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煤矿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docx
《露天煤矿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露天煤矿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露天煤矿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
露天煤矿灾害预防及处理计划
第一章总则
第一节前言
为切实加强我矿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安全为天、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以及“预防为先,预防为主”的原则,提高安全事故预防能力,积极防范各类事故,降低经济损失,确保煤矿生产安全的有序进行,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第9条的规定:
煤矿企业必须编制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并根据具体情况及时修改。
结合我矿实际情况和2018年度的生产安排部署,特编制《大洼村煤矿2018年度灾害预防和处理计划》。
第二节大洼村煤矿概述
1、位置及交通
大洼村大洼村煤矿位于甘肃大洼村县东北部约60km的苦水沟煤田红山矿区长滩岘井田内。
北部和东部与宁夏回族自治区接壤,南邻黄河与甘肃省靖远县兴隆乡隔河相望,在行政区划上属白银市大洼村县大洼村管辖。
煤矿矿权面积由两块互不相连的区块构成,按矿权面积拐点编号的顺序将其划分翠
(1)、翠
(2)区块。
翠
(1)区在平面上呈—向西敞开向东收敛的封闭的“簸箕”形,面积约1.8762km2。
翠
(2)区在平面上呈—北西—南东向展布的条带状,面积约0.7263km2。
总面积约2.6025km2。
2、地形地貌
矿区地形为山岳地形,海拔+1700m~+1500m,地形崎岖复杂。
矿区北缘为中高度的红山,呈长垣状东西展布,相对高差约200m左右,成为矿区北部的天然屏障与分水岭。
沿山多有斜向或垂直向的沟谷发育,较大者为大洼村沟及苦水沟,宽约50m左右。
平时干涸无水,雨季才形成短暂洪流,最后汇入黄河。
矿区内部绝大部分为地形崎岖的低山山地,岩石裸露,少平地及耕地,仅有羊肠小道可以通行。
3、气候
本区气候特征为:
雨量稀少气温较低、常年多风蒸发量大、寒暑变化十分剧烈,属显著的大陆性气候。
根据一条山及中卫茶房庙(1956~1959)的气象资料分析如下:
本区温度年平均约9℃,全年以6~8三个月最高,约为36℃,1~2月最寒冷约-23℃,日温差约10~15℃,每年约在10月份降雪,积雪厚度一般为80~120mm,冰冻斯始于10月份,至次年三月份解冻。
本区北邻腾格里沙漠,故气候亦受沙漠影响,冬、春多暴风,最大风速19m/s,约为9~10级,一般为5~7级。
全年降雨时间多集中在六、七、八月份,全年降雨量190.3mm(58年)蒸发量3565.7mm(58年)。
4、地震及地质灾害
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井田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对应的地震基本烈度为Ⅷ度。
井田属基岩裸露区,为山岳地貌形态,在自然状态下,由于风化、雨淋、洪水等自然地质作用下,容易在陡坎、裂隙发育地段产生崩塌、滑坡、溶陷等地质灾害。
而煤层采空造成的地面形变往往会加剧这些地质灾害发生的频度和强度,影响地面生产、生活和交通设施等的安全。
5、水系河流
矿区东南部的黄河为本区域唯一地表径流。
在矿区内部则无常年地表径流,季节性河流较大者有苦水沟、大洼村沟、拉牌水沟等,皆发源于矿区北部的红山及青山一带,平时干涸无水,雨季才形成短暂洪流,自北流向东南,最后注入黄河。
河床局部泉水出露,但水量不大,如苦水沟泉,流量2.75l/s,大洼村沟泉流量1.09l/s,拉牌水沟0.45l/s,流径数十m渗入地下,区内水井极少,仅拉牌水沟泉0.45l/s,流径数十m渗入地下。
区内水井极少,仅拉牌水沟井水较大,经简易抽水最大可能涌水量为2.59l/s。
