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944170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6.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docx

《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docx

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

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

摘要

通货膨胀是一种在宏观经济运行中常见的复杂的经济现象。

本文以古典货币数量理论、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理论、货币主义的通货膨胀理论为理论依据,结合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的现状,分析了货币政策工具对通货膨胀产生影响的方面,大致有法定存款准备金、信贷政策与信贷规模、公开市场业务、汇率政策、利率政策等方面,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扩大信贷规模,完善信贷政策;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汇率制度;稳步推进利率的市场化以缓解通货膨胀。

关键词:

通货膨胀;货币政策;汇率;利率

 

TheImpactofChina'sMonetaryPolicyonInflation

Abstract

InflationisacomplicatedandcommoneconomicphenomenonintheMacro-economicoperation.Basedonthetheoryofclassicalmoneyquantity,thetheoryofmonetarypolicy,thetheoryofmonetarypolicyandtheinflationtheoryofmonetarism,combiningmonetarypolicyandthecurrentstateofinflation,thispaperanalyzestheimpactofmonetarypolicyinstrumentsonstatutorydepositreserve,creditpolicyandcreditscale,openmarketbusiness,exchangeratepolicyandinterestratepolicy,therefore,weneedtofurtherreformthedepositreservesystem;expandthecreditscale,improvethecreditpolicy;flexibletocarryoutopenmarketoperations;furtherimproveChina'sexchangeratesystem;steadilypromotethemarketizationofinterestratestoeaseinflation.

Keywords:

Inflation;Monetarypolicy;Exchangerate;Interestrate

 

前言

货币政策是政府、央行为了调控货币的供给以及对利率的控制,从而达到影响经济活动,采取的一种手段,用以实现政策目标,例如,缓解通胀、实现完全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等。

在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执行通过中央银行决定。

货币即是所谓的“通货”,而货币政策能够得以实行的载体,就是货币。

央行利用货币政策来调控市场中的通货流通量,以确保市场物价水平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当市场上流通过多的货币,就会致使市场价格上涨,从而发生“通货膨胀”,严重的通货膨胀会致使人们拥有的资金流失,导致经济发展落后。

通俗的说,实施货币政策是为了保证经济可以正常发展,稳定市场价格,和恶性通货膨胀是一对死敌。

所以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抑制通货膨胀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

 

1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影响的理论依据

1.1古典货币数量理论

商品或者一些服务在某些特指的时间段和空间下利用货币的形式描述的标准称为物价水平。

利用消费的货币量在某些方面是可以代表物价水平的。

一位经济学家曾说:

“货币的对于商品的购买能力决定于一单位的货币所能买到商品与服务的数量,所以我们能利用一个合适的价钱去考虑货币对于商品的购买能力。

”故利用古典货币数量的原理分析物价水平。

1.1.1费雪方程式

MV=PT

这个公式就为费雪方程的表达式,式子中的M代表货币量,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P代表在某个市场中的物价水平,T代表某个市场中全部商品所交易的数量。

这个式子的意义为货币量衡量的收入是以货币数量与货币流通速度的乘积表示。

式子中分别用V和T表示的货币流通速度与全部商品所交易的数量在长时间内不会有大的波动,因为V随社会交易的方式和规则所变化,T则受完全就业的影响,故可把V和T看成常量。

故,费雪方程式可代表货币量与物价水平之间的一个联系,而且货币量正比于物价水平。

1.1.2剑桥方程式

M=kPy

上式就是剑桥方程式的表达式、其中M为货币需求,P为货币价格,y为实际收入,Py为名义收入,k为所具有的现金数量在名义收入中所含的相对密度。

如果大家已明确实际收入和满足经济市场对于就业的要求,那么大家对于获取资产所抉择的方式决定着k的改变,在一定时间里,交易的方法基本不变,故看k可看做不变化的,剑桥方程式能看作货币需求(M)和物价水平(P)的相关表达式,其中物价水平受货币供应量影响。

1.2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理论

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是一种中间性或传导性的金融变量,用以实现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央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

各国根据自身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情况,选择适用本国经济发展的中间目标。

理论上来说,可选择的中间目标包括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利率、汇率等等。

我国当前选择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是货币供应量,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完善以及全球经济逐渐实现一体化,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的中间目标表现出了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1.3货币主义的通货膨胀理论

