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论文7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812513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论文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论文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论文7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论文7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论文7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论文7篇.docx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论文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论文7篇.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论文7篇.docx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论文7篇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论文7篇

第一篇: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

1目前存有于我国财政税收体制中的主要问题

1.1监督管理机制不健全。

作为一种与财政和经济有直接联系的工作,财政税收工作人员往往面临着较大的利益诱惑,而要约束工作人员,使其能够恪尽职守,坚守岗位,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监督管理机制来支撑。

而目前我国财政税收的监督管理机制并不健全,很多监督管理工作流于形式,失去了其监督职能作用。

1.2民主管理机制不完善。

财政税收应当是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的财政收入,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是很有必要的。

这样有利于民众对财政税收工作进行全面监督,能够促进财政税收的顺利开展。

但是很多地方和基层在实际的工作开展中并为真正落实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民众的监督地位被完全忽视。

1.3规范化转移支付问题较多。

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目前我国政府部门的财政资金转移往往不够公开透明,其中存有的问题也相对较多,包括转移流程不规范、转移时间较长、转移模式落后、转移资金利用率较低以及贪污犯罪现象屡禁不止等问题。

财政税收在从社会基层收取上来之后,要通过一定的转移来实现税收的合理运用。

但尽管中央已经采取了分税制的改革措施,在财政税收转移支付中依然存有很多问题。

这就说明了当前我国财政税收转移支付流程仍然不够规范,监督管理机制仍然不够健全,转移支付中存有的多种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

1.4财政税收名目较为混乱。

因为财政税收所涉及到的税收项目较多,因此其税收名目也相对较为繁杂琐碎,极易出现重复收费和乱收费的现象。

尽管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政策来取消部分税种,如农业税,个体户工商税等。

但是很多不知所以的税收名目依然在各地基层中存有。

这就严重破坏了国家好不容易获得的税制改革成果,为财政税收的顺利开展以及和谐社会的构建带来极大不利影响。

而目前我国对于财政税收乱收费的管理机制还未形成,很多管理工作无法落实到基层,这也是存有于当前财政税收体制中的主要问题。

2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改革措施与创新对策

基于财政税收对国家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财政税收体制管理中存有的多种问题,我们必须要深刻的认识到当前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工作还负有艰巨的任务。

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来创新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是目前我国财政工作的重点发展内容。

在此作者提出了几种改革措施和创新建议,具体如下所示:

2.1建立完善“分级分权”的财政体制。

建立完善“分级分权”的财政体制,不仅是我国基本国情的需要,也是通过改革整治现行财政税收管理中诸多漏洞的手段。

合理划分各级政府、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分级分权财政体制,目的在于调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税收比例、依据当前情况,应当适当增强中央政府的收入比例,强化政府财政同一支出的平衡;加大中央政府的直接支出,增强统筹管理,减少财务问题,同时减轻地方政府的财务管理的压力,配合行政改革中人员精简的客观要求;还要对地方政府的支出权限进行必要的规范,既赋予充足的财政权力,也要控制过度的财政自由,使得地方支付财政税收管理改革加速进行。

2.2健全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要将一般性转移支付与有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进行合理搭配,形成资金来源稳定可靠,资金分配方法较为科学合理的中央、省(市)两级两类转移支付体系。

首先是要提升一般性转移支付的比例,适当整合其中的专项转移支付,妥善安排转移支付的结构比例。

其次是要改革税收返还与增值税分享制度,从而稳定转移支付的资金来源。

最后是要改革转移支付的分配方式,建立起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资金分配体系,从而逐步改变目前从基数法确定转移支付数额与转移支付水平的方。

2.3财税改革要在制度上实现创新。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一直是制约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改革深化的羁绊。

在广大农村地区大力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的劳动热情被充分激发,农业生产工具的价格下调,给农业生产降低的生产成本,在免除农业税等税收项目外,在水手结构上也应当进行必要的调整。

