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中考历史阶段检测卷四世界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2386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9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中考历史阶段检测卷四世界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福建省中考历史阶段检测卷四世界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福建省中考历史阶段检测卷四世界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福建省中考历史阶段检测卷四世界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福建省中考历史阶段检测卷四世界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中考历史阶段检测卷四世界史.docx

《福建省中考历史阶段检测卷四世界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中考历史阶段检测卷四世界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中考历史阶段检测卷四世界史.docx

福建省中考历史阶段检测卷四世界史

阶段检测卷四(世界史)

第Ⅰ卷(选择题 共60分)

本卷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亚非地区的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究其原因,大河流域(  )

A.自然资源匮乏B.文明成果丰硕

C.文化积淀厚重D.适合农业耕作

2.20世纪初,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块刻有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像的黑色石柱,它被称为“一件历史和文学作品……目前世界上最古老的司法典籍”。

这件“作品”代表的古代文明是(  )

A.古代埃及文明B.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D.古代中国文明

3.雅典人相信,只要有充分参与的机会,普通民众和社会精英一样拥有政治智慧。

为了实现此理念,雅典人规定(  )

A.设置机构,防止执政官权力滥用

B.陪审法庭等公职人员由抽签产生

C.奴隶和外邦人不得参与政治决策

D.建立津贴制度,鼓励雅典人参政

4.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进攻波斯帝国。

这一年属于(  )

A.公元前4世纪B.公元前3世纪

C.公元前2世纪D.公元前1世纪

5.《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武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

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这说明查士丁尼制定法典的目的是(  )

A.消除战争隐患B.改善奴隶地位

C.维护皇帝统治D.巩固宗教秩序

6.13世纪下半叶,英国农村出现新现象:

在收获时期,农民成群结队从一个庄园到另一个庄园做工,按时收取工资。

这说明英国农村(  )

A.农民没有人身自由B.农民拥有土地所有权

C.出现新的经营方式D.庄园经济已完全瓦解

7.西方哲学家罗素说:

“通常谓之‘近代’的这段历史时期,人的思想见解和中古时期的思想见解有许多不同。

其中有两点最重要,即教会的威信衰落下去,科学的威信逐步上升。

”这种变化源自(  )

A.文艺复兴B.新航路的开辟

C.殖民扩张D.大学的兴起

8.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写道:

“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长!

”这体现了(  )

A.人文主义B.神权至上

C.维新思想D.科学精神

9.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15世纪,欧洲的海外扩张使各地区的民族相互发生直接交往,世界历史的地区性阶段宣告结束。

”这句话意在强调新航路的开辟(  )

A.使欧洲开始与其他地区联系B.使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

C.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D.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扩张

10.新航路开辟后,“现在展现在欧洲人面前的,已经不是一个半球的四分之一,而是整个地球了。

传统的中世纪的思想方式的千年藩篱,同旧日的、狭隘的故乡藩篱和由于海洋造成的障碍一起崩溃了。

”这表明新航路开辟(  )

A.推动文艺复兴开展B.增强了世界各地联系

C.使欧洲放弃了传统D.导致旧秩序完全崩溃

11.“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

”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

A.资本流动带动工业革命B.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

C.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D.技术革新促成工业革命

12.美国自由女神像右手高擎火炬,左手紧握一块铜板,上面用罗马数字刻着日期:

1776年7月4日。

这一天是(  )

A.波士顿倾茶事件爆发日B.来克星顿枪声打响日

C.《独立宣言》的发表日D.美利坚合众国国庆日

13.右图漫画名为《美利坚烈马》,这匹烈马要将骑在它身上的主人掀翻在地。

与漫画反映的主题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18世纪中期英法在北美的争夺

B.1775—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

C.1853年美国海军舰队入侵日本

D.1861年南方种植园主挑起内战

14.下面是某学生在学习《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历程》时所画的思维导图,图中“?

