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品种化学组成性能特点主要用途.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5973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5.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橡胶品种化学组成性能特点主要用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橡胶品种化学组成性能特点主要用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橡胶品种化学组成性能特点主要用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橡胶品种化学组成性能特点主要用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橡胶品种化学组成性能特点主要用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橡胶品种化学组成性能特点主要用途.docx

《橡胶品种化学组成性能特点主要用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橡胶品种化学组成性能特点主要用途.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橡胶品种化学组成性能特点主要用途.docx

橡胶品种化学组成性能特点主要用途

橡胶品种(简写符号)化学组成性能特点主要用途1.天然橡胶(NR)以橡胶烃(聚异戊二烯)为主,含少量蛋白质、水分、树脂酸、糖类和无机盐等。

弹性大,定伸强度高,抗撕裂性和电绝缘性优良,耐磨性和耐旱性良好,加工性佳,易

橡胶品种(简写符号)化学组成性能特点主要用途

1.天然橡胶(NR)以橡胶烃(聚异戊二烯)为主,含少量蛋白质、水分、树脂酸、糖类和无机盐等。

弹性大,定伸强度高,抗撕裂性和电绝缘性优良,耐磨性和耐旱性良好,加工性佳,易于其它材料粘合,在综合性能方面优于多数合成橡胶。

缺点是耐氧和耐臭氧性差,容易老化变质;耐油和耐溶剂性不好,第抗酸碱的腐蚀能力低;耐热性不高。

使用温度范围:

约-60℃~+80℃。

制作轮胎、胶鞋、胶管、胶带、电线电缆的绝缘层和护套以及其他通用制品。

特别适用于制造扭振消除器、发动机减震器、机器支座、橡胶-金属悬挂元件、膜片、模压制品。

2.丁苯橡胶(SBR)丁二烯和苯乙烯的共聚体。

性能接近天然橡胶,是目前产量最大的通用合成橡胶,其特点是耐磨性、耐老化和耐热性超过天然橡胶,质地也较天然橡胶均匀。

缺点是:

弹性较低,抗屈挠、抗撕裂性能较差;加工性能差,特别是自粘性差、生胶强度低。

使用温度范围:

约-50℃~+100℃。

主要用以代替天然橡胶制作轮胎、胶板、胶管、胶鞋及其他通用制品。

3.顺丁橡胶(BR)是由丁二烯聚合而成的顺式结构橡胶。

优点是:

弹性与耐磨性优良,耐老化性好,耐低温性优异,在动态负荷下发热量小,易于金属粘合。

缺点是强度较低,抗撕裂性差,加工性能与自粘性差。

使用温度范围:

约-60℃~+100℃。

一般多和天然橡胶或丁苯橡胶并用,主要制作轮胎胎面、运输带和特殊耐寒制品。

4.异戊橡胶(IR)是由异戊二烯单体聚合而成的一种顺式结构橡胶。

化学组成、立体结构与天然橡胶相似,性能也非常接近天然橡胶,故有合成天然橡胶之称。

它具有天然橡胶的大部分优点,耐老化由于天然橡胶,弹性和强力比天然橡胶稍低,加工性能差,成本较高。

使用温度范围:

约-50℃~+100℃可代替天然橡胶制作轮胎、胶鞋、胶管、胶带以及其他通用制品。

5.氯丁橡胶(CR)是由氯丁二烯做单体乳液聚合而成的聚合体。

这种橡胶分子中含有氯原子,所以与其他通用橡胶相比:

它具有优良的抗氧、抗臭氧性,不易燃,着火后能自熄,耐油、耐溶剂、耐酸碱以及耐老化、气密性好等优点;其物理机械性能也比天然橡胶好,故可用作通用橡胶,也可用作特种橡胶。

主要缺点是耐寒性较差,比重较大、相对成本高,电绝缘性不好,加工时易粘滚、易焦烧及易粘模。

此外,生胶稳定性差,不易保存。

使用温度范围:

约-45℃~+100℃。

主要用于制造要求抗臭氧、耐老化性高的电缆护套及各种防护套、保护罩;耐油、耐化学腐蚀的胶管、胶带和化工衬里;耐燃的地下采矿用橡胶制品,以及各种模压制品、密封圈、垫、粘结剂等。

