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74406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docx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

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

(2018.福州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

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

“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节选自《礼记·学记》)

【乙】君子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节选自《孟涂文集》)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知其旨也()

(2)然后能自强也()

(3)学学半()(4)而或不达于事()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B.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C.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D.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4.

(1)甲文阐述的观点是“”;乙文阐述的观点是“”。

(2)阅读甲乙两文,说说文章的论述对你的学习有什么启发。

【答案】

1.

(1)甘美

(2)勉励(3)教(教的意思)(4)有时(有的)

2.A

3.

(1)知道了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省。

(2)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4.

(1)教学相长(也)君子学必好问

(2)示例1:

学是第一位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获得知识,才能知不足,才能不断完善自己;学习中需要互动和交流,教与学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示例2:

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长知识。

示例3:

教和学可以互相促进,问和学是相辅相成的。

在学习中交流切磋、质疑提问都可以促进学习。

(言之成理即可)

参考译文:

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

“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

喜爱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的喜爱学习的人。

道理明白了,可是有时还可能不能应用于实际,认识了那些大的(原则、纲领),可是有时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对于这些问题)除了问,还能怎么解决呢?

(2018.南平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

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

见余,大喜曰: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拉余同饮。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曰:

“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然万竹中雪子①敲戛②,铮铮有声,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自叹每有欲往,辄复不遂,然流行坎止③,任之而已。

鲁直④所谓“无处不可寄一梦”也。

(袁中道《夜雪》)

[注]①雪子:

雪粒,往往在下雪之初出现,状如盐粒。

②敲戛:

敲打。

③流行坎止:

顺流而行,遇阻而止。

④鲁直:

即黄庭坚。

1.请用“/”给文中的划线处断句(两处)。

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2.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余强饮三大白而别 白:

(2)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客:

(3)辄复不遂辄:

(4)鲁直所谓谓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2)夜雪大作,时欲登舟至沙市,竟为雨雪所阻。

4.【甲】文中“”写出了西湖天寒地冻,万籁俱寂的意境。

【乙】文中“万竹中雪子敲戛,铮铮有声”从听觉角度,反衬。

5.甲乙两文各自展现了文人高雅的情趣,他们的雅趣体现在哪里?

请各写一点。

【答案】

1.暗窗红火/任意看数卷书/亦复有少趣。

2.白:

杯,酒杯客:

客居辄:

总是谓:

说(认为)

3.

(1)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啊!

(2)晚上下起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所阻挡。

4.湖中人鸟声俱绝夜的寂静(寂静)

5.甲文趣在:

①夜半独往湖心亭赏雪;

湖心亭巧遇知音把酒言欢。

乙文趣在:

①雪夜聆听大雪敲击竹子传来的清脆的声音;

悠闲自得地读书。

参考译文:

晚上下起大雪,当时正想要坐船到沙市,竟然被雨雪所阻挡。

然而大雪敲击竹子,发出铮铮的声音,暗暗的窗子与红红的烛火,随意地翻看几卷书,也是能享受到一些乐趣的。

离时为自己叹息每次有想去的地方,总是不行。

然而是行是止,任它吧。

鲁直所说“没有一处不可以寄一梦”。

(2018.龙岩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

【乙】臣光①曰:

智伯②之亡也,才胜德也。

夫才与德异,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谓之贤,此其所以失人也。

夫聪察强毅之谓才,正直中和之谓德。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

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

何则?

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

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

(司马光《资治通鉴·周纪一》)

[注]①光:

指司马光。

②智伯:

即智瑶,人名。

1.解释加点词。

(1)可爱者甚蕃蕃:

(2)陶后鲜有闻鲜:

(3)此其所以失人也所以:

(4)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苟:

2.下列“之”字的意思与“取人之术”的“之”相同的一项是()

A.辍耕之垄上B.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何陋之有D.水陆草木之花

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2)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4.甲、乙两文都谈到“君子”,它们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答案】

1.

(1)多

(2)少(3)原因,缘由(4)如果

2.D

3.

