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新人教版17.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77045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新人教版1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新人教版1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新人教版1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新人教版1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新人教版1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新人教版17.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新人教版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新人教版17.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新人教版17.docx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0短文二篇新人教版17

10 短文二篇

答谢中书书

名校讲坛

1.知识链接

“书”,即书信。

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2.考点链接

(一)古今异义

现代汉语是对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古汉语中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古今词义相同,但很多词义已发生了变化,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1)词义的扩大。

如“江”“河”,古代专指长江、黄河,现代汉语则泛指一般的江河。

(2)词义的缩小。

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代汉语则只指男子的配偶。

(3)词义的转移。

如“涕”,古代指眼泪,现代汉语则指鼻涕;再如“池”,古代指护城河,现代汉语则指水池。

【习题链接】见“答谢中书书”“积累与运用”T5。

(二)划分句子朗读节奏

(1)主谓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

如“至于”“夫”“若夫”“盖”“且”等。

(3)句首关联词语、承前的指示代词后要停顿。

如“若”“而”“然则”“故”“是故”等。

(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

(5)古代是两个单音词,而现代汉语中是一个复音词的,要分开读。

(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奏。

如“人不知/而不愠”。

(7)有省略成分或倒装的地方要停顿。

(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

(9)古人的姓、名、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官名、文体名等的后面要停顿。

上述只是停顿的基本规律,不应生搬硬套,而应结合具体的语境正确地理解句意后灵活运用。

【习题链接】见“记承天寺夜游”“拓展阅读”T11。

01 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晓雾将歇(xiē) 夕日欲颓(tuí) 未复有能与其奇者(yù)

2.文学常识填空。

《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有“山中宰相”之称。

题目的意思是回复给谢中书的书信。

谢中书(500-536),即谢征,字玄度,南朝梁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曾任中书舍人。

【基础提升】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答谢中书书   书:

书信

(2)五色交辉交辉:

交相辉映

(3)四时俱备四时:

四季

(4)晓雾将歇歇:

消散

(5)夕日欲颓颓:

坠落

(6)沉鳞竞跃沉鳞:

指水中潜游的鱼

4.填空。

《答谢中书书》中,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的句子是: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作者以“夕日欲颓,沉鳞竞跃”两句描写了夕阳西下时潜游的鱼儿争先恐后地跳出水面的情景;作者发出慨叹的句子是: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5.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义和今义相同的一项是(C)

A.夕日欲颓 B.晓雾将歇

C.四时俱备D.或王命急宣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B)

A.山川之美    何陋之有(《陋室铭》)

B.实是欲界之仙都斯是陋室(《陋室铭》)

C.夕日欲颓 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D.自康乐以来 以刀劈狼首(《狼》)

(解析:

A.结构助词,的/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B.判断动词,是;C.将要/欲望;D.连词,表示从过去某个时候起始到现在/用。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

(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夕阳快要落山了,水中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

02 课内精读

8.“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总领全文,引出下文的写景、议论。

9.“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试用形象的语言描绘其画面,并说说这几句描写的表达效果。

画面:

猿鸟的鸣叫声穿过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中;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

(意思对即可)表达效果:

“猿鸟乱鸣”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猿啼鸟鸣的热闹景象,“沉鳞竞跃”形象地表现了清流之鱼争相跃出水面的活跃场景。

这几句描写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的气息。

10.文中所提到的“康乐”是指谁?

作者举他有什么深意?

指谢灵运;表明能欣赏山水美景的人很少,同时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能够与古时山水知音康乐比肩的得意之感。

03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

殿前剔牙松②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③诸公游此。

予弟中郎④云:

“此地小似钱塘苏堤。

”思立亦以为然。

予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⑤,作六桥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⑦乎?

(袁宗道《极乐寺纪游》)

【注释】 ①张盖:

张开的车盖。

②剔牙松:

一种针叶松。

③黄思立:

人名。

④中郎:

袁宗道的二弟。

⑤进贤冠:

文中指弃官退隐。

⑥六桥:

在杭州西湖苏堤上。

⑦情障:

情感郁结在心头而不能消,这里指“心愿”。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沉鳞竞跃     鳞:

(2)未复有能与其者 与:

参与。

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3)大可七八围许 许:

上下或左右

(4)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暇:

空闲

1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的景色了。

(2)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

极乐寺距离桥大约三里路,路上的风景也很好。

13.用原文中的句子填空。

【甲】文对山中美景进行评价赞美的句子是:

实是欲界之仙都;【乙】文对极乐寺进行评价赞美的句子是:

此地小似钱塘苏堤。

14.【甲】【乙】两文画线句所表达的作者的共同情感是什么?

