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中关于诚信和信任的语录.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808353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7.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中关于诚信和信任的语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论语》中关于诚信和信任的语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论语》中关于诚信和信任的语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论语》中关于诚信和信任的语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论语》中关于诚信和信任的语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语》中关于诚信和信任的语录.docx

《《论语》中关于诚信和信任的语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中关于诚信和信任的语录.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语》中关于诚信和信任的语录.docx

《论语》中关于诚信和信任的语录

《论语》中关于“信”的语录

学而篇第一

1巧言令色,鲜仁矣。

2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1乎。

传不习乎。

(交友)

3子曰: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2,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治国治民)

4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3,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言行谨慎)

5子夏曰: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4。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交友)

6子曰: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5,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7有子曰:

信6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言行一致)

为政篇第二

1子贡问君子。

子曰: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2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治学态度)

3子曰:

人而无信7,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里仁第四

1子曰: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言行谨慎)

2子曰:

以约失之者,鲜矣。

3子曰: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言行谨慎)

公冶长第五

1子曰: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表里一致)

2子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8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3宰予昼寝。

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9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4颜渊季路侍。

子曰:

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

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

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10之,少者怀之。

雍也篇第六

1子曰: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子曰:

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述而篇第七

1子曰:

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2子以四教:

文、行、忠、信9。

(教育内容)

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

4子曰:

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

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

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5子曰:

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泰伯篇第八

1子曰: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2曾子有疾,孟敬子问之。

曾子言曰: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贵乎道者三:

动容貌,斯远暴慢矣;正颜色,斯近信10矣;出辞气,斯远鄙倍矣。

笾豆之事,则有司存。

3子曰:

笃信11好学,守死善道。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4狂而不直,侗而不愿,而不信12,吾不知之矣。

子罕篇第九

1子疾病,子路使门人为臣。

病闲,曰:

久矣哉,由之行诈也。

无臣而为有臣。

吾谁欺。

欺天乎。

且予与其死于臣之手也,无宁死于二三子之手乎。

且予纵不得大葬,予死于道路乎。

2子曰:

主忠信13,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颜渊篇十二

1子贡问政。

子曰:

足食,足兵,民信14之矣。

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

去兵。

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

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15不立。

2子贡问友。

子曰: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3子张问政。

子曰: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4子张问崇德辨惑。

子曰:

主忠信16,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5棘子成曰:

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

子贡曰:

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子路篇第十三

1樊迟请学稼。

子曰:

吾不如老农。

请学为圃。

曰:

吾不如老圃。

樊迟出。

子曰:

小人哉。

樊须也。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17,则民莫敢不用情。

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

(治国治民)

2樊迟问仁。

子曰: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3子贡问曰:

何如斯可谓之士矣。

子曰: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曰:

敢问其次。

曰:

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

敢问其次。

曰:

言必信18,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曰:

今之从政者何如。

子曰:

噫!

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宪问篇第十四

1子路问成人。

子曰:

若臧武仲之知,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曰:

今之成人者。

何必然。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2子曰:

不逆诈,不亿不信19,抑亦先觉者,是贤乎。

(不能随便华裔和盲目信任)

3子路问事君。

子曰:

勿欺也,而犯之。

(君臣相处)

4子曰:

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5子曰:

臧武仲以防求为后于鲁,虽曰不要君,吾不信也。

卫灵公十五

1子张问行。

子曰:

言忠信20,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

子张书诸绅。

2子曰:

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21以成之,君子哉。

季氏篇十六

1孔子曰: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2孔子曰:

侍于君子有三愆。

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3孔子曰: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诚信),友多闻,益矣。

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交友)

阳货篇十七

1子张问仁于孔子。

孔子曰: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

请问之。

曰:

恭、宽、信22、敏、惠。

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23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治理国家)

2子曰:

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

对曰:

未也。

居,吾语女。

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

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

好信24不好学,其蔽也贼。

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

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

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加强学习)

子张篇十九

1子张曰:

执德不弘,信25道不笃,焉能为有。

焉能为亡。

2子夏曰:

君子信26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

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

(治国治民)

尧日二十

1谨权量,审法度,修废官,四方之政行焉。

兴灭国,继绝世,举逸民,天下之民归心焉。

所重,民、食、丧、祭。

宽则得众,信27则民任焉,敏则有功,公则说。

(治国治民)

《中庸》中关于“诚”的语录

1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2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

《大学》中关于“诚”的论述

1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论语》中关于“诚”的语句

1子张问崇德辨惑。

子曰:

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

“诚不以富,亦只以异”。

《论语》中关于“忠”的论述

1定公问:

“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孔子对曰: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  《八佾篇》3.19

2子曰: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5,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学而篇第一》

3子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8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公冶长》

4主忠信,徙义,崇德也。

颜渊篇:

5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子罕!

