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卷高考考试说明全部学科.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067616 上传时间:2022-12-13 格式:DOCX 页数:101 大小:101.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卷高考考试说明全部学科.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1页
新课标卷高考考试说明全部学科.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1页
新课标卷高考考试说明全部学科.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1页
新课标卷高考考试说明全部学科.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1页
新课标卷高考考试说明全部学科.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课标卷高考考试说明全部学科.docx

《新课标卷高考考试说明全部学科.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卷高考考试说明全部学科.docx(10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课标卷高考考试说明全部学科.docx

新课标卷高考考试说明全部学科

2015年高考考试说明——语文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颁布的《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的语文科部分。

  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语文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语文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工作指导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试验的实际情况,又要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这六种能力表现为六个层级。

  A.识记:

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

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

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鉴赏评价:

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表达应用:

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F.探究:

指对某些问题进行探讨,有见解、有发现、有创新,是在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的基础上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F六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确定语文科考试内容。

  按照高中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中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目标的“语文1”至“语文5”五个模块,选修课程中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五个系列,组成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

对必考和选考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必考内容

  必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识记A

  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B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常见文言虚词:

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3.分析综合C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4.鉴赏评价D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2)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三)语言文字运用

  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

  1.识记A

  

(1)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2)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2.表达应用E

  

(1)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3)辨析并修改病句

  病句类型:

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4)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5)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6)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

  常见修辞方法:

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

  (7)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

  (四)写作

  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表达运用E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

  

(1)符合题意

  

(2)符合文体要求

  (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注:

每一个错别字扣1字,重复的不计)

  2.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选考内容

  选考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如下:

  

(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

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

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Ⅲ.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

  闭卷,笔试。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题类型: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填空题、古文断句题、古文翻译题、简答题、论述题、写作题等。

选择题分值约为30分。

  试卷结构:

  试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阅读题分必考题和选考题.必考题。

要求考生全部作答,选考题考生只能从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中选择一类作答。

必考题125分左右,约占全卷总分值的83%;选考题25分左右,约占全卷总分值的17%。

  全卷20题左右,结构如下: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

  考一般论述类文章,选取1则阅读材料。

3题左右,约10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7题左右,35分左右。

分别为:

  1.文言文阅读1则,4题左右;

  2.诗歌阅读1则,2题左右;

  3.名句名篇默写,1题。

乙选考题

  以下两类阅读题,考生只能选答其中一类。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材料1则,4题左右。

约25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材料1则,4题左右。

约25分。

第Ⅱ卷表达

  (五)语言文字运用

  4题左右,约20分。

  (六)写作。

  1题。

60分。

2015年高考考试说明——英语

I.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适当的难度和必要的区分度。

II.考试内容要和要求

 

 根本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确定本学科考试内容。

    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语言知识 

  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基础知识以及所学功能意念和话题(见附录1至附录5),要求词汇量为3500左右。

  二、语言运用

  1.听力

  听力是是与外国人直接交往中必不可少的一种语言能力。

该部分要求考生听懂有关日常生活中所熟悉话题的简短对话和独白。

考生应以:

  

(1)理解主旨和要义

  任何一段对话或独白总会围绕一个主旨或者一个中心思想展开。

有时,主旨要义会比较明确;有时则会贯穿整个对话或独白,考生需自己去归纳、概括。

  

(2)获取事实性的具体信息

  为了说明和支持主旨,对话或独白中总会出现一些具体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等。

这些信息是理解和把握对话或独白主旨必不可少的内容,也常常是听力部分的重点考查项目。

  (3)对所听内容作出简单推断

  话语发生的场合、说话者之间的关系等对话含义的理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这些背景知识的推断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一个人队口语的理解能力,因而也是听力测试所要考查的重点项目之一。

  (4)理解说话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一般来讲,说话者总会有说话的意图,或是提出或回答问题,阐述自己的想法,或者表明自己的态度或意见,对此的理解或推断在一般交往中非常重要。

有时,说话者的意图或观点是明说出来的;有时,则隐含在对话的字里行间,需要听者自己去揣摩、推断。

  2.阅读理解

  阅读文章是我国考生接触外语的最主要途径,因此,阅读理解在试卷中占权重较大。

该部分要求考生读懂熟悉的有关日常生活话题的简短文字材料,例如公告、说明、广告以及书、报、杂志中关于一般性话题的简短文章。

考生应能:

  

(1)理解主旨和要义

  任何一篇文章都会有一个主旨要义。

有时从文章的第一个段落,甚至第一个句子即可得出文章的主旨要义,从这一段或这个句子读者会知道文章描述的是谁或什么(即文章的主题),亦会了解作者希望读者了解主题方面的哪些内容。

有时,文章的主旨要义则需从文章的字里行间进行推断。

这类试题主要考查考生略读文章、领会大意的能力,它对考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有一定的要求。

