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宣传刊物共12页文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849358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全宣传刊物共12页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安全宣传刊物共12页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安全宣传刊物共12页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安全宣传刊物共12页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安全宣传刊物共12页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全宣传刊物共12页文档.docx

《安全宣传刊物共12页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全宣传刊物共12页文档.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全宣传刊物共12页文档.docx

安全宣传刊物共12页文档

安全与安全要素

安全是社会和企业永恒的主题,安全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

那怎样才算安全?

有人说无危为安,无损则全;有人说安全是富,安全为天。

平时人们讲到的安全,通常是指各种事物对人不产生危害、不导致危险、不造成损失、不发生事故、运行正常、进展顺利等安顺祥和、国泰民安之意。

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就是不发生工伤事故、设备或财产损失的状况,即人不受伤害,物不受损失。

一、公民安全要素

完成一项工作,会有多种方法,在不同方法中能否做出最佳选择,取决于人的素质。

在人们的生产过程中,会有一定的危险因素存在。

躲避危险是人类的本能,但识别危险是后天形成的。

如何认识并防范危害这与一个人的安全素质有关,只有通过学习,努力提高自身安全素质,才不会干出误人误已的蠢事。

为了共保安全,我们应在安全素质方面具备以下六点:

1.树立安全意识

生命对于每个人只有一次。

因此,应逐步提高“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认识,逐步实现由“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我会安全”的转变。

2.懂得安全知识

掌握安全知识是正确行动和防范危险的前提。

为此,一下要学会有关的安全法律法规知识;掌握有关的安全生产技术知识,并在生产实践中正确应用;同时还要懂得公共安全方面的知识,如什么是危险场所,什么是危险因素等。

3.遵守有关安全的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具体化,是前人经验和事故教训的总结,是我们的工作准则和行动指南。

因此,要认真学习,严格遵守,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克服习惯性违章行为,努力避免、减少事故发生。

4.掌握安全技能

正确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是确保安全生产和提高工作效率的的安全保障。

对此,不仅

要熟练的掌握本岗位安全操作技能,以确保自身岗位和有关设备的安全,还要掌握

一些基本的公共安全技能,如事故的报警、灭火器的使用,遇险后的应急办法等。

5.培养和提高紧急避险能力

紧急避险能力也是一项重要的公民素质,培养和提高公民的避险能力刻不容缓。

如严重火灾等,交通紧急避险,人为失误引发的重大的公共事件等。

这种事故一旦发生,需要立即起动紧急预案。

“应急预案”就是针对这种非常状态下如何采取的应急措施。

个人也要培养紧急避险能力。

二、从业人员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1.生产人员在作业过程中

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自觉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可避免和减少事故的发生;如果违反规章制度,不讲科学,冒险蛮干,就会发生事故。

从业人员在生产过程中要相互提醒,相互支持,及时发现并报告不安全因素,及时报告处理事故隐患,及时制止他人的违章行为,努力做到“三不伤害”,即:

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被别人所伤害。

2.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方面的教育和培训

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3.发现事故隐患或其他不安全因素时

应当立即向现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本单位负责人报告。

4.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

企业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制定出如考勤、就餐、住宿等一系列的厂规厂纪,这些构成了我们所说的劳动纪律,遵守劳动纪律既是为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服务,也是为自己的利益服务。

当今社会,企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一个人违反劳动纪律,就可能会导致企业生产大范围的不正常,还会对自己和他人的安全和健康构成威胁。

职业道德是人们从事某种工作的行为准则和规范。

职工应该认真地对待本职工作,爱岗敬业。

在工作中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心钻研业务技术,提高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满足自身综合文明素质提高的需要。

工伤认定和工伤保险待遇

一、工伤的认定

1.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

1)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

2)工作时间前后在工作场所内,从事与工作有关预备性或者收尾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

3)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履行工作职责爱到暴力等意外伤害的;

4)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原因受到伤害或者发生事故下落不明的;

5)在上下班途中,受到机动车事故伤害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认定工作的其他情形。

7)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视同工伤:

在抢险救灾等维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活动中受到伤害的;

2.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

1)因犯罪或者违反治安管理伤亡的;

2)醉酒导致伤亡的;

