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一新生语文衔接课程学生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73164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7.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一新生语文衔接课程学生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届高一新生语文衔接课程学生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届高一新生语文衔接课程学生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届高一新生语文衔接课程学生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届高一新生语文衔接课程学生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一新生语文衔接课程学生版.docx

《届高一新生语文衔接课程学生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一新生语文衔接课程学生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一新生语文衔接课程学生版.docx

届高一新生语文衔接课程学生版

2014届高一新生语文衔接课程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概述

(一):

词类

一、知识

汉语的词可以分为12类。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和代词是实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和叹词是虚词。

1、词类:

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

(1)实词:

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虚词:

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A、名词:

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名称,如同志、作家;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表示处所名称:

上海、中国;表示方位名称:

上、下(简称方位词)

名词的语法特点:

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

B、动词:

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

坐、听;表示存现、消失或发展变化:

有、发生;表示心理活动:

爱、恨;表示使令:

叫、让;表示可能、意愿(能愿动词):

能、会;表示趋向(趋向动词):

来、去;表示判断(判断词):

是。

动词的语法特点:

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C、形容词:

是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的词。

表示事物形状的:

高、矮;表示事物性质的:

漂亮、结实;表示事物状态的:

快、慢;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①一部分形容词可以用重叠形式来加强语义。

②大多数形容词可以受副词“很”修饰。

D、数词:

是表示数目的词。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表概数:

几、许多;表序数:

第一、老三;数词的语法特点:

①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②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E、量词:

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

个、只;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

次、回,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

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

①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启数量词。

②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

③表示动量的数量词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F、代词:

起代替或指示作用的词。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三类。

代词的语法特点:

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

“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G、副词:

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

都、全;表示语气:

可、倒;表示否定:

不、没;表示时间:

刚、恰好;表示程度:

很、极;表示情势:

仿佛、渐渐。

副词的语法特点:

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

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

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H、连词:

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一般连词:

和、与、并、或、及;关联词:

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

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语法特点:

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

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I、介词:

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J、助词:

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

助词可分三类:

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

结构助词:

的、得;动态助词:

着、了、过;语气助词:

的、了、吗、吧、呢等。

K、叹词:

表示感叹、呼唤、应答等声音的词。

如啊、嗯等。

语法特点:

一般独立成句,用逗号或感叹号隔开。

L、拟声词:

是摹拟人或事物的声音的词。

语法特点:

在句子中相当于一个形容词。

(2)、词类的辨别:

①区分名词和非名词,名词前不能加“不”和“很”。

②区分形容词和动词,形容词可以用“很”来修饰,动词前不能加“很”(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除外)③区分形容词和副词,形容词能修饰名词,前面能加“很”;副词不能修饰名词,前面不能加“很”。

④区分连词和介词,前后能互换的是连词,前后不能互换的是介词。

⑤区分动词和介词,作谓语中心语的只能是动词,组成介宾短语修饰、补充动词、形容词的是介词。

⑥区分语气助词和叹词,语气助词一般用在句尾,叹词往往独立成句,一般在句首。

⑦区分介词和副词,介词后面跟名词、代词,副词后面是动词或形容词。

二、练习

一、在括号里填入合适的词,并指出属于什么词类,以及什么小类。

   ①、我的( )个战友来了。

( )

   ②、他去过三(次)上海。

( )

   ③、我不( )这种事。

( )

   ④、青年们要到( )去。

( )

   ⑤、桌子( )有什么?

( )

   ⑥、我们在路上碰到了三个(熟人)。

(名词)

   ⑦、他刚刚走( )山。

( )

   ⑧、他会干这种事( )?

( )

   ⑨、你给我的书我看完了,( )是我近年来最喜欢的一本书。

( )

   ⑩、这个人非常( )。

( ) 

      二、标明下列各组词的词性:

   坚决决心( ) 可爱热爱( ) 

   荣誉光荣( ) 企图意图( )

   答案答应( ) 气愤气魄( ) 

   批语批示(名动) 残杀残忍( )

   诱饵诱惑( ) 兴奋兴趣( )

   安心担心( ) 道歉抱歉( ) 

   安慰欣慰( ) 感激激动( ) 

   愉快高兴( ) 

      三、注明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词性:

   1、我们马上开始这项工作。

( )

   2、你说应该朝什么方面考虑?

