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镇中心小学新建教学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77186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8.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镇中心小学新建教学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XX镇中心小学新建教学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XX镇中心小学新建教学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XX镇中心小学新建教学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XX镇中心小学新建教学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镇中心小学新建教学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镇中心小学新建教学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镇中心小学新建教学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镇中心小学新建教学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镇中心小学新建教学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镇中心小学新建教学楼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县XX镇中心小学新建教学楼工程项目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XX县XX镇中心小学新建教学楼项目

(二)建设单位:

XX县XX镇中心小学

(三)建设地点:

XX县XX镇中心小学院内

(四)项目建设背景

进入新世纪以来,XX县的教育事业进入了最好的发展时期。

在国家的大力支持和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基础教育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国家先后给各省安排了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工程、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等专项资金,新建、扩建和改造了一批校舍,中小学校舍紧张的矛盾得到了缓解,校舍结构和质量有了很大改善,学校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步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了“重点推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进一步提高均衡发展的整体水平”的要求,把改善农村薄弱地区的办学条件,作为省委、省政府统筹实施均衡发展列为政府的重点工程。

改善农村地区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实施均衡发展列为政府的重点工程。

改善农村地区办学条件,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是各级政府促进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县创建教育现代化需求的一部分。

XX县XX镇中心小学教学综合楼项目正是在这样的前提下提出的。

二、可研报告编制依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办公厅《关于发展改革系统切实做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工作的通知》;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09]34号)精神;

3、《关于切实做好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有关问题的通知》;

4、《XX县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5、《XX县县城镇总体规划》;

8、《城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

9、由国土、气象、地震、水利部门对学校校址出具的安全鉴定报告;

10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南》(中国电力出版社);

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

12《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2009);

13建设单位提供的其它有关资料。

三、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原则和范围

(一)编制原则

1、按照有利于本地区经济的稳定发展,有利于服务当地百姓生活,有利于城乡改革开放的原则。

2、“节约用地”——该项目建设必须遵循节约用地、合理布局、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3、该项目的建设应在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根据主管部门批复的精神和建设内容,以及根据土地规划部门、城建、消防、环保等部门的要求,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综合利用、配套建设”的原则,把项目建成清洁、文明、具有时代气息。

工程设计应结合地区特点选择安全合理的结构形式,建筑外型美观大方。

4、新建项目拟在XX县XX镇中心小学原址,基地周边交通发达、平坦、环境优美,具有良好的发展条件。

配套工程如供电、给排水、采暖、通风等按有关规范和要求办理。

(二)研究范围

依据中国电力出版社《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指南》规定的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深度及要求,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地址及建设条件、建设内容及规模、建设方案选择、节能节水措施、环境影响评价、安全卫生消防、项目进度计划、工程招投标、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社会效益等方面做全面研究和论证。

四、项目概况

1、建设地点

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县XX镇中心小学校区内。

2、建设规模

本次拟建的XX县XX镇中心小学教学综合楼项目,总建筑面积5360平方米。

其中:

幼儿园教学楼2000平方米、普通教学楼3360平方。

3、项目总投资与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

项目建设投资约为700万元,建设资金主要来源由县政府和省校舍安全工程补助组成。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现状

XX县XX镇中心小学位于XX镇政府驻地日照路3号,三洋港派出所东侧,XX中学南侧,是一所全日制公办学校,始建于1958年春,2007年9月搬迁至现址。

学校现占地面积31169平方米,建筑面积3985平方米,绿化面积10720平方米,教职工57人,教学班16个,在校学生726人的市级规范示范学校。

学校共有59名教职工,其中女教师31人;中学高级职称2人,小学高级职称45人,小学一级职称12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以上学历23人。

学校内部设置合理,配套设施齐全,设有音乐、体育、舞蹈、美术、卫生、计算机、实验、仪器、图书、阅览、网络中心、软件制作、布贴画制作等专用室。

现有图书21730册,生均29.6本。

近年来学校秉承“爱生尊师、求实进取”的办学目标,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求真创新、发展个性”的办学理念,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办学口号引领下,抓实抓好“诚信、尚礼、厚德、博学”的校风,“求真、善导、严谨、乐教”的教风,“质疑、探究、合作、实践”的学风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绩。

