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11782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95.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万州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重庆市万州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重庆市万州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重庆市万州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重庆市万州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重庆市万州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重庆市万州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万州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重庆市万州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docx

重庆市万州区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区级联考】重庆市万州区【最新】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纸剪窗花B.用丝线编织中国结

C.烧陶瓷D.石蜡熔化

2.党的十九大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相关做法不符合该理念的是(  )

A.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B.发展太阳能电池

C.为改善环境质量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

D.将小麦秸秆进行焚烧处理

3.下列物质的名称和化学式都完全正确的是(  )

A.硝酸氢HNO3B.氧化铁FeO

C.氢氧化镁MgOH2D.硫酸钡BaSO4

4.课外实验是化学学习的有益拓展,下列课外实验不能完成的是(  )

A.用蜡烛和冷碟子制取炭黑

B.用肥皂水鉴定自来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C.用食盐水除去暖水瓶内壁上的水垢

D.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5.下列各组中的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一组是(  )

A.氢气、氧气、氮气B.铁水、氦气、金刚石

C.冰水、汽水、氨水D.煤、石油、天然气

6.化学实验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各种药品。

下列药品在取用的过程中会用到药匙的是(  )

A.稀硫酸B.氧化铜粉末C.石灰石D.石蕊试液

7.化学反应的过程中往往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能量的变化又可以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下列反应会吸收热量的是()

A.甲烷燃烧B.氧化钙粉末和水反应

C.镁条和稀盐酸反应D.碳与二氧化碳反应

8.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同种元素的原子其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同一种元素在同一化合物中只能表现出一种化合价

D.不同的物质其组成元素也一定不相同

9.下列关于混合物和纯净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混合物中必须同时含有单质和化合物

B.混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种元素

C.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

D.碳在氧气中燃烧得到的气体一定是纯净物

10.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验证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

B.

验证氧气是否已收集满

C.

验证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且能和水发生反应

D.

检验氢气的纯度

11.下列选项中前者所描述的事实能够成为后者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

A.阳春三月,柳絮纷飞一一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一一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

C.水结冰体积膨胀一一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D.冬天温度较低时人们说话会在口的周围出现“白气”一一说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12.在夜晚,如果发现家中的燃气泄漏了,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关闭进气总阀门

B.打开抽油烟机便于排出燃气

C.打开门窗通风

D.利用肥皂水查找管道漏气处

13.芯片是电脑、“智能”家电的核心部件,它是用高纯度硅制成的。

下面是生产单质硅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

SiO2+2C

Si+2CO↑,碳在该反应中所表现出的化学性质以下物质也具有的是(  )

A.SiO2B.COC.CO2D.O2

14.豆浆被称为“植物奶”,有研究表明其中含有的异黄酮具有防癌功能。

下列有关异黄酮(C15H10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异黄酮中含有一个氧分子

B.异黄酮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g

C.异黄酮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

2

D.异黄酮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5.下列相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硫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燃烧着的蜡烛熄灭后有一缕白烟产生

C.酒精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产生二氧化碳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16.水的净化方法有很多,下列对应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或难溶性杂质的方法使用不当的是(  )

A.泥沙﹣﹣过滤

B.微生物﹣﹣投药消毒

C.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加热煮沸

D.色素﹣﹣加入明矾

二、填空题

17.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铵根离子_____;

(2)两个钠原子_____;(3)有氢气参加反应的化合反应_____。

18.空气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

(1)空气可以用来生产氮肥是因为空气中含有_____,它在空气中的体积含量为_____左右。

(2)PM2.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使用下列交通工具不会增加PM2.5的是_____(填序号)。

A.共享单车B.柴油汽车C.地铁D.电动汽车

(3)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下列物质中被定为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_____(填序号)。

①二氧化碳②二氧化硫③一氧化碳④二氧化氮⑤氧气

19.请根据如图,结合题目内容用“>”、“<”或“=”填空。

(1)图1表示的是某物质发生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变化前的温度_____变化后的温度。

(2)李明按图2的操作量取了20mL水,他所量得的水的体积实际_____20mL。

(3)按图3称量3.0g氯化钠(1g以下用游码)。

实际称得的氯化钠的质量_____3.0g。

(4)图4所示的实验结束后,a管所收集到气体的质量_____b管所收集到气体的质量。

20.根据如图1的微粒结构示意图,回答以下问题:

(1)若Y=5,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1,则该微粒的原子核内有_____个中子,它属于_____元素(选填“金属”、“非金属”)。