正式地方政府的职责所在,也是发展地方经济的必由之路。

通过适当的途径招商引资、引进先进技术、合作扩大生产是有效手段。

在财政税收体系中,合理的采用“合同制”,也是完善地方政府财务税收管理分配职能的一大创新,不仅仅增强了地方财政税收的自主权,也使得中央政府能够施加有力的宏观调控。

体制改革是永不过时的话题,制度创新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作用一再被历史证明。

增强中央管理和不同级别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是制度创新的出发点和着眼点。

2.4完善国税与地税的协调机制。

对税务机关而言,理顺国税和地税的职责关系,健全两者之间的协调配合机制,本身就是税收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课题。

在实行分税制财税管理体制改革的背景之下,除了极少数省份外,全国绝大多数省份都分别设置了国税与地税这两套税收征管机构。

有条件的地区可先行试点国税与地税合署办公。

各地的国税与地税机关也应充分开展信息交流,当对政策有不同理解或出现争议时,双方要共同探讨,合力解决问题,实现国税与地税的良好协调。

第二篇: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及措施

一、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意义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与创新能优化社会资源配置,调节收入分配,对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促进产业经济的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通过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与创新,建立政府采购管理制度,优化了支出结构,逐步实现了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改革现有的预算管理体制,进行预算体制的优化;进行税制的改革和转型,建立以增值税为主体的新型流转税体系,实现税制向新型流转税制的转变;加快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增加政府在公共基础建设、社会服务等方面的投入。

二、当前财政税收体制面临的问题

(一)财政税收体制存有局限性

当前,我国的财务税收体制整体来说还不够完善,存有很多漏洞,这些漏洞的存有严重影响了财政税收体制的正常运行,制约了财政税收工作的开展。

一方面,财政税收体制中税收的种类不够健全,忽视了一些税种的重要性,对一些重要的税种,如所得税,也存有着设计不合理的问题,这些税种往往与社会的发展、进步,资源的分配和调节密不可分,如果被忽视,会影响国家财政收入的整体水平,影响国家对社会发展的财政支撑力度,有可能会导致国家的动荡不安。

此外,还遗漏了一些影响社会分配和财政收入的容易被忽视的税种,严重影响了我国财政税收体制的完善水准。

另一方面,我国在财政收入划分方面存有严重的问题,忽视了一些重要资本创造的收入,使得我国财政收入分配结构不合理,大多数集中在顶层,越往下越少。

(二)预算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的税收体制改革尚未完全取得实效,难以适应当前经济的发展要求例如,预算体制覆盖的范围仍然十分有限,地方政府的预算管理体制比较落后,政府的财政收支工作没有完全覆盖财政预算,预算管理制度不完善,缺失有效的和监督和管理机制。

现有的财政预算体制覆盖范围较小,在预算体制执行过程中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预算审批和审核往往只不过是走走过场,缺乏实质意义,使预算管理机制丧失一定的公信力。

(三)财务核算真实性较差

目前,我国税收管理机制不健全,偷税、漏税、骗税的情况比较严重,虚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况不时出现,国家税收遭受损失。

一些企业管理者和地方官员为了经营指标,对财务核算进行干预,套用账目,在税金计算和上报过程中造假,或者在财务核算过程中混入虚假信息,财务数据无法反映企业经营的真实状况,国民经济指标数据真实性较差。

三、财政税收体制存有以上问题的原因

(一)管理者对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不重视

从目前来看,一些地方和企业的财政税收体制存有一些问题,主要是部分地方领导和企业管理者对税收工作不重视,国家财政税收管理制度的贯彻落实不到位,认为税收是交给国家的,按规定交税对企业的经济效益不利,因此想方设法减少税收支出,甚至弄虚作假、偷取税收。

基于这种原因,管理者对税收管理工作更谈不上重视,甚至有意不让监管机制发挥作用,对违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税收机制改革往往成为一纸空谈。

(二)缺乏严格的监督和管理

随着社会各机构的持续改革,对税收工作的监督、管理力度也出现了一些变化,一方面,很多地区降低了对财政税收体制的监管力度,对财政管理监管队伍进行了大幅度调整,例如撤消了一些管理人员、管理费用不到位等,使得整个监管队伍陷入滞后、消极的状态,影响了税收监管的效果。

