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850291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09.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

《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docx

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

南京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2分)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由于动脉严重硬化,他的两只手经常会情不自禁地抖动,这对他来说真是痛苦的事。

B.尽管有些人将邓丽君、徐小凤等人的歌曲看成是明日黄花。

可是,由歌坛新人翻唱这些老歌还是会吸引大批观众。

C.推行素质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关键,具有综合性人文性质的语文教学又必然首当其冲。

D.北京大学大学术气氛浓厚。

学生处于其间四年,耳闻目睹,也养成了重视学术的风气。

2.(2分)(2019高一上·大港期中)下列对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项是()

A.后人沿袭唐人说法,把唐以前的乐府民歌、文人诗以及唐以后文人仿照它的体式而写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

《梦游天姥吟留别》《琵琶行》《归园田居》都是古体诗。

B.雪莱,法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代表作品有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诗歌《西风颂》,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C.词由诗发展而来,宋词习惯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两派,前者风格婉约清丽,代表作家有柳永、李清照等,后者风格豪迈奔放,代表作家有苏轼、辛弃疾。

D.人物通讯和新闻评论都属于新闻作品的范畴,前者报道典型人物,树立时代楷模,后者评论社会热点,引导社会舆论。

3.(2分)(2017·达州模拟)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去年,国家工商总局公布了《互联网广告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该办法,目前尚未正式实施。

B.川环科技正式挂牌交易,这标志着达州市第一家上市公司正式登陆A股创业板市场,成为该市首家上市公司,填补了达州市无上市公司的空白。

C.当地时间11月17日傍晚,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纽约与美国候任总统特朗普举行的约一个半小时的会谈,吸引了各大媒体的关注。

D.面对价格悬殊太大的屏保市场,不少消费者也心生怀疑:

手机屏保究竟是如何定价的?

它的成本价是多少?

它的利润率到底有多高?

4.(2分)(2017·浙江模拟)下列对《登高》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本诗前半写景,有对景物的细致刻画,也有对长江秋色的全景描写。

B.作者触景生情,思绪纵横“万里”“百年”,将家愁与国难融于一体。

C.猿啸的“哀”与作者的“悲”“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化了强化了情感表达。

D.四联全都对仗,首联句中自对,用字精确,格律谨严,富有节奏感。

5.(2分)(2017·南京模拟)下列诗句填入所给《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一诗横线处,恰当的一项是()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

芳林逢旅雁,候馆噪山鸦。

春入河边草,_____。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家。

A.疏柳映新塘    

B.潮平路带沙    

C.花开水上槎    

D.胡霜拂剑花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6.(11分)(2017高二下·厦门期中)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蔡襄,字君谟,兴化仙游人。

举进士,为西京留守推官、馆阁校勘。

范仲淹以言事去国,余靖论救之,尹洙请与同贬,欧阳修移书责司谏高若讷,由是三人者皆坐谴。

襄作《四贤一不肖诗》,都人士争相传写,鬻书者市之,得厚利。

契丹使适至,买以归,张于幽州馆。

庆历三年,仁宗更用辅相,亲擢靖、修及王素为谏官,襄又以诗贺,三人列荐之,帝亦命襄知谏院。

襄喜言路开,而虑正人难久立也。

乃上疏曰:

“朝廷增用谏臣,修、靖、素一日并命,朝野相庆。

然任谏非难,听谏为难;听谏非难,用谏为难。

三人忠诚刚正,必能尽言。

君有过失,不救之于未然,传之天下后世,其事愈不可掩,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

”夏竦罢枢密使,韩琦、范仲淹在位,襄言:

“陛下罢竦而用琦与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盖一邪退则其类退,一贤进则其类进。

众邪并退,众贤并进,海内有不泰乎!

虽然,臣切忧之。

天下之势,譬犹病者,陛下既得良医矣,信任不疑,非徒愈病,而又寿民。

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扁①,难责效矣。

”以母老,求知福州,改福建路转运使,开古五塘溉民田,奏减五代时丁口税之半。

进知制诰,迁龙图阁直学士、知开封府。

以枢密直学士再知福州。

徙知泉州,距州二十里万安渡,绝海而济,往来畏其险。

襄立石为梁,其长三百六十丈,种蛎于础以为固,至今赖焉。

又植松七百里以庇道路,闽人刻碑纪德。

治平三年,丁母忧。

明年卒,年五十六。

乾道中,赐襄谥曰忠惠。

(节选自《宋史•蔡襄传》)

