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平妖传》表现在的时间副词的浅析.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891461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平妖传》表现在的时间副词的浅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对《平妖传》表现在的时间副词的浅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对《平妖传》表现在的时间副词的浅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对《平妖传》表现在的时间副词的浅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对《平妖传》表现在的时间副词的浅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对《平妖传》表现在的时间副词的浅析.docx

《对《平妖传》表现在的时间副词的浅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平妖传》表现在的时间副词的浅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对《平妖传》表现在的时间副词的浅析.docx

对《平妖传》表现在的时间副词的浅析

对《平妖传》表现在的时间副词的浅析

  【摘要】近代汉语时间副词研究起步晚,研究成果不多,尚无专论;从中我们最多只能了解到近代汉语时间副词的一些面貌。

《平妖传》是进行近代汉语研究的极为重要的语料。

笔者试图从《平妖传》出发,探究其中时间副词“表现在”这一特点。

  【关键词】《平妖传》;时间副词;表现

  近代汉语时间副词研究起步晚,研究成果不多,尚无专论;仅仅是单纯地描写或词条式地举例分析,语义、功能和用法的研究很少介入;更不用说其它方面的深入研究了。

从中我们最多只能了解到近代汉语时间副词的一些面貌。

《平妖传》主要反映的是明末的语言状况,其中的语言朴素自然,生动而独具特色,口语化程度高;另外,《平妖传》的成书经历了明初至明末二百多年的时间,书中自然也就有着明代不同时期的用字和词语,这种现象对我们研究近代汉语大有好处,从中我们也可以窥测到明初的一些语言面貌,又给我们考察明初以后的白话文提供了一定的历时长度的观察空间。

可见,《平妖传》是进行近代汉语研究的极为重要的语料。

  我们在对《平妖传》中的时间副词作穷尽性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定性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平妖传》中的118个时间副词进行分类描写。

其中一个重要特点是表示现在这一特性。

  一、表此时仅“现”一个。

我们看下面的例子

  

(1)孩儿有个姑姑现在净真庵做主持。

  

(2)现送在我庙中的钱财,如何却与别人分用。

  (3)求些现成酒食。

  “现”作时间副词用表此时义使用较早,《百喻经?

债半钱喻》有“苟容己身,不顾礼义,现受恶名,后得恶报。

”近代汉语中“现”还有临时义

  (4)我没法儿,只得把两只朱子花儿现拆了给他。

(红楼梦?

28回)

  《平妖传》表此时义的除“现”外,还有时间名词“现在”“现今”

  (5)只是他现在有权有势,违拗不得。

  (6)现今这瘸子跟着承局一路去。

  但用例不多。

“现”的表此时、临时义现代汉语中较多使用。

  (7)这妖怪叫什么名字,现住在哪里?

(张恨水?

81梦?

第72梦)

  (8)她掩着怀,瞎摸合眼的走出去,现找劈柴升火烧水。

(老舍?

四世同堂?

12)

  二、表立即

  

(一)即时疾时登时(登上)立刻立地顿即便目下。

这组词均是表示动作行为在“现在”立即发生。

  “即时”早有用例,《东观汉纪?

和熹》:

“官人盗者,即时首服。

”《平妖传》中用例不少,共28个。

  

(1)叫将去用净水服下,即时就得分娩。

  

(2)唐员外见说,十分欢喜,即时叫安排酒来。

  书中“即时”亦写作“疾时”。

  (3)把笔尖略动一动,疾时了却性命。

  “登时”,晋葛洪《抱朴子?

释滞》有“又中恶急疾,但吞三九之?

牛?

亦登时差也。

”“登时”作时间副词用相当于“立刻”,《平妖传》中有10个用例。

  (4)登时聚集起三四百人。

  (5)能令登时紧住两脚。

  还有1个“登上”。

  (6)与先生施礼毕,登上分宾主坐了。

  我们没有发现其它的用例,可能是方言或误用。

  “立刻”,书中有2个用例

  (7)念想动机,立刻相见。

  (8)各县传闻博平县有个道士立刻致雨。

  “立”本来就是表立刻的时间副词,《史记?

