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一.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109810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7.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衡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衡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衡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衡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衡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衡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一.docx

《衡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衡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一.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衡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一.docx

衡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一

衡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时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关键时期。

《衡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根据《中共衡水市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奋斗目标、战略重点和保障措施,是实现加快发展、富民强市目标的宏伟蓝图,是全市各级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依据。

规划期为2011-2015年。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第三章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第四章繁荣发展服务业打造综合竞争新优势

第五章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市建设上水平

第六章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第七章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发展支撑能力

第八章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可持续发展

第九章进一步深化改革增强发展活力

第十章加强经济合作全面提升开放水平

第十一章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强化人才支撑

第十二章加快推进文化建设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

第十三章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第十四章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构建和谐衡水

第十五章健全保障机制推进规划实施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面临的形势

一、“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十一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用加快发展凝聚全市人民的力量,以加快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为抓手,全力以赴保增长、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781.5亿元,比2005年增长45.3%,年均增长7.8%;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73万元,全部财政收入完成59.26亿元,比2005年增长90.1%,年均增长13.7%,占GDP的比重由“十五”末的6.1%提高到7.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到27.97亿元,比2005年增长110%,年均增长16%。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粮食生产连续七年增产丰收,总产量突破70亿斤,粮棉油人均占有量位居全省前列,瘦肉型猪、奶牛等支柱产业基本形成,农业产业化率达到50%,比“十五”末提高3.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45.8亿元,比2005年增长94.3%;传统服务业规模和质量进一步提升,现代服务业迅速兴起,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

投资和项目建设成效显著。

“十一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42.9亿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92.8亿元。

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共实施省市重点项目737项,完成投资750亿元。

2010年全市亿元以上在建项目达到573个,是2005年的9.6倍;省重点项目单体规模从2005年的2亿元提高到7.12亿元,年均增加1亿多元。

工业聚集区建设全面提速,规划总面积达到275平方公里,入住亿元以上项目340个,省重点在建项目园区入住率达到100%。

桃城工业聚集区、故城衡德工业园、冀州工业聚集区、安平工业聚集区、武邑循环经济园区等5个聚集区被批准为省级工业聚集区。

一大批重大项目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大广高速正式通车,衡水改扩建段成为省内第一条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邯黄铁路衡水段实现开工建设,石济客运专线衡水段完成前期工作。

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

深入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扎实开展“双城同创”活动,成为有史以来城乡建设规模最大、投资最多、成效最显著的时期。

城镇化率由2007年的35%提高到40%,荣获全省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工作进步奖。

明确了生态宜居北方湖城的战略定位,“一湖两城”路网框架初步形成,市区主干道与外环路实现沟通互连,西湖地下水源地正式启动运行并向市区供水,滏阳河城市公园、前进街、衡水湖湿地公园、冀州滨湖公园等标志性区域和标志性景观基本建成,滨湖新区启动建设。

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城市道路、供水、供热、排水、亮化、绿化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县城、小城镇和农村新民居建设同步推进,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体系,全市行政村基本实现公路、广播、电视、电话村村通,积极推进农村联村供水,有210万农村人口用上了安全水。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

国有集体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完成258家国有集体企业改制。

投融资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城市信用社顺利改组为城市商业银行,民生银行正式落户衡水。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明显成效,行政审批事项由586项削减为110项。

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取得较大进展,“十一五”时期,实际利用外资累计完成5.32亿美元,外贸出口累计完成53.6亿美元,分别比“十五”增加了43.4%和95.6%。

成功引进中粮、雨润、汇源、鲁花等30多家国内大型知名企业,2009年我市被中国贸促会评为“最具投资潜力城市”。

生态环境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节能减排目标全面完成。

全市12座污水处理厂和10座垃圾处理场全部建成,全市万元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20%;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比“十五”末分别下降了18%和17.2%。

连续四年稳定达到国家城市空气质量二级标准,2010年市区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38天,其中一级天数达到69天。

开展了衡水湖周边污染企业搬迁和湖区网箱养鱼取缔等专项活动,水质从五类提高到常年三类标准,衡水湖湿地恢复与保护取得显著成效,衡水湖生态城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十一五”期间,累计新增就业11.5万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52万人次,2010年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

全面实施城乡免费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提速发展,以衡水中学为代表的一批普通高中办学质量稳步提高,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迈出新步伐,衡水学院规模翻番,在校生达到1.1万人,本科专业由5个增加到32个,投资11.5亿元占地近千亩的职业教育园区完成主体工程。