(2)若该微粒第一电子层和第三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等,则下列选项中与该微粒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填序号)。

(3)若Y=8,请写出符合该结构示意图,带一个单位电荷,且电性不同的两种微粒所构成的物质的化学式_____。

三、实验题

21.小秋同学在复习《质量守恒定律》时,回忆了老师做的以下几个演示实验:

(1)在实验1中,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_____。

(2)在实验Ⅱ中,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3)在实验Ⅲ结束后,天平指针向右偏,他认为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小秋想对实验Ⅲ进行改进,使反应后天平仍然能保持平衡。

他受到实验I所用装置的启发设计了装置A,装置A与实验Ⅲ中的反应装置最大的特点在于装置A处于_____状态。

22.酒精灯是化学实验室常用的加热仪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所示,小明将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他的实验目的是_____;

在实验过程中小明不小心碰倒了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他此时应该进行的正确操作是_____。

(2)下列仪器中不能加热的是_____(填序号)。

①烧杯②量筒③燃烧匙④坩埚⑤水槽⑥锥形瓶⑦漏斗⑧集气瓶

(3)纸张用燃着的小木条就可以点燃,而镁条则需要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加热片刻才能燃烧起来,这是因为_____。

23.制备和收集气体是初中化学的重要实验,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标有①的仪器的名称:

①_____。

(2)连接B和F装置可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请写出B装置内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在此实验过程中验证二氧化碳是否已收集满的方法_____。

(3)上述装置中的A装置有一明显错误,请将其改正_____。

某同学准备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他可以将改正后的A装置与_____(填序号)装置相连接来完成该实验,反应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_____(填“增大”、“减小”或者“不变”)。

(4)如图2所示装置也可以用于收集氧气,和D装置相比,如图装置的优点有_____(填字母)。

A.可观察氧气产生的速率

B.可直接观察氧气是否集满

C.氧气可贮存的时间更长

D.方便进一步完成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四、计算题

24.某同学称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加热一段时间后称得剩余固体为30.00g并测得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为7.80g。

试计算:

(1)该同学称取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多少?

(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多少?

(3)剩余固体物质中各物质的质量分别为多少?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A、用纸剪窗花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用丝线编织中国结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烧陶瓷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石蜡熔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D

【解析】

【详解】

A、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该理念;

B、发展太阳能电池,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该理念;

C、为改善环境质量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该理念;

D、将小麦秸秆进行焚烧处理生成有害气体和烟尘,不符合该理念。

故选D。

3.D

【解析】

【详解】

A.HNO3是硝酸的化学式,读法错误;

B.氧化铁中,铁元素显+3价,氧元素显﹣2价,其化学式为Fe2O3,FeO中,铁元素显+2价,读作氧化亚铁,故错误;

C.氢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氢氧根显﹣1价,所以其化学式为Mg(OH)2,故错误;

D.BaSO4是硫酸钡的化学式,故正确。

故选:

D。

4.C

【解析】

【详解】

A、点燃蜡烛,在火焰上方放冷碟子,蜡烛发生不完全燃烧,生成炭黑,可以收集到炭黑,选项正确;

B、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大量浮渣,是硬水,因此可以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选项正确;

C、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不能和食盐水反应,因此不能用食盐水除去水垢,选项错误;

D、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异味等,因此可以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选项正确。

故选:

C。

5.B

【解析】

【详解】

A、氢气、氧气、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分别是由氢分子、氧分子、氮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铁水是液态的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冰是固态的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汽水、氨水均是溶液,属于混合物,溶剂都是水,有水分子构成,故选项错误;

D、煤、石油、天然气均属于混合物,如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是由甲烷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6.B

【解析】

【分析】

药匙用于固体粉末状药品或颗粒状药品的取用。

【详解】

A、稀硫酸是液体,取用时用胶头滴管,不能用药匙,故错误;

B、氧化铜粉末是粉末状的固体,只用药匙取用,故正确;

C、块状大理石的取用一般要用镊子,颗粒较小时也可用药匙,故错误;

D、石蕊试液是液体,取用时用胶头滴管,不能用药匙,故错误;

故选B。

7.D

【详解】

A.甲烷燃烧会放出热量,故错误;

B.氧化钙与水反应放出热量,故错误;

C.镁与盐酸反应放出热量,故错误;

D.碳与二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生成一氧化碳的反应吸收热量,故正确。

故选D。

8.B

【解析】

【详解】

A.同种元素的原子其原子核内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一定相同,故错误;

