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上游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分布特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412455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江上游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分布特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长江上游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分布特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长江上游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分布特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长江上游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分布特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长江上游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分布特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江上游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分布特征.docx

《长江上游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分布特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江上游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分布特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长江上游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分布特征.docx

长江上游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分布特征

长江上游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分布特征

3.1地质灾害

长江上游处于我国自然条件各异的东、西两部分的过渡地区,又是我国自然灾害南与北、东与西地域差异的交叉部位。

区内地质灾害十分发育,危害巨大,是我国地质灾害高发区和危害最严重的地区。

3.1.1地质灾害类型及发育分布特征

1、地质灾害类型

长江上游地区地质灾害种类多、规模大、危害严重,是我国地质灾害重灾区。

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类型有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和不稳定斜坡等。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长江上游地区共发现地质灾害点21415处,其中滑坡12735处,崩塌2589处,泥石流2767处,地面塌陷453处,不稳定斜坡2871处,分别占全区地质灾害总数的59.47%、12.09%、12.92%、2.11%、13.41%(表3-1,图3-1)。

表3—1长江上游地质灾害统计汇总表(截至2007年)

灾害种类

滑坡

崩塌

泥石流

地面塌陷

不稳定斜坡

合计

数量(处)

12735

2589

2767

453

2871

21415

百分比(%)

59.47

12.09

12.92

2.11

13.41

100.00

图3—1地质灾害类型统计饼状图

2、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

⑴行政区域分布特征

据不完全统计,长江上游地区各省、市、区分布面积不同,其地质灾害的发育数量也存在明显差异,见表3-2。

其中四川省的地质灾害最多,各类灾害达10526处,占全区地质灾害总数的49.2%;贵州、重庆、云南等3省(市)分别发育地质灾害4165处、4022处和2244处,占全区地质灾害总数的19.4%、18.8%和10.5%;西藏自治区地质灾害较少,仅发育地质灾害458处。

表3-2长江上游主要省区地质灾害统计一览表(截至2007年)单位:

灾害种类

行政区

滑坡

崩塌

泥石流

地面塌陷

不稳定斜坡

小计

四川省

6266

1439

1850

149

822

10526

重庆市

2592

437

55

69

869

4022

云南省

1326

34

474

33

377

2244

贵州省

2426

546

215

201

739

4165

西藏自治区

87

133

173

1

64

458

合计

12735

2589

2767

453

2871

21415

⑵时空分布特征

区内地质灾害的发生,在时间上相对比较集中,与每年的雨季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10月发生。

根据调查地质灾害形成的影响因素表明,降雨尤其是暴雨是地质灾害形成的主要诱发因素(图3-2)。

长江上游地区降雨丰沛,年均降雨量900mm以上,而且降雨多集中在每年的5—10月,其降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80%,降雨强度大,多大雨和暴雨。

图3-2云南省禄劝县灾害发生概率与降雨关系图

特别是一些30—50年一遇的“低频”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与大暴雨有极为密切的关系,由于发生周期长,容易引起人们思想上的大意,防备意识淡薄,一旦暴发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成为“高危”泥石流。

如,2003年四川丹巴县“6.26”鹅狼沟泥石流和“7.11”邛山沟特大型泥石流(照片3-1、3-2),致使7个行政村1460余人受灾,14户71人被困,共造成28人死亡,36人失踪,数十人受伤;损坏农业中学1所,因房屋冲毁,需要迁移村民多达61户302人,冲毁且无法恢复的耕地25.2公顷,冲走(掩埋)大牲畜125头,冲倒农网线路20余公里,冲毁河道千余米,冲毁省道公路(丹巴-小金)约3km,大小交通桥6座,乡村机耕道约48km,造成公路交通一度中断10天。

直接经济损失1800多万元,后果十分惨重。

照片3-1邛山沟泥石流沟口房屋被毁照片3-2邛山沟泥石流堆积区的巨大漂砾

地质灾害空间上主要集中分布于中西部的中山、低山区,高山峡谷及中、东部丘陵区,而西北部丘状高原发育地质灾害较少(表3-3)。

这些地区地貌临空条件优越,为地质灾害的产生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长江上游中、低山峡谷区发育地质灾害15308处,占全区地质灾害总数的71.48%,主要沿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等河谷沿岸及支流分布。

中东部丘陵区发育地质灾害4717处,占全区地质灾害总数的22.03%。

西部丘状高原发育地质灾害87处,占全区地质灾害总数的0.41%,主要为泥石流灾害。

西部高山区发育地质灾害1237处,占全区地质灾害总数的5.78%,极高山区发育地质灾害66处。

表3-3长江上游不同地貌与地质灾害统计一览表(截至2007年)单位:

