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进展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4772545 上传时间:2022-12-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工程进展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化学工程进展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化学工程进展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化学工程进展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化学工程进展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化学工程进展论文.docx

《化学工程进展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工程进展论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化学工程进展论文.docx

化学工程进展论文

化学工程进展

 

 

化学工程进展

摘要:

本文从学术和工业的角度介绍了化学工程学科的技术进展,化学工程作为一级工程学科正与相关学科结合,形成新的边缘与交叉学科,占领新的学术领城;同时还从工艺角度介绍化学工业的发展态势,化学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正向原朴多样化、产品精细化、技术高新化的方向发展。

本文主要叙述了近年来化学工程在各个方面的进展,着重以材料化工、磷化工、煤化工和硫酸工业工业为例进行了阐述。

关键字:

化学工程,现状,技术进展,煤化工,磷化工,石油工业

0引言

过去的20世纪是化学工程学科诞生与迅速发展并对人类文明进程产生重大影响的一百年:

40年代流态化技术应用于石油催化裂化过程使石油化学工业产生了划时代的变化;溶剂萃取法用于核燃料后处理中分离钚及精密精馏用于重水的提取为核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深层培养法用于大规模生产青霉素标志着现代制药工业的产生;60年代末化工系统优化的出现并与计算机控制技术相结合为超大型现代化工企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80年代人工脏器与大规模动植物细胞培养及高精密度分离技术的发展使生物技术的基础研究成果造福于人类的健康;90年代先进材料制备工艺与设备的开发则直接推动着信息产业的发展。

化学工程为现代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生产手段与技术[1]。

伴随着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知识经济及全球化改变了全球经济的格局及工业运行和管理方式。

信息、健康(医药)、能源和环保产业迅速崛起,这些领域的企业的产值和市值迅速攀升,传统化工产业则主要通过企业合并重组来降低运营和生产成本。

如何通过科技及产业创新来重塑化学工业的核心竞争优势成为化学工程研究者和工程师在进入21世纪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这也成为化学工程学科建设的中心任务。

而回答这些问题则需要从新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被认为已经是成熟学科的化学工程的学科内涵与体系,通过吸收和总结相关科学、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来丰富和更新化工学科体系和内容,为化工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动力和人才支持[2]。

对于中国的化学工程师和科研工作者,在思考上述问题的同时,还应特别关注化学工业在13亿人口的中国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总体而言,我国社会和工业发展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对于基本和特殊化学品均存在巨大的需求,这为化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化学工业仍将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

但目前国内不同化工部门及企业之间的技术及管理水平存在很大的差异,生产的物耗和能耗高、环境污染严重。

以2000年为例,我国工业废弃物达十亿吨级,危险废弃物达千万吨级、其中80%属于化学品污染。

煤炭是我国能源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燃煤产生的SO2、NOx和CO2的污染十分严重,每年排放量分别超过2000万t、1000万t和20亿t,这些问题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

因此,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能源的最优利用、污染的源头治理成为新世纪中国化学工业发展的方向。

近年来,国内许多学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如绿色过程工程[3]、生态工业园区[4]及生态过程工业[5]等并付诸于工业实践和工业园区规划。

这些理论与实践探索促进了化学工程与其他学科的交叉,丰富了人们对于化学工程学科内容与体系的认识。

1“化工”的发展对策[6]

化工发展的产品对策:

传统产品与精细产品并举,不断开发新产品。

化肥、农药、制碱等传统产品在化工中仍占重要位置,石油产品(如汽油、柴油、润滑油、沥青及橡塑原料)将进一步发展,精细化工产品(如助剂、催化剂、添加剂)发展迅猛,药物及生化产品(如干扰素、酶制剂、新型药物等)得到重点发展,新材料(功能材料、结构材料、特种材料等)特别受到重视。

原料对策:

原料的多样化,适合国情、省情原料的综合利用。

石油与天然气依然受到青睐,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仍具生命力,可能还要进口原油;煤的洁净利用技术,煤化工与一碳化工在我国尤为重要,发展方向是以煤为原料,发电、供电、供煤气与联产化工产品一体化;天然作物的综合利用是化工原料的又一来源。

技术对策:

挖潜、引进、消化、创新。

现有装置重在节能降耗、挖潜改造与技术革新,引进少量关键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形成中国技术;石油化工、大化肥、大氯碱装备一定要实现国产化。

体制对策:

集约化、大型化,资产经营是体制发展的重点。

化工企业将由生产经营型向资产经营型过渡,保证国有资产增值是企业的任务;化工企业向大型化、集约化方向发展,组建大型化工集团公司,生产成为有目的性的集约化体制;企业家是化工企业的无形资产,要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懂技术、善经营的企业家。

2化学工程的技术进展

随着近代化学工程的发展,化学工程与多学科呈现交叉,多学科的交叉又大大促进了化学工程的发展。

(1)生物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的结合。

生物化学工程的特点:

操作条件温和(常温常压反应);多为分批操作;产物浓度低,反应器体积大;温度、pH、溶氧的影响大;多为非牛顿高粘物系;无菌操作。

生物化学工程的应用:

生产化工原料(到2000年,预测10%化工产品将由生物技术生产);生产单细胞蛋白(如甲醇蛋白);生产氨基酸(22种氨基酸中,18种由生化

法提取);生产酶制剂(如碱性蛋白酶用于洗涤剂);生产有机酸(如发酵法生产柠檬酸、乳酸),生产生物农药(如农用抗菌素);生产生物医药(如辅酶、激素、维生素、多糖、核酸)。

(2)材料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与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的结合。

材料化学工程的核心问题:

聚合反应工程、高分子传递过程、粘性物流体力学。

材料化学工程的应用:

生产新品牌树脂(农用薄膜、汽车用基材、新型建材、光缆等);生产新品牌纤维(中空纤维分离膜、海水淡化渗透蒸发膜、异形纤维丝等);生产新品牌功能材料(导电高分子、感光树脂、防伪材料等);生产新品牌复合材料(陶瓷基高分子、长短纤维增强复合基材料)。

(3)精细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与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的结合。

精细化学品的特点:

批量小;附加值高;质量要求高;装置柔性化;品种多;更新快;有极强的商品性。

现有化工企业必须大力发展精细化学。

现有化工企业有原料、人才、公用工程的优势;精细化学品发展的重点是涂料、助剂、表面活性剂、饲料添加剂、水处理剂等;化肥厂要发展甲醇下游产品与一碳化工系列产品;石化厂要发展石油精细化工产品。

(4)微电子化学工程:

化学工程与物理学、微电子学的结合。

微电子化工产品的重要性:

95年世界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已达1万亿美元,需要电子化工原料300亿美元。

18种微电子化工用原料,举例—基材:

硅、砷化稼等半导体元件材料,聚酷

线路板材;光刻胶:

光致抗蚀剂、甲基丙烯酸及其酷的聚合物;掺杂剂:

气态AsH3固体硼化物提高导电能力;封装材料:

聚硅氧烷、硅树脂等;微电子专用清洗剂:

氯甲烷、氯乙烯等。

化学工程与数学、物理学、基础化学的进一步结合:

(1)与近代数学的结合,举例:

非线性数学在化学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最优化方法是化学工程必须掌握的数学工具;偏微分方程理论在化学工程中受到高度

重视。

(2)与近代物理的结合,举例:

X光衍射测物相与分子筛结构与物质相态;气相色谱程序升温脱附(TPD)研究物质表面性质:

气相色谱程序升温氧化(TPO)研究催化剂析炭,红外光谱研究吸附状态与反应动态学;.电镜测超微粒子大小与孔结构;电子能谱研究催化剂状态组成与失活。

(3)与物理化学的结合,举例:

热力学参数的预测;非理想溶液与复杂反应的化学平衡;多态反应动力学。

(4)与生物化学的结合,举例:

生物环境治理;SOD(超氧化歧化酶)等生物活性物质的合成。

3近代化学工程的重要方向[6]

(1)合成化工

极端条件下的合成(高温化学工程、高压化学工程、超临界反应合成);温和条件下的合成(丁辛醇、甲醇、氨向较低压力与温度合成的方向发展);新结构化合物合成(分子化学工程学发挥更大作用);功能分子设计(选态化学、选键化学的产生);合成路线的优化(如避开有毒、污染的零排放合成工艺)。

