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十一册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99471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86 大小:90.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十一册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湘教版十一册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湘教版十一册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湘教版十一册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湘教版十一册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十一册语文教案.docx

《湘教版十一册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十一册语文教案.docx(8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十一册语文教案.docx

湘教版十一册语文教案

1.祖国啊,我属于你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2.了解课文的内容。

3.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重点难点:

掌握好生字词,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布置学生查找介绍祖国的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在世界的东方,有一个古老的国家如一只雄鸡挺立着。

他幅员辽阔,物产丰富,发展迅猛。

古往今来,很多诗人写下了无数赞美他的诗篇。

他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首赞美祖国的诗歌。

二、解题,介绍这首诗的体裁。

这首诗是一首新体诗,是相对于旧体诗而言的,旧体诗主要指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全诗。

2.指导学生朗读全诗,把诗句读准、读通,注意诗的韵律与节奏。

3.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4.小结:

这首诗一共八节,首尾两节大体相同,中间部分作者尽情赞美了我们伟大的祖国。

四、再读诗句,质疑解疑

1.朗读全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共同解决。

2.学生质疑。

(字词)

3.根据大的提问,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进行自学。

4.学生汇报交流。

浩瀚无涯、温馨、巍巍耸立、姹紫嫣红、绚丽、博大、永不疲倦

五、自由朗读,体会情感

扫除了词语障碍后,更好地理解诗句,有感情地朗读。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导入新课

二、合作交流,理解内容

第1节、第8节:

直接抒发对祖国的赞美之情。

第2节,把祖国比作“大海”和“高山”,把“我”比作“鱼儿”和“小鸟”

第3节,把祖国比作“花园”和“天空”,把“我”比作“蜜蜂”和“彩云”

第4节,写“我”看到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和迅猛的发展

第5节,写“我”和祖国心心相通,息息相连

第6节,把“祖国”比作“大树”和“长河”,把“我”比作“绿叶”和“浪花”

第7节,把“我”比作“春雨”和“火苗”

三、深入探究,体会情感

1.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

2.引导学生思考、交流

(1)你从课文的语句中,感受到了祖国的哪些特点呢?

(2)文中有哪些比喻句?

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3)学生朗读,体会比喻句的生动形象,感悟这样表达的妙处。

四、感情朗读,深化感情

1.配乐范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练习背诵。

五、课堂小结。

学习了本课,你有什么收获呢?

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吧!

板书设计

1.祖国啊,我属于你

“我”赞美、热爱祖国

鱼儿、小鸟大海、高山

蜜蜂、彩云花园、天空

绿叶、浪花大树、长河

春雨、火苗

2、江山如此多娇

教学目标:

  1、认识十个生词,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解题引导

  l、出示课,读题。

  2、理解题意。

江山:

指祖国的景色;如此:

这样;娇:

美丽。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同学们你们知道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出自我国哪两位画家之手吗?

是谁在这幅巨画上题写了“江山如此多娇”的手书呢?

  4、启发谈话:

《江山如此多娇》这篇文章并投有具体描绘祖国的美景,不是一篇写景的文章,而是一篇叙事的文章。

那么本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呢?

二、自主预习,理解词语

  l、自读课文,要求做到读准字音.连贯通顺。

  2、自学生字新词。

    (I)请同学们自学生字,注意生字的字音和字彤。

    

(2)出示生字、生词和幻灯片,检查生字、生词的认读情况,同桌互读、指名读,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小组交流。

(投影出示)

    (3)认读“峻工、估算、包括、豁然开朗、凝聚、审视、画稿、郭沫若”等词语,结合上下文重点理解“乍暖还寒、忐忑不安、豁然开朗、和盘托出,呼之欲出、传世之作”等词语。

  3教师指导学生理解的词语。

    

(1)幻灯出示要理解的词语“乍暖还寒”。

    

(2)指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忐忑不安、豁然开朗、和盘托出、呼之被出、传世之作)

    (3)出示其他要理解的词语,全班交流。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l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再设计:

思考:

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是分哪几部分写的?

哪一部分是课文的记叙重点?

同桌之间进行交流。

  2本文记叙了巨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过程,是分三部分写的。

第一部分讲画家傅抱石和关山月接受了创作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桥》的任务;第二部分具体记叙了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过程;第三部分介绍丁这幅国画的价值。

四、指导朗读

  1、学生练习朗读。

(自读、互读、分角色读)

  2、指名读。

  3、师生评议,教师着重指导学生读好文中的问句。

五、课堂小结

    由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主要从理解词语方面去谈。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听写本课生字字

  2、请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豁然开朗、忐忑不安,呼之欲出、和盘托出

二、抓住重点,以点带面

  l、指名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思考交流:

为什么说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是一幅珍贵的传世之作?

  2、课文最后一自然段说:

“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凝聚了这么多人的心血”,你能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江山如此多娇》这幅巨画凝聚了哪些人的心血吗’?

