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数学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89119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8.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离散数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离散数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离散数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离散数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离散数学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离散数学试题及答案.docx

《离散数学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离散数学试题及答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离散数学试题及答案.docx

离散数学试题及答案

离散数学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设集合A,B,其中A={1,2,3},B={1,2},则A-B=____________________;ρ(A)—ρ(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有限集合A,|A|=n,则|ρ(A×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设集合A={a,b},B={1,2},则从A到B的所有映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双射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已知命题公式G=⌝(P→Q)∧R,则G的主析取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设G是完全二叉树,G有7个点,其中4个叶点,则G的总度数为__________,分枝点数为________________。

6设A、B为两个集合,A={1,2,4},B={3,4},则从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B=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设R是集合A上的等价关系,则R所具有的关系的三个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设命题公式G=⌝(P→(Q∧R)),则使公式G为真的解释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设集合A={1,2,3,4},A上的关系R1={(1,4),(2,3),(3,2)},R1={(2,1),(3,2),(4,3)},则R1∙R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2∙R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1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设有限集A,B,|A|=m,|B|=n,则||ρ(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设A,B,R是三个集合,其中R是实数集,A={x|—1≤x≤1,x∈R},B={x|0≤x<2,x∈R},则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设集合A={2,3,4,5,6},R是A上的整除,则R以集合形式(列举法)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设一阶逻辑公式G=∀xP(x)→∃xQ(x),则G的前束范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设G是具有8个顶点的树,则G中增加_________条边才能把G变成完全图。

16.设谓词的定义域为{a,b},将表达式∀xR(x)→∃xS(x)中量词消除,写成与之对应的命题公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设集合A={1,2,3,4},A上的二元关系R={(1,1),(1,2),(2,3)},S={(1,3),(2,3),(3,2)}。

则R⋅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设集合A={2,{a},3,4},B={{a},3,4,1},E为全集,则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2}∈A(B){a}⊆A(C)∅⊆{{a}}⊆B⊆E(D){{a},1,3,4}⊂B。

2设集合A={1,2,3},A上的关系R={(1,1),(2,2),(2,3),(3,2),(3,3)},则R不具备().

(A)自反性(B)传递性(C)对称性(D)反对称性

3设半序集(A,≤)关系≤的哈斯图如下所示,若A的子集B={2,3,4,5},则元素6为B的().

(A)下界(B)上界(C)最小上界(D)以上答案都不对

4下列语句中,()是命题。

(A)请把门关上(B)地球外的星球上也有人

(C)x+5>6(D)下午有会吗?

5设I是如下一个解释:

D={a,b},

则在解释I下取真值为1的公式是().

(A)∃x∀yP(x,y)(B)∀x∀yP(x,y)(C)∀xP(x,x)(D)∀x∃yP(x,y).

6。

若供选择答案中的数值表示一个简单图中各个顶点的度,能画出图的是()。

(A)(1,2,2,3,4,5)(B)(1,2,3,4,5,5)(C)(1,1,1,2,3)(D)(2,3,3,4,5,6)。

7.设G、H是一阶逻辑公式,P是一个谓词,G=∃xP(x),H=∀xP(x),则一阶逻辑公式G→H是().

(A)恒真的(B)恒假的(C)可满足的(D)前束范式。

8设命题公式G=⌝(P→Q),H=P→(Q→⌝P),则G与H的关系是()。

(A)G⇒H(B)H⇒G(C)G=H(D)以上都不是.

9设A,B为集合,当()时A-B=B。

(A)A=B(B)A⊆B(C)B⊆A(D)A=B=∅.

10设集合A={1,2,3,4},A上的关系R={(1,1),(2,3),(2,4),(3,4)},则R具有()。

(A)自反性(B)传递性(C)对称性(D)以上答案都不对

11下列关于集合的表示中正确的为().

(A){a}∈{a,b,c}(B){a}⊆{a,b,c}(C)∅∈{a,b,c}(D){a,b}∈{a,b,c}

12命题∀xG(x)取真值1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对任意x,G(x)都取真值1。

(B)有一个x0,使G(x0)取真值1。

(C)有某些x,使G(x0)取真值1.(D)以上答案都不对。

13。

设G是连通平面图,有5个顶点,6个面,则G的边数是().

(A)9条(B)5条(C)6条(D)11条.

