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I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808467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10.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I卷.docx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I卷.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I卷.docx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I卷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步练习(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

1.(2分)下列各项中划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蝉蜕(duì)   抽屉(tì)   讪笑(shàn)   伫立(zhù)    

B.环谒(yè)    倜傥(tì)   夹袄(jiā)   木屐(jī)    

C.尴尬(gà)   日扳(bān)   莱畦(qí)    哭号(háo)    

D.嫉妒(jí)   涉足(shè)   泯然(mǐn)   攒聚(cuán)    

2.(2分)下列作家、作品、朝代及出处有误的一项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呐喊》    

B.《窃读记》——林海音——《英子的心》    

C.《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D.《论语》——孔子——春秋末期    

3.(2分)下列划线字的读音和书写全正确的一项是()

A.喑哑(yīnyǎ)         颤抖(chàn)   稍逊风骚(sùn)     还看今朝(huán)

B.襁褓(qiǎngbǎo)   疲倦(juàn)   润如油膏(rùn)      一代天娇(jiāo)

C.留滞(liúzhì)          丝缕(lǚ)       分外妖娆(fēn)      红装素裹(zhuāng)

D.喧嚷(xuānrǎng)   田圃(pǔ)      成吉思汗(hán)     原驰蜡象(chí)

4.(2分)下列各组加下划线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确凿(zuó)   桑葚(shèn)   鼎沸(fèi)   绣像(xiù)    

B.秕谷(bǐ)    菜畦(wā)     觅食(mì)    竹筛(shāi)    

C.锡箔(bó)    博学(bó)     脑髓(suí)   鉴赏(jiàn)    

D.蝉蜕(tuì)   珊瑚(hú)     收敛(liǎn)  渊博(yuān)    

5.(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是形容词的一项是()

A.我从此便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

    

B.这一会更加丰富了我的见闻。

    

C.我几乎还不会作文呢!

    

D.想不到你瞧上去这样年轻,见识却这么老练。

    

6.(2分)对下面文段中有关修辞方法作用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山雀是顽皮的,老是成群结队地撒野,老是呼朋唤友,兴奋地吵闹。

山雀们短促而嘹亮的鸣声,让人来不及凝神,只感到一阵轻快的音乐雨,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直把你全身淋透;而后,雨过天晴,在你阴翳的心版上引进阳光,在你灰白的生命里加上色彩,把你浸于奔放的欢乐而又有些淡淡的悒郁里,不是么?

谁,面对着山雀子这么奢侈的自由、这么天真的喜乐能不怅然呢?

……它们飞翔像一阵旋风卷起,它们落下像一片云彩罩地,它们跳跃像一群精灵轻移。

为了欢乐,它们是忙碌的。

难得的是有这片深山广林,要不,这些喜欢唱歌的精灵向何处容身?

A.选段中运用拟人的手法,用“撒野”、“呼朋唤友”、“吵闹”,形象地写出了山雀顽皮可爱的特点。

B.选段将山雀们的歌声比喻成“散乱地、急骤地、漫天撒来”的,把人“全身淋透”的“音乐雨”,生动地写出了雨势大而急促的特点。

C.选段中运用“它们……像……”的排比、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山雀们轻捷、活跃、美好的生活情态。

D.选段最后运用反问,加强语气,强调了山雀们因为生长在“这片深山广林”才能快乐自由地歌唱。

7.(2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消息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是新闻结构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B.消息和新闻特写都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都要抓住新闻事件的片段展开。

C.消息常采用“倒金字塔”式结构,也称“倒三角”,即把最重要的新闻事实最先写出,然后按“次要——次重要——重要”的结构形式一一写来。

D.新闻这种文体,广义的,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等体裁;狭义的,专指消息。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就是一篇消息。

8.(2分)下列对课文《月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中月迹的含义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也可以理解为月的变化轨迹,寻月的过程就是寻找美的过程,它有轨迹。

B.文中孩子们都说月亮是属于自己的,作者的用意是表明孩子们渴望得到月亮的奋斗争取精神,也表明每个孩子都有一颗向上的心。

C.面对孩子们的争论,奶奶端来甜酒“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儿”,每杯酒里也就有了一个小小的月亮的满圆。

奶奶这样做的目的是证明月亮不是属于哪一个人的,而是属于每一个人的。

每一个人都有希望,都可以拥有美好的东西。

D.文章中月亮象征了一切美好的事物。

作者运用象征的表现手法,含蓄地表达了人们不用争取也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就像月亮一样,你不去争取,但它仍然属于每一个人。

9.(2分)《老王》以什么线索组织材料?