(1)(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2)才华,是品德的辅助;品德,是才华的统帅。

4.示例:

甲文认为像莲花一样品德高尚的人就是君子,乙文认为唯有品德高尚胜于才华的人才是君子。

参考译文:

臣司马光说:

智瑶的灭亡,在于才胜过德。

才华与品德是不同的两回事,而世俗之人往往分不清,一概而论之曰贤明,于是就看错了人。

所谓才华,是指聪明、明察、坚强、果毅;所谓品德,是指正直、公道、平和待人。

才华,是品德的辅助;品德,是才华的统帅。

……所以,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无德无才称之为愚人;德胜过才称之为君子;才胜过德称之为小人。

挑选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而委任,与其得到小人,不如得到愚人。

原因何在?

因为君子持有才华把它用到善事上;而小人持有才华用来作恶。

持有才华作善事,能处处行善;而凭借才干作恶,就无恶不作了。

(2018.宁德质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信陵君杀晋鄙①,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

“臣闻之曰:

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

”信陵君曰:

“何谓也?

”对曰:

“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

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

今赵王自郊迎,卒然②见赵王,臣愿君之忘之也。

”信陵君曰:

“无忌③谨受教。

(选自《战国策·魏策四》)

[注]①晋鄙:

战国时魏国将领。

②卒然:

猝然,突然,这里指“马上”。

③无忌:

信陵君的名。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臣之妻私臣私: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刺:

(3)人之有德于我也德:

(4)臣愿君之忘之也愿:

2.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臣之妾畏臣人之憎我也B.皆以美于徐公吾有德于人也

C.闻寡人之耳者臣闻之曰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此大德也

3.翻译下列句子。

(1)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

4.甲乙两文都是关于“劝说”的文章。

邹忌和唐雎劝说的方式有什么相同?

他们劝说的目的各有什么不同?

请概括。

【答案】

1.

(1)偏爱

(2)当面指责(3)恩德(4)希望

2.D

3.

(1)满一年之后,即使有人想要进言,也没什么可说的了。

(2)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您,(您)马上就要会见赵王。

4.两人都采用委婉劝谏(迂回劝说)的方式。

邹忌是为了劝说齐威王能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实现齐国大治。

唐雎是为了劝说信陵君在赵王面前不要居功自傲,要谦虚低调。

参考译文:

魏国的信陵君杀死晋鄙,解救了邯郸,击败了秦军,保存了赵国。

赵王亲自到邯郸郊外迎接信陵君。

唐雎对信陵君说:

“我听说过这样的话:

事情有些是不可以知道的,有些是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些是不可以忘记的,有些是不可以不忘记的。

”信陵君说:

“你这番话是什么意思?

”唐雎回答说:

“别人憎恨我,是不可以不知道的;我憎恨别人,是不可以知道的;别人对我有恩德,是不可以忘记的;我对别人有恩德,是不可以不忘记的。

如今您杀死了晋鄙,解救了邯郸,击败了秦军,保存了赵国,这是很大的恩德。

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您马上就要会见他,我希望您把这件事情忘掉。

”信陵君说:

“无忌我恭敬地领受您的教诲。

” 

(2018.莆田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

“善。

”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三年,勾践闻吴王夫差日夜勒兵,且以报越,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

范蠡①谏曰:

“不可,臣闻兵者凶器也,战者逆德也,争者事之末也。

阴谋逆德,好用凶器,试身于所末,上帝禁之,行者不利。

”越王曰:

“吾已决之矣。

”遂兴师。

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越王乃以馀兵五千人保栖②于会稽,吴王追而围之。

(节选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注]①范蠡[lǐ]:

人名,越国大夫。

②保栖:

守卫居住。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臣之妻私臣私:

(2)时时而间进间:

(3)且以报越且:

(4)战者逆德也逆: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B.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C.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D.吴王闻之/悉发精兵击/越败之夫椒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2)越欲先吴未发往伐之。

4.简要分析邹忌和范蠡劝谏的方式和结果有什么不同?

【答案】

1.

(1)偏爱

(2)偶然(偶尔)(3)将要(4)违背

2.C

3.