( )(转载自第一范文网,请3、对这个学生的经历,老师们都很了解。

( )

   4、三十岁以上的教师都可以享受休假。

( )

   5、新老同学开始都需要出操。

( ) 

     四、鉴别下列带加粗的词,哪些是形容词,哪些是副词:

   1、这里风景的确不错()--这里风景确实

   不错()

   2、长久没有好处()--永远没有好处()

      五、区别下面的同形词,指出它们各自的词性:

   1、弟弟比他小三岁( )--你比不上他( )

   2、你让妹妹一点儿( )--他让老师批评了一下( )

   3、这孩子好聪明(副词)--这是个好孩子(形容词)

   4、墙壁挺白的(形容词)--他白来了一趟(副词)

   5、说到曹操( )--曹操就到( ) 

    六、区别下列句子中的"没有"(动词/副词)、"是"(动词/副词)、"的"(助词/语气词)、"了"(助词/语气词)、"一样"(形容词/助词)的词性:

   1、你美国去过没有?

( )

   2、一下雪,这里就没有烧的。

( )

   3、他没有工作。

( ) 

   4、这辆车是他的。

( )

   5、他是个当老师的。

( )

   6、这本书是他借来的。

( )

   7、他买了书就回家了。

( )

   8、妹妹已经是大学生了。

( )

   9、开饭了,吃了再走吧。

( )

   10、脸色跟纸一样。

( )

   11、这支笔跟那支笔一样。

( )

   12、他跟孩子一样。

( )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概述

(二):

短语

一、知识

(一).并列短语:

词和词之间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彼此地位平等。

 

1.类型:

1)名+名 文化教育 今天或明天 (名词短语) 

2)动+动 调查研究 愿意并实行 (动词短语) 

3)形+形 光辉灿烂 庄严肃穆 (形容词短语) 

4)代+代 我和他 这样那样 (名词短语) 

5)数量+数量 四面八方 千秋万代 三斤五两 (名词短语) 

2.并列短语一般前后可以互换位置,如:

工厂、农村,我、你、他。

 

但有些并列短语是不能前后颠倒位置的,因为它有一定次序。

时间顺序:

春、夏、秋、冬

大小顺序:

省、市、县

年龄顺序:

老、中、青

逻辑顺序:

继承和发展 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

语言习惯:

男女老少 金银铜铁 油烟酱醋 

1. 并列短语一般要求词性相同,但个别也有不同。

如:

姐姐和我 (名词+代词) 勤劳、勇敢、不怕苦 (形+形+代) 

(二)、偏正短语

前偏后正:

“偏”修饰、限制“正”。

 

1)定+中(名、代),如:

(祖国)大地 (一朵)茶花 (前进)的步伐 

2)状+中(动、形),如:

[很]好看 [独立]思考 [慢慢]地走 旧语法:

“的”是定语的标志; “地”是状语的标志。

 

新语法:

统一为“的”。

(三)、动宾短语:

动宾之间是支配与被支配、关涉与被关涉的关系。

 动词+宾语 

宾语是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的。

如:

消灭敌人、放下包袱、丢下它、发展生产、进行斗争、骗取信任、恢复平静、爱热闹、 

下决心、有幽默感、像珍珠

(四)、动补短语:

动+补 。

动补短语中的补语不能回答动词“谁”、“什么”“哪儿”。

 

如:

 看清楚、去一趟、拿起来、引在脑子里 

(五)、形补短语:

形+补, 以形容词为中心时它的后面只有补语,因为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结构助词“得”是补语的标志,如:

跑得快、走的急、机灵得很、密得不透气

(六)、主谓短语:

陈述与被陈述的关系。

 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

主语可以回答谓语“谁”、“什么”;谓语可以回答主语“怎么样”

如:

觉悟提高、 思想解放、 阳光灿烂、 心情舒畅

特殊主谓短语:

名词做谓语。

如:

今天星期三、 明天国庆节、 他中等身材

二、指出下列短语的结构

1.风俗习惯()  2、变化规律()  3、历史悠久()  4、整修一新()5、交头接耳()  6、思维敏捷()  7、废寝忘食()  8、前程远大()9、全神贯注()  ⒑、襟怀坦白()  ⒒、挥手之间()  ⒓、愚公移山()⒔、竞选州长()  ⒕、销售计划()  ⒖、色彩缤纷()  ⒗、交通规则()⒘、风和日丽()  ⒙、激动不已()  ⒚、禁止吸烟()  ⒛、辛勤耕耘()21、巍峨挺立()  22、不断发生()  23、气氛热烈()  24、继往开来()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概述(三):

句子成分及划分

一、知识

句子的组成部分。

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六种

完整的句子结构是:

(定)主//[状]谓<补>+(定)宾

例如:

(我们)学生||[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

定语用在主语前面,是修饰限制主语或宾语的中心语的

如:

“(冬天里)的春天”

补语用在谓语的后面,是补充说明谓语中心语的

如:

“辨认<仔细>”

1、主语

主语是谓语陈述的对象,指明说的是“什么人”或“什么事物”。

经常有名词、代词和名词性短语充当充当。

例如:

(1)中国人民志气高。

(2)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切身事业。

2、谓语

谓语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的,说明主语“是什么”或怎么样“。

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例如:

(1)满天乌云顿时消散了。

(2)树叶黄了。

(3)小王今年十六岁。

(4)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5)明天星期日。

(6)什么书他都看。

3、宾语

宾语在动语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一类问题。

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例如:

(1)什么叫信息?

