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09859 上传时间:2022-10-09 格式:DOCX 页数:56 大小:48.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2.docx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2.docx(5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2.docx

人音版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小学三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

  一、课表要求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

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丰富教学曲目的体裁、形式,增加乐器演奏及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是以审美为中心,以音乐文化为主线,以音乐学科为基点,加强实践创造,加强综合与渗透,把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贯穿于始终。

教材共分9个单元,分别为:

《春天的歌》、《我们的朋友》、《童趣》、《音乐会》、《牧童之歌》、《爱祖国》、《老师的歌》、《爱和平》、《家乡美》。

  三、教学目标要求:

  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民族的音乐语言,热爱祖国的音乐艺术,接触外国的优秀作品,初步掌握基本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培养初步的唱歌表现能力以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

  

(一)、唱歌技巧

  1、能用不同的力度(强弱)、速度(快慢)来歌唱。

  2、学习连音、非连音和顿音的唱法。

  3、学习二部轮唱和简易的二部合唱。

  

(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

  1、掌握各种常用音符、休止符的名称和它们之间的时值比例。

  2、认识P、mp、mf、f等各种力度标记和常用的速度记号,并能作出比较。

  3、认识连线和顿音、延长音记号。

  4、懂得34拍、44拍的强弱规律及指挥图式并能辨别24拍和34拍的曲调。

  5、掌握切分音的唱法,了解不完全小节的含义。

  6、听唱大小三度、纯四、纯五度的和声音程。

  7、听记1-i范围内三个以上包含大小六度音程进行的音。

  8、视唱和听记由已学过的音符和休止符组成的4-8小节旋律。

  9、介绍人民音乐家聂耳、冼星海及其作品。

  10、了解常见的声乐表演形式。

  四、教学重点、难点:

  1.能够完整地背唱所学过的歌曲,参与各种演唱活动。

  2.能够随着音乐自由发挥想象力,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表演。

  3.感受生活中的音乐,能够运用人声、乐器模仿自然界或生活中的声音。

  4.乐于与他人共同参与音乐活动。

  五、教学时间安排

  周次  内容  课时

  1 表演:

歌曲《嘀哩嘀哩》  1

  2 聆听:

小提琴协奏曲套曲《春》创作  1

  3 表演:

歌曲《顽皮的杜鹃》  1

  4 聆听:

管弦乐《森林深处的杜鹃》创作  1

  5 表演:

歌曲《一支短笛轻轻吹》  1

  6 聆听:

歌曲《猜调》创作  1

  7 聆听:

歌曲《游击队歌》口琴独奏《苗岭的早晨》  1

  8 表演:

歌曲《我是小音乐家》聆听:

钢琴曲《牧童短笛》  1

  9 歌曲《孤独的牧羊人》表演:

歌曲《剪羊毛》创作  1

  10 聆听:

合唱《我们走进十月的阳光》管弦乐《红旗颂》  1

  11 表演:

歌曲《一个妈妈的女儿》创作  1

  13 聆听:

歌曲《我爱米兰》《飞来的花瓣》  1

  14 表演:

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  1

  15 表演:

歌曲《每人伸出一只手》创作  1

16聆听:

歌曲《黄土高坡》《洞庭鱼米乡》表演:

歌曲《山里的孩子心爱山》1

    17 复习、考试  1

  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措施:

  1、唱歌教学要通过歌曲的艺术形象来感染和教育学生。

唱歌教材要根据各年级的教学要求、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来选择。

  2、进行唱歌教学时,教师应通过示范歌唱(或利用唱片和录音)使学生感受到歌曲的完整艺术形象,通过对歌曲的介绍分析和处理,生动地揭示歌曲的内容,启发学生的形象思维,使他们做到有感情地歌唱。

  3、要重视保护学生(特别是变声期的学生)的嗓子。

歌唱时,必须防止“喊唱”、音调过高过低或歌唱时间过长等不良现象。

教唱歌谱时应用视唱法,小学低年级可用听唱法逐步过渡到视唱法。

  4、音乐知识的教学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在低年级主要给学生以感性知识;随年级增高,逐步增加系统的理性知识。