另一方面,有些地区的管理者存有滥用职权和不重视税收工作的现象,将税收工作视为国家应该负责的问题,认为税收和自己关系不大,不必过分重视,有的管理者甚至滥用自己的权利,借用职权之便,偷税漏税、欺上瞒下、弄虚作假,有的为了得到利益明知故犯,做出严重的违法乱纪行为,有的管理者甚至唆使财务人员共同谋取利益,影响了正常税收工作的开展,因此,当前的财务税收体制中缺乏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机构,制约管理者的行为。

(三)各级政府管理职责不明确

我国在财政收入和分税制制分配方面也存有着一些问题,中央和地方在这两个方面的划分上存有不均衡性,有些税收机制在中央设立并得到重视,在地方却没有,这种不合理的划分,不仅影响了我国财政收入的水平,还影响了我国税收机制的改革,不利于国家对税收的宏观管理和调控。

政府管理职责不明确,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不健全,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和公共服务差距越来越大。

一些地方政府在资金分配、转移支付、财务管理等方面工作不透明、不规范,主观随意性大,财政效率低下,政府财政税收制度不健全,无法适应本身管理和服务职能的要求。

四、我国的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与创新的措施

(一)提升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

要想方设法提升地方政府官员和企业经营管理者对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重视水准,提升经营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和能力。

要定期对财政税收管理者进行统一培训,通过学习-实践-学习的方式提升财政税收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协调沟通能力、提升税收意识,帮助经营管理者自觉约束自身行为,为进行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与创新提供良好的氛围。

(二)建立完善的税收体制

要对直接税和间接税的比例进行适当调整,改变以间接税为主的税收体制,加大直接税的比例,对个人所得税的征收进行改革,加大税收优惠政策制度改革,建立一套相对完善和稳定的财税管理体制,调整完善目前的财税管理体制,在财政税收管理过程中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确保法律的权威性,改革传统意义上的财税管理体系。

(三)改革预算管理体制

要健全和完善预算管理机制,扩大预算范围,在各级政府和企业内部建立预算委员会和专门的预算管理部门,持续健全社会监督体系,确保预算与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协调适应。

要扩大国家预算覆盖范围、健全完善复式预算体系。

复式预算体系应包括经常性预算、资本性预算,社会保障预算等内容,尽一切力量把政府的所有财政性收支活动纳入预算管理的框架中,有利于实现对财政收支活动的监督和管理。

(四)建立健全分权、分级的财政体制

中央要适当放权给地方,使地方拥有更多的财政自主权,对中央和地方财政收入管理体制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逐步实行税收征管机构的一体化。

以税种的属性为依据,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各级政府的收入比例,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进一步改革基层政府的财政管理体制,建立健全省、市对县、乡财政的管理体制。

进一步规范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来源,严格规范各级政府的收入机制,努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增加一般转移支付资金的规模。

第三篇:

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之我见

一、我国财政税收体系现存的问题

1.预算管理体制不够健全

我国早已在预算管理体制上进行了一些政策性的改革,并得到了相对应的成效,但是预算体制中尚有很多不合理之处,比如说预算体制只包括一些很狭窄的范围。

并且,和税收体制及财政收支分配制度相比,地方政府有些还没有及时进行预算管理体制改革,存有有较长的滞后。

政府财政收支工作没能完全涵盖财政预算。

并且因为缺少有效的管理监督体制,因此,没能形成预算管理的内部制衡和约束。

改革尚未落到实处。

2.财政税收体系具有较大局限

我国财政税收体制还存有有较大的局限性,一方面,因为现在的财政税收管理体系缺乏长期有效的监督机制,所以财政管理人员的相关的职业责任意识薄弱,觉得财政收入可以随意分配甚至是用于满足自己的一己私利,没有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在现行行政管理体制的影响之下,会产生很多违法违纪行为,损害了我国财政管理的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财政收入分税制度没有落到实处,财政收入分配集中,这样的分配影响到了地方的发展。