灾害类型

极高山

高山

中山

低山

丘状高原

深丘

浅丘

滑坡

28

409

4564

4760

15

1678

1281

崩塌

7

54

659

730

366

773

泥石流

19

628

1851

196

61

7

5

地面塌陷

282

134

16

21

不稳定斜坡

12

146

970

1162

11

281

289

合计

66

1237

8326

6982

87

2348

2369

⑶流域分布特征

地质灾害的分布与水系分布有密切的关系,大部分地质灾害沿大河及其支流岸坡展布。

区内主要河流包括安宁河、岷江、雅砻江、大渡河、金沙江、乌江。

据初步统计,安宁河流域发育地质灾害449处、岷江上游流域393处、雅砻江流域753处、大渡河流域1119处、金沙江流域4961处、乌江流域1786处和红层地区8094处(表3-4),分别占全区地质灾害总数的2.6%、2.2%、4.3%、6.4%、28.3%、10.2%、46.0%。

各区地质灾害均以滑坡居多,其次为崩塌、泥石流和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在全区较不发育,在安宁河、岷江上游未见塌陷。

表3-4长江上游地质灾害统计一览表(截至2007年)

流域

灾害种类

滑坡

崩塌

泥石流

地面塌陷

不稳定斜坡

合计

安宁河流域

(处)

276

3

215

63

557

岷江上游流域

164

44

162

97

467

雅砻江流域

458

29

325

23

92

927

大渡河流域

561

126

538

9

131

1365

金沙江流域

3373

416

1248

162

916

6115

乌江流域

1305

228

82

166

521

2302

红层地区

6598

1743

197

93

1051

9682

图3-3各流域地质灾害对比图

⑷岩土类型分布特征

地质灾害与地层岩性的关系紧密。

地层岩性是产生地质灾害的基本物质条件,不同类型的岩性具有不同的物理力学性质,因而产生的地质灾害类型及规模不相同。

地质灾害主要发育于松散土体和半坚硬碎屑(变质)岩类地层(表3-5),分别发育地质灾害15363处和5946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71.74%和27.76%,岩浆岩地层区发育地质灾害较少,各类地质灾害共106处。

全区2767条泥石流均分布于岩石破碎、风化严重、有大量松散土石堆积的沟谷地区。

表3-5长江上游地质灾害与地层岩性的关系统计表(截至2007年)单位:

岩土类型

灾害(处)

松散土体

软(变质、碎屑)岩

半坚硬(变质、碎屑)岩

坚硬(变质、碎屑)岩

碳酸盐岩

岩浆岩

滑坡

10453

1193

584

265

212

28

崩塌

96

267

1759

308

112

47

泥石流

2767

0

0

0

0

0

地面塌陷

40

76

269

27

41

0

不稳定斜坡

2007

224

267

249

93

31

合计

15363

1760

2879

849

458

106

⑸斜坡结构分布特征

斜坡自身的物质、结构组成对岩土体稳定性起到决定性的控制作用。

根据斜坡的岩性组合、岩土体结构特征,将长江上游流域内斜坡结构类型划分为松散土体结构斜坡、块状结构斜坡和层状结构斜坡3大类。

表3-6长江上游地质灾害与斜坡结构统计表(截至2007年)单位:

结构

灾害(处)

层状结构

松散土体结构

块状结构

滑坡

2254

10453

28

崩塌

2446

96

47

泥石流

0

2767

0

地面塌陷

413

40

0

不稳定斜坡

833

2007

31

合计

5946

15363

106

据初步统计,崩塌滑坡主要发育于松散土体、岩石破碎、节理裂隙发育、风化作用强烈的斜坡地带。

松散土体结构斜坡中发育地质灾害共计15363处,占长江上游地质灾害总数的71.74%;层状结构斜坡中也发育较多地质灾害,共计5946处,占地质灾害总数的27.76%;顺向斜坡和斜向斜坡容易产生滑坡,逆向斜坡和横向斜坡容易产生危岩崩塌;块状结构的斜坡岩体整体稳定性好,只有在岩体节理发育、破碎严重地区有少数的崩塌和滑坡发生。

(6)地质构造及地震的影响

本区断裂发育,构造复杂,受构造断裂带的影响,区内地质灾害具有与构造形迹相伴生的特征。

在断裂带和褶曲构造的核部,裂隙密集,岩石破碎,常常是灾害多发地带,如丹巴县许多地质灾害沿断裂带或褶皱构造呈带状分布(表3-7);西昌市许多滑坡、泥石流沿安宁河、则木河断裂带呈带状分布(表3-8)。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和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褶皱的发育控制构造附近的地形条件,为地质灾害提供所需的动力和临空条件;②强烈的构造活动导致岩层错动、岩体破碎,各类地质构造结构面的发育控制了岩土体的滑、崩周界;③断裂构造控制了地下水的分布和运动规律,地下水沿各类裂隙和溶洞的侵入,软化地层中的软弱夹层,决定了岩土体滑动的层面,也起到加速蠕动的润滑作用。