(2)超分子构筑

天然高级分子的模拟—以大环化合物起步的超分子化学已经起步;用组装、复合、掺杂、改性的方法构筑新型高分子;生物化工中的单体设计—新型药物分子的构筑与合成路线探索,可控合成—分子识别下的定向合成,如酶控制下合成手性化合物。

(3)化学工程中的新基础研究

非定态技术(稀二氧化硫:

转化);过程模型化技术(特别是复杂系统的模型化问题);反应一分离藕合(反应一精馏、反应一萃取、反应一结晶、反应一膜分离、三相床反应分离一体化)。

(4)新材料化工

纳米材料(超细磁粉、超细碳酸钙、超细催化剂等);医用材料(要求安全、无毒、纯度高、可加工成不同形状,物化与机械性能好,适应性强,正努力开发新型骨质材料、牙质材料、人造血管、人造心脏等);记忆材料(即智能材料),分子器件(由有机高分子组成的器件);仿生材料(如新型固定氮材料);导电高分子(聚唾吩、聚钦普、聚乙炔等)。

(5)能源化学工程

节能—大力推广热管技术、热管换热器;大力推广热泵技术,拓宽蒸汽压缩式热泵的应用范围;推广高效导向浮阀塔盘等节能型板式塔。

煤炭加工中的化学工程问题—煤气化新工艺,国产新型煤气化炉,水煤浆气化,以煤为原料整体联合循环发电,提高煤利用率。

新能源化工—制氢与贮氢,研制贮氢合金新品种;再生能源的化工利用(再生纸,垃圾与塑料的再生);太阳能与化学能的转化与利用。

(6)催化剂工程

开发方法上的发展—重视热力学研究;神经网络用于催化剂活性组分、助剂与制

备方法的优选。

新型催化剂开发—分子筛催化剂、均相络合催化剂、生物催化剂、三相床催化剂、环境保护催化剂等的开发。

新型催化工艺,举例—低压液相法生产丁辛醇,可使生产能力提高70%,消耗下降;乙苯加氧新工艺制苯乙烯,选择性提高到93%,装置增容30%。

(7)计算机技术在化工中的应用

共享新库—化合物库、物性数据库、数学模型库等。

辅助分子设计—计算机成为合成、设计、预测与控制不可缺少的工具。

生产优化控制—仿真培训系统,DCS集散控制系统。

(8)环境化学工程

洁净合成工艺(废除光气等毒害物的生产工艺,减少或消除三废排放)。

环境无害化(如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电厂烟气二氧化硫治理,新型克劳斯尾气处理催化剂等)。

CO:

利用(CO:

合成有机物的探索)。

(9)深度加工技术

各企业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开发深度加工产品。

4化学工业的发展态势及进展

(1)化工新材料进展:

化工新材料指已经形成或正在发展中的具有传统化工材料所不具备的优异性能或某种特殊功能的新型产品。

从产品类别上来看,化工新材料大体包括高性能通用合成树脂新品种、高性能塑料合金、工程塑料、特种橡胶及弹性体、特种合成纤维、无机精细化工材料、纳米化工材料、有机硅/氟材料、生物化工材料、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可降解材料、特种涂饰材料以及新型复合材料等。

经过近些年,特别是进入21世纪之后的发展,我国化工新材料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多个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取得重大突破,生产技术水平快速提升,少数企业的产业地位已居于世界先进行列,部分商品享誉全球。

但如果与欧美日等先进国家进行横向比较,我国的化工新材料总体上仍存在生产能力不足、产品质量差、产品规格少、消耗定额高、产业链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

当前,我国的化工新材料产业正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属于快速发展的朝阳产业。

化工新材料一方面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一员,是国家政策重点鼓励支持发展的方向,另一方面也是其它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在新能源产业、汽车产业、航海航天产业、信息产业、新医药产业、节能环保等多个领域中发挥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新材料的价值最终体现在国民经济的各个应用领域上,并与其它新兴产业保持同步发展。

化工新材料正在通过替代传统的应用材料体系,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我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人民生活的方式[7]。

(2)磷化工进展[8]

