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考前必读丛书高考化学题型剖析与考点变式训练.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96463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30.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考前必读丛书高考化学题型剖析与考点变式训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届考前必读丛书高考化学题型剖析与考点变式训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届考前必读丛书高考化学题型剖析与考点变式训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届考前必读丛书高考化学题型剖析与考点变式训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届考前必读丛书高考化学题型剖析与考点变式训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考前必读丛书高考化学题型剖析与考点变式训练.docx

《届考前必读丛书高考化学题型剖析与考点变式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考前必读丛书高考化学题型剖析与考点变式训练.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考前必读丛书高考化学题型剖析与考点变式训练.docx

届考前必读丛书高考化学题型剖析与考点变式训练

【考题分析】

年份

试题

知识点

分值

2011

第28题

仪器连接顺序、实验步骤、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实验评价及其设计

15分

2012

第28题

产物判断、试剂的作用、实验操作、仪器的选择

14分

2013

第26题

仪器名称、试剂的作用、实验操作、副产物的判断、仪器的选择、产率的计算

14分

2014

第26题

仪器名称、实验操作、试剂的作用、仪器的选择、产率的计算、误差分析

13分

2015

第26题

实验仪器的连接、实验现象、产物判断、装置的作用、实验设计

14分

【备考策略】

从上表中不难看出,在全国近五年的高考中,化学综合实验题比较注重装置的考查,特别是装置的选择、装置的连接、装置的用途、装置操作要点等,特别注意仪器连接时,应考虑混合物质检验的先后顺序,具有抗干扰意识、尾气处理、防倒吸等意识。

基本上都是教材实验的拓展延伸部分。

2012年至2014年,都是以液态反应物为原料合成有机物的实验为载体进行问题设计,提问点基本都与实验操作有关,遵循:

制备---检验-----分离提纯等程序,其中分离提纯部分均以蒸馏为基本手段。

有机反应均是选修五教材中的基础反应(基础反应:

光取代、加成、催化氧化、苯的催化取代、醇的消去反应、卤代烃的水解反应、卤代烃的消去反应、醛的氧化、酯化反应、水解反应、加聚缩聚等)。

在2016年的备考中,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了解常见仪器的名称和用途;熟悉仪器连接顺序的一般规律;会计算产率及误差分析;学会实验设计、实验评价。

考点一仪器连接的一般顺序

有关化学实验仪器的连接与创新使用是近几年来高考化学实验的重要命题角度,该类试题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题目所涉及的仪器及装置一般都源于教材又不同于教材,其考查形式一般是根据实验目的或具体实验情景,一是选择需要的实验仪器,并对仪器进行改进和创新,如“一器多用”,“多器一用”等;二是对所给实验仪器或装置进行连接组装;三是对实验仪器或装置的作用进行分析和评价。

其解题关键是明确实验目的,理解实验原理,了解仪器的结构和用途,根据实验步骤选择、改进和连接实验装置。

有关该方面的考查在选择题和综合实验题中都有所涉及。

该类试题一般以实验装置图的形式给出实验流程,其实验流程与考察内容一般如下:

搭配仪器的顺序:

从下往上,从左往右。

例1实验室用乙醇和浓硫酸反应制备乙烯,化学方程式为C2H5OHCH2CH2↑+H2O;接着再用液溴与乙烯反应制备1,2-二溴乙烷。

在制备过程中由于部分乙醇与浓硫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还会产生CO2.SO2,并进而与Br2反应生成HBr等酸性气体。

某学习小组用上述三种为原料,组装下列仪器(短接口或橡皮管均已略去)来制备1,2-二溴乙烷。

(1)如果气体流向从左到右,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B经A①插入A中,D接入A②;A③接    接    接    接    。

(2)温度计水银球的正确位置是        。

(3)装置D与分液漏斗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

(4)装置C的主要作用是        ,装置F的作用是 。

(5)在反应管E中进行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6)装置E烧杯中的冷水和反应管内液溴上的水层作用均是        ,若将装置F拆除,在E中发生的副反应方程式为 。

