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试题 期末考试复习题汇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85859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8.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试题 期末考试复习题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试题 期末考试复习题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试题 期末考试复习题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试题 期末考试复习题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试题 期末考试复习题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试题 期末考试复习题汇总.docx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试题 期末考试复习题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试题 期末考试复习题汇总.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试题 期末考试复习题汇总.docx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试题期末考试复习题汇总

科学社会主义期末考试复习题合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复习范围

一、辨析题

导言

1.“社会主义”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

2.科学社会主义是一门综合性的科学。

3.广义上的科学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

4.科学社会主义可以在整体意义上和马克思主义同义。

5.科学社会主义研究对象是无产阶级领导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变革资本主义旧世界,创建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新世界,实现自己解放自己并最后解放全人类伟大历史进程的普遍规律。

第一章

1.古代理想社会观对后人有着深远的影响。

2.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就在于它设想的理想社会是虚构的。

3.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就在于它彻底否定了空想社会主义。

4.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都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客观规律。

5.由于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

6.由于马克思创立了唯物辩证法和剩余价值学说,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7.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里,科学性、革命性和开放性是高度统一的。

第二章

1.某些经济文化相对后进的国家率先突破旧的生产关系,步入新的社会形态,只是历史的偶然现象,而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2.落后国家首先进入新的社会形态,是一种“早产”现象,不符合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

3.不发达国家首先进入社会主义,是国内外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4.“国家资本主义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

第三章

1.改革是社会主义题中的应有之义。

2.社会主义改革的目的任务是要重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四章

1.有种观点认为,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是完全不一样的东西。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意味着东方社会主义理论的成熟,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则是对东

方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五章

1.现时代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

2.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主题。

3.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表明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已经解决。

4.战后资本主义出现的新现象表明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已经解决,不可能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5.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对社会主义有特殊意义。

二、材料题(每题10分,共40分)

材料1:

新的事实迫使人们对以往的全部历史作一番新的研究,结果发现,以往的全部历史,除原始状态外,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这些互相斗争的社会阶级在任何时候都是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产物。

一句话,都是自己时代的经济关系的产物;因而每一时代的社会经济结构形成现实基础。

每一个历史时期的由法律设施和政治设施以及宗教的、哲学的和其他的观点所构成的全部上层建筑,归根到底都应由这个基础来说明。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423页)问题:

A.这一段论述阐明了什么原理?

B.这一原理的阐述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有何意义?

材料2: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如果不顾历史条件和现实情况的变化,拘泥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针对具体情况作出的某些个别论断和具体行动纲领,我们就会因为思想脱离实际而不能顺利前进,甚至发生失误。

(江泽民: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XX年7月1日)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谈你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开放性特征的理解。

材料3:

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俄国是个介于文明国家和初次被这场战争最终卷入文明之列的整个东方各国即欧洲以外各国之间的国家,所以俄国能够表现出而且势必表现出某些特殊性,这些特殊性当然符合世界发展的总的路线,但却使俄国革命有别于以前西欧各国的革命,而且这些特殊性到了东方国家又会产生某些局部的新东西。

(《列宁选集》第4卷第690页)问题:

A.上述材料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哪些原理?

B.为什么说俄国革命不违背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材料4:

乐于吸取外国的好东西:

苏维埃政权+普鲁士的铁路管理制度+美国的技术和托拉斯组织+美国的国民教育等等等等++=总和=社会主义。

(《列宁文稿》第3卷第94页)问题:

A.上述材料阐述了什么思想?

B.列宁的这一论述对我们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启示?

材料5:

“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向世人昭示: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胡锦涛在第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20XX年3月19日)问题:

中国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定性因素是什么?

材料6:

(1)无论如何应当声明,我所在的党没有提出任何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

我们对未来非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法,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脱离这些事实和过程,就没有任何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第419~420页)

(2)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421~422页)问题:

A.上述材料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研究社会问题的什么思想?

B.上述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有何指导意义?

材料7:

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

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和借鉴外国经验。

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的教训。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2~3页)问题: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根据是什么?

B.为什么照抄照搬别国的经验或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材料8:

(1)无产阶级取得国家政权以后,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需要是增加产品数量,大大提高社会生产力。

(《列宁全集》第42卷第369页)

(2)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73页)问题:

A.为什么列宁和邓小平都强调社会主义要发展生产力?

B.发展生产力对社会主义有何意义?

