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3单元第7课第1节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讲义知识梳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933403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9.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3单元第7课第1节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讲义知识梳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3单元第7课第1节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讲义知识梳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3单元第7课第1节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讲义知识梳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3单元第7课第1节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讲义知识梳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3单元第7课第1节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讲义知识梳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3单元第7课第1节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讲义知识梳理.docx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3单元第7课第1节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讲义知识梳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3单元第7课第1节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讲义知识梳理.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3单元第7课第1节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讲义知识梳理.docx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第3单元第7课第1节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讲义知识梳理

第七课 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时1 文化的内涵与功能

[课标要求] 观察不同区域、不同人群和不同阶层的文化生活,体察广大人民的文化需求,知道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素养目标] 1.科学精神:

理解文化的内涵、文化的功能。

2.公共参与:

参与健康、先进文化发展的活动。

探究点一 什么是文化

1.文化的内涵

(1)文化的含义

①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

②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又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2)文化的产生: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请思考:

诗句“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中的楚江、碧水属于文化吗?

提示 不属于。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3)文化的核心: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2.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试判断:

文化对社会的发展都起积极的促进作用。

(  )

提示 ×。

文化有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分。

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才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起阻碍作用。

(3)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试判断: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文化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亦步亦趋。

(  )

提示 ×。

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

3.文化与文明

(1)文化与文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文明与野蛮相对立,是人类进步和开化状态的标志。

只要是文明就是积极向上的。

文化则有先进与落后的区分。

(2)文化与文明都是实践的产物,其创造主体都是人。

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4.文化的载体

(1)含义:

所谓文化载体,是指文化的记录、记载、标识、传承和表现的物化形式。

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2)形式:

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

议题:

体会什么是文化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自主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作为中国首枚空间运载火箭,“长征一号”也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

回首中国航天事业波澜壮阔的历程,几代航天人在探索浩瀚宇宙的征程中,孕育形成了航天“三大”精神——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

深厚博大的航天“三大”精神反映着不同时期中国航天事业的特征,体现着一脉相承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激励全体航天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航天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1)航天精神属于文化吗?

为什么?

(2)航天“三大”精神是如何产生的?

反映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

答案 

(1)①航天精神属于文化。

②航天精神是航天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创造的精神成果。

(2)①几代航天人在探索浩瀚宇宙的征程中,孕育形成了航天“三大”精神,说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支配和影响着人们的文化实践与文化生活。

②航天“三大”精神反映着不同时期中国航天事业的特征,说明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的。

 

1.全面理解文化的特点

角度

特点

内容

文化的本质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不是物质力量。

但通过社会实践,文化能够转化为物质力量

文化与社会的关系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

文化与文明的关系

文化不等同于文明

文化与文明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文明是积极向上的文化,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

文化与物质载体的关系  

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

文化载体承载、表达和展现着文化的内容。

文化载体是多种多样的,器物、行为、制度等是文化的载体

典例1 月亮在天文学家眼中是一个普通的天体,而一个远离家乡的游子会借景抒情,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来抒发自己的离情别绪。

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①“见月吟诗”是一种文化活动

②游子眼中的月亮是一种文化现象

③文化素养高低通过文化活动呈现出来

④文化要通过载体呈现出来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答案 C

解析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纯粹自然的东西不能称为文化,月亮不是一种文化现象,而是自然现象,②错误。

③在材料中未反映。

①④正确。

故本题选C。

2.正确理解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

(1)区分决定作用与反作用:

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

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不能混淆。

(2)辩证看待“决定作用”:

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不代表文化是经济、政治的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可能超前也可能滞后于经济、政治的发展。

典例2 农民画是中国当代民间艺术中的一个特有术语,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大跃进”的年月,是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

由于它及时配合了当时的政治运动,很快就传遍全国许多乡镇。

这说明(  )

①一定的政治会影响一定的文化的传播

②一定的文化对一定的政治产生重要影响

③一定的文化决定一定的政治

④文化是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说明一定的政治会影响一定的文化的传播,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①②符合题意。

一定的经济、政治决定一定的文化,③错误。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但文化不是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属品,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④错误。

故本题选A。

探究点二 文化的功能

1.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1)引领风尚:

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

请思考:

文化如何引领风尚?