【注】①和扁:

秦和与扁鹊,古代名医。

(1)

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陛下罢竦而用琦/与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

B.陛下罢竦而用琦与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

C.陛下罢竦而用琦/与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

D.陛下罢竦/而用琦与仲淹士大夫/贺于朝庶民歌于路/至饮酒叫号以为欢/且退一邪进一贤/岂遂能关天下轻重哉

(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在本名以外所取的表示德行或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名字,如苏轼字子瞻;古代女子不取字。

B.谏官,古代官职之一,是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

“谏”为“规劝、劝谏”之意。

C.丁口,即男女人口,古代户政名,既是统计人口的基本计量单位,也是派征丁银、徭役的依据单位。

D.丁忧,据儒家传统孝道观念,朝廷官员在位期间遭逢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家守丧,叫丁忧,又叫丁艰。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蔡襄是非分明。

对范仲淹、余靖、尹洙、欧阳修和高若讷的恩怨,以及后来余靖、欧阳修和王素的升官,他均作诗表明了自己鲜明的褒贬态度。

B.蔡襄忠心劝谏。

他认为君王选用谏官并非难事,难的是听谏和用谏;君王的过失应在出现之前就要得到补救,这样,天下才能安定太平。

C.蔡襄体恤民情。

在福州和泉州为官期间,蔡襄开塘灌田、奏减赋税、立石为桥、植松庇路,切切实实为老百姓做了不少实事和好事。

D.蔡襄深受赏识。

他做过留守推官、馆阁校勘,掌管过谏院,担任过福州和泉州的知府以及福建路转运使等官职,死后被赐谥号为忠惠。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此之谓彰君过,愿陛下察之,毋使有好谏之名而无其实。

②医虽良术,不得尽用,则病且日深,虽有和扁,难责效矣。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7.(7分)(2016高二下·杭州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①朱樱:

樱桃的一种。

②昼门关:

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

从体裁上看,本作品属于________(A.古体诗     B.近体诗     C.歌行     D.诗余);“朱樱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的写景方法与《雨铃霖》的________(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

整首诗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春日乡村风俗图。

风景如画,不见人影,却处处可见人的活动。

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分析。

四、默写(共1题;共6分)

8.(6分)(2018高二上·长春期中)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以八千年为一季的大椿为例,阐述何为“大年”,随后指出八百岁的长寿老人实在不算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杜甫在《蜀相》一诗中,借感叹历史人物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9分)

9.(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一 耳醒之地

八溪乡只有四千多人,却一把撒向了极目难尽的广阔山地,于是很多地方见山不见人,任雀噪和蝉鸣填满空空山谷。

近些年,青壮年又大多外出打工,去了广东、浙江、福建等以前很少听说的地方,过年也不一定回家,留下的人便日渐稀少。

山里更显得寂静和冷清了。

很多屋场只剩下几个闲坐的老人,还有在学校里周末才回家的孩子。

更有些屋场家家闭户,野草封掩了道路,野藤爬上了木柱,忙碌的老鼠和兔子见人也不躲避。

外来人看到路边有一堆牛粪,或者田边的一个稻草人,会有一种发现珍稀物品时的惊喜:

这里有人!

寂静使任何声音都突然膨胀了好多倍。

外来人低语一声,或咳嗽一声,也许会被自己的声音所惊吓。

他们不知是谁的大嗓门在替自己说话,不知是何种声音竟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闯下这一惊天大祸。

很多虫声和草声也都从寂静中浮出来。

一双从城市喧嚣中抽出来的耳朵,是一双苏醒的耳朵,再生的耳朵,失而复得的耳朵,突然发现了耳穴里的巨大空洞与辽阔,还有各种天籁的纤细、脆弱、精微以及丰富。

只要停止说话,只要压下呼吸,遥远之处墙根下的一声虫鸣也可洪亮如雷,急切如鼓,延绵如潮,其音头和音尾所组成的漫长弧线,其清音声部和浊音声部的两相呼应,都朝着我的耳膜全线展开,扑打而来。

我得赶快捂住双耳。

二 笑脸

下乡的一大收获,是看到很多特别的笑脸,天然而且多样。

每一朵笑几乎都是爆出来的,爆在小店里,村路上,渡船上,以及马帮里。

描述这些笑较为困难。

我在常用词汇里找不出合适的词,只能想象一只老虎的笑,一只青蛙的笑,一只山羊的笑,一只鲢鱼的笑,一头骡子的笑……对了,很多山民的笑就是这样乱相迭出,乍看让人有点惊愕,但一种野生的恣意妄为,一种原生的桀骜不驯,很快就让我由衷地欢喜。