都表达了作者热爱山水(大自然)、淡泊名利(对官场的鄙弃)的思想感情。

附【乙】文参考译文:

极乐寺距离桥大约三里路,路上的风景也很好,马在绿荫下前行,(绿荫)就像张开的车盖。

佛殿前有几株剔牙松,松树躯干碧绿嫩黄,斑驳疏落就像大鱼的鱼鳞,松树大的约有七八围(一人环抱的长度叫作围)粗。

空闲时节,我曾经和黄思立等人一起来这里游玩。

我的弟弟袁中郎说:

“这个地方略微像钱塘、苏堤。

”黄思立也认为是这样。

我于是感慨西湖美景,我梦到很多次了,什么时候能辞去官职,充当西湖六桥底下的游客,了却我一段山水心愿呢?

第二课时记承天寺夜游

01 积累与运用

【课前预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水中藻(zǎo)、荇(xìng)交横(héng)

2.文学常识填空。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朝代)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们是“唐宋八大家”中的三位,其余五位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以及宋代的王安石、曾巩、欧阳修。

【基础提升】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念无与为乐者  念:

考虑,想到

(2)庭下如积水空明空明:

形容水的澄澈

(3)盖竹柏影也盖:

大概是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耳:

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4.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D)

A.欣然起行/其人舍然大喜(《杞人忧天》)

B.盖竹柏影也/盖以诱敌(《狼》)

C.相与步于中庭/乃取一葫芦置于地(《卖油翁》)

D.相与步于中庭/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解析:

A.……的样子;B.大概是;C.在;D.一起欣赏、领悟。

5.填空。

《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下承天寺庭院中的景色的句子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想到没有可以与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

(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我们就)一起在院子里散步。

(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的地面像积水那样澄澈,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织纵横,大概是竹子和柏树枝叶(在月光下)的影子。

02 课内精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7.“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表现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用“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用“藻、荇交横”比喻月光下竹子与柏树的影子,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子与柏树倒影的清丽淡雅。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8.如何理解文末“闲人”的含意?

①闲人的闲情雅致:

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赏景的自豪。

②闲官之苦闷与达观: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自我排遣的达观等。

03 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之仙都。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与:

参与。

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2)念无与为乐者念:

考虑,想到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奇丽的景色了。

(2)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少了像我们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11.下列句中停顿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C)

A.盖/竹柏影也B.晓雾/将歇

C.实是欲界之/仙都D.相与/步于中庭

(解析:

C.实是/欲界之仙都。

12.【甲】【乙】两文都写了自然景物,【甲】文描绘了“山川之美”,【乙】文描写了月色之美;【甲】文写景动静相衬,其中通过生命活动的描写,为景增添动感的语句是“猿鸟乱鸣”和“沉鳞竞跃”。

【乙】文写景的名句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13.【甲】【乙】两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甲】文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乙】文作者表达的感情微妙而复杂,有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自我排遣的达观。

04 综合性学习

自古以来,很多文人墨客都对“月”有一种特殊的情结,月的阴晴圆缺给了他们很多人生启迪。

毕节市第五中学团委会准备于10月28日下午三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以“诵月”为主题的诗词朗诵比赛。

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14.阅读下列材料,用形象化的语言为本次活动拟一个标题。

(不超过15字)

“月亮”承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蕴,流转在诗人广阔的心灵空间。

诗人怀乡思亲的情感,常寄托于明月。

古往今来,写月的诗篇不计其数,月亮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道靓丽风景。

【示例一】月亮,悬挂在天空的诗 【示例二】诗情传千古,明月寄相思

15.请写出两句以歌咏“月”为主题的古诗文名句,并写出题目、作者。

【示例】①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苏轼《水调歌头》)

16.活动筹备组准备邀请第一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李敏老师担任本次活动主评委,请你以团委会的名义写一封邀请函。

【示例】

邀请函

尊敬的李老师:

你好!

我校定于10月28日下午三点,在学校报告厅举行“诵月”诗词朗诵比赛,想邀请您担任活动主评委,恳请您在百忙中抽空参加。

毕节市第五中学团委会

2018年9月2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