2007年综合督导评估中获得一等奖;2007年目标管理二等奖;2007年布贴画创作活动被连云港市政府非物质文化遗产录入,同年参加第十二届全国青少年书画大赛获得集体一等奖;2008年参加第十三届全国青少年书画大赛获一等奖和优秀组织奖,同年被评为连云港市优秀教育学会先进单位,连云港市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2009年获江苏省教育技术作品大赛活动优秀组织奖,2009年“师陶杯”论文优秀组织奖,2009、2010年县级文明单位,2010年县支教先进集体等多项殊荣。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教育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是科教兴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教育事业的兴衰,事关下一代的成长,事关全县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事关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

新形势下的经济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就是教育质量的竞争,培养人才就要从小学教育抓起。

从长远看,一个地方人民素质的高低、掌握知识的程度、拥有人才的数量,决定着一个地方经济的发展速度、发展质量和发展后劲。

进入新世纪,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都把发展、振兴教育作为首要任务和基本国策,增加教育投入,加大教育改革力度。

其目的就是要争先抢占在国际竞争中科技、人才和经济的制高点。

可以说现在教育的差距就是将来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差距。

近几年,XX县教育事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均衡教育的迫切要求仍有差距。

如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学校资源不足,办学条件特别是农村及城市小学校办学条件有待改善等。

XX镇政府确定的“科教兴镇”战略就是科教立本,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谋划教育全局、规划教育未来,推进教育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资金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促进了全镇教育事业全面、协调、持续发展。

为此,XX县XX镇中心小学建设项目,不仅仅优化了办公条件,它将把党的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实实在在地落实到最基层,这无疑对XX镇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对小学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项目建成后,能解决学校校舍安全,符合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标准,提高校舍安全标准和综合防灾能力。

1、是保证在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

2008年5.12四川汶川地震,校舍倒塌,师生伤亡严重的教训告诉世人,加强校舍抗震安全排查和做好校舍安全工作是十分迫切的,这关系到全体在校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是落实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教育事业持续发展的一件重要大事。

2008年,江苏省政府印发《江苏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启动全省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2011年全面完成建设任务。

工程实施范围覆盖全省城市和农村、公办和民办、教育系统和非教育系统的所有中小学校(含幼儿园及特殊教育学校)。

通过对全省中小学校分步开展抗震加固、提高综合防灾能力建设,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洪水、火灾、雷击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

力争通过三年努力,彻底消除D级危房、全面加固C级危房、兼顾维修B级危房,消除安全隐患,将中小学校建成建筑最安全、家长最安心的地方。

2、是改善学校基础设施条件,增强实力促进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为了更好地巩固“两基”成果,顺利通过2011年国家“双高”验收,加快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集中办学,布局调整迫在眉睫。

现有教学用房根本满足不了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

由于XX镇中心小学校舍安全等级低,存在安全隐患;学校基础设施差,设施不健全,严重制约学校发展;

3、项目的建设是体现我们党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的重大举措。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学校校舍建设和安全问题。

08年以来,胡锦涛总书记多次深入四川、陕西、甘肃等地震灾区学校看望广大师生,09年元旦期间在考察北川县桂溪初中时明确要求,加强校舍安全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把学校建成安全、牢固、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建筑。

温家宝总理7次去北川中学,并在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对全国校舍特别是城乡中小学校舍进行一次安全检查,不符合要求的要尽快加固改造。

中央政治局9位常委先后20多次赴地震灾区,几乎每次都要视察学校。

中央政治局会议、政治局常委会议多次研究学校建设问题。

国务院常务会议4次研究部署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时都对学校的灾后重建提出具体要求。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向全国人民做出承诺,即实施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把学校建成最安全、家长最放心的地方。

4月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做出启动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决定,组成有12个部门参加的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领导小组。

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广大师生生命安全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高度重视和深切关怀,体现了保障校舍安全的极端重要性。