14。

设G是5个顶点的完全图,则从G中删去()条边可以得到树。

(A)6(B)5(C)10(D)4。

15.设图G的相邻矩阵为,则G的顶点数与边数分别为().

(A)4,5(B)5,6(C)4,10(D)5,8。

三、计算证明题

1.设集合A={1,2,3,4,6,8,9,12},R为整除关系。

(1)画出半序集(A,R)的哈斯图;

(2)写出A的子集B={3,6,9,12}的上界,下界,最小上界,最大下界;

(3)写出A的最大元,最小元,极大元,极小元。

2.设集合A={1,2,3,4},A上的关系R={(x,y)|x,y∈A且x≥y},求

(1)画出R的关系图;

(2)写出R的关系矩阵.

3.设R是实数集合,σ,τ,ϕ是R上的三个映射,σ(x)=x+3,τ(x)=2x,ϕ(x)=x/4,试求复合映射σ•τ,σ•σ,σ•ϕ,ϕ•τ,σ•ϕ•τ.

4。

设I是如下一个解释:

D={2,3},

a

b

f

(2)

f(3)

P(2,2)

P(2,3)

P(3,2)

P(3,3)

3

2

3

2

0

0

1

1

试求

(1)P(a,f(a))∧P(b,f(b));

(2)∀x∃yP(y,x).

5.设集合A={1,2,4,6,8,12},R为A上整除关系。

(1)画出半序集(A,R)的哈斯图;

(2)写出A的最大元,最小元,极大元,极小元;

(3)写出A的子集B={4,6,8,12}的上界,下界,最小上界,最大下界.

6。

设命题公式G=⌝(P→Q)∨(Q∧(⌝P→R)),求G的主析取范式.

7。

(9分)设一阶逻辑公式:

G=(∀xP(x)∨∃yQ(y))→∀xR(x),把G化成前束范式。

9。

设R是集合A={a,b,c,d}。

R是A上的二元关系,R={(a,b),(b,a),(b,c),(c,d)},

(1)求出r(R),s(R),t(R);

(2)画出r(R),s(R),t(R)的关系图.

11。

通过求主析取范式判断下列命题公式是否等价:

(1)G=(P∧Q)∨(⌝P∧Q∧R)

(2)H=(P∨(Q∧R))∧(Q∨(⌝P∧R))

13.设R和S是集合A={a,b,c,d}上的关系,其中R={(a,a),(a,c),(b,c),(c,d)},S={(a,b),(b,c),(b,d),(d,d)}。

(1)试写出R和S的关系矩阵;

(2)计算R•S,R∪S,R-1,S-1•R-1。

四、证明题

1。

利用形式演绎法证明:

{P→Q,R→S,P∨R}蕴涵Q∨S。

2。

设A,B为任意集合,证明:

(A—B)—C=A-(B∪C)。

3。

(本题10分)利用形式演绎法证明:

{⌝A∨B,⌝C→⌝B,C→D}蕴涵A→D。

4.(本题10分)A,B为两个任意集合,求证:

A-(A∩B)=(A∪B)-B.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3};{{3},{1,3},{2,3},{1,2,3}}。

2.。

3.α1={(a,1),(b,1)},α2={(a,2),(b,2)},α3={(a,1),(b,2)},α4={(a,2),(b,1)};α3,α4.

4.(P∧⌝Q∧R)。

5.12,3.

6.{4},{1,2,3,4},{1,2}.

7.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

8.(1,0,0),(1,0,1),(1,1,0).

9.{(1,3),(2,2),(3,1)};{(2,4),(3,3),(4,2)};{(2,2),(3,3)}。

10.2m⨯n.

11.{x|—1≤x<0,x∈R};{x|1

12.12;6.

13.{(2,2),(2,4),(2,6),(3,3),(3,6),(4,4),(5,5),(6,6)}。

14.∃x(⌝P(x)∨Q(x)).

15.21.

16.(R(a)∧R(b))→(S(a)∨S(b)).

17.{(1,3),(2,2)};{(1,1),(1,2),(1,3)}。

二、选择题

1.C.2.D.3。

B。

4。

B。

5.D。

6。

C。

7.C.

8。

A。

9.D.10.B。

11.B。

13。

A。

14。

A.15.D

三、计算证明题

1。

(1)

(2)B无上界,也无最小上界。

下界1,3;最大下界是3。

(3)A无最大元,最小元是1,极大元8,12,90+;极小元是1。

2。

R={(1,1),(2,1),(2,2),(3,1),(3,2),(3,3),(4,1),(4,2),(4,3),(4,4)}.