(1)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里的,可得下等奖赏。

(2)越国打算在吴国未发兵之前去攻打吴国。

4.甲文中邹忌委婉劝说,齐威王乐于纳谏,齐国大治;乙文中范蠡直言劝谏的方式,越王不听良言,越国大败。

参考译文:

越王勾践三年,勾践听说吴王夫差日夜操练士兵,将报复越国,越国打算在吴国未发兵之前去攻打吴国。

范蠡进谏说:

“不行,我听说兵器是凶器,攻战是违背道德,争先打仗是事情中最下等的。

阴谋去做违背道德的事,喜爱使用凶器,亲身参与下等事,定会遭到天帝的反对,这样做绝对不利。

”越王说:

“我已经做出了决定。

”于是举兵(进军吴国)。

吴王听到消息后,动用全国精锐部队迎击越军,在夫椒大败越军。

越王只率领五千名残兵败将退守在会稽,吴王乘胜追击包围了会稽。

(2018.泉州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纪昀《河中石兽》)

【乙】《说苑》:

常枞①有疾,老子往问焉。

常枞张口示老子曰:

“舌存乎?

”曰:

“存。

岂非以其软邪?

”“吾齿存乎?

”曰:

“亡矣。

岂非以其刚邪?

”常枞曰:

“天下事皆尽矣。

”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吴亮《忍经》)

[注]①常枞:

据传是老子的老师。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阅十余岁阅:

(3)尔辈不能究物理物理:

(3)老子往问焉问:

(4)常枞张口示老子曰示: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B.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C.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D.盖刚者比暴柔者/喻仁/刚者易坏/柔者独存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2)亡矣。

岂非以其刚邪?

4.甲文作者和乙文的常枞在揭示“天下事”相关道理时,采取的方式有何不同?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

(1)经历,经过

(2)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3)慰问,问候(4)给……看

2.C

3.

(1)依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找到了(石兽)。

(2)不在了,难道不是因为它太刚硬了吗?

4.甲文以讲述用不同方法寻找石兽的故事的方式揭示道理;常枞通过舌存齿亡的现象设喻说理。

参考译文:

《说苑》记载:

常枞有病,老子去问候他。

常枞张开嘴给老子看:

“我的舌头还在吗?

”老子说:

“在。

难道不是因为它柔软吗?

”“我的牙齿在吗?

”老子说:

“不在了。

难道不是因为它太刚硬了吗?

”常枞说:

“天下的事都在这里了。

”坚硬的好像暴横,柔软的好比仁义;刚的容易坏,柔的却存下来了。

(2018.三明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景春曰: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富贵不能淫》)

【乙】天祥至潮阳,见弘范①,左右命之拜,不拜。

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②。

天祥曰:

“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

”索之固,乃书所过零丁洋诗与之。

其末有云: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弘范笑而置之。

厓山破,军中置酒大会。

弘范曰:

“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

”天祥泫然③出涕,曰:

“国亡不能捄④,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

”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天祥在道,不食八日,不死,即复食。

至燕,馆人供张甚盛。

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天祥临刑殊从容,谓吏卒曰:

“吾事毕矣!

”南乡⑤拜而死。

(节选自《宋史·文天祥传》)

[注]①弘范:

元军元帅。

②张世杰:

宋军将领。

③泫然:

水滴下的样子。

④捄:

同“救”。

⑤乡:

同“向”,面对。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岂不诚大丈夫哉诚:

__________ 

(2)富贵不能淫淫:

__________

(3)天祥泫然出涕涕:

__________(4)吾事毕矣毕:

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B.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C.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D.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以守之

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2)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厓山,使为书招张世杰。

4.乙文中,文天祥哪些表现体现了甲文中孟子的有关“大丈夫”的思想主张?

请简要分析。

【答案】

1.

(1)真正,确实

(2)使……迷惑,使……惑乱(3)眼泪(4)完成

2.A

3.

(1)(他们)一生气,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便平安无事。

(2)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天祥),带他一起到厓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

4.答案要点:

①文天祥见元将拒行叩拜礼,②文天祥拒绝写信招降张世杰,③文天祥不因国亡而有二心,拒绝元将高官许诺,④文天祥不食不寝,以死效忠,从容就义。

这些均体现了孟子讲仁义、守礼法、做事合乎道义的大丈夫思想,更表现了大丈夫不能为富贵、贫贱、威武这些外部因素所迷惑、动摇、屈服的精神。

参考译文:

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弘范,左右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不叩拜,

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天祥),带他一起到厓山,让他写信去招降张世杰。

文天祥说:

“我不能保卫自己的父母,却教唆别人也背叛自己父母,这可能吗?