4、项目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的有关政策法规

项目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国家的《防震减灾法》、依法履行政府责任的具体行动。

汶川特大地震后新修订的国家《防震减灾法》已于5月1日起开始实施。

新的《防震减灾法》明确规定,学校等已经建成的建设工程,“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抗震设防措施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这从法律上进一步明确了各级政府应履行的责任。

各级政府必须从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坚持依法行政的高度,认真贯彻《防震减灾法》,切实加强校舍安全鉴定和加固建设。

5、项目的建设符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战略部署。

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是中央作出的战略决策,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

中小学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摇篮。

校舍安全直接关系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学校校舍安全直接关系到广大师生的生命安全,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大局。

加快中小学危房改造,消除学校安全隐患,确保中小学校舍安全,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加快基础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6、改善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

 项目建设将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确保校舍安全。

加强基本办学条件建设,使所有农村中小学具备基本的校园、校舍、教学设备、图书和体育活动设施。

实施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新农村卫生校园建设工程,逐步解决超大班额问题,加强农村学校的食堂、饮水设施和厕所建设,改善卫生条件。

故项目建设是极其必要和紧迫的,是可行的。

项目建设是认真落实贯彻《全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方案》的需要,是XX县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

第三章项目选址和建设条件

一、项目选址

XX县XX镇中心小学位于XX镇,距离XX县城大约8公里处。

“连临高速”穿境而过。

该校是一所六年制完小学校,项目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二、项目建设条件

1、自然条件

经地震、国土、水务、气象部门的检测,目前学校原址符合国家学校建设安全标准,且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开阔、无不良地质灾害现象、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排水通畅、环境适宜、公用设施比较完善、远离污染源的地段。

周围无集贸县场、医院传染病房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

可以在原址基础上进行改扩建

2、地理位置

XX处于苏鲁两省交界,是江苏沿海经济带和东陇海产业带开发的东部交汇点,东滨黄海的海州湾,海岸线长62.5km,北临山东省日照市和临沂市,西临江苏省徐州市,南靠连云港市区。

XX处于海州湾的中心地段,是连云港与岚山港的经济腹地,隶属江苏省连云港。

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9°18',北纬34°50',全县面积1363km2,人口110万,素以“享山川之饶,受渔盐之利”的福地为人称道。

三、气象条件

1、气温

  本地区属东亚温带季风气候,月平均气温8月份最高、为27.2℃,1月份最低、为0.9℃;

  多年平均气温14.2℃;

  极端最高气温38.5℃;

  极端最低气温-11.9℃;

  日最高气温≥35℃的日数平均每年出现3d。

  2、降水

  多年平均降水量882.6mm;

  年最大降水量1380.7mm;

  年最小降水量520.7mm;

  日最大降水量450.7mm(1985年9月1日,为罕见特大暴雨);

  日降水量≥25mm的天数多年平均8.8d。

  3、风况

  根据连云港大西山海洋站多年风况资料统计,该地区常风向为E向,春、夏季为E~ESE向,秋季为N、NNE向,冬季为NE、NNE向。

  4、雾

  多年平均雾日数(能见度≤1公里)20d,最多36d,最少11d;3~4月雾日数最多。

雾天以晨雾居多,上午10时后消散,全天有雾时很少。

  5、相对湿度

  年平均相对湿度70%。

四、地形地貌

 全县土壤有棕壤、砂礓黑土、潮土、盐土4个土类、9个亚类,16个土属、33个土种。

五、水系

XX县海岸线南起临洪口,北至荻水口,长16.6km,总走向北高南低。

其地貌特征以兴庄河口为界,分为南北两种类型,北部为沙质海岸,南部为粉沙淤泥质海岸;荻水口至朱篷口为冲刷后退型海岸,兴庄口至临洪口是沉积外延性海岸;朱篷口至兴庄口之间则是两种类型海岸的交变段。