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故正确;

C.在同一化合物中同种元素可以体现不同的化合价,如硝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就不同,故错误;

D.不同的物质其组成元素也可能相同,如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故错误。

故选B。

9.C

【解析】

【详解】

A、混合物中不一定同时含有单质和化合物,如氧气和氮气等单质组成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B、混合物中一定含有多种元素,如氧气和臭氧,故选项错误;

C、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有固定的组成和性质正确,故选项正确;

D、碳在氧气中燃烧得到的气体一定是纯净物错误,可以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混合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0.D

【解析】

【详解】

A、实验过程中,蜡烛由下而上依次熄灭,说明不能燃烧,不支持燃烧,由于通过导管将气体通到试管底,不管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还是比空气的小,气体都是从烧杯底部向上逸出,都会低处的蜡烛先熄灭,因此该实验不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该选项不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B、验证氧气是否收集满时,由于氧气有助燃性,应该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C、实验过程中,瓶内气体减少,塑料瓶变瘪,可能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导致的,也可能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导致的,该选项不能达到实验目的;

D、检验氢气纯度时,应该用拇指堵住收集了氢气的试管口,移近火焰,松手,如果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不纯,如果发出轻微的声音,说明氢气已经纯净,该选项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故选D。

11.B

【解析】

【详解】

A、阳春三月,柳絮纷飞是宏观物体的运动,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故此项说法错误;

B、稀有气体可作保护气,是因为稀有气体化学性质稳定,说明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解释正确;

C、水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是因为分子的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变大,分子本身大小不变,解释错误;

D、冬天人们讲话时出现的“白气”,是人体呼吸中的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小水珠,不能证明水蒸气来源于空气,故错误;

故选B。

12.B

【详解】

A、燃气泄漏需要关闭进气总阀门,正确;

B、开启电器的瞬间有可能产生火星引燃气体发生爆炸,燃气泄漏不能打开抽油烟机,错误;

C、燃气泄漏要打开门窗通风,降低可燃物的浓度,正确;

D、煤气泄漏可以利用肥皂水查找管道漏气处,如果泄露会观察到有气泡出现,正确;

故选B。

【点睛】

爆炸的条件:

可燃物的含量达到爆炸极限、燃烧发生在有限的空间。

13.B

【解析】

【详解】

生产单质硅的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反应:

SiO2+2C

Si+2CO↑,碳在该反应中所表现出的化学性质是还原性。

A、二氧化硅在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故选项错误;

B、一氧化碳得氧,具有还原性,故选项正确;

C、CO2不能得氧,不具有还原性,故选项错误;

D、氧气只能提供氧元素,是氧化剂,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睛】

得氧的过程是氧化反应,得氧的物质是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失氧的过程是还原反应,提供氧的物质是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14.D

【详解】

A.异黄酮是由异黄酮分子构成的,不含氧分子,故错误;

B.相对分子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

C.异黄酮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

(1×10)≠3:

2,故错误;

D.异黄酮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

(1×10):

(16×2)=160:

10:

32,可见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正确。

故选D。

【点睛】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

15.B

【解析】

【详解】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燃烧着的蜡烛熄灭后有一缕白烟产生,故选项说法正确;

C、酒精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产生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

D、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在纯氧气中才能燃烧,火星四射,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B。

16.D

【解析】

【详解】

A.过滤可以除去水中难溶性固体杂质,所以过滤可以除去难溶性杂质,故正确;

B.投药消毒可以杀死微生物,故正确;

C.加热煮沸可以将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转化成沉淀而除掉,故正确;

D.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故错误;

故选D。

17.3NH4+;2Na;2H2+O2

2H2O。

【解析】

【分析】

离子符号书写:

元素(或根)符号右上角的数字表示一个离子带电荷的数值,数字在左,正负号在右,电荷数为1时,1不写;离子符号前加数字,表示离子的个数。

【详解】

(1)3个铵根离子就是在铵根离子的符号前面加上数字3,表示为3NH4+;

(2)两个钠原子就是在钠元素符号的前面加上数字2,两个钠原子表示为2Na;

(3)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有氢气参加反应的化合反应是氢气和氧气点燃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

18.氮气;78%;ACD;②③④;

【解析】

【详解】

(1)空气可以用来生产氮肥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氮气,氮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78%;

(2)PM2.5是指大气中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

使用下列交通工具不会增加PM2.5的是:

共享单车、地铁、电动汽车;

(3)空气质量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被定为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