并且,某些重要的税种没有划分进入征收范围,比如说资源税和环境税,一些非税收收入没能被纳入政府的管理当中。

这样混乱的财政税收体系是不利于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进行的。

3.存有有较多乱收费现象

国家进行的大范围税制改革在这几年取得了相当大的成绩,包括农村不合理农业税的清费活动,对于鼓励农民,提升生产积极性取得了一定的作用。

尽管农业税取消了,但是不仅仅在农村,包括在城市地区,乱收费的现象仍然广泛的存有,已经成为人们心知肚明的潜规则。

个中原因是地方政府的公务员体系冗余,体系中存有很多不做事光拿薪水的人。

为了养活这群人,保证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经常冠以某些名目收取一些莫须有的费用,让老百姓承担体制冗余高昂的费用,这一点在一些偏远乡村地区尤为常见,基层干部的腐败已经到了一个令人难以想象的地步。

这样做的后果一方面是对地方经济产生较大负面影响,不能拉动地方需求。

其次是没有及时的精简政府人员只能导致政府财政收入陷入死循环,财政收入没能用到真正需要的地方。

4.规范化转移支付存有有问题

转移支付的定义指的是中央财政通过财政支出来提升某些落后地区的生产水平,这建立在分税制基础上。

也就是说,财政收入较多的中央政府拨出一部分收入给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则具体的负责这些钱的用途,用于提升地方经济的发展。

这样的分税制做法能够减少中央的财政集中,由地方政府纳税并用于自己的发展能够减少偷税漏税的行为。

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发生了很多腐败行为,违背了转移支付的初衷。

我国的转移支付类型包括有税收返还与补助,专项转移支付,财力性转移支付等。

造成制度不健全的因素有两个:

一是没有强有力的监管体制,在监管不健全的形势下,漏损等糊涂账出现的非常多,不透明和贪污的现象频繁出现,造成了财政损失。

二是税收返还比例非常高,经济水平高的地区往往具有更大的税收返还额度,这也与转移支付的原则背道而驰,加大了区域经济的差异。

二、我国财政税收体系改革的对策

1.建立高效的财政管理体制

高效的财政管理制度应当是基于“分级分权”的原则而设立,这符合我国当今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大势所趋。

也就是说要建立一个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两者功能相协调的综合性的统筹兼顾,稳定规范的财政体系。

第一步是明确规范好各级政府的相关职能,并且根据实际的经济状况调整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分税比例。

对于中央政府来说,要增强对财政支出的监管,杜绝在财政支出时“糊涂账”的出现,增加税收比例。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要精简体制,不能靠着税收养一群吃干饭的人,这有利于减轻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

同时,不能给予地方政府无限制的财政支出权利,必须要有严格的监管,过度的财政自由必定会滋生腐败。

但是为了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也要适当的给予地方政府财政支出权,包括地方税收的融资权、减免权等,最终建立高效的分级分权财务管理模式。

2.进一步规范税收体系

税收体系的完善可以从税负水平,个人所得税的改革环境保护税等新型税种设立着手改革。

在确定税负水平时,要考虑到宏观经济发展情况,也就是国民收入平均水平,以此确立一个合理的税负水平,并且要取消一些不合理的附加收费。

其次就是个人所得税的改革,我国已经开始着手改革个人所得税,改革中要提升低收入人群的征税起点,确立合理的征税比例,采用统一申报,分类扣除的方式以降低个人的税收压力。

最后,对于一些新型税种,比如说资源税、环境税等,加快此类税种税收制度的建立。

这样能够让企业拥有节省能源,保护环境的基本意识,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与长久发展。

在低碳经济如此流行的今天,能够真正的实现绿色家园建设。

3.建立健全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建立健全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首先要在一般性转移支付和中央和下级政府转移支付之间确定一个合理的目标,确定资金来源长期稳定与可靠,资金合理分配等。

首先要对现存的税制返还和体制补助政策进行改革,形成稳定的支付资金链,确保地方经济贫富差距减小。

其次是要加大一般性转移支付在两类支付中所占的比例,改善转移支付的类型结构,确保中央均等支出地方财政。

此外,要根据地方的具体情况,比如说人口数目多少,土地面积,人均土地面积,人均工资水平等,建立公开透明的分配方法,减少腐败滋生,根据这些指标来确定地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额度等。

通过建立健全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能够有效地降低中央政府的财政统计负担,提升地方经济活跃水准。

三、结束语

财政税收制度对于经济的长足发展有较大影响,对于区域经济平衡有着较大的协调作用。

要想解决我国当前财政税收体制中存有的各类问题,必须坚决改革的决心,建立分级分权的财政管理模式,规范税收体系与财政转移支付体系,才能真正解决我国财政体制中存有的问题,推动社会进步。