留侯世家》:

“于是吕泽立夜见吕后。

”“立”“刻”结合成词时间并不长,近代汉语后期用例较多。

类似的还有“立地”书中也只见2例。

  (9)只向东南方唤他三声,他立地便倒。

  (10)谯楼上立地催他起鼓。

  “立地”使用要早些,唐吕岩《五言诗》之十:

“耄年服一粒,立地变冲童。

  “顿”也是从古汉语中继承下来的时间副词,晋陆机《文赋》:

“揽营魂以探赜,顿精爽于自求。

”“顿”的文言味浓,近代汉语中多用于诗词,《平妖传》中只2例。

  (11)坐关的妖妪顿成煞神通。

  (12)顿开新气象,重整旧门风。

  《平妖传》中未见“顿时”。

  “即便”是“即”“便”同义组合凝固而成的复音词,《三国志?

蜀志?

谯周传》:

“亮卒于敌庭,周在家闻问,即便奔赴。

”“即便”作时间副词用为“立即”“马上”义,《平妖传》出现11次:

  (13)遇有踪迹者,即便报官。

  (14)即便起身告姑姑和小姑娘道:

……

  关于“目下”《平妖传》中仅见1例。

  (15)目下说成,就行聘礼做亲的。

  近代汉语中的“目下”还有“现在”义,《醒世恒言?

乔太守乱点鸳鸯谱》:

“待小儿完姻过了,方及小女之事。

目下断然不能从命。

”《平妖传》中未见用例。

  以上,“即时”这小类时间副词在近代汉语中使用较为广泛,这里仅举例说明:

  (15)宝玉点头即时换了衣裳。

(红楼梦?

52回)

  (16)十三妹一听,登时把两道蛾眉一竖。

(儿女英雄转?

9回)

  (17)立刻取伎籍来,与他除了名字,判与从良。

(二刻拍案惊奇?

卷7)

  (18)忽见晴皋铺白草,顿令凉野动秋风。

(清?

顾炎武?

赋得秋鹰)

  (19)不敢住时霎,即便待离京华。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

卷7)

  (20)你是甚人?

来我宫中何干?

若不实说,目下身亡。

(元?

杨梓?

豫让吞炭)

  直至现代汉语书面语中仍使用较多。

  

(二)便就即;随即当即随后。

这几个词也是表立即义,但同时又表动作行为的紧密相承,连词性质较浓。

因此单列小类来分析。

  1.便就即

  《平妖传》中“便”437例,“就”97例,“即”30例,在用法上很相近,都可以分成4个密切相关的小类:

  用于时间词语后表示动作行为立即发生:

  

(1)奴家只近日便跟了娘娘去罢。

  

(2)昨日吩咐了你,今早就换来了。

  (3)当日即唤缉捕使臣吩咐。

  用于表示前后两个动作行为的紧密相承:

  (4)任、关、张三个见了便拜。

  (5)喜的是百般法术,逢着就学。

  (6)若得公一言,某罪即脱。

  表示某种情况下立刻发生某事:

  (7)庵前庵后没有一个人家,两个便有些心疑。

  (8)有个长老在此,借来写个字,就拿来了。

  (9)待慢军心,即当斩首。

  表示动作行为立即发生:

  (10)休言便好,只止得疼痛时,自当重重相谢。

  (11)就把流利灯就扯起高挂。

  (12)即修战书一封,叫军士去贝州投下。

  “便”在古汉语中已作时间副词使用,《史记?

项羽本纪》:

“少年欲立婴便为王,异军苍头特起。

”即是“立刻”、“马上”义,至近代汉语中大量使用。

“就”作时间副词使用起初为逐渐义,南朝梁范云《四色诗》之四有“鸟林叶将?

B,墨池水就干。

”后来才有立即、立刻义,《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

“郡王道:

‘好!