荻水口至兴庄口海岸长约30.7km,以山前河湖堆积平原为主,问有风化基岩和海相沉积,地面高程2m~3.7m。

冲刷侵蚀速度以荻水口至柘汪口间为最。

北魏太和(477~499年)年间,纪鄣城在海岸西数百米,清乾隆(1736~1795年)初沦为潮间带,今已在海中15km左右。

1925~1978年,海岸西退1.1km,平均每年被蚀23m;其次为九里乡木套村东,后退约千米,下木套村故址已在海岸东0.4千米;较轻者在朱篷口附近,后退约500余米,平均每年被蚀11m左右。

48年间,北部海岸损失土地1333.33余公顷。

(二)工程地质条件

1、场地位置及地形地貌

拟建场地位于小学院内,地形比较平坦,拟建物场地地形平坦开阔。

最大高差0.30米。

地貌单元属大通河西岸I级阶地。

2、地层岩性

本次勘察查明,在勘探深度范围内,场地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全新世冲洪积物(Qal+pl)。

现自上而下叙述如下:

(1)杂填土Q44ml:

褐色。

稍湿,以建筑垃圾为主,含少量的砾石、植物根等杂物,土质不均,结构松散,层厚2.10~2.40米。

(2)卵石Q4al:

杂色。

骨架颗粒成份为变质砂岩、石英岩、花岗石等硬质岩石,粒径一般2.00-20.00毫米,总质量约占15~25%,大于20.0毫米,总质量约占55.7~64.7%,磨圆度较好,呈亚圆形。

中粗砂和砾石及砂充填,排列杂乱,稍密。

该层揭示最大厚度为5.00-5.50米。

3、岩土性质指标评价及地基土承载力

(1)卵石层圆锥动力触探锤击数N63.5=9-13击。

平均为11击,稍实。

分布稳定,是良好的天然地基土。

(2)地基土承载力

当基础宽度B≤3.00米,埋深D≤0.5米时,地基土承载力特征值、变形模量如下:

卵石层:

fk=350KPa,Es=25.0Mpa。

4、地下水及地基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1)地下水

场地地下水埋深为2.600-2.70米左右,卵石为含水层。

水流为东南方向,主要补给水以大通河,勘察时间为枯水期,设计考虑季节水位变化幅度在0.50米左右,PH=7.2,SO42-含量为242.1mg/L,CI-1含量为28.04mg/L。

场地环境类别Ⅰ类:

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微腐蚀性,(干湿交替时),长期水时无腐蚀。

按地层渗透性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

(2)土腐蚀评价

场地易溶盐含量0.178-0.8105%,为非盐渍土。

含水率是28.5-29.6%,场地环境类别Ⅰ类考虑,土中SO42-=421.97~688.48mg/kg,CI-1=74.21~206.14mg/kg.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具中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微腐蚀;

水、土的腐蚀性评价及防护措施PH=6.5-6.7,电阻率大于100Ω.m,对钢筋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按地层渗透性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

5、场地稳定性与适宜性评价

拟建场地周围未发现滑坡、泥石流、地下洞穴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不存在全新世活动断裂。

场地稳定,适宜此工程的建设,可为工程建设的一般场地。

6、场地地基土的地震效应

(1)XX地区地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建筑物抗震设防类别属丙类。

(2)场地覆盖层厚度根据本地区地质资料20米,计算深度按20米考虑。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1.3条第3款规定:

杂填土Vs=100m/s(属软弱土);卵石Vs=350m/s(属中硬土);剪切波传播时间t=0.103s,等效剪切波速为290m/s,属中硬土,场地类别为Ⅱ类,Ⅱ类场地设计特征值为0.45s,水平地震影响最大系数amax=0.08,可作为工程建设的一般场地。

7、地基土冻胀性分类

(1)XX地区标准冻深为1.08米。

(2)在最大冻深范围内主要分布为粉土,W=28.5-29.6%,平均为29.0%,根据规范GB5007-2002判定,hw>1.5米,平均冻涨率6<n≤12%,冻胀等级为

级,冻胀类别为强冻胀。

(3)结论与建议

1、杂填土不宜做为天然地基土必须清除。

2、场地地下水埋深为2.7米左右,场地环境类别Ⅰ类:

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具弱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微腐蚀性,(干湿交替时),长期水时无腐蚀。

按地层渗透性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性。

3、土的腐蚀性评价

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具中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微腐蚀;PH=8.0-8.1,电阻率大于100Ω.m,对钢筋结构具有弱腐蚀性。

按地层渗透性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1.3条第3款规定:

杂填土Vs=100m/s(属软弱土);卵石Vs=350m/s(属中硬土);剪切波传播时间t=0.103s,等效剪切波速为290m/s,属中硬土,场地类别为Ⅱ类,Ⅱ类场地设计特征值为0.45s,水平地震影响最大系数amax=0.08,可作为工程建设的一般场地。

4、建议设计采用天然独立基础置卵石层。

5、基槽开挖后,应通知勘察,设计人员参与验槽。

(4)水、电、暖等配套设施条件

1、交通运输:

XX镇中心小学距离赣马镇5公里处,交通便利,运输条件优越。

2、给排水:

A、给水及消防用水:

由城市供水管网引入一根DN150PE给水管,在场地内环状布置,管长为280米考虑。

B、排水:

排水体制为雨污分流,污水排入原有化粪池管网长度按180米考虑,雨水排入管网长度按320米考虑。

3、供电:

校区东北角处需兴建一座配电室,因此次校安工程资金有限,暂不予考虑,校方根据后期需建宿舍楼等供电容量另申请资金修建,供电线路长度按180米考虑。

4、供热:

校区原有水房处需兴建一座锅炉房,因此次校安工程资金有限,暂不予考虑,校方根据后期需建宿舍楼等供热计算,另申请资金修建,供暖管网长度按170米考虑。

(五)建筑材料和运输条件

建筑材料:

项目建设所用建筑材料如砂石、石灰、水泥等可就近在县内正规市场采购,钢材、管材、门窗、灯具等均可从县内采购,运距34km。

(六)征地与拆迁

本项目建设用地为教育公建用地,由当地政府划拨,根据学校实际,本着“合理、够用”的原则。

第四章建设规模及主要建设内容

一、建设规模

根据现有的时间情况及未来XX地区教育发展状况,充分考虑学校校舍条件紧缺的现状,结合学校生源、交通、环境等因素,选择并确定本项目建设规模。

1、建设现状

学校总用地面积3278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740平方米。

校内教学班23个,在校学生1138人,教职工80人。

2、建设规模

(1)依据《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中农村普通中小学校生均建筑面积和生均用地面积基本指标,如下表:

农村普通中小学建设规模和生均面积基本指标

表4-1

学校类别

面积(m2)

建设规模

12班

18班

24班

建筑面积(m2)

4678

6310

7988

生均建筑面积(m2)

7.8

7.01

6.66

用地面积(m2)

17824

25676

29982

生均用地面积(m2)

30

29

25

二、主要建设内容

本次该项目建设单体幼儿园教学楼及普通教学楼2栋,项目建筑面积5360平方米,其中:

幼儿园教学楼2000平方米,普通教学楼3360平方米。

第五章建设方案

一、总体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工程”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国发[2005]43号)为依据,以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改善中小学校舍面貌,消除中小学安全隐患,保障中小学师生的人身安全,确保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为目的,精心组织、科学规划,逐步建立和完善江苏省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保障机制。

学校的校舍改造工程,必须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应根据各地经济条件、学校使用功能和城市建设规划要求确定,并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地形、地貌,根据需要适当留有发展余地,充分利用地方建筑材料。

建筑应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建造符合办学要求和适合中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的教学楼及其它的配套设施。

通过项目的实施,可基本解决XX镇中心小学舍危房面积大、校舍严重不足、教学设施简陋、不适应现代教育需求、学校管理困难等问题,逐步使XX县农村初级中小学学生人均校舍面积达到国家标准,改善农村初级中小学办学条件,集中办学,优化教育资源。

二、设计依据

1、《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09年版;

2、《农村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建标109-2008);

3、《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江苏省实施细则》(DB63/617-2007);

6、《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

7、《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8、《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9、《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年修订稿;

10、《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92);

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

1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