  

(2)理解文中具体信息

  文章主题和中心思想的阐述往往需要大量细节信息的支持,这些细节对于理解全文内容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归纳和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基础。

命题人员往往会要求考生根据不同的要求,阅读文章以获得某些特定的信息或准确地寻求所需的细节。

这类试题有时比较直接,理解字面意思即可答题;有时则较为间接,需要归纳、概括和推理才能答题。

  (3)根据上下文推断生词的词义

  正确理解文章中单词或短语的含义是理解文章的第一步,也是理解文章的基础,不懂单词含义根本就谈不上理解文章。

但英语单词的含义并非完全等同于词典中所标注的汉语意思,其含义随不同的语境会有所不同。

能根据上下文正确理解灵活变化的词义,才算是真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

此外,阅读文章时,常常会遇到一些过去未见过的词,但许多这类生词的词义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断出来。

这种不使用词典而通过阅读上下文来推断生词含义的能力,是一个合格的读者所必须具备的能力,因此也是阅读测试中经常检测的一种能力。

  (4)作出判断和推理

  阅读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信息,即作者所要传达的信息。

在实际的阅读活动中,有时需要根据文章提供的事实和线索,进行逻辑推理,推测作者未提到的事实或某事发生的可能性等。

  (5)理解文章的基本结构

  英语文章讲究使用主题段和主题句。

主题段通常在文章开头,简要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主题句可能在一段的开头,也可能在中间或末尾,作用是交代该段的中心思想,再由全段展开或讨论这个意思。

各个段落通常由某些起来接作用的词语连接,以使文章行文连贯。

如果希望准确、深刻地理解一篇文章,必须对文章的结构有所了解,把握住全篇的文脉,即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

  (6)理解作者的意图、观点和态度。

  每篇文章都有一个特定的写作目的,或是向读者传递某个信息,或是愉悦读者,或是将授某个道理。

而这些信息通常并不是明确表达出来,而是隐含在文章之中。

因此,这类问题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总体内容的基础上,去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

  3.写作

  写作是四项语言技能中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部分,更是语言生成能力的重要表现形式。

该部分要求考生根据题示进行书面表达。

考生应能:

  

(1)准确使用语法和词汇

  语言的准确性是写作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信息的准确传输。

应用语法结构和词汇的准确程度是写作部分评分标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使用一定的句型、词汇,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任何一篇文章都需要有一个主题,作者应该围绕该主题,借助一些句型、词汇等的支持,清楚、连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Ⅱ.关于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的说明

  试卷由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组成。

第I卷包括第一、二和第三部分的第一节为选择题。

第II卷包括第三部分的第二节和第四部分,为非选择题。

  第一部分:

听力

  本部分共两节,测试考生理解英语口语的能力。

  第一节:

共5小题,每小题1.5分。

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5段简短对话,从每题所给的3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每段录音材料仅读一遍。

  第二节:

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

要求考生根据所听到的5段对话或独白,从每题所给的3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每段录音材料读两遍。

  听力考试进行时,考生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听力部分结束后,考生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本部分所需时间约为20分钟。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本部分共两节,测试考生阅读理解书面英语的能力。

  第一节:

共15小题,每小题2分。

要求考生根据所提供短文的内容(不少于900词),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

  第二节:

共5小题,每小题2分。

在一段约300词的短文中留出5个空白,要求考生从所给的7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使补足后的短文意思通顺、前后连贯。

  本部分所需时间约为35分钟。

       第三部分 语言知识运用

       本部分共分两节,考查考生对语法、词汇和语用知识的掌握情况。

       第一节:

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一篇约250词的短文中留出20个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所给的4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使补足的短文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

       第二节:

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

在一篇200词左右的语言材料中留出10个空白,部分空白的后面给出单词的基本形式,要求考生根据上下文填写空白处所需的内容(1个单词)或所提供单词的正确形式。

       本部分所需时间约为30分钟。

  第四部分:

写作

  本部分共两节,测试考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第一节:

满分10分。

本题给出一篇约100个单词的短文,文中有10处错误,错误类型包括语法、句法、行文逻辑等。

要求考生对每个句子进行判断,如有错误即将其改正。

  第二节:

满分25分。

要求考生根据所给情景,用英语写一篇100个单词左右的短文。

情景包括目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等;提供情景的形式有图画、图表、提纲等。

  本部分所需时间约为40分钟。

  试卷题目数、计分和时间安排如下:

内容

题量

计分

时间(分钟)

第一部分:

听力

5

7.5

20

15

22.5

第二部分:

阅读理解

15

30

35

5

10

第三部分:

语言知识运用

20

30

30

10

15

第四部分:

写作

10

10

35

1

25

总计

 

80+1

150

120

2015年高考考试说明——数学(文)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文科)》(以下简称《大纲》),结合基础教育的实际情况,制定了《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的说明(文科)》(以下简称《说明》)的数学科部分。

  制定《说明》既要有利于数学新课程的改革,又要发挥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作用;既要重视考查考生对中学数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又要注意考查考生进入高等学校继续学习的潜能;既要符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符合教育部考试中心《大纲》的要求,符合本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工作指导方案和普通高中课程改革试验的实际情况,又要利用高考命题的导向功能,推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改革。

Ⅰ.命题指导思想

  1.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由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2.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数学思想方法,考查考生对数学本质的理解水平,体现课程标准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目标要求.

