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八单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6570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八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八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八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八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八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八单元.docx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八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八单元.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第八单元.docx

西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八单元

第八单元

单元说明

本单元由四篇课文《颐和园的长廊》、《女娲创造人类》、《古诗两首》、《埃及金字塔》。

走进本单元,我们会感受到丰富的中外传统文化。

《颐和园的长廊》让你领略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我们会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女娲创造人类》让你了解关于人类起源的美丽神话故事,激发你探索奥秘的兴趣;古诗《出塞》和《示儿》不仅让你感受到古代诗人渴望和平和祖国统一的爱国热情,也让你体会到诗人语言的魅力;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埃及金字塔,其高大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让你认识到古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一篇篇课文,编织成一道道亮丽的文化风景线,让你置身于其间,流连忘返。

让学生积累知识,感悟语言,激发交流与表达的兴趣,从而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

2.认真品读课文,大胆想象,感受深厚的文化内涵。

3.在反复阅读中积累语言。

重点难点

1.学习本单元,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观察描写的方法。

2.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观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课时安排10课时

29.颐和园的长廊

教材简析

《颐和园的长廊》是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的一篇文章。

课文以总分的形式介绍了颐和园长廊建筑和绘画艺术的美。

以一个设问激发读者兴趣,然后详细介绍了长廊建筑美的“三绝”和绘画数量、由来和种类等情况。

最后以一个疑问句收尾,激发学生对长廊的向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读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廊的美。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理解长廊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美。

重点难点

1.理解词语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理解长廊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美。

3.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法学法

情景教学法朗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实践体验法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并掌握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词句所描绘的情境,感受长廊的美。

【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描写长廊建筑艺术美的部分,体会长廊建筑艺术的美。

2.体会长廊建筑艺术的美。

【教学过程】

一、“观”颐和园,入题激情

1.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板书:

颐和园)。

谁能介绍一下这座皇家园林吗?

2.展示资料,介绍颐和园。

3.引出长廊,板书课题。

颐和园里,最著名的景致要数长廊了。

今天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一同来饱览颐和园的美景。

(板书:

长廊)

二、“游”颐和园,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学习字词。

(圈画并学习文中的四字词语)。

2.抓住结构,理清思路。

课文从哪两个方面具体介绍颐和园的长廊?

按什么结构记叙?

3.勾画语句,感受优美。

(画出优美语句,有感情地朗读。

三、“赏”颐和园,感知文意

1.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哪些自然段介绍了长廊的建筑艺术,哪些自然段介绍了长廊的绘画艺术?

2.交流反馈:

建筑艺术(第4—7自然段);绘画艺术(第9、10自然段)

3.示句朗读,想一想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1)“长廊,可以说是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

(2)“长廊的美还美在长廊上的那些画。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长廊建筑、绘画的特点,体会长廊建筑艺术、绘画艺术的美。

2.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重点难点】

1.理解长廊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美。

2.学习本文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自读课文,回顾内容

课文主要介绍了颐和园的什么?

从哪两个方面介绍的?

二、精读课文,品词析句

1.合作探究,按照提示自学课文相关内容。

(课件展示自学内容。

2.反馈交流。

3.图文结合,体会建筑艺术美

(1)指名分段读描写长廊建筑艺术美的段落,思考:

作者从那几个方面介绍长廊的建筑艺术美?

(2)再读这些自然段,和同桌交流长廊的造型、风水、结构分别绝在哪里。

造型:

像倒挂的蝙蝠风水;

从气候上看:

冬暖夏凉;

从环境上看:

依山傍水,园中美景随水波而动,随四季而变;

结构:

斗拱结构,竟没有用一颗钉子。

4.诵读“三绝”,感受艺术美。

这就是长廊的三绝,它们构成了长廊建筑艺术的美,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同学们再读一读。

5.图文结合,想象画的美。

(1)学生自读相关的部分,思考:

这3个自然段主要是围绕哪一句话来写的?

(2)长廊的画有什么特点呢?