提示 文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

(2)教育人民:

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服务社会:

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4)推动发展:

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2.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为前提。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试判断:

没有传统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

提示 ×。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议题:

感悟文化的功能

淮北市采取多种举措,不断拓展服务空间,推动全民阅读。

当地依托市图书馆公众号、网站和数字农家书屋等资源,大力推广线上阅读,推送100万册电子图书及300种报刊文献,满足市民“指尖阅读”需求;结合“相城书童”传统阅读品牌活动,每周推出线上故事会,开通中国连环画数字图书馆;引导统筹线上线下经营,探索多样化经营方式;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通过优秀实体书店、市图书馆、安广网络等,加强宣传造势,指导书店开展线上线下活动,激活市场消费。

(1)淮北市采取多种举措推进全民阅读,对淮北市民和淮北市会有哪些影响?

(2)你阅读过哪些优秀的文化作品?

和大家分享一下你的阅读体会。

答案 

(1)通过线上阅读活动,能够满足市民阅读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书品种类多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市民的思想道德修养,还有利于提高市民的科学文化修养;通过故事会,中国连环画数字图书馆,创设阅读环境,引导中小学生养成从小热爱阅读的良好习惯。

全民阅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提高淮北市的文明程度,促进淮北地区的发展。

(2)略。

1.文化与人的成长的关系

典例1 “你可见红船万里凯旋归,你可见红旗漫卷神州美”“总想对你表白,我的心情是多么豪迈”……每当这些红歌旋律响起,总会让人们热血沸腾,豪情满怀,积极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

这说明(  )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

④优秀文化才是社会实践的产物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A

解析 材料说明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同时也说明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①②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文化对人的影响,并未体现优秀文化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③不符合题意;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并不是优秀文化才是社会实践的产物,④表述错误。

故选A。

2.理解文化的社会功能

(1)文化具有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2)文化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

不同性质的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不同。

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

典例2 下图漫画《圈子文化》告诉我们(  )

A.文化素养的提升以经济为基础

B.文化内容随社会发展而不断丰富

C.文化都有地域、时代、阶层之分

D.健康的文化有利于促进政治清明

答案 D

解析 据漫画可知,我们坚决反对拉帮结派的圈子文化,健康的文化有利于促进政治清明,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D项符合题意;漫画没有体现经济对文化素养形成具有基础性作用,A项不符合题意;漫画没有体现社会发展推动文化内容丰富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漫画没有体现文化的区域性、时代性、阶层性等特点,C项不符合题意。

一、选择题

1.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

”下列文化现象都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是(  )

①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②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③5G通信技术④文学和史学研究

⑤甲骨文和金文⑥电影和电视剧

A.①②⑥B.①④⑥

C.④⑤⑥D.②③⑤

答案 B

解析 意识形态是由各种具体的意识形成的政治思想、法律思想、经济思想、社会思想、教育、艺术、伦理、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有机的思想体系,具有鲜明的阶级功能,可见,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文学和史学研究、电影和电视剧,具有一定的阶级性,属于意识形态部分,故①④⑥正确;相对论和量子物理学、5G通信技术、甲骨文和金文都不具有阶级性,不属于意识形态部分,排除②③⑤。

故选B。

2.2020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和往年一样,为人们奉上了一桌丰富的“文化大餐”。

既有明星大腕,又有草根艺人,可谓异彩纷呈。

下列对于“文化”的理解,说法正确的是(  )

①文化就是文学艺术,是相声、小品、音乐、舞蹈等各种艺术的总称

②文化源于文化工作者的创作,是他们智慧的结晶

③文化离不开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产物

④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

A.①③B.②④

C.①②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文化离不开人们的实践活动,是人们实践活动的产物,③④正确且符合题意;“文化就是文学艺术”缩小了文化的外延,①说法错误;文化源于社会实践,②说法错误。