第四篇:

对于财政税收改革思想述评

1.涵养税源。

刘晏非常重视培植、涵养税源工作,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发展生产,安定人民生活。

他在筹办漕运时,他提出如下措施:

其一,通过转运增加沿途人口。

刘晏认为“户口滋多则赋税自广”(司马光《资治通鉴》),就是人口多了,农民耕耘织红,财富增加,赋税自然也会增加。

《资治通鉴》记载了他在转运方面的卓越成效“:

由是民得安其居业,户口蕃息。

晏始为转运使时,天下见户不过二百万,其季年乃三百万,在晏所统则增,非晏所统则不增也。

其初财赋岁入不过四百万缗,季年乃千余万缗”。

由上可见,转运事业不但使沿途人户增加,而且赋税也得到大幅度增加。

其二,重视商业,发展商运。

要发展商运,首先就要谈及商业。

欧阳修在《新唐书刘晏传》中说“:

刘晏因平准法,斡山海,排商贾,制万物低昂,常操天下赢资,以佐军兴。

”这里所谓“排商贾”,如果笼统地说,则是排除私人商贾,成为抑商论者,而再进一步说,他是在用平准法,制万物低昂,常操天下赢资,以佐军兴为目的。

刘晏为了平定物价,采行平准法以排除商贾,而为了通有无,伸盈虚,又要重视商贾的运销,如在盐政中,他只“但于出盐之乡置盐官,收盐户所煮之盐转鬻于商人,任其所之,自余州县不复置官”(司马光《资治通鉴》)。

这样,既便利了商贾往来,满足了人民生活,更有利于国家。

总的来说,刘晏在推进他的主要财政税收改革措施中,都曾表现出重视商业的观点的一套做法:

如在行旅上,减少邸店行铺的户税负担,在盐法上“,广牢盆以来商贾”,在食盐流通上,让商人自由经营食盐和奏请撤销食盐的通行税以及提升绢价以鼓励商人运销等,都是积极鼓励和重视商业的具体表现。

2“.取人不怨”。

刘晏很少借助于封建专制的权力,而是尽量应用隐蔽的即商业经营的原则,来增加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

他主张两个必须遵守的原则:

其一,是“知所以取,人不怨”(欧阳修《刘晏传》)原则。

他把增加税收的重点放在盐法的整顿上,就是从这一认识出发的。

他认为食盐是人民生活所必需之物,为人人所必需,对这类商品课税,就可以获得充裕而稳定的税源,但又不能重课,因而就必须废除原来的一切扰民弊端,进行盐法改革,借助常平盐,保证边远地方人民也可以吃到价格比较合理的食盐,从而做到了“官收厚利而民不知贵”(欧阳修《刘晏传》)。

同样,在商情预报上,也做到了“食货之轻重,尽权在掌握,朝廷获美利,而天下无甚贵甚贱之忧,得其术矣”(刘晌《刘晏传》)。

刘晏在各地设置巡院,选择勤政廉洁、精明干练的人士做诸巡院官。

诸巡院掌握收集各州县天气情况及农作物长势好坏的信息每月每旬都要向刘晏汇报。

他还招募人员将各地物价迅速上报,使他得以掌握全国市场动态,在丰收地区用较高价籴入谷物,在歉收地区用较低价钱粜出,或者用谷物换进杂贷供官用,多余的再运到丰收地区出售。

采取如此调剂政策的结果,使全国物价总体上避免了太高或太低的危害,社会得以稳定,税收也就有了充裕的来源。

这两个例子都可以说是刘晏“取人不怨”理财思想的客观反映。

不过所谓“民不知贵”,仅仅在这种“贵”中,表现比较轻微,人民不感觉痛苦罢了;至所谓无甚贵甚贱之忧,也仅仅在朝廷获利的情况下,人民不感到暴涨暴落的剧痛罢了。

这样就是贯彻了“知所以取民不怨”的原则,这是一种在租税上最隐蔽的征收方法。

其二,他提出“因民所急而税之,则国用足”(欧阳修《刘晏传》)。

这就是选择人民所不可少而又急切需要的日用必需品来课税,这不仅使税源充足而且稳固可靠,这就是刘晏所以重视盐利收入的根本原因。

因此,刘晏在盐政上,除实行产地课税外,又采用种种方法加速食盐的流通和价格的稳定;同时,还对现行的租庸调及户税进行了整理,虽不及对盐政,漕运和常平等的重视,但在一定范围内也做了很多工作,例如前述大历四年(769)的户税整理,取消了对商贾加二等征收户税的规定。