(1)

(2)

3.

(1)σ•τ=σ(τ(x))=τ(x)+3=2x+3=2x+3.

(2)σ•σ=σ(σ(x))=σ(x)+3=(x+3)+3=x+6,

(3)σ•ϕ=σ(ϕ(x))=ϕ(x)+3=x/4+3,

(4)ϕ•τ=ϕ(τ(x))=τ(x)/4=2x/4=x/2,

(5)σ•ϕ•τ=σ•(ϕ•τ)=ϕ•τ+3=2x/4+3=x/2+3.

4。

(1)P(a,f(a))∧P(b,f(b))=P(3,f(3))∧P(2,f

(2))

=P(3,2)∧P(2,3)

=1∧0

=0。

(2)∀x∃yP(y,x)=∀x(P(2,x)∨P(3,x))

=(P(2,2)∨P(3,2))∧(P(2,3)∨P(3,3))

=(0∨1)∧(0∨1)

=1∧1

=1。

5.

(1)

(2)无最大元,最小元1,极大元8,12;极小元是1。

(3)B无上界,无最小上界.下界1,2;最大下界2.

6。

G=⌝(P→Q)∨(Q∧(⌝P→R))

=⌝(⌝P∨Q)∨(Q∧(P∨R))

=(P∧⌝Q)∨(Q∧(P∨R))

=(P∧⌝Q)∨(Q∧P)∨(Q∧R)

=(P∧⌝Q∧R)∨(P∧⌝Q∧⌝R)∨(P∧Q∧R)∨(P∧Q∧⌝R)∨(P∧Q∧R)∨(⌝P∧Q∧R)

=(P∧⌝Q∧R)∨(P∧⌝Q∧⌝R)∨(P∧Q∧R)∨(P∧Q∧⌝R)∨(⌝P∧Q∧R)

=m3∨m4∨m5∨m6∨m7=∑(3,4,5,6,7).

7。

G=(∀xP(x)∨∃yQ(y))→∀xR(x)

=⌝(∀xP(x)∨∃yQ(y))∨∀xR(x)

=(⌝∀xP(x)∧⌝∃yQ(y))∨∀xR(x)

=(∃x⌝P(x)∧∀y⌝Q(y))∨∀zR(z)

=∃x∀y∀z((⌝P(x)∧⌝Q(y))∨R(z))

9。

(1)r(R)=R∪IA={(a,b),(b,a),(b,c),(c,d),(a,a),(b,b),(c,c),(d,d)},

s(R)=R∪R-1={(a,b),(b,a),(b,c),(c,b)(c,d),(d,c)},

t(R)=R∪R2∪R3∪R4={(a,a),(a,b),(a,c),(a,d),(b,a),(b,b),(b,c),(b,d),(c,d)};

(2)关系图:

11。

G=(P∧Q)∨(⌝P∧Q∧R)

=(P∧Q∧⌝R)∨(P∧Q∧R)∨(⌝P∧Q∧R)

=m6∨m7∨m3

=∑(3,6,7)

H=(P∨(Q∧R))∧(Q∨(⌝P∧R))

=(P∧Q)∨(Q∧R))∨(⌝P∧Q∧R)

=(P∧Q∧⌝R)∨(P∧Q∧R)∨(⌝P∧Q∧R)∨(P∧Q∧R)∨(⌝P∧Q∧R)

=(P∧Q∧⌝R)∨(⌝P∧Q∧R)∨(P∧Q∧R)

=m6∨m3∨m7

=∑(3,6,7)

G,H的主析取范式相同,所以G=H。

13.

