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研究.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816457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0.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研究.docx

《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研究.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研究.docx

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研究

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研究

临沂市教育科学研究规划课题

“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研究”课题

研究报告

一、导言

(一)课题的提出

课程改革是实施科教兴国的一个重要措施,同时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需要。

根据全国教育科学研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在基础教学领域要“重视课堂教学体系及模式的创新研究”的要求,我们认识到:

“初中语文教学重视阅读教学”的发展性教学体系,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的扎实学习。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成绩,我们发现许多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失误比较多,答卷不规范不整洁,语言运用能力低,不能准确表达;许多学生不愿意做阅读理解题,为阅读理解题而忧愁,甚至为此失去了学习语文的信心兴趣。

可见,在初中生中开展提高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的研究非常必要。

教育的关键在教师。

教师的水平决定着学生的水平。

江苏泰兴市洋思中学有一句名言:

只有教不好的老师,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这么看来,学生在阅读中的有些毛病还是出在教师身上的。

反思后发现我们学校有些语文教师在开学初制定教学计划时,只是很笼统地定了一个语文教学计划,阅读理解教学只是“蜻蜓点水”,有的甚至完全不提,更不必说整个初中的阅读训练方案。

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老师随意性大,阅读理解的教学有时完全放手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检查手段和反馈,缺乏创新,有时忙于各种作业的检查而忽视了自己的主要任务……这些现象说明目前许多老师在阅读教学中存在无序性,这些无规律做法从根本上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产生惰性或应付式心态。

基于以上思考,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了《提高初中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研究》课题,通过研究,转变教师的一些教育观念,改变陈旧的阅读理解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转变学生对阅读理解的态度,让学生快乐阅读、轻松阅读,喜欢做阅读理解题,最终让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上升到一个新台阶、新层面,进而增强信心,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全面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生成阅读理解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基础上,增强学生学习语文信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喜欢学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初中语文教学重视和发展阅读教学”的发展性教学体系,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基础性”、“发展性”和“创造性”的扎实学习,符合时代与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符合国际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更符合素质教育和新课标改革。

(三)目前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综述

在深化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不仅需要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而且更需要对教育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切合实际的系统完善与创新。

为了深化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把新课程改革落到实处,切实达到促进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目的,全国各学校都在积极开展课改研究,重视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教学体系及模式的创新。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一问题上,美国全国阅读风格研究学会不仅在理论上进行探讨,而且进行了广泛的教学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在这一实验正在多所中小学的很多班级中推行,无论是教学方法还是训练方式都有其可取之处,值得我们研究和借鉴。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项目教学理论:

意大利瑞吉欧项目的教学理论认为,现代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使学校成为能适应不同个体的不同学习需要和培养学习兴趣的学习环境。

儿童是充满天真好奇、富有创造性的,他们是天生的探索者、主动的学习者。

本课题借鉴瑞吉欧教学理论,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学习、自主阅读、自主评价。

成功教育理论认为:

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能,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需要。

通过教育,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取得发展的。

新课程标准指出:

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课标》主张:

“语文教学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理解课标的精神,在课堂上也不断通过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这一过程中,用智慧启迪心灵之光才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根本。

(五)课题的界定

阅读是阅读主体(学生)的各种心理因素积极参与的复杂过程,是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学习新知、发展能力、丰富感情、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阅读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领悟其言语发生的特征和技巧,而不是仅仅让学生沉浸到文本所营造的情意空间中去,既要“入乎其内”,更要“出乎其外”。

也就是说,解读文本可以设置多项性对话,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与自我对话,倾听文本的声音,倾听自我的心声,加深阅读体验。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是指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综合能力。

这种能力的提高需要教师对学生阅读心理进行必要地、深入地研究,逐步培养学生进行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

