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焕泉同志在胜利油田开发技术座谈会上的讲话.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74508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焕泉同志在胜利油田开发技术座谈会上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孙焕泉同志在胜利油田开发技术座谈会上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孙焕泉同志在胜利油田开发技术座谈会上的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孙焕泉同志在胜利油田开发技术座谈会上的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孙焕泉同志在胜利油田开发技术座谈会上的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孙焕泉同志在胜利油田开发技术座谈会上的讲话.docx

《孙焕泉同志在胜利油田开发技术座谈会上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焕泉同志在胜利油田开发技术座谈会上的讲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孙焕泉同志在胜利油田开发技术座谈会上的讲话.docx

孙焕泉同志在胜利油田开发技术座谈会上的讲话

孙焕泉

    (二○○九年二月四日)

    

    同志们:

    这次开发技术座谈会,是在油田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局党委扩大会议精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稳步推进“三稳一保”目标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

总结2008年油田开发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油田开发思路,部署2009年工作任务,进一步统一思想,增强信心,积极应对各种挑战,持续推进油田科学发展。

    总结这次开发技术座谈会,有三个显著特点:

    一是会议主题明确,针对性强。

把握油田发展形势和经营环境的变化,紧紧围绕提高油田采收率和储量动用率,保持稳产态势的主题,当前与长远统筹兼顾、局部与整体协调一致,突出重点方向、重点类型,矛盾与潜力分析得比较透彻,技术关键和发展方向把握得比较准确,工作定位和思路比较清晰,部署和措施更加细化落实,进一步坚定了迎接新挑战,再创新水平的信心和决心。

    二是展示了务实高效的良好精神状态。

会议发言融技术交流、潜力分析、工作部署、对策研讨于一体,特别强调了勘探、开发、工艺、工程的有机结合,技术与管理的相互促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导向性。

专题发言与油田高级专家延伸讨论相结合的互动交流形式,丰富了内容,开拓了思路,使会议更富成效。

围绕油田开发的重点难点问题,大胆提出新观点新认识,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向,不断实践新技术新方法,充分反映了同志们迎难而上、齐心协力推动油田持续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是领导重视,准备充分。

油田领导多次过问会议准备情况,对会议主题提出明确要求并亲临会议。

分公司根据油田发展形势和重点工作目标,结合各单位特点,自上而下出题目,突出了报告的方向性、针对性,开发处和采油工程处会前又专门对报告的思路、侧重点和创新点进行指导和把关,保证了报告的高质量和发言的高水平。

    会上还表彰奖励了4个开发管理优秀单位、20个油田优秀开发方案、20个优秀作业设计和51位油田开发先进工作者。

经过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下面,我代表分公司就油田开发工作谈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2008年油田开发工作主要特点

    2008年,无论对胜利油田、还是油田开发都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面对大幅限电、原油生产形势严峻、结构性矛盾突出、开发成本上升等一系列挑战和困难,油田开发战线按照局党委和分公司的部署,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顾大局、讲责任,统筹年度工作任务与整体发展目标,加快发展应用大幅度提高油田采收率和储量动用率的关键技术;大力优化资源和产能结构,加强技术集成配套,提高产能建设质量和效益;不断深化老油田精细调整挖潜,抓好注水工作,增强发展后劲;以先导试验为载体,强化接替储备技术攻关,进一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完善开发管理机制,着力抓好基础工作,提高调控决策水平和开发运行质量。

油田开发整体水平持续提升,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任务。

    原油产量稳定增长。

全年生产原油2774万吨,比上年增产4万吨,连续五年保持增长态势,比2003年增长了108万吨,也是十一年来的最高年产量。

“十一五”前三年产油8286万吨,超规划89万吨。

其中,“十一五”老区产油超规划98万吨。

    开发运行质量保持较好水平。

全年新增技术可采储量2890万吨,连续第十二年实现年度储采平衡。

分公司产能建设达标率94.1%,比计划值高1.1个百分点,稀油年自然递减率继续控制在14%以内。

    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油田开发系统团结协作,攻坚克难,敬业奉献,通过艰苦细致、扎实有效的工作,在严峻复杂的形势面前经受住了考验,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和新的进步。