材料9:

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第443页)问题:

根据以上论述,谈你对社会主义改革必然性的认识。

材料10:

(1)斯大林之后的苏联几位领导人大都把社会主义具体体制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等同起来,自己不思改革,也不允许别人改革,结果一而再、再而三地错过了改革的大好时机,使苏联社会积累了大量的矛盾。

(《求是》杂志2000年第23期)

(2)原苏共领导人把旧有体制的缺陷、改革受挫的原因,统统归罪于社会主义制度,提出“根本改造整个社会大厦”口号,改革变成了抛弃社会主义制度。

(《求是》杂志2000年第21期)(3)如今,苏联这个具有70多年历史的社会主义大国竟没费西方的一枪一炮便顷刻瓦解。

(《求是》杂志2000年第23期)问题:

A.上述材料说明什么?

B.从中可以吸取什么教训?

材料11:

根据唯物史观的看法,重大历史事件是一种“合力”的结果。

恩格斯曾指出:

任何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出现,都不是单一的原因,而是一种“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的结果。

当然,马克思主义的“合力论”同时又是“两点论”和“重点论”。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概论》第四版,第105-106页)问题:

试以上述理论分析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原因。

材料12:

根据唯物史观的看法,重大历史事件是一种“合力”的结果。

恩格斯曾指出:

任何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出现,都不是单一的原因,而是一种“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的结果。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概论》第四版,第105页)问题:

以上述观点简析落后国家首先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原因。

材料13:

根据唯物史观的看法,重大历史事变是一种“合力”的结果。

恩格斯曾指出,任何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出现,都不是单一的原因,而是“一个总的平均数,一个总的合力”的结果。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概论》第四版,第105页)问题:

试以这一原理简析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中成功与失败的两个案例。

材料1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崭新的科学的相对完备的理论体系,因为它完全具备作为科学理论体系的几个特征。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概论》第四版,第140页)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科学理论体系的几个特征是什么?

材料15:

(1)二战以后,以信息革命为核心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迅猛发展,加快了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资本主义的资本积累进程;而独立后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不少第三世界国家则相继进入工业化阶段。

一方是大量的资本急于寻找进一步增殖的出路,一方是广泛的工业化运动需要大量的资金,于是引发了资本的大规模跨国运动。

资本的扩张从商业资本、借贷资本的国际化发展到产业资本的广泛国际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覆盖了全球大部分地区。

特别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为资本的进一步国际化消除了壁垒。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经济全球的迅速发展成为一种举世瞩目的汹涌潮流。

(《求是》杂志,20XX年第1期)

(2)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各国的地位和处境是很不相同的。

在发达国家尽享全球化“红利”的同时,广大发展中国家却仍饱受贫穷落后之苦。

发展资金匮乏、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风险增加以及技术水平的落后,使发展中国家总体上处于更为不利的地位。

(江泽民:

关于经济全球化问题的发言,《人民日报》2000年9月8日)

问题:

A.上述材料所揭示的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什么?

B.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以怎样的态度对待经济全球化?

材料16: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最完备的物质准备,是社会主义的入口,是历史阶梯上的一级,从这一级就上升到叫做社会主义的那一级。

(《列宁选集》第3卷第164页)

问题:

如何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

材料17:

“社会主义是大海,大海是不会枯竭的。

”(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语,人民日报20XX年3月19日)问题:

上述材料形象地说明了什么?

三、论述题(30分)

1.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谈谈对社会主义生命力和凝聚力的新认识。

2.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谈谈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认识。

3.从东、西方社会主义理论的比较中,阐述东方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意义和作用。

4.联系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实际,谈谈你对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新认识。

5.通过“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学习,你对社会主义事业“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这一论断有何新认识?

 

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1.科学的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

2.深刻地阐明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解放的根本道路。

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的建设者,要实现这一历史使命必须用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政治统治,这时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根本道路。

3.对无产阶级解放的前景做了精辟的概括,宣言预言,阶级差别消灭,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将采取自由人联合体的形式组织起来。

4.系统的制定了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

宣言从理论上阐明共产党的性质、特点、基本纲领和策略原则。

论述苏联社会主义模式?