【答案】

(1)C F E G

(2)位于三颈瓶的液体中央(3)平衡上下压强,使液体顺利滴下(4)防止倒吸 除去三颈瓶中产生的CO2.SO2,吸收挥发的溴蒸气(5)CH2CH2+Br2BrCH2CH2Br(6)减少溴的挥发损失

SO2+Br2+2H2OH2SO4+2HBr

【解题策略】

1.思维模板:

(1)通过分类比较,将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主要用途和使用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在比较中找出异同点。

(2)掌握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理解操作原理,不仅要掌握如何操作,更要理解进行一个操作的原因,即在正确操作中理解实验原理。

(3)积累一些将常见仪器另作他用的情况(如干燥管用于防倒吸装置等),了解特殊情况下特殊的实验操作要求。

2.解题策略:

(1)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教材中较分散且需注意的细节较多,内容零碎,在复习这部分内容时,最好学生自己对该部分知识进行分类比较,归纳总结,可以有效地掌握这部分知识,突破这类题型。

(2)以教材中具有代表性的实验为载体,将实验基本操作串起来进行复习,使实验基本知识更系统。

3.归纳总结:

(1)常见的防倒吸装置

(2)符合启普发生器原理的制气装置

(3)可以测量气体体积的装置

(4)可作为冷凝或冷却的装置

(5)可作为气体干燥或除杂的装置

变式练习1.以溴苯(ρ=1.5g·cm-3)为原料经以下反应原理可获得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2-苯基-2-丁醇(ρ=1.0g·cm-3)。

【实验步骤】步骤1:

将镁条置于装置Ⅰ的a仪器中,加入一定量乙醚(ρ=0.71g·cm-3),在冷却条件下缓缓滴入40mL溴苯,微热并加入一小块碘引发反应①。

步骤2:

滴加足量的丁酮和乙醚混合物,发生反应②;滴加20%的NH4Cl水溶液,发生反应③。

步骤3:

分出油层,用水洗涤至中性,加适量无水CaCl2。

步骤4:

用装置Ⅱ先蒸出乙醚,再蒸馏得到36.0mL产品。

(1)仪器a的名称是    。

(2)步骤1中加入碘的作用是    ,步骤3中加适量无水CaCl2的作用是    。

(3)装置Ⅰ中滴加液体用恒压漏斗替代普通分液漏斗的优点是        ,反应②需将三颈烧瓶置于冰水中,且逐滴加入丁酮和乙醚,其目的是              。

(4)步骤3中分离出油层的具体实验操作是 。

(5)装置Ⅱ采用的是减压蒸馏,而不是常压蒸馏,采用这种蒸馏方式的原因是          。

(6)本次所得产品的产率是    (保留小数点后一位数字)。

考点2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是化学综合实验考查的一种重要形式。

一是考查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能力,包括完善实验步骤,设计简短的实验操作方案等,多在非选择题中呈现;二是考查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能力,包括实验方案的可行性,实验方案的优缺点及改进。

该题型能够综合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性强,难度稍大,区分度高,应引起重视。

例2亚硝酸钠(NaNO2)被称为工业盐,在漂白、电镀等方面应用广泛。

以木炭、浓硝酸、水和铜为原料制备硝酸钠的装置如下图所示。

已知:

室温下,①2NO+Na2O22NaNO2;②3NaNO2+3HCl3NaCl+HNO3+2NO↑+H2O;③酸性条件下,NO或NO2—都能与MnO4—反应生成NO3—和Mn2+。

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完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后,实验开始前通入一段时间气体X,然后关闭弹簧夹,再滴加浓硝酸,加热控制B中导管均匀地产生气泡。

则X为   ,上述操作的作用是            。

(2)B中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                  。

(3)A烧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D装置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5)预测C中反应开始阶段,产物除NaNO2外,还含有的副产物有Na2CO3和    ;为避免产生这些副产物,应在B、C装置间增加装置E,则E中盛放的试剂名称为     。

