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115450 上传时间:2022-11-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docx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docx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2013-12-2914:

03:

26作者:

东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工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自东营建市以来,工业在推动城市发展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30多年,东营工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全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和最具竞争力产业。

多年来,各级始终把工业发展放在重要位置,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支持工业企业做大做强,全市工业企业保持了健康、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

2012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双双突破万亿元大关,分别实现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10312.6亿元、10211.4亿元;增加值同比增长12.7%。

今年1-10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主营业务收入分别实现9667.00亿元、9525.8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8%和11.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7%,其中地方工业增加值增长18.0%。

在今后较长一个时期,工业仍将是支撑和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主体力量。

 

一、深化加快工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认识,增强紧迫感

 

纵观国内外工业化进程,转型升级是制造业发展的永恒主题。

一部工业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调整结构、促进升级的历史。

世界制造业的引领者美国,工业化进程从轻纺工业起步,先后经过了重化工、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的升级过程。

新兴工业化国家韩国,从上世纪60年代轻工业起步,仅用了30年就进入了技术立国的工业化后期,90年代基本完成了劳动密集型向资金技术密集型、加工业向服务业升级的转化。

 

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

随着经济总量增大,社会面貌在改变,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也在加大,部分地区过度开发的危害已经显现,社会和民生的问题呈现出多样性。

转方式调结构,就是把经济建设由过去主要关注增长,转为在保持一定增长的同时,更多地关注改善民生,其实质上与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一致的。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向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大会发表致辞中提到“要实现包容和可持续的工业发展,重点是促进发展中国家提高工业化水平、改善人民生活,使更多人减贫。

同时必须走新型工业化之路,更加注重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发挥人力资源作用、管理创新与技术进步,努力实现转型发展、绿色发展,使全球工业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

”这里所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已走过的传统工业化道路,也有别于我国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起步的、迄今长达半个世纪的工业化历程,“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等五个特征,深刻揭示了我国新型工业道路的基本内涵。

 

(一)更加注重科技进步。

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以科技进步为动力,由信息化带动的工业化道路。

科技含量高,就是要充分发挥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促进科技成果更好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

中国现在正刚步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国际社会正在进入信息时代,继续推进我们的工业化进程,必须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路子。

在工业化中引入信息化,实现工业化与信息化的互动,是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本质及精髓。

在工业化进程中引入信息化,不仅大大丰富了工业化的内容,而且势必改变传统经济的商业模式,推动业务流程重组、生产要素重组,进而推动传统经济的转型,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工业化的性质。

这也是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抓住后起发展的机会,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的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更加注重经济效益。

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以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工业化道路。

经济效益好,就是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即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通过技术进步、加强科学管理、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

提高经济效益是经济工作的核心目标,追求工业化,不仅要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更要提高经济效益,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下,竞争的根本目的仍然是以较少的生产成本,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

我们不能再走只讲产值和产量,不重视质量和效益,以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为主的工业化老路子。

必须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三)更加注重资源节约。

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以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工业化道路。

资源消耗低,就是要充分考虑我国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的实际,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坚持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努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资源利用方式从粗放向集约的转变,转变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

 

(四)更加注重环境保护。

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环境污染少,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相结合的工业化道路。

环境污染少,就是要高度重视生态环境问题,从宏观管理入手,注重从源头上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避免走旧工业化过程中的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实现工业化,不能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不能危害子孙后代和整个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而且走“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工业化道路,劳民伤财,延缓了整个现代化的进程。

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占有的资源比较少,在工业化进程中,必须始终注意节约资源,与环境友好,给后人留出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五)更加注重人力资源优势。

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道路。

人力资源丰富是我国的突出优势。

人是生产力诸因素中首要的决定性因素。

但是,由于我国教育和科技比较落后,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素质偏低,而且绝大部分国民生活在农村。

根据这一重要国情,在工业化过程中,必须实行资金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共同发展,妥善处理工业化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的矛盾,充分发挥我国的人力资源优势。

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就是要从我国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实际出发,制定推进工业化的具体政策,处理好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与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通过教育和培训加强劳动力资源的能力。

 