第三节目标与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整体推进”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生命至上”理念,对“三违”采取“高压严打”势态为主线,以质量标准化为基础,超前预见、标本兼治、严格管理、落实责任,实现安全生产。
(二)奋斗目标
1、杜绝死亡事故,在2017年基础上再接再砺,实现2018年“零”伤亡事故;
2、不发生重大运输事故;3、不发生大面积滑坡事故;4、不发生重大火灾事故;5、不发生其他各类重大恶性事故。
(三)组织机构及其职责
1、为了加强大成露天煤矿灾害预防及处理工作,矿成立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领导小组职责:
全面负责防灾治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布置、安排、检查,督促防灾治灾工作的落实,解决防灾治灾工作所需的人、财、物力,严格把握日常生产与防灾治灾工作的关系,制定和实施防灾治灾工作的安全措施。
3、建立防止重大事故工作秩序
①每季度由领导小组组长召开一次防止重大灾害事故专题会议,检查、布置、安排、考核阶段性工作的落实。
②每季度由领导小组组长下达重点防灾治灾工作计划。
③每10天召开一次安全生产办公会。
④建立健全各类事故(包括未遂事故)追查、分析、处理和预防制度。
⑤制定各项安全措施和落实防治灾费用。
⑥建立健全奖罚制度。
第四节危险源的分级
根据本矿的地质构成、水文、气象、煤质以及露天煤矿的特殊性等具体特点,本矿的主要危险源:
火灾、运输事故;次要危险源:
滑坡、爆破事故;一般危险源:
电气、水灾。
所以,防止各类灾害事故的发生,要以火灾和运输事故为本矿工作的首要着重点,同时切实抓好滑坡、爆破事故、电气事故、水灾和其它各类安全事故的防治工作。
第二章灾害预防与处理
第一节运输事故
一、运输事故发生的原因
露天煤矿的运输事故多为行车事故和机械设备事故。
从而引发人员伤亡事故、设备相撞事故、车撞设备事故、翻车事故等。
行车事故和机械设备事故发生的原因很多,可概括为以下4个方面:
1、驾驶员不安全行为:
(1)违章操作;驾驶员的安全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违反交通规则、矿山安全制度、操作规程和联合作业规程。
(2)疲劳开车;疲劳驾驶过程中,感知技能降低,判断能力失准,操作准确度下降。
(3)生理原因;精神分散、注意力不集中,视、听、触觉器官出现临时性障碍,酒后或疲劳时头脑不清,反映迟钝,感知判断有误。
(4)操作技术差;由于操作技术不精,对变化了的环境和道路不熟,造成感觉思维、应变能力较差。
遇到紧急情况往往惊慌失措,操作失误。
2、环境和作业条件:
(1)矿山道路、采场道路和排土场道路路况不好,洒水不及时,尘土飞扬,影响视力。
(2)采场平盘坡顶线边缘未设置移动的明显标志和安全挡墙。
(3)排土场随机性延伸的安全墙及反坡做的不符合要求或者漏做。
(4)恶劣的气候。
如雨天、雾天、雪天、风沙、严寒酷暑等天气影响行车安全。
3、车辆的不安全状况:
(1)车辆操作人员安全技术状况差,超载、超速行驶。
(2)车辆检查保养不够,转向和制动系统带病作业。
(3)安全性能、效能差。
4、安全管理:
(1)设备维修技术能力差。
(2)事故预防制度预防不健全,违章处罚落实不力、管理人员责任心差、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事故隐患排查、整改落实不到位、“三违”现象得不到根除。
(3)安全制度执行不力、安全教育等不能很好的执行。
二、运输事故的预防措施
1、严禁无证驾驶,驾驶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严禁酒后上岗。
2、落实好“班前教育、班中检查、班后讲评”制度,作业前必须检查运输道路并降尘。
3、车辆工作前,检查好车辆的主要部位,杜绝机械设备带故障运行,危险路口要设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杜绝超速行驶。
4、车辆在采区及矿内道路行驶应保持一定的距离,遵守限速、限距规定;临时道路、变道、采场、排土场及采场出入沟不得超过10公里/小时;固定道路行驶不得超过30公里/小时,车距应保持在30m;雨、雪天路面打滑时前后车距不得小于50m,严禁超车和超速行驶。