米尔顿弗里德曼是货币学派典型代表,他不支持政府的干涉,觉得通货膨胀只是一种货币形态,社会总购买力量随着货币供应量上升而上升,最大产出能力比总需要量低时,就能发生通货膨胀现象。

弗里德曼观点为,货币供给量的过量就是直接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经济增多的速率比货币供应量的加多慢就导致了物价整体上升。

但是货币当局、银行外生变量却影响着货币的供给量,政府一些额外的支出、所发布的一些不正确有关货币的策略和为了满足充分就业所做的措施等都使得货币的供给不断增加。

所以以米尔顿弗里德曼为代表的学派就认为政府应当采取一些有效的方式来减轻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压力。

2我国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的现状

2.1我国的货币政策现状

到2016年上半年截止,中国的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我国的消费整体趋向增长趋势,在进口方面出现降幅面积的减小以及出口也是一样,纵观我国的企业,其效益还是处于上升的阶段,就业季出现的最终结果也和往年没有多大的差别,针对到居民的消费情况,消费的价格有上升的波动,GDP、CPI分别同比增长6.7%和2.1%。

[中国人民银行官网]2016年之后,央行一直保持其具有弹性的货币政策,政策紧随着整个发展的趋势,力求总需求和供给处于一个相对切合的步调,在量价都下大功夫建立一个合适的金融环境。

对于人民币存款准备金基数是使用一种平均法进行的考核,其中的要求是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公开市场的机制需要每日都处于一种常态;中期借贷需要全面的发展,用月为单位。

操作的利率会有两次的下调;为了我国市场化的不断发展和相关的汇率制度的要求就不得不推进相关的改革。

总之一句话,切实落实货币政策之后,整个银行体系的流转不会滞留,货币信贷也在此时处于一个增长的时期与此相同的还有社会融资的发展,人民币的汇率也在良性的波动中。

2.2我国当前通货膨胀的现状

根据2016年12月的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0.2%,同比上涨2.1%;PPI环比上涨1.6%,同比上涨5.5%。

从下图可以看出,到12月CPI同比上涨2.1%,已经连续三个月处于“2时代”。

而2016年整年的CPI指数同比上涨了2.0%,涨幅相比较2015年扩大了0.6个百分点。

2016年整年PPI指数同比下降了1.4%,降幅相比较2015年缩小了3.8个百分点。

2017年预计物价涨幅会继续温和上升,并且通货膨胀的压力不会明显增加。

图1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

3我国货币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分析

3.1法定存款准备金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作为央行频繁使用的货币政策工具去调节法定准备金率影响基础货币进而影响到货币总量供给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

它的核心就是去改变存款准备金率的高低,让我们谈一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降低的影响,投资、消费、产出作为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影响对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降低对应的影响到同等存款金额所要求的准备金的下降,那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必须加大超额存款以保持平衡,这是一条反应链,链子上挂着的货币供应量、货币乘数、商业信贷的规模同时增大,这样一来市场利率水平自然而然下降了,投资、消费、产出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就开始有了上升的趋势。

相反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倘若升高,连锁反应开始发生,投资、消费、产出就要下降了。

为了保证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完好,央行在2016年3月就要求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的准备金率下降0.5个百分点。

自2016年7月起,央行对存款准备金考核制度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对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交存基数实行平均考核。

存款准备金交存基数计算和维持期考核开始有“双平均”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存款准备金的平均法考核在2015年9月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考核的每日达标被改成维持期日内平均达标后日渐完善。

金融机构对流动性管理越来越灵活和货币市场运行愈发都得益于审核存款准备金的“双平均”法,也有助于进一步的改善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创造适合货币政策框架转型的条件。

图2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

3.2信贷政策与信贷规模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多少随着信贷政策与信贷规模的变化而改变,信贷政策与信贷规模的调整引起社会总需求和货币供应量共同变化,社会总供给也随之发生改变。

当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的变化幅度不一致的时候,通货膨胀的程度也会有上下浮动。

信贷的规模变大时,投入的货币量也会增多,而这些刚放入银行的贷款就会向市场涌入,直接增加了市场的需求量,放远来看,它们对社会的总供给有着一定的刺激。

如果说社会总供给浮动的值减去社会总需求浮动的值为一负值,则会出现在这种情况:

货币市场供过于求,产品市场供不应求,而后导致通货膨胀水平上升,物价上涨,若为一正值则通货膨胀水平下降,物价下跌。

缓冲期内,信贷变化对社会供给总量的刺激并不强烈,对信贷增加反应最敏感的是货币的流通量以及社会总需求,两者都会相应增加,然而社会总供给却没有相应的增长,于是通货膨胀发生。

社会需求增加

货币供应增加

3.3公开市场业务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公开市场业务指的是央行在证券中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从而影响货币供给量、市场利率的一种行为。

央行以货币资金在金融市场上的供求的状况为依照,通过卖出或买进有价证券的手段来进行控制:

如果货币供给不足、利率偏高这种情况出现,央行会放出基础货币,买进有价证券,用来增加货币的供给量;如果货币供给过度、利率偏低这种情况出现,央行就会通过售卖自己手中的有价证券,购买基础货币,用这种方法来控制货币供给量的减少和利率的上升。

央行经常使用公开市场业务来达到控制货币的供给量的目的。

它的作用主要有:

市场金融资本多余或缺乏时,即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时,央行会适时出售或买进证券,即其在市场回收或投入货币,随之会减少或增加银行的信用贷款力度,导致市场中流通的货币相应削减或加添,从而影响利率波动,最后控制市场投资开销影范畴。

简而言之,在公开市场中,买卖票据,影响利率均可调整操纵货币供应量。

到2016年,银行体系的流动性供求变化幅度有所增加,因为受到了外汇占款比例下降、美联储加息等多个因素的影响。

央行结合流动性供求长期性变化和季节性特点,以7天期逆回购为主,其他品种和工具为辅,灵活的开展操作,进一步完善公开市场操作机制,丰富逆回购期限品种。

3.4汇率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汇率能够表现国际金融市场的货币供求关系,同时它也表现着一国货币的购买力。

比如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下降,表明人民币升值,对购买外国商品的能力增加,那么外国的商品也会变得低廉。

如果我国人民币能够升值,那将会大大减轻我国进口原材料和中间产物的压力,还能减轻我国通货膨胀水平。

再说,它的增值还能够减少我国的出口,相应的会增加进口,这大大降低了我国外汇储备的规模,进而减少货币供应量,同时使我国的物价下降。

人民币升值不仅有这些作用,如果人民币升值,国内的投资热就会降温,从而转移到国外,然后就会购买外国的原材料制造产品,再回流国内,从而进一步的降低我国的物价,使得我们的钱更值钱。

这也抵挡了国外想要利用我国汇率差额的国际“热钱”的流入,如果这些国外游资进入中国市场,它们就会对我国汇率造成威胁,会加剧我国流动性过剩的问题,它们也会进入其他行业,影响资本品的价格从而使我国金融市场出现泡沫,2016年,美元整体走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降低。

2005年7月到2016年12月这一段时间,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在这时间内名义有效汇率上升37.34%,实际有效汇率上升47.14%。

截止到2016年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中间价为6.9370元,比2015年年末贬值了4434个基点,降幅为6.39%。

从2005-2016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期间,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累计升值19.31%。

说明了其能够对我国的国际收支进行调节,从而对外汇储备造成的通胀压力进行一定程度的缓解。

3.5利率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经济市场中,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反应,不但会受到经济环境中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利率的变化也会对市场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利率与物价波动存在着相关的联系,较高的物价水平增加货币需求,较高的货币需求引起较高的利率,同时,对于一个既定的物价水平,利率的调整使货币的供求发生变化,央行提高利率,货币回笼。

导致货币供给减少,物品和劳务需求减少,总需求减少。

可见提高利率有助于抑制过热需求,有助于降低物价水平和通货膨胀的风险。

央行用控制利率水平和结构的方法来达到控制实体经济的手段叫做利率政策,而在我国主要存在的利率工具是:

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Shibor、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及其浮动区间、各类利率的期限结构和档次。

央行决定自2015年10月24号开始,下调金融机构的人民币贷款、存款的基准利率,达到减少社会融资成本的目的。

如下图所示,金融机构一年期限的贷款基准利率降低0.25%至4.35%;一年期的存款基准利率降低0.25%至1.5%;同时也调整了其他期限不同的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还有的是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基本与往年相同。

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农村合作机构等取消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并改革、完善利率市场化的形成机制,加强中央银行对利率体系监督管理指导,提升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表1存贷款基准利率