教学必须生动、形象、富有趣味性,所学到的知识应运用于实际。

欣赏教学的任务是逐步扩大学生的音乐视野,发展音乐想象力,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感受理解音乐的能力。

第一课 《春天》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表演《嘀哩嘀哩》,聆听《春到沂河》,感受歌、乐曲所表现的春天的美,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听辨《春到沂河》中柳琴的音色特点及各段落的不同速度,并能随音乐即兴用动作表现乐曲速度的变化。

3、听辨并掌握十六分音符的时值长短,并能在实践活动中运用。

教学重点:

感受音乐的美,感受春天的美。

教学难点:

模仿并表现十六分音符。

课前准备:

音响设备、课本、笔。

环节

教  学  过  程

反思

一、

感受并

表现

歌曲

《嘀哩

嘀哩》。

1、聆听歌曲《春晓》进教室。

2、启发谈话:

[师]:

小朋友,还记得这首歌吗?

(记得,是《春晓》)记性真好。

喜欢这首歌吗?

这首歌曲一下把我们带入了春的世界。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它又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树叶儿变绿了、小花儿开放了、小鸟儿也从南方飞回来了!

咦,你们知道有哪些小鸟从南方飞回来了呀?

(小燕子、布谷鸟、小黄鹂……)哦,这么多!

那谁能模仿小黄鹂的鸣叫声?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哩……)真好,让我们一起有节奏地叫一次!

<板书:

嘀哩哩嘀哩|嘀哩哩|>(学生划拍齐读)

3、揭示课题,并初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悦耳的旋律和充满童趣的歌词。

[师]:

让我们听听歌曲中小黄鹂唱歌的声音。

4、认识、了解十六分音符,并通过练习听辨和模仿十六分音符。

①以分饼的例子让学生了解十六分音符名称的来历和它所占的时值。

②师生一起练习读读,教师随机提醒四个音符的时值应一样、平均。

③比较读读节奏:

╳╳╳ ╳╳|╳╳ ╳|

          ╳╳╳ ╳╳|╳╳ ╳|

感受前十六和后十六不同的感觉。

④完成课本第7页上的练习。

5、巩固练习节奏╳╳╳ ╳╳|╳╳ ╳|→加上后半句节奏╳╳╳ ╳╳|╳——|→反复进行两边→加上词练习→随琴声慢速跟唱歌曲17至24小节。

6、复听,也可无声地对口型,再次感受歌曲的情绪。

7、再听歌曲,尝试轻声地跟唱。

8、师生一起学唱有困难的乐句。

9、尝试用欢乐的声音演唱歌曲,以表达对大自然的爱。

10、学唱歌曲的曲调。

(聆听→模唱→视唱)

(这一练习可集体、分组相结合进行)

用学生欣赏过的,且十分喜爱的歌曲《春晓》引入主题,学生更易进入角色。

对每一次学习活动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有助于学生建构合理的认知程序,使这一知识点的掌握有较好的落实。

二、聆

听、感

受并表

现乐曲

《春到

沂河》

1、导语。

[师]:

春风把春景、春意吹到这里,吹到那里,瞧,这会又吹到了山东的沂河两岸。

你们听!

2、初听乐曲第一段,说说曲调带给你什么感受?

3、初听乐曲第二段,感觉有什么不一样?

有什么变化?

4、了解柳琴的形状和音色特点。

5、复听乐曲,尝试用动作表示乐曲速度的变化。

6、讨论说说乐曲共有几段?

每段的速度是怎样的?

(随机书写在书上)

充分利用教学光盘,比较聆听第一、二两段音乐,学生有更直接的对比感觉。

三、

结束:

1、引导:

看,我们的校园里一片生机勃勃、春意盎然,让我们和小黄鹂

一起,再次唱起《嘀哩嘀哩》吧!

