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人教版辛亥革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842777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辛亥革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辛亥革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辛亥革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辛亥革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辛亥革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辛亥革命.docx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辛亥革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历史人教版辛亥革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辛亥革命.docx

八年级历史人教版辛亥革命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人教版辛亥革命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①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知识。

②通过看图和影像资料,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像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③通过角色扮演及小组讨论,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④帮助学生讨论辛亥革命的成与败,使学生认识革命的必然性和曲折性,从而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评价革命及历史人物的能力,以及质疑历史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思维。

⑤指导学生制作专题知识表格,归纳所学知识,掌握制作表格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收集资料,整理相关信息,编讲历史故事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通过编历史短剧《孙中山听故事》或《武昌起义》,再现历史情景使学生产生历史认同感,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得到发挥;通过分组讨论、列表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交流学习心得,培养合作意识,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图文声像并茂,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知识面。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历史,拉近历史与现实,使学生感觉到历史就在身边,激发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通过分组学导,合作学习,使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勉励、理解他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教学思路

教学重点、难点的处理方法

①重点:

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革命纲领是本课的重点,通过分组讨论和列表格的形式以及教师导疑,帮助学生理解同盟会建立的必要性、同盟会建立的历史条件和同盟会的性质,掌握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②难点: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清辛亥革命的直接目标和所达到的直接结果是什么,并引导学生对辛亥革命作客观的评价。

课前导学

①教师了解了学生的特长、兴趣、爱好和语言表达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后,根据以上情况合理地分组。

然后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查阅书籍、报刊、网站,收集有关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

②走访本地的有关辛亥革命的遗迹。

③有条件的学生可制作有关的课件。

④各小组可根据情况编历史短剧。

⑤各小组可试着写出本课的知识点及知识线索。

教学渗透点

①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意识。

②通过讨论辛亥革命的成与败,使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必然性和曲折性,培养创新意识。

③通过林觉民《与妻书》等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④注重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教学资料

①书籍:

《中华历史故事300个》

②光盘:

《中华历史五千年》、有关孙中山、辛亥革命的影视资料。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提示或建议

让一位身着中山装的学生走上讲台,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然后提问“哪位同学知道这位同学穿的是什么款式的服装?

”学生的气氛开始活跃起来,争着回答。

这节课就学习有关孙中山的故事,由此导入新课。

中山装现实生活中人们还穿着,学生比较熟悉,以此为切入点,比较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还可以孙中山像、影片以及纪念辛亥革命的文字图像导入。

(1.兴起)展示夏威夷风光图片或者风光片片段,让学生以快速抢答的形式回答在1894年孙中山在这里创建了什么组织?

学生答出:

1894年在檀香山联合一些反清志士,组织革命团体兴中会。

有关夏威夷的情况学生在地理课上已接触过,把地理知识与历史知识结合,图片添加了美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愉快学习,并进行综合性学习。

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兴中会成立简表》,指出兴中会成立的时间地点以及革命纲领。

指导学生看《兴中会会员在檀香山秘密宣誓的地方》图,指出兴中会把“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作为纲领。

教师作解释,让学生讨论这个纲领的性质,学生踊跃参加课堂讨论,鼓励独立思考和表达不同见解,逐步培养学生勤于动脑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求异思维能力。

然后总结它是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团体。

为理解同盟会纲领作铺垫。

让学生体验身临其境想像宣誓的场景。

讨论时,先让学生畅所欲言,自由讨论,再选派小组代表发言。

注意提示学生两点:

一是提出看法要说明理由;一是看问题要看主流。

(2.发展)继兴中会成立后,全国各地成立了许多革命派团体,教师用多媒体显示:

光复会、华兴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引导学生分析认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形成,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建立已经成为时代的必然。

这时怎样做才更有利于革命的发展?

多名学生作答,由学生评判谁答得更确切;教师引导得出正确答案:

团结革命力量,建立统一的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

引导学生善于从教师的讲述中获取或捕捉信息,作为思考和探究的素材,由已知分析引出未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参入进课堂。

多媒体打出中国同盟会成立简表,并让学生展示自己制作的中国同盟会成立简表,比一比,哪一组做得最好。

学生制作专题知识表格,归纳所学知识,掌握制作表格的技能。

然后让学生逐一回答。

学生可能简表中的名称、时间、地点、创建人等答得比较好,对纲领、性质可能出错,注意指正。

同盟会的基础是什么?