(1)

(2)R•S={(a,b),(c,d)},

R∪S={(a,a),(a,b),(a,c),(b,c),(b,d),(c,d),(d,d)},

R-1={(a,a),(c,a),(c,b),(d,c)},

S-1•R-1={(b,a),(d,c)}。

四证明题

1.证明:

{P→Q,R→S,P∨R}蕴涵Q∨S

(1)P∨RP

(2)⌝R→PQ

(1)

(3)P→QP

(4)⌝R→QQ

(2)(3)

(5)⌝Q→RQ(4)

(6)R→SP

(7)⌝Q→SQ(5)(6)

(8)Q∨SQ(7)

2。

证明:

(A-B)-C=(A∩~B)∩~C

=A∩(~B∩~C)

=A∩~(B∪C)

=A-(B∪C)

3。

证明:

{⌝A∨B,⌝C→⌝B,C→D}蕴涵A→D

(1)AD(附加)

(2)⌝A∨BP

(3)BQ

(1)

(2)

(4)⌝C→⌝BP

(5)B→CQ(4)

(6)CQ(3)(5)

(7)C→DP

(8)DQ(6)(7)

(9)A→DD

(1)(8)

所以{⌝A∨B,⌝C→⌝B,C→D}蕴涵A→D.

4.证明:

A-(A∩B)

=A∩~(A∩B)

=A∩(~A∪~B)

=(A∩~A)∪(A∩~B)

=∅∪(A∩~B)

=(A∩~B)

=A-B

而(A∪B)-B

=(A∪B)∩~B

=(A∩~B)∪(B∩~B)

=(A∩~B)∪∅

=A-B

所以:

A-(A∩B)=(A∪B)-B.

离散数学试题(A卷及答案)

一、(10分)某项工作需要派A、B、C和D4个人中的2个人去完成,按下面3个条件,有几种派法?

如何派?

(1)若A去,则C和D中要去1个人;

(2)B和C不能都去;

(3)若C去,则D留下.

解设A:

A去工作;B:

B去工作;C:

C去工作;D:

D去工作。

则根据题意应有:

A→C⊕D,⌝(B∧C),C→⌝D必须同时成立。

因此

(A→C⊕D)∧⌝(B∧C)∧(C→⌝D)

⇔(⌝A∨(C∧⌝D)∨(⌝C∧D))∧(⌝B∨⌝C)∧(⌝C∨⌝D)

⇔(⌝A∨(C∧⌝D)∨(⌝C∧D))∧((⌝B∧⌝C)∨(⌝B∧⌝D)∨⌝C∨(⌝C∧⌝D))

⇔(⌝A∧⌝B∧⌝C)∨(⌝A∧⌝B∧⌝D)∨(⌝A∧⌝C)∨(⌝A∧⌝C∧⌝D)

∨(C∧⌝D∧⌝B∧⌝C)∨(C∧⌝D∧⌝B∧⌝D)∨(C∧⌝D∧⌝C)∨(C∧⌝D∧⌝C∧⌝D)

∨(⌝C∧D∧⌝B∧⌝C)∨(⌝C∧D∧⌝B∧⌝D)∨(⌝C∧D∧⌝C)∨(⌝C∧D∧⌝C∧⌝D)

⇔F∨F∨(⌝A∧⌝C)∨F∨F∨(C∧⌝D∧⌝B)∨F∨F∨(⌝C∧D∧⌝B)∨F∨(⌝C∧D)∨F

⇔(⌝A∧⌝C)∨(⌝B∧C∧⌝D)∨(⌝C∧D∧⌝B)∨(⌝C∧D)

⇔(⌝A∧⌝C)∨(⌝B∧C∧⌝D)∨(⌝C∧D)

⇔T

故有三种派法:

B∧D,A∧C,A∧D。

二、(15分)在谓词逻辑中构造下面推理的证明:

某学术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是专家并且是工人,有些成员是青年人,所以,有些成员是青年专家.

解:

论域:

所有人的集合。

():

是专家;():

是工人;():

是青年人;则推理化形式为:

(()∧()),()(()∧())

下面给出证明:

(1)()P

(2)(c)T

(1),ES

(3)(()∧())P

(4)(c)∧(c)T(3),US

(5)(c)T(4),I

(6)(c)∧(c)T

(2)(5),I

(7)(()∧())T(6),EG

三、(10分)设A、B和C是三个集合,则A⊂B⇒⌝(B⊂A)。

证明:

A⊂B⇔∀x(x∈A→x∈B)∧∃x(x∈B∧x∉A)⇔∀x(x∉A∨x∈B)∧∃x(x∈B∧x∉A)

⇔⌝∃x(x∈A∧x∉B)∧⌝∀x(x∉B∨x∈A)⇒⌝∃x(x∈A∧x∉B)∨⌝∀x(x∈A∨x∉B)

