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套K12祭十二郎文第二课时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95934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配套K12祭十二郎文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配套K12祭十二郎文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配套K12祭十二郎文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配套K12祭十二郎文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配套K12祭十二郎文第二课时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配套K12祭十二郎文第二课时教案.docx

《配套K12祭十二郎文第二课时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配套K12祭十二郎文第二课时教案.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配套K12祭十二郎文第二课时教案.docx

配套K12祭十二郎文第二课时教案

祭十二郎文(第二时)教案

  

  

  文

  [教学要点]

  鉴赏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

  2体会作者融于字里行间的至真至切的亲情。

  [教学过程]

  一、检查背诵

  教师范背。

  2学生集体背诵。

  3抽查学生背诵。

  二、体会叙事和抒情相结合的感人效果

  提问:

从哪些方面写了韩愈的家境身世?

请从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

  指定一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

  多媒体显示:

  

(1)少年孤苦:

“吾少孤”“惟兄嫂是依”“零丁孤苦”“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在孙惟汝,在子惟吾”。

  

(2)为谋生聚少离多:

“其后四年,而归视汝”,“又四年,……遇汝从嫂丧来葬”,“又二年……汝来省吾,止一岁”,“吾去汴州,汝不果来”,“吾佐戎徐州;……汝又不果来”。

  (3)未老先衰:

“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我自今年来,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欲脱而落矣,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

  (4)子女年幼:

“汝之子始十岁,吾之子始五岁,少而强者不可保,如此孩提者,又可冀其成立邪”,“教吾子与汝子,幸其成”,“长吾女与汝女,待其嫁”。

  2提问:

本文以抒情为主,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重在抒情的段落,看看有什么标志性的词语。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引导。

  明确:

本文抒情的段落有2、、10、11自然段,标志性的词语为段首的“呜呼”。

  3提问:

本文并非连续抒情,而是把难以抑制的悲哀融于家常琐事之中,试分析这种抒情的特点。

  学生分小组讨论后发言,教师归纳。

  明确:

本文感情的抒发是波浪式的。

  

(1)作者沉痛之情积蓄已久,所以一提起笔感情便禁不住喷涌而出。

父母早亡,“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如今侄儿这童年的伙伴,“两世”中的“一世”竟又离开人世,这诸多的不幸怎能不叫作者悲从中来?

于是便自然引发了作者的第一次抒情。

  

(2)作者在抒悲惨身世中宣泄了感情,之后自然转入对自己同侄儿的三会三别的回忆之中。

  (3)韩愈与老成在不期然中已成永别,想起“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他的悲情又陡然而起。

令读者仿佛看到作者泪流满面地哭诉:

“呜呼!

其信然邪?

其梦邪?

其传之非其真邪?

”“呜呼!

其信然矣!

”不愿信其真,又无法否定的无可奈何,抒发了自古以来有过至悲至痛感情的人们的共同感受。

  (4)通过感情的再次宣泄之后,又转入低沉的叙述。

推测侄儿得病的原因、去世的日期,对侄儿后事、家务的安排及吊慰家属等。

  ()作者好像在同死者话家常,但想到侄儿的生、病、死、葬料理不到又陷入了沉痛的自责,悲情再一次喷涌而出。

“彼苍者天,曷其有极!

”如果说先前之悲还只是悲侄儿之死,而此时已转而为无限的悔恨和对不公平的上天的诅咒了,并且表示了自己“无意于人世”的沉痛心情。

  全文悲起悲结,中间穿插了两次叙述,抒悲情是本文的主题,是茂盛枝叶,而叙述则是的框架,是悲情的依托。

悲情在回忆中不断加深。

这种波浪式的结构使作者的悲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4提问:

本文写得至悲至痛,试思考作者在悲侄儿之死的同时,还抒发了哪些悲情?

  学生思考后回答,教师引导。

  明确:

(1)悲叹家族人丁不兴。

封建社会门第家族观念极强。

韩愈出身于小官吏家庭,家庭浓厚的儒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他,而人丁不兴,使他尤其看重家族成员。

然而父母早亡、兄殁南方、两世一身等久已令他体会到家境凄凉之悲了,而如今侄儿又撒手西去,儿子、侄孙尚年幼,韩氏能支撑门面的只有韩愈自己,家族之事连个商量之人也找不到。

这无限的孤独怎不使他悲从中来,进而想到“无意于人世”呢?

  

(2)悲叹自己仕途失意。

韩愈19岁便离家到京城求发展,但却多次应考落第,2岁中进士后还要到处请求权贵援引举荐(如《与于襄阳书》),29岁才开始入仕途。

到3岁写作本文之时的几年间,却辗转迁徙,京城、汴州、徐州、宣城四处漂泊。

他饱读诗书,才华出众,却不得施展,内心自然郁郁寡欢,而此时又得侄儿突然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中情不自禁地蕴含了自身无限的酸楚。

于是他便喊出了“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的肺腑之言。

  学生思考:

作者是怎样在这些看似平淡的家境叙述中抒发悲情的?