(再设计:

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

  

(2)同桌交流。

  (3)全班汇报。

   (傅抱石、关山月两位画家,陈毅、郭沫若,周总理、毛主席等)

  3、他们各为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第3~18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两位画家:

构思草图.执笔描绘;

  陈毅、郭沫若:

启发构思,出谋划策;

  周总理:

反复审视,提出建议;

  毛主席:

亲笔题字。

  4、研读课文,体会情感

  (再设计:

学生自己提问,教师在根据学生的问题去引导学生思考。

  

(1)两位画家创作巨型国画时,态度怎样?

(严肃认真)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的?

  

(2)周总理是怎样审视这幅巨画的?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3)你从画家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周总理精益求精的审视态度中体会到了什么?

  从画家的创作态度、周总理的审视态度中可以体会到他们对社会主义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三、欣赏图画,体会情感

  1、课件出示巨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图片。

  2、引导学生欣赏图画。

  3、交流自己从图画中看到的景物,体会祖国江山的壮美。

  4、启发学生从“多”、“娇”两方面交流欣赏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感受。

四、总结全文,领会中心

  1、教师总结全文。

  本文记叙了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

本文记叙大型国画《江山如此多娇》的创作过程,表达丁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之情)

五、提升情感,拓展延伸

  你心中的“江山如此多娇”是怎样的一幅画面,先画一画,再写一写。

六、课堂小结

  学习了《江山如此多娇》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收获呢?

和大家交流交流吧  板书设计:

              接受任务:

异常兴奋、忐忑不安

                   构思草图,一筹莫展

              创作国画:

出谋划策,豁然开朗

                   反复审视,精益求精

              圆满完成:

凝聚心血、传世之作

3*、中华巨龙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长城是“我们伟大民族的象征”的原因。

  2、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预习课文。

收集介绍长城的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课件展示长城的有关图片,教师介绍有关长城的知识。

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长城全长一万二千多里,横跨北京、辽宁、天津、河北、山西、宁夏、甘肃等省市。

始建于秦始皇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

经过历代的增补修筑,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

现在我们能看到的长城几乎都是明代所建。

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

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

现存的长城为明朝所修筑由渤海之山海关伸展到甘肃省之嘉峪关,长城平均高度为7.8米,平均底部阔6.5米,而顶部为5.8米。

它每隔100米便设一座长方形石台作为了望之用。

早在1961年就被国务院发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同学们,我们先一起合唱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好吗?

歌声是多么雄壮呀!

它激励着中华儿女在民族危难之际,以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第三课,题目是《中华巨龙》。

很显然,这“中华巨龙”指的就是我们民族的骄傲—长城。

(边说边板书:

中华巨龙)

二、检查预习

   1、学生朗读课文,同桌互相纠正读音。

   2、理解本课词语。

     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盘旋、绵延、屏障、咽喉要地、甘苦同尝、荣辱与共、英爽、斗志昂扬、矗立、艰难险阻

   3、检查朗读情况。

     (让学生针对自己的情况,自由挑选课文中的某一部分来读,从而展示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三、进一步自学,深入理解课文

   1、(再设计:

出示自学要求。

    

(1)课文介绍了长城哪能些方面的内容?

    

(2)为什么说长城是“我们伟大民族的象征”?

    (3)课文哪部份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按自学思考题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同桌讨论。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字词,导入新课。

二、全班交流

  1、课文介绍了长城哪能些方面的内容?

  课文介绍了长城的雄伟壮观、长城的发展历史、长城的巨大作用、人们由长城产生的联想等方面的内容。

  2、为什么说长城是“我们伟大民族的象征”?

  因为长城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历史悠久、作用巨大。

千百年来,这条巨龙与中华民族甘苦同尝、荣辱与共。

它集民族之精华,凝九州之一国魂;挟昆仑之神威,扬黄河之浩气。

它虽历尽坎坷,饱受风霜,但雄姿英爽,斗志昂扬,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3、学生交流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

教师也可积极参与,交流自己印象特别深刻的部分,并说明原因,再引导学生说出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原因。

  如:

课文第1自然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一自然段展现了长城的雄姿。

作者把“长城”比做“巨龙”,把“城垛”比做“巨龙身上的背鳍”,把“城砖”比做“巨龙的鳞片”,把“烽火台”比做“巨龙的利爪”。

比喻生动贴切,突出了长城的雄伟壮观,气势磅礴的特点,表达了作都对长城的喜爱、赞美之情。

三、引导学生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引导学生思考:

本文介绍了长城雄伟壮观的特点、悠久的历史、巨大的作用以及人们由长城产生的联想等方面的内容,是为了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对长城的喜爱、赞美之情以及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交流课前收集的介绍长城的图片、资料

板书设计:

3*  中华巨龙

            外观特点  “发展历史”  巨大作用

                  伟大民族的象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