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阿Q正传》中阿Q人物形象的塑造.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873830 上传时间:2022-12-1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阿Q正传》中阿Q人物形象的塑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浅谈《阿Q正传》中阿Q人物形象的塑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浅谈《阿Q正传》中阿Q人物形象的塑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浅谈《阿Q正传》中阿Q人物形象的塑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浅谈《阿Q正传》中阿Q人物形象的塑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阿Q正传》中阿Q人物形象的塑造.docx

《浅谈《阿Q正传》中阿Q人物形象的塑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阿Q正传》中阿Q人物形象的塑造.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阿Q正传》中阿Q人物形象的塑造.docx

浅谈《阿Q正传》中阿Q人物形象的塑造

 

成教学生毕业论文(设计)

 

课题名称

浅谈《阿Q正传》中阿Q

人物形象的塑造

姓名

易妮

学号

院、系、部

继续教育学院

专业

汉语言文学

指导教师

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标准及评审表

专业:

(汉语言文学)课题:

(浅谈《阿Q正传》中阿Q人物形象的塑造)学生:

(易妮)

等级及得分

项目

(该项满分值)

评分等级

各档得分

评分

A

B

C

D

A

B

C

D

40%

完成任务的水平和质量50

1.资料搜集与整理论证情况(10)

齐全

较完全

基本齐全

9-10

7-8

5-6

≤4

2.基本概念和理论情况(10)

清楚、正确

基本清楚

基本正确

尚清楚

尚正确

不清楚

不正确

9-10

7-8

5-6

≤4

3.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15)

正确、应用计算机较多

基本正确

少量应用

尚正确

尚应用

不正确

未应用

13-15

10-12

7-9

≤6

4.独立见解和应用价值(5)

有、较大

有、一般

有、无或无、一般

无、无

5

4

3

≤2

5.说明书、图纸(10)

层次分明、正确无误、认真工整、外文提要正确

基本正确、较认真、较明确

尚正确、尚认真、基本正确

错误很多、认真、不正确

9-10

7-8

5-6

≤4

独立工作能力30

6.方案制定、选用(10)

独立完成

且正确

基本独立

完成正确

尚能独立完成基本正确

不能独立完成且错误很多

9-10

7-8

5-6

≤4

7.规范和手册使用(8)

熟练

基本熟练

尚可

基本不会

8

7

6

≤5

8.编程、上机结果的分析与处理、国内外文献阅读(12)

熟练主动查阅消化引用

基本熟练查阅、有引用

尚可尚能

查阅引用

基本不会

查阅引用

11-12

9-10

7-8

≤6

工作态度20

9.遵守纪律(10)

较好

一般

9-10

7-8

5-6

≤4

10.爱护公物、保持良好环境(5)

较好

一般

5

4

3

≤2

11.工作责任心、主动性(5)

较好

一般

5

4

3

≤2

30%

1.任务完成情况(10)

全部完成

基本完成

主要部分完成

未完成

9-10

7-8

5-6

≤4

2.基本概念和理论论证情况(20)

清楚、正确

基本清楚

基本正确

尚清楚、尚正确

不正确、未应用

18-20

15-17

12-14

≤11

3.计算方法和计算结果(30)

正确、应用计算机较多

基本正确

少量应用

尚正确、未应用

不正确、不应用

26-30

21-25

16-20

≤15

4.独立见解和应用价值(10)

有、较大

有、一般

有、无或

无、一般

无、无

9-10

7-8

5-6

≤4

5.说明书、图纸(20)

层次分明、正确无误、认真工整,外文提要正确

基本正确、较认真、较正确

尚正确、尚认真、基本正确

错误很多、不认真、不正确

18-20

15-17

12-14

≤11

6.题目难度大小、工作量(10)

难、饱满

知中、较饱满

较易、尚饱满

易、不饱满

9-10

7-8

5-6

≤5

1.报告情况(20)

简明、清晰、重点突出

基本清晰

重点不够

尚清晰、有错

概念不清

错误较多

18-20

15-17

12-14

≤11

30%

2.回答问题情况(50)