二氧化碳增多会引起温室效应,但不污染空气,氧气是空气中固有的成分,不是污染物。

19.<>=>

【详解】

(1)由图1表示的是某物质发生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可知,分子的间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变化前分子的间隔小,变化后分子的间隔大,说明了变化前的温度<变化后的温度;

(2)李明按图2的操作量取了20mL水,由于是仰视读数,仰视读数偏小,量取实际液体偏多,他所量得的水的体积实际>20mL;

(3)按图3称量3.0g氯化钠(1g以下用游码)。

由于在称量时未用到游码,实际称得的氯化钠的质量=3.0g;

(4)由电解水的装置可知,图4所示的实验结束后,a管所收集到气体较少,是氧气;b管所收集到气体较多,是氢气,由反应方程式2H2O

2H2↑+O2↑可知,氧气和氢气的质量比为8:

1,氧气的质量>氢气的质量。

20.16;非金属;B。

KCl。

【详解】

(1)若Y=5,该原子即为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5,同一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内有15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所以中子数为:

31﹣15=16;磷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2)在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小圆圈表示原子核,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质子数决定原子的类别,弧线表示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原子的化学性质。

当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时,反应中易失去电子成为阳离子;当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成为阴离子;原子核外只有一个电子层且电子数为2,或者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结构为稳定结构,不易得失电子。

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彼此化学性质相似,不是稳定结构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化学性质相似。

若该微粒第一电子层和第三电子层上的电子数相等,则该粒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与B化学性质相似;

(3)若Y=8,且带一个单位电荷,则其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8+8=18,可能是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钾离子,也可能是带1个单位负电荷的氯离子,钾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化合物为氯化钾,钾元素显+1价,氯元素显﹣1价,其化学式为:

KCl。

21.4P+5O2

2P2O5;先膨胀后缩小。

B。

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密封。

【详解】

(1)在实验1中,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

2P2O5;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放热,气体膨胀,导致气球膨胀,完全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时,氧气消耗,气压减小,气球收缩,因此可观察到气球先膨胀后缩小;

(2)在实验Ⅱ中,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正确的是B;

(3)在实验Ⅲ结束后,天平不平衡的原因是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装置A与实验Ⅲ中的反应装置最大的特点在于装置A处于密封状态。

22.探究酒精灯火焰各部分的温度高低利用湿抹布盖灭②⑤⑦⑧纸张的着火点比镁低

【解析】

【详解】

(1)他的实验目的是探究酒精灯火焰各部分的温度高低,通过各部分的碳化程度可以判断酒精灯火焰各部分温度的高低,例如碳化程度越高,温度越高。

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他此时应该进行的正确操作是利用湿抹布盖灭,原理是隔绝氧气。

(2)①烧杯不能直接加热,可以间接加热;②量筒不能加热;③燃烧匙可以直接加热;④坩埚可以直接加热;⑤水槽不能加热;⑥锥形瓶不能直接加热,可以间接加热;⑦漏斗不能加热;⑧集气瓶不能加热。

(3)纸张用燃着的小木条就可以点燃,而镁条则需要在酒精灯火焰上方加热片刻才能燃烧起来,这是因为纸张的着火点比镁低。

23.试管CaCO3+2HCl=CaCl2+H2O+CO2↑把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a管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C增大ABC

【解析】

【详解】

(1)据所学知识可知反应容器是试管;

(2)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大,用F装置收集时,气体从b管进,验证二氧化碳是否已收集满的方法:

把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a管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3)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低于试管底,防止水倒流使试管炸裂,A装置的错误是试管口高于了试管底,将其改正为:

试管口应该略向下倾斜;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气比较纯净;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分解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后固体的总质量减少,二氧化锰的质量不变,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

(4)如图2中,该装置的优点有:

可通过观察气泡快慢等可观察氧气产生的速率;也可直接观察氧气是否集满;氧气可贮存的时间更长。

24.

(1)31.6g;

(2)1.6g;(3)剩余固体物质中高锰酸钾的质量为15.8g,锰酸钾的质量为9.85g,二氧化锰的质量为4.35g。

【详解】

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质量不变,根据钾元素的质量为7.80g可得高锰酸钾的质量为7.80g÷

=31.6g;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生成氧气质量为31.6g﹣30.0g=1.6g;

设生成的锰酸钾的质量为x,二氧化锰的质量为y,分解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z

x=9.85g

y=4.35g

z=15.8g

剩余的高锰酸钾的质量为31.6g﹣15.8g=15.8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