  同桌共同讨论后明确:

作者写这篇祭文的目的不在称颂死者,而在于倾吐自己的至痛之情。

他紧紧围绕着叔侄间生离死别这个中心,选取那些值得怀念、忧戚,或感到遗憾的生活琐事,写来如叙家常,充满着生活气息,让人深感真实、可信。

作者又不是纯客观地叙事,而是在典型事的叙述中,侧重抒写自己的无比哀痛之情,他以痛惜、遗憾、内疚之情来叙事,叙事中处处含情,使得叙事、抒情水乳交融。

作者又充分运用第一人称的方便,尽情地把自己的一切感受都倾注到叙事之中,写得如泣如诉。

  三、艺术手法的体现

  提问:

本文作为一篇优秀的古代散文,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请归纳艺术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后明确:

1破骈为散、自由多变的形式。

祭文是一种古老的文体,形式上多采用四言韵文或骈文,篇幅短小,十分呆板。

韩愈此文,完全突破了四言韵文和骈文的框框,用纯净的散文体自由抒写。

为人们用祭文充分表达思想感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2强烈的抒情性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本文以生活琐事为依托,抒发了作者对侄儿之死的至悲至痛的情感,并且采用了反复直抒的方法,让人读其文能想见其为文时边哭边写、痛不欲生的情状,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

  3语言朴素自然,不事雕饰。

《古文观止》评此文:

“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韩愈写这篇祭文,不是有意做,而是为了倾吐自己的真情,边诉边泣,所以他能做到情至笔随,字字句句皆从肺腑中自然流出,毫无雕饰之痕迹。

  四、组织学生探究性学习

  辩题:

商品经济时代还要不要亲情

  学生推荐两个小组作为辩论双方。

  正方观点:

亲情、友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任何时候都不可丢。

  反方观点:

商品经济时代,适者生存,不能因亲情阻碍了前进的步伐。

  2双方稍作准备后辩论开始。

  参考内容:

  正方: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尊老爱幼、亲情友爱是传统美德,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是不能丢的。

试想一个丢掉传统不顾社会舆论的人,即使有经济头脑,他在现实生活中依然是寸步难行的。

因为丢掉亲情,就意味着冷酷无情,这样的人在社会上是站不住脚的。

因此要想在经济大潮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树立自己的形象,就不能丢掉亲情。

  反方:

亲情固然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商品经济时代,时间是金钱,效率是生命,商场如战场。

如果一个人一味地顾及亲情,就会为亲情所累。

试想一个企业,如果大部分人员都是亲戚朋友,那该是一个什么样子呢?

员工犯错不能说,违规不能裁,没有忧患意识,没有竞争意识,这样的企业怎能立于不败之地呢?

因此在商战中,要想有所作为,就不能为亲情所累。

  五、堂练习

  出示投影:

  背诵文,填空并翻译下列各句。

  呜呼!

  邪?

  邪?

  邪?

  2吾兄之

  乎?

汝之

  乎?

  3所谓

  ,而

  。

所谓

  ,而

  。

  4一在

  ,一在

  ,生而

  ,死而

  ,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

  ,“

  ”!

  生不能

  ,殁不能

  。

  参考答案:

  信然 梦 传之非其真 是真的这样呢?

还是在做梦呢?

还是这传来的消息不可靠呢?

  2盛德而夭其嗣纯明而不克蒙其泽我哥哥有(那么)美好的品德反而早早地绝后了吗?

你(那么)纯正聪明反而不能承受他的恩泽吗?

  3天者诚难测神者诚难明矣理者不可推寿者不可知矣这正是所谓苍天确实难以揣测,而神意实在难以知道了!

也就是所谓天理不可推求,而寿命的长短无法预知啊!

  4天之涯地之角影不与吾形相依魂不与吾梦相接彼苍者天曷其有极一个在天涯,一个在地角。

你活着的时候不能和我形影相依,死后魂灵也不在我的梦中显现,又能抱怨谁呢?

天啊,(我的悲痛)哪里有尽头呢?

  相养于共居抚汝以尽哀活着的时候不能住在一起互相照顾,死的时候没有抚尸痛哭。

  六、文总结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身体力行,在写作本文时一改以前祭文死板的骈文形式,破骈为散,通过自由抒写的散文形式,尽情地倾吐自己心中的悲痛,开了祭文自由抒情的先河,我们应学习韩愈的创新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七、布置作业

  背诵并默写第、10自然段。

  2从本文的思想感情或艺术手法角度写一篇200~300字的赏析短文。

  ●板书设计

  第一时:

  引子(1段)

  与十二郎的骨肉亲情(2~3段)

  祭十二郎文  十二郎之死(4~9段)

  吊慰死者,告以其身后之事(10段)

  结尾(11段)

  生字:

怙殁孥薨遽殒窒飨

  多音字:

丧长者省乘

  重点实词:

衔致就果克吊尤

  第二时:

  ●延伸阅读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祭妹文(节选)

   袁 枚

  汝之疾也,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

汝又虑戚吾心,阻人走报。

及至绵惙已极,阿奶问望兄归否,强应曰“诺”。

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心知不祥,飞舟渡江。

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四支犹温,一目未瞑,盖犹忍死待予也。

呜呼痛哉!

早知诀汝,则予岂肯远游,即游亦尚有几许心中言要汝知闻,共汝筹画也。

而今已矣!

除吾死外,当无见期。

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见汝,而死后之有知无知,与得见不得见,又卒难明也。

然则抱此无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加点词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汝又虑戚吾心

  戚:

qī

  B及至绵惙已极

  惙:

chuò

  四支犹温,一目未瞑

  瞑:

mínɡ

  D又卒难明也

  卒:

cù

  2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予信医言无害,远吊扬州

  吊:

悼念死者。

  B已予先一日梦汝来诀

  诀:

诀别。

  共汝筹画也

  筹:

计策,计谋。

  D然则抱此天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憾:

遗憾。

  3指出加点字作介词的一项(  )

  A果予以未时还家,而汝以辰时气绝

  B以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

  D穷予生光阴以疗梅也哉

  参考答案:

  D(卒zú。

  2(筹:

谋划,动词。

  3A(A项介词“在”,其余均为表目的的连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