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88.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78873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1.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8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8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8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8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8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88.docx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8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88.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88.docx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88

考研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模拟题及答案解析88

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第1题:

华生认为“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育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这属于()。

A.内发论

B.外铄论

C.成熟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2题:

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的过程是需要满足的过程,这是指教育的()。

A.个体谋生功能

B.个体享用功能

C.个体个性化功能

D.个体社会化功能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解析:

四个选项概括了教育的四种个体功能。

C项与D项统称为个体发展功能。

个体谋生功能指通过教育,使学生获得一定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为他们谋生创造条件。

个体享用功能,指教育成为个体生活的需要,受教育过程成为需要满足的过程,在满足需要的过程中,求知欲得到实现,获得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并进而获得自由和幸福。

第3题:

教育是潜在的、间接的生产力,教育成果一般要通过受教育者的实际生产活动才能转化为直接的、物化的生产力。

这反映了教育的()。

A.超前性

B.继承性

C.迟效性

D.生产性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4题:

下列关于人的身心发展影响因素的主要观点中,属于内发论的是()。

A.自然成熟论

B.教育万能论

C.环境决定论

D.白板说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5题:

现代中等教育发展的一种重要趋势是()。

A.职业教育化

B.教育大众化

C.综合中学化

D.教育技术化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6题:

“学校课程中相关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生活”这一观点反映的课程理论是()。

A.存在主义课程论

B.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论

C.经验主义课程理论

D.社会中心课程理论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7题:

任何社会文化中的课程,事实上都是该社会文化的反映,学校教育的职责是要再生产对下一代有用的知识和价值。

这反映的课程定义为:

“课程即()。

A.社会改造的过程

B.教学科目

C.文化再生产

D.学习经验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8题:

“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模式属于()。

A.发展性教学模式

B.发现教学模式

C.非指导教学模式

D.暗示教学模式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9题:

比较准确地体现了启发性教学原则的是()。

A.各因其才

B.学不躐等

C.开而弗达

D.人不知而不愠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10题: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体现的德育方法有()。

A.榜样示范法

B.陶冶教育法

C.实践锻炼法

D.品德评价法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11题:

根据价值澄清理论,“做出喜欢的选择并对选择感到满意”属于()阶段。

A.选择

B.赞赏

C.行动

D.修养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12题:

教育对象的特殊性与教育情境的复杂性决定着教师职业具有()特点。

A.复杂脑力劳动

B.极大的创造性与灵活性

C.鲜明的示范性

D.长期性和长效性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13题:

下列哪一项不是布卢姆的研究成果?

()

A.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技能领域

B.掌握学习模式,认为大部分学生都能学好知识

C.诊断性、形成性和终结性教学评价理论

D.教学设计的系统分析模式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14题:

关于西周时期的“六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六艺”是指《诗》《书》《礼》《乐》《易》《春秋》

B.“六艺”是夏、商、西周时期教育的基本内容

C.“六艺”体现了文武兼备、诸育兼顾的特点

D.“六艺”反映了中华文明发展早期的辉煌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15题:

最早进行启发式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

A.孔子、苏格拉底

B.孔子、亚里士多德

C.孟子、柏拉图

D.朱熹、苏格拉底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16题:

南朝宋设立的集藏书、研究、教学为一体的机关是()。

A.国子学

B.四门学

C.总明观

D.太学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17题:

在古代科举考试中,与当今考试填空题类似的试题类型是()。

A.帖经

B.墨义

C.诗赋

D.策论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第18题:

下列传统蒙学教材中,出现最早的是()。

A.《千字文》

B.《名物蒙求》

C.《童蒙须知》

D.《唐诗三百首》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

解析:

《千字文》由梁朝周兴嗣所作,《名物蒙求》由宋朝方逢辰所作,《童蒙须知》由宋朝朱熹所作,《唐诗三百首》由唐朝以后后人编纂,故而《千字文》出现最早。

第19题:

颜元在漳南书院中进行分斋教学,其中所分设的斋舍中没有的是()。

A.理学斋

B.治事斋

C.艺能斋

D.帖括斋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20题:

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以专文论述师范教育的思想家是()。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谭嗣同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21题:

下列哪项不是我国历史上的教育管理机构?