正确、熟练

基本正确

尚正确、有错

基本不正确

43-50

35-42

27-34

≤26

3.说明书、图纸(20)

总体印象认真、工整、正确

较认真

尚认真

不认真

18-20

15-17

12-14

≤11

4.独立见解和应用价值(10)

有、较大

有、一般

有、无或无、一般

无、无

9-10

7-8

5-6

≤4

说明:

1.学生的答辩成绩取诸答辩委员会的平均成绩。

2.答辩委员会除给出答辩成绩外,还应汇总和审查指导教师、材料评阅人给出的成绩,然后分档(优≥90;良80-89分;中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59分)给出学生毕业设计(论文)成绩。

湖南城市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填表说明

一、封面和《内容提要》栏,由学生本人填写。

二、一律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的钢笔填写,字迹要清楚,内容要简明。

三、论文写作过程真实,从选题、搜集材料、写作提纲、开题报告,到论文初稿、修改稿、正稿,每一个环节都是自己的劳动成果,不请人代笔或代做。

毕业论文(设计)内容提要

题目:

浅谈《阿Q正传》中阿Q人物形象的塑造

具体内容:

本文首先对阿Q所具有的自轻自贱的精神胜利法、可笑的卫道精神、趋炎附势的秉性和麻木愚昧的心理的四个性格特征进行了分析,其次从社会、经济、文化和自身这四个方面对于形成阿Q性格特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阐释了阿Q性格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答辩会纪要

时间

地点

 

姓名

职称

所学专业

所从事专业

答辩中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回答的简要情况记录:

 

会议主持人:

记录人:

年月日

(40%)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30%)

 

成绩: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30%)

 

答辩成绩:

参加答辩教师签名:

年月日

 

终评成绩:

评审组长签名:

年月日

引言1

一、阿Q的人物形象1

二、阿Q性格特征2

(一)自轻自贱的精神胜利法2

(二)可笑的卫道精神3

(三)趋炎附势的秉性3

(四)麻木愚昧的心理4

三、阿Q性格形成的原因4

(一)社会原因4

(二)经济原因5

(三)文化原因5

(四)自身原因6

四、阿Q性格的现实意义6

(一)封建卫道意识犹存6

(二)精神胜利法的蔓延7

(三)趋炎附势的小民意识仍在7

五、结论7

参考文献8

 

浅谈《阿Q正传》中阿Q人物形象的塑造

摘要:

《阿Q正传》这部短篇小说,对阿Q这一极富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的塑造可谓匠心独具。

在阿Q身上几乎包括了封建思想在人格塑造上产生的种种表现,这可以说是当时中国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封建传统意识与殖民统治下国民意识的杂合,从而形成了阿Q的性格特征和精神状态,集中体现了国民劣根性,也可以叫作“阿Q精神”。

本文首先对阿Q所具有的自轻自贱的精神胜利法、可笑的卫道精神、趋炎附势的秉性和麻木愚昧的心理的四个性格特征进行了分析,其次从社会、经济、文化和自身这四个方面对于形成阿Q性格特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阐释了阿Q性格对当代社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阿Q精神;性格特征;人物形象

引言

九十年前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在北京八道湾11号诞生了,虽然《阿Q正传》在《晨报副刊》上一段段陆续刊出的伊始就已引起了骚动,但恐怕连鲁迅自己都未曾料到这样的“骚动”会持续九十年,对于阿Q这个卑微渺小却又巨大的人物,理论界学术界前后研究争论了90余年,阿Q的典型性问题更是成了鲁迅研究以至文学理论领域的“歌德巴赫猜想”,其中大的论争就起了三次,其余的更是无计其数,胡风、周扬、冯雪峰、何其芳、陈涌等大师级人物纷纷参与其中,一时间“思想性的寄植典型”“共名说”“阶级典型”“人性论”等众说纷纭。

一、阿Q的人物形象

阿Q是鲁迅唯一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中的典型人物,作者采用象征、白描、夸张等写作方法,成功的塑造了辛亥革命时期贫苦落后雇农--阿Q的不朽人物形象。