磷作为作物生长的三大必须元素之一,对农业的发展和粮食的增产,保证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大的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近年来我国磷化工行业的蓬勃发展,作为磷化工产品生产的重要原料,磷矿资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年产量大幅增加。

磷化工现状:

2010年,中国磷化工生产企业有500多家(不含磷、复肥),生产100多种产品,总产能大于1600万t/a(实物,下同),年产量预计超过1000万t。

主要产品产能:

黄磷200万t/a;三聚磷酸钠200万t/a;饲料磷酸盐420万t/a。

目前中国磷化工行业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产业布局趋于合理,物流成本降低;2)基础和通用产品大量出口,高端和专用产品比例不足;3)节能降耗成果显著,尚有下降空间;4)三废和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取得进展,产业化尚处起步阶段发展方向。

中国磷化工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是:

1)继续针对基础和通用产品的生产开展节能、降耗、减排,实施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降低生产成本,减少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2)提升五氧化二磷等中间产品的品质,为发展高端产品创造条件。

3)积极发展含磷新能源材料、医药等高端、精细、专用产品。

我国对磷化工行业的需求分析

磷化工产业的主要原料是磷矿,我国磷矿资源丰而不富;磷矿是不可再生的资源;磷精细化工产品在工业、国防军工、尖端科学与人民生活中有广泛应用;节能减排是磷化工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深加工,精细化,磷化工产业整体水平亟待

提高;我国磷酸盐行业开发投入低、科研开发能力弱,科研人员不足,与发达国家已形成明显的差距。

磷化工目前的研究重点

(1)低品位磷矿利用及伴生资源利用技术[9-12];

(2)中品位磷矿的利用及料浆法生产高浓度磷复肥[13-17];(3)高品位磷矿的利用及高纯磷化工产品的生产[18-26]

(3)磷肥工业进展

发展战略定位和技术需求:

1、发展战略定位:

夯实基础肥,做大专用肥,延伸产业链,拓展新领域。

以加快增长方式转变和产品结构调整为主线,以“自主技术创新和合作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战略为支撑,在开展生产技术优化和“四新”技术应用同时,多方式、多途径寻求“产学研”合作,构建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巩固基础肥竞争能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发展新型肥料和精细磷化工产品,实现产业价值链的延伸,在围绕相关多元化发展基础上拓展新领域。

2、技术需求:

1)精细磷酸盐领域:

以湿法磷酸为原料,生产工业级、食品级磷酸,工业级磷酸一铵、磷酸二铵,磷酸二氢钾以及磷系阻燃剂、磷系水处理剂、磷系及其配套电子化学品、涂料磷酸盐等精细磷酸盐产业化技术。

2)新型肥料开发领域:

以高浓度磷肥、水溶性基础肥为原料,生产设施农业配套肥料、有机无机复合肥、硫基复合肥和控/缓释复合肥技术,以及利用中低品位磷矿生产新型磷肥、降低或脱除磷复肥生产原料(磷酸、磷矿浆)中金属离子(Fe2+、Fe3+、Mg2+、Al3+等)的新技术。

3)磷石膏资源综

合利用:

以磷复肥副产磷石膏为原料,生产磷石膏制新型建材以及高硅磷石膏制硫酸、硫酸铵、硫脲等化工产品新技术。

氟硅资源综合利用:

以磷复肥副产氟硅酸为原料,生产氢氟酸/无水氟化氢、水玻璃、白炭黑、冰晶石、四氟化硅、硅烷、氟化铝、环保型制冷剂等氟硅资源综合利用新技术。

大力改变化肥结构,发展磷肥、复合肥料,改进湿法磷酸工艺,拓宽化肥品种。

在消化吸收引进装置技术的基础上,提高国内开发、设计、制造与建设的能力,从而建设自己的大规模成套化肥技术。

当前应特别重视以水煤浆气化为龙头的等压合成氨技术。

对现有大中化肥进行扩容与节能减耗的技术改造,部分大化肥的油改煤头,新型MDEA等脱碳技术的推广,新型合成技术的推广等。

(4)煤化工进展[28]

现代煤化工现状:

现代煤化工产业在我国发展刚刚起步,产业定位为煤炭的清洁利用和高效转化,其发展潜力较大,前景广阔。

产业发展对我国整个能源结构优化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意义。

现代煤化工产业发展概况按照产业发展历程和成熟度,煤化工分为传统煤化工和现代煤化工两大类。

传统煤化工主要包括煤气化制合成氨、甲醇、煤焦化制焦炭、电石及下游产品等。

现代煤化工主要指煤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生产油品、煤气化生产甲醇进而制烯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煤制芳烃以及IGCC发电等。

现代煤化工和传统煤化工既有区别,又密切联系,现代煤化工以传统煤化工为基础,在规模和技术水平上大幅提升,向以石化产品和清洁能源为代表的现代、大型产业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的发展还能带动传统煤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

“十一五”期间我国开展了煤制烯烃、煤制油、煤制二甲醚、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5大类煤化工示范工程,目前大多数项目已建成投产。

现代煤化工进展:

1.煤炭深加工单项关键技术取得突破

通过“十一五”煤化工示范项目的建设,在现代煤化工领域取得多项煤炭深加工技术的突破,主要有:

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甲醇制低碳烯烃技术;费托合成技术(16万t级);国产水煤浆气化技术(6.5MPa,激冷流程);国产干粉煤气化技术(1200t/d以下);合成气净化技术(100万t以下);中到大型甲醇合成技术(60万t以下);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

2.大型煤炭深加工项目实现商业运营

大多数“十一五”示范项目,如神华鄂尔多斯108万t/a煤直接液化、神华包头60万t/a煤制烯烃、神华宁煤煤制烯烃等项目均实现了商业化运行并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

3.大型装备国产化取得初步成果

与大型煤化工配套的装备制造,如煤气化炉、大型空分、加氢反应器、压缩机等重大设备的设计、制造能力不断提高,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

4.培养锻炼了技术创新人才和管理队伍

集传统煤化工和石化行业的人才基础,通过大型工业化示范装置的建设,锻炼出了一批技术研发、工程设计和建设、生产管理等方面的现代煤化工专业人才。

2011年我国煤炭总消费量34.88亿t,其中电力行业占56%,钢铁行业16%,建材行业15%,

其他行业8%,化工行业5%。

我国现阶段煤炭利用方式主要通过焦化、锅炉燃烧这两种简单、传统利用方式。

在这些传统的方式之外,通过示范项目的建设,我们可以探索出一种或几种更好的利用方式,如将煤炭通过高效的方式转化为清洁能源后再进行清洁利用,或者转化为化工产品补充一部分石油化工产品的不足。

深加工示范目是在少量增加或不增加全国煤炭资源消耗的情况下,能够实现我国煤炭资源的最优化利用。

发展煤化工不是为了增加煤炭消耗而是为了节能减排,力争最少的能源消耗来支撑更大的国民经济发展。

这也是传统煤化工概念向煤炭深加工转化的重要意义。

(5)硫酸工业的生产技术进展[29]

硫酸是最重要的基础化工原料之一,主要用于制造磷肥及无机化工原料,其次作为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有色金属的冶炼、石油炼制和石油化工、橡胶工业以及农药、医药、印染、皮革、钢铁工业的酸洗等。

但是硫酸工业污染严重,硫酸工业的每一次技术进步都是在提高硫利用率的同时,减少废气、废水的排放,提高废热利用效率,做到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

硫酸发展态势为低品位硫铁矿制酸、有色金属冶炼烟气制酸、非定态二氧化硫转化制酸以及适合中国国情的净化技术与污酸处理技术。

硫酸工业的技术进展:

(1)二次转化工艺的技术进展

一次转化流程的转化率较低,仅95%左右,排放尾气的二氧化硫浓度可达到14500mg/m3,直接排放会严重污染环境,需要进行氨(碱)吸收处理。

我国于1965年在上海硫酸厂首先采用两次转化技术并获得成功,该技术随后在全国推广应用并不断完善和发展。

1989年南化研究院完成了/3+20两次转化工业试验,使二氧化硫转化率进一步提高到99.7%以上。

排放尾气二氧化硫浓度在877mg/m3以下,满足960mg/m3的排放标准。

由此可见,二次转化工艺的应用,促进了硫酸工业的发展,同时降低了硫酸企业排放废气的污染物浓度,改善了大气环境质量。

(2)稀酸洗净化

目前国内制酸净化流程有水洗和酸洗两种,水洗工艺是我国为发展硫酸所独创的净化工艺,除砷、除氟效率高,对发展我国硫酸工业起了重大作用;但耗水量大、污水排放量大、硫资源损失大等,对新建工程已不再推荐水洗流程。