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3)交流反馈:

特点一:

画多;特点二:

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6.小结激情:

这些画来历不凡,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颜色各异,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三、研读课文,揣摩方法

1.浏览课文,总结文章结构。

2.结合文中语句,归纳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等),并鼓励学生运用到以后的习作中。

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扮演角色,介绍长廊。

引导学生以导游的身份,用这节课学过的四字词语介绍长廊。

2.朗读摘抄。

摘抄自己喜欢的句、段,朗读体会文中的语言美

3.仿写练笔。

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广场等),按总分形式把它介绍给大家。

教学创新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29.颐和园的长廊

建筑三绝:

造型绝、风水绝、结构绝

长廊美

绘画艺术:

数量多、题材广泛、内容丰富

30.女娲创造人类

教材简析

《女娲创造人类》是西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中根据《风俗通》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一篇神话故事。

本文详细叙述了女娲造人的具体过程,表现了原始人对人类自身来源的好奇、追索,以及现代人所作出的极富想象力的解释。

作者以大胆新奇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有人性化的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息,焕发出神奇的色彩。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默读课文,了解关于人类起源的美丽传说,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4.继续学习抓住重点写作的方法。

重点难点

1.通过了解关于人类起源的美丽传说,学习抓住重点写作的方法。

2.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深切的了解神话的特点,感受神话非凡的想象力。

教法学法

自读自悟法情感朗读法合作交流法思维创新法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2.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梗概。

女娲创造人类的原因。

3.初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1.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梗概。

2.女娲创造人类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学生交流所知的神话传说,引出问题。

在奇幻的神话世界里,有隔河相望的牛郎织女,有对月流珠的在岸鲛人……那么,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问题:

我们都是人,但你们知道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吗?

2.互动交流,引出课题。

(出示图片,引出课题)

3.读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了解梗概

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

2.检测掌握生字新词的情况。

3.读文正音。

4.理解词语。

(出示课后练习2的词语,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重点理解“开天辟地”“神通广大”“莽莽榛榛”等。

5.试讲故事梗概。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指名读课文第一部分,思考:

女娲造人的原因是什么?

2.反馈交流。

3.找出相关的语句品读,引导学生想象读。

“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

4.小结铺垫。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女娲造人的原因。

下节课,我们一起去了解女娲造人的过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了解女娲创造人类的过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关于人类起源的美丽传说。

3.学习抓住重点写作的方法。

【重点难点】

1.了解女娲创造人类的过程。

2.学习抓住重点写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回顾文意复习导入

1.回顾文意:

说说女娲创造人类的原因?

2.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女娲看到天地间莽莽榛榛,缺乏生机,为了让天地充满生机,她决定创造和自己一样的生物:

人。

她是怎样一步步完成她的美好愿望呢?

又是怎么创造人类的呢?

这节课我们学习课文。

二、细读课文,品词析句

1.合作学习:

读课文第二部分,勾画出女娲造人的语句,在小组内交流女娲创造人类的经过。

2.反馈交流,引导学生按顺序说女娲造人的三个阶段。

3.自读体会:

读课文第5—12自然段,想一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4.互动交流。

5.感情朗读,体会女娲的品质。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眉开眼笑。

“这些小人儿在她的周围跳跃欢呼……她再也不感到孤独和寂寞了。

“她工作着……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6.总结过渡,引发思考:

从第5—12自然段中,我们感受到了女娲的神通广大、勤劳、大公无私和爱心。

继续读课文,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多项互动交流。

三、研读课文,揣摩方法

1.浏览课文,总结写法。

2.体会妙处,鼓励应用。

(指导学生明白想象写法的好处,鼓励学生在记事文中展开大胆合理的想象。

四、整体回顾,拓展延伸

1.结合板书,回归文本。

2.拓展互动,交流传说:

大家都喜欢听故事,更喜欢听美丽动人的神话故事。

你们还知道哪些神话传说呢?