篇:

6子张问政。

子曰:

“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颜渊篇)

7子张问行。

子曰:

言忠信20,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8孔子曰:

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9樊迟问仁。

子曰:

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10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1乎。

传不习乎。

11子以四教:

文、行、忠、信9。

(教育内容)

12子贡问友。

子曰:

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学而篇第一

曾子曰: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曾子,孔子弟子,姓曾名参字子舆。

参读森,舆,骖也,参亦可读骖。

孔子尝曰:

「参也鲁」。

然勤能补拙,人一能之己百之。

夫子之道,终由曾子一以贯之。

  此章叙曾子为学之工夫,每日以三事省察自身。

一省为人办事是否尽忠。

忠者尽其全力也。

二省与朋友交是否言而有信。

信即不欺朋友,亦即不欺自心。

三省传习,受师之传,行之也否?

传授生徒,先自温习否?

忠信传习三事不阙,方能安心就寝。

传不习乎之习字,与前章学而时习相映。

忠信是学习之要点。

  【雪公讲义】

  【考证】礼大学篇: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

本篇: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

述而篇: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按】道德仁义礼乐,以及修齐治平诸端,均须以忠信为主施行之。

具此笃纯始得其成。

学亦如之。

仍与崇仁求学互映。

至「日」字、「三」字,各注纷然,要在省身,余不拘泥求异。

   

  子曰:

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此说国家大事。

道,包咸注作治字讲。

乘,音胜,兵车也。

古时能出千辆兵车,谓之大国。

治大国有五种要道。

敬事者,事为国事,敬为谨慎。

信者诚信。

为国者必须举事敬慎,与民诚信。

财物出自民间,必须节用。

大学云:

「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此为理财之要。

爱人者,知民之疾苦,爱养之也。

使民以时者,农工商民各有忙时,不在其忙时使之也。

敬事而信,则民悦服。

节用物力则足食。

爱人、使民以时,则足兵。

敬事、诚信、节用、爱人、使民以时,具此五者,方能治国。

  

  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弟子。

求学之人,学必有师,故称弟子。

所求之学有其先后。

孔子以四科施教,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首为德育,先正其心也。

后为文学,游于艺也。

  入则孝。

此说在家庭必须孝养父母,身心俱安,而养心尤为重要,贫士菽水承欢,即是尽孝。

  出则弟。

弟亦作悌。

读替音,又读第音。

出外求学,或作他事,则行弟道。

皇疏:

「善兄为悌。

」邢疏:

「弟,顺也。

」在家能孝,自能善事兄长,敬顺兄长,以顺亲心。

是谓之弟。

出外,推此事兄之道,以待年长于己者是为出则弟。

  谨而信。

行为谨慎,言而有信。

竹氏会笺引周易乾文言: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

」以证信属言,谨属行。

  泛爱众。

博爱众人也。

与众人交往,注重博爱,以养其平等容众之德,是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亲仁。

择仁者而亲近之。

泛爱众,无选择。

此从仁者学习,故须选择。

  行有余力二句。

行是实行孝弟等五事。

行此五事以外,即是余力。

弟子求学,当先以此五事为本。

行此五事,非无余力学文,是言学文先求其本,无本之文不可取。

故云,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文,马融注:

「文者,古之遗文。

」邢昺疏:

「注言古之遗文者,则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是也。

  【雪公讲义】

  【考证】程子曰:

弟子之职,力有余则学文,不修其职而先文,非为己之学也。

  张南轩曰:

非谓行此数事有余力而后学文也;言当以是数者为本,以其余力学文也。

  【按】张语较程语义达,可遵也。

陆陇其松阳讲义,载于论语集释,可参考之,则知今之教育与今之学风矣。

  (陆陇其松阳讲义:

大抵人之气禀虽有不同,然亦差不多;只是从小便习坏了。

气禀不好的,固愈习愈坏,即气禀好的,亦同归于坏。

童蒙之时,根脚既不曾正得,到得长大时,便如性成一般,即能回头改悔,发愤自新,也费尽气力;况改悔发愤者甚少,此人才所以日衰,皆由蒙养之道失也。

后世为父兄者,有弟子而不教,固无论矣;即有能教者,又都从利禄起见,束发受书,即便以利禄诱之,不期其为大圣大贤,而但愿其享高官厚禄;这个念头横于胸中,念头既差,工夫必不能精实,只求掩饰于外,可以悦人而已。