”弘范还是坚决要求他写。

文天祥于是写下自己所作的《过零丁洋》诗给他,诗的末尾有这样的句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弘范笑着把它放在一边。

弘范攻破厓山后,元军大摆酒宴犒军,弘范说:

“丞相的忠心孝义都尽到了,若能改变态度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大元皇上,将不会失去宰相的位置。

”天祥眼泪扑簌簌地说:

“国家灭亡不能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

”弘范认为他的话合乎正义,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

文天祥在途中,八天没有吃东西,却没有死,于是又开始进食。

到了燕京,客馆的人招待供奉得十分丰盛。

文天祥不睡觉,一直坐到天亮,于是把文天祥转交到兵马司,派士兵看守起来。

……文天祥临刑的时候很从容,对看守他的士兵说:

“我的使命完成了!

”朝南方跪拜而从容就义。

(2018.厦门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节选自《孟子》)

【乙】墨者有钜子①腹䵍②,居秦,其子杀人。

秦惠王曰:

“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也。

”腹䵍对曰:

“墨者之法曰:

‘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

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

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子,人之所私也。

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节选自《吕氏春秋·去私》)

[注]①钜子:

墨家学派对墨家有成就的人称“钜子”。

②腹䵍tūn:

人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故患有所不辟也辟:

(2)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如使:

(3)此所以禁杀伤人也所以:

(4)人之所私也私:

2.下列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B.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C.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D.王虽为之赐而令/吏弗诛腹䵍/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3.将文中画横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2)不许惠王,而遂杀之

4.

(1)甲文运用论证的方法来论证“舍生而取义”的观点;乙文主要通过来刻画腹䵍的形象。

(2)请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谈谈你对“义”的理解。

【答案】

1.

(1)通“避”,躲避

(2)假如,假使(3)用来(4)偏爱

2.A

3.

(1)并非(不仅仅)只有贤德的人(贤人或贤者)有这样的心。

(2)(腹䵍)没有答应秦惠王,就杀掉了自己的儿子。

4.

(1)①比喻(对比);②对话(语言描写)

(2)示例:

甲文中孟子认为的“义”是比生命更重要的大义、正义,能给予人不苟且偷生、不避祸患的勇气。

乙文中腹䵍认为的“义”是原则、公正、正义,他因此大义灭亲,维护了法律的正义性。

我认为两文的“义”内涵虽稍有不同,但都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

(2018.漳州质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

何陋之有?

(《陋室铭》)

 【乙】黄冈之地多竹,大者如椽①。

竹工破之,用代陶瓦②。

比屋皆然,以其价廉而工省也。

子城西北隅,雉堞圮毁③,蓁莽荒秽,因作小楼二间,与月波楼通。

宜鼓琴,琴调和畅;宜咏诗,诗韵清绝;宜围棋,子声丁丁然;宜投壶,矢声铮铮然。

皆竹楼之所助也。

公退④之暇,被鹤氅(chǎng)衣,戴华阳巾,手执《周易》一卷,焚香默坐,消遣世虑。

待其酒力醒,茶烟⑤歇,送夕阳,迎素月,亦谪居之胜概也。

彼齐云、落星,高则高矣;井干、丽谯,华则华矣⑥;止于藏歌舞非骚人之事吾所不取。

(《黄冈新建小竹楼记》)

[注]①椽:

房椽。

②陶瓦:

用泥土烧成的瓦。

③雉堞圮毁:

城上矮墙倒塌毁坏。

④公退:

公事完毕,回来。

⑤茶烟:

指烹茶炉火的烟气。

⑥齐云、落星、井干、丽谯:

都是名楼。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有仙则名名:

__________

(2)何陋之有何:

__________

(3)因作小楼二间因:

__________(4)被鹤氅衣被:

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止于藏/歌舞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