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病句修改专项突破.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77893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病句修改专项突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病句修改专项突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病句修改专项突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病句修改专项突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病句修改专项突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病句修改专项突破.docx

《高考病句修改专项突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病句修改专项突破.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病句修改专项突破.docx

高考病句修改专项突破

高考病句修改专项突破

第1讲语序不当

一.明确考纲要求

辨析病句为高考必考题,其考查范围为六种类型:

(1)语序不当;

(2)搭配不当;

(3)成份残缺或赘余;(4)结构混乱;

(5)表意不明;(6)不合逻辑。

二.依次突破各考点

(一)语序不当

1.事理顺序不当:

词语之间的排列不合逻辑。

例:

(1)学生、领导和老师参加了升学典礼。

(应改“学生、老师和领导”或“领导、老师和学生”)

(2)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

(“研究”和“听取”对调)

(3)1956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

(“新出土的”调到“两”前)

(4)这本小说对我不感兴趣。

(“这本小说”和“我”对调)

2.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1)两个分句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面。

不但他成绩好,而且思想也好。

(“不但”移至“他”之后)

(2)两个分句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面。

他们不但完成了任务,而且我们也完成了任务。

(“他们”移至“不但”之后)

(3)由于技术水平太低,这些产品质量不是比沿海地区的同类产品低,就是成本比沿海的高。

(“不是”移至“质量”前)

3.句子成分次序不当

(1)在现代化建设中,应发挥广大知识分子充分的作用。

(“充分”调至“发挥”前)

(2)这种管子要不要换?

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引起了议论。

(“广泛”移至“议论”前)

受访的每一位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

(“将来”移至“自己”之后)

(3)多项定语排序不当

多项定语一般按下列顺序排列:

①表领属(谁的)或时间处所的

②指示代词

③数量词(多少)

④动词或动词短语

⑤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

⑥表性质的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定语应放在不带“的”的定语之前。

[正面示例]

花园里(表领属)那(指示代词)几朵(数量)盛开的(动词)美丽的(形容词)红色(表性质的名词)玫瑰花被人摘走了。

又例:

1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

(“一连串”移至“发生的”之后)

②他是一位优秀的有30多年教龄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改为:

他是北京大学中文系的一位有30多年教龄的优秀的教授。

(4)多项状语排列不当

多项状语一般按下列顺序排列:

①表时间、处所的词或短语

②表范围的短语

③表情态或程度的短语

④表对象的介宾短语要紧挨中心语

例:

1许多代表今天早上(时间)在会议室里(表处所)都(范围)

热情地(情态)同我们(对象)交谈。

②居里夫人艰辛的在简陋的工作室里经过漫长的研究,终于发现了镭。

(将“艰辛”移至“研究”前)

4.分句间次序不当

例:

1他不但能读书作文,而且会认真写字。

(将“读书作文”与“认真写字”换位)

②他跳下池塘,来到池边,很快游过去了。

(将“跳下池塘”和“来到池边”换位)

第2讲搭配不当

一、搭配不当的类型

主谓搭配不当

主宾搭配不当

类型动宾搭配不当

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关联词搭配不当介词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

(1)人民的生活水平正在不断的改善。

(“改善”应为“提高”)

(2)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和伟大的形象,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

(“品质”不能“浮现”,多主与一谓不能全相搭配)

(3)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

(“生产”与“长势良好”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去掉“生产”)

2.主宾搭配不当

(1)他的家乡是青冈县人。

(主宾搭配不当,去掉“人”或“的家乡”)

(2)我们坚信,总有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

(改“国家”为“行业”)

3.动宾搭配不当

(1)战士们冒着滂沱的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速前进。

(去掉“和”,在“泥泞的小路”前后分别加上“在”和“上”)

(2)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

(“注视”和“报告”不搭配,改成两句表达。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1)清晨,大街两旁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

(改“人群”为“人”)

(2)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

(改状语“严肃”为“认真”)

(3)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

(去掉补语“整整齐齐”)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1)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改“的”为“能否”)