教学如此,人才安得而不坏哉。

为人父兄者,胡不一思,而甘使子弟为俗人也。

)   

  子夏曰:

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此章说伦常之义。

伦者五伦,常者不变也。

此为人伦之学,时代有变迁,此学不能变。

  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

  贤贤,上贤字作贵重讲,下贤字作贤德讲。

易色,易作轻字讲,色是美色。

此明夫妇之伦。

夫妇重德不重色,以正人伦之始。

事父母能竭其力,此理之当然。

君者国之领袖,国为大团体,既曰事君,则必先公后私,故曰能致其身。

公教人员,食于民,当以民事为先。

交友必须信实,办事、言语,皆无欺,可谓有信。

五伦为学之本,行在五伦,即是学矣。

  刘氏正义:

今案夫妇为人伦之始,故此文叙于事父事君之前。

汉书李寻传引此文,颜师古注,易色,轻略于色,不贵之也。

  【雪公讲义】

  【考证】集解:

孔曰。

易色,言以好色之心好贤,则善也。

  皇疏:

凡人之情,莫不好色,而不好贤;今若有人,能改易好色之心以好于贤,则此人便是贤于贤者。

  阳湖刘申受言:

是关雎之义也,此贤贤易色,指夫妇之切证。

  论语述何曰:

(节)六经之道,造端乎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故首举之。

  吴氏曰:

子夏之言,其意善矣。

然辞气之间,抑扬太过,其流之弊,或将至于废学。

  (附)翁方纲论语附记,亦载吴氏此条。

疑系陆陇其门人吴元音者,曾协编四书大全,或以为同时之人,姑隐其名。

  刘正叟曰:

其人既能此等之事,而自言未学,吾必谓之已学,盖此等非学不能也。

  【按】此章之首,愚采阳湖刘氏及论语述何等说。

盖于首次等章,皆一脉络,而于有子一章,尤足证其义旨。

  虽曰未学二句,只采刘正叟氏之说,不致后学谤经。

   

  子曰: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此章讲法有二。

其一:

  「君子不重则不威。

」重者,庄重。

威,是威仪。

君子不庄重,则无威仪。

  「学则不固。

」孔安国注:

「固,蔽也。

」焦循论语补疏引曲礼郑康成注:

「固,谓不达于礼也。

」焦氏以为:

「不达于礼,是为蔽塞不通。

」蔽塞,不达于礼,所以不庄重。

求学则不蔽塞,故云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此说学。

郑注:

「主,亲也。

」亲近忠信之人,以忠信之人为师。

学须有师,又须交友。

无友不如己者,如字古注有异解,一作似字讲。

兹从之。

不如己,指在修养道德方面不似我,例如我讲求忠信,彼则讲求诈术,彼我志不同,道不合,不能结交为友。

无友之无,旧文作毋,义为勿。

无友不如己者,即是勿交与我道不同之人为友。

人有过,而不自知,师友知而告之,则勿惮改。

郑注:

「惮,难也。

」有过,勿难于改也。

  又一讲法: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

」君子不庄重,则无威仪,学则不坚固。

欲其坚固,须以忠信为主。

皇疏:

「忠信为心,百行之主也。

」故以忠信为主,所学则坚固,其人则能庄重而有威仪。

  「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讲法如前。

  扬子法言修身篇,谓人须取四重。

即重言,重行,重貌,重好。

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

此处好字即是嗜好。

嗜好高雅者,如琴棋书画等,则有可观。

学者言行貌好皆须学其庄重。

 

有子曰: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信,是一个人说话有信用。

义,是合宜。

复,古注作反复讲。

信与义不同,但必须近于义。

信由言语表达,信须近于义,则言语可以反复。

即反复思维所说的话是否合宜。

合宜则守信,不合宜则不必守信。

  刘氏正义说:

「孟子离娄篇云,大人者,言不必信,唯义所在。

是信须视义而行之,故此言近于义也。

郑注云,复,覆也,言语之信可反覆。

案,复覆古今语。

说文,复,往来也。

往来即反覆之义。

人初言之,其信能近于义,故其后可反覆言之也。

  皇疏:

「信,不欺也。

义,合宜也。

复,犹验也。

夫信不必合宜,合宜不必信。

若为信近于合宜,此信之言乃可复验也。

若为信不合宜,此虽是不欺,而其言不足复验也。

  不合宜之信,皇邢二疏皆举尾生事例。

尾生与女子约会于桥下,女子未来,大水忽至,而尾生为了守信,竟抱桥柱,不肯离去,被水淹死。

史记苏秦传,庄子盗跖篇等,均载此事。

像尾生这样守信,即是不近于义。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恭是恭敬人,自己要卑逊,但要近于礼,也就是要合乎礼节,这才能远离耻辱。