民族宗教、防震减灾、人防事业、民政工作、安全生产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成绩。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10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452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69.7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62.3%和23.7%。

居民消费结构明显升级,城乡居民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现全覆盖,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顺利开展。

积极推动社会矛盾化解,社会和谐稳定局面得到巩固。

二、“十二五”期间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衡水加快发展、奋力追赶至关重要的时期。

我们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具备了追赶跨越的基础和条件,也面对着严峻的挑战,存在着同先进地区拉大差距的风险。

总体来看,机遇大于挑战。

(一)国际国内形势

从国际形势看,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之中,经济全球化势不可挡,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结构调整势不可挡,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的趋势势不可挡。

随着世界各国大规模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政策的实施,世界经济复苏趋势明显,全球经济将进入新一轮结构调整的过程。

发达国家开始重新重视发展实体经济,提出了“再工业化”发展思路,全球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加速调整。

科技创新竞争更趋激烈,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新兴市场经济体,都把科技创新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突破口,抢占经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

但投资和贸易保护主义倾向重新抬头,各国围绕气候变化、能源保障和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的斗争更为复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

从国内形势看,“十二五”时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

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加速升级,区域经济合作加速推进,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调结构的重点将从产业结构转向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要素投入结构和城乡、区域结构的全方位调整,经济增长动力发展模式将发生显著变化。

社会发展面临变革,社会建设将从注重政府管制转向注重完善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上,以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在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格局基本形成的背景下,改革牵涉面将更广,难度更大。

(二)我市面临的机遇

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奋斗,衡水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具备了加快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面临着加快发展的宝贵机遇。

一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新的历史起点。

我市已经进入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转化的快速推进期,经济已具备一定的发展基础,工业经济支撑作用不断增强,物流业、生态旅游度假经济、文化产业正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近几年连续不断的项目建设,为加快发展积蓄了能量。

生态宜居北方湖城战略定位的确立,城市形象和城市品位不断提升,也为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和平台。

二是区域经济合作将日益深化。

随着环渤海经济圈加速崛起,京津冀经济加速一体化,冀中南经济区发展战略的确立,有利于我市融入大格局,必将有力带动我市经济加快发展。

三是我市区位优势和独特的生态优势正在加速转化为经济优势。

大广高速、邯黄铁路、石济客运专线的开通和开工建设,衡水将进入首都两小时经济圈,京津对我市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将逐步显现;衡水湖生态示范区上升为省级战略,其生态优势将越来越凸显,对战略投资者和各类生产要素的吸引和聚集作用越来越明显。

四是产业梯度转移加速为我市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由于经济增长周期客观作用和经济结构调整,东部沿海及京津地区产业梯度转移步伐加快,央企扩张、东企西进、南资北移加速,有利于我市装备制造、现代生态化工、食品加工等产业集聚发展,逐步培育形成引领经济发展的工业主导产业。

五是国家扩大内需战略将为我市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国家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把扩大内需作为长期战略,继续加大基础设施、民生等领域投入,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都是衡水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

(三)我市面临的挑战

“十二五”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同时,也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

一是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给我们造成巨大压力。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对我们利用外资、出口贸易带来严重影响。

国内各地竞相发展,区域竞争日趋加剧,给我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为我市加快发展、加速追赶的提出了更高要求。

二是我市经济发展的基础依然薄弱。

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总量不大、结构不优、质量不高、主导产业不突出等问题和矛盾。

三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任务艰巨。

中心城市带动力不强,城镇化水平低,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二元结构矛盾较突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任务十分繁重。

四是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形势不容乐观。

我市传统产业企业较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低,发展方式粗放,受能耗环境制约明显,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较大压力。

第二章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加快发展为中心任务,坚持工业化与城镇化双轮驱动,做优一产、做强二产、做大三产,着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着力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着力强化生态环境建设,着力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实现衡水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

按照以上指导思想,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遵循“五个更加注重”的基本原则:

----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和科技进步,推进转型发展。

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把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做强传统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构筑集约化高质化低碳化的产业体系,推动经济发展向依靠科技进步和结构优化升级转变。

----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和区域协调,推进一体发展。

促进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优化、社会事业发展的统筹协调,努力实现城市与农村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更加注重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进绿色发展。

充分挖掘和发挥衡水湖独特生态资源优势,大面积种树植绿,做足水文章,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和水平;大力发展循环低碳经济,推进产业生态化改造,走具有衡水特色的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互促并进之路。

