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第二节 埃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1602928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2.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地理第二节 埃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地理第二节 埃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地理第二节 埃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地理第二节 埃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地理第二节 埃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地理第二节 埃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地理第二节 埃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地理第二节 埃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地理第二节 埃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地理第二节埃及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二节埃及

教学内容

本节是湘教版下册第八章《走近国家》第二节《埃及》,教材包括“地跨两洲”、“沙漠广布”、“发展中的工农业”、“富有特色的旅游业”四部分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等地理特征,说明埃及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自然环境的特点,说明埃及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3、运用课本文字和图片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4、了解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文化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本节内容的教学,紧紧抓住了人地环境的内在联系,教师采用“创设情景---讨论分析---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开展教学,充分利用课件,让学生主动参与,以合作学习促自主探究,促个体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埃及历史遗迹和文化对世界文明作出的贡献。

2、培养学生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意识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难点

重点

1、埃及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尼罗河及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的意义。

难点

1、尼罗河对埃及古代文明和现代经济(尤其是农业)的影响。

2、埃及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

教学突破

新教改精神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真正的关注学生,促使学生主动的、个性化的学习;提高小组学习的有效性;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因此在课堂形式的设计上突出了一个“动”:

1.课前“动”——收集资料,安排学生在课前收集关于埃及的相关资料,并进行整理,培养和锻炼他们预习、自学、动手的能力。

2.课上“动”——课堂上教师给学生提供舞台,把课前收集到的资料进行交流,增强了学生的胆量和表达能力。

恰当地安排学生运用多媒体,从而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利用多媒体也会让学生比较有新鲜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布置学生分组搜集相关埃及资料。

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

分组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导入

故事导入

听故事

新课学习

 

课件展示本节课学习目标

板书第二节课题:

第二节埃及

学生读,对本节课的学习有的放矢。

问题一:

埃及的地理位置(板书)

课件展示:

埃及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埃及位于非洲的哪个方位?

(2)苏伊士运河是那两个大洲的分界线?

(3)埃及在亚洲境内的领土叫什么?

(4)埃及的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如何?

简要总结: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是个地跨非亚两大洲的国家,北回归线横穿其南部。

埃及是北非人口最多、历史最悠久、经济和文化最发达、交通位置最重要、国际影响最大的国家。

课件展示:

苏伊士运河并提问:

(1)苏伊士运河位于哪里?

它沟通了哪两个海?

(2)为什么在这里开凿运河?

(3)在运河未开凿前,从大西洋到印度洋走哪条航线?

(4)这两条航线相比较,走苏伊士运河可缩短多少航程?

总结:

为了提高运河的通航能力,埃及人民对运河进行了加深拓宽的改造,并于1956年将运河所有权收归国有,从而成为目前埃及重要的经济支柱引导学生读课文了解运河开凿的历史和埃及人民收回运河主权所进行的斗争史。

 

学生读图思考分析回答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回答

问题二:

沙漠广布(板书)

1.地形

课件展示:

埃及的地形,提问:

(1)埃及大部分地区海拔大约为多少?

(2)埃及海拔低于200米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哪里?

(3)简要描述埃及的地势特征。

(4)观察图中符号,埃及地表景观有何特点?

2.气候

课件展示:

气候图

简要分析埃及气候特征

3.河流

展示课件:

尼罗河的风光图(学生简要了解)

课件展示:

尼罗河流域图

提问:

(1)尼罗河发源于什么地方?

注入什么海洋?

流向是哪里?

(2)尼罗河上、下游的地形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尼罗河进入埃及后,没有任何支流汇入?

简要总结:

尼罗河全长6600千米,是世界第一长河(注意强调长河与大河概念的区别),起源于非洲东部高原,注入地中海,由于进入埃及后流经沙漠地区,没有任何支流汇入。

讲述:

尼罗河在广阔的沙漠地带浩浩荡荡穿行1500千米,形成了一条1-25千米的绿色走廊,古代和现代埃及的文明进步与生产发展都与尼罗河有关。

课件演示:

尼罗河的泛滥

讲解:

尼罗河每年都会定期泛滥,在古代人们对此无能为力,但是人们利用尼罗河泛滥的规律,巧妙的发展了农业,创造了灿烂的埃及文明

课件展示:

阿斯旺大坝

提问:

(1)人们修建阿斯旺大坝的目的是什么?

(2)阿斯旺大坝的修建对埃及产生了哪些影响?