    1、强化优化开发的理念,积极推进油藏与工程结合,努力提高储量动用率和新区产能建设效益

    优化开发理念是油田开发工作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是促进油田持续有效发展的基本要求。

针对新增动用储量品位降低,产能建设单位投入上升,新区采收率降低,开发成本上升的形势,围绕提高储量动用率、新区产能达标率,控制开发成本增速,加强油藏与工程、地下与地面的结合,突出抓好部署、方案、单井设计三个层次的优化和低品位储量开发技术配套,在项目优选难度越来越大的情况下,保障了产能建设运行质量和投资效益。

2008年新区建成产能158.7万吨,产能达标率93.7%。

在储量品位降低的情况下,“十一五”前三年比“十五”年均多动用储量2300万吨,“十五”末探明储量动用率达到91%(比2005年提高3个百分点)。

“十一五”新增探明储量的阶段动用率达到57%。

    持续优化产能部署。

从储量结构、工作量结构等方面对产能部署进行多轮次优化。

全年新增19个滚动区块,扩大了8个区块的产能规模,压缩了17个区块的规模,缓建了14个区块。

采油厂稠油产能比例由年初部署的30.6%下降到26%,中高渗产能比例由18%上升到24.1%,开发成本由8.6美元/桶控制到8.3美元/桶。

    进一步加强油藏、工艺、地面方案的整体优化。

对地面条件复杂、产能规模大的区块,按照“地下地面、规模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综合考虑产能规模、技术适应性和工程配套工作量,整体优化开发方案,提高了产能建设效益。

陈家庄油田陈311块通过6轮多专业、多方案综合优化,采取了分期建设、接替稳产的建设模式,百万吨产能投资由54.4亿元下降到40.8亿元。

大力推进水平井及其裸眼完井防砂一体化技术的应用,新区新井中水平井的比例由2006年的4.6%、2007的14.5%进一步提高到28.2%。

    优化调整开发技术政策界限,提高了储量动用率和新区采收率。

利用高油价的有利时机,在陈家庄、王庄等油田利用水平井技术,高效动用3~4米薄层稠油储量254万吨,投产水平井23口,平均单井初产17.6吨。

在垦761等具备条件的中高渗产能区块进行层系细分或单层精细开发,储量动用更加充分高效,采油速度由原来层间接替方式的1.97%提高到2.67%。

低渗透新区加强高油价下合理技术经济井距研究,注采井距由原来的250~300米缩小到150~200米,方案设计平均采收率21.6%,比大井距提高了5.9个百分点。

    2、强化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理念,注重精细有效挖潜,不断增强老油田发展后劲

    油田开发系统把“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理念落实到开发工作的全过程,不断强化可采储量的意识,分析问题要评价可采储量的损失,评价潜力要描述可采储量的规模,方案部署以提高可采储量的质量作为主要依据。

2008年我们组织开展了提高采收率潜力评价工作,首次以1151个开发单元为单位,比较系统全面地评价了不同类型油藏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方向性、主导性潜力,科学制定了提高采收率的工作目标、努力目标和挑战目标,落实了技术发展方向和工作部署。

    老油田提高采收率工作坚持水驱开发与三次采油并举。

一是加大了海上、稠油加密调整力度,大幅度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

埕岛油田加快综合调整步伐,新增产能20万吨,比2007年多15万吨,调整井区预计提高采收率8.8个百分点。

稠油油藏综合应用加密、转驱、水平井等技术调整挖潜,覆盖储量5405万吨,新增产能达到历史最高的41.9万吨,预计平均提高采收率6.7个百分点。

    二是进一步发挥化学驱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的技术优势。

全面扩大了二元复合驱技术应用规模,新增覆盖储量4501万吨,预计提高采收率11.1%,累计覆盖地质储量6562万吨,预计提高采收率10.6%。

在经济政策界限研究和潜力评价的基础上,加强项目段塞尺寸和注入浓度的优化设计,延长了孤东二区等正注项目的注入段塞,预计多增油27.8万吨,多提高采收率1.06个百分点。

