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第二节城市化 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010357 上传时间:2022-11-27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96.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 第二节城市化 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第二章 第二节城市化 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第二章 第二节城市化 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第二章 第二节城市化 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第二章 第二节城市化 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 第二节城市化 1.docx

《第二章 第二节城市化 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 第二节城市化 1.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章 第二节城市化 1.docx

第二章第二节城市化1

第二章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城市化

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

课时一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形成原因

【学习目标】

1.运用图文资料理解城市化的概念、水平指标和实质含义。

2.运用有关的图表资料,概括当前城市化的过程和主要特点

【探究活动一】城市化的概念、内涵和标志

资料一:

城市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分水岭

2007年5月23日这一天,世界城市人口为33亿399万2253人,农村为33亿386万6404人。

人们将这一天列为“分水岭”,标志着城市人口有史以来首次超过农村人口。

1.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资料二:

上海城市用地变化

中国的最大的城市上海是中国城市化水平最高和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

读图回答:

2.

2007年

1980年后,上海市区与县乡的土地面积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两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3.尝试阐述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地域和农村地域之间存在着的转化关系。

材料三:

上海市的人口变化图,读图及材料四回答问题:

 

材料四:

2007年全市常住人口将达到1845万人,其中外来人口是上海人口增长的主要来源,2006年,全市来沪流动人口为627万人,其中居住半年以上的有467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总25.7%。

(注:

流动人口居住半年以上计入常住人口总量。

),城市常住非农业人口约占24.3%

4.上海市的人口变化特点?

5.上海市的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

6.综上所述,你认为城市化过程是:

材料五:

近三十年来农民工们在城市中主要从事着建筑、制造业、服务业等方面的工作.

7.你认为农民工进城后其职业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六:

近几年,一些农民工纷纷“回归创业”农村流行起这样一句话“挣了票子,换了脑子,回到家里办起了厂子,几年带富一个村子”。

8.讨论农民进城务工,在获得丰厚收入的同时他们的生活和思想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谈谈农民工城市生活的新变化。

因此你认为城市化过程还应当是

【反思归纳一】一、城市化的概念

1.概念:

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①_________、农业活动转化为②____________的过程。

2.内涵表现

主要表现

内容

内涵

人口的集中过程

城市人口总量及其占总人口的比重③_____;城镇数量增加,城镇密度④_____;每个城镇规模的⑤_____

地域的转换过程

城市建设用地⑥_____,农业用地发展为城区;城市用地功能进一步分化;土地景观发生较大变化

经济结构的变化

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伴随经济结构变化,城市文明向⑦_____地区扩散

2.城市化的标志

1城市人口增加

2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这是衡量城市化的主要标志)

【探究活动二】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差异

图表分析当代世界城市化的两大突出特点

材料七:

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变化

时间

1800年

1900年

1950年

1990年

2000年

城市人口比重

2.5%

13.3%

28%

41%

46.6%

9.二战后,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材料八: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比较

10.分析说明城市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表现的异同。

你认为两者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九:

分析课本P.36表2-2-2世界特大城市的发展趋势和表2-2-2世界超大城市的发展趋势两份数据

11.分析表中所展示的世界城市化进程中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的发展特点是什么?

材料十:

阅读课本P.36图2-2-8世界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分布图

12.说出世界巨大城市带出现的有利条件有哪些共同特征

【反思归纳二】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

1.城市化的本质:

⑧______________的建立和集聚。

2.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城市化进程加快

世界城市化水平⑨_________;发达国家城市化已进入后期阶段,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已构成现代城市化的⑩______。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不同

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直接导致城市化的地区差异。

一般来说,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反之就越低。

城市化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表现出不同的进程。

(3)特大城市迅速发展。

(4)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

世界上著名的城市带有6个,即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北美⑭_______城市带、日本东海岸城市带、英国南部城市带、欧洲⑮_____城市带、中国⑯___________城市带。

【反馈训练一】

1.下图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示意图”,图中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  )

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C.城市人口比重增加D.城市道路密度增加

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发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

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率曲线示意图”。

据此回答12~13题。

3..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市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C.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

D.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

4..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状况B.产业结构

C.人口政策D.自然环境

【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中的突出特点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根据图文资料分析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中的突出特点。

【自主学习一】

阅读课本P.34-↑3~P.35-↑2文字资料,找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存在的主要差异及原因。

【反思归纳一】三.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存在的主要差异及原因

a.发达国家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已逐渐⑪_____或趋于⑫_____,甚至出现城市人口向⑬_____和农村倒流的现象。