5.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形成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是伴随着高速工业化、农业令盘集体化和大清洗三大运动形成的。

6.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点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特点:

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特征是高度集权,它表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

a经济上:

1)单一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重要经济特征,苏联在30年代形成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两种形式:

即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2)其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也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一个基本经济特征,从1982年起经过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建立了强大的重工业部门。

3)否认和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的计划经济,也是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经济上的重要特征,苏联长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从1982年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苏联一直坚持指令性计划制度,国家机关包办一切。

b政治上:

1),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政治上表现为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苏联国家政权采取了立法权和行政权统一的苏维埃形式。

2)苏联政治体制的另一个特点是苏联共产党独掌政权,而且苏联共产党是苏联唯一的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在存在与之合作的政治党派,这样缩小窒息了党内民主,集权给个人崇拜创造了条件,影响社会主义建设。

c文化上:

苏联实行的也是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各种文化单位均由国家包下来。

文化上,学术上的是非往往由党内组织或党的领导人说了算。

7.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历史成就a推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

b它在反对法西斯主义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c它推动了有宏观调控的市场经济产生。

8.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a政治上民主少,容易产生个人专权;b经济上管得过死,总体效益差;c思想文化上的严格控制导致个人崇拜盛行,思想僵化;d对外关系上,大国主义,大党主义导致苏联走上霸权主义道路。

论述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

历史唯物主义和剩余价值理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

9.历史唯物主义1)来源:

德国古典哲学。

2)提出:

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有初步表述;1845-1846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完成《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对历史唯物主义做了全面的阐述。

3)内容:

A马克思恩格斯明确提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此事实出发,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而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B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唯物史观认为在物质资料生产中存在着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们之间的关系,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才改变生产关系和一切社会关系。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作用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这是人类发展的基本过程和一般规律。

C马克思和恩格斯正确的说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

肯定了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在阶级社会中由于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在阶级关系上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社会中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通过阶级斗争表现出来,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直接动力

1.历史的进步性。

A唯物史观考察了历史活动的思想活动的动机及其原因,探索了社会关系体系发展的客观规律性,把物质生产的发展程度看作这些关系的根源。

B第一次使我们能以自然科学的精确性去研究群众生活的社会条件以及这些条件的变更。

2.历史意义。

A唯物史观的发现为科学社会主义奠定了一块重要的理论基石。

空想社会主义是从观念出发吧社会主义看作是绝对真理、理性和正义的表现。

B唯物史观从事实出发,把社会主义置于现实的基础上。

划清了科学社会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界线。

C唯物史观提出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基本范畴,分析了各社会要素的相互关系,为认识这些事实提供了科学的分析方法。

剩余价值理论1)来源: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2)阐发:

在1847年出版的《哲学的贫困》和1847年所作、1849年发表的关于《雇佣劳动与资本》的讲演中已经一般地分析了剩余价值生产的社会条件;在《资本论》中进行了完备的表述。

3)内容和意义:

A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论证了资本主义被社会主义代替的历史必然性,马克思认为资本家用货币购买劳动力,使货币转化为资本,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分两部分,一部分做为工资补偿劳动力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资本家活动的出发点是无止境的追求剩余价值,进而扩大生产,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矛盾越加尖锐。

表现为阶级矛盾尖锐,公有制代替私有制成为必然。

B无产阶级处于受剥削地位,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不可调和。

导致二者阶级斗争的必然性,马克思分析了斗争的经济根源,指出了无产阶级是推翻资本主义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

另一方面,资产阶级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剥削压迫无产阶级使无产阶级必须联合起来消灭雇佣劳动制。

材料题(书上P64-65材料),①.列宁主义的主要内容;(笔记中)②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关系是怎样的?

(在材料中总结)

10.列宁主义的主要内容包括帝国主义论和社会主义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

1\帝国主义论

A历史背景㈠.二次革命的发生使得生产突飞猛进的发展;㈡.生产关系的深刻化,垄断现象的出现;㈢.国际政治经济的不平衡发展加剧。

B理论内容㈠.列宁在1916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级》一书中指出,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最后阶段,其特殊性表现为垄断性。

帝国主义的实质是垄断,帝国主义就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

㈡.帝国主义的五个基本特征:

a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b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融合,在这个金融资本基础上形成了金融寡头。

c资本输出和以往的商品输出大为不同,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d瓜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e最大的资本主义大国已把世界上领土瓜分完毕。

㈢.帝国主义是腐朽的资本主义。

㈣.列宁得出结论,帝国主义是过渡的资本主义或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2\社会主义可能在不发达国家首先胜利的理论A提出:

在1915年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中提出,在1916年《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中重申。