    三是不断深化整装油藏特高含水后期精细有效挖潜。

孤岛油田中二中Ng5单元针对厚油层顶部剩余油进行水平井整体调整,配套细分韵律层注水措施,预计采收率可由48.9%提高到52%。

针对整装油藏井间剩余油潜力小,直斜井挖潜效果差,常规水平井挖潜效益低的问题,应用短半径侧钻水平井进行精细挖潜。

孤岛油田东0-侧平512井靶前距80米,水平段83米全部钻遇油层,钻井投资为常规水平井的43%。

初产日油15.7吨,含水71%(老井含水96.3%),已累计产油2200吨,增加可采储量0.9万吨。

    3、强化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注重开发科技创新和先导试验,进一步扩展提高“两率”的领域和空间

    油田开发基础理论研究取得新进展。

深化了水驱油藏驱油效率的认识,进一步明确了注入倍数与极限驱油效率的关系,初步建立了驱油效率预测模型及校正系数图版,为水驱油藏提高采收率潜力评价提供了依据。

聚合物加合增效理论研究方面,建立了“复杂油水体系分子模拟方法”和“固液界面分子行为量化表征方法”,从分子水平、纳米尺度研究化学驱油理论,深化了二元复合驱致效机理的认识,明确了提高驱油化学剂适应性的分子结构设计方向。

    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及其应用水平提高。

编制了国内第一个油藏数值模拟应用行业标准,规范了油藏数值模拟应用流程和方法。

研制了具有自主知识版权的三维三相黑油模型并行软件,计算精度和并行效率达到了商业软件水平。

目前国内最大的用于油气藏数值模拟研究的微机群系统-HP微机集群系统投产(理论峰值速度达16384亿次每秒,存储能力20TB),实现了百万级模型并行计算的日常化。

    砂砾岩油藏开发技术攻关取得进展。

深化了砂砾岩储层期次划分研究。

应用中子重构曲线进行旋回分析,能够识别0.5米厚的泥岩,基本解决了砾石成分对地层对比标志的影响,结合叠前、叠后储层反演,提高了期次划分精度。

永北地区砂砾岩储层期次由原来描述的4期细分到了12期。

通过盐22块的注水开发先导试验,初步验证了砂砾岩油藏注水开发的可行性。

    滩坝砂特低渗透油藏水平井分段压裂试验规模扩大。

2007年9月投产的高89-平1井日产油一直稳定在13吨,累计产油6721吨。

2008年在新区樊147块、老区梁8块进行扩大试验,采用了水力喷砂射孔工艺,连续油管施工,部署了水平井采油、直井注水的注采井网,进一步提高稳产能力和采收率。

樊147-平2井2008年11月16日投产,日油稳定在16吨;梁8-平1井11月3日投产,初期自喷日油16.9吨,目前待转抽。

    大幅度提高采收率接替储备技术先导试验取得新突破。

埕东西区泡沫驱先导试验区中心井组3口生产井日油水平由试验前的4.5吨最高上升到23.6吨,综合含水由95.9%下降到87.5%,已累计增油1.2万吨,提高采收率1.02%,数模预计最终提高采收率11.0%。

    为探索滩坝砂特低渗透油藏注气提高采收率的可行性,2008年元月在高89-4井组开展了CO2混相驱先导试验,方案预测采收率31.0%,比弹性开采高22.8个百分点。

目前井组初步见效,日油能力稳定在45吨左右,产量递减率明显减缓。

    4、强化精细管理的理念,注重基础工作和过程管理,进一步提高开发经营管理水平

    抓好开发管理制度的落实与执行。

梳理和规范了采油厂层面资料管理、动态监测等9个方面的20项开发管理制度,进一步明确了新形势下厂、矿、队三级开发地质工作的重点内容。

开展了“油田开发基础工作大检查”,以此形成制度,每年进行检查评比。

召开了“油田开发基础管理工作”现场会,促进油田地质基础工作和开发信息化管理上水平。

    进一步加强了开发过程管理。

规范了开发方案(井位)设计优化论证的标准和程序,新区加强部署进度的检查监督,避免超越程序造成的低效块、低效井现象,老区立足于长效开发,执行“三不调整”(低渗透油藏水质不达标不调整,关键技术不配套不调整,监测资料不符合要求不调整)原则。

加强产能区块整体射孔方案、开发单元配产配注方案、油井重大措施方案的分级论证和审查把关。

    通过网上井位设计审批系统,使新井审批实现了从地面选点、井台组合、井身结构优化、泥浆体系设计、测录井项目到单井投资预算的全过程管理,增强了开发生产单位主动优化开发投资的意识,从源头、从细节上控制开发成本。

