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会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78578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3.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本会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成本会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成本会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成本会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成本会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本会计.docx

《成本会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本会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本会计.docx

成本会计

变动成本与期间成本的区别

应用前提条件不同

变——进行成本性态分析,将全部成本分为固定和变动成本

完全——生产成本和非生产成本

狭义成本计算:

是指一般意义上的成本核算,即归集和分配实际成本费的过程。

广义成本计算:

指现代意义上的成本管理系统,这个系统是由成本核算子系统、成本计划子系统、成本控制系统和成本考核有机结合而成的。

例:

甲企业只生产经营一种产品,1997年开始投产,当年生产量为500件,销量量为300件,期末存货量为200件,销售单价为100元/件。

当期发生的有关成本资料如表3

资料单位: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变动性

6000

4000

1000

600

300

固定性

5000

1000

2500

500

总额

6000

4000

6000

1600

2800

500

产品成本与期间成本

变动成本法下

本期产品成本合计=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性制造费用

=6000+4000+1000=11000(元)

单位产品成本上=11000/500=22(元件)

期间成本=固定制造费用+销售费用总额+管理费用总额+财务费用总额

=5000+1600+2800+500=9900(元)

全完成本法下

本期产品成本合计=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6000+4000+6000=16000(元)

单位产品成本上=16000/500=32(元件)

期间成本=销售费用总额+管理费用总额+财务费用总额

=1600+2800+500=4900(元)

销货成本与存货成本

变动成本法下

期末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期末货存量

=22×200=4400(元)

本期销货成本=单位销货成本×本期销货量

=22×300=6600(元)

完全成本法下

期末存货成本=单位期末存货成本×期末货存量

=32×200=6400(元)

本期销货成本=单位销货成本×本期销货量

=32×300=9600(元)

本期销售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发生产品生产成本-期末存货成本

本期销售货成本=单位变动生产成本×本期销售量

营业利润

变动成本法下

营业收入-变动成本=贡献边际贡献边际-固定成本=营业利润

完全成本法下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毛利营业毛利-营业费用=营业利润

变动成本与完全成本法之间最本质区别

销售量变动

营业利润变动

增加

增加

减少

减少

最高

最高

最低

最低

相等

相等

规律:

 

在变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真正成了反映企业销量变动晴雨表,有助于促使企业重视市场销售。

两种成本营业利润差额变动规律

某期两种成本计算法下营业利润广义差额=该期完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该期变动成本法下营业利润

二、差异原因

单价:

单们变动成本,销售量排除仅剩固定性制造费用

计入当期利润表固定制造费用水平出现差异,具体表现为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吸收固定费用与期初释放固定制造费用之间差异。

广义营业利润差额简算法公式

某期广义营业利润差额=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固定制造费用—完全成本法下期初存货释放固定制造费用完全成本法下期末存货吸收固定性制造费用

若本期产量小于期末存货量=本期固定性制造费用+单位期初存货固定性制造费*(期末存货量—本期产量)

变动成法优缺点及应用

一、优点:

1、能揭示利润与业务量之间正常关系,有利用促进使企业重视销售工作

2、可以提供有用的成信用使于科学成本分析和成本控制

3、提供成本、收益资料、便于进行短期经营决策

4、可以简化成本核算工

二、缺点:

1、不符合传统成本观念要求

2、不能适应长期决策的需要

3、对所得税影晌

三、变动成法应用

1、双轨制

2、单轨制

3、结合制——此观点较合理

一、本量利分析的基本含义

分析成本——业务量——利润三者依存关系,指在变动成本计算模式的基础上,以数学化的会计模型与图式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前提条件

1.成本性态分析假设2.相关范围及线性假设3.产销平衡和品种结构不变假设4.变动成本法假设5.目标利润假设

本量利分析概述

基本等式

营业利润(P)=销售收入-总成本

=px-(a+bx)

 

保本分析的基本概念

保本是一定时期内收支相等,不盈不亏,利润为零

保本分析包括确定保本点,评价经营安全程度及保本状态判定。

保本点含义:

保本点使企业保本状态时业务量的总称BEP。

保本点在我国又称盈亏临界点——盈亏平衡

单品种下保本点确定方法

②基本等式法:

保本量=固定成本/(单价—单位变动成本)=a/(p—b)

保本额=单价X保本量=

先计算保本量才能进一步计算保本额

③贡献边际法:

保本量=固定成本/单位贡献边际

保本额=单价x保本量

不受顺序限制,可同时计算保本量及保本额

绝对量:

 MS量、MS额相对量:

 MSR额

 

保本分析

安全程度评价

保本作业率:

 

一、保利点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含义:

指在单价和成本水平确定的情况下,为确保预先确定的目标(TP)利润能够实现,而应达到的销售量和销售额的统称

计算

 

一、保利点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

含义:

又称实现目标净利润的业务量(TTP)是企业在一定时期缴纳所得税后实现利润目标。

计算公式:

 

保本点、保利点、保净利点计算公式的比较:

共性:

当计算销售量时,均以CM为分母,当计算销售额时,则均以CMR为分母.

区别:

对各指标的影响因素有所差别

保利点既可以转化为保本点,也可以转化为保净利点

二、成本与其他因素的关系

为保证目标利润实现的单位变动成本=(销售收入-固定成本-目标利润

)/销售量

为保证目标利润实现的固定成本==销售额-变动成本-目标利润

=销售额-变动成本-目标利润

=贡献边际总额-目标利润

=销售收入×贡献边际率-目标利润

=销售收入×(1-br)-目标利润

=单位贡献边际×销售量-目标利润

=(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目标利润

单价与其他因素关系

为保证目标利润实现的单价=(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目标利润)/销售量

=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目标利润)/销售量】

=单位变动成本+单位目标贡献边际

利润与其他因素关系

利润=(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

=单位贡献边际×(安全边际量+保本量)-固定成本

=单位贡献边际×MS量+(单位贡献边际×保本量-a)

=单位贡献边际×MS量=MS额×CMR

销售利润率=贡献边际率×安全边际率

1.传统式保本图

例:

某产品生产,单价100元,单位变动成本60元,固定成本总额2800元,预计产销量为120件。

计算保本点为:

 

预计利润=(100-60)×120-2800=2000(元)

预计收入=100×120=12000(元)

预计总成本=60×120+2800=10000(元)

单价p因素变动对保本点和保利点影响

 

单位变动成本b因素单独变动影响

 

固定成本a因素单独变动影响

 

目标利润因素单独变动影响

 

因素变动对保本点和保利点影响

销售量因素单独变动影响

由基本等式P=px-bx-a可知,保本点与保利点的大小与企业的实际销售量无关,销售量的变化只会对安全边际产生影响。

有关因素变动后对安全边际的影响

2单价因素单独变动的影响:

保本点相反方向,安全边际向同方向变动

②单位变动成本因素单独变动影响:

保本点同方向,安全边际反方向

③固定成本因素单独变动的影响:

保本点同方向,安全边际反方向

④预计销售量因素单独变动的影响:

使安全边际同方向变化

多品种条件下本量利分析

综合贡献边际率法

 

1、总额法

 

2、贡献边际率总和法

 

3、加权平均法

 

 

例:

已知:

甲企业组织三种产品的生产经营,2007年全厂预计发生固定成本300000万元,各种产品的预计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等的计划资料见下表:

品种目项

销量

单价

单位变动成本

销售收入

贡献边际

贡献边际率

④=①x②

⑤=①x(②x③)

⑥=⑤/④

A

100000件

10

8.5

1000000

150000

15%

B

25000台

20

16

500000

100000

20%

C

10000套

50

25

500000

250000

50%

合计

2000000

500000

要求:

(1)计算该企业的综合贡献边际率

(2)计算该企业2007年的综合保本额

(3)计算该企业的综合保利额

1、总额法

综合贡献边际率=(500000/2000000)×100%=25%

综合保本额=300000/25%=1200000

综合保利额=(300000+150000)/25%=1800000

2、贡献边际率总和法

 

3、加权平均法

 

 

例:

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其销量比为1︰2︰3,则可确定甲产品为标准产品,则:

联合单价=1×p甲+2×p乙+3×p丙

联合单位变动成本=1×b甲+2×b乙+3×b丙

联合单位法

 

解:

(1)A、B、C销量比=100000︰25000︰10000

=10︰2.5︰1

(2)联合单价=10×10+20×2.5+50×1=200元

(3)联合单位变动成本=8.5×10+16×2.5+25×1=150元

(4)联合保本量=300000/(200-150)=6000

(5)A产品保本量=6000×10=60000件

B产品保本量=6000×2.5=15000台

C产品保本量=6000×1=6000套

分算法:

固定成本由贡献边际进行补偿,因此按贡献边际进行分配如下:

固定成本分配率=300000/500000=0.6

A承担的固定成本=150000×0.6=90000万元

B承担的固定成本=100000×0.6=60000万元

C承担的固定成本=250000×0.6=150000万元

则:

A产品的保本量=90000/(10—8.5)=60000件

A产品的保本额=10×60000=600000万元

保本点敏感性分析

一、敏感性分析的必要性

保本点敏感性分析,指在现有或预计销售量的基础上测算影响保本点的各个因素单独达到什么水平时仍能确保企业不亏损的一种敏感性分析方法。

二、敏感性分析的前提

1、有限因素的假定

2、因素不相关的假定

3、相同变动幅度的假定

4、影响效果相同的假定

三、敏感性分析的具体假定

1、销售量为常数的假定

2、企业正常盈利的假定

3、因素单独变动的假定

四、保本点敏感性分析的公式

 

例:

某企业只经营一种产品,2006年实际销售量10000件,单价为100元/件,单位变动成本为70元/件,固定成本200000元,实现利润100000元。

要求:

(1)假定2007年各种条件均不变,计算该年的保本量

(2)进行该年的保本点敏感性分析

 

决策分析概述

含义与意义:

管理会计决策分析,对未来实践方向、目标、原则和方法作出决定,不是瞬间行为。

它是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兴衰成败的关键所在。

遵循原则:

1.合法性、政策性原则2.责任性原则3.民主性原则

4.相对合理性原则5.效益性原则6.科学性原则

经营决策的基本方法

一、单位资源贡献毛益法

1、单位资源贡献毛益=单位贡献毛益/单位资源定额

2、决策判断标准:

单位资源贡献毛益大则优

3、应用条件:

企业生产受到某一种资源的约束,并已知备选方案中各种产品的单位边际贡献和单位产品的资源消耗额。

4、特点及适用范围

简单,常用于互斥方案的决策,如新产品开发的品种决策。

二、贡献毛益法

1、贡献毛益=相关收入—相关成本

2、决策判断标准:

贡献毛益大则优

3、方法使用条件:

有业务量,无专属成本、及机会成本发生。

4、特点及适用范围

常用于不涉及专属成本和机会成本的单一方案或多方案中的互斥方案的决策,如亏损产品的决策,即适用于收入成本型方案的选择。

例:

1、A公司原有甲产品,现利用剩余能力

开发乙或丙产品。

有关资料如下:

产品名称

X(件)

3000

1000

1400

P(元/件)

50

90

70

B(元/件)

30

65

48

a(元)

18000

要求:

进行开发乙或丙产品的决策。

解:

不考虑减产,则无机会成本。

固定成本属于共同成本。

乙产品TCM=1000(90-65)=25000元

丙产品TCM=14000(70-48)=30800元

因为:

丙产品TCM>乙产品TCM

所以,生产丙产品有利。

三、差量收益法

1、△P=△px—△C

=[(px)A—(px)B]—(CA—CB)

=PA—PB

2、决策判断标准:

△P>0A方案优

△P<0B方案优

3、方法使用条件:

有业务量资料

4、特点及适用范围

比较科学、简单、实用,适用于单一方案决策或两个互斥方案的比较决策。

相关收益法

1、计算每一方案的相关收益

相关收益=相关收入-相关成本

2、相关收益最大的方案为优

3、用于两个以上方案的决策,但不能反映中选方案比放弃方案多获得的利润。

例2、A公司原有甲产品,现利用剩余能力开发乙或丙产品,开发乙产品减产1/3,开发丙减产1/2。

有关资料如下:

产品名称

X(件)

3000

1000

1400

P(元/件)

50

90

70

B(元/件)

30

65

48

a(元)

18000

要求:

考虑减产的影响,进行开发乙或丙产品的决策

解:

考虑减产的影响,则存在机会成本。

乙产品机会成本=(50-30)×3000×1/3=20000元

丙产品机会成本=(50-30)×3000×1/2=30000元

则:

乙产品相关收益=25000-20000=5000元

丙产品相关收益=30800-30000=800元

因为:

乙产品的相关收益高

所以开发乙产品有利。

3、假定企业只生产甲产品,正常生产能力100台,目前产销80台,p=1000元/件,单位产品成本资料如下:

直接材料300元,直接人工200元,变动制造费100元,固定制造费200元,单位产品成本800元。

根据以下不相关情况,作出是否接受追加订货的决策。

(1)接受追加订货20台,出价700元

(2)接受追加订货40台,出价700元

(3)接受追加订货20台,剩余能力可出租,获得租金净收益3500元。

解:

(1)追加20台,不超过生产能力,则未发生专属成本。

由于剩余生产能力不能转移利用,因此不发生机会成本。

根据以上分析,采用贡献毛益法。

相关单位成本=300+200+100=600元

TCM=20×(700-600)

=20×100

=2000元

∵TCM>0

∴应接受追加订货20台

(2)接受追加订货40台,超过剩余生产能力,为接受追加订货40台必须减少正常生产量20台,所以存在机会成本——减少正常生产量20台的收益。

机会成本=20×(1000-600)=8000元

根据以上分析,应采用相关收益法决策

接受追加订货40台的相关收益

=40×(700-600)-8000

=-4000

因为:

相关收益为负,

所以:

不接受追加订货40台。

(3)接受追加订货20台,不超过生产能力,则未发生专属成本。

由于剩余生产能力转移利用,因此发生机会成本3500元。

根据以上分析,采用相关收益法。

相关单位产品成本=300+200+100=600元

相关收益=20×(700-600)—3500

=20×100—3500

=—1500

∵相关收益<0

∴不接受追加订货20台,应出租剩余生产能力可多获利1500元。

例:

利源公司专门制造汽车发动机,其中某项零件过去是自制的,近有某外商愿提供该零件,开价18元/个,公司要求财务科编制零件近一年实际成本,以便决定取舍。

单位零件实际成本如下:

直接材料6元,直接人工5元,变动制造费3元。

专属制造费总额16000元,固定制造费(共同)48000元。

要求:

(1)假定公司停止该零件生产,其生产设备无他用,当利源公司零件需要量为多少,才能外购?

解:

(1)因为未知业务量,且零件自制或外购所取得的收入一致,所以采用成本无差别点法。

设:

X为零件需要量

外购成本Y外=18X

自制成本Y自=14X+16000

令Y外=Y自有18X=14X+16000

∴X=4000件

讨论:

当X>4000件,Y外>Y自,自制优

X<4000件,Y外

X=4000件,自制、外购均可

(2)若全年零件需要8000个,停产该零件后,生产设备可用于新产品生产,每年提供50000元的净利,问利源公司是否购入该零件?

解:

因为业务量已知且发生机会成本,所以采

用相关成本法决策。

Y外=8000×18=144000元

Y自=50000+16000+14×8000

=66000+112000

=178000元

因为Y外

七、利润无差别点法

1、定义:

指利用调价后可望实现销量与利润无差别点销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调价决策的一种方法,也称价格无差别点法。

2、利润无差别点销量是指某种产品为确保原有盈利能力,在调价后应至少达到的销量指标。

3、利润无差别点销量X0=(a+P)/(p1-b)=TCM/(p1-b)

P-调价前可获得利润,p1-拟调单价

TCM-调价前可获贡献毛益

4、决策标准

X调价后>X0,调价

X调价后

X调价后=X0,调价与不调价效益相同

例:

当某公司生产经营的A产品的售价为100万元/件时,可以实现销售量10000件,固定成本300000万元,单位变动成本60万元,实现利润100000万元。

假定企业现有最大生产能力19000件。

要求:

利用利润无差别点法评价以下各不相关条件下的调价方案的可行性。

1、若将售价调低为85万元/件,预计市场容量可达到16500件左右。

2、若将售价调低为80万元/件,预计市场容量可达到20000件以上。

3、若调低售价为80万元/件,预计市场容量可达到23000件,但企业必须追加50000万元固定成本才能具备生产23000件产品的能力。

4、若调高售价为110万元/件,只能争取到7000件订货(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

5、若调高售价为110万元/件,只能争取到7000件订货,剩余生产能力可以转移,可获贡献毛益60000万元。

解:

1、若将售价调低为85万元/件,预计市场容量可达到16500件左右。

利润无差别点销量X0

=(300000+100000)/(85-60)

=16000件

因为最大生产能力19000件>预计市场容量16500件

可望实现销量16500件>利润无差别点销量16000件

所以,应当考虑调价。

2、若将售价调低为80万元/件,预计市场容量可达到20000件以上。

利润无差别点销量X0

=(300000+100000)/(80-60)

=20000件

因为最大生产能力19000件<预计市场容量20000件

可望实现销量19000件<利润无差别点销量20000件

所以,不应调价。

3、若调低售价为80万元/件,预计市场容量可达到23000件,但企业必须追加50000万元固定成本才能具备生产23000件产品的能力。

利润无差别点销量X0

=(300000+50000+100000)/(80-60)

=22500件

因为最大生产能力=预计市场容量23000件

可望实现销量23000件>利润无差别点销量22500件

所以,应当考虑调价。

4、若调高售价为110万元/件,只能争取到7000件订货(剩余生产能力无法转移)。

利润无差别点销量X0

=(300000+100000)/(110-60)

=8000件

因为最大生产能力19000件>预计市场容量7000件

可望实现销量7000件<利润无差别点销量8000件

所以,不应调价。

5、若调高售价为110万元/件,只能争取到7000件订货,剩余生产能力可以转移,可获贡献毛益

60000万元。

利润无差别点销量X0

=[300000+(100000-60000)]/(110-60)

=6800件

因为最大生产能力19000件>预计市场容量7000件

可望实现销量7000件>利润无差别点销量6800件

所以,应考虑调价。

B、新产品开发决策

已知:

某企业决定生产A零件,有甲、乙两种不同的工艺方案可供选择甲方案的固定成本为240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80元/件;乙方案的相关固定成本为1600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120元/件。

解:

设甲方案的固定成本a1,单位变动成本b1;

设乙方案的固定成本a2,单位变动成本b2

因为,a1=24000>a2=160000;b1=80

所以,符合应用成本无差别点法进行的决策

成本无差别=(a1-a2)/(b1-b2)=(240000-160000)/120-80=2000(件)

决策结论:

当A零件的需用量小于或等于2000件时,应择乙工艺方案;当A零件的需用量大于或等于2000件时,应选择甲工艺方案。

二、以成本为导向的定价方法

(一)总成本定价法

价格=(预计总成本+目标利润)/预计产销数量

该法适用于只生产一种产品的情况,此法的关键是预测出正确可信的销量资料。

(二)成本加成定价法

  价格=单位产品成本+加成额

=单位产品成本×(1+加成率)

其中,加成率=加成内容/相关成本

在不同的成本计算模式下,单位产品成本和加成率的口径均有所不同。

定价决策分析

1、完全成本法下的成本加成定价法

价格=单位产品成本×(1+成本毛利率)

成本毛利率=(利润+非生产成本)/生产成本

2、变动成本法下的成本加成定价法

价格=单位变动生产成本×(1+变动成本贡献率)

变动成本贡献率=

 

(三)收益比率定价法

 完全成本法下:

价格=

 

 

变动成本法下:

价格=

 

四、以特殊目的为导向的定价方法

(一)保利定价法

指在已知的目标利润或目标贡献边际、预计销量和相关成本的基础上计算以保利为目的的保利价格的一种定价方法。

 

(一)保本定价法

指在已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