B理论内容:

列宁分析了社会主义可以在经济落后国家首先胜利的条件。

㈠.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加剧了。

㈡.帝国主义战争的严重破坏使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的社会矛盾尖锐化,使这些国家的人民除了起来革命别无出路;㈢.不发达国家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动摇性,甚至叛卖性,使他们不可能举起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把这些国家引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㈣.这些国家的无产阶级人数虽少,但革命性强,有农民作同盟军,有经过长期革命斗争锻炼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11.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关系是:

^_^

1.怎样理解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

⑴从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的关系来看,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必然归宿。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是从不同方面给科学社会主义作论证的。

如果没有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没有政治经济学中剩余价值学说,固然不能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但是如果没有科学社会主义,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的伟大作用就得不到体现,哲学、政治经济学的论证就得不到落实。

只有坚持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才能成为变革现实的物质力量;⑵从理论对实际的指导意义上看,科学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它比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更直接、全面地指导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运动。

它是行动的马克思主义,他的作用是直接指导无产阶级和建设的实践活动,它为各国无产阶级提供正确的理论纲领和战略策略原则,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行动的指南和胜利的旗帜。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⑴根本原因在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从客观实际中抽引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科学。

既然客观实际在一刻不停地变化发展着,那么,马克思主义就必然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发展。

⑵马克思主义是一种把科学性和革命性内在地不可分割地结合起来的革命科学,一种把冷静分析客观形势和演进的客观进程同坚决承认广大群众的革命毅力、革命创造性和革命首创精神出色地结合起来的革命科学。

⑶马克思主义是向人类文明成果开放的思想体系。

3.试述空想社会主义发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

⑴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

①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揭示雇佣劳动的本质,因而无法论证资本主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客观规律。

②空想社会主义未能发现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因,不了解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因而找不到变革资本主义的正确途径。

③空想社会主义未能找到改造现实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

因此,空想社会主义只能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当特定历史条件不复存在的时候,它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必然被科学社会主义所代替。

⑵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条件:

①社会历史条件:

产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迅速发展,生产的社会化加剧,与此同时,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也开始了,无产阶级在斗争实践中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以便找到反抗资产阶级的有效途径,实现其自身的解放。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深入工人运动实践,把社会主义置身于现实的基础上,解决了空想社会主义提出来却无法解决的历史性课题,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为工人运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

②思想条件:

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是“现代社会主义”发展的两个互相衔接的阶段。

两者都是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阶级冲突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

前者是它的起初的、不成熟的、不完备的表现形式。

后者是它的成熟的、完备的、科学的表现形式。

前者是后者的直接思想来源。

③主观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4.《共产党宣言》主要阐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哪些基本理论?

⑴科学地论证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客观规律。

⑵深刻的阐明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阶级特性使它能够成为资本主义的制度的掘墓人和共产主义的建设者。

⑶论证了无产阶级解放的道路。

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根本道路。

⑷系统的提出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

为了实现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无产阶级的彻底解放,必须建立“更加强大,更加坚固,更有威力”的无产阶级政党。

5.试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⑴揭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分别从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剩余价值、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四个角度揭示了这一规律。

⑵关于无产阶级历史使命的理论。

工人阶级是最有前途、最革命的阶级,他们承担着推翻资本主义旧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世界、解放全人类的伟大历史使命。

无论革命或者建设都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原理。

⑶关于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

⑷关于过渡时期的理论。

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是两个根本不同的社会形态,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必须经过一个特殊的革命转变时期,对整个社会进行革命改造,才能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建立真正的共产主义社会。

⑸关于共产主义发展阶段的科学论断及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测。

8.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要进行改革?

⑴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要求。

之所以要进行改革,从根本上说,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决定的。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改革从本质上来说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和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规律的要求。

⑵改革是现实社会主义发展的迫切需要。

原始体制的弊端:

①它与国际环境的变化不相适应;②它已经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变化的需要;③它不适应社会主义建设全面展开的要求;④它不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高度集中体制严重阻碍了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改革,社会主义就难以继续发展。

⑶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在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要使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就必须不断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一系列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和方面,使社会主义制度走向成熟和完善。

10.毛泽东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独创性贡献有哪些?

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具有多方面独创性的内容。

主要是:

⑴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主要包括:

①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②关于中国资产阶级的分析和统一战线政策;③关于中国武装斗争的特点和作用;④关于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