    油田开发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建成了开发中心数据库,统一了数据出口。

完善了开发应用数据库质量管控体系,保证了关键数据的准确性。

开发实验数据库网上查询系统全面开通,结束了多年来借阅纸文档的历史。

通过加大测井数据库应用力度,提高了地质基础研究的工作效率,促进了地质基础工作的精细化、规范化。

油藏地质模型库已录入28个重点区块的精细油藏描述成果,为区块开展实时动态分析调整创造了条件。

油田开发决策支持系统进行了试点应用,实现了新区方案、井位的无纸化论证,并可提供规律研究及方法应用等方面的辅助支持。

    对油田开发工作质量实施连带考核。

2008年加大了对开发生产单位新增可采储量的考核力度,同时下发了《胜利油田分公司可采储量连带考核办法》,将新老区产能建设方案设计水井投转注实施率、动态监测工作量完成率、三次采油项目合格率等六项指标与新增可采储量进行连带考核。

2008年采油厂新区方案设计水井当年投转注率达到39%(前两年在20%以下)。

    进一步加强开发人才队伍建设。

油田发展新形势对开发人员技术水平、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生产研究工作精细化、规范化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2008年,在继续抓好开发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和综合素质培训的同时,开发处、组织部共同举办了三期“创新思维培训班”,对二级单位开发主管领导和专家进行培训,增强大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回顾2008年油田开发工作,还有以下四大亮点:

    一是滚动勘探开发成效显著。

针对资源有效接替严峻形势,滚动勘探以寻找和落实可动用储量为目标,充分体现“超前、优化、精细”意识,为保持产能接替规模、提高产能建设效益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运行上,超前部署、超前实施,2007年四季度就提出了134个目标方向和184口意向井位,为2008年保持良好态势创造了条件。

地质研究上,岩性油藏在细化区域沉积和成藏规律研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老井复查和储层跟踪反演,抓好砂体扩边和老区新层的滚动勘探,在东营北带坨128-10块发现了中深层砂砾岩储量500万吨,这是胜坨地区继坨142块发现千万吨储量7年之后的又一个大发现。

断块油藏以区带含油气评价为基础,发挥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的作用,提高相干分析、水平切片等技术手段的应用水平,精细刻画构造、断层,瞄准相对高效储量,根据产能预测结果指导滚动目标优选,桩西滩海地区沙二段发现了近年来少有的高产小断块,桩149-斜1井初期4mm油嘴自喷日油92吨,目前日油22吨,已累计产油7852吨,区块新增储量133万吨。

滚动井位设计上,注重应用新思路、新技术提高滚动勘探效果,应用水平井滚动勘探高423块的地层油藏,新增储量120万吨。

    2008年分公司部署滚动井位161口,完钻112口,滚动探明储量3626万吨,控制储量1831万吨。

滚动建产能达到历史最高的80.9万吨,占新区总产能的50.9%。

为2009年准备了40万吨产能阵地。

    二是水平井技术应用实现新跨越。

2008年投产水平井426口,当年产油63.4万吨,分别是2007年的2.4倍和2.1倍。

水平井占新井比例由2007年的11.1%上升到25.1%,稠油新井中水平井的比例由2007年的30.3%上升到67.2%。

分公司水平井全年产油219万吨。

2008年5月油田实现了水平井应用井数过千口,累计产油超千万吨。

    整体应用水平井提高储量动用率和老区精细挖潜的力度加大。

加强整体应用方案和单井设计的优化,水平井在单层精细开发、厚层层内挖潜、薄层稠油及特超稠油储量有效动用等方面的作用进一步凸显。

2008年有34个区块应用水平井整体开发,设计水平井263口,占新井的81.8%,新建产能95万吨。

    鱼骨状分支水平井应用领域扩大。

在太平油田沾18块(原油粘度4179mPa.s),投产了油田第一口稠油热采鱼骨状分支水平井—沾18-支平1井,主支筛管完井,4个分支裸眼完井,水平井段888米。

2008年3月投产,初期日产油能力55吨,是普通水平井的2.4倍,目前日产油能力36吨,已累计产油1.1万吨,油汽比2.0。

    三是热采稠油产量、产能创历史新高。

针对稠油接替资源以薄层、超稠油等低品位储量为主的形势,创新开发理念,加强油藏与工程结合,抓住高油价有利时机,优化调整开发技术经济政策界限,降低了水平井开发薄层稠油的“门槛”,大幅度提高了单井产能,使一批原来无效的薄层稠油储量实现了高效开发。

