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16.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91230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7.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1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1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1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1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1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16.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1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16.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16.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三含答案16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岳阳楼记/范仲淹复习试题三(含答案)

187.阅读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题。

(甲)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为:

(2)宜:

2、翻译下列语句。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2)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

3、指出(甲)(乙)两段在表达方式上的相同点,修辞方法上的不同点,并分析修辞方法的作用。

4、找出(甲)(乙)两段中体现文章主旨的句子,分别抄写下来。

5、两段文字中哪句话触动了你的心灵,说说你感悟。

【答案】

【解析】

1、此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的词义,平时应多积累、牢记,那么回答此题就很容易。

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解释时结合所在句子进行。

2、此题考查的是句子翻译,一般以直译为主,注意不要用现在的意思解释。

3、此题考查的是表达方式和修辞方法,修辞方法的作用要结合具体内容来答。

4、此题考查的是筛选信息的能力。

先理解文段内容,再根据要求筛选文中的句子即可。

5、此题属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一)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选自《岳阳楼记》)

(二)初,范文正公贬饶州①,朝廷方治朋党②,士大夫莫敢往别,王侍制质③独扶病饯于国门,大臣责之曰:

“君,长者,何自陷朋党?

”王曰:

“范公天下贤者,顾质何敢望之;若得为范公党人,公之赐质厚矣!

”闻者为之缩颈④。

(选自《渑水燕谈录》)

注:

①范文正公贬饶州:

范仲淹谥号文正,因上书主张革新与宰相发生冲突,遭诬告,贬官饶州。

②朋党:

同类的人为私利而结成的小集团。

③王待制质:

即王质,待制是官名。

为人谨厚博学,正直敢言。

④缩颈:

缩头,表示吃惊害怕。

188.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去国怀乡(_____)    

(2)至若春和景明(_____)

189.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微斯人,吾谁与归?

190.文段

(一)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191.王质说“范公天下贤者”,从文段

(一)来看范公之“贤”表现在哪些方面?

在文段

(二)中,范公之“贤”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

【答案】

188.

(1)离开

(2)日光,阳光

189.

(1)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在僻远的江湖间,就替君主担忧。

(2)(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和谁同道呢?

190.一阴一晴的自然风物,触发了迁客骚人的悲喜情感,引出下文对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已悲”这种更高境界的议论。

19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国忧民之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济世情怀。

范公之贤是通过王质的行动和语言,从侧面表现出来的。

【解析】

【分析】

188.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要确定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不仅要靠平时的积累,还要在积累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推断词义的方法。

学习时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

注意本题中“去”解释为“离开”,“景”解释为“日光”,古今异义。

189.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

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①句重点词有:

居:

位居;位于;处在。

庙,宗庙。

堂,殿堂。

庙堂:

指朝廷。

处江湖之远:

处在偏远的江湖间,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

之:

定语后置的标志。

②句重点词有:

微,没有。

斯人,这样的人。

谁与归,宾语前置,就是“与谁归”。

归,归依。

190.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

解答此题,需明确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交待故事发生的背景、烘托人物的心情、展示人物的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衬托中心等作用。

本文①②描写了“霪雨霏霏”“春和景明”的景象并交代了古仁人对待它们的态度,以此引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态度,与古仁人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主题。

191.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比较。

解答此题,需要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

甲文中,作者通过与古仁人对比,表明“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人生态度及“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忧国忧民之心。

分析乙文时,则需要结合注释,在充分了解背景的情况下进行分析。

该文运用侧面描写的方法,借王侍制质之口,烘托出范公的贤。

译文: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一译:

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啊,就会有一种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都是萧条的景象,感慨到了极点而悲伤的心情.  到了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连,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游来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兰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波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地响起来,这种乐趣(真是)无穷无尽啊!

(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心情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端着酒杯,吹着微风,那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

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人的心情,这是为什么呢?

(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时,就为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时,就为国君担忧.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担忧,在僻远的江湖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会感到快乐呢?

他们一定会说:

“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唉!

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道呢?

当初,范文正公(范仲淹)被贬到饶州,朝廷正纠治朋党,士大夫没有谁敢前去告别,只有侍制王质独自抱病在国都城门(为范仲淹)饯行,大臣们责怪他说:

“你,是长者,何必要自甘沦为范仲淹的朋党呢?

”顾质说:

“范先生是天下的贤人,只是我哪敢奢望(成为他的朋党),如果能够成为范先生的朋党,那我感到太荣幸了.”听到的人都惭愧得缩脖子.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醉翁亭记》(节选)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岳阳楼记》(节选)

19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云归而岩穴暝暝:

(2)野芳发而幽香芳:

(3)而或长烟一空一:

(4)把酒临风把:

193.翻译下列句子。

(1)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194.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195.依据选文,填写下表。

篇目

写人的活动的语句

相同的内心感受

《醉翁亭记》(节选)

《岳阳楼记》(节选)

 

【答案】

19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幽暗,昏暗

(2)花(3)全(4)执,拿

193.翻译下列句子。

(1)这或明或暗、变化不定的,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的景象。

(2)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

194.分别概括这两段文字中景物描写的内容。

(1)主要描写了琅琊山早晚和四季景色的变化。

(2)主要描写了洞庭湖春和景明之时的美丽景象。

195.根据选文,填写下表。

写人的活动的语句:

《醉翁亭记》:

朝而往,暮而归。

《岳阳楼记》:

登斯楼也;把酒临风。

相同的内心感受:

快乐(或高兴)。

【解析】

【分析】

192.本题考查对文言词语正确释义的掌握情况。

平时结合课下文言文释义多背诵,勤做题。

注意:

暝:

昏暗;芳:

指香花。

19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文语句的情况。

首先把握关键性词语的意思,最后连词成句即可。

(1)句中晦:

昏暗。

应译为:

这或暗或明,变化不一的,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的景色。

(2)句中锦鳞:

美丽的鱼。

应译为:

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游来游去。

194.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分析。

结合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醉翁亭记》描写醉翁亭朝暮、四季的不同景色。

《岳阳楼记》描写洞庭湖上春光明丽的欢快景象。

19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作者情感的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要反复阅读文段,把握文段的主要内容,紧扣题干要求抓住关键语句来进行分析作答。

选文写人活动的语句是:

朝而往,暮而归。

渔歌互答;登斯楼也;把酒临风。

根据“而乐亦无穷也”“其喜洋洋者矣”可知,两文段表达了作者相同的内心感受是:

乐或喜​。

【点睛】

译文:

要说太阳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了,烟云聚拢来,山谷显得得昏暗,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幻不定之时,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春天野花开放,散发出一股清幽的香味,夏天好的树木枝繁叶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秋天天高气爽,冬天水位低落,石头显露出来,这是山中的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

早晨进山,傍晚回来,四季的景物不同,人们的乐趣也是无穷无尽的。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上下湖光天色(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边;沙滩上的水鸟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时而上浮,时而下潜;岸上的香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茂盛青翠。

有时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湖水波动时,浮在水面上的月光闪耀起金光,湖水平静时明月映入水中,好似沉下一块玉璧。

渔人唱着歌互相应答,这样的乐趣哪有尽头!

登上这座楼,就产生心情畅快,精神爽快,荣耀和屈辱都忘了,端着酒杯迎着风,高兴到了极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嗟夫!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噫!

微斯人,吾谁与归?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太守谓谁?

庐陵欧阳修也。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96.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是进亦忧进:

在朝廷做官B.树林阴翳翳:

遮盖

C.太守谓谁谓:

为,是D.客此客:

客人

19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以物喜以钱覆其口

B.而不知人之乐水陆草木之花

C.醉能同其乐其如土石何

D.余强饮三大白而别学而不思则罔

198.对文中画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A.我常常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会是什么心情呢?

B.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有时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会是什么心情呢?

C.我常常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有时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是为什么呢?

D.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表现,是为什么呢?

199.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三段选文都提到了“乐”或“喜”。

甲文表达了自己先忧后乐的思想,乙文抒发与民同乐的理想,丙文写到偶遇知音的惊喜。

B.三段选文都包含复杂情感。

甲文在传达爱国爱民之情时暗含悲凉慷慨,乙文抒发乐百姓之乐时又有政治失意的苦闷,丙文表达遇知音的喜悦也有终是路人的悲哀。

C.三段选文都将几种表达方式融为一体。

甲文抒情和议论交融,乙文叙事和写景辉映,丙文叙事和抒情融合。

D.三段选文皆有否定句。

甲文用“不”“微”表达自己明确的态度和追求,乙文用“不知”传达内心孤寂,丙文借舟子的“莫说”表达作者超凡脱俗的闲情逸致。

【答案】

196.D

197.B

198.D

199.C

【解析】

【分析】

19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D项中的“客”是名词作动词,客居。

故答案选D。

19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是常见的现象,注意结合句意分析。

A.以:

介词,因为/介词,用

B.之:

均为结构助词,的

C.其:

代词,他们/加强反问语气

D.而:

连词,表顺承,就/连词,表转接,却

故选B。

19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遵循“信、达、雅”的原则,可具体运用“留、补、删、换、调”五种方法;同时要注意词性活用、省略句、倒装句等特殊情况。

本句中,“尝”应译为“曾经”,“或”应译为“或许”“何”应译为“为什么”。

A.“尝”和“何”翻译错误;

B.“或”和“何”翻译错误;

C.“尝”和“或”翻译错误。

故答案选D。

19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问题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通过精读,筛选分析所给信息。

本题中,丙文没有运用抒情,是叙事和描写相融合。

故答案选C。

【点睛】

参考译文:

甲:

唉!

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

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

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

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

唉!

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

乙:

不久,夕阳落到山顶,于是人的影子散乱一地,这是宾客们跟随着太守归去了。

树林里的枝叶茂密成阴,鸟儿到处啼鸣,游人离开,鸟儿快乐。

但是鸟儿只知道山林中的乐趣,却不知道人们的乐趣。

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叙这乐事的人,是太守。

太守是谁?

是庐陵的欧阳修。

丙:

到了湖心亭上,看见有两个人铺好毡子,相对而坐,一个小孩正把酒炉里的酒烧得滚沸。

他们看见我,非常高兴地说:

“想不到在湖中还会有您这样的人!

”他们拉着我一同饮酒。

我尽力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们道别。

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

等到了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地说:

“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