3.延伸课外,搜集故事:

课后继续搜集神话故事,举办故事会。

教学创新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30.女娲创造人类

孤独寂寞神通广大

黄泥水造人

勤劳智慧充满生机

31.古诗两首

教材简析

《出塞》是一首著名的边塞诗,描写军旅生活的古诗,诗人把秦汉以来直至唐代千百年修筑边关所进行的战争都概括了起来。

全诗反映了作者对驻守边疆的将士们久征未归的同情,表达了诗人希望朝廷起任良将,早日平息边塞战事,使国家安定,人民过着安定的生活。

诗人从描写景物景入手,首句勾勒出一幅冷月照边关的苍凉景象。

这是一首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佳作。

《示儿》是诗人陆游临终写给儿子的遗嘱,表达了诗人至死念念不忘“北定中原”、统一祖国的深挚强烈的爱国激情。

这首诗用笔曲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

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

诗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把握古诗的节奏美及韵律美。

3.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审美情趣。

4.背诵古诗,感受不同的景象。

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法学法

诵读感悟法合作交流法想象体验法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出塞》,掌握本课的生字。

2.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出塞》。

【重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板题。

腹有诗书气自华。

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激发起我们的爱国情怀。

今天,就让我们一同到古代疆场去感受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一起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吧!

(板书课题)

2.整体把握两首诗歌的共同之处。

3.借《出塞》名句引诗。

二、破题入诗,简析背景

1读诗题,解诗题。

从诗题中你知道这首诗应该是写什么内容的吗?

2.交流信息。

(1)简介历史背景。

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

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2)简介诗人王昌龄。

三、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初读古诗,要求把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自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检查自学情况。

(1)指导“秦”字读音。

(板书)

(2)理解“但使”、“飞将”、“不教”、“胡马”等词的意思。

(3)生生互动(说诗意,读古诗)。

四、品读古诗,感受场景

1.读诗句。

想象眼前浮现出一幅什么画面?

看到这样的画面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板书:

明月关人未还)

2.明意境。

古代描写军旅生活的诗歌,大都要写到明月和边关。

“明月、边关”已经成了戍守边关将士们生活的两个典型的景物。

3.悟场景。

(板书:

征人唐代镇守边塞的士兵统称征人)

(1)激情引读:

回家是千百万征人萦绕心头上的梦啊!

却只能化为一句——(引读)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2)设境感悟:

从亲人的角度感悟,征人在万里之外喋血沙场,在同一轮明月下,他们的家人在做什么呢?

4.谈感受。

(1)想象说话:

白发苍老的双亲,拄着拐杖,在门口,对远方的儿子说_________。

勤劳善良的妻子,干完农活,站在村口,对远方的丈夫说____________。

孤苦年幼的孩子,对远方的父亲喊:

_________。

(2)动情呼唤:

多么强烈的期盼,但他们等来的盼来的却依然是(引读:

“人未还”)。

此时月圆人却不圆,他们会是怎么样的心情?

(悲伤) 

(3)感悟诵读:

看到征人悲惨的生活,看着千百万妻离子散的家庭,你们想对这无休止的战争说什么?

怎样才能解脱人民的困苦呢?

诗人寄希望于谁呢?

(诵读后两句古诗)诗人为什么要寄希望于“飞将”李广呢?

(他是有才的将军)

(4)激情朗读:

读出豪迈、勇敢、一往无前。

从这两行诗中感受到诗人什么样的希望?

(渴求良将,渴望和平。

(5)引读升情:

这两句诗仅仅表达了王昌龄的希望吗?

还表达了谁的希望?

是呀,这千百年来千百万征人的希望,他们希望(引读)这也是千百年来征人们亲人的希望。

五、研读古诗,揣摩方法

1.交流学习古诗的方法。

初读,字正腔圆,读准读通;再读,借助注释,理解诗意;品读,有声有色,读出节奏;诵读,有滋有味,读出诗情。

2.了解古诗格式。

这首诗的体裁是“七言绝句”。

这首诗气势雄壮,既写了征人的哀叹,又写出了渴求良将的愿望和报效国家的志向,真不愧为“七绝诗”的压卷之作。

六、拓展延伸,激发情感

1.诵古诗,悟情怀。

“人未还”虽说是悲痛的,但也见证了战士们保家为国的壮烈。

让我们带着自己的感受再读这首诗,从诗中你感受到王昌龄是一个什么样的诗人?