开拓老区调整挖潜思路,在深化潜力评价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稠油老区井网优化调整规模。

开展蒸汽驱试验,加快稠油开发接替技术攻关配套。

2008年,分公司热采稠油产量、新建产能规模均创历史新高,分别达到363万吨、97.2万吨,同比增长35万吨、26万吨。

稠油产量连续7年保持增长态势。

    四是产量结构调整见到成效。

加强新井工作量结构调整和井位设计优化,超前实施,强化运行,新井产量贡献率显著提高。

2008年分公司投产新井1706口,同比多167口,新井年产油196.7万吨,同比增加20.4万吨。

抓好水驱油藏产量结构调整,努力控制影响稳产基础的强化措施。

采油厂稀油措施工作量同比减少13.3%,其中补改及电泵工作量同比减少15.6%,措施增油量同比下降11.6%。

    稠油、油公司、海上等产量增长点进一步发展,提升了油田产量接替能力。

采油厂稠油、油公司、海上同比共增产69.1万吨,比2005年增长了230万吨。

化学驱年增油“十一五”前三年稳定在170万吨,超规划55万吨。

产量增长点的发展和高油价下加大有效投入,使老油田高强度开发的形势有所缓解,持续发展的基础得到加强。

“十一五”老区三年新增可采储量3366万吨,超规划176万吨。

    

    二、今后一个时期油田科学开发的工作思路

    根据集团公司和局党委的部署要求,今后一个时期油田开发工作的总体发展目标是坚持科学开发、精细开发、效益开发理念,紧紧依靠技术进步和精细管理,提高运行质量,优化开发结构,增强发展后劲,保持持续稳产的良好态势。

    细化落实稳定发展的方向和部署,要准确认识油田开发的阶段性特征,处理好宏观形势、总部政策与油田开发阶段性特征的关系,应对当前复杂局面与促进持续发展的关系。

目前油田开发面临的矛盾和挑战主要体现在:

一是油田开发形势总体稳定,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还不够牢固,制约稳产基础的一些长期性问题仍然比较突出,油田开发抗风险能力不够强。

二是具有持续发展的资源基础,但新增储量品位下降与有效扩大新区产能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开发风险加大,开发成本上升。

三是产量稳定增长,但现有产量增长点保持上产态势的压力增大,新的产量接替阵地尚未形成规模。

稠油、三采及特高含水产量比例逐年上升。

四是开发接替储备技术仍需攻关。

滩坝砂和砂砾岩油藏开发配套技术、Ⅲ类油藏及聚合物驱后化学驱技术、稠油热化学驱技术等亟待突破,深井优快钻井、旋转导向、高级别分支井等钻井技术需要加快攻关配套。

    在积极应对挑战的同时,要认真分析和把握有利条件,更加主动深入地发现和挖掘潜力。

一是总部高度重视上游发展,在去年12月的集团公司工作会上进一步强调了打造上游“长板”的战略部署,要求油田企业坚定不移地推进大幅提高采收率等技术攻关,保持技术研究和攻关力度不减。

尽管油价回落,但2009年的投资、成本仍然保持了一定增幅。

二是油田开发整体水平不断提高,陆上水驱油藏自然递减率上升的趋势得到遏制,措施产量比例下降,高强度开发的压力有所缓解,保持稳产的基础更加牢靠。

三是加大了产量结构调整力度。

连续三年给整装、断块主力油田提供了一定的产量调整空间,为老油田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经营效益创造了条件。

四是技术创新应用对产量接替和提高“两率”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滚动勘探、特高含水期井网细分重组、稠油开发、水平井等主导技术推广应用力度加大,提高“两率”的领域和空间得到扩展。