通过课题研究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学生阅读心理

通过课题研究在语文教学中探索阅读能力生成和提高的具体方法

通过课题研究在语文教学中考察阅读能力生成和提高的实际效果

通过课题研究在语文教学中初步探索阅读能力的提高与作文水平提高的规律性

(七)研究内容

语文教学中把握学生阅读心理的教学手段研究

语文教学中探索阅读能力生成和提高的具体方法的操作

语文教学中考察阅读能力生成和提高的实际效果考察

语文教学中阅读能力的提高与作文水平提高的规律性初步探索

(八)课题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了解目前国内外阅读教学的现状及经验,搜集国内外有关资料,借鉴先进理论和经验,促进研究课题的深化。

2.调查法

通过问卷调查、个别访谈等方法,以及走访学生家长、召开家长座谈会、学生座谈会等方式,调查学生的阅读现状,研究分析学生在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3.个案研究法

重视收集教育过程中遇到的典型无阅读兴趣的学生的情况,以及书、报、电视等媒体中典型的个案。

研究分析典型的个案,进行跟踪调查,记录备案,对遇到的典型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4.观察法

观察学生的阅读行为。

观察他们阅读的兴趣、内容、倾向,及时了解他们的阅读心理。

5.行动研究法

在研究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调整和改进,尽量科学地验证方案的可行性,注意积累各种研究资料和经验。

2、课题研究过程

(一)准备阶段(2011年11月——2012年2月)成立课题组,研究,讨论,完善课题实施方案。

制度作保障,管理抓落实。

为了有效开展课题研究,我们组建了领导小组,确定了研究的主要成员。

每一阶段召开会议制定课题计划,并加以讨论。

强化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结合实际,不断总结反思。

课题组成立以来,各成员合作互助,按照实施方案的预定目标,在网络、图书室深入搜索查寻感恩方面的知识材料,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观念,转变教育教学方式。

 

调查研究。

调查分析本校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学生的阅读心理和学习现状,形成全校性的阅读指导总体方案。

对学生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

调查的内容是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心理、阅读期待、阅读视野、阅读习惯、阅读策略及阅读方式。

从调查结果看具体体现在:

学生的阅读兴趣:

(1)你喜欢阅读吗?

有60%学生择了非常喜欢、40%选择了一般、没有选择不喜欢的。

(2)你每天的阅读时间是多少?

有50%选择的学生选择了30分钟到一小时、10%选择一小时以上、30%选择15—30分钟、5%选择15分钟以下、5%选择不确定。

(3)你一般一个月看几本书?

90%选择1—2本、10%选择了三本或三本以上。

(4)你平时阅读最多的是哪类书籍?

90%选择中外名著童话和寓言、10%选择武侠小说科普读物;你最喜欢阅读的书籍是90%中外名著和童话寓言;让你收获最大的书籍是90%中外名著;想读但条件限制读不到的书籍90%以上著名中短篇文字作品和中外名著。

(5)你一般什么情况下阅读?

70%选择老师要求课外阅读、20%选择休假、10%每天固定时间。

(6)你以为看下列哪类文章对语文帮助最大(可多选)

90%选择语文优美的散文、感人深的文章、情节曲折的小说。

(7)平时你如何进行阅读?

70%有目的去阅读、20%只读有趣味的、10%随便翻翻。

(8)你的课外书籍主要来源是?

50%自己买的、40%父母买的、10%其它途经。

(9)你阅读的目的是什么?

90%以上都是为了兴趣、提高自己的语文成绩。

(10)你经常逛书店吗?

70%经常、30%有时。

(11)你以为课外阅读是否重要?

70%以为重要、20%一般、10%记不清。

(12)你认为课外阅读是否影响学习?

60%不会、30%根据自己情况来看、5%不一定、5%会。

(13)你希望通过什么样的方式阅读文章?

(可多选)

90%自己购买、10%其它方式。

(14)对于你喜欢的文章或片段你是怎样处理的?

50%背诵、30%抄录、5%仿写、5%看过就算。

(15)你希望教师能给予哪些方面的阅读帮助?