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以作者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

    

B.本文以老王的活动为线索。

    

C.本文以作者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

    

D.本文以作者对老王的态度变化为线索。

    

10.(2分)“记得我小时候,常常在莫斯科帝国剧院的门口,排在观众的行列中间,等待好久之后,方能购到一张票子,去欣赏这位先生的艺术。

后来我在巴黎当新闻记者,曾经去访问过他。

我以为他是不会认识我的,然而他却还记得我的名字。

”此句在文是()

A.插叙    

B.顺叙    

C.倒叙    

D.补叙    

11.(2分)对下面句子分析最恰当的一项是()

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

……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A.表明其牵挂年老的双亲,想回国。

B.作为海外游子迫切想回来,投身于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C.虽然在美国取得了辉煌成就,但那里毕竟不是自己的故土,且有种族歧视之感。

D.上海给钱学森留下了美好的童年回忆。

他急切想回去看看。

12.(2分)下面划线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油蛉(líng)   桑椹(shèn)   诅咒(zhǔ)    

B.腻味(ní)     颓唐(tuí)     嗫嚅(rú)    

C.倔强(qū)     镶嵌(xiāng)   恬静(tián)    

D.参天(cān)    轶事(yì)      加冕(miǎn)    

13.(2分)下列对课文《列宁格勒的树》的赏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辛劳的蚂蚁》和《走向虫子》的语言极富想像力,使文章幽默、有趣,把文中的形象完全人格化了。

如:

“那只忙碌的蚂蚁好像感到身后有动静,一回头看见这只,二话没说,扑上去就打。

”读来让人感到可笑可乐。

B.《每天诞生一次》一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每天清晨醒来时的感觉,如写清晨的思维活动时,作者说:

“这时的思维像白纸上似是而非的显影线条,也像冬日村庄上空最先升起的炊烟轮廓,还像一朵停留在无风的秋空之间的云絮,也像寒冷天气里汽车引擎刚发动时的声响。

C.《每天诞生一次》一文通过写作者每天清晨醒来时的感觉及所为,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与慨叹时光易逝之情。

D.《列宁格勒的树》通过写列宁格勒的树在列宁格勒被围900个日夜的残酷状况下,竟然没有被砍伐一棵的事实,歌颂了列宁格勒人民精神强健,人格伟大。

14.(2分)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大家要把这个问题迅速反应给上级有关部门。

B.我们要不断创造劳动光荣、劳动致富的良好社会氛围,反对那种等、靠、要的不良习气。

C.老人们行云流水般的太极拳表演,引来了人们阵阵喝彩。

D.他的计算机技术非常熟练,达到了为所欲为的程度。

15.(2分)选出作家作品常识有误的一项()。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野草》    

B.《伤仲永》——王安石——《临川先生文集》    

C.《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莫泊桑——法国    

D.《孙权劝学》——司马光——《资治通鉴》    

二、填空题(共5题;共19分)

16.(6分)本曲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朝________家。

17.(3分)《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________》。

18.(1分)领悟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内容,选择填空。

A.别有情趣    B.留恋难舍

C.生气盎然    D.神秘莫测

①百草园的景物________

②美女蛇的故事________

③雪地捕鸟________

④告别百草园________

19.(7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自鲁迅的散文集《________》。

20.(2分)根据课文填空。

是她那________,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高尔基《童年》)

三、阅读理解(共2题;共25分)

21.(15分)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小院吟

关中农村,总喜欢用泥巴打墙,围起一个院儿。

我家的小院在村的正中。

母亲每天早早起来,将院子一遍一遍地扫干净,不允许我们扔下一片纸屑,一根柴棍。

村里的人见一方小院竟收拾得这般模样,便与母亲开起玩笑来:

“王妈,您这是准备在地上带面条了吧?

”说得大伙直乐。

小院是母亲用四五年攒下的鸡蛋钱,请了小工,打墙围起来的。

得之不易,母亲便格外地宠它,爱它:

冬天埋下一截葡萄枝条,春天里长起来了,嫩嫩的叶,像一只刚出壳的雏鸟,昂着头,望着这新鲜的世界;春天种下一行豆,夏天里蔓爬上土墙,花便密密地排成队儿,立了起来。

小院,是母亲精心编织的花篮。

它盛着农家艰辛而又多彩的生活,也使我稚嫩的心成熟起来。

父亲早年在外地工作,家中无劳力,地里的活儿早早地搁在了母亲和我的肩上。

天长日久,我在外面受了气,便独自坐在院子的石头上发呆。

母亲过来了,她最知道我的心思,便()了小凳,()到我的跟前,东南西北地比划,仿佛一切智慧的东西都从那粗布裹着的胸口倒出,就像放飞了一只鸽子,携我振奋起来。

更多的时候,我同母亲一起,在小院里筹划着生活,筹划着以后的事情。

或者跟了母亲的眼神,走进一个个带着泥土味儿,又十分生动的传说之中。

什么姑家婆、王老六,什么堤埂神、杨柳女,这些故事总如钩子一般地勾着我,让我至今忘不了。

小院南侧有几棵香椿树,那是母亲赶庙会时从近百里的山里挖来的苗,三年便长得胳膊般粗细,并举起一树的叶子。

香椿虽是野树,但那香却十分细腻,风来也罢,风去也罢,香便充满了小院,香便传遍了村落。

左邻右舍的只说多了这香,整个村子也便多了新鲜,三天两头有人带了孩子来看,小院也因此多了一种情感。

慢慢地,小院成了大伙的小院了。

(1)文段表面写什么?