他妄自尊大、自欺欺人,他受剥削、受压迫最惨重,他想反抗却不敢大胆反抗,他向往革命却又不能投入真正的革命之中去,他所有的言行不过是小生产者狭隘的报复心理,绝对的平均主义等落后的思想观念的体现。

阿Q是未庄的一个流浪雇农,他上无片瓦,下无片地,只靠出卖自己的劳动力过活,

“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

他身受残酷的剥削、压迫和凌辱,处在社会的最底层。

这本已十分可悲,但是尤其令人痛心的是,他对来自统治阶级的残酷迫害竟然麻木健忘,自轻自贱,自欺自慰,甚至用欺侮弱者来发泄自己被别人欺压的不平之气。

小说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层面上展开了对阿Q性格的刻画。

二、阿Q性格特征

通过对于《阿Q正传》这篇文章的认真阅读和研究,可以发现鲁迅先生对于阿Q的性格特征的描述,在文章中,阿Q具有着以下几点性格特征:

(一)自轻自贱的精神胜利法

阿Q在当时的社会上没有任何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是一个弱者,经常受人欺辱,处处遭到失败。

但他却不敢正视失败,承认失败,往往用精神上的胜利去掩盖现实中的失败。

当闲人们每每揪住他的黄辫子的时候,他便歪着头说道:

“打虫看,好不好?

我是虫蠡,难道还不放过虫蠡吗?

”他觉得他是第一个能够自轻自贱的人.除了“自轻自贱”外,余下的就是‘第一个’。

状元不也是‘第一个’么”。

阿Q把自己的自贱第一与状元第一的本质差别舍弃了,把自己与状元放在了同等的地位,于是便心满意足了。

——这便是阿Q精神胜利。

然而阿Q的自轻自贱却是阿Q自大的一种变异,是在遇到强者面前的变异。

精神胜利法是对现实的逃避,是以虚拟的“胜利”进行自我欺骗,掩盖本质的虚弱和内心的空虚。

这是一种失败的、困落的人格。

在“胜利”的掩盖下,一切直面人生、针对现实的抗争、努力、变革、奋进都被阉割了。

阿Q除了用“儿子打老子”,“自己打自己”的方法来满足自己报复的心理外,还用超乎寻常的健忘来排除自己的厄运,安慰自己创伤的心灵。

最典型的健忘例证莫过于“恋爱的悲剧”了。

阿Q因为向吴妈求爱,挨了秀才的大竹扛,跑回舂米场之后,“似乎一件事已经结束,倒反觉得一无挂碍似的”,便又动手舂米。

这时,赵大爷的院内有许多人,吵吵嚷嚷“很热闹”,这本是阿Q闯下的祸,但阿Q却也寻声“走了出去”,想看看这场“热闹”,打听一下发生什么事情。

当看见吴妈“只是哭,夹些话,一时,他还认为“有趣”,“这小孤蠕不知道闹着什么玩意儿”,直至赵大爷的大竹扛又再次向他打来,才想到这件事似乎与自己有关,才跑回土谷祠去了。

阿Q因为常处于社会的弱势,故而时常被打。

但是每次遭打之后,他就在心里想:

“现在的世界太不成话,儿子打老子。

”“我总算被儿子打了”。

这种想法,让他觉得自己是老子,打自己的人是儿子,他获得了胜利。

在赌博时,他用手用力地连在自己脸上掌了几个嘴巴,虽然有点痛,但是他的内心却获得了平静,因为通过自己的精神胜利法,他觉得自己又战胜了别人。

这种架空的精神上的胜利,遮掩了现实中惨痛的失败。

这种精神胜利法便得他无视欺辱,不愿去反抗欺辱,永远安于被欺辱的地位。

(二)可笑的卫道精神

在《阿Q正传》中,阿Q的正统卫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关于女人的观点,阿Q认为女人是害人的东西、男女之大防、“一男一女在外面走,一定要有勾当了”、女人应该小脚等等;二是关于辫子问题,阿Q以为没了辫子便没了做人的资格;三是关于社会地位问题,阿Q觉得“阔”便可以被人仰视,地位高便可以鄙视地位低下者。