作为石油城市的东营,自1983年建市以来,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积极建设山东加工制造业基地,以石油及石油化工、盐及盐化工、轮胎、造纸、纺织、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农产品加工为主体的多元化工业体系日益完善。

全市原油一次加工能力达到3770万吨,是全国地炼能力最大的市;石油装备制造业产值占全国同行业的三分之一,是全国最大的石油装备制造业基地;造纸能力达到261.5万吨,新闻纸产能全国第一;轮胎子午胎产能14755万条;离子膜烧碱产能达到176万吨,居全省第一位;阴极铜产能达到40万吨,居全省第一位;纺纱能力达到300万锭,居全省第三位;汽车及零部件业,刹车片产能达到3000万套,在全国主机配套市场的占有率达30%-40%,重工业占比较大。

在工业发展进程中,从培育企业、创建品牌、实施大企业战略到推动产业集群发展,转型升级贯穿东营工业发展壮大的全过程。

从产业演进规律看,当前转型升级不仅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变革,更是一场革命。

 

转型升级是顺应世界经济发展新趋势、适应低碳经济新规则的迫切需要。

从国际形势看,欧债危机趋于恶化导致欧洲经济走向衰退,美国经济复苏乏力,新兴经济体国家普遍面临增长下滑与通胀上升的艰难局面。

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对我国出口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

从产业发展趋势看,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全球产业正在经历一轮新的、更为深刻的调整,制造业发展正由依靠传统比较优势向依靠核心竞争优势转变。

主要表现在:

一是实体经济竞争加剧。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不断蔓延和扩散,实体经济普遍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部分发达国家开始实施再工业化战略,重新振兴制造业发展。

据统计,我国2009年、2010年连续两年对新能源产业的投资位居全球首位,而2011年美国向这一领域的投资达480亿美元,超过了中国。

二是传统产业比较优势受到削弱。

随着我国劳动力、汇率等主要生产要素成本的不断推高,纺织、服装、食品等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正在加速向东南亚、印度等周边国家转移。

我国以低成本参与国际分工的优势逐步弱化,特别是东部沿海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将受到明显制约。

三是国际能源资源环境将更加严峻。

随着新兴国家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能源消费呈加速上升趋势,消费总量也将大幅增长。

从发达国家的市场需求看,长期形成的能源、资源高消耗模式,目前仍难以改变。

预计全球范围内的能源竞争将更趋激烈,能源、资源长期偏紧的状况将更加突出。

世界经济呈现经济动力加速向内生转变、经济支撑加速向实体回归、经济结构加速向高端升级、经济形态加速向低碳过渡的新趋势。

低碳经济由能源、环境问题,演变为经济、政治和外交的“大拼盘”,成为贸易保护的“绿色壁垒”,低碳经济将成为继联合国宪章、WTO之后的第三个规制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规则。

在新一轮经济发展中,工业必须适应低碳规则。

 

转型升级是应对国内日益突出的资源、环境约束的迫切需要。

经过30年的高速发展,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大煤炭、钢铁消耗国,第二大石油、电力消费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居全球第一,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新增生产总值的10%左右,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不堪重负。

资源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从2002年的44%提高到60%,进口石油的依存度超过50%,依存度越大,经济风险越高。

我国轮胎行业是原材料和市场两头在外,75%的天然橡胶需要从国外进口。

我市半钢子午胎产能11800万条,这些产能的80%的市场需要依赖国际市场,子午胎出口是我市进出口的三大商品之一,对国际市场依赖大。

行业关键的原材料和产品均过度依赖国际市场。

目前受制于资金及国际认可等多方面的“隐性贸易壁垒”因素,中国轮胎行业缺乏全国性试验场,轮胎产品只能送往国外进行检测,轮胎企业出口产品检测难、成本高。

 

转型升级是破解东营工业自身薄弱环节、提升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当前,我市抢抓从国家战略层面开发建设黄河三角洲的重大历史机遇,工业实现了快速健康发展,具备了承接黄蓝经济区建设发展的良好条件,在国内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工业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依然存在,特别是发展高端产业面临着严峻挑战。