(板书:

忧国忧民)

2.背古诗,表情怀。

古时战事不断,今天的世界仍不太平,世界上战争从未停止。

但历史却留下了王昌龄的《出塞》这样一首渴望和平、关爱所有生命的诗篇。

让我们带着体会背诵这首诗。

3.写感受,谈看法。

(可以是对战争的看法,也可以写对征人生活的同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习古诗《示儿》,想象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2.理解诗意,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3.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理解诗句的意思

2.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认识诗人,引出课题

1.对于陆游,大家并不陌生。

他85岁临逝世前夕,作了他一生中最后一首诗,也是最感人的诗,这是他名垂千古的遗嘱。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古诗。

(板书课题:

示儿)

2.读题质疑,了解背景。

(1)理解“示”的意思。

(告诉、告知)

(2)引导质疑:

谁告诉儿子?

告诉什么给儿子?

为什么告诉儿子?

二、依法自学,感知诗意

1.初读古诗,要求把字读准确,句子读通顺。

2.自读古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反馈交流。

(重点理解元:

通“原”,本来,只;定:

平定、收复;同:

统一;王师:

皇上的军队;九州:

全中国;无:

匆,不要;乃:

你的;翁:

父亲。

三、品读古诗,感受情怀

1.品诗句,悟诗情。

(1)前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看不到中国统一的悲伤之情。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元忘告乃翁”这句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渴望祖国统一的爱国之情。

  2.诵古诗,激情感。

(体会感情,读出节奏。

四、诵读升情,拓展延伸

1.激情诵读.

是啊!

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

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

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这首诗吧!

2.文本链接.

陆游还写了许多的爱国诗词,有课后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请同学们自由读读。

3.整体回顾.

两首诗在表达情感方面各有什么特点?

古人常常借诗抒情,表达自己的感受。

从这两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4.拓展延伸:

多项互动,交流搜集到的边塞诗。

教学创新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31.《出塞》

【唐】王昌龄

秦时汉时人未还

但使……不教……

渴望和平忧国忧民

《示儿》

【宋】陆游

万事空但悲……

北定中原告乃翁

爱国之情

32.*埃及的金字塔

教材简析

金字塔是世界古代建筑的奇迹。

课文按照参观的先后顺序安排资料。

作者参观前的心情——“好奇而有神往”;作者途中所见所感——黄沙茫茫无际;远观金字塔——突出一个“高”字(人和骆驼不过是些依稀可辨的黑点);近看金字塔——作者只选了一座具有代表性的“胡夫”金字塔来写,一方面用列举数据的方法,道出塔的高大,另一方面以“插进一根针也很难”为例,写了金字塔石壁加工细致,合缝严密的程度:

最后引用金字塔建造的两种不同说法使读者体会工程宏伟、精细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古代埃及人民智慧和才干的赞美。

学习这篇文章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感受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以及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2.感受古代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重点难点

1.感受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

2.学习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教法学法

谈话激情法启发导学法朗读感悟法

教学准备

课前搜集有关金字塔的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时目标】

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学习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2.感受古代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重点难点】

1.感受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

2.学习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情趣

1.出示有关金字塔的图片,交流相关资料。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引导质疑。

你最想了解金字塔的什么呢?

金字塔建在哪里?

金字塔是什么样子的?

怎样建造的?

有哪些神秘的传说?

……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轻声读文,出示自学要求:

(1)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交流反馈。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理清参观的先后顺序,想一想各段说了什么?

2.互动交流。

四、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1.默读第1、2自然段,谈谈自己的收获。

(引导学生了解金字塔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2.快速浏览第3—6自然段,了解金字塔的特点。

(1)勾画有关描写“胡夫”金字塔外观和结构的语句,了解其雄伟、精巧的特点

(2)了解说明方法,体会好处:

作者运用比较、列数字、举例等方法拉近了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的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

(3)齐读第5自然段。

思考:

本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

(4)自读课文第6自然段,探究关于金字塔建造的两种不同说法。

3.齐读第7自然段,谈谈你读后的感受。

(板书:

血汗智慧创造奇迹。

四、揣摩写法,课外延伸

1.通读课文,了解写法。

(引导学生学习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

2.关注世界七大奇迹,查找资料,在课后完成一张手抄报,题目自定。

教学创新

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

32.埃及的金字塔

高大宏伟精巧细致

工程巨大智慧创造奇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