”处应该填的内容是(  )

A.《资本论》的发表B.国际工人运动兴起

C.《共产党宣言》的发表D.社会主义制度建立

15.赫胥黎在一次批驳中说:

“一个人没有理由因为有一个大猩猩作为他的祖先而感到羞耻。

真正令他感到羞耻的是……求助于宗教偏见……干涉他自己不懂的科学问题。

”据此,他支持的观点是(  )

A.太阳中心说B.万有引力学说

C.上帝造人说D.物种起源学说

16.一位俄国地主写道:

“废除农奴制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我看到农民同他以前的主人交谈时,就像两个完全平等的人在交谈一样。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A.农奴获得与地主等额的土地B.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人身自由

C.农奴的政治地位已大大提高D.改革开启了俄国近代化进程

17.“以前日本是个典型的封建国家,到19世纪末它的国力不断上升,成为西方一个可怕的竞争对手。

”促使日本实现跨越的根本因素是(  )

A.倒幕运动,结束幕府统治B.天皇亲政,重掌国家实权

C.对外扩张,推行军国主义D.明治维新,发展资本主义

18.观察右图,下列主题最适合▲处的是(  )

A.凡尔赛体系的出现B.华盛顿体系的确立

C.一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形成D.二战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19.原德属马绍尔群岛、加罗林群岛和马里亚纳群岛在1919年变成了日本的委任统治地。

以上殖民地归属发生变动的依据是(  )

A.《凡尔赛条约》B.《九国公约》

C.《波茨坦公告》D.《开罗宣言》

20.1929—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

1931年,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30%销往苏联,1932年这个数字上升到了50%。

这反映了(  )

A.国际环境为苏联工业化创造机遇 

B.苏联国内工业化建设尚未完成

C.美苏之间意识形态领域矛盾消失

D.西方各国向苏联转移过剩产能

21.下图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展示意图,其中②处的历史事件是(  )

A.俄国二月革命 B.《共产党宣言》发表

C.俄国十月革命 D.新经济政策实施

22.“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社会主义。

”其在苏俄(联)经济领域付诸实践体现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赫鲁晓夫经济改革

23.1933年,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某一国家领导人的信中写道:

“您已经成为各国力求在现行制度范围内运用明智实验以纠正我们社会弊病的人们的委托人。

”该领导人应是(  )

A.斯大林B.赫鲁晓夫

C.威尔逊D.罗斯福

24.示意图能勾勒出史实之间的关系。

示意图中“?

”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

A.实施五年计划B.开展工业建设

C.对外侵略扩张D.推行“以工代赈”

25.1959—1969年期间,欧洲共同体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5%,高于美国的4.3%。

共同体国家间的相互贸易更为迅速,从1958年到1972年的15年间,增长了9.7倍。

这表明(  )

A.欧洲经济超过美国B.西欧国际地位迅速提高

C.西欧实现联合自强D.欧洲实现政治经济一体化

26.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史实与观点。

下列表述中,属于观点的是(  )

A.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B.1942年1月,《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C.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成为二战的转折点

D.1945年9月,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

27.随着法西斯主义的失败,美苏在基本人权、个人自由、宗教自由等方面的分歧越来越明显。

美国谴责苏联的帝国野心。

苏联指责美国在世界扮演宪兵,行使霸权。

双方存在分歧的根源是(  )

A.宗教信仰B.政治制度

C.国家利益D.经济制度

28.下表是苏联五年计划的执行情况。

导致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五年计划

时间

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

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

社会劳动生产增长率(%)

“八五”

1966~1970

7.7

8.5

6.8

“九五”

1971~1975

5.7

7.4

4.6

“十五”

1976~1980

3.7

4.4

3.2

A.经济体制僵化B.中苏关系破裂

C.欧共体的扩大D.社会性质改变

29.“面朝黄土背朝天”是我们对农民的固有印象。

但现在,互联网却催生了“新农人”,他们利用网购平台,创立了“拼购+产地直发”的模式,打造全国性的优质农产品品牌。

对此,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互联网在全国已经迅速普及

B.互联网直接影响了人类的经济活动

C.互联网使人们沟通更为便捷

D.互联网使农民地位得到提高

30.“它孕育于反法西斯战争,是在反法西斯联盟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崭新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反映了世界人民爱好和平的共同心愿。

”它是(  )

A.国际联盟B.联合国

C.世界贸易组织D.亚太经合组织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本卷共4题,第31题6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第34题10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6分)

材料 日本于1868年开始经历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封建割据让位于中央集权;社会秩序得以重构;工厂得以开设,贸易得到奖励;西式教育经过国立学校系统的建立而得以推广。

这一连串改革,其重要性有如英国革命之于英国、法国革命之于法国,可以说是日本近代史的起点。

——摘编自[英]威廉·G.比斯利《明治维新》等

(1)根据材料,指出日本经历“这一连串改革”的历史事件。

(2分)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评价这场改革的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4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一 旧制度所显示的破产导致旧制度的变革。

第一个变革是解放农奴……他的《解放法令》(1861年)解放了农奴,将农奴耕种的土地在农奴和贵族地主之间重新分配。

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材料三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改革的动力是西化。