突出表现在一是工业内部产业结构不尽合理,重化工业色彩浓厚。

目前,我市工业仍以传统产业为主,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仍然较小。

新兴产业虽已起步,但对经济的拉动力较弱。

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虽取得了一定发展,但整体水平不高,没有形成规模优势,缺乏带动辐射力。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

部分产业技术研发和系统集成能力弱,产品结构雷同、缺乏特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产品少等问题,核心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是节能降耗压力巨大。

从我市产业结构看,传统产业仍占主导地位,能耗低的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

同时,万元GDP能耗基数低,下降的空间有限。

 

因此,必须采取有力措施,着力解决影响转型升级的突出问题,推动东营工业产业优化升级,增强可持续竞争力。

当前,适逢黄蓝两大国家战略在东营交汇叠加,是东营工业缩小与国内外先进制造业差距的有利时机。

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看,危机过后往往伴随着经济的大调整、大变革和大重组。

在这次金融危机中,中国率先走出危机,东营工业也较早实现了企稳回升。

当前,要充分利用这段机遇期,推动工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尽量缩小与国内外先进制造业的差距,否则将错失良机。

 

二、东营工业转型发展的症结所在

 

1、产业结构不合理。

工业结构偏重,2012年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高达90%,传统工业高达70%以上,产值排前三位的石化、橡胶轮胎、有色加工均为资源型产业。

而南方广东、江苏转型工业转型较好的市第一大行业均为计算机通信和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

粗加工比例过大,精深加工比例偏低。

产业布局分散、区域结构雷同等问题依然十分突出。

 

2、产业链条不完备。

三次产业融合度不高,产业链条偏短,多数处于价值链中低端,高附加值特别是掌握核心技术、有定价权的产品较少。

产业加工度偏低,如纺织业尚未进入服装业。

产业聚集度、关联度低,缺乏产业链各个环节的有效集合。

我市虽有胜利高原、科瑞集团等龙头石油装备企业,但本地零部件配套率不足30%;橡胶轮胎产业技术和装备来源地,则主要为国外和省外。

 

3、产业竞争力不强。

一些行业、企业缺少核心技术,缺少知名品牌和驰名商标,导致产品利润率低、市场占有率不高。

比如,我市是轮胎生产大市,但核心技术和关键部件多被国外巨头垄断,无法形成完整产业链和产业协同效应,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

工业产品结构层次较低,高附加值产品少,低端产品、传统产品、中间产品多,而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终端产品少的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如我市石油装备企业数量众多,产业产值占全国总产值的1/3,但规模以上企业只有95家,不到总数的1/3,且绝大多数以生产油套管、抽油杆、抽油泵等传统产品为主,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

 

4、自主创新能力不高。

企业关键核心技术储备不够,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竞争优势。

核心竞争力亟待提高。

大型石油装备的关键制造技术多数依赖进口,国际领先水平的超深钻机、海洋石油装备、连续抽油杆、连续油管等高新技术、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偏少,基本处于同质同构的低价竞争状态。

 

5、产业集聚度不高。

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及统筹规划滞后的影响,全市工业产业布局比较分散,优势产业集聚度不高,即使在几个大的工业园区,大多数项目规划布局也不够合理,产业内部分工协作、配套联动能力弱,缺少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化工项目布局有“遍地开花”之势。

 

6、资源环境约束大。

全省公布的十大高耗能行业中,我市石油加工、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等6个支柱产业名列其中,2012年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1.4%,分别高出潍坊市、滨州市19.9和8.7个百分点,且工业生产和经济效益的增长对这些高耗能行业的依赖有增强趋势,对节能减排工作造成很大压力。

近年来,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持续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对资源环境依赖有进一步加剧的趋势。

 

三、统筹处理好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几个关系

 

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单纯靠扩能、靠投入、拼资源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产业转型、结构升级的内在要求日益迫切。

尤其是目前,产业发展正处于结构调整的“阵痛期”,以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尚未形成,工业发展正处于“除旧”深化、“布新”未果的发展阶段。

在这种形势下,如何创新思维,找准定位,更好的做好全市工业发展工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全市工业转型升级,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关系。

 