2、再唱歌曲,随机离开音乐教室。

把春意带回教室。

在快乐中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聆听小提琴协奏曲《春》,充分感受春的意境,尝试用色块表现感受到的音乐所描绘的情景。

2、  聆听、表演歌曲《春天举行音乐会》,并选择打击乐器参与伴奏活动,表达对大自然美的赞颂。

教学重点:

感受、表现描绘春天的歌曲和乐曲。

教学难点:

模仿表现节奏型╳╳0╳|╳ 0|

课前准备:

音响设备、课本、彩笔、钢琴、打击乐器等。

环节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一、

组织

教学

聆听歌曲《嘀哩嘀哩》进教室。

二、

聆听、

感受

并表现

乐曲

《春》。

1、由歌曲《嘀哩嘀哩》导入,设问:

歌曲《嘀哩嘀哩》讲的是什么主题?

2、聆听乐曲《春》的主题音乐,说说你能从这段主题音乐声中感受到哪个季节?

音乐一会儿强一会儿弱,你仿佛又感受到什么?

3、分别聆听插段音乐,讨论感受每个插段表现的内容。

4、完整聆听全曲,边听边看课本上的图形谱和插图,

尝试用彩色笔涂色块,表现音乐的情绪变化与发展。

在欣赏过程中,教师充分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分析音乐,并用画图谱的方式表现音乐,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音乐能力。

三、

聆听、

感受

并表现

歌曲

《春天

举行

音乐

会》

1、谈话导入:

大自然里有各种美妙的声音。

有春雷的声音?

春水的声音?

春雨的声?

春风的声音?

(教师随机暗示学生用人声模仿)。

这些声音组成了春天

的音乐会——课题揭示《春天举行音乐会》。

2、听录音范唱,说说这场音乐会的指挥是谁?

3、尝试有感情、有节奏地自由吟读歌词,感受极富想象力的歌词和节

奏型╳╳0╳|╳ 0|。

4、一起读读、唱唱带有╳╳0╳|╳ 0|节奏的歌词,提前解决难

点。

5、复听歌曲范唱,感受歌曲动听的旋律和╳╳0╳|╳ 0|节奏。

6、再听歌曲,尝试跟唱,教师随机提醒╳╳0╳|╳ 0|节奏处

的演唱。

7、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和节奏为歌曲伴奏。

①指名选择。

你觉得用什么乐器为歌曲伴奏比较合适?

为什么?

②各自选择,分批伴奏,教师、学生随机评价。

(乐器是否合适、节奏是否合适、表演得怎样等等)

8、随着美妙的歌曲声,学生离开教室。

鼓励学生从音乐的情绪、速度,乐器的音色上考虑,选择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培养他们的聆听能力和辨别能力。

追求和谐、自然,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离开教室,结束音乐课,这样回味更加无穷。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聆听、表演本课的四首音乐作品及其它展现“春”的歌曲,再次感受春的意境、春的美丽。

2、展开想象、联想,与同伴合作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教学重、难点:

即兴创作以“春”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课前准备:

音响设备、课本、钢琴、创作所需的物品。

环节

教  学  过  程

设计意图

一、

再次聆听、感受《春》

和《春到沂河》。

1、聆听乐曲《春》进教室,随机跟着音乐即兴表演,(表演小朋友们在一起嬉戏、玩耍,或表演春姑娘热情报春的情景),再次感受春天脚步声的来临。

2、复习听听《春到沂河》,能随音乐画图谱、哼唱主题旋律、即兴表现乐曲速度的变化。

 

二、

即兴创作以“春”

为主题的音响作品。

 

1、启发引导谈话。

[师]:

本课所欣赏的、学唱的音乐作品,都集中表现大自然的春天。

现春天的音乐作品有成千上万,这些都是作者对春天的有感而发。

我们

小朋友也度过了九个、十个春天,你们是否也尝试一下创作呢?

课本上

有四幅表现春天的图画,我们的小画家可以用彩笔画出更多美的图画;

欣赏的作品是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从业资格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