阿Q又是鄙视革命的,认为革命便是与自己为难,便是与自己做对,因此便深恶而痛绝之。

这些阿Q的思想意识,说明他与封建统治下的种种没落思想有着根深蒂固的纠缠。

耍无赖的行径竟不影响他从心理上传统的呈现陋习“卫道”。

阿Q鄙视异端:

假洋鬼子,没了辫子,也就是没了做人的资格;王胡,“只有一部络腮胡子,实在太新奇,令人看不上眼;小尼姑,比自己弱,又是“异类”,而见到异类便有了晦气是必须欺负的,否则便是缺德。

(三)趋炎附势的秉性

阿Q本不知道革命是怎么一回事,但一见“举人老爷”都有些俱怕,也就革命了,因此他的

生命也就自然而然地走向死路。

赵家被抢的时侯,开始阿Q并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只是“猛然间一个人从对面逃来了,阿Q一看见,便赶紧翻身跟着逃”,看到赵太爷的儿子中了秀才,阿Q便说自己本来是赵太爷的本家。

阿Q的趋炎附势的秉性一览无余,当受欺负愤愤不平时,便对压迫他的权势者赵太爷之流心怀怨恨,只要有反抗报复的机会,他就会狠狠报复。

但是在赵太爷权高势重之时,阿Q却又想攀附他。

他总想能与赵家联系起来,借重赵太爷的权势来提高自己的地位。

(四)麻木愚昧的心理

阿Q没有固定的职业,只给人家做短工,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

工作略久时,他住在临时主人的家里,活一旦做完便走了。

有一回,有一个老头子颂扬说:

“阿Q真能做”,这些说明了阿Q本来是一个比较肯干的“打工仔”。

然而阿Q决不是可爱的“质朴”,他的许多言行和举动,源自于他可怜的愚昧无知。

他嫉妒王胡的虱子多,要与王胡争个高低。

在阿Q临死时,他以为他的被捕是因为自己想造反,但他并不知道那时早已经换了民国,轮到革命党执政了。

当阿Q到了大堂,上面坐着一个满头剃得精光的老头子,阿Q就认为那人是一个和尚,可见阿Q是一种没有见识的“单纯”,因为他觉得只有和尚是剃个光头的。

当他第二次被抓进去时,老头子问道:

“你还有什么话说吗?

”那意思是说现在已经判定,并要执行你的罪状了,你还有什么不服和异议吗?

而阿Q却不懂,以为是随便问他有什么话说,于是他一想,倒也没有什么话.便回答一句“没有”。

由此可见,阿Q是一个典型的“不见世面的可笑的乡下人”。

三、阿Q性格形成的原因

阿Q之所以有着上文所说的那四种性格特征,有着多方面的原因的,下文从社会原因、经济原因、文化原因以及阿Q自身原因这个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社会原因

阿Q生存的社会背景便是旧时代生产力低下的农村。

广大农民只是处于简单的生物性的谋食阶段,在贫困线上为生存而挣扎。

他们世代被土地束缚住,信息闭塞,没有受到教育,思想基本上处于朦胧的不开化的阶段。

这就导致他们头脑简单,对社会现状、自己的地位根本没有清醒认识,盲目崇拜权力,畏惧权威,像木偶一样任由统治者摆布。

同时,由于物质的极度匮乏,生存压力的胁迫,农民之间的人际关系大多比较冷漠。

他们为蝇头小利争得头破血流,在平日无聊的时候,又喜欢以别人的不幸为消遣,成为冷漠而麻木的看客。

(二)经济原因

阿Q即使是在农民这一弱势群体中也是最弱者。

他没有家,寄住在土谷祠里,没有固定职业,靠给人家做短工为生,而且在打架、赌博等方面无一不处于劣势。

他是一个被剥夺得一无所有的人物,连一个普通的被剥削者都不如,可以说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人。

被设置在这种生存环境下的阿Q,对社会、自我的认识和基本行为模式都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本能阶段。

