新变化的政策原因。

据材料三,郑和与海外各国交往有什么特点?

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盛世”是指我国从大乱走向大治,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特定阶段。

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多个“盛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最终凿通西域,建立起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

材料二唐太宗开创的“贞观之治”昌盛局面,在她统治时期继续向前发展,国力强盛,为以后的“开元之治”──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史家称她的统治有“贞观遗风”,郭沫若称赞她的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材料三15世纪的中国是一个综合实力走在世界前列的强国,郑和七下西洋,没有侵略和掠夺,只有友谊交往和馈赠,是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数百年来,东南亚各国各种郑和庙宇香火旺盛,各种遗迹经久不损,各种传说历久不衰。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或经济方面具有“首创精神”的一项措施。

率领“使团”出使西域的是谁?

“陆上要道”是指什么?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她”对我国科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所做的贡献是什么?

说出唐太宗注意任用贤才或者虚心纳谏的一个事例。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

郑和下西洋为什么被称为“名副其实的和平与友谊之旅”?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封建社会出现“盛世”的主要原因。

(至少答出两点)

【答案】:

【解析】:

第15题【材料分析题】

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

我国古代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广泛开展,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材料二:

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藩市”藩学“,还先后在广州、A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材料三:

《天妃灵应之记》碑文记载:

“郑君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

“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波狂澜,若履通衢(qu)……。

材料四:

乾隆皇帝在给英王的信中说: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以同有无”。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

材料二中导致“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这种情况出现的最重要的技术条件是什么?

材料二中的A为何地?

材料三中的“郑君”指谁?

他最远到达哪些地方?

材料四,乾隆帝的话在现实中演化为什么政策?

该政策有何积极的影响?

从唐、宋、明到清朝,对外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

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发展有何借鉴?

【答案】: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艺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