贷款基准利率

存款基准利率

2014.11.22

5.60%

2.75%

2015.03.01

5.35%

2.50%

2015.05.11

5.10%

2.25%

2015.06.28

4.85%

2.005

2015.08.26

4.60%

1.75%

2015.10.24

4.35%

1.50%

近期以来,我国市场全面实行利率化,央行对于利率工具的使用亦是渐至佳境。

实际生活中的利率市场化是说利率的变化主要由市场决定,供求关系对利率大小也起决定性作用,而国家只能间接的通过调节市场波动从而影响利率。

这样便扩大了利率波动的自由性,使其对于市场资料配置及来源等信息方面的指示立竿见影。

同时可以约束通货膨胀,以至于维护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固性。

4从货币政策角度缓解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

4.1进一步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

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总规模起到了大大降低的效果,使货币流动性得到较好的控制,该制度可以说是我国货币政策中最强大的,单政策时滞性和可控性远远好过其他货币政策。

但是,倘若立足于预期目标,该制度仍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有待深入调整甚至改革,才能对抑制通货膨胀起到更加巨大的作用,乃至全面调节经济发展也是不无可能。

(1)进一步改革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

我国目前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对大型和中小金融机构依然实行区别对待政策,一般来说,小型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要相对低于大型金融机构。

其本质原因在于规模不同的金融机构在风险程度和资本是否充足等方面是有所区别的,故而不难理解差别准备金率的必然实施性,由此来推动整体金融机构系统的运行,使其得以提高,同时能够更好地降低风险。

基于在实施该制度的实际过程中所得到的评估结果,对多层次差别准备金率的利用应提上日程,面对资本充足率和不良贷款率都较低的金融机构,予以较低的存款准备金率;反之,实行高存款准备金率。

(2)调整存款准备金的利息率

中央银行之所以实行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在于利用商业银行,使其存储在央行的准备金得到提高,最终实现商业银行的货币供给量和信贷规模大幅度缩减的目的。

但是以商业银行的立场来看,这些准备金存在着利息,当商业银行留有较多的闲置资金时,可将其存入央行,通过超额准备金的形式以获得收益,该收益具有固定性和无风险性特点。

当然,这么做也存在弊端,主要体现在使货币政策的实施成本不降反升,所以,为了降低该项成本,使存款准备金率有立竿见影的实施效果,央行采取一定的准备金利息率调整手段是必然的。

(3)针对存款准备金的平均法评估方式,对其不足加以改进和完善,从而使金融机构的流动性管理更加具有灵活性,最终使得货币市场的波动性慢慢趋于缓势。

4.2扩大信贷规模,完善信贷政策

信贷政策对商业银行的信贷投放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合理的信贷政策,对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并且可以进一步地优化其结构,同时能使信贷资金和实体经济更好地进行融合,使前者更好地服务于后者,从而促使国民经济的长足发展与进步,进而使通货膨胀的发生率大大降低。

本文立足于信贷政策,有以下几点建议:

(1)面对商业银行的产品创新,必须予以全面的支持,包括业务结构的调整也务必给予大力的扶持,使银行业中间业务得以更快地发展,不可固守原有的利润增长点和模式,需要实时发现新思路新道路,从而降低商业银行对存贷利差的过度依赖。

(2)不断激励商业银行调整信贷资产的结构,中小型企业的信贷方面要得以重视并对其进行全面的支持,重视该类型企业的不断发展,使中小型企业做大做强的目标更好更快地实现。

(3)客户信用风险的评估监控尤为重要,商业银行在这方面需要格外地重视并加强,使其资产质量得到稳步地提升,同时,信贷资金何去何从这个问题也是重中之重的工作,监控力度务必到位,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也要分外注意,才能保障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4)信贷结构的优化势在必行,在促进的同时也要对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全面的支持,充分发挥信贷政策的作用,比如再贷款、再贴现和窗口指导等方面。

重视扶贫再贷款的创立,促使金融机构形成扶持小微企业、“三农”和棚改等薄弱经济的意识,使这些国民重点经济领域得以健康发展。

4.3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

在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问题上,发达国家拥有丰富的运行经验,虽说我国也运行该业务,然而由于商业银行并未进行深入的改革,本质上未发生转变,故而我国如今还没有开展这项业务的基础条件。