()

A.国子监

B.学部

C.京师同文馆

D.中华民国大学院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22题:

以下哪所高校不属于抗战时期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创校成员?

()

A.国立北京大学

B.国立北平师范大学

C.国立清华大学

D.私立南开大学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23题:

以下几组有关教育家与其教育主张的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A.黄炎培——乡村教育

B.梁漱溟——职业教育

C.晏阳初——平民教育

D.陈鹤琴——生活教育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24题:

古罗马帝国后期,创立了基督教综合哲学体系,并为中世纪基督教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的是()。

A.昆体良

B.西塞罗

C.奥古斯丁

D.托马斯.阿奎那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25题:

有关城市学校论述错误的是()。

A.在领导权上最初独立自主,后来转交政府

B.在内容上强调世俗知识的学习

C.在培养目标上是适应对职业人才的需要

D.使用拉丁语教学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26题:

英国的四位教育家培根、洛克、斯宾塞、赫胥黎在教育主张上有一个共同点是()。

A.主张教育万能

B.强调教育的贵族性

C.强调教育应当遵循儿童心理

D.提倡科学教育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27题:

德国近代着重讲授自然科学和实用知识的学校是()。

A.文科中学

B.实科中学

C.文实学校

D.文法学校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第28题:

初级学院运动实际上是对美国()阶段教育改革的设想。

A.初等教育

B.中等教育

C.职业教育

D.高等教育

参考答案:

D

答案解析:

第29题:

俄国历史上第一次规定建立女子学校的章程是()。

A.《俄罗斯帝国大学章程》

B.《女子学校令》

C.《国民教育部女子学校章程》

D.《国民学校章程》

参考答案:

C

答案解析:

第30题:

在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中,根据学生“思辨”的兴趣应当开设的课程是()。

A.自然

B.数学

C.文学

D.神学

参考答案:

B

答案解析:

辨析题(首先判断正误,然后说明理由。

第31题:

讲授法是注入式的教学法,问答法是启发式的教学法。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错误。

首先,讲授法并不等同于“注入式”教学。

(1)注入式也叫“填鸭式”或“满堂灌”,是指教师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考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接受能力,把学生看成是消极、被动的客体,向学生灌输知识,要求学生死记硬背。

(2)讲授法分为“注入式”讲授和“启发式”讲授两种。

由于讲授法是一种单向性的思想交流,不易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容易形成“注入式”教学,但是,正确运用讲授法同样能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

其次,问答法并不等同于“启发式”教学。

(1)启发式是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为学习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谈话法的特点是老师问,学生答,因此容易形成对学生思维的启发。

但简单机械地运用谈话法,同样会使谈话法流于形式,而失去“启发”的功效。

详细解答:

解析:

该题目的题干是日常生活中考生常常误以为正确的观念,要通过该题目进行纠正。

第32题:

教育性教学是指“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错误。

(1)教育性教学原则是赫尔巴特提出来的,主要指道德教育是通过,而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的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2)所谓“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会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且会形成和改变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

“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一条基本规律。

这是因为:

首先,教学过程中所传授的各门学科知识,总会使学生在获得一定知识、技能和能力的同时,形成相应的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观点和态度,从而对学生的价值观、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旨在掌握特定学科知识的学习活动本身也具有巨大的潜在的教育性。

最后,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特定的班级社会气氛和人际关系的性质也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和性格。

题干并没有真正理解赫尔巴特的思想,而是望文生义,误以为教育性教学就是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意思。

当然,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会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教养。

当然,这也要求教师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

详细解答:

解析:

本题需要阐述清楚两个概念,重点在于考生如何理解教育性教学原则,以及是否了解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思想。

除了上述答题内容,考生还可以从教学功能的角度入手,学校教学具有教学、发展和教育三大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是相互影响、相辅相成的。