注意:

某些句子形式上是一面对两面,但实际上句意也是协调的,因为“一面”包含两面内容。

(2)建筑质量的好坏,直接关涉到人民群众的安全。

(此句中,第一分句中讲了两方面,其实后一分句也包含两种意思,所以无病。

(3)储蓄所吸纳储蓄额的高低对国家流动资金的增长有重要的作用,因而动员城乡居民参加储蓄是积累资金的重要手段。

(“增长”包含“多”和“少”)

6.关联词语搭配不当

(1)应用这种罗盘,无论在阴云密布以及早晚看不到太阳的时候,也不会迷失方向。

(改“无论”为“即使”)

(2)一个球的输赢不仅仅关系到个人的面子,而是关系到祖国的荣誉。

(改“而是”为“而且”)

(3)这本书已经出版多年了,所以作者最近又作了较大的修改。

(去掉“所以”)

(4)只要经常复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改“只要……就……”为“只有……才……”)

7.介词搭配不当★

(1)他们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并没有消沉,而是在大家的信赖和关怀中得到了力量,树立了克服困难的信心。

(改“在”为“从”)

(2)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是有起有伏,波浪式前进的,这是由于事物的内部矛盾以及种种外因影响所决定的。

(将“由于”改为“由”)

第3讲成分残缺或赘余

一.成分残缺的类型:

主语残缺

谓语残缺

宾语残缺

附加成分残缺

1.主语残缺

(1)看了“崇尚科学,批判邪教”的展览,使我有了很多感想。

(去掉“使”)

(2)在这部作品中,并没有给人们多少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启示。

(去掉“在……中”)

2.谓语残缺

例:

发射试验通信卫星取得圆满成功,表明我国已经独立自主的建成研制、发射、跟踪地球同步卫星工程体系的能力。

(宾语“能力”缺谓语“具有”,加在“已经”后)

3.宾语残缺

(1)为了弥补用水不足,只好将废水回收,开展一水多用和用河水代替自来水使用。

(后少宾语“的活动”)

(2)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他还是抓紧和同学们交流学习体会。

(“抓紧”后缺“时间”)

4.附加成分残缺

(1)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

(“劳动”前缺定语“艰辛的”)

(2)他走到街上或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总有一大群孩子围着他,请他讲故事,做游戏。

(“做游戏”前缺状语“和他在一起”)

二、成分赘余

1、谦敬词赘余

谦词是向别人表示自己的一种谦逊态度,因而在谦词里面常含有“我的”意思,如果在谦词前面再加“我的”来修饰,就会造成赘余。

同样,敬词是为了表达对别人的一种尊敬之意,故在敬词里面常含有“您的”意思,如果再在这一类敬词前面用“您的”来限制的话,就属词语运用赘余了。

如:

昨天我在街上碰到您的令爱,想不到才几年不见,她就出落成一个漂亮的大姑娘了。

“令爱”是一个敬词,用于称呼“别人的女儿”,本身就有“您的”之意,再在前面缀以“您的”,就属于明显的赘余了,“您的”要删掉。

2、概数词赘余

有一种表推测或估计的副词,因其本身有一种不确定因素,故不能与概数词合用,否则就会造成赘余。

还有一种表范围或表程度的副词,在它们的后面只能接一个具体明确的数词,这时如果再在数词后面缀以概数词的话,这个概数词就属于明显的赘余。

如:

伊拉克提克里特爆炸造成至少3名以上的平民丧生。

“至少”是一个表范围的副词,后面要接一个明确的数词,如果在后面再缀以概数词“以上”,就会造成语意上的不确定性,概数词“以上”要删掉。

3、兼词赘余

兼词是指一个字的形体兼有两个字的读音或意义的词,如果在兼词的前面或后面不加注意地乱用词语,就有可能造成赘余现象。

如:

对于这件丑闻,我看不能再隐瞒了,一定要公诸于众。

“诸’’是一个兼词,即“之于”,“公诸”意即“公之于”.后面再缀以“于”,就与“诸”语意重复了。

可把“诸”改为“之”。

4、否定词赘余

有类动词,本身带有否定意义,如果再在它的后面缀以否定副词,就造成了赘余现象。

如:

夏天下河游泳,千万要注意防止不要发生事故。

“防止”本身含有“不要”之意,后面再缀以“不要”,致使语意发生了改变,故否定副词“不要”要删除。

又如:

(2)睡眠有三忌:

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忌”即“不可”,此处去掉“不可”。

5、逻辑性赘余

逻辑性赘余是指从逻辑上看,前后两个词语或重复罗唆,或自相矛盾,为了语意简明,要删去那些修饰性的赘余词语。

如:

政府有关部门加大了对非法走私活动的打击力度。

“走私”当然是“非法”的,毋庸置疑,再在它的前面缀以“非法”,语意就重复啰唆了,纯属多此一举,因而“非法”必须删去。

6、重复性赘余

重复性赘余是指前后两个同义词语连用从而造成赘余的一种语病现象。

如:

你如果要是还不采取补救措施的话,局面将会一发而不可收拾。

“如果”与“要是”同义,两者连用,造成赘余,二者要删其一。

又如:

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

(去掉“因为”)

7、包含性赞余

包含性赘余是指一个词语的意思因被另一个词语所包含而造成的语意重复现象。

如:

你的这种做法太不近人情,我不能随便苟同。

“苟同”即“随便同意”,本身包含“随便”之意,前面再缀以“随便”,就是明显赘余,故“随便”要删掉。

又如:

爸爸看完小品后忍俊不禁笑了起来。

(“忍俊不禁”即“忍不住笑”。

8、其它

(1)由于历史动乱和气候的潮湿,珍贵的绘画损坏殆尽。

(“气候”后面的“的”多余)

 

第4讲结构混乱和表意不明

一、结构混乱类型

句式杂糅

中途易辙(暗换主语)

(一)句式杂糅:

表达时既想用这种句式,又想用那种句式,结果造成前部分是一种句式,后部分又是另一种句式,造成混乱。

例:

1.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等配置而成的。

(要么用“主要成分是……”,要么用“是由……等配制而成的”)

2.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以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

(把“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两种句式混在了一起)

常见的杂糅句式:

1、本着……为原则——本着……原则;以……为原则;

2、以……即可——以……为宜;……即可;

3、是为了……为目的的——以……为目的的;是为了……

4、对于……问题上——对于……问题;在……问题上;

5、由于……下——由于……;在……下;

6、原因是……造成的——原因是……;是由……造成的;

7、经过……下——经过……;在……下;

8、出于……决定的——是出于……;是由……决定的;

9、借口……为名——借口……;以……为名;

10、是因为……的原因——是因为……;……是原因;

11、有……组成——有……;由……组成;

12、靠的是……取得的——靠的是……;是……取得的;

13、关键在于……是十分重要的——关键于……;……是十分重要的;

14、围绕以……为中心——围绕……中心;以……为中心;

15、大多以……为主——大多是……;以……为主;

16、成分是……配制而成的——成分是……;由……配置而成的;

17、是由于……的结果——是由于……;是……的结果。

(二)中途易辙

即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暗换主语,又重来一句,使前半句成为游离的东西。

例:

1.考场是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

(该句主语是“考场”,后面的谓语是“举行”,可见把主语暗换成了“考试”,任意用一种即可。

2.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以后,中国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

(用“中国人民”作主语说了半句,又用“中国革命”作主语另起一句。

可把“自从”移到“中国人民”之前。

二、表意不明类型

产生歧义

指代不明

(一)产生歧义:

因词语多义、结构关系不同等原因造成的一句话有多种解释,让人不好把握的现象。

例:

1.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

(“批评的人”存在主动和被动两种情况,因而有两种理解。

2.山上的水宝贵,我们把它留给晚上来的人喝。

(“晚上来的人”有“夜晚来的人”和“后登山的人”两种意思。

3.这是名模孙燕摄于2002年11月的照片。

(这句话有“孙燕摄的照片”和“别人为孙燕摄的照片”两个意思。

歧义产生的原因:

1、词的多义导致歧义

(1)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

(“前”做形容词,表以前之意,时间范围大;“前”做动词,表往前走之意,则只能在15日这一天去县里)

(2)上海医科大学涌现出一批年轻学科带头人。

(“年轻学科带头人”具有多义性:

年轻的学科带头人/年轻学科的带头人)

2、停顿歧义

(1)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有歧义,可读为“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或“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

(2)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3)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别后的情况告诉我们,还热情地拉我们上他家去。

(这句停顿不同,有两种理解:

一是“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一是“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

(4)医学家普遍认为,一个人如果不适当地增加饮水,就会影响机体的正常含水量。

(“不适当地增加饮水”可作两种不同的理解:

一是针对饮水很少的人说的,读的时候停顿为“不/适当地增加饮水”;一是针对饮水过多的情况说的,如在运动后大出汗的情况下,读的时候停顿为“不适当地/增加饮水”)

3、修饰两可

(1)一个外商投资的木材加工厂今年底将要建成投产。

(“一个”在句中做定语,既可以修饰“外商”,也可以修饰“木材加工厂”)

(2)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几个”可以理解为修饰“学校”,也可理解为修饰“领导”,修改时可换用有关量词,分别用“所”“位”等表示修饰“学校”或“领导”。

(3)著名航天专家梁启超之子梁思礼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在70大寿刚过不久,在一个阳光照耀的正午失足跌人6米深的井里。

(“著名航天专家”是“梁启超”的定语,还是“粱思礼”的定语、不明确)

(二)指代不明

1.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自己”可指老师,也可指“我”)

2.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

(“心里很着急”可指“妹妹”、“爸爸妈妈”,还可指“妈妈”。

3.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此”对两种情况指代不明。

(三)方法总结

(1)望见“数量词+名词”检查是否患句意歧义症。

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工作一定要有新起色。

(2)望见有“和(或)”连接的成分,检查是否患歧义症。

他背着经理和总经理把这笔钱分别存到了两家银行。

(3)望见多定、多状、多补,检查是否患歧义症。

第5讲不合逻辑

一、“不合逻辑”的分类

“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不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间的逻辑关系,可以从概念的运用是否准确、判断的构成是否恰当、推理的方式是否合理等多方面来分析。

自相矛盾

并列不当

不合逻辑不合事理

否定不当

强加因果

二.分类例说

1.自相矛盾

(1)他是许多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死难者”和“幸免”相矛盾)

(2)各级负责人基本上全都是接受了培训。

(“基本上”和“全都”矛盾,应改为“几乎”)

(3)他在这里下车,我断定他大概是本地人。

(“断定”和“大概”矛盾)

2.并列不当

(1)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毛巾和日用品。

(2)市教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床上用品”属于“生活用品”,不能并列。

3.不合事理

(1)八百多人,几十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

(“八百多人”和“几千条胳膊”不合事实。

(2)万里无云,繁星漫天,我们在一轮明月的照耀下漫步校园。

(既“繁星满天”,又有“一轮明月”,不合事理。

4.否定不当

(1)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思念自己的亲人。

(“无时无刻不忘”即“时时刻刻忘记”,意思反了。

(2)春游之前,老师反复强调要防止不发生事故。

(3)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缺乏”和“不”造成了否定不当。

5.强加因果

(1)高一高二时我数学很好,所以对语文没兴趣。

(2)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这两句前后均没有因果关系,属强加因果。

三、方法总结

1、“倍数”、“增多”、“提高”、“超过”等词语只能用于数量的增加。

2、有“避免”、“预防”、“防止”、“忌”、“缺乏”、“杜绝”“忘”等词用在否定句中也相当于否定词,要考虑句子是否把意思说反了。

3、要注意并列是否合理(注意交叉、属种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