3)自残或者自杀的。

二、安全色与安全标志

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由国家有关部门以标准或其他形式规定生产场所统一使用的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以形象而配上的信息语言向人们提供了表达禁止、警告、指令、提示等信息。

了解它们表达的安全信息对于在工作、生活中趋利避害、预防事故发生有重要作用。

安全色是用以表达禁止、警告、指令、提示等安全信息含义的颜色,具体规定为红、蓝、黄、绿四种颜色。

对比色是黑白两种颜色,红、蓝、绿的结比色为白色,黄色的对比色为黑色。

1.红色表示禁止、停止的意思。

2.黄色表示注意、警告的意思。

常与黑色相间组成警图案。

3.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意思。

常与白色配合。

4.绿色表示通行、安全和提供信息的意思。

事故危害与事故预防

一、事故危害与常见的伤害事故

1)事故是指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一目的而进行活动的过程中,突然发生了违背人的意愿的情况,迫使原来的行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

2)工伤事故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和急性中毒事故。

劳动过程中是指生产区域(岗位)和在工作时间中,即职工在本岗位劳动,或虽不在本岗位劳动,但由于企业的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管理不善,所发生的人身伤害事故。

3)事故的危害包括可能发生的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造成生产经营活动停滞,严重的造成社会稳定等重大影响。

二、常见伤害事故

1.按伤害的种类分为:

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高处坠落、火灾、触电(包括雷击)等20种。

3.按伤害的程度分为:

1)轻伤事故,指受伤害或中毒者暂时性失去工作能力的生理功能。

2)重伤事故,指受伤者永久性部分或全部丧失工作生理功能,如受伤者的肢体和某些器官不可逆丧失的事故。

3)死亡事故,指受害者立即或受重伤后在一个月内死亡的事故。

常见的违章操作行为

常见的违章操作行为有以下几点:

1)忽视安全,忽视警告,操作错误。

如未经许可开动、关停、移动机器;开动、关停机器时未给信号;开关未锁紧,造成意外转动。

2)人为造成安全装置失效。

包括拆除安全装置,让安全装置失效,人为调整让安全装置失去作用。

3)用手代替工具操作。

包括用手代替手动工具,用手清除。

4)物体存放不当。

包括工具、材料、产品、半成品不按类别、不按规定的位置、场所存放。

5)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包括未经安全管理人员允许就进入警示危险信号及标志牌指示的危险区域;

6)攀、坐不安全位置。

如攀、坐在平台护栏、汽车挡板、吊车吊钩等高处及可移动部位等。

7)在机器运转进,进行加油、修理、检查、调整、清扫等工作。

8)工作中,作业人员有干扰和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如酒后作业,带病作业,疲劳作业,带情绪作业等。

9)在必须使用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作业或场所中,忽视其使用或未能正确使用。

如未戴目镜或面罩,未戴防护手套,未穿绝缘鞋,未戴安全帽,未戴呼吸护具,未系安全带。

10)事故报告和报警

一、生产安全事故报告

根据《安全生产法》的规定: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本单位负责人。

”本单位负责人视事故严重程度按规定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二、生产安全事故受伤人员除了本单位紧急抢救外,应迅速拨打“120”电话请求急救中民(站)进行急救。

打电话时不要慌乱,要清楚告知事故在企业、地点、目前受伤情况(包括伤情、部位、受伤人数等)。

三、发生水灾、爆炸事故拨“119”火警电话

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立即拨打“119”电话,应讲清着火单位名称、详细地点及着火物质、火情大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

