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68682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学年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学年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学年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学年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

《学年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docx

学年度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2017秋学期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苏教国标版三年级《数学》教材上册的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领域安排了5个单元,空间与图形领域安排了2个单元,实践活动领域安排了2个操作型活动和1个探究型活动,另外,教材里还编写了11道思考题、6篇“你知道吗?

”和3个“动手做”活动。

(一)教学内容分析

数与代数部分:

一共安排了5个单元,包括《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千克和克》、《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

1.第一单元: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二年级已经教学了表内乘法,还认识了万以内的数,本册主要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在整数乘法中具有重要的承上启下的功能,既是表内乘法的自然延伸,也是两、三位数乘两位数以及多位数乘法的重要基础。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乘法,它包括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积在100以内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和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倍的认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多少倍”、“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的实际问题,用乘法和加(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材围绕计算方法的探索、计算能力的形成和计算知识的应用安排了丰富的教学内容。

2.第二单元:

千克和克

千克和克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质量单位,本单元主要教学千克与克的认识及相关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

学生认识千克和克的关键在于感受1千克和1克的实际轻重,能根据实际背景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表达和交流,能合理估计一些常见物体的质量。

教材十分重视有关质量知识与技能的教学,不仅要求学生知道千克和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而且要求他们具有1千克和1克的初步观念,能用秤计量物体有多重。

3.第四单元: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

小学数学把整数除法分成三段教学,依次是:

表内除法和有余数的除法,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如果除数是三位数、四位数的除法,则用计算器计算。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它包括整十数(含几百几十)和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及验算方法。

这部分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认识万以内的数、掌握表内除法和简单的有余数的除法,并初步认识简单除法竖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续学习多位数除法奠定基础,也能使学生进一步积累用学过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体会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4.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苏教版义务教育数学教科书从三年级上册起,每册都编排一个以《解决问题的策略》为标题的单元。

本单元在学生初步认识常见数量关系,会解答比较容易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础上编排。

例题和习题都是学生没有解答过的实际问题,涉及的题材宽广,不局限于某些类型,引导学生体验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全单元编排两道例题:

例1引导学生关注已知条件,从关键条件突破,向问题推理;例2应用从条件向问题推理的思想方法,探索实际问题的解法。

本单元教学的思想方法是:

关注已知数量之间的联系,从已知条件向所求问题推理,形成解题思路,找到解题方法。

5.第七单元: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

学生认识分数,是数概念的一次扩展。

人们分东西或进行除法计算时,如果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可以使用分数。

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形成分数概念比较困难。

分数概念十分重要,如果对分数概念掌握不好,进行分数计算和应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都会受到严重的影响。

为此,小学数学分两段教学分数的概念,第一段是三年级的“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段是五年级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教材还把“分数的初步认识”分成两次教学,第一次是三年级上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第二次是三年级下册的“分数的初步认识

(二)”。

本单元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主要认识一个物体、一个图形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

这一单元主要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简单分数的大小比较,及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图形与几何部分:

一共安排了2个单元,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第三单元)、《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第六单元)。

1.第三单元:

长方形和正方形

本单元在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会用米、分米、厘米和毫米测量线段长度的基础上编排。

主要教学长方形、正方形的结构特征,平面图形的周长概念,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根据教学内容可以看出,从本单元起,学生进入认识平面图形的第二阶段——学习常见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周长或面积的计算。

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

例1长方形的特征、正方形的特征,例2平面图形周长的含义,例3计算长方形周长、正方形周长的方法。

2.第六单元: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

这部分内容主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生活中的平移和旋转现象,能识别一些物体的运动是平移还是旋转;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能识别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运动现象和形式多样的操作活动,初步感受图形运动与变化的一些基本方式和特点,拓宽观察、分析现实空间与平面图形的视角,逐步增强空间观念。

综合与实践部分:

一共安排了3次活动,包括:

“周长是多少”、“多彩的分数条”和“间隔排列”。

1.周长是多少:

这次实践活动紧接着第三单元编排,各个栏目的内容都与图形的周长有关,让学生应用学到的图形知识开展拼、比、围、量等多种活动,进一步加深对平面图形周长及其计算方法的认识,更利于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得出结论,提升数感。

2.间隔排列:

这是一个探索规律的专题活动,主要引导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简单的规律,在探索过程中帮助学生积累经验、体会方法、发展思维。

3.多彩的分数条:

这是一次游戏活动,活动由两部分组成:

一是“抢1”游戏,二是“清0”游戏,其目的主要是在游戏中丰富学生对简单分数与1之间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启发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增强问题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

(1)联系对四则运算的已有的认识及相关的计算经验,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估算和笔算;联系对四则运算意义及相关的数量关系的已有认识,理解并掌握与“倍”有关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和简单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考方法,增强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联系日常生活经验,认识千克和克,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并学会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通过观察和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基本特征,结合实例认识周长的含义,并能测量简单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了解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对称现象,初步认识轴对称图形。

2.数学思考方面

(1)在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尝试

进行一些简单的分析、比较、抽象和概括,逐步增强思维活动的条理性和灵活性。

(2)通过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估算和笔算练习,提高进行乘、除法运算的能力,不断加深对数的大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增强数感。

(3)在认识“倍”的含义,解决与”倍“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以及用两步计算解决相关实际问题的活动中,不断经历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数量关系、探寻解题思路的经验,尝试进行简单的推理,发展初步的抽象思维。

(4)在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和简单平面图形周长计算方法,以及认识平移、旋转现象和简单轴对称图形的活动中,要不断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初步感受图形的运动和变化,尝试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数学问题,感受几何直观的作用,增强初步的空间观念。

(5)在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过程中,学会选择合适的单位描述物体的轻重,建立1千克和1克实际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估测能力,发展初步的形象思维。

(6)在探索和交流间隔排列现象中的规律等活动中,经历简单的猜想和验证过程,培养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

3.问题解决方面

(1)联系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计算,千克和克的认识,以及“动手做”和“综合与实践”活动,尝试从多少、长短、轻重等不同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逐步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锻炼实践能力。

(2)在用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以及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活动中,初步学会从已知条件出发并在条件和问题之间建立联系的思考方法,体会同样的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逐步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3)在探索口算、笔算、估算的方法,长方形和正方形特征,简单的平面图形周长计算方法,测量和描述物体轻重,了解生活中的平移、旋转现象,识别轴对称图形等活动中,初步学会与同学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学会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身的思考,体会合作交流的意义,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

(4)在探索计算方法、验算计算结果、发现简单规律、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思考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学会在表达前整理,在倾听后思考,进一步体会反思性学习环节的意义。

4.情感态度方面

(1)在认识新知的过程中,学生主动进行观察、操作、比较和交流,逐步增强对事物的数量及其大小、物体的形状及其变化的好奇心。

(2)在探索新知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思考的严谨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逐步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

(3)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形成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进一步养成主动发现错误并及时改正的良好习惯。

(4)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逐步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自觉性。

(5)通过阅读“你知道吗”栏目,以及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开放性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的文化内涵,体会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本册教材的重点是: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和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计算方法、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本册教材的难点是:

解决问题的策略、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二、教学建议

(一)本册教材教学内容的教学建议

1.要认真领会新教材的编写意图。

本册教材的编写十分重视展示知识形成与应用的过程,呈现知识之间前后相继的逻辑顺序及其实质性关联,以启发学生富有个性的积极思考,实现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上主动的和有意义的建构。

在数与代数领域,教材更注重从实物直观抽象出图形直观再抽象出数字,而后返回到生活中去理解,教学要求层次清楚、符合学生生活实际,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解释生活现象。

在空间与图形领域要让孩子自己去实践、猜测、操作、验证。

在综合与实践领域要让孩子充分地动手操作,从而培养孩子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2.要充分运用对比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本册教材注意通过对比启迪学生积极思考,并在此过程中自主完善算法。

在本册教材中有许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教学内容,如果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试着在相似中发现差异,在不同中寻找关联,则有助于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使学生容易接受新知识,防止知识的混淆,提高辨别能力。

教材还注意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题组练习,帮助学生在比较中把握一些相似习题的联系和区别,发现规律,不断提高思维能力。

3.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尝试把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学生可以理解的简单形式,采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呈现出来。

本册教材中“从条件想起”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为学生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教师还要将策略融合于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让学生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的奇妙与作用,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形成有序地、严密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4.要精心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获得多方面的发展。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提供了时间与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