相比之下,都市里的笑容已经平均化了,具有某种近似性和趋同性。

尤其是在流行文化规训之下,电视、校园、街道、杂志封面、社交场所等都成了表情制造模具。

哪怕是在一些中小城镇,女生们的飞波流盼都可能有好莱坞的尺寸和风格,总是让人觉得似曾相识。

男生们可能咧咧嘴,把姆指和食指往下巴一卡,模拟某个港台明星的代表动作——有一段时间我就好几次见到这种流行把戏。

公园里的一个小孩不幸冲着照相机大笑了,旁边的母亲竟急得跺脚:

“怎么搞的?

五号微笑!

五号!

”吓得小孩赶快收嘴巴缩鼻子,整顿自己的表情。

山里人远离着“五号”或者“三号”,不常面对照相机的整顿要求,而且平目里聚少散多,缺少笑容的互相感染和互相模仿。

各行其是的表情出自寂寞山谷,大多是对动物、植物以及土地天空的面部反应,而不是交际同类时的肌肉表达,在某种程度上还处于无政府和无权成的状态,尚未被现代社会的“理性化”统一收编,缺乏大众传媒的号令和指导。

他们也许没有远行和暴富的自由,但从不缺少表情的自由。

一条条奔放无拘的笑纹随时绽开,足以丰富我们对笑容的记忆。

我怀疑,在这里住过一段时间以后,我在镜中是否也会笑出南瓜或者石碾的味道,让自己大感陌生?

(两篇小品文都选自韩少功的《山南水北》)

(1)

下列对这两篇小品文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耳醒之地》开篇并不直写醒耳之声,而是先写八溪乡地阔山空,极其寂静,再写人声、虫声和草声,让入耳醒,既突出了对“醒耳”之声的赞美,又表露了对“耳醒”之地的喜爱。

B.“我得赶快捂住双耳。

”是因为“全线展开扑打而来”的喧闹之声让“我”的双耳不适应,体现了“我”在城市与乡村生活中无法选择的矛盾心理。

C.作者在《笑脸》中描写“小孩照相”的细节,旨在说明小孩的大笑有山里人的天然,而母亲的笑脸有都市的近似性和趋同性。

D.《笑脸》以小见大,从都市与乡村的笑脸的不同特点中挖掘出其形成的社会原因,客观反映了都市人被现代社会的“理性化”统一收编,被大众传媒号令指导的现实。

E.两文中的山里人甚安于现状,笑容天然,经常模仿动物植物,追求自由的生活。

(2)

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文中画线的句子的理解。

①一双从城市喧嚣中抽出来的耳朵,是一双苏醒的耳朵,再生的耳朵,失而复得的耳朵。

②他们也许没有远行和暴富的自由,但从不缺少表情的自由。

(3)

两文在构思技巧上有何相同之处?

而在其相关内容的详略处理和行文方式上又有何不同?

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赏析。

10.(6分)(2019高二上·安顺期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葫芦谐音“福禄”,代表着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民族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

季羡林提到,“我国民族确属兄弟民族,具有共同的原始葫芦文化传统”。

葫芦外形柔和圆润、线条流畅,上下球体浑然天成,符合“尚和合”“求大同”的理念。

“左瓢右瓢,可盛千百福禄;大肚小肚,能容天下万物”,葫芦蕴含着多层次的吉祥文化,幸福、平安、和谐、多子等。

可以说,葫芦身上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其实,不仅我国人民喜爱葫芦,“一带一路”的许多沿线国家人民都对葫芦与葫芦文化有共同的情感基础。

一般认为葫芦的原产地是非洲,我国人民与非洲人民均有源远流长的葫芦种植历史。

同时,历史文献表明,印度人民对葫芦“多子多孙”的文化寓意与中国人民有共识,这一点可以由季羡林先生所翻译的印度大史诗《罗摩衍那》所记载的“须摩底呢,虎般的人!