一是要把握好“量”与“质”的关系,既要稳增长、保速度,又要提质量、增效益。

我市工业经济总量较大,但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较为突出。

从工业结构来看,资源型和双高产业占比较高,整体结构偏重。

从产品结构看,产业链条短、产品层次低的矛盾比较突出,原材料产品、初加工产品占比较高,附加值和利润率较低。

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原因还是因为多年来过度追求了量的扩张,而忽视了质的提升。

 

保发展和调结构并非是“零和博弈”,二者应该是相辅相成的。

发展是硬道理,调结构同样是当务之急,需要统筹解决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新一届政府强调调结构重在提质增效,这就要求产业结构调整,要正确把握量的扩张与质的提升的关系,做到稳增长、保速度与提质量、增效益并举。

首先,要强化源头控制,积极优化投资结构。

当前,投资仍然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力。

要真正做到转变投资理念,找准工作切入点,大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效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增长模式由单纯的要产值、要产量向提质量、增效益转变。

各级发改部门作为投资主管部门,要切实把好项目准入关,重点支持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投入,加快重大创新项目的建设,严格控制产能过剩和“两高一资”行业盲目扩张,坚持有保有压、扶优汰劣,确保高质高效、绿色发展,避免再次陷入“投资-生产-淘汰-再投资”的怪圈。

其次,要延伸拉长产业链条,向精深加工要效益。

产业链经济是产业组织结构的高端业态。

“十二五”期间,我市把拉长延伸产业链条作为工业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方向,着眼于把产业链条做深、规模做大、实力做强,打造从原材料到产业链终端的长链条。

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围绕石化、纺织、盐化工、橡胶、有色、造纸、光伏等重点行业,以大基地、大企业、大项目、大品牌为载体,通过产业间的上下游连接,加快发展带动作用大、关联性强、技术资金密集型的精深加工产业,做强产业链条终端,做大关联配套体系,不断提高最终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的比重。

再次,要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为先进生产力腾出空间。

把淘汰落后产能作为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的重大举措,按照“控制总量、优化存量”的思路,主动淘汰能耗高、污染重、技术水平低的落后产能,为先进生产力腾出发展空间,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

 

二是要把握好“特”与“全”的关系,突出特色发展、集聚发展,提高优势产业竞争能力。

前些年,部分县区不顾自身条件基础,上项目、争投资,小化工“遍地开花”,导致产业布局雷同,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问题比较突出。

近年来,国家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又不顾各自的产业基础一哄而上。

比如,近些年有的县区以新能源名义,太阳能光伏项目上的比较多,因多种原因部分企业比较困难。

这些现象的存在,是由于我们没有充分考虑地方产业的特色和优势,导致产业布局和发展过于分散,重点不突出,亮点不明显。

 

“无产业集群不富、无支柱产业不强”已成为各地发展的共识。

近年来我市广饶县、东营区在培植特色主导产业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

如广饶的橡胶轮胎、东营区的石油装备制造在国内外已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也为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调整产业结构,要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一定要突出特色,形成亮点。

首先,要明确发展重点,大力培植特色产业。

要结合自身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选择几个有一定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在培育发展产业园区上下功夫,引导企业高点起步、差别化经营,在主导产品上建立核心竞争优势,做强做精技术含量较高的专业化市场,打造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优势特色产业。

其次,要优化产业布局,促进主导产业集聚发展。

国家正在研究制定《重点产业生产力布局和调整规划》,引导生产要素向更具竞争力的地区集中,实现集聚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协调发展的产业格局。

 

三是要把握好“内”与“外”的关系,内外兼修,全面发展。

首先,在市场销售上,要把握好扩大出口与开拓国内市场的关系,充分利用两个市场。

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不容乐观,扩大出口面临较大压力。

要引导企业调整思路,坚持内外销并举,走市场多元化道路。

一方面,要支持企业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要坚持多条腿走路,支持企业积极开拓国内市场,来弥补出口市场的需求不足,降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

同时,针对出口产品档次低、产品附加值低的问题,要正确处理好出口数量与出口质量、扩大规模与优化结构的关系,把优化产品出口结构,提高对外贸易质量放在突出位置,积极转变对外贸易方式,着力增强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