其中,教学的功能是最根本的,因为教学过程以传授知识为基础,所以知识的传授和学习成为教学过程最根本的特点。

教学和发展是教学过程的两大功能,两者不可有所偏废。

研究表明,知识的掌握是发展能力的基础,脱离了知识的学习和技能技巧的形成,能力便失去了赖以形成的手段和借以表现的形式,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在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的前提下,才能发展智力、能力,并且以发展了的智能学习更多的新知识,从而达到两者的统一。

最后,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但教学所具有的教育功能并不能自动实现,在努力实现教学过程的教学、发展两大功能时,必须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道德和思想品德教育。

第33题:

习得性无助感与人们对失败的归因有关。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正确。

(1)习得性无助感是当个体感到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对自己的重要生活事件产生影响时所体验到的一种抑郁状态。

(2)根据维纳的成败归因理论,一个总是失败并把失败归因于内部、稳定、不可控因素(即能力低)的学生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感。

详细解答:

解析:

学习动机的多种理论都非常重要,考生一定要做好应对各种题型的准备。

简答题

第34题: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从而表现出具有不同的质的不同阶段。

据此,他把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的认知活动,主要是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得动作经验,主要特点是:

①一般从对事物的被动反应发展到主动的探究;②认识事物的顺序是从认识自己的身体到探究外界事物;③儿童渐渐获得了客体永恒性;④本阶段儿童还不能用语言和抽象符号为事物命名。

(2)前运算阶段(2~7岁):

运算是指内部化的智力或操作。

这一阶段儿童的特点是:

①儿童具有泛灵论的特点,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②儿童表现为不为他人着想,一切以自我为中心;③他们的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思维具有不可逆性和刻板性等特点;④儿童尚未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结构已发生了重组和改善,思维具有一定的弹性,思维可以逆转,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等的守恒概念。

但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仍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

儿童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

(4)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并能发现命题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能理解符号的意义、隐喻和直喻,能做一定的概括,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详细解答:

解析:

除发展阶段论以外,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还包括认知发展观与影响发展的因素。

第35题:

简述我国教育研究的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1)教育研究方法的统一性与多元性。

多种教育理论流派的形成导致教育研究方法的统一性和多元性。

(2)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及其研究方法的移植。

教育现象涉及人类科学的所有领域,借鉴移植各门科学的研究方法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3)教育研究的可操作性。

教育实验的人工控制和数学方法与计算机技术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都体现了可操作性。

(4)关注教育研究的价值标准。

注重教育研究的价值导向、伦理因素以及研究结果的价值判断等。

(5)教育科学研究的自然化和生态化。

在自然情境中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提高研究的外在效度及其实际应用部分。

详细解答:

解析:

研究方法的第一章鲜有简答题考点,但是该题目考生要认真掌握。

第36题:

简述文化对教育的制约性。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1)文化知识影响着教育的内容和水平。

文化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是通过传承和创新文化来培养人,学校教育的任务之一就是传授系统化、概念化的文化知识,反映到课程上,课程本身就是文化知识的载体,也是一种特定的文化形式。

文化知识始终是教育的主要资源。

(2)文化模式制约教育环境与教育模式。

首先,文化模式为教育提供了特定的背景。

教育促进个人的发展,必须受到特定文化模式的制约。

文化模式对每个人的塑造力量很大。

其次,文化模式还从多方面制约教育模式。

不同文化模式下的教育管理方式、教育方法等都有很大的差异。

(3)文化传统制约着教育的传统与变革。

文化传统越久,对教育传统变革的制约性越大。

文化传统影响着学校的教育方法,不同的文化传统对待学习和读书的态度不同,反映到教育上,教师教育的方法方式也不同。

例如,中国的传统文化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学校教育便把读书视为获得真知的唯一源泉。

详细解答:

解析:

通过这道题,请考生一定要复习好教育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

第37题:

简述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主要涉及的内容有职业教育的作用、地位、目的和方针。

(1)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

第一,就理论价值而言,他认为职业教育的作用是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

第二,对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作用而言,职业教育有助于解决中国最大、最急需解决的生计问题。

第三,在整个教育体制中的地位,黄炎培认为可以概括为“一贯的、整个的、正统的”。

(2)职业教育的目的:

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

(3)职业教育的方针:

第一,社会化,职业教育须适应社会需要。

第二,科学化,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

包括物质方面的工作和人事方面的工作均需遵循科学原则。

(4)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

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

(5)职业道德教育:

“敬业乐群”是黄炎培对职业道德教育的总结。

详细解答:

解析:

六大现代教育家的思想都要熟记,考生可根据该题目的答案要点总结知识框架。

第38题:

简述骑士教育的内容、目的和影响。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骑士教育是一种中世纪西欧封建社会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属于世俗教育。

(1)目的:

培养英勇善战、忠君敬主的骑士精神和技能,进而维护封建统治。

(2)内容:

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①家庭教育阶段(0~7、8岁):

儿童在家接受母亲的教育,内容有宗教知识、道德及身体的养护;②礼文教育阶段(7、8~14岁):

低一级的贵族将子弟送往高级贵族的家庭中充当侍童;③侍从教育阶段(14~21岁):

重点学习“骑士七技”,包括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同时还要侍奉领主和贵妇;④年满21岁,通过授职典礼,正式获得“骑士”封号。

(3)影响:

积极影响:

①是一种重要的世俗教育形式,对教会教育有一定的冲击作用;②扩充了教育内容,“骑士七技”涉及诸多方面,有利于全面发展;③对于当时的政局稳定有一定积极作用。

消极影响:

①骑士教育是一种典型的武夫教育,重在灌输服从与效忠的思想观念,是为了维护黑暗的封建统治;②对文化知识的传授并不重视,且轻视女子教育。

详细解答:

解析:

中世纪教育当中重要的世俗教育形式还有中世纪大学、宫廷学校和城市学校,考生都要熟练掌握。

第39题:

简述经典条件作用的主要规律。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经典条件作用是心理学家巴甫洛夫通过狗分泌唾液的实验而得出的结论。

经典条件反射,是一种刺激替代过程,即由一个新的、中性的刺激替代了原先自然引发反应的无条件刺激。

由于条件刺激引发的反应,就称为条件反应。

其主要规律有:

(1)习得与消退。

将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同时或近于同时地多次呈现,就能让条件刺激代替无条件刺激使有机体做出反应,这就叫作条件反射的习得。

如果反应行为得不到无条件刺激的强化,即使重复条件刺激,有机体原先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也会减弱或者消失,这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

(2)泛化。

条件反射一旦建立,那些与原来刺激相似的新刺激也有可能唤起反应,这叫作条件反射的泛化。

例如,用500赫兹的音调与进食相结合来建立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在实验初期,许多其他相似的音调也会引起唾液分泌。

(3)分化。

分化是与泛化互补的过程,是指只对特定刺激予以强化,而对引起条件反射泛化的类似刺激不予强化,这样,条件反射就会得到分化,类似的不同刺激就会得到辨别。

(4)高级条件作用。

由一个已经条件化了的刺激来使另外一个中性刺激条件化的过程,叫作高级条件作用。

例如,当狗对响铃产生条件作用时,同时给它另外一个中性刺激,比如灯光,几次之后,不响铃,仅仅给灯光,狗也会分泌唾液。

(5)两个信号系统理论。

凡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物理性条件刺激叫作第一信号系统的刺激;凡是能引起条件反应的,以语言符号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叫作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

详细解答:

解析:

对于行为主义的掌握,考生要明确其代表人物、著名实验、对学习实质的阐述以及主要规律。

分析论述题必答题

1.阅读以下材料,并回答问题。

一名初中学生向语文老师报告说,她新买的新华字典不见了,而她曾在这本字典的背面写了个“玉”字。

老师问明情况后,让这名学生先不要张扬,老师帮她找一找。

老师来到教室说,前两天老师布置让每位同学都买一本字典,现在请同学们把自己的字典拿出来让老师检查一下。

检查中,老师发现一名学生的字典后面写了个“璧”字,而这显然是在原来的“玉”字上面改的。

老师当时迟疑了一下,这名女生顿时满面通红。

但老师并没有表现出什么,而是继续检查其他学生的字典。

后来老师了解到这名女生品德很好,但家境贫寒,母亲抱病卧床。

因为还要给母亲买药,一本11块钱的字典对她来说很难买得起,而老师当时要求每个同学必须买一本字典。

了解到这些情况后,老师自己花钱买了一本字典,并在最后一页精心地摹下了一个“玉”字。

然后,老师当着全班同学宣布说,某某同学的字典找到了,是其他班的同学捡到的。

数年后,学生们毕业了,有一天这位老师收到一封信,里面夹着11元钱。

在信里,这名学生向老师承认了错误,并衷心感谢老师对她的爱护。

第40题:

阅读这则材料,谈谈你对这位老师的看法。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这则材料让人感动,语文老师的做法温馨且妥当。

因为:

①这位教师具有崇高的教育职业道德。

主要表现在,第一,当学生发现字典不见时,教师积极主动地帮助学生找回字典。

第二,当发现真正偷字典的学生时,她没有马上指出她,而是积极寻找学生偷字典的原因,并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因为找出小偷不难,难的是如何帮助她改变偷东西的习惯,达到教育目的。

很少有教师想到这个层面,看得出这个教师心中有这样的一个信念,“把每个学生都教育好”。

第三,当教师得知学生偷字典的原因时,首先想到的是帮助他,小心翼翼地保护她的自尊心,并且自己掏钱为学生弥补过失,表现了崇高的师德,令人敬佩。

②这位教师具有高超的教育技能。

当教师查寻字典时,这个偷字典的女生满脸通红,教师为什么“包庇”她,对学生来讲,是心知肚明的,而教师的做法春风化雨,不教达到了教的效果。

真正教育或者德育的方法,是随心所欲不逾矩的。

这位教师敏锐地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她偷字典的动机,理解学生的难处后,采取了不动声色的帮助她的办法,这就是教育。

因为教师看到了学生维护自尊心的、内疚的表情,感受到了学生内心的挣扎,教师默默无闻地买字典并维护她的尊严的举动,学生全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显然教育效果已经达成。

教师的11元钱买来了一个诚实、敢于承认错误的学生,这是多么可贵的教育方法。

详细解答:

第41题:

你认为应该如何做一个好教师?

参考答案:

正确答案:

这则材料告诉我,要想做一个好教师,不仅需要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教育教学知识、良好的教学技能,更要有关爱和帮助学生的心灵、热爱教育的情结、高尚的师德、培养学生的智慧。

结合材料,我想着重谈一下后面几点:

①教师应该有关爱和帮助学生的心灵、热爱教育的情结。

在处理整个事件的过程中,老师充分考虑到了学生偷字典的动机和内疚感受,她本可以直接找出小偷,然而她更想帮助学生改掉偷东西的毛病,把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果没有关爱学生心灵的思想,她不会这么做。

所以,任何一位教师,一定要以育人为最终原则,不仅要在乎学生的是非对错,更要在乎学生做错事的动机,以及怎样帮助学生学会真善美。

只有爱学生,才会帮学生,才会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工作才不会机械,育人工作才会做得出色。

②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师德。

师德表现在关心学生,帮助学生之中,材料中这位教师愿意拿出自己的钱帮助偷字典的学生,而不是粗暴地对待她,从而促成了一段动人的教育故事。

这与社会上那些仅仅知道体罚学生、打骂学生,甚至虐待学生的教师相比,是难能可贵的,也告诉我们,唯独具有高贵德行的人才配拥有教师的职业。

从国家层面上看,我们在选拔教师时,最应该首先考察德行,这是好教师的先决必备条件。

③教师应该不断增长自己培养学生的智慧。

如果我是那位教师,在得知她偷字典的隐情时,真不知如何帮助学生。

但是这位教师仅仅用11元钱就可以“买回”学生的良好品行,整个教育过程不动声色,连一句教育的话都没有,这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不是每个教师都懂得如何智慧化解育人难题,只有不断去总结教育经验,了解学生心理,遵循人发展的规律的教师,才是真正智慧的。

一位教师,如果能够体会学生的心情,从“情”入手,往往就是最聪明的做法。

教学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