长江上游地区活动断裂发育,活动强烈,地震频发。

地震是该地区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诱发因素之一。

地震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主要是地震产生的振动,一方面降低了岩土体的完整性,降低岩土体的力学强度,另一方面给地质灾害增加了一个外加应力,容易诱发或加剧地质灾害的形成、发展和发生。

1955年4月14日,在康定折多塘发生Ms7.5级地震,最大烈度为Ⅺ度,康定县城房屋倒塌90%左右,其中全倒达50%,倒塌房屋600余间,500余间被破坏。

同时在折多河一带,诱发崩塌、滑坡30余处;2001年2月13、14日雅江Ms6.0级地震,雅江、康定、九龙、理塘四县7100余户,35000余人受灾,27000多间房屋不同程度受损,造成经济损失逾2亿元,并诱发地质灾害39处。

其中康定县产生地质灾害10余处。

表3-7丹巴县地质灾害与构造关系统计表

构造名称

地质灾害数量(个)

构造名称

地质灾害数量(个)

切山断裂

9

麦尔多山向斜

2

柏松塘断裂

8

公差背斜

9

水子断裂

8

梅龙沟背斜

8

磨子沟断裂

8

东方红复向斜

26

扎科断裂

7

格宗背斜

6

绒坝断裂

7

永红复背斜

6

炭厂沟断裂

5

春牛场背斜

7

热其恰断裂

4

中路背斜

3

瓜子沟断裂

3

格宗背斜

4

东谷断裂

1

铜炉房背斜

3

佛爷崖断裂

1

鹅狼沟断裂

1

燕窝沟断裂

1

前进断裂

1

卡垭断裂

1

合计

65

合计

74

(据郑万模等,2006)

表3-8西昌市地质灾害与断裂构造关系统计表

断裂

灾害

安宁河断裂带

邛海盆地则木河断裂带

小计(处)

滑坡(处)

17

5

22

泥石流(条)

40

6

46

合计(处)

57

11

68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灾情之重、影响范围之广,举世震惊。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亲临一线指挥抗震救灾工作。

国土资源部党组连夜紧急部署全系统抗震救灾工作,成立应急指挥领导小组,徐绍史部长亲任领导小组组长(照片3-5),并组建了国土资源部驻四川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部党组成员、国家土地副总督察甘藏春,副部长、党组成员、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汪民先后任指挥长(照片3-6)。

为了使广大灾区人民远离地质灾害的梦魇,国土资源部在接到地震灾情后的第一时间,就迅速作出了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排查的重大部署。

国土资源部组织了108个地质灾害排查组,上千名地质技术人员和专家,奋战在四川、甘肃、陕西108个县市,共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12536处,其中崩塌3619处,滑坡5899处,泥石流1054处,其他地质灾害1964处。

其中四川省境内的42个受灾县市地震诱发地质灾害5086处(表3-9),其中滑坡1701处、崩塌1844处、泥石流304处、不稳定斜坡1093处、地面塌陷21处、地裂缝123处。

地质灾害堵江,形成堰塞湖达34处以上(照片3-7),其中规模最大的北川县唐家山堰塞湖最高水位达743.1m,蓄水3.16亿立方米(照片3-8),为使其安全引流,疏散下游群众近百万人,危害巨大。

照片3-5徐绍史部长(右二)在灾区

实地调研(绵竹汉旺镇)

照片3-7北川县陈家坝堰塞湖照片3-8北川县唐家山堰塞湖

表3-9四川省“5.12”特大地震诱发地质灾害一览表

序号

县名

灾害点个数(个)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不稳定斜坡

地面塌陷

地裂缝

小计

1

汉源

6

6

0

0

1

2

15

2

万源

0

3

松潘

18

23

6

18

65

4

雅安雨城区

7

49

0

9

1

66

5

石棉

13

7

4

31

1

56

6

什邡

64

8

3

-6

0

6

75

序号

县名

灾害点个数(个)