6.丁基橡胶(IIR)是异丁烯和少量异戊二烯或丁二烯的共聚体。

最大特点是气密性好,耐臭氧、耐老化性能好,耐热性较高,长期工作温度可在130℃以下;能耐无机强酸(如硫酸、硝酸等)和一般有机溶剂,吸振和阻尼特性良好,电绝缘性也非常好。

缺点是弹性差,加工性能差,硫化速度慢,粘着性和耐油性差。

使用温度范围:

约-40℃~+120℃。

主要用作内胎、水胎、气球、电线电缆绝缘层、化工设备衬里及防震制品、耐热运输带、耐热老化的胶布制品。

7.丁晴橡胶(NBR)丁二烯和丙烯晴的共聚体。

特点是耐汽油和脂肪烃油类的性能特别好,仅次于聚硫橡胶、丙烯酸酯和氟橡胶,而优于其他通用橡胶。

耐热性好,气密性、耐磨及耐水性等均较好,粘结力强。

缺点是耐寒及耐臭氧性较差,强力及弹性较低,耐酸性差,电绝缘性不好,耐极性溶剂性能也较差。

使用温度范围:

约-30℃~+100℃。

主要用于制造各种耐油制品,如胶管、密封制品等。

8.氢化丁晴橡胶(HNBR)丁二烯和丙烯晴的共聚体。

它是通过全部或部分氢化NBR的丁二烯中的双键而得到的。

其特点是机械强度和耐磨性高,用过氧化物交联时耐热性比NBR好,其他性能与丁晴橡胶一样。

缺点是价格较高。

使用温度范围:

约-30℃~+150℃。

主要用于耐油、耐高温的密封制品。

9.乙丙橡胶(EPM\EPDM)乙烯和丙烯的共聚体,一般分为二元乙丙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

特点是抗臭氧、耐紫外线、耐天候性和耐老化性优异,居通用橡胶之首。

电绝缘性、耐化学性、冲击弹性很好,耐酸碱,比重小,可进行高填充配合。

耐热可达150℃,耐极性溶剂-酮、酯等,但不耐脂肪烃和芳香烃,其他物理机械性能略次于天然橡胶而优于丁苯橡胶。

缺点是自粘性和互粘性很差,不易粘合。

使用温度范围:

约-50℃~+150℃。

主要用作化工设备衬里、电线电缆包皮、蒸汽胶管、耐热运输带、汽车用橡胶制品及其他工业制品。

10.硅橡胶(Q)为主链含有硅、氧原子的特种橡胶,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硅元素。

其主要特点是既耐高温(最高300℃)又耐低温(最低-100℃),是目前最好扥艾寒、耐高温橡胶;同时电绝缘性优良,对热氧化和臭氧的稳定性很高,化学惰性大。

缺点是机械强度较低,耐油、耐溶剂和耐酸碱性差,较难硫化,价格较贵。

使用温度:

-60℃~+200℃。

主要用于制作耐高低温制品(胶管、密封件等)、耐高温电线电缆绝缘层,由于其无毒无味,还用于食品及医疗工业。

11.氟橡胶(FPM)是由含氟单体共聚而成的有机弹性体。

其特点耐温高可达300℃,耐酸碱,耐油性是耐油橡胶中最好的,抗辐射、耐高真空性能好;电绝缘性、机械性能、耐化学腐蚀性、耐臭氧、耐大气老化性均优良。

缺点是加工性差,价格昂贵耐寒性差,弹性透气性较低。

使用温度范围:

-20℃~+200℃。

主要用于国防工业制造飞机、火箭上的耐真空、耐高温、耐化学腐蚀的密封材料、胶管或其他零件及汽车工业。

12.聚氨酯橡胶(AU\EU)有聚酯(或聚醚)与二异氰酸酯类化合物聚合而成的弹性体。

其特点是耐磨性好,在各种橡胶中是最好的;强度高、弹性好、耐油性优良。

耐臭氧、耐老化、气密性等也优异。

缺点是耐温性能较差,耐水和耐碱性差,耐芳香烃、氯化烃及酮、酯、醇类等溶剂性较差。

使用温度范围:

约-30℃~+80℃。

制作轮胎紧挨由零件、垫圈、防震制品,以及耐磨、高强度和耐油的橡胶制品。

13.丙烯酸酯橡胶(ACM\AEM)它是丙烯酸乙酯或丙烯酸丁酯的聚合物。

其特点是兼有良好的耐热、耐油性能,在含有硫、磷、氯添加剂的润滑油中性能稳定。

同时耐老化、耐氧和臭氧、耐紫外线、气密性优良。

缺点是耐寒性差,不耐水,不耐蒸汽及有机和无机酸、碱。

在甲醇、乙二醇、酮酯等水溶性溶液内膨胀严重。

同时弹性和耐磨性差,电绝缘性差,加工性能较差。

使用温度范围:

约-25℃~+180℃。

可用于制造耐油、耐热、耐老化的制品,如密封件、胶管、化工衬里等。

14.氯磺化聚乙烯橡胶(CSM)它是聚乙烯经氯化和磺化处理后,所得到具有弹性的聚合物。

耐臭氧紧挨老化优良,耐候性优于其它橡胶。

阻燃、耐热、耐溶剂性及耐大多数化学药品和耐酸碱性能较好。

电绝缘性尚可,耐磨性与丁苯橡胶相似。

缺点是抗撕裂性能差,加工性能不好。

使用温度范围:

约-20℃~+120℃。

可用作臭氧发生器上的密封材料,制造耐油密封件、电线电缆包皮以及耐油橡胶制品和化工衬里。

15.氯醚橡胶(CO\ECO)由环氧氯丙烷均聚或由环氧氯丙烷与环氧乙烷共聚而成的聚合物。

特点是耐脂肪烃及氯化烃溶剂、耐碱、耐水、耐老化性能极好,耐臭氧性、耐候性紧挨热性、气密性高。

缺点是强力较低、弹性较差、电绝缘性不良。

使用温度范围:

约-40℃~+140℃。

可用作胶管、密封件、薄膜和容器衬里、油箱、胶辊,制造油封、水封等。

16.氯化聚乙烯橡胶(CM或CPE)是聚乙烯通过氯取代反应制成的具有弹性的聚合物。

性能与氯磺化聚乙烯橡胶接近,其特点是流动性好,容易加工;有优良的耐天候性、耐臭氧性和耐电晕性,耐热、耐酸碱、耐油性良好。

缺点是弹性差、压缩变形较大,电绝缘性较低。

使用温度范围:

约-20℃~+120℃。

电线电缆护套、胶管、胶带、胶辊化工衬里等。

橡胶基础知识

一、橡胶及其特性

橡胶是天然栽培或人工合成的高分**性体材料,它的分子量一般是几十万,有的达到100万以上,组成大分子的无数单元排列成链状。

由于橡胶大分子主链上的原子不断旋转和震动,分子链呈卷曲状,这种不断运动的状态就是弹性的源泉。

橡胶的最大特点在于它的弹性,在-50℃~150℃的温度范围内能体现出其它材料所没有的弹性。

这种弹性与一般材料的弹性不同,首先是量的高低悬殊,故称为高弹性,而后者称为普弹性,区别在于:

1、弹性模量(弹性模量=应力/应变)低,平均只有9.8Mpa,比钢低三个数量级(典型的普弹材料)即少施加压力,就能使它变形。

2、变形大伸长率最大可达1000%(即1cm可拉伸到11cm才告断裂)而一般弹性材料伸长率仅1%。

3、当外力去除后,不管原来变形有多大,能立即恢复到十分接近于原来尺寸的变形和大小,所以有很大的形状稳定性和很小的形变率。

4、受外力拉伸时发热,而一般材料为吸热。

综上所述,橡胶是一种受力后能伸长或压缩的高分子材料,而且具有外力去除后能基本恢复到原形的特点,也就是永久变形小。

正是这些特点,橡胶可以起到密封,回弹,减震等作用。

二、橡胶分类

可以根据不同的要求来分类

⑴按材料来源可分天然橡胶(NR)和合成橡胶(SR)俩大类。

前者得自于一种适合在热带潮湿地区栽培的植物---三叶橡胶树(产地南美、巴西、后来移植到各地)所分泌的乳液,经过干燥凝固脱水而得,简称天然橡胶,而后者用化学合成方法,以烯类或二烯类单体为原料经均聚(一种单体)或共聚(二-三种单体)而得,虽然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的制造方法和来源不同,但它们都有橡胶的共性。