(6)利用改进后的装置,将3.12gNa2O2完全转化为NaNO2,理论上至少需要木炭   g。

【答案】

(1)氮气 排尽空气,以免生成的一氧化氮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2)红棕色消失,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铜片溶解,溶液变蓝(3)C+4HNO3(浓)CO2↑+4NO2↑+2H2O(4)3MnO4—+5NO+4H+=3Mn2++5NO3—+2H2O

(5)NaOH 碱石灰(6)0.48

【解析】

(1)A中是浓硝酸和碳加热发生的反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碳和水,装置B中是A装置生成的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为防止装置中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的一氧化氮,应先通入氮气排尽装置内的空气。

(2)A中浓硝酸和碳加热发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氮在B中与水反应生成硝酸和一氧化氮,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硝酸铜和一氧化氮,所以会看到的现象为:

红棕色消失,导管口有无色气泡冒出,铜片溶解,溶液变蓝。

(3)A中是浓硝酸和碳加热发生的反应,反应生成二氧化氮、二氧化碳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4HNO3(浓)CO2↑+4NO2↑+2H2O。

(4)D装置中高锰酸钾氧化一氧化氮生成硝酸根,本身被还原为二价锰离子,离子方程式为3MnO4—+5NO+4H+=3Mn2++5NO3—+2H2O。

(5)一氧化氮中混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二氧化碳和过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水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故C产物中除亚硝酸钠外还含有副产物碳酸钠和氢氧化钠;为避免产生这些副产物,应在B、C装置间增加盛有碱石灰的装置E,碱石灰能够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6)①C+4HNO3(浓)CO2↑+4NO2↑+2H2O②3NO2+H2O2HNO3+NO③3Cu+8HNO33Cu(NO3)2+2NO↑+4H2O④2NO+Na2O22NaNO2由①②得3C12NO28HNO34NO,由③得8HNO32NO,则3C6NO3Na2O2,所以3.12g过氧化钠完全转化为亚硝酸钠,理论上至少需要木炭的质量为×12g·mol-1=0.48g。

【解题策略】

1.思维模板:

(1)对一些基础性实验,要多角度地分析实验的各种要素。

(2)对于一些综合性探究实验题,要将其分解成一个个小问题进行解答,对于一些实验方案,也要全方位地“评头品足”,其思维过程一般为实验原理→反应物→仪器装置→现象→结论→作用意义。

如:

①实验依据的实验原理,实验目的是什么?

②所用反应物的名称、状态及替代物(根据实验目的和相关的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全面分析、比较和推理,并合理选择)。

③有关装置:

性能、使用方法、适用范围、注意问题、是否有替代装置。

④有关操作:

操作顺序、注意事项或错误操作会造成的后果。

⑤实验现象:

从下至上,从左至右进行观察。

⑥实验结论:

根据实验现象导出结论。

2.解题策略:

(1)实验类综合题常将实验基础知识、实验的设计评价、化学基本理论、元素化合物知识、化学计算融合来考查,将这类题“化大为小”,使题目变的简单来解决。

(2)化工流程型实验题主要考查气密性的检查,加热的先后顺序,工业冷回流,实验安全、装置改进、化学工艺原理和实验评价,要准确顺利解答这类题,考生除了要掌握物质的性质、物质间的转化关系的基础知识以及物质的分离提纯的基本技能外,最关键是具备分析工艺流程的能力。

3.归纳总结:

(1)实验方案设计的基本要求

(2)化学实验设计的基本思路:

首先必须认真审题,明确实验的目的要求,弄清题目有哪些新的信息,综合已学过的知识,通过类比、迁移、分析,从而明确实验原理。

根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以及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性质、反应条件,如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能否腐蚀仪器和橡皮塞、反应是否需要加热及温度是否需要控制在一定范围等,从而选择合理的化学仪器和药品。

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以及所选用的实验仪器和药品,设计出合理的实验装置和实验操作步骤,并能够识别和绘制典型的实验仪器装置图,实验步骤应完整而又简便。

根据观察,全面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现象和数据。

根据实验中观察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图表、推理等处理,得出正确的结论。

(3)化学实验方案评价的基本思路:

分析实验方案是否科学可行;实验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