70%推荐好书、30%印发优秀作文。

通过对学生的问卷调查和对学生单独谈话,可以了解到学生的阅读期待视野主要呈现为文体期待、形象期待与意蕴期待这样三个层次。

文体期待。

文体期待即学生由文学作品的某种类型或形式特征而引发的期待指向。

这种指向意味着学生希望看到某种文体所可能具有的那种艺术韵调和魅力。

比如面对《水浒传》《三国演义》等长篇小说,学生会期待着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和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面对一首现代诗歌,学生会期待节奏、韵律以及某种抒情意境的出现;面对一篇散文,则会期待着符合这种文体的语言、手法、内容和形式等等。

形象期待。

形象期待即学生由于作品中的某种特定形象而引发的期待指向。

这种指向,意味着学生希望从初次接触到的形象和情景中,看到某种符合人物性格特征或符合某种特定情绪的氛围的展示与渲染。

例如:

看到“两道卧蚕眉,一双丹凤眼,颔下五绺长髯,手中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胭脂马”这样的描述时,我们就会看到一名乱世中的盖世英雄形象;当看到作品中“青松”、“寒梅”、“白莲”之类形象时,会期待着作者对那种冰清玉洁、坚忍不拔的人格精神的赞美;当看到“阴沉的云”、“凄厉的风”、“雨巷”、“孤雁”之类形象时,会期待着作品展现一个哀怨的故事,或渲染一个抑郁的抒情意境。

这些就是形象期待。

意蕴期待。

意蕴期待就是学生对作品的较为深层的审美意味、情感境界、人生态度、思想倾向等方面的期待。

在具体的阅读活动中,学生总会自觉不自觉地期待着作品能够表现出切合自己意愿的审美趣味和情感境界,总会期待着作品表现出一种合乎自己理想的人生态度,流露出一种与自己相通的思想情向等等。

了解了学生的这些阅读期待视野,就能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学生学习习惯:

不良的习惯:

课前没有预习的习惯。

课堂上习惯于被动听讲,而缺乏主动求知。

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把一时的听懂当作全部的理解的现象较普遍。

题目稍有变化,就无法完成,理解应用能力严重缺乏。

课后作业总是拖拉、草草了事,完成的质量差,抄袭严重;不善于温故而知新,甚至没有复习的习惯;写作练习出现背范文、照搬照抄的现象;也缺乏查资料和课外阅读的习惯。

这些不良的学习习惯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发展。

为了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我们根据各年级学习习惯的调查情况,为每个年级段的学生制定了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细则。

阅读教学的策略:

学生不喜欢只重视知识传授的教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

七年级的学生不知怎样进行阅读,我们让九年级的进行阅读学习的经验介绍,同时老师进行方法的指导。

在调查基础上我们积极开展具体教育实践活动,进入课题的全面实施阶段。

(二)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4年2月)落实课题实施方案,开展实质性探究,及时总结阶段性成果。

1.制定本阶段研究计划。

2.定期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做好小阶段总结并布置下一步工作。

3.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案例研究,并做好材料的收集存档工作。

4.课题组成员要利用外出开会、学习等机会,尽可能到其他学校学习成功的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加以利用。

不断完善本课题研究过程和丰富本课题研究内容。

5.本课题组所有成员进行分工,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6.建立课题研究总结制度,每月召开一次课题组会成员议,及时总结。

7.撰写本阶段研究总结。

8.实施阶段分为两个阶段,即两个半学年,五个学期,要做好每个学年的课题研究工作计划和总结。

具体计划如下:

第一学年引导学生注意字词的音、型、义,句子的组成和语序,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在不同作家作品中的不同表现,初步引导学生对基础知识和阅读之间关系的认识,同时完成自己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读书笔记。

目标:

记牢字的音型义,领悟句子的组成和语序,了解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读书笔记能写出自己的某些想法,初步养成自己的阅读习惯。

第二学年在上学年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掌握基础知识,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层面上有选择的阅读不同的文学作品。

进一步扩宽学生运用基础知识的渠道和阅读的视野,让阅读成为学生寻求知识的一种主要方式,一种了解世界和社会生活的途径。

目标:

能够运用基础知识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完成较全面的读书笔记,基本认识到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与阅读能力的生成和提高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能够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知识完成较规范的各种题材的作文,形成自己的风格,写出有一定深度的作品。