----更加注重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和谐发展。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重视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重视人民生活改善,更加重视社会和谐稳定,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更加注重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推进创新发展。

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建立完善有利于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体制机制,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创造活力。

积极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不断提高对内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

二、主要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我市发展趋势和条件,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2015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2.9万元。

全部财政收入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占全部财政收入的比重逐年提高。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23%。

结构调整取得实质进展。

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取得显著进展,工业主导产业基本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成长。

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的比重达到40%,规模以上工业(按新的统计口径测算)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达到60%,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

城镇面貌显著改观。

中心城市承载聚集力、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生态宜居的北方湖城初具雏形,滨湖新区、湖东生态城、环湖经济圈初具规模。

到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50%。

新民居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善。

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

全面深化和统筹推进各项改革,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现代化市场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

对内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十二五”期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2亿美元,年均增长20%以上;2015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5亿美元,年均增长11%以上,对外合作领域进一步扩大。

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强力推进生态建设,进一步巩固提高生态优势,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更加和谐。

到2015年,达到全市“一人一亩林”。

“十二五”期间,单位生产总值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率,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量,全部达到国家及省要求。

人民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8.5%以上。

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贫困人口显著减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物价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以上。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更大发展,巩固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文化事业。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社会就业比较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公共卫生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更大发展。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稳步提高。

专栏2-1“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指标名称

单位

2010年

完成

2015年

目标

年均增长

指标

属性

全市生产总值(2010年价格)

亿元

781.5

1380

12%

预期性

人均生产总值(2010年价格)

万元

1.73

2.9

11%

预期性

全部财政收入

亿元

59.26

150

20%以上

预期性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亿元

476.4

1180

20%以上

预期性

服务业增加值比重

30.5

35

(4.5个百分点)

导向性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

60

导向性

畜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比重

31.5

40以上

(8.5个百分点)

导向性

城镇化率

40

50左右

(10个百分点)

导向性

万元GDP能源消耗降低

达到国家要求

约束性

万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

达到国家要求

约束性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

COD

万吨

达到国家要求

约束性

二氧化硫

万吨

达到国家要求

约束性

氮氧化物

万吨

达到国家要求

约束性

氨氮化物

万吨

达到国家要求

约束性

森林覆盖率

26.3

30以上

(3.7个百分点)

约束性

实际利用外资

亿美元

1.35

(12)

20%以上

导向性

外贸进出口总额

亿美元

20.7

35

11%以上

导向性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亿元

313.7

720

18%以上

预期性

人口总量

万人

7.13‰以内

约束性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4525

21840

8.5%以上

导向性

农民人均纯收入

4369.7

6570

8.5%以上

导向性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万人

3.46

(15)

预期性

城镇登记失业率

3.5

4.5以内

预期性

城镇基本养老覆盖人数

万人

43

约束性

注:

1、带()的为五年累计数。

2、导向性指标是政府希望的发展方向,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

预期性指标是凝聚人民意愿的战略意图,是在导向性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实现意愿的指标。

约束性指标是政府向人民做出的承诺,是政府对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是在导向性、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强化了政府意图的指标。

第三章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

大力推进重点产业向集约化、大型化、高级化和系列化发展,提高产业技术装备水平、产品档次和经济效益,增强工业竞争能力。

一、加快培育工业主导产业

坚持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引导优势特色产业膨胀升级,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逐步培育形成引领衡水经济发展的工业主导产业。

通过五年的努力,打造装备制造、现代生态化工、食品加工3个销售收入超500亿元的主导产业,10个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龙头企业。

装备制造业。

突出提高装备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延伸产业链条,拓宽市场领域,提高加工精度和深度。

积极引进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的精密化、微型化、超细化程度,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积极支持猛牛电机、强盛风电、冀州中意、坤腾泵业、顺捷挂车、星月制动、深州瑞丰等企业开发引进先进技术,延伸产业链条,拓宽市场领域,提高加工精度和深度,推进产品由生产零配件向生产部件、整机方向发展,壮大整机生产能力。

重点发展环保和节能设备、专用车及汽车部件、风力发电设备、FMS柔性智能制造成套设备、输送设备、矿用设备等装备制造业,提高高效电机、特种刀具等重大装备配套产品的发展水平,努力打造华北地区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

现代生态化工业。

立足优势特色产业,以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主线,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广应用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新工艺、新技术,延伸产品链条,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发展现代煤化工,调整提高盐化工,延伸发展合成化工和精细化工。