通过运行公开市场操作业务来治理通货,央行应立足于我国实际国庆与市场现状,对公开市场操作业务一步步进行改进和完善,使之越来越符合我国经济实情。

(1)扩展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目标

目前,我国将调节货币供应量作为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目标,调控市场不再是利用调节利率的手段来实现。

然而,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飞快发展的今天,其目标也慢慢发生了转移,变成货币市场利率。

但是我国现今的货币市场相对落后,并且一定地限制了存款利率,由此公开市场业务的利率传导目标也受到了严重的制约和发展。

(2)加强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创新

利用公开市场操作工具能够使公开市场业务的目标得以更好地实现,改进公开市场操作目标,以国债为主体,其他操作工具相互配合,大力发展适合货币政策操作的短期政府债券。

(3)建设完善货币市场体系

在我国众多的公开市场业务里,尤其深受大众喜爱的工具是国债。

货币市场体系想要趋于完善,可从下列三方面着手:

第一,首先要重视国债市场的建设,使之越来越完善,并对其结构进行一定程度地优化,加强国债的发行力度。

注重对全国库券发行制度的建立,并尽可能去完善。

此外,国债品种的多样化必须继续保持,才能更加全方位地使我国国债的规模得到更加稳定地增长,以达成快速持续发展的目标。

第二,让多个金融机构加入到国债市场中,比如央行和其他银行等。

提升央行资产,增加商业银行购买并持有的份额。

另外,把国债交易推行到场外,设置专门的交易网点,并且提高网点覆盖率,提升柜台服务质量,从而形成完善的债权市场。

第三,全面完善证券市场。

以现有的证券集中交易市场为条件,推动证券市场发展,使其实现区域化,然后在此基础上,扩大国债集中交易的影响范围,进而促使国债统一市场产生。

4.4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汇率制度

对于克鲁格曼的“三元恃论”可以这么理解,它是说在开放经济条件下,这三个目标不能同时实现,实现其中的两个已经是极限。

目前,我国的目标选择比较明确,即资本管制、汇率稳定和货币独立性,也就是说把汇率稳定升值作为先决条件,以资本管制的方式,推动货币政策走向独立,可是,目前的情况是国际资本疯狂涌入,这就致使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不能同时前进,如果维持了前者,后者的有效性就会受损。

而且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阻碍了货币的发展,让其短时间内无法走向联盟,在此种情况下,如果想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就需要采取目前来说仅有的办法,即完善汇率制度,把浮动汇率制度运用到实际中,

可是,现在我国的金融体系还存在漏洞,衍生金融市场无法有效地防范外汇风险,对于实行汇率浮动制度的相关问题无法达成意见统一,如果在此种情况下实施该制度,对市场经济会产生消极影响。

所以,我们应该把汇率浮动范围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在人民币升值这一方面,需要调整预期状态,进而朝着自由浮动汇率发展。

第一,设置汇率浮动范围,确保汇率在该范围内浮动,但是又不越过范围,这样使汇率既灵活有效,又可以避免其浮动过大,对经济造成影响。

第二,推动我国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发展,使其形成有效机制,并且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方面,形成了一定的机制,即“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从而使汇率政策变得规范透明化,市场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进而为人民币加入SDR做好准备,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成功加入SDR货币篮子。

4.5稳步推进利率的市场化

我国实施货币政策的重要传导机制就是利率渠道,长时间以来,我国一直在努力积极的改革利率市场化,从单一管制到现在的浮动管制。

我国应以促进经济平稳发展、推动市场化利率的改革为目标,来完善利率政策。

(1)有效地维持利率水平。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在这样的情况下,有效地维持利率水平意义重大。

实行有效的利率政策,全面地对资金流向进行引导,使其朝着高效经济领域前进,以此来确保经济资源得到有效利用,进而使经济效率水平上升一个层次。

(2)逐步改革完善央行的利率调控体系。

利率市场化不是意味着需要央行完全放弃对市场利率的调节和指导,相反的,央行需要改善和增加调节市场利率的传导机制,为稳定的物价和发展的经济创造出合适的货币环境。

从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调控经验来看,美国、日本、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都把利率作为货币政策调节、控制的重要目标。

(3)继续推进改革利率市场化面临的经济环境。

从宏观经济角度来看,主体经济仍以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