国家类型

比较项目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起步时间

早晚

___(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

____(20世纪中叶以来)

原因

工业化早

国家独立较晚,工业化晚

目前速度

快慢

_____(甚至停滞)

____

原因

城市化已推进到相对______阶段

民族经济发展,人口增长迅速

城市化水平

高低

____(70%以上)

___(不到40%)

原因

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

起步晚,城市化水平低

所处阶段

后期成熟阶段

缓慢发展阶段和______阶段

城市化表现及原因

表现

_________现象

城市发展_______

原因

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先于工业化,导致城市化与工业化过程脱节。

【探究活动一】 英美等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中的突出特点

材料一:

读表4的相关数据并分析回答:

1.1990年前美国人口增长趋势?

2.1950年至1980年间,美国大都市区内部的郊区人口增长速度远远快于中心城市人口增长速度。

说明美国此阶段城化进程中的什么现象?

3.1970至1980年间,非大都市区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美国此阶段城化进程中的什么现象?

4.1980年后,大都市区和中心城市人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说明美国此阶段城化进程中的什么现象?

材料二:

美国郊区的超级市场和通往中心城市的高速公路

美国的乡间别墅和别墅内部的豪华装修

 

材料三:

美国的郊区化经历了以下4个阶段:

(1)萌芽阶段——首先搬入郊区的都是富有阶层;

(2)形成阶段——大量中产阶级开始搬入新的郊外开发区居住,但仍要每天到市中心工作,购物和娱乐;

(3)发展阶段——居住郊区化和工业郊区化;

(4)成熟阶段——郊区的自立程度越来越高,由单一的居住功能变成具有各种城市功能的就业中心。

郊区人口是都市区人口的一部分,郊区化的出现导致了多中心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和巨型城市带的兴起。

5.美国城市郊区化经历了几个阶段,城市中心各个功能区如何实现郊区化?

6.城市郊区化对城市发展起到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7.逆城市化和郊区化实现的条件?

8.美国乡间别墅居住的阶层是什么?

为何会发生逆城市化?

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材料四:

英国的城市复兴计划

对于仰仗水域发达起来的城市,河流港口区域一般就成为典型的“棕地”。

在伦敦,泰晤士河两岸的码头货运业、造船业等工商贸易活动在20世纪下半叶落下帏幕。

大量船坞旧址和仓库旧地被空置。

伦敦市政当局正在执行这样的规划思路:

将人们的生活引向河岸,大多数泰晤士通路区的房屋都建在河岸两旁,市民临河而居,散布在泰晤士河、利河(伦敦申办2012年奥运会而重点规划地区以利河为中心)、梅德韦河以及斯威尔河一带。

这些河流将成为交通和社会交往的重要资源,同时也美化了周围的环境。

9.英国的城市复兴计划引发了城市人口怎样的变化?

这一现象被称之为什么?

有何意义?

【反思归纳二】四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的突出特点,经历了四个阶段

1.阶段

2.阶段

3.阶段

4.阶段

第三课时:

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

【学习目标】

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能够初步解释城市化带来的问题,针对城市化带来的问题提出如何降低城市化对地理环境影响的措施。

【探究活动一】以上海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过程中的突出特点

材料一:

新加坡目前长住人口超过400万,是一个城市国家,100%为城市人口。

上海全国城市化水平最高,城市人口约占总人口的为88.7%。

1.我们能否据此认为上海人口众多因此上海的城市化水平高?

材料二:

世界第一大城市东京和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之比较

收入:

东京:

人均年收入30,000美元(人均年收入为330万日元)

上海:

人均年收入2,300美元(上海人均年收入18,000万,折合2300美元。

上海的人均收入不包括没有上海“户口”的外来长期居民)

GDP:

东京1.2万亿美元,上海的GDP总量仅为东京的1/20左右。

房价:

东京:

2730美元/平米(居住面积30万日元/平米,且已装修

上海:

1250美元/平米(居住面积,建筑面积1000美元/平米折算)

上海的实际房价约为东京的1/2,上海的相对房价是东京的6倍。

2.通过世界第一大城市东京和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之比较,思考上海城市化水平低于东京的原因?