正合我意。

就叫崔宁下手。

”“便”“就”在《平妖传》中用例不少,“便”远远多于“就”出现的频率,可见,“就”(特指本文讨论的)由于使用时间不长,尚处于发展之中,而“便”相对来说则已发展成熟,稳定下来。

现代汉语中“就”用得较多。

“即”在先秦就已有立即义作时间副词使用(例见上文),在书中使用很少,仅30例,渐为“便”“就”所取代。

  另外,关于“就”我们还发现了这样一个例子

  (13)今日忙些个,明日来取,就顺便来看看将士。

  这可能有方言的原因。

句中的“就”似乎可以看作表将来的“再”,现在晋语中还这样使用;也可以看作表承接的并列连词,相当于“并且”,现山东牟县话亦保留“就”的此种用法。

(汉语方言大词典6253)(50)这里我们仅提出来,未列入时间副词总目。

  香坂顺一先生说,“就”在古汉语中为“即”,“便”汉时已使用开来,“就”“便”并行时代之前,即有“即”“便”并行时代。

(香坂顺一1992)(51)可见近代汉语是“即”“便”“就”并行的时代。

  2.随即当即随后

  《平妖传》中“随即”的用例7个,“当即”仅1个:

  

(1)随即除下枷,去了木?

?

,与他一把短刀。

  

(2)蛋子和尚当即拜九天玄女娘娘为师。

  “随即”应是在近代汉语时期开始使用,《水浒传》中也有用例:

  (3)随即叫庄客取一只熟鹅,大碗斟将酒来。

(水浒传?

5)

  因为“随”没有组成“随就”,就证明“就”在形成“随即”时还没有取代“即”的位置。

《水浒传》中还有“随便”作时间副词表立刻义。

  (4)家书随便修下,谁人去走一遭。

  “当即”在中古时期已有用例,《敦煌变文集?

张义朝变文》:

“元戎叱咤扬眉怒,当即行兵出运收。

  “随后”亦是“随”“后”组成的复音词,表示前后两个动作行为的紧密相承,相当于“随着”“马上”。

  (6)王则领人马随后便起来。

  在《平妖传》中“随后”仅8例,现代汉语中则广泛使用。

  在《平妖传》中表“立即”义的还有“即忙”,共3例,与现代汉语中的“急忙”不同,前者主要是“即”在承担表义的功能。

如:

  (7)家童即忙传出话去。

  (8)仁宗准奏,即忙传下圣旨。

  (9)即忙出榜安民。

  现代汉语中的“急忙”也包含此义,“即忙”已不多见。

  参考文献

  [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

  [2]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79.

  [3]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

中华书局,1980.

  [4]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0.

  [5]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M].商务印书馆,1982.

  [6]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2.

  [7]潘允中.汉语语法史概要[M].郑州:

中洲书画社,1982.

  [8]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虚词例释[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2.

  [9]林玉山.汉语语法学史[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10]高名凯.汉语语法论[M].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5.

  [11]王力.中国现代语法.商务印书馆,1985.

  [12]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M].上海:

学林出版社,1985.

  [13]陆俭明,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14]史存直.汉语语法史纲要[M].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15]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M].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16][清]刘淇.助字辨略[Z].北京:

中华书局,1954.

  [17]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Z].北京:

中华书局,1955..

  [18][东汉]许慎.说文解字[Z].中华书局,1963.

  [19]龙潜庵.宋元语言词典[Z].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

  [20]徐中舒主编.汉语大字典[Z].成都:

四川辞书出版社、湖北辞书出版社,1986.

  [21]姜汇川等.现代汉语副词分类实用词典[Z].北京:

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89.

  [22]李法白,刘镜芙.《水浒传》语词词典[Z].上海: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

  [23]高文达.近代汉语词典[Z].知识出版社,1992.

  [24]曹广顺.敦煌变文中的双音节副词[A].语言学论丛12期[C].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4

  [25]张平.副词“还”分布格式[A].语言学论丛12期[C].北京:

1984.

  [26]邓守信.汉语动词的时间结构[A].第一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论文选[C].北京:

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86.

  [27]段业辉.试论副词重叠[J].南京: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1987.1.

  [28]戴浩一.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1.

  [29]陈平.论现代汉语时间系统的三元结构[J].中国语文,1988.6.

  [30]胡明扬.近代汉语上下限问题[J].胡明扬语言学论文选[M].19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