如果恭而不合礼,便是耻辱。

皇邢二疏皆引用周易巽卦爻辞「巽在牀下」为例,说明不合礼。

巽是卑顺之意,巽在牀下,是卑顺过甚。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因,孔安国注,以及皇邢二疏,皆作亲字讲。

宗,作敬字讲。

意谓所亲不失其亲,亦可宗敬。

亦即所亲的是仁义之人,是为不失其亲。

能够所亲不失其亲是有知人之明,故可宗敬。

朱子集注:

「因,犹依也。

」意谓依靠亦须依得其人。

此亦可学。

  又,因作姻字讲,宗是宗族之义。

婚姻必须慎重选择,方能不失其亲。

姻亲亦可在九族之内,故云亦可宗也。

  潘维城论语古注集笺,以及刘氏正义,皆引桂馥群经义证,考据古籍及说文,因不失其亲的因字,是婚姻的姻字。

可宗的宗字,程氏树德作宗族之宗讲。

汉儒解释九族,除直系九族外,又有父系母系妻系共为九族之说。

因此,程氏解释:

「缔姻不失其可亲之人,则亦可等于同宗。

」   

为政篇第二

子贡问君子。

子曰: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子贡问,如何为君子。

孔子答: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此意是说,君子先其言而行,行之而后,其言从之。

「从之」的意思,就是言从其行。

如此,言行相符,即是君子。

  朱子集注:

「周氏曰,先行其言者,行之于未言之前。

而后从之者,言之于既行之后。

  刘氏正义引大戴礼曾子制言篇:

「君子先行后言。

」又立事篇:

「君子微言而笃行之,行必先人,言必后人。

  程氏集释引沈括梦溪笔谈,以及郝敬论语详解,主张以「先行」读作一句,以「其言而后从之」读作一句。

但依朱子集注所引周氏解释,即照旧读「先行其言」自无不可。

子曰:

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孔子弟子,姓仲,名由,字子路。

诲女,就是教汝。

是知也,即:

是智也。

其余知字皆作知道讲。

孔子呼子路之名曰:

我教汝者,汝能知道乎。

汝知则说为知,汝不知则说为不知,此是有智者也。

  孔子教子路之知,不作知识讲,而是自心本有之知,是为真知。

此须经过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方能发出。

子曰: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为人必须有信用。

人而无信,可乎,不知其可也。

刘氏正义引郑注:

「不知其可者,言不可行也。

」以下说比喻。

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无輗,无軏,必不能行。

人而无信,亦必不能行。

  包注:

「大车,牛车。

小车,驷马车。

」据郑注及说文,大小车皆有辕,以为牛马引车之用。

辕端接一横木,此横木在大车名为鬲,在小车名为衡。

辕端与横木相接处,各凿圆孔相对,以金属物贯穿之,使辕端与横木能活动自如。

此金属贯穿物,大车称为輗,小车称为軏,是大小车行动之关键。

说文段注引戴东原说:

「大车鬲以驾牛,小车衡以驾马。

其关键则名輗軏。

辕所以引车,必施輗軏然后行。

信之在人,亦交接相持之关键。

故孔子以輗軏喻信。

  无信之人,妄言妄行。

不知其可,即是一事无成,更谈不上学道。

孔子喻以无輗无軏之后,便问何以行之。

此何字又比可字活动,尤耐寻味。

里仁第四

子曰:

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古人不轻易出言,惟恐言出而行不及,是为耻辱。

  “古者言之不出。

”皇本作“古之者言之不妄出也。

  包咸注:

“古人之言不妄出口者,为身行之将不及也。

  皇疏:

“躬,身也。

逮,及也。

古人不轻出言者,耻身行之不能及也。

  子曰:

以约失之者,鲜矣。

  孔安国注:

“俱不得中也。

奢则骄溢招祸,俭约则无忧患也。

  能俭约,其失自少。

礼记表记:

“子曰,俭近仁。

虽有过,其不甚矣。

”不俭,则生活奢侈,言语繁琐,办事令人麻烦,此皆不近仁,其失多矣。

程氏集释引汪烜四书诠义:

“约者束也,内束其心,外束其身。

”可参考。

  子曰: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集解包曰:

“讷,迟钝也。

言欲迟钝,而行欲敏也。

”言语迟钝者,不抢先说,不利口,言语似乎甚难。

此是君子言语谨慎之故。

注意欲字,言语慎重,办事必须敏捷,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此皆难能而欲能之也。

公冶长第五

子曰:

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足乃手足之足,巧言出于口,令色现于容,足恭表于足。

足恭之义,欲前不进也,如韩退之送李愿归盘谷序云:

“足将进而趄。

”此三者皆虚情,欺普通人可,欺有见识者则不可。

左丘明,鲁太史,知春秋义理,见此人通身是假,故耻之。

  匿怨而友其人,孔安国注:

“匿怨而友,心内相怨,而外诈亲也。

”与人结怨,小则解之,大则以直报之可也,若匿怨而友其人,则其用心险诈,是以左丘明耻之。

此二种人,孔子亦耻之。

子曰: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虽是十室之邑的小地方,亦必有像孔子那样忠信的人,但不像孔子那样好学。

忠信虽同,唯好学始能成为圣人。

  邢疏:

“此章,夫子言己勤学也。

十室之邑,邑之小者也。

其邑虽小,亦不诬之,必有忠信如我者焉。

但不如我之好学不厌也。

”。

  尹会一读书笔记:

“此章大旨,自是勉人好学,以全其生质。

须知忠信方可言生质之美,忠信之质方可以言学。

忠信美质乃十室中所必有者,惟不知好学以保守扩充其忠信,是以乡人多而圣人少也。

夫子以身示教,并非谦辞,一部论语俱勉人主忠信而好学。

宰予昼寝。

子曰:

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

子曰:

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宰予名予字我,论语记者例当称其字,此直书其名,先儒考证当依古本作宰我。

  昼寝,古注多为昼眠,或作画寝,即绘画寝室,有奢侈之义。

粪杇皆有动静二词义。

  此章后节加子曰,集注胡氏疑子曰为衍文,不然则非一日之言,刘氏正义谓为前后章相发明。

  昼眠,或昼入寝室休息,古时皆不许。

宰我昼寝,孔子责其怠惰,故曰:

予如朽木不可雕也,如年久剥蚀之墙壁不可杇也,对于宰予,当如何责之耶。

  孔子曰:

原来我对于人,听其人之言,即信其人之行,今我对于人,听其人之言,不能尽信,而须观察其人之行。

“于予与改是。

”孔安国注:

“改是者,始听言信行,今更察言观行,发于宰我昼寝也。

”此意是说,由于予之昼寝,使我改为察言观行。

又有一说。

宰予之昼寝也,当改之。

  皇疏引一家云,宰我“与孔子为教,故托迹受责也。

”又引范宁云:

“夫宰我者,升堂四科之流也,岂不免乎昼寝之咎,以贻朽粪之讥乎。

时无师徒共明劝诱之教,故托夫弊迹以为发起也。

”又:

“珊琳公(即释慧琳)曰:

宰予见时后学之徒将有懈废之心生,故假昼寝,以发夫子切磋之教。

颜渊季路侍。

子曰:

盍各言尔志。

子路曰:

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颜渊曰:

愿无伐善,无施劳。

子路曰:

愿闻子之志。

子曰: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衣轻裘,阮元校勘记:

“唐石经轻字旁注,案石经初刻本无轻字。

车马衣裘,见管子小匡及齐语,是子路本用成语,后人涉雍也篇衣轻裘,而误衍轻字。

  季路,就是子路。

在兄弟中,年龄最小的称季。

  侍,陪在长者之侧曰侍。

  盍,皇疏:

“盍,何不也。

  颜渊,子路,陪侍在孔子身旁。

孔子说:

“何不各说你们的志愿。

  子路说:

“我愿以我的车、马、衣服、皮衣,与朋友共用,敝之而无憾,用坏了,没有遗憾。

  颜渊说:

“我愿不称赞自己的善事,不以劳苦施加于人。

”皇疏:

“有善而自称,曰伐善也。

”孔注:

“不以事置施于人也。

  子路说:

“愿闻夫子的志愿。

  孔子说:

“老者安之。

”抚恤老年人,使老年人得其所安。

“朋友信之。

”以信待朋友。

无论通财、劝善、规过等,一切以信实无欺待之。

“少者怀之。

”以慈惠待少年人,引发其感怀之心。

孔安国注:

“怀,归也。

”皇疏:

“少者怀己,己必有慈惠故也。

”刘氏正义:

“尔雅释诂,怀止也。

释言,怀来也。

并与归训近。

言少者得所养教,归依之若父师也。

  子路轻财重义,人人可学。

颜子有善而不自称,卿大夫当如此,不施劳于人民,国君当如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