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要点.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876432 上传时间:2022-10-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要点.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要点.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要点.docx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复习要点

导论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重点把握第一,第二节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定义:

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2.哲学的基本问题: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第一个方面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派别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在认识论上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别。

3.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作用:

(1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的理论依据,

(2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两种哲学理论的理论依据。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基本特征(主要把握第二,三小节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科特点:

是以科学的实践观为基础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统一,是以彻底的批判性为标志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也可以是

马哲的功能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阶级性,批判性

第一章物质与世界(重点把握第一,三节

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1.物质的定义: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物质,运动,时间,空间四者的关系:

(1时间和空间的含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时间是一

维性的,而且是由过去、现在到将来一个方向流逝,因而具有不可逆的特性;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和方位性,现实空间具有三维性特性。

认识时空的这些特性,对人类的生活具有重大的意义。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物质运动和时空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认为物质运动和时间空间是不可分离的,首先,物质运动是

时空的实在内容。

离开特定的物质运动过程,时间就是一个无法存在、不可想象的东西,(如年、月、日等;离开运动着的物质,空间就成了空无一物、不可想象的虚空。

其次,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物质运动的过程必须有时间性,即过程持续的长短和过程发生的先后;运动着的物质必须有空间性,即存在着体积的大小和坐标的方位。

(3时空的客观实在性和相对性

列宁说:

唯物主义既然承认客观实在即运动着的物质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也就必然要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

”而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为此就必须批判时空观上的唯心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也必须承认时空的相对性,即把时空的具体特性看作是可变的、有条件的。

在时空的客观实在性和相对性的关系问题上,有两种错误的观点:

一是借相对性来否定时空的客观实在性的唯心主义时空观念;二是反

对相对性来固守形而上学不变论的绝对时空观。

(4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认为时间空间既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

的,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则是无限的。

承认整个物质世界在时空上的无限性,对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观点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而对时空无限性的证明则是一个无限的认识过程。

第二节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地理环境及其作用。

人口因素及其作

用。

生产方式及其决定作用。

第三节从物质到意识(重点

1.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

2.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3.意识的结构和功能:

1、意识是人类独有的精神现象,它有十分复杂的结构。

从高低层次看,有潜意识和显意识之别,在显意识中又有感性和理性的区分;从反映的领域看,有认知、情感和意志,认知向外,情感指内,意志把内外结合起来,直接控制人们的行动。

2、意识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的行为中、在人的生理活动中、在对客观世界的变化上都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1意识使人的行为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创造性。

(2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可以起到控制和调节作用。

(3意识支配人的实践活动可以改造客观世界。

3、正确发挥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正确处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在坚持物质对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既反对机械唯物主义抹杀意识能动性的观点也反对唯心主义夸大意识能动性的观点。

4、意识与人工智能

第四节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1.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什么?

马哲所说的世界物质统一性是什么?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或世界统一于物质是唯物主义对世界的本原问题所给出的答案,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辩证唯物主义首先坚持世界的统一性,在世界本原问题上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2、其次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

3、最后辩证唯物主义提出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在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意识观、历史观等问题上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底。

第二章实践与世界(难点,重点把握第一节

第一节实践的本质和结构

1.实践的定义:

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包含着两层含

义(1实践是人所特有的对象化活动,(2实践具有物质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

2.实践的基本形式:

一种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自然的物质生产活动;一种

是人类为了进行物质生产活动而发生的社会交往活动。

除此之外,还派生出了两种

实践活动形式:

一是从物质生产活动中派生的科学实验活动;二是从社会交往活动中派生的改造社会关系的社会变革活动。

第二节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1.实践主体的含义:

主体指从事着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是实践活动中具有自主性和能动性的因素.他担负着提出实践目的、操纵实践工具、改造实践客体,从

而驾驭和控制实践活动的多种任务。

主体的社会结构。

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和人类主体。

2.实践客体的含义:

客体是主体活动对象的总和,是进入主体对象性活动的领域并同主体发生功能性关系,或为主体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

客体的基本类型。

自然形式的客体、社会形式的客体和精神形式的客体

3.主客体的相互关系

第三节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

1.主观世界含义:

指人的意识、观念世界,是人的头脑反映和把握物质世界的精神活动以及心理活动的总和。

2.客观世界含义:

客观世界。

指’物质的、可以感知的世界”是人的意识活动之外的一切物质运动的总和。

从内容上看,它包括自然存在和人的社会存在。

3.自在世界的含义:

是指人类产生之前的自然界,又指人类活动尚未深入到的世界。

4.人类世界的含义:

是人的活动所创造的世界,这个世界包括:

人化自然界,人类社会,精神世界。

5.实践的世界观的意义:

首先体现在,实践创造出一个与自在世界既对立又统一

的人类世界,其次,不仅体现在世界的二重化以及人类世界的形成上,而且还体现在人

类世界即感性世界的不断发展中。

第三章社会及其基本结构

第一节社会的实践本质和整体性

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重点掌握

2.社会结构的含义:

是指社会系统的基本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关联方式。

3.社会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

社会性,开放性,实践性

第二节社会的经济结构

1.生产力的含义:

是在物质生产活动即劳动中形成的。

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构成了生产力的基本要素。

2.生产关系的含义:

社会经济结构的内容就是生产关系,即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经济关系。

3.阶级的含义:

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阶级的划分是由于人们在特定的经济结构中处于不同的地位、结成不同的关系所决定的。

阶级的实质是对生产资料占有关系不同而在经济上处于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

第三节社会的政治结构

1.国家的含义:

国家的起源及其特征表明:

国家本质上是一个阶级概念,政治范畴,它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一个阶级镇压另一个阶级的暴力机关。

第四节社会的文化结构

1.社会意识的概念: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中的一切精神现象的总和,它包括人的一切思想观念、心理活动和社会精神生产活动及其产品。

2.意识形态的含义:

意识形态是人类劳动,思维能力和社会关系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出现的产物。

3.文化结构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功能

第四章个人与社会(不考

第五章联系与发展

第一节联系的普遍性和发展的方向性

1.联系的含义:

辨证联系指的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不同方面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2.联系的基本特征:

(1联系具有客观性,(2联系具有普遍存在性,(3联系具有多样性,(4联系具有条件性

3.发展的含义:

发展是指前进的变化或进化,反映着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或是从一种运动方式中产生另一种运动方式的过程,从总体上概括世界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的上升的有方向的运动。

第二节联系和发展的规律性

1.规律的含义:

规律是指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具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特点

第六章发展的基本规律(重点

第一节质量互变规律

1、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具有两种状态:

量变和质变。

因为任何事物都具有质和量的规定,都是质和量的统一,都是有限度的存在。

质是一事物成为它自身,并和其它事物相区别的内在规定性;量是同质事物相区别的外在规定性;度是质和量的统一,是由事物的质所确定的量的变化范围或数量界限。

2、量变是事物存在期间的变化,是连续的不显著的变化;质变是事物产生和灭

亡的变化,是间断的显著的变化。

量变意味着事物的存在和成长;质变意味着事物的

非存在和转化。

因此,量变和质变是两种对立的变化。

3、量变和质变又是辨证统一的,它们之间的辨证统一关系就是质量互变规律。

其具体内容如下:

(1量变和质变相互依存:

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巩固着量变的成果,是新的量变发生的前提。

(2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在事物的量变过程中,存在着部分质变的情况;在事物的

质变过程中存在着量的扩张现象

(3量变和质变相互转化:

量变引起质变;质变产生新量变。

如此循环,形成不断地新陈代谢过程,质量互变规律就存在于这个过程之中。

4、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必须在量变和质变的辨证统一关系中理解和把握规

律的内容,如果人为地割裂二者的辨证关系,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的错误。

’激变论

和庸俗进化论”就是这样的错误观点。

5、学习质量互变规律,掌握质变和量变的辨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有远大的奋斗目标,又要有扎扎实实的工作作风;既要反对“左倾”冒险主义,又要反对右倾保守主义。

第二节对立统一规律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作用

1、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自身的矛盾推动的,唯物辩证法所说的矛盾是指辨证矛盾。

辨证矛盾是标志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不同方面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的哲学范畴。

要理解辨证矛盾,就必须进一步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2、矛盾同一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转化的性质;矛盾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排除、相互否定、相互分离的趋势。

矛盾斗争

性寓于矛盾同一性之中,矛盾同一性以矛盾斗争性为前提。

割裂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的辨证关系,就会歪曲辨证矛盾,或者导致绝对斗争性,或者陷入抽象同一性。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关系

1、矛盾的存在是普遍的,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认为: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掌握矛盾普遍性原理

要求我们学会用一分为二”或两点论”的方法分析问题。

2、矛盾的存在又是特殊的,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认为:

每一事物的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理化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