(2)门口围着一群看热闹的。

(3)马克思认为知识是进行斗争和为无产阶级解放事业服务的手段。

4、定语

定语是名语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名词表示人或事物性质、状态、数量、所属等。

经常由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充当。

一般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有“的”字连接。

例如:

(1)那(沉甸甸)的稻谷,象一垄垄(全黄)的珍珠。

(2)(三杯)美酒敬亲人。

(3)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

(4)(中国)的历史有(自己)的特点。

5、状语

状语是动语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所或程度等。

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

一般状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地”字连接。

例如:

(1)他[已经]走了。

(2)咱们[北京]见。

(3)歌声[把王老师]带入深沉的回忆。

(4)科学[终于以伟大的不可抑制的力量]战胜了神权。

副词、形容词经常作状语,表时间、处所的名词经常作状语,一般名词不作状语。

动词中除助动词外,一般动词很少作状语,介词短语常作状语。

一般状语紧连在中心高速的前边,但表时间、处所、目的的名词或介词短语作状语时,可以放在主语的前边,如,[在杭州]我们游览了西湖胜景。

6.补语

补语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处所、数量、性状等。

经常由副词、形容词、动词、表示处所和时间的名词和方位词充当。

一般补语与中心词之间有“得”字连接。

例如:

(1)广大人民干得〈热火朝天〉。

(2)他写的字比原来不是好〈一点〉,而是好得〈多〉。

(3)他生〈于1918年〉。

(4)他坐〈在桌子旁〉。

(5)颜色是那么浓,浓得〈好像要流下来似的〉。

7.独立成分

在句子中不与其他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来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原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感叹、摹拟语气等。

例如:

(1)事情明摆着,你看,我们能不管吗?

(2)十分明显,不大大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四个现代化就是一句空话。

(3)啊,多么使人心醉的绚丽灿烂的秋色!

(4)砰,砰,一阵枪声传来......

充当独立成分的,有的是一个词,有的是短语,它在句子的位置比较灵活,有的在句首,有的在句中。

二、句子成分划分口诀:

划分句子的口诀:

(1)句子成分要划对,

(2)纵观全局找主谓。

(3)主前定状谓后补,(4)谓前只有状地位。

(5)“的”定“地”状“得”后补,(6)宾语只受谓支配。

三、示例。

1、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答案:

(鲁班)主语(是)谓语(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定语(工匠)宾语。

主干:

鲁班是工匠。

2、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答案:

(那个时候的)(社会)定语(生产力)主语(还)(十分)状语(落后)谓语。

主干:

生产力落后。

3、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答案:

(鲁班)主语(接受)谓语(了)状语(一项大的建筑工程)定语(任务)宾语。

主干:

鲁班接受任务。

4、鲁班从中得到启发。

答案:

(鲁班)主语(从中)状语(得到)谓语(启发)宾语。

主干:

鲁班得到启发。

5、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答案:

(蔡伦)主语(出生)谓语(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补语.

主干:

蔡伦出生.

四、练习。

划分句子成分,找出主干。

1、北京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2、血液在血管里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形成的压力叫血压。

3、人类征服沙漠的远大理想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会更快的成为现实。

4、他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

5、青岛主要街道在山城的脊背上弯弯曲曲的延伸着。

6、母亲那种勤劳简朴的习惯,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7、几句话把大家逗得笑出了眼泪。

8、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9、在人们心目中,松鼠的确是一种漂亮的、驯良的、乖巧的小动物。

10、宇宙里有千千万万个像银河系一样的恒星系。

11、无数颗行星在漫无涯际的宇宙中运动着。

12、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13、开调查会,是最简单易行又最忠实可靠的方法。

14、香港胜利回归是全国人民的一件大事。

15、谈论教育改革问题是今天大会的主要任务。

16、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17、一些似云非云似物非物的灰气低低地伏在空中。

18、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国航天遥控器研制工作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19、鲁班是我国古代春秋时期一位著名的建筑工匠。