他的身上体现出来的是与生俱来、未经教化的赤裸裸的本性欲望。

(三)文化原因

阿Q自我安慰精神是封建专制社会里一种普遍的心态。

因为生杀大权掌握在皇帝手里,要想生存第一要遵守的就是顺从。

在威压和恐怖下,桀骜不驯的人一个个被除掉了,只有奴才才能适应这种生存,于是奴才越来越多。

奴才的代代相传,便将乖顺的意识刻进了骨子里,成为难以改变的奴性。

可以看出,奴性并非人与生俱来的本性,它是长期驯化的结果。

所以阿Q迷信权势,从骨子里就存在一种畏惧,可以笼罩他灵魂的恐惧。

赵太爷不许他姓赵,而且给了他一个嘴巴,他没有抗辩;假洋鬼子拿着“哭丧棒”大踏步走来时,他“赶紧抽紧筋骨,耸了肩膀等候着”;当地保每次借机勒索他时,他全部无条件答应;最后稀里糊涂被抓进大牢时,他在受审时“膝关节立刻自然而然的宽松,便跪了下去了”,而且没有任何反抗稀里糊涂地被枪决。

势力强的人可以欺负人,弱小的人就应该被欺负,这是阿Q的逻辑。

所以阿Q受尽权势们的压迫凌辱,却默默忍受着。

他也极力攀附赵太爷,总想借赵太爷的权势抬高自己的地位。

等他的地位果然随着权势上升后,再到弱者面前施展凶暴残虐、淫乱无耻的一面

,不幸这个愿望在现实中没有施展的机会。

阿Q大概受的屈辱太多了,反抗意识和恐惧一起都潜入深深的精神层次,因此面对屈辱时他变得有些神经质,麻木不仁。

他对于挨打的感觉似乎是迟钝的。

求爱失败后,阿Q不明白吴妈哭着往外跑的真正含义,只是对了墙壁跪着发愣。

直到蓬的一声,他才明白自己挨打了。

但他很快又忘记了赵秀才的痛打,反倒去看热闹。

做了替死鬼的阿Q,稀里糊涂地被投入大牢,受审画押时,唯一关心的竟是圆圈画得圆不圆。

游行的时候,面对着众多的看客,他无师自通地蹦出半句话:

“过了二十年又是一个……”以为自己是英雄一般去博得众人的喝彩。

这是人性的悲哀,是权力的强压下人性的萎缩和变异。

 

(四)自身原因

一向处于屈辱地位的阿Q却总是怀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性,很容易瞧不起别人。

他没有任何理由地瞧不起王胡、小D和未庄的人们。

他有着强烈的虚荣心,总想高傲地受人尊敬。

他中兴归来、大喊造反时,面对别人惊惧的眼光,便“舒服得如六月里喝了雪水”。

他自以为见识很高,凡是不合他的眼光便是错的。

这使他对假洋鬼子、尼姑、革命党有着明显的偏见,必须用正义的愤怒加以排斥。

这种自我意识的膨胀恰恰反映出他的无自知之明。

事实上,他对外部世界根本没有清醒的认识。

比如他要革命时,以为在街上喊几声,或者盘上辫子就可以了,结果找不到门路。

他向吴妈爱情的告白仅仅用了一句“我和你困觉”,更表现出了难以置信的质朴与纯真,结果导致了他生存的困境。

阿Q迫于生路参与抢劫,回未庄后又毫不掩饰,坦白得可爱。

四、阿Q性格的现实意义

现代社会经济在迅速的发展,这个社会上不可能再存在像阿Q这样的人,但是阿Q的一些性格特征还是存在于现代社会的人群当中,对于阿Q的人物形象进行研究非常的具有现实意义,很多东西都值得我们进行反思。

(一)封建卫道意识犹存

在现今,也不乏残余的封建意识的卫道者。

许多人“父权”、“夫权”思想仍很严重;封建迷信仍有市场;“官本位”、“权力至上”的意识仍在腐蚀着人与人之间的正常关系;面对市场经济的大潮,许多人仍然抱着单一、僵化的计划经济的老套子不肯放手。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是地方保护主义。