酸洗流程的特点是技术可靠,设备先进,除尘、除砷、除氟能满足净化要求,排污量小,操作费用低,但一次投资较高。

随着国家环保条例的日趋严格和水资源的匮乏,新建硫酸装置基本都采用稀酸洗净化流程。

(3)低二氧化硫浓度制酸工艺

2002年,我国有色冶炼行业副产二氧化硫总量约6200kt,其中用于制酸的约4770kt,未经治理而直接排入大气的约1200kt,这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硫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这类烟气通常气量及气浓度波动大,而且二氧化硫的平均含量低,不能用常规工艺制造硫酸。

如何治理这类烟气将直接关系到这类企业可否持续发展及生存。

国内利用低浓度二氧化硫烟气制硫酸主要有两种工艺:

一种是株州冶炼厂从丹麦引进的WSA工艺,该工艺转化率较高,尾气能达标排放,但装置投资昂贵,操作要求相对苛刻,操作负荷弹性较小。

另一种是非稳态转化工艺。

非稳态转化装置投资费用较低,操作较易,对负荷波动的适应性较强,较适合我国中、小型冶炼企业选用;但该工艺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尾气排放不能达到国家标准。

针对存在的问题,国内通常的做法是改变冶炼工艺,产生的二氧化硫浓度达到8%~12%,可以利用目前成熟的两转两吸制酸工艺进行制酸,二氧化硫的转化率不低于99%,尾气排放可以达到国家标准。

在不能改变冶炼工艺时,对制酸后尾气采用碱性液吸收,以达到国家环保要求。

(4)催化剂的改进

硫酸催化剂是转化率高低的关键因素,从铂系到铁系,最后发展到钒系,除转化率不断提高外,其耐砷、耐氟等抗毒物能力不断增强。

目前国外催化剂的研究比较活跃,不断有新产品推出,除原有型号外,还开发了含铯催化剂,转化率达到99.7%~99.8%,排放尾气中二氧化硫含量减少36%~50%。

国内催化剂目前在装填量、总转化率和使用活性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两转两吸工艺转化率达到99.5%已属不易,多数仅98.0%~99.3%,排放尾气达不到环保要求。

建议加强催化剂的研究,提高其转化率,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6)石油化工进展[30]

石化工业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密切相关。

我国石化工业与建筑、机械、汽车、电子等产业构成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我国石化工业和其他支柱产业一起肩负着重要的历史重任。

石化工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31]。

我国石化工业虽然已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但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市场需求不旺的世界经济环境中,仍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包括:

石油资源严重不足,原油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2012年达57%;与中东、美国低成本石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

与中东、美国乙烯原料相比,我国乙烯原料以石脑油为主,优质轻烃原料比例低,烯烃成本高直接削弱下游石化产品竞争力;产业结构调整任务艰巨,高附加值产品比例低,高端产品大量进口;节能减排、绿色低碳发展趋势对我国石化工业形成新挑战等。

为了应对挑战,提高我国石化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满足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提高对石化产品的需求,石化企业正在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实施低成本战略,坚持原料多元化和产品高附加值化,提高产业竞争力;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为石化工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加强节能减排,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努力推动我国石化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我国石油的生产路线:

原油---基本石油品---有机中间物与聚合物---最终产品。

我国石油加工与石油化工的发展重点:

—重质油深度加工组合技术。

我国原油:

油重;正构大分子(蜡)多;含氮杂环多;胶质多。

我国提高轻柴油比值的措施:

催化裂化与芳烃抽提相结合;催化裂化与溶剂脱沥青相结合;催化裂化与焦化相结合。

改进炼油催化剂,提高轻质油收率;原油的深度脱盐与破乳技术;油品的调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高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