20、因为鲁班的技艺高超,后世的建筑工匠、木匠尊称他为“祖师”。

21、鲁班所处的时代,距现在已经好几千年了。

22、那个时候的社会生产力还十分落后。

23、鲁班接受了一项大的建筑工程任务。

24、鲁班发现这种草叶的两边都长着锯齿状的刺。

25、鲁班从中得到启发。

26、鲁班用锯齿状的竹片在一棵小树树干上来回拉了起来。

27、鲁班想,如果用铁片代替竹片,效果可能会更好。

28、直到今天,锯子仍然是木匠们干活的主要工具。

29、后来,鲁班有陆续发明了木刨、钻、墨斗和曲尺等许多木匠工具。

30、出去发明了许多木匠工具外,鲁班在其他方面还有不少创新。

31、当时,还有人把字写在丝织的帛上。

32、蔡伦出生在一个贫苦的铁匠家里。

33、经过反复的试验,蔡伦终于发明了造纸术。

34、蔡伦苦苦地思考着改进的方法。

35、地球上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地震。

36、全世界的科学家们都在努力探索地震灾害的规律。

37、当时我国的地震灾害十分频繁。

38、一天,地动仪向着西方的那条龙嘴里的铜球忽然落下。

39、这儿本是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小渔镇。

高中语文语法基础知识概述(四):

词类活用

一、词类活用语法分析的方法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文言文中常见的是名词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名词活用为动词有以下几种情况。

1.名词+宾语

例如:

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

2.副词作状语+名词

例如:

汉水又东。

(《水经注·江水》)

3.能愿动词+名词

例如: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

4.名词+补语

例如:

今王鼓乐于此。

(《孟子·梁惠王下》)

5.所+名词

例如:

乃丹书帛曰:

“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

6.名词充当联合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

例如: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

7.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

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

(《赤壁之战》)

8.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

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采草药》)

9.两个名词连用,不存在并列、同位和修饰关系,不带计量意义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

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人之所敢知。

(《答司马谏议书》)

10.在复句中充当一个叙述性独词分句,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例如:

权,然后知轻重。

(《孟子·梁惠王上》)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形容词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了宾语,而又没有使动、意动的意味,就是用作一般动词。

例如:

1.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鸿门宴》)

2.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

(《屈原列传》)

有时,形容词后面不带宾语,也活用为一般性动词。

如:

3.遂于蒿莱中侧听徐行,似寻针芥,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促织》)

(三)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动词活用为名词,就是这个动词在句子中,具有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它一般处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边有“其”或“之”。

例如: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游褒禅山记》)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翻译时一般要补出中心词(名词),而以形容词作定语。

例如:

1.将军身被坚执锐。

(《陈涉世家》)

2.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

(《芙渠》)

3.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

(《赤壁之战》)

(四)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作状语的,而古代汉语里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1.表示比喻。

例如: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

狐鸣呼曰:

“大楚兴,陈胜王。

”(《陈涉世家》)

2.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例如: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

3.表示处所、方向。

例如:

(1)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草行露宿,日与北骑相出没于长淮间。

(《〈指南录〉后序》)

(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

《小石潭记》

4.表示动作使用的工具。

例如: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5.表示动作进行的方式。

例如: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邹忌讽齐王纳谏》)

(五)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例如:

“项伯杀人,臣活之”。

(《鸿门宴》)

古汉语里,动词、形容词、名词都可以带宾语活用为使动。

1.动词的使动用法。

在古代汉语里,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用于使动时,后面就带有宾语。

例如:

(1)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2)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石钟山记》)

有时候,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共同带一宾语,这一宾语既是及物动词的受事者,又是主语使得它成为不及物动词的施事者。

例如:

(1)今夫水,搏而跃之,可使过颡,激而行之,可使在山。

(《孟子·告子上》)

(2)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赤壁之战》)

及物动词活用为使动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例如: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sì)之,见(xiàn)其二子焉。

(《论语·微子》)

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古汉语里,形容词也常常活用为使动,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例如:

(1)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值,居为奇货。

(《促织》)

(2)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

(《荀子·天论》)

3.名词使动用法。

(1)普通名词活用为使动

例如: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中山狼传》)

舍相如广成传(zhuàn)舍。

(《廉颇蔺相如列传》)

(2)方位名词活用为使动

方位名词活用为使动,是使宾语代表的人或事物按照这个方位名词所表示的方位行动。

例如:

令尹南辕反旆。

(《左传·宣公十二年》)[旆,(pèi)末端像燕尾的旗]

(六)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就是形容词、名词带宾语用作意动,就是“觉得宾语怎么样”,是在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的事物具有用作意动的形容词所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