    下面,再强调一下辩证认识老油田开发潜力的问题。

水驱开发是我们的主战场,但目前工作中与科学发开发、精细开发、优化开发的要求不适应、不符合、不充分的现象和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一是转换开发方式的问题。

分公司现在有8000万吨弹性开采储量需要转注水开发,可以增加可采储量600万吨,提高采收率7~8个百分点。

从中长期发展看,还有1.1亿吨的水驱稠油储量可以通过转蒸汽吞吐和蒸汽驱,提高采收率15个百分点以上。

二是注水“四低”问题(注采对应率低、分注率低、层段合格率低、水质达标率低)。

断块油藏有2.27亿吨储量的水驱动用程度低于60%,占断块注水开发储量的34%,这实际上反映了注水工作对油藏可采储量质量的影响。

这两年,分公司的污水水质符合率大幅提高,但到注水井井口的水质达标率有多高,注到油层的合格水量是多少,需要我们认真的分析思考。

三是液量恢复问题。

整装油田稀油开发单元的综合含水(94.5%)比“九五”末上升了1个百分点,但单井液量下降了18%。

根据地层压力状况和采液指数变化规律评价,目前井底流压大于饱和压力的储量有2.4亿吨,年产液能力具有增加860万方的空间。

尽管有地面系统配套、污水处理等因素的暂时制约,但这一块潜力是客观存在的,也是我们下步做工作的重要方向。

四是停产停注井问题。

油水井利用程度的高低是影响自然递减率的主要因素,也是体现开发管理水平最直接的标志之一。

近期统计分公司有恢复潜力的长停产井890口,这批井使分公司的开井率降低了近4个百分点,400万吨可采储量失控。

    辩证地看,上述这些问题也正是今后两年到“十二五”期间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工作方向。

关键是我们要转变观念,把工作做深、做细、做实,真正把问题转化为潜力。

    围绕稳定发展目标的实现,今后一个时期总体的思路和方向是强基础,抓“四率”,推进三个“一体化”。

    强基础,即进一步打牢稳定发展的资源基础;强化基础管理,提升开发工作质量;深化基础研究,促进开发科技创新。

    资源基础方面,勘探要率先适应科学发展的要求,济阳、滩海老区着眼寻找可动用储量,加强探井部署优化和探明储量区块优选,提高综合效益,为加快储量向产量转化打下基础;新区新领域要着眼寻找规模储量,注重基础研究,加大工作力度,尽快在青东、准噶尔西缘等地区形成重要的接替阵地。

开发要以可采储量的稳定接替为目标,提高储量动用率和提高采收率工作统筹部署,调整新增可采储量的结构,强调新增可采储量的质量;加快开发接替技术攻关配套,扩大提高“两率”的空间。

要巩固上产板块的资源基础,保持持续上产的态势。

以成本效益为前提,适时向油公司注入储量,扩大资源规模,提升产量和可采储量的接替能力。

    基础管理方面,注采管理要强化地下开发指标与井筒、地面工程技术指标的综合评价和联动管理,建立不同油藏类型的注采管理模式,完善油水井计量、注水水质检测、水井监测、措施管理、停产停注井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标准和工作要求,进一步抓好相关管理办法和管理细则的落实,创新基础管理考核机制,加大考核力度。

作业管理要推进作业设计区块整体优化,抓住关键工序、下井工具等质量控制点,搞好施工过程监督;细化作业工作量结构、成本结构的分析,研究制定管杆修复更新标准,合理控制作业成本;配套优质优价、联责承包等管理考核机制,提升作业质量和效益。

    基础研究方面,要进一步配套完善研究手段和方法,改善实验装备,加大密闭检查井的部署,抓好不同沉积相储层构型与非均质性描述,深化地质基础研究和剩余油认识,重建精细地质模型。

深化特高含水期油藏优势流场和剩余油富集理论认识;结合驱油剂分子工程学研究,丰富和完善聚合物加合增效理论;加快稠油热化学驱开发理论、低渗透油藏开发理论的研究、总结和提炼,提高油田开发科技的持续创新能力,加速技术进步。

基础研究工作必须紧密结合油田开发对象的变化、开发阶段的变化和发展形势的要求,既要注重思维理念创新,又要强化精细扎实的工作作风,边研究边应用、不断深化和完善。

    抓“四率”,即完善老区,提高油田采收率;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