崩塌

滑坡

泥石流

不稳定斜坡

地面塌陷

地裂缝

小计

7

金口河

7

7

1

15

8

金川

13

16

10

1

0

40

9

华蓥

10

洪雅

7

11

5

23

11

黑水

30

22

13

18

83

12

广元朝天区

29

42

0

8

0

79

13

康定

4

7

2

0

0

13

14

丹棱

5

3

0

2

0

10

15

丹巴

1

2

1

2

0

6

16

大邑

64

27

2

14

6

113

17

达县

3

0

0

4

0

7

18

崇州

139

26

10

29

0

204

19

宝兴

30

47

11

26

114

20

北川

48

168

22

38

276

21

都江堰

195

92

45

44

376

22

江油

47

91

9

3

21

171

23

茂县

67

91

29

100

287

24

南江

48

49

97

25

旺苍

143

128

0

36

0

1

308

26

汶川

150

71

78

43

342

27

宣汉

5

0

0

0

0

5

28

巴中市巴州区

34

34

29

邛崃

3

4

0

0

0

7

30

青川

177

211

6

443

837

31

平武

41

117

5

24

1

188

32

彭州

69

43

17

58

0

187

33

绵竹

94

31

24

2

7

158

34

泸定

1

1

1

3

35

芦山

38

22

0

29

0

89

36

理县

75

49

13

7

144

37

德阳市旌阳区

27

27

38

剑阁

38

33

12

61

144

39

通江

3

9

2

14

40

广元市利州区

48

95

77

220

41

苍溪

52

56

4

3

115

42

安县

28

37

3

2

1

2

73

合计

1844

1701

304

1093

21

123

5086

此外,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灾害也有一定的促发作用。

随着区内的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和改造地质环境的过程中,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地质环境条件,打破了原有平衡状态,必然诱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3.1.2地质灾害危害现状与发展趋势

长江上游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形高差悬殊、新构造活动强烈、地震频发,岩体破碎,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地质灾害灾种多,规模大,危害严重,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严重的地区。

长江上游地区除2%的平原及30%的高原外,山地占50%,丘陵占18%。

这些山地和丘陵为滑坡、崩塌、泥石流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暴雨、地震和洪灾常常成为这些山地灾害的致灾因子,形成紧密的灾害链。

如1933年8月25日茂县叠溪发生Ms7.5级破坏性强震,地震引发滑坡上百处,堵塞岷江数十处(照片3-9),造成6865人死亡,1925人受伤,房屋倒塌5780间;1981年四川特大洪灾曾引发50多个县1000处泥石流的暴发,全川发生滑坡6.8万处;1965年11月22日,云南禄劝县滑坡造成444人死亡(照片3-10);2007年5月24日四川省九龙县乌拉溪乡发生群发性特大泥石流灾害,造成12人死亡,18人受伤,其中重伤2人,全县4050户16200人不同程度受灾,粮食作物受灾面积19440亩,冲走牲畜2175头,损毁省道215线公路路面10多处4141米、公路拱桥2座、便桥15座,房屋毁损3000多间、棚圈1250个、沼气池135口,冲走大卡车3辆、拖拉机3台、摩托车3辆,全县直接经济损失达到5042.5万元。

截至2007年,长江上游地质灾害总数达21415处,其中滑坡12735处,崩塌2589处,泥石流2767处,地面塌陷453处,不稳定斜坡2871处,分别占地质灾害总数的59.47%、12.09%、12.92%、2.11%、13.41%。

已造成11274人死亡,因灾人员受伤无数,破坏房屋、毁坏耕地及林地、毁坏公路、水利设施被毁、破坏通讯、输电线路、损失粮食等危害不计其数,直接经济损失230.26亿元;目前受地质灾害威胁1455306人,威胁财产181.19亿元。

照片3-9岷江上游叠溪堰塞湖照片3-10云南普福滑坡

受“5.12”特大地震影响,区内新增地质灾害5086处,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例如北川县曲山镇王家岩滑坡(照片3-11),该滑坡在震前,前缘局部地段有蠕滑变形现象,处于基本稳定状况,但在5.12地震作用的诱发下,发生局部变形,继而产生大规模的滑动,造成1600人死亡,大面积房屋被埋。

并且地震后滑坡后缘出现长150m,高150米的临空面,土体松散,在余震和暴雨诱发,极易再次滑坡。

位于映秀通往汶川四公里处岷江边上的老虎嘴崩塌(照片3-12)是都汶生命线上仅剩的两处梗阻之一。

70万立方米崩塌的山体将途经此处的新213国道砸断,同时崩塌体堆积到岷江,导致水位上升,将一段公路路基淹没。

堵塞公路长达3个多月,至今未通,集中了全国最优秀的路桥精英进行抢通。

照片3-11-1王家岩滑坡(震前)

照片3-11-2王家岩滑坡(震后)

照片3-12都汶公路老虎嘴崩塌

近年来,随着人口增加、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大规模城镇建设、道路工程、资源开发、水电工程开发等人类工程活动,长江上游地区斜坡变形破坏加剧,危害也越来越严重。

人类活动在短期内改变了斜坡岩土体的应力状态,使岩土体天然应力状态下的平衡被打破,以滑动或变形来达到新的平衡状态,从而加剧了地质灾害的产生,如四川省丹巴县最近几年,因地质灾害死亡68人,房屋损毁752间,损坏省级公路5.5km,损坏桥梁15座,损坏良田耕地841公顷,牲畜死亡266头,总计直接经济损失1436.8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