它是在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的基础上建立的。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的视野。

□教学过程

□提示或建议

教师向学生讲清楚“鞑虏”在这里是指满族的统治者,而不是指整个满族。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反满”就是反对民族压迫,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句话,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王朝,这也就在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

结合《辛丑条约》的影响:

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加强理解。

“建立民国”,就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平均地权”就是改革土地制度。

让学生从课本中找出纲领的通俗话的解释。

然后对应着以上理解。

教师指导学生理解三民主义与革命纲领的关系,紧密地有机结合起来对照讲解。

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与三民主义,后者是对前者的阐述和完善,是另一种表达方式,没有实质的差别。

学生讨论分组发言两者之间的关系。

同盟会的成立,大大地推动了全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显示34页课本插图,要求学生理解并从课本找出它包含的含义、作用。

同盟会成立后,先后领导了哪些起义?

播放《上下五千年》同盟会领导的历次起义。

(也可让学生朗读林觉民的《与妻书》)

让学生体会革命的艰难和曲折,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发扬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

提问:

同盟会领导的这些起义起了什么作用?

这些起义使清朝统治基础更加动摇,并加速了革命的发展进程。

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高潮)学生表演武昌起义的过程。

多媒体显示大背景:

《武昌起义》。

理解什么是辛亥革命。

再现历史,体验历史,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指导观察课本37页漫画,帮助学生理解“上谕”和“乱事肃清”词的涵义。

然后要求学生带着这个问题从上面讲到的历次起义及武昌起义,找出答案。

相互议一议,并要求领会“野火烧不尽”的深刻寓意:

尽管清政府加紧镇压革命运动,但“野火烧不尽”,以孙中山为首领导的辛亥革命最终推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引导学生互相帮助、互相勉励、理解他人,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提示或建议

多媒体显示《武昌起义形势图》《清分崩离析图》:

从中引导学生分析中华民国成立的历史条件:

武昌起义后,各省独立,清政府名存实亡,奠定了政治基础。

三民主义革命纲领,为民国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各省代表集会南京,奠定了组织基础。

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清政府名存实亡。

讲这些内容时尽量地深入浅出,多增加一些感性认识。

观看有关中华民国成立的录像或电影。

引导学生思考:

中华民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它的建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旧民主革命达到了高潮。

这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果。

感受真实的历史场景。

记住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地点、国旗以及总统。

多媒体显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及南京临时国民政府一系列措施并稍作分析,理解南京临时国民政府性质:

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为评价辛亥革命作伏笔。

通过认识南京临时国民政府性质掌握辛亥革命的丰功伟绩: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革命是成功的。

(4.结局)讲到这里,话锋一转,提问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谁窃取了?

学生会很快找到答案:

被袁世凯窃取。

图示并略讲:

袁世凯“东山再起”:

足有恶疾→回家疗养→湖广总督→钦差大臣→→内阁总理大臣(当军政大权集于一身,袁世凯才“勉强”出山“勇担重任”),同时电脑显示图片:

《北洋军一到汉口就纵火烧毁民房》、《袁世凯及其党羽反对孙中山及南京国民政府》,紧接着图片展示从感性认识袁世凯窃取果实的过程:

《六岁的宣统帝退位》、《孙中山辞职后乘车离开总统府》、《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与北洋军阀将领合影》、《临时大总统袁世凯与各国使节合影》。

认识袁世凯及北洋政府的性质;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北洋政府统治中国,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革命又是失败的,为评价辛亥革命打基础。

结合史实和《革命士兵替群众剪掉辫子》以及课本36页图说明辛亥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了吗?

资产阶级在政治上是否非常坚决?

学生分组讨论。

辛亥革命的成果被封建地主军阀的代理人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学生各抒己见,展开讨论并派代表发言。

最后选一名学生作总结性发言。

□教学过程

□提示或建议

(5.历史意义)用课本36页的动脑筋题,让学生评价辛亥革命,同时理解掌握辛亥革命历史意义。

通过学习以上的内容已经为其作了很好的铺垫。

教师提示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大多数程度上达到了,教师提问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和直接目标是什么?

然后和学生一起归纳: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革命是成功的;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被袁世凯窃取,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革命又是失败的。

引导学生评价辛亥革命:

教师指导学生用辩证的方法评价历史事件。

辛亥革命的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电脑显示孙中山遗言: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还须努力。

”此话可作材料题进一步掌握本课知识。

可提问为什么说“革命尚未成功”?

你怎样评价这次革命?

你从中学习到了哪种精神?

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引发学生思考,进行传统教育,激发学生百折不挠锐意进取的精神。

多媒体展示歌谣,总结本课知识点。

孙中山建同盟,三民主义作指导,

兴民族争民权,改开土地为民生。

武昌起义震华夏,辛亥革命创民国;

推翻清朝帝制结,民主共和人民心。

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梳理知识,巩固本课知识点。

展示学生的课件及其他的小报等。

根据情况应进行适当的表扬和鼓励。

3044376EB盫26956694C楌`U215135409吉,{201744ECE从3348482CC苌'361638D43赃2553263BC掼245545FEA忪353558A1B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