这种鼓励工商繁荣经济的政策,是在宝应二年(763)刘晏任吏部尚书以后实行的,也深合于刘晏的赋税少不扰民的根本思想。

总而言之,刘晏虽为封建国家筹措了很多的赋税收入,但在历代理财家中却被称为对人民“干扰较少”的一位,实在难能可贵。

3.藏财于民。

一般的理财家,都抱守一种孤立的财政税收观念,就是只以国家收入的增多为目标,结果,理财就是“聚敛”,国家收入越高,百姓却日益贫困,导致“百姓不足,君孰与足”(《论语颜渊》)。

所以历代理财高手,往往成为儒家批判的对象,他们的理财成就越高,功劳越大,舆论界对他们的批判越严厉。

所以,从秦商鞅,到西汉桑弘羊,再到北宋王安石,等等,都没有好名声。

而刘宴的厉害之处,总是既能实现国家的财政目标,又能藏财于民,让商人发财,让百姓得到实惠,从而自觉自愿地参与到国家的财政行动中来,从而做到君子惠而不费。

其一,表现在建造运粮船的费用上。

据史书所载,刘晏在漕运上为了搞好运粮工作,非常重视成本效益核算问题,特别在扬子县。

建立十个造船场,每艘船的造价包括物料和工本“给钱千缗”。

当时船场是官营手工业,设“专知官”管理。

这些造船工人中有的是轮番服役的,没有工钱,有的虽是被雇佣的,但工钱也很少。

刘晏给了这样高的造价,便在一定水准上提升了工匠的收入,改善了工人的生活。

有人认为刘晏给价太高,责难说“,所用实不及半,虚费太多”,刘晏驳斥道“:

不然,论大计者固不可惜小费,凡事必为永久之虑。

今始置船场,执事者至多,当先使之私用无窘,则官物坚牢矣。

若遽与之屑屑校计锱铢,安能久行乎!

”(司马光《资治通鉴》)即在开始办船场,场里的管理人员和工人很多,应当让他们能吃饱穿暖“,私用无窘”,这样给公家造的船只就坚固“,若遽与屑屑校计锱铢”,只算小账,而使船工吃不饱,穿不暖,造的船只不坚牢,则船又“安能久行乎!

”将来如果有人“患吾所给多”而减少造价“,减半以下犹可”,即减少一半也还能凑合着用“,过此则不能运矣”。

其后五十年,有司果然把船价减了一半,及至咸通中(即从德宗建中元年(780)至懿宗咸通元年(860)),主管官员根据物料加工本钱,核用物料,工本定得低,不留一点余地,即“无复余羡”,自然工匠生活困难,连“专知官”的家属也挨饿受冻,船造得越来越薄,漕运也就陷于停顿,即史家所谓“船益脆薄益坏,漕运遂废矣”(司马光《资治通鉴》)。

由此给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

其二,刘晏把过去的无偿劳役改为有偿的雇佣劳动。

在中国历史上早有“力役之征”,唐初也是把租调所征收的实物,交由当地纳税人民输送到指定的仓储地点,这对人民来说已是一种非常沉重的负担,而由江南西运到关中的粮食,各州县也要沿途富户包运,这些富户常常苛待船工,老百姓都不愿干这些运粮的苦差。

刘晏为转运使后,便改变了这种制度,教练士兵担任船工,由军官押运,十只船组成一队,对运粮人员的工资也给得比较合理,而安全到达不出事故的还有奖励。

正因为他放弃了过去强制的无偿劳役,采取了以工资雇佣劳动的方式,迅速地完成了艰巨的转运任务,而且降低了运费,又能提前到达。

他不仅在运粮上是这样,而在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