……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1)据材料一,指出俄国解放农奴的方式。

(2分)

 

(2)据材料二,指出与从图1到图2内容变化直接相关的文件,分析该变化对美国内战中北方的影响。

(4分)

 

(3)据材料三,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过程中体现的特点。

(4分)

 

(4)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这一时期世界发展变化的主要趋势。

(2分)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带来的物种交换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前后的世界

新航路开辟前

新航路开辟后

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一片繁荣

葡萄牙的里斯本、西班牙的塞维尔、英国的伦敦等城市成为新的贸易中心

人类文明区域性分割和孤立发展

大大扩展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开始了人类文明一体化的进程

——摘编自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

15—17世纪》

材料三 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宣言。

宣言包括:

保证运用军事和经济的全部资源同与之处于战争状态的轴心国及其仆从国家作战;决心共同打败德、意、日法西斯侵略,决不和敌国单独议和。

——摘编自曹顺仙《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新航路开辟的世界影响。

(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宣言”的名称,并概括其签署的重要意义。

(6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人类社会整体发展的角度谈一点历史认识。

(2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0分)

材料 斯塔福德郡在17世纪就已经有了陶瓷业,非常原始。

1769年,乔赛亚·韦奇伍德开办了一家陶瓷工厂,他在工厂中实行精细的分工,各自有自己独立的厂房和陶窑,车间装备了最新技术,包括引擎驱动旋床。

1782年,工厂安装了蒸汽发动机,用以碾碎石材并为陶器抛光。

为了让工人准时上班,韦奇伍德设计了一种原始的计时系统;他还颁布详细的《陶工指南》,规定生产程序及具体的技术要求,他拼命提高质量,压低成本,赢得了庞大的市场。

总之,工厂制度的本质不仅仅是使用大机器,而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生产模式。

——摘编自《现代资本主义——三次工业革命中的成功者》

(1)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蒸汽发动机”是哪一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2分)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材料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8分。

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参考答案

第Ⅰ卷

1.D 2.B 3.D 4.A 5.C 6.C 7.A 8.A 9.B 10.B

11.B 12.C 13.B 14.C 15.D 16.B 17.D 18.C 19.A 20.A 21.C 22.B 23.D 24.C 25.C 26.C 27.C 28.A 29.B 30.B

第Ⅱ卷

31.

(1)事件:

明治维新。

(2分)

(2)判断:

同意。

理由:

明治维新使日本迅速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开始跻身资本主义强国之列,成为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明治维新可以与英国革命、法国革命相提并论。

(4分)

32.

(1)通过颁布法令,废除农奴制。

(2分)

(2)《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调动了农民和黑人奴隶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作战,扭转了北方在战场上的被动局面。

(4分)

(3)有选择、有侧重地向西方国家学习;向西方学习的规模大、领域广、进步快等。

(4分)

(4)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2分)

33.

(1)扩大了物种交换,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打破了世界各地孤立隔绝的状态,从欧洲到亚洲、美洲、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使世界从分散孤立走向整体世界。

(4分)

(2)《联合国家宣言》。

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鼓舞了各国人民的斗志,壮大了反法西斯的力量,奠定了打败法西斯国家的基础,各国相互配合,互相支持,最终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6分)

(3)世界各国只有相互联系、相互合作,才能促进世界的发展。

(2分)

34.

(1)第一次工业革命。

(2分)

(2)【示例一】观点1:

科技创新改变了生活面貌,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2分)

论述: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随着蒸汽机的发明使用,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手工工场过渡到机器生产,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

韦奇伍德的陶瓷工厂采用蒸汽发动机等提高了效率,压低了成本,赢得了庞大的市场。

因此,工业革命创造了一种全新生产模式,改变了生产方式。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发明应用,促进了交通运输业的革新,发明了火车和轮船,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迅速扩大了人类的活动范围。

韦奇伍德在工厂中实行精细的分工,设计了计时系统,让工人准时上班,强化了人的时间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等。

因此,科技使人类生活面貌焕然一新。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面貌。

(6分)

【示例二】观点2:

科技创新促进了制度创新(或:

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

(2分)

论述: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手工工场过渡到机器生产,加速了生产力的发展。

为了适应新技术的要求,韦奇伍德颁布了《陶工指南》规定生产程序及具体的技术要求,创新了管理制度。

因此,工业革命建立起了现代大工厂制度,改变了生产组织形式。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