这一现象违背市场经济原则,是计划经济的老套,以地方长官意志为壁垒,干扰统一的、开放的市场经济。

说得严重些,地方保护主义实际是一种为了自身利益的封建官僚主义。

(二)精神胜利法的蔓延

现在,“精神胜利法”仍变相地、顽固地延伸着,种种以虚假报表、虚假数字欺上瞒下,应付检查,粉饰“政贫’的作法,闪现着当代阿Q的萎缩与卑微。

每一年在国家进行各项数据的统计时,总会看到一些地方不按照本地的实际情况,胡乱弄些领导喜欢看的数字报上去。

这些人认为只要领导认可了上报的数据,自己也就真的达到了预定的目的。

他们意图通过一些自我安慰的形式来掩盖自身劣势的事实,这和当年的阿Q的精神法完全一样,这是我们应该摒弃的。

不久前,在全国进行第六次人口普察时,曾有不少的地方把统计得来的人口数加以任意的改动,目的是为了让得来的各项数字更加地有利于促进本地“印象分”提高,如此荒唐的行为完全抹煞了人口普查的意义。

(三)趋炎附势的小民意识仍在

趋炎附势与盲从并不完全是一回事,趋炎附势更明显地带有骨头软化、人格卑微的特点,本能地攀附权贵,本能地在受到欺侮、压抑时屈膝、低头。

但是,盲从也是一种十分可悲的人性弱点,而且极为普遍。

一个毫无独立眼光和头脑的人,在随波逐流中又怎能保持独立。

大至国家,小到个人,如果总是趋炎附势、盲从于他人,那么是不可能有任何建树的。

一个国家如果在对待问题甚至解决问题时,一幅骨头软化的态势,那么在面对日益增强的国际间的竞争,将会始终处于劣势;一个人如果在他人面前总是显得人格卑微,那么肯定会遭到他人的蔑视和欺凌。

盲从这个人性的弱点不应该长存于现代的国人中,否则人民的素质将不会有一个质的提高。

敢于正视自己的弱点和缺点,敢于直视困难和挫折,只有这样才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大国人民的普遍思维。

五、结论

鲁迅从总结中国社会现实出发,他把上层社会的伪和下层社会的愚看成是无价值的东西,一些虚伪的政治和道德促使伪在社会上横行。

阿Q本身深受封建礼教的影响,故而对女人的看法也非常的可笑。

阿Q在牢狱中画圆圈的情节也很可笑,但我们却笑不出来。

因为到这里,阿Q的悲剧命运已压倒了其性格的喜剧之感。

对于这种“非笑”的讽刺,仍然可以以为它们已具有笑的因素,是一种笑的隐含性或笑的潜在性。

然而,鲁迅先生创造的这个阿Q人物本意绝不是为了搏人们一笑,而是透过个这个人物深层次的东西,希望可以唤醒什么,从而可以改变什么。

从鲁迅创作的根本目的来看,他是希望能改变卑怯的国民性,而阿Q只是国民性的一个最集中最突出的例子。

他创作的直接目的是写出这么一群人或者一面的真实。

用笑去挑开被讽刺对象的现象和本质的矛盾,是《阿Q正传》的喜剧特色。

《阿Q正传》作为一部现实主义小说具有不可磨灭的光辉,启迪了一代又一代人。

而阿Q因其超阶级超民族性成为文学中的经典人物,阿Q和阿Q主义更成为思想落后的国人和卑怯国民性的代名词。

鲁迅为我们指明了阿Q的命运,而我们要做的就是防止阿Q精神在我们身上的复活和重演。

参考文献

[1]《鲁迅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第三卷,第5页;

[2]林非.《阿Q新论》序言[J].鲁迅研究月刊,1993年3月,第14页;

[3]谈声华.《阿Q临刑呼救管窥》.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4月,第8页;

[4]路善全.《阿Q与方鸿渐人物形象阐释》[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1月,第12页;

[5]王延吉.《阿Q形象的多重性》.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2000年第2期;

[6]张丽娜、耿淑英.《从性格的二重性组合看阿Q形象》.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3期,

[7]张育花,李红慧.《从《阿Q正传》看阿Q形象的典型性》.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6月第1卷第2期;

[8]董玲.《震颤人心的阿Q形象》.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2年第2期。

(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