9.及时收集课题研究的过程材料,分类存档。

10.撰写中期研究报告。

具体做法如下:

教师的角度

调查研究,加强学习,提高教师的阅读教学能力。

(1)调查了解学生的阅读心理,学生阅读的实际情况,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阅读教学的计划。

(2)加强理论学习,到图书室借阅、在网上查阅阅读教学的相关材料,提高阅读教学水平。

(3)加强培训实践学习,通过聘请县域内语文教学专家到学校指导、到县域内外名校学习、参加讲课比赛及各种教学研讨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教师的阅读教学能力。

转变教法,专项训练,引导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善读书。

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意境中真正学“语文”,提高阅读能力。

(1)美文美读,在朗读中体验抒情性作品的情感和美感,培养语感,积累语言材料。

(2)进行精读、略读、速读、默读的专项实践技能训练,引导学生在有效时间内通读文章。

(3)筛选典型美文材料,例如语文学业考试中的一些美文阅读材料,进行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提取和筛选信息、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等专项训练。

以学为主,合作探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以学为主,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加强对阅读材料的初步理解。

(2)给学生充裕的时间深入思考,细心审题做题,力争所做题目答案的最优化,这样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思考习惯、做题习惯,提高阅读理解题的做题能力。

(3)课堂教学的顺序上,遵循“先学后讲”的原则。

在学生充分思考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探究。

(4)在研讨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

注重诵读,提升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诵读优美词句章段,使学生在有意识的积累、感悟理解和运用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教师引导学生每天至少花15分钟朗读美文。

将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用声音表达出来,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热爱朗读,增强语感、积累语感,根据语感判断文句的正误优劣,在朗读中提升阅读能力。

(2)引导学生阅读大量的名著美文。

教师定期与学生交流阅读的心得体会,以此督促学生多读书。

(3)对于言语欠流利的学生,教师应大声朗读某一小段,要求他们跟读数遍,直至能独立朗读该段为止。

(4)在阅读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激励机制,让学生建立读书成就感,为提升阅读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5)为学生提供教材的录音带或MP3,让学生听读并跟读。

录制与教材有关的名篇、名段、名著的录音带,并要求学生反复地听读这些录音带,让学生在听读当中培养语感。

指导学生加强课外阅读。

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富有趣味的阅读材料和充分的阅读时间,鼓励学生进行经常性的阅读活动,广泛开展课外阅读。

(1)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阅览室广泛阅读。

(2)开设读书讨论课,鼓励学生进行读书讨论。

讨论他们最喜爱的书、最喜欢的人物以及最感兴趣的事件等。

(3)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他们学习语文的同时感悟生活,体会真、善、美,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4)多措并举,引导鼓励孩子充分利用节假日及周末时间多阅读名著或美文,感悟真理,陶冶情趣。

建立评价机制。

(1)多给学生一些鼓励。

(2)提高评估的准确性。

(3)考察评估及时。

(4)注意考评形式的多样性。

学生的角度

课内阅读是自己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主阵地。

(1)做好课堂笔记。

(2)积极参与讨论。

(3)及时思考,进行总结。

课外阅读是自己提升阅读理解能力的另一阵战场。

(1)积极阅读教师指定的阅读篇目。

(2)做好读书笔记。

(3)及时思考,进行总结。

(三)总结阶段(2014年3月——2014年6月)进行相关研究成果的收集整理,撰写课题结题报告,提交课题鉴定材料。

1.制定总结阶段工作计划。

2.汇总各课题组取得的研究成果。

3.汇总本课题研究的过程材料,分类归档。

4.撰写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5.收集本课题组成员在课题研究期间取得的成果,进行筛选。

6.填写课题结题鉴定评审书。

7.分类装订课题材料,填写档案袋。

8.报上级教育科研行政部门鉴定评审。

验。

三、研究成果及反思

(一)研究成果

1.形成了阅读理解教学基本策略。

课前探究,

激发兴趣。

课中探究,

提高能力。

课后探究,

拓展延伸

(1)课前探究,激发兴趣。

即以各种方式,让学生在课前查阅学习资料、查找问题,以了解、获取有关的阅读知识,让学生在课前参与学习、参与实践,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及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为上课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带着查取的知识、资料进课堂,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把课堂教学向前延伸。

