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91059 上传时间:2022-12-0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完整版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完整版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完整版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完整版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docx

《完整版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docx

完整版山香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心理学概述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心理学定义:

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学科性质:

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是一门中间学科

2.心理现象及结构

心理现象包括:

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心理过程:

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⑴认知过程:

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⑵情绪情感过程:

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⑶意志过程:

动机、目的、行动等。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⑴个性心理倾向性:

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等

⑶个性心理特征:

能力、气质、性格

二、心理学的人物和意义

1.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2.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

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

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

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开展心理异常调试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三、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1.心理学产生历史背景

古希腊时期,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论灵魂》是世界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则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正式诞生,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2.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构造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认为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意识经验,研究方法上主张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它强调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理解正常成人一般心理规律,它不重视心理学的应用,不关心个别差异以及其他不可能通过内省法研究的行为问题。

[机能主义心理学卜--创始人(美)詹姆士;代表人物杜威和安吉尔

也主张研究意识,不把意识看成是若干有限元素的集合,认为意识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

强调对意识作用与功能的研究,不赞成构造主义对心理结构进行分析的目标与方法。

[行为主义心理学]----创始人(美)华生。

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反对研究意识,主张研究行

为。

反对内省,主张采用实验方法进行研究。

[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为韦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

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它强调人的每一种经验都是一个整体,不能简单地用组成部分来说明。

格塔学派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精神分析心理学]----(奥地利)弗洛伊德,

称为第二势力,主要来源于治疗精神病的临床经验。

精神分析学派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研究,认为人的一切个体和社会行为都根源于心灵深处的某种欲望和冲动。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马斯洛、罗杰斯,

被成为心理学中的“第三势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着重于人格方

面的研究,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他们不是受无意识欲望驱使的野兽。

反对行为主义只相信可以观察到的刺激与反应,认为正是人们的思想欲望和情感这些内部过程和内部经验,才使他们成为各不相同的个体。

[现代认知心理学]---标志奈赛尔《认知心理学》;代表人物皮亚杰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的心理学,又称为信息加工心理学。

把人

的心理活动看做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收集信息,经分析储存和转化,然后加以利用。

第二章认知过程

1.注意概念:

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特点:

指向性和集中性。

功能:

(1)选择功能

(2)保持功能(3)调节和监督功能

2.注意的分类:

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的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的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引起条件:

(1)客观条件,刺激物的强度及其相对强度

(2)主观条件,人本身的状况

[有意注意]由预先目的、必须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的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维持条件:

(1)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

(2)合理组织活动(3)对兴趣的依从性(4)排除内外因素的干扰

[有意后注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的关系:

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是两种性质不同的注意,但实际工作中两种注意都需要。

如果只有有意注意,长时间工作会使人疲劳,使工作进行不下去;如果只有无意注意,稍有困难或干扰,注意就容易分散,同时也不能做好工作。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交替发生,一些简单不重要的活动只需要无意注意,而对于复杂重要的则必需有意注意。

3.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广度]指同一时间内,人们能够清楚的知觉出的对象数目影响因素:

(1)与被知觉对象的特点有关

(2)与人们当时的知觉任务分不开

(3)主要取决于一个人的经验和知识

[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象或某一活动上时间长短特征影响因素:

注意对象的特点;有无坚定的目的;个人的主观状态注意的起伏(动摇):

短时间内注意周期性的不随意跳跃的现象注意的分散(分心):

注意离开了当前完成的任务而被无关的事物所吸引

[注意的分配]人在进行两种或多种活动时能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的现象

条件:

(1)在同时进行的两种活动中,必须有一种活动时

已经熟练(自动化)

(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已经熟练(自动化)

(3)几种不同的活动已成为一套统一的组织

[注意的转移]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由一种活动转移到另一种活动

二.感觉与知觉

1.感觉定义:

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实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种类: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

内部感觉--动觉、静觉和机体觉

2.感觉性和感觉阈限

感受性:

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

感受阈限:

能够引起人们感受的刺激范围关系:

两者在数值上呈反比关系

[绝对感觉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而人的感官察觉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差别感觉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物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做差异感觉阈限,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受能力叫差异感受性。

3.感觉的相互作用

[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

感觉适应:

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

现象(如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感觉对比:

同一感受器接受不同刺激,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包括同时对比和继时对比)感觉后效:

在刺激停止后暂时保持保留的现象。

[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

相互影响:

感觉的补偿:

“以目代耳”

联觉:

一种能够感觉建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红-热

4.知觉概念:

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

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种类:

(1)空间知觉--物体的空间特性在人脑的反应eg形状、大小、深度、方位等

(2)时间知觉--是对客观事物时间关系(即事物运动的速度、延续性、顺序性)的反映

(3)运动知觉--是对物体在空间位置移动的知觉,直接依赖于对象的运动速度。

分为真正运动知觉和似动知觉(动景运动,诱发运动,自主运动,运动后效)

特征:

⑴知觉的选择性

(2)知觉的理解性

(3)知觉的整体性(4)知觉的恒常性:

5.知觉和感觉的关系

联系:

一方面直觉和感觉一样,是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是我们对现实的感性反应形式。

另一方面,感觉和知觉都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初级形式,反映的都是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内在联系。

区别:

感觉反映的是事物个别属性,知觉反映的是事物的整体属性;感觉仅依赖个别器官的活动,而知觉依赖多种感觉器官的联合活动;知觉不仅受感觉系统的生理因素影响,而且依赖于人的过去经验,受人的心理特点制约;知觉与词联系起来。

可见知觉比感觉更复杂。

三、感知规律与直观教学

1.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

(1)实物直观

(2)模像直观(3)言语直观

2.遵循感知规律,促进直观教学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参与直观过程

四、记忆

1.记忆概念:

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

2.记忆的过程:

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识记:

记忆的第一个基本环节,是获取知识经验的过程,它具有选择性的特点

分类:

1.据有无目的性(无意识记有意识记)

2.材料性质和实际方法(机械识记意义识记)

影响因素:

1.有无明确的识记目的和任务2.识记时的态度和情绪

3.活动任务属性4.材料的数量和性质5.识记的方法保持与遗忘

保持:

已获得的知识在人脑中的巩固过程遗忘:

指对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回忆或再认,或者表现为错误的回忆或再认。

遗忘规律:

(德)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显示了遗忘的进程

不均衡以及“先快后慢”“先多后少”呈负加速,且到一定程度就不在遗忘。

影响遗忘进程因素:

⑴学习材料的性质⑵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的大小⑶记忆任务的长久性的与重要性;⑷识记的方法;⑸时间因素⑹情绪和动机也影响着遗忘进程。

遗忘的原因:

消退说、干扰说、压抑(动机)说、提取失败说防止遗忘方法--复习:

⑴及时复习⑵合理分配复习时间⑶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⑷复习方法多样化

⑸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⑹尝试回忆与反复识记相结合回忆或再认回忆:

指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人们在头脑中把它重新呈

现出来再认:

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3.记忆系统

[瞬时记忆]当客观刺激物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会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保存下来

特点:

时间极短;容量较大;形象鲜明;信息原始编码:

图像记忆主要形式声像记忆

存储:

时间约为1秒

[短时记忆]人脑中的信息在一分钟之内加工与编码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渡

特点:

时间短;容量有限,2-9个;意识清晰;操作性强;易受干扰

编码:

听觉编码--主要视觉编码存储复述(有效方法)机械复述;精细复述

[长时记忆]信息经过充分加工,在头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

特点:

容量无限;保持时间长久

编码:

意义编码(主)意义编码(表象编码、语义编码)

存储:

原则上是分类处理

4.记忆的品质:

敏捷性、持久性、准确性和准备性

5.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1)明确记忆目的,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

(3)对材料进行精细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

(5)运用多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

(6)重视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

五、思维

1.思维概念:

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的概括的间接反映

特征:

间接性和概括性分类:

据思维发展水平不同直觉动作思维、具体形象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据思维的逻辑性分析思维、直觉思维

据思维的指向性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据思维的创造性再造性思维、创造性思维

经验思维、理论思维

2.思维过程:

分析和综合(基本过程)、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系统化与具体化。

3.思维基本形式:

概念、判断、推理。

[概念]是反映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特征的思维形式分类:

据概念包含的属性抽象与概括程度---具体概念、抽象概念据反映事物属性的数量及其相互关系合取概念、析取

概念、关系概念

据概念形成的途径前科学概念、科学概念

[判断]是指认识概念与概念之间的联系

[推理]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判断出合乎逻辑的新判断的思维形式

4.概念的形成阶段:

1.抽象化2.类化3.辨别

5.思维的品质及其培养品质:

1.广阔性与深刻性

2.独立性和批判性

3.灵活性与敏捷性培养:

(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2)运用启发式方法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

(5)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品质

6.创造性思维概念:

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以发散思维为核心特点:

流畅性;灵活性;独创性

过程:

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验证期五.言语与思维

1.语言:

是人类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书写、手势等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

2.言语概念:

指人们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活动和过程。

特点:

目的性、开放性、规则性、离散性、社会性和个体性种类:

内部语

外部语:

口头语(分为对话语和独白语)和书面语

3.言语的感知和理解

[言语感知]1.口头言语感知2.书面言语感知

[言语理解]

概念:

借助与听觉和视觉的言语材料,在头脑中构建意义的一种主动积极的过程

过程:

1.词汇理解或识别2.句子理解3.语文或话语的理解

4.想象概念:

人脑対已存储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功能:

预见功能;补充功能;替代功能

加工方式:

黏合;夸张;拟人化;典型化品质:

主动性;丰富性;生动性;现实性;新颖性;深刻性种类:

按有无目的性分:

有意想象和无意想象;按内容是否新颖分:

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按想象与现实分:

幻想、理想和空想。

[有意想象]指有预定目的和自觉进行的想象,有时还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

[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不由自主产生的想象。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种指向未来并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的想象。

[理想]如果幻想是以现实为依据,并指向行动,经过努力最终可以实现,那么它就变成理想。

[空想]如果幻想完全脱离现实,毫无实现的可能,就成为空想[再造想象]依据词语或符号的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应的新形象的过程

[创造想象]按照一定目的、任务,使用自己以往积累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产生条件:

(1)强烈的创造愿望

(2)丰富的表象储备

(3)积累必要的知识经验(4)原型启发

(5)积极的思维活动(6)灵感的作用

培养方法:

1.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丰富表象储备

2.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利于打开想象大门

3.引导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扩大知识经

验及发展想象能力

4.结合学科教学,有目的培养学生想象力

5.引导学生积极的幻想第三章情绪情感与意志

一、情绪与情感

1.情绪与情感概念:

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认知是情绪和情感产生的基础,需要是引发情绪和情感的中介

2.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区别:

首先,情绪是原始的、低级的态度体验,与生理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是人和动物共有的;情感是后继的、高级的态度体验,与社会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

其次,情感可以由对事物的单纯感觉直接引起,具有情境性和易变性;感情则由对事物复杂意义的理解所引起,具有稳定性和持久性。

再次,情感体验强度大,往往带有冲动性,并伴随明显的外部表现;情感则比较内敛,较为深沉。

联系:

情感依赖于情绪。

同时情绪依赖于情感的变化。

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3.情绪的分类心境:

是一种微弱的、持续时间较长的、带有弥散性的心理状态。

激情:

是一种爆发式的、猛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应激:

是在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下,所引起的急速而紧张的情绪状态。

4.情感分类道德感:

是根据一定的道德标准评价人的思想、意图和言行时所产生的主观情感

美感:

是人们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及其在艺术上的表现予以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

人认识事物和探究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而

产生的主观体验。

5.情绪情感的功能:

适应功能、动机功能、组织功能、信号功能

6.良好情绪的标准

(1)能正确反映一定环境和情境的影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受

(2)能对引起情绪的刺激做出适当强度的反应

(3)具备情绪反应的转移能力

(4)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7.教师如何帮助学生调节自己情绪

(1)教会学生形成适宜的情绪状态

(2)丰富学生的情绪体验

(3)教会学生正确看待问题(4)教会学生情绪调节法

(5)通过实际锻炼提高学生情绪调节能力

1.意志概念:

人自觉的明确目的,有意识的根据目的、动机调节支

配行动,努力克服困难,实现目标的心理过程

特征:

(1)意志行动是人特有的自觉确定的行动

(2)意志对活动有调节支配作用,是人的行动能够按设定好的目的去改造世界

2、意志行动的过程:

准备阶段--执行决定阶段

准备阶段:

(1)动机斗争(以愿望形式表现)

分类:

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

(2)确定目的:

与动机的取舍相伴而行,目标越明确,动机越自觉,动力越大

(3)选择方法和制定计划

执行决定阶段

3.意志的品质及其培养品质:

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

培养:

(1)加强生活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组织实践活动,让学生取得意志锻炼的直接经验

(3)据学生意志品质差异,采取不同锻炼措施

(4)既爱情哪个自我锻炼,从点滴小事做起第四章人格心理一、需要、动机与兴趣

1.需要概念:

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或不平衡状态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种类:

(1)据起源分:

先天的生理性需要和后天的社会性需要。

(2)据对象分:

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

[七个基本层次]

缺失需要:

(最低)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成长需要:

求知需要--审美需要--(最高)自我实现的需要

3.动机概念:

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并使该行动朝向一定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内部驱力

种类:

据需要种类:

生理性动机(内驱力)、社会性动机

[社会性动机]

(1)较原始的内驱力:

好奇心、探索与操作

(2)人类特有的成就和社会交往动机:

社会承认,尊重,赞许,群体,友谊,归属感

4.动机产生的条件:

内在条件是需要;外在条件是诱惑

5.动机的功能:

激活动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节功能

6.兴趣:

概念:

人对事物的一种认知倾向,伴有着积极的情绪体验,对个体活动,特别是对个体的认知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分类:

直接兴趣:

由认识事物本身的需要爱引起的间接兴趣:

由认识事物的目的和结果引起的个体兴趣:

个体长期指向一定客体、活动和知识领域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兴趣情景兴趣:

由环境中的某一事物突然激发的兴趣,持续时间较短,一种唤醒状态的兴趣品质:

兴趣的广度;兴趣的中心;兴趣的稳定性;兴趣的效能培养:

据学生年龄提高学习的兴趣;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培养学习兴趣

二、智力与创造力

1.智力:

使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核心)。

2.智力理论

[二因素论]斯皮尔曼认为:

智力包括一般因素、特殊因素两种因素。

[群因素论]瑟斯顿认为:

智力由一群彼此无关的原始的心理能力组成

[三维结构论]吉尔福特认为:

智力包括内容、操作和成果三维结构,智力因素共有150种(5*5*6)

[智力形态论]卡特尔认为:

智力分为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多元智力理论]加德纳提出七种智力

[三元智力论]斯腾伯格包括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景亚理论,

智力经验亚理论

3.创造力概念:

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评定原则:

一致性、多样性、适应性

培养:

培养创造性认知能看

培养创造性人格

创设有利的社会环境

三、人格

1.人格概念:

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即人格是决定个体的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人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特征:

独特性、稳定性、整合性、功能性、社会性。

2.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

生物遗传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家庭因素

学校教育因素个人主观因素

3.气质概念:

是不依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点

特点:

稳定性、可塑性、动力性

4.气质类型气质体液说:

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气质的神经活动类说:

动物的高级神经系统活动的兴奋和抑制有强度、平衡性、灵活性三种特性。

四种类型:

强、不平衡(不可遏制型)强、平衡、灵活(活泼型)弱、平衡、灵活(安静型)弱(弱型)

5.气质与教育

在教育教学中,根据学生的不同气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教育工作对待学生克服气质偏见针对学生的气质差异因材施教帮助学生进行气质的自我分析、自我教育,培养良好的气质品质特别重视胆汁质和抑郁质的学生组建学生干部队伍时,要考虑学生的气质特点。

6.性格概念:

人较稳定的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结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

类型:

理智型、情绪性和意志型

外向型和内向型

独立型和顺从型

7.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家庭学校教育同伴群体社会实践社会文化因素

8.优良性格培养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教育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依据性格倾向因材施教

(6)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第五章人生全程发展与个别差异

一.人生全程发展观

1.人生全程发展:

是指个体从生命开始(受精卵形成胚胎)经过新生

儿、婴儿、幼儿、童年、少年、青年、中年以及老年各个时期直至生命完结的发展全程

2.心理发展:

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3.个体心理发展阶段划分(8个)

乳儿期(0-1)、婴儿期(1-2)、幼儿期(2-6、7)、童年期(6、

7-11、12)、少年期(11、12-14、15)、青年期(14、15-25)、成年期(25-65)、老年期(65以后)

2.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

连续性和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3.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主观能动性

4.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

少年期(初中阶段)“心理断乳期”

青年初期(高中阶段)

二、心理发展理论

1.[自然成熟学说]格赛尔“双生子爬楼梯实验”

2.[心理成熟学说]孟禄

3.[认知发展阶段论]皮亚杰

实现形式:

同化和顺应

同化:

是指有机体在面对一个新的刺激情境时,把刺

整合到已有的图式或认知结构中。

顺应:

是指当有机体不能利用原有图式接受和解释新刺

激时,其认知结构发生改变来适应刺激的影响

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获得“客体永久性”概念

{前运算阶段}使用符号来表示外部世界

{具体运算阶段}获得长度、体积、质量和面积的守恒

{形运算阶段式}1.命题之间的关系2.假设-演绎推理

3.抽象逻辑思维4.可逆与补偿5.思维的灵活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