生出来了一个长葫芦,人们把葫芦一打破,六万个儿子从里面跳出”,给予证实。

蒙古族的民间故事《金鹰》同样表明,葫芦在蒙古民间具有繁衍生息的含义。

葫芦作为日用品和吉祥工艺品,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广泛喜爱。

中亚的阿富汗人惯用葫芦做喜庆场合用的化妆品容器和鼻烟壶。

在以色列、土耳其和一些阿拉伯国家,常见葫芦用作烟具和装饰工艺品。

甚至在美国、日本、南美洲诸国,均可见到葫芦文化的踪迹。

由此可见,葫芦文化可以成为连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纽带之一。

众所周知,尽管“一带一路”的倡议是开放包容的,但沿线涉及许多个国家,且其范围还在不断扩大,各国在政治体制、宗教制度、经济发展模式等方面尚存在较大差异,亟需共同的文化载体作为交流与合作的桥梁。

中国与其他各国在葫芦实体、葫芦工艺造型的爱好,以及葫芦文化内涵的审美习惯等各方面均存在共识,这种依附在葫芦载体上的文化“共通性”非常宝贵。

以葫芦等传统文化作为切入点,加强民间交流,可以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建立互信、开展合作奠定基础。

中国有着悠久而成熟的传统葫芦文化。

在中国,葫芦的种植历史和被作为图腾崇拜的历史十分悠久。

距今七千年前的浙江河姆渡遗址,曾出土过葫芦种子,而《诗经·大雅·绵》中有“绵绵瓜瓞,民之初生”的诗句记载。

不仅国内学者有大量的葫芦文化研究文献,而且基于中国葫芦文化的影响力,国外的葫芦专家也非常重视研究中国的葫芦文化。

如德国的吴森吉著有《葫芦在中国文化上的用途》一文,日本的小南一郎、田分直一分别写出关于中国葫芦神话的《壶中的宇宙》与《祭壶村一一台湾民俗志》等文章。

中国的传统葫芦文化已被公认为世界葫芦文化中的瑰宝。

另外,目前中国葫芦文化产业在资本、市场以及人才方面均具备了一宋的产业基础。

中国的葫芦文化产业专业人才存量大,主要包括葫芦栽培、剪纸、雕刻等领域的能工巧匠,以及设计师、画家、民俗学家、收藏家等葫芦文化方面的专家。

中国葫芦原料的质量与工艺造型技术享誉海外,其文化产品的营销基础较好。

(摘编自邑庆学《一带一路与葫芦文化》,《光明日报》2018年7月6日)

(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中国葫芦文化产业在资本、市场以及人才方面均有基础,下一步就是要提高葫芦的产量和葫芦的质量。

B.中国和一些国家在葫芦文化审美习惯上存在共识,这给人的启示是,只有求同存异,才能促进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

C.从人们对葫芦的谐音和实际形态等认识来看,中华民族对自己所生存的环境中的事物怀有热爱之情。

D.在中亚、阿拉伯等国有葫芦制作的一些工艺品,葫芦文化可以作为共同的文化载体成为中外交流的桥梁。

(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学者有大量的葫芦文化研究文献,德国、日本等国的专家也重视研究中国的葫芦文化。

B.葫芦源自非洲,作为日用品和吉祥工艺品,受到“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人民广泛喜爱。

C.葫芦从外到里体现出“和”“同”“容”的理念,凝结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

D.“葫芦”成为中国人向往美好生活的象征,这与它的谐音“福禄”的吉祥之意有关。

(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举出《罗摩衍那》,目的是印证中印两国人民对葫芦有着“多子多孙”的共识。

B.第二段首句即提出了本段的论点,起到了承接首段的作用,通过采撷文学作品而用例证法进行论证。

C.第三段阐述民间交流引起了人们重视葫芦文化,导致葫芦文化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具有“共通性”

D.第四段援引文物和文献,证实中国有着悠久而成熟的传统葫芦文化,它已被公认为世界葫芦文化中的瑰宝。

六、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1.(5分)(2019·长春模拟)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从前,时光过得很慢;现在无论老少都在感叹“时间去哪儿了”。

从前,大家都说“慢”是行事的基础,“慢工出细活”、“慢火炖好汤”、“细嚼慢咽得健康”;现在,人们认为“快”是前进的动力,于是我们吃着速食,叫着快递,上网用光缆,手机换4G,高铁不断提速,飞机最好都是直航。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想到了什么,有怎样的感悟?

请联系实际,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11分)

6-1、

6-2、

6-3、

6-4、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7分)

7-1、

7-2、

四、默写(共1题;共6分)

8-1、

8-2、

8-3、

五、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19分)

9-1、

9-2、

9-3、

10-1、

10-2、

10-3、

六、材料作文(共1题;共5分)

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