推进盐化工、煤化工企业采用先进节能环保技术进行扩能和节能降耗改造,不断延伸产业链条,开发高性能、高附加值、可替代进口产品的高端新产品。

精细化工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的医药、农药中间体等产品,并向环保染料、新农药、新医药终端产品领域延伸,生产面向电子信息、汽车、机械、轻工、纺织产业的专用产品及原料。

依托冀衡、景化、冀州银海、深州阳煤等重点企业,积极推进与大公司大集团的战略合作,促进技术装备水平的提高和生产工艺技术的更新换代,努力打造华北地区重要的现代生态化工基地。

食品加工业。

着力推进食品加工业提升产业层次,扩大产业规模,向专业化、标准化方向发展,实现由传统食品加工业向工程化、营养化转化,提高整体竞争力。

依托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优势,充分发挥老白干、养元、鲁花、汇源、雨润、蒙牛、古船、五得利等品牌带动作用,通过战略合作、改进工艺、强化营销等手段,做大做强饮料制造业,拉长禽畜、果蔬产业链,开发、生产专用调料、营养面食。

推进食品加工业向“产品结构多元化、品种档次高级化、产业结构基地化、企业规模大型化”转型,努力打造华北地区重要的食品加工基地。

专栏3-1重点产业项目

装备制造业:

强盛风电设备、可耐特风电叶片、中意公司FMS柔性智能制造成套设备、电机股份节能电机、坤腾集团矿井提升机、饶阳坤辉钢帘线、天鹰科技脱水机、深州金属结构热力设备、景渤石油机械、饶阳鸿源机械、衡水通用铁路器材、冀州益通铁路器材、春风铸造制动系统总成、京华焊管、衡水格林汽车铸件、万众汽车零部件、华特汽车尾气处理、凯美特钛合金铸件、景县思尔可铸件、星月制动元件、瑞丰内燃机缸体等

现代生态化工业:

冀衡循环经济园、冀州银海、深州阳煤、冀州中科能源“煤拔头”、东风化工、美利达颜料、精信化工、景美化学工业、东北助剂化工、河北亚泰双氧水等

食品加工业:

汇源果蔬饮料、雨润冷鲜肉、晨光肉食、蒙牛乳业、老白干循环经济园、养元智汇饮品、喜奥集团果蔬原浆、深州东方休闲食品等

二、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投入,把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区域特色和优势相结合,明确方向,选好重点,努力打造具有衡水特色的新兴产业发展格局,形成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电子信息产业。

立足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技术,促进业务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强化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运用。

重点支持南昊、华整实业、华冲电器等企业加快发展,推进网络传输设备、电子信息材料、电力电子器件多媒体系统的研发和应用,提高产品质量,拓展市场领域,力争在行业电子、能源电子、半导体照明等领域取得新突破,培育新的增长点。

新能源产业。

发挥生物质资源丰富的优势,稳步发展生物质能发电产业,支持农林废弃物直接燃烧和气化发电的生物质能发电项目建设,积极鼓励生物质能热电联产,重点推进故城泰达等县市区生物质能电厂建设。

努力提升太阳能产业,重点支持英利能源、汉盛光电等生产规模较大、经济效益好、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加强光伏电池、建筑一体化太阳能供热等技术研发,提高产品档次,扩大市场占有率。

新材料产业。

不断提高新材料的开发、应用和产业化水平,努力提高生物材料、信息材料、能源材料等产业的规模和集中度,提高装备水平、优化产业布局。

重点支持河北海伟、枣强科力等企业加快发展,培育超薄电容膜、热塑性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新型墙体材料、磷铜电子铜带、超强耐磨材料等产业。

形成科技力量雄厚、装备水平精良、组织体系完备、产业布局合理、具有特色的新材料产业。

生物产业。

加快生物制造技术推广应用,开发功能性食品及安全高效食品添加剂,大力发展现代生物制药、生物农药和生物肥料,加快做大产业规模,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支持冀衡药业、葵花药业等企业,解决原料药绿色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积极研发对治疗常见病和重大疾病具有显著疗效的生物技术药物、小分子药物和现代中药新剂型。

扶持荣喜生物、阜城福源等企业加快发展,开发新型酶制剂,推进生物基高分子新材料、糖工程产品规模化发展。

支持田益生防等企业,大力发展病虫害生物防治、生物农药、生物饲料和生物肥料等产业,促进高效绿色农业发展。

专栏3-2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

电子信息产业:

南昊公司多媒体智能白板、河北汇程可调光衰减器、枣强大有锂电源、河北华整电力电子模块、河北华冲电器、锦江集团(冀州)L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