(引导学生讨论)

简要总结:

注意阿斯旺大坝修建的利弊应讲清,培养学生看待问题一分为二的辩证观点

(引导学生讨论)尼罗河对埃及的作用。

本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埃及两方面的内容:

地跨两洲及沙漠广布,地跨两洲包括:

地理位置及领成;沙漠广布包括:

地形、气候、河流。

 

读图分析回答

 

学生读图总结

 

读图回答

 

学生思考尼罗河定期泛滥的原因

 

讨论分析

 

学生先自己总结,教师补充。

板书设计

 

一、地跨两洲

1.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2.居民特征:

人口、民族、宗教、语言等

3.首都——开罗

二、沙漠广布

1.地形特征

2.气候特征人口分布

3.河流特征

课堂练习

 

读“埃及的主要城市、部分矿产和物产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埃及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部位于低纬度B.位于西半球

C.临近太平洋D.地跨两洲

2.埃及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与主要影响因素搭配正确的是()

A.沿尼罗河河谷分布——水源

B.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降水

C.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热量

D.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光照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代码所代表的大洲。

A________B________。

(2)图中字母E代表_____运河,该运河联通C_____海和D___海。

(3)F代表的河流是_______,该河自南向北注入______海,埃及人民称之为“母亲河”是什么原因?

学情分析

本节是学生在“走近国家”之后的第二个国家。

在了解了第一个国家——日本之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国家地理特征的一般方法和思路,本节教材中“目”的数量明显比第一节减少,相对于较全面的了解埃及,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了一定空间,体现了地理教科书编写的弹性原则。

效果分析

全体同学参与较为出色,但对于部分稍有难度的问题,学生能主动发言的不是很多。

学生在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达成情感目标,引起共鸣。

本节课实现了情景设置形式的多样性,使整个课堂教学张弛有度。

多样化的情境设置才能使课堂更有活力,才能用多种形式的情境为教学服务,使情境更加贴近问题,符合问题的解决规律。

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多思考、多尝试、多探索,让地理走入学生的生活,让学生走出课堂,也许教师会付出更多的心血,变得更加忙碌,但受益的不仅仅是学生,教师一样获益匪浅。

教材分析

本节是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八章《走近国家》第二节《埃及》,教材包括“地跨两洲”、“沙漠广布”、“发展中的工农业”、“富有特色的旅游业”四部分内容。

本节是学生在“走近国家”之后的第二个国家。

在了解了第一个国家——日本之后,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学习国家地理特征的一般方法和思路,本节教材中“目”的数量明显比第一节减少,相对于较全面的了解埃及,给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留下了一定空间,体现了地理教科书编写的弹性原则。

本节教材的四部分内容中,“地跨两洲”和“沙漠广布”属于自然地理范畴,“发展中的工农业”和“富有特色的旅游业”属于人文地理范畴。

从内在逻辑上看,埃及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该国的自然地理特征,而埃及的自然地理特征又影响着工农业、旅游业、人口、城市、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的形成。

本节教材中,景观图片较多,它们是对正文、地图必要的补充,它们还起着激发学生思维、引起学生兴趣等及其重要的作用。

因此,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好它们,而且还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进行适当补充。

本节教材在世界区域地理之中,占据了不容忽视的低位,它为其他学科和今后高中地理的学习打下基础,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具有神秘色彩的埃及,掌握了学习地理的方法,培养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测评练习

读“埃及的主要城市、部分矿产和物产分布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埃及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全部位于低纬度B.位于西半球

C.临近太平洋D.地跨两洲

2.埃及主要城市的分布特点与主要影响因素搭配正确的是()

A.沿尼罗河河谷分布——水源

B.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降水

C.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热量

D.主要分布在内陆地区——光照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填出图中代码所代表的大洲。

A________B________。

(2)图中字母E代表_______运河,该运河联通C_____海和D___海。

(3)F代表的河流是_______,该河自南向北注入______海,埃及人民称之为“母亲河”是什么原因?

课后反思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及主动探索式的学习方法,较好地贯彻了教堂目标的实施。

注重地图的运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在每一个读图环节中,都设计了大量而严谨的问题,由浅入深,形成链锁,让学生思考、讨论,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标分析

课程标准对世界区域地理走近国家这部分内容提出几项要求,每个国家具有差异性,要求达到的课程标准侧重点不同。

《埃及》这节应重点达到课标中以下要求:

1、了解埃及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等地理特征,说明埃及在交通方面的重要性。

2、运用地图和资料,联系埃及自然环境的特点,说明埃及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经济的。

3、运用课本文字和图片资料,说明埃及在种族、民族、宗教、语言等方面的基本情况。

4、了解尼罗河和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经济文化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少儿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