报警后安排人到路口等候消防车,为消防车指引去火场道路。

四、危急时刻拨打“110”报警电话

“110”报警服务台,以维护治安与服务群众并重为宗旨,除负责受理刑事、治安案件外,还接受群众突遇的、个人无力解决的紧急危难求助。

五、触电的急救

人体触电后会危及生命,电流较大时甚至只需几秒就能致人死亡。

所以触电急救的关键是及时。

一旦发现触电人员,首先要用正确的方法使其脱离电源,然后根据伤者情况迅速采取人工呼吸或人工胸外心脏挤压进行抢救。

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拉闸

迅速拉下刀闸,或拔出电源的插头。

若电闸一时找不到,应使用干燥的木棒或木板将电线拨离触电者。

2.砍线

若电线被触者抓在手里可粘在身上拨不开,可设法将于木板塞到其身下,与地隔离。

3.拽衣

若上述条件都没有,而触电者衣服又是干的,且施救者还穿着干燥的鞋子,可找一干燥毛巾或衣服包住施救者一只手拉住触电者衣服,使其脱离电源。

机械性伤害的急救

由于撞击、摔打、坠落、挤压、磨擦、穿刺、拖拉造成人体闭合性、开放性创伤、骨折、出血、休克、失明等的现场自救互救。

1.止血

可采用压迫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加压包扎血法和加垫屈肢止血法等。

2.包扎

有外伤的伤员经过止血后,就要立即用急救包、纱布、绷带或毛巾等包扎进来。

3.固定

骨折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创伤。

如果伤员的受伤部位出现剧烈疼痛、肿胀、变形以及不能活动等现象时,就有可能是发生了骨折。

这时,必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迅速、及时而准确地给伤员进行临时固定。

4.救运

经过急救以后,就要迅速向医院转送。

如果伤员伤势不重,可采用背、抱、扶的方法将伤员运走。

如果伤员有大腿或脊柱骨折、大出血或休克等情况时,就不能用以上的方法进行搬动,一定要把伤员小心地放在担架上抬送。

对于脊柱骨折的伤员,一定要用木板做的硬担架抬运。

机械加工安全

机械加工一般有切削加工、冲压加工等。

机械加工的操作者受到碰撞、夹击、打击、刺伤、割伤、剪切、卷入等机械伤害,同时还会受到振动危害。

用电安全基础知识

一、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有三种:

电击、电伤和电磁场伤害。

影响电流对人体伤害程度的主要因素有:

电流强度、电流的作用时间、电流流入人体的途径、电流的频率、人体电阻及人体的健康状况等。

触电还容易因剧烈痉挛而摔倒,导致电流通过全身并造成摔伤、坠落等二次事故。

二、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

1)绝缘

它是防止人体触及带电体而用绝缘物把带电体封闭起来。

很多绝缘材料受潮后会丧失绝缘性能。

2)屏护

即采用遮栏、护罩、护盖、箱闸等把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

3)间距

就是保证必要的安全距离。

4)接地

指与大地的直接连接,电气装置或电气线路带电部分的某点与大地连接,电气装置或其他装置正常时不带电部分某点与大地的人为连接都叫接地。

5)保护接地

为了防止电气设备外露的不带电导体意外带电造成危险将该电气设备经保护接地线与深埋在地下的接地体紧密连接起来的做法叫做保护接地。

6)装设漏电保护装置

为了保证在故障情况下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应尽量装设漏电流动作保护器。

7)采用安全电压

这是用于小型电气设备或容量电气线路的安全措施。

8)加强绝缘

加强绝缘就是采用双重绝缘或总体绝缘,即保护绝缘体以防止通常绝缘损坏后的触电。

9)安全载流量

导体的安全载流量,是指允许持续通过导体内部的电流量。

10)标志

明显、准确、统一的标志是保证用电安全的重要因素。

标志一般有颜色标志、标示牌标志和型号标志等。

三、电气设备安全操作

1)不得随便乱动或修理车间里的电气设备。

2)经常接触和使用的配电、配电板、闸刀开头、按钮开关、插座以及导线等,必须保持完好,不得有破损或将带电部分裸露。

3)不得用铜丝等代替保险丝,并保持闸刀开关、磁力开关等盖面完整,以防短路时发生电弧或保险丝熔断飞溅伤人。

4)经常检查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接零装置,保证连接牢固。

5)在移动电风扇、照明灯、电焊机等电气设备时,必须先切断电源,并保护好导线,以免磨损或拉断。

6)在使用手电钻、电砂轮等手持电动工具时,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工具外壳要进行防护性接地或接零,并要防止移动工具时,导线被拉断,操作时应戴好绝缘手套并站在绝缘板上。

7)在雷雨天,不要走进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的接地导线周围20米内。

8)对设备进行维修时,一定要切断电源,并在明显处放置“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的警示牌。

人力资源部宣

2008年11月20日

希望以上资料对你有所帮助,附励志名言3条:

1、上帝说:

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2、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

没有它,天才会在矛盾无定的迷径中徒劳无功。

3、当你无法从一楼蹦到三楼时,不要忘记走楼梯。

要记住伟大的成功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学会分解你的目标,逐步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