天然橡胶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如粘性、包辊性,但合成橡胶一般耐老化、耐热,另外其制造不受气候,雨水等自然条件的限制,所以20世纪60年代以来,和成胶的产量,耗量超过天然胶。

目前我国年耗橡胶200吨,其中合成胶占60%,天然胶占40%,但NR或SR,产耗之间都存在缺口,其不足部分依然靠进口,鉴于合成胶的增产不占用土地,不受自然条件的制约,是今后发展重点。

⑵合成橡胶根据其化学结构的不同,分以下品种:

丁苯橡胶(SBR)-是丁二烯和苯乙烯的共聚体,是合成胶中产量最大的品种(占总量的40%)优点是耐磨性、耐老化性较好,缺点是粘性差,半成品收缩变形大,适用于各大类产品如轮胎、胶带、胶鞋、胶板等。

丁腈橡胶(NBR)--是丁二烯和丙烯腈的共聚物,以耐油耐溶剂著称,主要用于汽车配件及各种耐油制品。

异戊橡胶(IR)--化学结构和天然橡胶相同,即异戊二烯的均聚物,故也叫合成天然橡胶,其各种性能和NR大同小异,但因化学合成法制造,故纯度透明度高于NR,主要生产国是美国、俄国,我国需进口,因纯度高,其应用局限于透明制品于医用制品。

顺丁橡胶(BR)--是顺式1,4-聚丁二烯的简称,性能和丁苯胶接近但耐寒性更好一些,大量用于轮胎,90年代以前我国产量和用量最大的合成胶,缺点是难粘、加工性差易脱辊,通常和NR并用。

三元乙丙橡胶(EPDM)--是乙烯,丙烯和二烯类第三单体的共聚橡胶。

有良好的耐高温和耐高温蒸汽特性及耐天候老化性,大量用于汽车配件及暴露于室外的产品如汽车刮水片、电线电缆。

丁基橡胶(IIR)---是异丁烯和少量异戊二烯的共聚物,最大特点是气密性和减震性好,主要用于内胎,缺点是硫化速度慢,在结构中引入卤素后,可提高硫速,故有氯化丁基和溴化丁基等改良品种,既保持了优良的气密性,又克服了硫速慢的缺点。

硅橡胶(Q)--主链结构不是炭链而是硅氧链-Si-O-,故能受高温和低温(-100℃-300℃),绝缘性也出众,用于极端强度高绝缘(如电缆)。

又因其纯度高抗凝血性和生理惰性,故也用于医药制品,如人造器官等。

氟橡胶(FPM)--是氟代烷的共聚物,主链仍是炭链,但所连接的基团都是氟,所以耐溶剂性最好,常用于尖端武器,如导弹发动器的密封圈。

氯丁橡胶(CR)--是氯丁二烯的均聚橡胶,特性是耐油,耐酸碱腐蚀,当然耐油上及不上丁腈,耐腐蚀上级不上氟相交,另外它的耐天候,耐臭氧性能极优,用于常年曝置于室外的产品十分适宜。

⑶根据各种胶中应用面的宽与窄,又有通用橡胶和特种橡胶之份

通用橡胶—在各类制品中都能使用,性能上又无独特的胶种如NR,SBR,IIR,BR,IR

特种胶—在某一性能有特异之处,使用面不广的胶种如NBR,EPDM,QM,FPM

三、橡胶代用品

1、再生胶为了节约生胶及充分利用废旧橡胶,橡胶工业长期

以来使用再生胶来代替部分生胶,具有变废为宝,物尽其用的意义。

因为废胶中橡胶成分只占30%~50%,所以代用时需要加倍(2份再生胶代用1份橡胶)甚至加双倍(3代1)。

再生胶的制法是将废旧橡胶制品粉碎成颗粒,拌油后送入高温罐(160℃以上)脱硫,所谓脱硫就是橡胶大分子之间的交联网络在高温下遭到破坏,因此丧失了部分弹性,而恢复塑性,这样就可以从新添加到橡胶中使用。

2、胶粉再生胶的两大缺点是:

一、再生过程消耗大量的热能、

电能。

二、再生过程中的废水、废气污染环境,因此产量逐年下降遭到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废胶直接磨细粉碎的胶粉(粒度40~60目)应用后性能由于再生胶,所以是今后发展方向。