在学生认知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参与,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他们提供充分从事阅读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也为创设活泼、生动、创新的课堂平台提供了可能。

(2)课中探究,提高能力。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力求做到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空间和活动余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凡是学生能探究出的,决不代替,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只是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和出现问题时,教师才有效地给予引导和帮助。

教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创新意识。

教学时应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观察、操作、讨论、合作学习等实践形式,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知识,不断改正失误,提高能力。

(3)课后探究,拓展延伸。

即在上完了一节课或学习完了一个单元后,在应用知识的过程中,布置具有针对性、活动性、实践性的课外作业,培养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学生在完成操作性作业或课题研究后,让学生用书面报告的形式,把阅读实践活动的内容、方法、过程、体会整理成文,然后在小组内、在全班进行交流,教师总结提升。

2.提升了学生的三方面的能力

(1)阅读基础能力提升

学生加强了对基础知识和阅读之间关系的认识,同时完成自己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读书笔记。

能够注意字词的音、型、义,句子的组成和语序,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在不同作家作品中的不同表现。

记牢字的音型义,领悟句子的组成和语序,了解各种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读书笔记能写出自己的某些想法,初步养成自己的阅读习惯。

(2)阅读选择能力提升

学生在阅读中掌握基础知识,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层面上有选择的阅读不同的文学作品。

能够运用基础知识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完成较全面的读书笔记,基本认识到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与阅读能力的生成和提高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

(3)拓宽阅读的视野

拓宽了学生的阅读的渠道和阅读的视野,让阅读成为学生寻求知识的一种主要方式,一种了解世界和社会生活的途径。

能够在阅读中丰富自己的人文素养,具有较高的阅读能力,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知识完成较规范的各种题材的作文,形成自己的风格,写出有一定深度的作文。

3.形成了以提高阅读能力为中心内容的校园阅读文化。

(1)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经过师生共同努力,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了,变被动为主动,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课堂的学习效率。

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教学效果好。

自开展课题研究以来,通过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良好阅读学习习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为提高,学习兴趣越来趣浓,经过两年的教学实验,收效很好。

学生各方面发展也有了提高。

(2)学生养成了多种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经过不断的训练,逐步养成了多种良好的学习习惯。

坚持每天10分钟诗文阅读、背诵;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巩固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记好听课笔记,切实提高了听课的效率;养成了朗读背诵的习惯,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坚持课外阅读,既拓展了视野,吸收了大量的信息、知识,又丰富了自己的课余生活,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养成了科学思维的习惯,思维活跃,掌握了创新思维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3)学生掌握了高效的阅读学习策略。

在本课题实施过程中,学生拥有了一套高效的阅读学习策略。

课堂上学生已做到集中注意力听讲,同时做好课堂笔记。

学生对所学内容能主动复习并加以整理和归纳,归纳总结所学的知识点就可以在复习时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学习成绩。

在阅读理解时,学生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及时的纠正和整理,从而及时建立错题集,通过错题集可以迅速、直观、准确地发现学习过程中易错的地方,以便考试前复习用,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

学生已能注意通过音像资料丰富自己的学习;

学生已能初步利用图书馆或网络上的学习资源。

高效的学习策略使学生在学习中取得了好成绩,在2012年中考中每个班级语文考试成绩在100分以上的大约有30人。

4.落实了以生为本的观念,形成了浓浓的教科研氛围。

更新观念,树立了全新的学生观。

实验教师们放下了师道尊严,蹲下来倾听孩子的心声,一切为学生服务,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发展,把学生放在首位,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课题的研究促进了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教师们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水平都有了显著提高。

课题研究培养、锻炼了教师。

教育观念不断提升,落实了以生为本的观念,以学生为主体,促进了学生发展。

变重知识传授为重能力培养,变重成绩为重学生的发展。

教师在积极学习理论的同时,还立足于课堂教学,每个星期每个年级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