材料三:

温家宝总理心中“中国第一人口大省”——河南

截至目前,河南人口达9717万,其中外出打工的农村劳动力已达1411多万人,占农村富余劳动力的50.4%。

2004年,河南省劳务总收入有613亿多元;2005年,河南省劳务收入730亿元,占到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今年上半年实现劳务收入488亿元,外出打工已成为河南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要想打响河南的“人口品牌”,就必须先打出具有特色的“地市人口品牌”。

如在京河南建筑队伍的鲜明特点就是“诚实守信、素质过硬、技术精良、管理严格,目前河南劳务输出的“品牌效应”开始显现,如“林州建筑”、“长垣厨师”、“遂平家政”、“唐河保安”、“西华的哥”、“新县涉外劳务”。

3.河南省通过什么方式转移了劳动力,对于中国城市化的发挥的作用是什么?

4.河南人的人口品牌反映出了农村劳动力的什么问题?

材料四:

观看课本P.38图2-2-10——图2-2-13这些图片,而后结合材料,请你谈谈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进程中,存在哪些推动农民进城的“推力”和哪些阻碍农民进城的“反推力”。

【反思归纳一】五.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

(1)推力:

如工作机会多;赚钱机会高;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水平高;受教育与升迁机会高;现代建筑居家舒适;社会地位提高等

(2)反推力:

如维持生计困难(劳动力过剩等);就业机会不足;就医不便、公共设施不足;升学与升迁不易;生活品质低;贫困与社会地位低等。

【结论】

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仍以为主。

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工业化过程脱节,即工业化滞后于城市化

【探究活动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5.讨论:

假设你是在一个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如果人口增加1%,推测将会带来哪些问题?

6.讨论:

假如你所在的城市占用了周边10%的乡村,又将带来哪些影响?

材料五:

(1)城市大气污染案例:

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12月5日~9日,伦敦出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烟雾事件,在雾的初期,伦敦市民感到胸闷、咳嗽、喉痛以至呼吸困难,进而发烧。

在浓雾后期,死亡率急剧上升,几天时间内因支气管炎,肺炎等病死亡者达数千人。

(2)城市水污染案例:

“痛痛病”和“水俣病”都是在日本发生的工业公害病。

这是由于含有镉或汞的工业废水污染了土壤和水源。

“水俣病”是汞中毒,患者由于体内大量积蓄甲基汞而发生脑中枢神经和末捎神经损害,轻者手足麻痹,重者死亡。

“痛痛病”是镉中毒,患者手足疼痛,全身各处都很易发生骨折。

得这种病的人都一直喊着“痛啊!

痛啊!

”,直到死去,所以被叫做“痛痛病”。

由于普通干电池里都含有这两种有毒元素,所以说电池从生产到废弃,时刻都潜伏着污染。

电池的回收势在必行!

(3)城市地面下沉的案例:

中国的地面下陷:

沉降1毫米损失千万元 我国70多个城市在悄无声息中“下沉”由于地面沉降,矗立于古都西安的唐代建筑大雁塔倾斜已达上千毫米;由于地面沉降,海河泄洪能力大大下降,天津市区内涝基本无法从海河排出;由于地面沉降,华北一些地区地下水循环系统平衡遭到破坏,地下水质恶化。

 上海是我国地面沉降发生最早、影响最大、带来危害最严重的城市,自1921年发生地面沉降以来,至今沉降面积达1000平方公里,沉降中心最大沉降量达2.6米。

7.城市化还带来那些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会对城市的生态环境带来怎样的改变?

你心目中的理想城市是什么样的?

谈谈你的规划!

【反思归纳二】六.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化带来的问题

2.解决城市化带来的问题的措施

除了控制城市规模、进行⑥_________、加强城市管理等途径外,各国解决城市问题还要有自己的特色。

城市化问题的成因及其治理措施

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原因及整治措施总结如下:

问题

表现

原因

整治措施

城市环境问题

大气污染

①生活_____排放烟尘;②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③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_____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中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

水污染

城市_________、居民_________、城市地表径流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现污水达标排放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_________、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区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

垃圾污染

工业生产发展、建设规模扩大、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及时清除,实行分类回收、利用

城市交通问题

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停车问题

_________不断增加,城市_____不合理

公交优先,合理规划城市道路

城市住宅问题

发展中国家:

住房紧张、有贫民窟和棚户区

城市人口__________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加快住房建设

城市住宅问题

发达国家:

中心区空房过多,逐渐衰落,有贫民窟

郊区城市化和____城市化

通过再城市化,实现城市复兴

城市社会问题

就业、贫困、种族歧视、社会争端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乡村人口_________,不同种族及社会地位的差别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提倡种族平等,反对歧视

【反馈训练】

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1.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A.逆温现象B.水土流失C.热岛效应D.臭氧层空洞

2.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

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

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

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

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

【课堂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