3、热塑性弹性体这种材料的性能类似橡胶,但加工中不需要

重型设备也不需要硫化,可以用塑料设备加工,所以可以大大简化加工,但某些性能(如耐热)总不如橡胶,所以它的应用局限于一些要求不高的民用产品,如鞋底。

四、橡胶的应用

目前全世界每年要消耗1800吨的生胶,橡胶的用途繁多;在人

类生产和生活中都离不开它。

其中有一半用于轮胎及汽车配件,矿山也是大量用橡胶的场所,如输送带,传送胶带,输送液态和固态物料的胶管。

减震也是橡胶的一大用途,如发动机支座,机床隔震垫,弹性联轴节,桥梁支座,铁路轨垫,他们都用来减少震动,保护建筑物和设备,新的抗地震大楼的底部也使用抗震胶。

橡胶在电器方面用于电线、电缆的绝缘层。

在劳动保护方面用于绝缘手套、工作鞋、防护鞋等。

在日常生活方面用于胶鞋,雨衣布,热水袋,冰箱密封条等。

在体育运动方面则可用于制造足球、篮球,跑道覆面层及各种运动鞋。

特种橡胶知识特种橡胶知识是指具有特殊性能(如耐高温、耐油、耐臭氧、耐老化和高气密性等),并应用于特殊场合的橡胶,例如丁腈橡胶、丁基橡胶、硅橡胶、氟橡胶等。

特种橡胶用量虽小,但在特殊应用的场合是不可缺少的

是指具有特殊性能(如耐高温、耐油、耐臭氧、耐老化和高气密性等),并应用于特殊场合的橡胶,例如丁腈橡胶、丁基橡胶、硅橡胶、氟橡胶等。

特种橡胶用量虽小,但在特殊应用的场合是不可缺少的。

丁腈橡胶

丁腈橡胶是由丁二烯和丙烯腈经乳液聚合法制得的,丁腈橡胶主要采用低温乳液聚合法生产,耐油性极好,耐磨性较高,耐热性较好,粘接力强。

其缺点是耐低温性差、耐臭氧性差,电性能低劣,弹性稍低。

丁腈橡胶主要用于制造耐油橡胶制品。

丁基橡胶

丁基橡胶是由异丁烯和少量异戊二烯共聚而成的,主要采用淤浆法生产。

透气率低,气密性优异,耐热、耐臭氧、耐老化性能良好,其化学稳定性、电绝缘性也很好。

丁基橡胶的缺点是硫化速度慢,弹性、强度、粘着性较差。

丁基橡胶的主要用途是制造各种车辆内胎,用于制造电线和电缆包皮、耐热传送带、蒸汽胶管等。

氟橡胶

氟橡胶是含有氟原子的合成橡胶,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耐氧化性、耐油性和耐药品性,它主要用于航空、化工、石油、汽车等工业部门,作为密封材料、耐介质材料以及绝缘材料。

硅橡胶

硅橡胶由硅、氧原子形成主链,侧链为含碳基团,用量最大的是侧链为乙烯基的硅橡胶。

既耐热,又耐寒,使用温度在-100~300℃之间,它具有优异的耐气候性和耐臭氧性以及良好的绝缘性。

缺点是强度低,抗撕裂性能差,耐磨性能也差。

硅橡胶主要用于航空工业、电气工业、食品工业及医疗工业等方面。

聚氨酯橡胶

聚氨酯橡胶是由聚酯(或聚醚)与二异睛酸酯类化合物聚合而成的。

耐磨性能好、其次是弹性好、硬度高、耐油、耐溶剂。

缺点是耐热老化性能差。

聚氨酯橡胶在汽车、制鞋、机械工业中的应用最多。

橡胶分类橡胶品种很多,分类方法也不统一

橡胶品种很多,分类方法也不统一1)按材料来源可分为天然橡胶(NaturalRubber)和合成橡胶(SyntheticRubber)两大类。

2)按其性能和用途可分为通用橡胶(UniversalRubber)和特种橡胶(SpecialtyRubberEastomer)两大类

1)按材料来源可分为天然橡胶(NaturalRubber)和合成橡胶(SyntheticRubber)两大类。

2)按其性能和用途可分为通用橡胶(UniversalRubber)和特种橡胶(SpecialtyRubberEastomer)两大类。

凡是性能与天然橡胶相同或接近,物理性能和加工性能较好,能广泛用于轮胎和其它一般橡胶制品的橡胶称为通用橡胶。

通用橡胶有:

天然橡胶(NR)、丁苯橡胶(SBR)、顺丁橡胶(聚丁二烯橡胶,BR)、异戊橡胶(聚异戊二烯橡胶,IR)

凡是具有特殊性能,专供耐热、耐寒、耐化学腐蚀、耐油、耐溶剂、耐辐射等特殊性能橡胶制品使用的称为特种橡胶。

特种橡胶有:

丁腈橡胶(NBR)、硅橡胶、氟橡胶、聚氨酯橡胶、聚硫橡胶、聚丙烯酸酯橡胶(UR)、氯醚橡胶、氯化聚乙烯橡胶(CPE)、氯磺化聚乙烯(CSM)、丁吡橡胶等。

实际上,通用橡胶和特种橡胶之间并无严格的界限,如乙丙橡胶兼具上述两方面的特点。

通用橡胶与特种橡胶之间的有:

氯丁橡胶(CR)、乙丙橡胶(EPDM)、丁基橡胶(IIR)

3)热塑性橡胶:

SBS热塑性橡胶

橡胶生产工艺简介1综述

橡胶制品的主要原料是生胶、各种配合剂、以及作为骨架材料的纤维和金属材料,橡胶制品的基本生产工艺过程包括塑炼、混炼、压延、压出、成型、硫化6个基本工序。

橡胶的加工工艺过程主要是解决塑性和弹性矛盾的过程,通过各种加工手段,使得弹性的橡胶变成具有塑性的塑炼胶,在加入各种配合剂制成半成品,然后通过硫化是具有塑性的半成品又变成弹性高、物理机械性能好的橡胶制品。

2橡胶加工工艺

2.1塑炼工艺

生胶塑炼是通过机械应力、热、氧或加入某些化学试剂等方法,使生胶由强韧的弹性状态转变为柔软、便于加工的塑性状态的过程。

生胶塑炼的目的是降低它的弹性,增加可塑性,并获得适当的流动性,以满足混炼、亚衍、压出、成型、硫化以及胶浆制造、海绵胶制造等各种加工工艺过程的要求。

掌握好适当的塑炼可塑度,对橡胶制品的加工和成品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在满足加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降低可塑度。

随着恒粘度橡胶、低粘度橡胶的出现,有的橡胶已经不需要塑炼而直接进行混炼。

在橡胶工业中,最常用的塑炼方法有机械塑炼法和化学塑炼法。

机械塑炼法所用的主要设备是开放式炼胶机、密闭式炼胶机和螺杆塑炼机。

化学塑炼法是在机械塑炼过程中加入化学药品来提高塑炼效果的方法。

开炼机塑炼时温度一般在80℃以下,属于低温机械混炼方法。

密炼机和螺杆混炼机的排胶温度在120℃以上,甚至高达160-180℃,属于高温机械混炼。

生胶在混炼之前需要预先经过烘胶、切胶、选胶和破胶等处理才能塑炼。

几种胶的塑炼特性:

天然橡胶用开炼机塑炼时,辊筒温度为30-40℃,时间约为15-20min;采用密炼机塑炼当温度达到120℃以上时,时间约为3-5min。

丁苯橡胶的门尼粘度多在35-60之间,因此,丁苯橡胶也可不用塑炼,但是经过塑炼后可以提高配合机的分散性

顺丁橡胶具有冷流性,缺乏塑炼效果。

顺丁胶的门尼粘度较低,可不用塑炼。

氯丁橡胶得塑性大,塑炼前可薄通3-5次,薄通温度在30-40℃。

乙丙橡胶的分子主链是饱和结构,塑炼难以引起分子的裂解,因此要选择门尼粘度低的品种而不用塑炼。

丁腈橡胶可塑度小,韧性大,塑炼时生热大。

开炼时要采用低温40℃以下、小辊距、低容量以及分段塑炼,这样可以收到较好的效果。

2.2混炼工艺

混炼是指在炼胶机上将各种配合剂均匀的混到生胶种的过程。

混炼的质量是对胶料的进一步加工和成品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即使配方很好的胶料,如果混炼不好,也就会出现配合剂分散不均,胶料可塑度过高或过低,易焦烧、喷霜等,使压延、压出、涂胶和硫化等工艺不能正常进行,而且还会导致制品性能下降。