其次,在企业发展模式上,要引导企业把握好内涵提高和外延发展的关系。

外延发展强调的是规模扩大、空间拓展,主要是适应外部需求表现出的外形扩张;内涵提高强调的是结构优化、质量提高,体现更多的是企业内在发展的需求。

内涵式发展主要通过内部的深入改革,激发活力,增强实力,提高竞争力,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实现实质性的跨越发展。

企业提升质量比发展个头更重要,支撑德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欧洲经济火车头的正是依靠创新能力强、占经济总量80%以上的中小企业。

我市要做好引导企业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加强科技研发,强化品牌培育,转变单纯追求规模扩张的增长方式,支持企业通过内涵式发展来着力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再次,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既要重视近期利益,又要谋划长远发展,在扩张产能的同时更加注重自主创新。

创新是推动企业跨越发展的重要动力。

在企业创新方面,东营企业与江苏、广东等企业相比存在很大差距。

我市要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增强经济长远竞争力的核心支撑,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支持和鼓励企业全面实施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和管理创新。

坚持走高端化发展路线,引导支持企业在增强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上下功夫,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

 

四是要把握好“主”与“辅”的关系,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好政府作用相结合,引导帮助企业进行结构调整。

引导企业以市场形成的倒逼机制,加快转调。

各有关政府部门,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多种方式,引导帮助企业做出调整的选择。

要强化宣传引导,通过举办专家讲坛、高层研讨会等方式,宣讲发展形势,传播政策信息,使企业家充分认识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要强化规划引导,通过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行业发展规划,反映市场长远走势,引导企业未雨绸缪。

要强化政策引导,通过制定差别化的用水用电用地政策、严格市场准入等方式,引导生产要素投入高端领域。

要强化舆论引导,通过新闻媒体大力宣传转方式调结构的政策趋势、成功案例,营造浓厚的氛围。

 

总体来看,我市工业经济正处于由高速增长向平稳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因此,更要进一步增强加快转变工业发展方式的紧迫感和危机感,着力把握好工业转型升级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用心谋划,开拓创新,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统筹性和科学性,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四、工业转型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思路

 

围绕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这一总战略,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按照“主导产业抓集群、传统产业抓升级、新兴产业抓规模”的思路,提升存量、优化增量、提高技术含量,着力培植骨干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培育支柱产业,打造产业基地,努力构建以生态文明为特色,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以现代制造业为支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能源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安全有保障、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的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突出石油化工、纺织服装、橡胶轮胎、石油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六大产业,加快实施一批重大项目,培育一批骨干企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传统产业生产技术高新化、装备水平国际化、发展模式生态化,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集群化。

 

1、着力加快工业结构调整。

调高调优传统产业。

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重点改造提升石油化工、纺织服装、橡胶轮胎三大产业。

加大产业振兴规划实施力度,加快采用国际国内先进适用技术、设备、工艺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做大做强优势主导产业。

加快发展现代制造业,重点发展石油装备制造和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业。

 

加快企业结构调整。

要积极实施“大企业大集团”战略,推动拥有知名品牌、较高市场占有率、较大发展潜力的优势企业兼并重组业务关联企业;支持大型企业开展内部资源整合,推进非核心业务资产剥离重组,促进各类优质资源向核心业务集中。

 

加快产品结构调整。

要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全面提升产品质量,切实加强品牌创建,支持企业实行品牌联盟、开展品牌整合,培植一批拥有自主品牌、知名品牌的高端产品。

 

2、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

发展新兴产业已经成为转方式、调结构的共识。

我们已确定了新能源、新信息、新材料、新医药和海洋产业等五个新兴产业的发展方向,引进了一批好的产业项目。

要坚持定向招商与鼓励研发相结合,把产品制造与推广应用相结合,把政府投入与引导风投创投资金参与相结合,推动新兴产业向产值规模化、技术自主化发展。

着力突破一批前沿性、关键性、基础性和共性技术,抓好一批重大产业化项目,培育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争取五个新兴产业成为工业经济升级发展的生力军。

 

3、着力抓好工业设计创新。

推动产业链向“微笑曲线”两端延伸,是工业转型升级的主要任务。

对大企业来讲,有独立的研发和营销团队,有实力有能力进行技术、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