⇔⌝(∃x(x∈A∧x∉B)∧∀x(x∈A∨x∉B))⇔⌝(∃x(x∈A∧x∉B)∧∀x(x∈B→x∈A))

⇔⌝(B⊂A)。

四、(15分)设A={1,2,3,4,5},R是A上的二元关系,且R={<2,1>,<2,5>,<2,4>,<3,4〉,<4,4〉,〈5,2〉},求r(R)、s(R)和t(R)。

解r(R)=R∪IA={<2,1>,〈2,5〉,<2,4〉,<3,4>,<4,4>,<5,2>,〈1,1>,<2,2>,<3,3〉,<4,4〉,<5,5〉}

s(R)=R∪R-1={<2,1>,〈2,5〉,〈2,4>,<3,4>,〈4,4〉,〈5,2>,<1,2〉,<4,2〉,〈4,3>}

R2={<2,2〉,〈2,4>,<3,4〉,<4,4〉,〈5,1>,<5,5>,〈5,4>}

R3={〈2,1〉,〈2,5>,<2,4>,〈3,4>,<4,4>,<5,2>,<5,4>}

R4={〈2,2>,<2,4〉,〈3,4>,〈4,4>,<5,1〉,〈5,5>,<5,4>}=R2

t(R)=Ri={<2,1>,<2,5〉,<2,4〉,〈3,4>,〈4,4>,<5,2>,<2,2〉,<5,1>,〈5,4>,<5,5〉}.

五、(10分)R是非空集合A上的二元关系,若R是对称的,则r(R)和t(R)是对称的。

证明对任意的x、y∈A,若xr(R)y,则由r(R)=R∪IA得,xRy或xIAy。

因R与IA对称,所以有yRx或yIAx,于是yr(R)x。

所以r(R)是对称的.

下证对任意正整数n,Rn对称。

因R对称,则有xR2y⇔∃z(xRz∧zRy)⇔∃z(zRx∧yRz)⇔yR2x,所以R2对称。

若对称,则xy⇔∃z(xz∧zRy)⇔∃z(zx∧yRz)⇔yx,所以对称。

因此,对任意正整数n,对称.

对任意的x、y∈A,若xt(R)y,则存在m使得xRmy,于是有yRmx,即有yt(R)x。

因此,t(R)是对称的。

六、(10分)若f:

A→B是双射,则f-1:

B→A是双射。

证明因为f:

A→B是双射,则f-1是B到A的函数。

下证f-1是双射。

对任意x∈A,必存在y∈B使f(x)=y,从而f-1(y)=x,所以f-1是满射.

对任意的y1、y2∈B,若f-1(y1)=f-1(y2)=x,则f(x)=y1,f(x)=y2。

因为f:

A→B是函数,则y1=y2。

所以f-1是单射。

综上可得,f-1:

B→A是双射.

七、(10分)设是一个半群,如果S是有限集,则必存在a∈S,使得a*a=a。

证明因为〈S,*>是一个半群,对任意的b∈S,由*的封闭性可知,b2=b*b∈S,b3=b2*b∈S,…,bn∈S,…。

因为S是有限集,所以必存在j>i,使得=。

令p=j-i,则=*。

所以对q≥i,有=*。

因为p≥1,所以总可找到k≥1,使得kp≥i。

对于∈S,有=*=*(*)=…=*。

令a=,则a∈S且a*a=a.

八、(20分)

(1)若G是连通的平面图,且G的每个面的次数至少为l(l≥3),则G的边数m与结点数n有如下关系:

m≤(n-2).

证明设G有r个面,则2m=≥lr.由欧拉公式得,n-m+r=2。

于是,m≤(n-2)。

(2)设平面图G=是自对偶图,则|E|=2(|V|-1)。

证明设G*=〈V*,E*〉是连通平面图G=的对偶图,则G*≅G,于是|F|=|V*|=|V|,将其代入欧拉公式|V|-|E|+|F|=2得,|E|=2(|V|-1)。

离散数学试题(B卷及答案)

一、(10分)证明(P∨Q)∧(P→R)∧(Q→S)S∨R

证明因为S∨R⇔⌝R→S,所以,即要证(P∨Q)∧(P→R)∧(Q→S)⌝R→S。

(1)⌝R附加前提

(2)P→RP

(3)⌝PT

(1)

(2),I

(4)P∨QP

(5)QT(3)(4),I

(6)Q→SP

(7)ST(5)(6),I

(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