  3.命题注重试题的创新性、多样性和选择性,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和开放性.既要考查考生的共同基础,又要满足不同考生的选择需求.合理分配必考和选考内容的比例,对选考内容的命题应做到各选考专题的试题分值相等,力求难度均衡.

  4.试卷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全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试卷结构

  全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为12个选择题,全部为必考内容.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分为必考和选考两部分.必考部分题由4个填空题和5个解答题组成;选考部分由选修系列4的“几何证明选讲”、“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各命制1个解答题,考生从3题中任选1题作答,若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给分.

  1.试题类型

  试题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种题型.选择题是四选一型的单项选择题;填空题只要求直接填写结果,不必写出计算或推证过程;解答题包括计算题、证明题,解答题要写出文字说明、演算步骤或推证过程.三种题型分数的百分比约为:

选择题40%左右,填空题10%左右,解答题50%左右.

  2.难度控制

  试题按其难度分为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难度在0.7以上的试题为容易题,难度为0.4—0.7的试题是中等难度题,难度在0.4以下的试题界定为难题.三种难度的试题应控制合适的分值比例,试卷总体难度适中.

Ⅲ.考核目标与要求

一、知识要求

  知识是指《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所规定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1和系列4中的数学概念、性质、法则、公式、公理、定理以及由其内容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还包括按照一定程序与步骤进行运算,处理数据、绘制图表等基本技能.

  对知识的要求由低到高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知道(了解、模仿)、理解(独立操作)、掌握(运用、迁移),且高一级的层次要求包括低一级的层次要求.

  1.知道(了解、模仿):

要求对所列知识的含义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知道这一知识内容是什么,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步骤照样模仿,并能(或会)在有关的问题中识别和认识它.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

了解,知道、识别,模仿,会求、会解等.

  2.理解(独立操作):

要求对所列知识内容有较深刻的理性认识,知道知识间的逻辑关系,能够对所列知识作正确的描述说明并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内容对有关问题作比较、判别、讨论,具备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

描述,说明,表达、表示,推测、想象,比较、判别、判断,初步应用等.

  3.掌握(运用、迁移):

要求能够对所列的知识内容能够推导证明,利用所学知识对问题能够进行分析、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

  这一层次所涉及的主要行为动词有:

掌握、导出、分析,推导、证明,研究、讨论、运用、解决问题等.

二、能力要求

  能力是指空间想像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1.空间想像能力:

能根据条件作出正确的图形,根据图形想象出直观形象;能正确地分析出图形中基本元素及其相互关系;能对图形进行分解、组合;会运用图形与图表等手段形象地揭示问题的本质.

  2.抽象概括能力:

对具体的、生动的实例,在抽象概括的过程中,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从给定的大量信息材料中,概括出一些结论,并能应用于解决问题或作出新的判断.

  3.推理论证能力:

根据已知的事实和已获得的正确数学命题,论证某一数学命题真实性的初步的推理能力.推理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论证方法既包括按形式划分的演绎法和归纳法,也包括按思考方法划分的直接证法和间接证法.一般运用合情推理进行猜想,再运用演绎推理进行证明.

  4.运算求解能力:

会根据法则、公式进行正确运算、变形和数据处理,能根据问题的条件,寻找与设计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能根据要求对数据进行估计和近似计算.

  5.数据处理能力:

会收集、整理、分析数据,能从大量数据中抽取对研究问题有用的信息,并作出判断.数据处理能力主要依据统计或统计案例中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并解决给定的实际问题.

  6.应用意识:

能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理解对问题陈述的材料,并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应用相关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并加以验证,并能用数学语言正确地表达和说明.应用的主要过程是依据现实的生活背景,提炼相关的数量关系,将现实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构造数学模型,并加以解决.

  7.创新意识:

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与灵活地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思想方法,选择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分析信息,进行独立的思考、探索和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创新意识是理性思维的高层次表现.对数学问题的“观察、猜测、抽象、概括、证明”,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对数学知识的迁移、组合、融会的程度越高,显示出的创新意识也就越强.

三、个性品质要求

  个性品质是指考生个体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数学视野,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形成审慎的思维习惯,体会数学的美学意义.

  要求考生克服紧张情绪,以平和的心态参加考试,合理支配考试时间,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解答试题,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体现锲而不舍的精神.

四、考查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军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