3.延安时期,在物质条件极其艰苦的情况下,陕甘宁边区在思想建设、文化建设、社会道德风尚上都达到相当高的程度,边区新思想新风尚蔚然成风,形成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这说明(  )

A.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

B.文化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C.文化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

D.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同步

答案 A

解析 材料说明文化有其自身的相对独立性,A符合题意。

经济是基础,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B错误。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但文化绝不是经济的派生物和附属品,C错误。

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独立性,与经济的发展有时不同步,D错误。

4.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本质要求,是解决党内政治生活突出问题、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之所以重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基于(  )

①文化能够推动政治的发展

②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

③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文化与政治相互决定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 C

解析 之所以重视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基于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③符合题意;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所决定,文化反作用于政治,而不是文化与政治相互决定,④错误。

文化有先进、健康和落后、腐朽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能够推动政治的发展,①错误。

故本题选C。

5.空竹是北京古老、普遍的一种民间玩具,给一代又一代普通百姓带来了无尽的乐趣。

在老北京人眼里,旋转的空竹寓意团圆美满和绵绵不绝。

它抖出了人们的幸福,也抖出了日子的鲜活。

这反映了(  )

A.优秀的传统文化能愉悦精神、浸润生活

B.传统文化对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

C.空竹是北京传统文化的全方位展示

D.传统文化能提升人们的道德素质

答案 A

解析 空竹作为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故选A。

优秀传统文化顺应时代的变迁,才会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故排除B。

空竹是北京传统文化元素之一,并不是全方位展示,故排除C。

优秀传统文化能提升人们的道德素质,而不是传统文化,且D与题意不符,排除。

6.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经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立志成才。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这一现象,准确的是(  )

A.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B.文化是一种物质力量

C.文化作为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D.文化作为精神力量,促进个人的成长

答案 A

解析 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通过实践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B错误;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重性,只有先进的、健康的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才起促进作用,C、D说法错误。

7.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得到繁荣发展,这不仅改变了每一座城市,更改变了每一个人,百姓生活得“更幸福更有尊严”。

这说明(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②优秀的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③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④文化能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 B

解析 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故排除①;材料说明优秀的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故②③正确;文化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促进社会的发展,故④错误。

8.文明城市是一个城市综合性的最高荣誉称号,创建文明城市是对一个城市发展综合水平的全面考评。

荆门市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提出“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的宣传口号。

这一口号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  )

①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物质力量

②先进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③人的文化素养只能在文化环境中培养

④文化是人创造的,又影响着每个人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答案 B

解析 荆门市在创建文明城市的过程中,提出“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的宣传口号,这一口号的合理之处在于看到了文化是人创造的,又影响着每个人,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②④符合题意。

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力量,①错误;③说法太绝对,错误。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9.扶贫脱贫是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里。

“扶贫先扶精气神”,经济贫困背后隐藏着文化的贫困。

贫苦地区长期固有的落后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所谓贫困文化。

这种贫困文化成为制约人们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桎梏。

扶贫先扶精气神,既要管好“肚子”,更要管好“脑子”,要把争取和凝聚人心、增强“五个认同”贯穿始终,把“去极端化”贯穿始终,把教育、科技文化扶贫贯穿始终,把感恩教育贯穿始终,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教育贯穿始终,引导各族群众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建设美好家园,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的内涵与功能的相关知识,分析“扶贫先扶精气神”以解决贫困文化的理由。

答案 

(1)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

扶贫先扶精气神,消除贫困的文化因素,有利于实现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增加人民群众的经济收入。

(2)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扶贫先扶精气神,解决精神上的贫困,树立自尊、自信、自强的奋斗精神,能为脱贫致富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3)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扶精气神解决文化贫困,转变贫困地区群众落后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能激发人民群众勤劳致富的热情,实现脱贫致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