实际上写什么?

(2)文段抒发了什么感情?

(3)第4段括号里应填的两个最恰当的词是()和()。

(4)第一自然段突出了小院的什么样特点?

表现了母亲的什么品质?

(5)横线上的话写出了小院的什么特点?

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22.(1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羊肚子手巾

①记忆深处的陕北农民,不论是老汉还是青年,几乎人人都会有一条毛巾。

陕北盛产山羊绵羊,人们常吃羊肉,表面布满绒毛的毛巾就像羊肚子(羊胃),所以我们陕北人都把毛巾称为羊肚子手巾。

不过那时候的人们不是拿它洗脸——洗脸用一块破布就行了,而是把它当御寒、遮阳、挡尘的帽子用。

②每当吃了早饭,汉子们去上地的时候,都是顺手从墙上或炕头拿了羊肚子手巾,往头上一扎,然后扛犁,牵牛,甩鞭子,走进一天的辛劳。

羊肚子手巾好像一首绝美的小诗,年年月月,点缀着他们的“日出而作”和“日入而息”。

③其实羊肚子手巾也点缀着苍莽的陕北高原。

陕北高原少雨少河流,更距大海很远很远,但连绵起伏的山峦就像一望无际的滚滚波涛,而山野间处处晃动的羊肚子手巾,就像片片白帆。

若是逢集,眼前便成了羊肚子手巾的世界,白花花一片躁动喧嚣。

④羊肚子手巾是有味道的:

风的味道,雨的味道,太阳的味道,男子汉的味道,渴望着过好日子的味道,广交朋友和攻难克险的味道。

戴着它,即使在大旱之年,人的头上,总是充盈着湿淋淋的雨雾,仿佛近谷谷绿,近豆豆嫩,它美得就像一朵朵盛开的牡丹。

哦,令人眼馋迷醉的羊肚子手巾!

⑤而生来就是光着脑袋的娃娃们,已经八九岁了,十二三了,还是光着脑袋,这时候就往往由不得要向大人的头上瞅瞅,眼神里充满了艳羡之光。

大人便笑眯眯地捏一下他的小脸蛋:

“娃呀!

你才多高!

急个甚!

好生长吧,一棵草终究要开一朵小白花哩!

”当娃娃们确信自己已接近于成为后生的时候,大人们也几乎在同时默认了这一事实,就把用旧了的羊肚子手巾给儿子郑重地往头上扎去,这时候茫茫环宇的纷繁风景中,一定有树的舞蹈,河的歌唱,这几乎等于在举行一场极富文化意味的陕北式成人礼了。

⑥陕北汉子更多的还要为生计操劳不息,所以羊肚子手巾还常常浸透着劳作的艰辛。

人们总能看到,在锄地的山上或砍柴的崖边,疲惫的汉子们常从头上解下羊肚子手巾,去擦掉脸上膀上滚滚欲落的汗水,拧干了汗水再来擦。

寒冬的西北风放肆嘶吼的时候,连泥土都能冻成石头,但它吹到羊肚子手巾上边,冷便被滤掉大半,那风到脖子,到脚尖,到全身,几乎没有丁点的冷意了。

要是哪天干活时受了伤,羊肚子手巾又成了包扎带。

⑦我虽然自小生活在陕北的城市,但因为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是秧歌队的成员,甚至担任过秧歌队的伞头,所以在我的头上,也无数次地被羊肚子手巾艺术过、生动过。

每到那时候,我就感到自己跨入了另一种境界,甚至感到自己就代表了淳朴勤劳善良。

⑧大概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回到延安,蓦然发现我的农民乡亲们头上的羊肚子手巾,那栖息了二三百年的白鹤,徒留鸣声,一夜之间全都飞得无影无踪了。

后来经过深入探访,发现那些白鹤并未远离,其数量和种类反而更多了,只是都在人们家中筑了巢,巢在洗脸架上、枕头套上。

我同时发现陕北农村有了大鬓角和休闲帽,有了丰富的五颜六色。

对此,我感到高兴,又有些失落,心情复杂。

时代的恢弘大书上,陕北曾经拥有的一页韵味深长的文化图景,是无可挽回地翻过去了。

(1)选文题目的作用是什么?

(2)请解读选文第⑤段中画线句子的含义。

急个甚!

好生长吧,一棵草终究要开一朵小白花哩!

(3)说说“羊肚子手巾还常常浸透着劳作的艰辛”,是从哪几个方面表现出来的?

(4)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5题;共3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二、填空题(共5题;共19分)

16-1、

17-1、

18-1、

19-1、

20-1、

三、阅读理解(共2题;共25分)

21-1、

21-2、

21-3、

21-4、

21-5、

22-1、

22-2、

22-3、

2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