混炼方法通常分为开炼机混炼和密炼机混炼两种。

这两种方法都是间歇式混炼,这是目前最广泛的方法。

开炼机的混合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包辊(加入生胶的软化阶段)、吃粉(加入粉剂的混合阶段)和翻炼(吃粉后使生胶和配合剂均达到均匀分散的阶段)。

开炼机混胶依胶料种类、用途、性能要求不同,工艺条件也不同。

混炼中要注意加胶量、加料顺序、辊距、辊温、混炼时间、辊筒的转速和速比等各种因素。

既不能混炼不足,又不能过炼。

密炼机混炼分为三个阶段,即湿润、分散和涅炼、密炼机混炼石在高温加压下进行的。

操作方法一般分为一段混炼法和两段混炼法。

一段混炼法是指经密炼机一次完成混炼,然后压片得混炼胶的方法。

他适用于全天然橡胶或掺有合成橡胶不超过50%的胶料,在一段混炼操作中,常采用分批逐步加料法,为使胶料不至于剧烈升高,一般采用慢速密炼机,也可以采用双速密炼机,加入硫磺时的温度必须低于100℃。

其加料顺序为生胶—小料—补强剂—填充剂—油类软化剂—排料—冷却—加硫磺及超促进剂。

两段混炼法是指两次通过密炼机混炼压片制成混炼胶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合成橡胶含量超过50%得胶料,可以避免一段混炼法过程中混炼时间长、胶料温度高的缺点。

第一阶段混炼与一段混炼法一样,只是不加硫化和活性大的促进剂,一段混炼完后下片冷却,停放一定的时间,然后再进行第二段混炼。

混炼均匀后排料到压片机上再加硫化剂,翻炼后下片。

分段混炼法每次炼胶时间较短,混炼温度较低,配合剂分散更均匀,胶料质量高。

2.3压延工艺

压延是将混炼胶在压延机上制成胶片或与骨架材料制成胶布半成品的工艺过程,它包括压片、贴合、压型和纺织物挂胶等作业。

压延工艺的主要设备是压延机,压延机一般由工作辊筒、机架、机座、传动装置、调速和调距装置、辊筒加热和冷却装置、润滑系统和紧急停车装置。

压延机的种类很多,工作辊筒有两个、三个、四个不等,排列形式两辊有立式和卧式;三辊有直立式、Γ型和三角形;四辊有Γ型、L型、Z型和S型等多种。

按工艺用途来分主要有压片压延机(用于压延胶片或纺织物贴胶,大多数三辊或四辊,各辊塑度不同)、擦胶压延机(用于纺织物的擦胶,三辊,各辊有一定得速比,中辊速度大。

借助速比擦入纺织物中)、通用压延机(又称万能压延机,兼有压片和擦胶功能、三辊或四辊,可调速比)、压型压延机、贴合压延机和钢丝压延机。

压延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工序:

混炼胶的预热和供胶;纺织物的导开和干燥(有时还有浸胶)

胶料在四辊或三辊压延机上的压片或在纺织物上挂胶依机压延半成品的冷却、卷取、截断、放置等。

在进行压延前,需要对胶料和纺织物进行预加工,胶料进入压延机之前,需要先将其在热炼机上翻炼,这一工艺为热炼或称预热,其目的是提高胶料的混炼均匀性,进一步增加可塑性,提高温度,增大可塑性。

为了提高胶料和纺织物的粘合性能,保证压延质量,需要对织物进行烘干,含水率控制在1-2%,含水量低,织物变硬,压延中易损坏,含水量高,粘附力差。

几种常见的橡胶的压延性能天然橡胶热塑形大,收缩率小,压延容易,易粘附热辊,应控制各辊温差,以便胶片顺利转移;丁苯橡胶热塑性小,收缩率大,因此用于压延的胶料要充分塑炼。

由于丁苯橡胶对压延的热敏性很显著,压延温度应低于天然橡胶,各辊温差有高到低;氯丁橡胶在75-95℃易粘辊,难于压延,应使用低温法或高温法,压延要迅速冷却,掺有石蜡、硬酯酸可以减少粘辊现象;乙丙橡胶压延性能良好,可以在广泛的温度范围内连续操作,温度过低时胶料收缩性大,易产生气泡;丁腈橡胶热塑性小,收缩性大,在胶料种加入填充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