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本科《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83929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6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本科《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电大本科《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电大本科《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电大本科《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电大本科《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电大本科《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docx

《电大本科《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本科《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电大本科《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docx

电大本科《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电大本科《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电大2015秋季学期《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考试试卷

(本科)

姓名:

学号:

班级: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自学一指导教学模式是指教学活动以为主,教师的贯穿予学生自学始终的教学模式。

2.在泰勒的设计模式中,课程目标的来源有三个方面:

____、学校以外的现实生活和学科内容。

3.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非言语表达艺术是非常丰富的,它一般要通过、手势、、眼神、体态等来表达。

4.综合一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

它注重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体现对和能力的综合运用。

5.在设计板书时,应该以教材的内容为出发点,围绕目的,结合的态度,考虑各种因素,将三者有机结合起来,使板书更好地为教学服务,为促进学生的发展服务。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现代教学手段的网络化是指()。

A.教学媒体可以随时记录和存储信息,以供在需要时再现

B.教学媒体所固定的信息符号是可以随时随地再现出来

C.若干种教学媒体能够任意组合使用

D.国际互联网和卫星电视网络的快速发展

B.提出问题、寻找答案

C.给出概念、建立假设

D.给出概念、理解概念

10.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是()。

A.教学过程是一个认识过程

B.教学过程是一个发展过程

C.教学过程是一个交往过程

D.上述三者的统一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

2.简述教学艺术的特征。

3.当前教学模式的改革呈现哪些趋势?

4.简述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分析新中国课程管理演变及改革实验现状。

2.请谈一谈自己对隐性课程方面的认识。

3.试论优化课堂气氛的具体方法。

五、实例分析题(共20分)

下面是一则关于上海某中学的报道,试用学过的课程理论分析这所学校的课程。

上海某中学推出了“个性课程”体系,高中开设了选修课23门,活动课34门,初中活动课35门。

除了必修课之外,将原来的选修课和活动课分化为5个层次的“个性课程”,即“讲座型”、“发展型”、“课题型”、“竞赛型”和“补缺型”。

每周按文、理科及综合科开设4至5个讲座,以社会热点和传播新信息为主,聘请专家学者担任主讲,学生可自由选择参加学习。

对学有余力和有特长的学生,通过“组织发展兴趣小组”、“导师带研究生”、“强化训练”等各种方式,施以个性化教育。

而对个别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学业再辅导,帮助他们顺利完成高中的学习任务。

博罗电大2015春季学期《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考试答案

(本科)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学生自学指导

2.学习者

3.副语言面部表情

4.实践日常生活知识

5.教学学生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D2.A3.B4.D5.C6.A7.B8.B9.A10.D

三、筒答题(每题5分,共20分)

1.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有利于大面积培养人才,扩大教学规模,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优势,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促进学生个性健康的发展和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有利于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确保学生获得系统的连贯的知识,保证教学质量;有利于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检查。

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学生的独立性与自主性受到很大限制;学生主要是接受性学习,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内容固定化、程序化,不能反映学生的实际需要,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预先设计,不能及时吸纳一些新的必要的科学成果;不能很好地照顾学生个性的发展。

2.教学艺术的特征,体现在:

①教学艺术的创造性。

②教学艺术的形象性。

③教学艺术的情感性。

④教学艺术的审美性。

3.当前教学模式的改革呈现下述趋势:

(1)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趋向多样化

(2)由以“教”为主向“学教并重”转化

(3)注重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

(4)教学模式的目标趋向情意化

4.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体现为:

(1)双边性

(2)认知性

(3)实践性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课程管理经历了一个中央统一集中管理到中央地方二级管理,再到中央、地方、学校三级管理的过程。

从1949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统一管理的模式。

80年代中后期,中央、地方二级课程管理体制的萌芽。

90年代中后期至今,逐渐提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体系。

该体系的特点是;力图在国家统一要求的前提下实现多样化、灵活化和弹性化,通过统一性保证国家的教育基本质量水平,而通过灵活性和弹性化满足地方和学校的实际需要。

目前,我国的三级课程管理体系开始实验,取得一些初步成果,如新课程实验区可根据本地区特点制订地区课程开发指南,学校可根据本校特点选择、调整教材,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等。

但实践中还存在许多具体问题。

2.在课程类型的讨论中,将学生在学习环境中,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视为隐性课程,又称为隐蔽课程、无形课程、潜在课程等。

它涉及的范围广泛,实施过程具有潜在性,而影响持久,且结果不易量化。

在学校中普遍存在的隐性课程体现在三个方面:

物质方面,制度方面和文化心理方面。

3、课堂气氛主要指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

优化课堂气氛的具体方法有:

多用陈述性语言,少用评价性语言;与学生平等相处;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注意物理环境的布置;加强师生互动。

五、实例分析题(20分)

在传统课程体系中,全国实行统一的课程计划和教学大纲,使用一套统编教材,课程结构和教学要求也比较单一。

学科课程为主,缺少活动课、综合课。

新课程改革中非常强调课程结构的调整,强调课程结构的

(1)综合性原则

(2)均衡性原则

(3)选择性原则

事实上校本课程开发作为一种新的课程开发策略,一种新的课程变革模式,一种新的课程管理模式,作为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作为学校特色的体现,具有重要意义与作用。

(1)完善课程体系

(2)促进学生个性的形成

(3)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

(5)充分利用地方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上海市这所中学的改革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校课程体系范例。

这所中学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学校课程体系,把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结合起来,普通课与职业课结合起来,国家课程与学校的特色课程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的课程资源,满足不同资质、特长、发展方向的学生的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