5、在运行同向汽车不准超车。
在急转弯、陡坡、危险地段应限速行驶,限速5km/h。
6、采场运输道路的路堤必须修筑高度不低于轮胎直径的2/5,顶宽不小于1m的安全护堤。
7、采煤作业面设置机械临时停放点,所有无作业任务的或待检查保养的机械一律停放在临时停放点。
8、汽车在运行中必须避让正在作业的养路设备和人员,不得急转弯、急刹车,不得拖挂其他车辆,必须拖挂时,应采取安全措施,并设专人指挥。
9、夜间在运输道路上因故障停车时,车前后应设置醒目的标志,并在车体前后采取防护措施。
10、故障车修理时,修理人员必须经现场负责人同意,方可进入采区,并遵守矿里的各项规章制度,车斗举升检查时,必须采用加垫或按安全设施固定厢斗,严禁利用举升缸支撑作业,需卸载时,必须经现场管理人员的同意,卸到指定地点。
11、冬季道路防滑安全措施:
(1)规范采场内的水沟,不允许出现大面积积水。
(2)现场管理人员要经常巡视道路,发现问题随时处理。
(3)如果路面结冰,应派装载机铲除冰层,若不能彻底清除,应在其上洒干沙防滑。
(4)新修道路应按规定的坡度最大不高于8%、转弯半径修设最低不得少于10米,并设人行道。
(5)生产人员出入采坑,必须走人行道。
(6)洒水车洒水时,使路面保持适中的湿度,不得使路面有冻层。
(7)道路上的落石、落煤及大块物料等杂物必须及时清理。
(8)下雪后必须及时清理道路积雪。
12、排土指挥人员负责排土场区域的安全管理,严禁非作业车辆和非作业人员进入排土作业区域。
13、指挥人员应在驾驶员一侧,并与车保持3~5米的安全距离,严禁在车尾指挥。
14、在同一位置排土时,下一辆汽车须在排土点20m外的地点待卸,等前一两车驶出排土工作位置后,方可进入。
15、汽车运输排土场及排弃作业,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1)排土场卸载区,必须有连续的安全挡墙,其高度不得低于后轮胎直径的2/5,底宽不小于轮胎直径的1.25倍。
(2)排土工作面向坡顶线方向必须有3%~5%的反坡。
(3)必须按规定地点顺序排弃土岩,在同一地段进行卸车和推土作业时,设备之间必须保持不低于30米的安全距离。
(4)卸土时,汽车应垂直排土工作线,慢慢驶入,后轮紧靠安全墙起斗卸载。
严禁高速冲撞安全墙。
(5)推土时,严禁装载机沿平行坡顶线方向推土。
三、运输事故的处理措施
1、现场安全员、调度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巡检力度,发现运输时,及时通知矿区领导并提醒过往车辆注意并立即采取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2、出现运输事故时,根据运输事故的性质、大小,现场管理人员采取相应的应急处置措施:
1)通知矿区领导并讲明事故时间、地点、性质、大小等。
2)及时将受伤人员送往安全区域或医院。
3)梳理交通,将受损车辆移动到安全区域。
4)事故车辆发生火灾时,及时就地组织人员、设备用车载灭火器或沙土灭火并及时呼叫水车到现场。
第二节火灾事故
一、火灾事故发生的原因
1、本矿区的原煤生产及土方剥离工程中使用爆破工艺,对煤坑的边墙煤帮产生一定的松动,进入空气后,容易发生边墙煤层自燃现象;另外爆破作业后,大量的空气进入容易发生煤层自燃现象。
2、由于操作人员违章进行电、氧焊;在禁止明火区违章点火;机械设备未及时清理、爆破明火等等二、可能发生的事故的场所
根据造成火灾的原因不同,火灾事故可分为:
内因火灾和外因火灾两种。
(一)、内因火灾事故一般发生的场所
1、采场煤层自燃。
2、排土场浮煤自燃。
3、生产系统落地煤自燃。
4、松散煤堆、煤屑自燃。
煤的自燃,不仅浪费了大量的煤炭资源,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煤炭燃烧后,还会引起排土场塌陷、滑坡。
煤炭自燃后,还会产生有害气体,引发火灾。
(二)、外因火灾事故一般发生在以下场所1、采场、煤场火灾。
2、机修车间火灾。
3、火工品存储点。
4、机械设备燃烧。
三、火灾事故的预防措施
(一)、内因火灾
1、到界煤邦采用预裂爆破,用挖掘机将松动的煤层及浮煤清理干净。
2、严格控制煤层爆破量,所爆破的煤量不得超过七天的生产量。
3、采场采装工作面应将坡面松动的煤层及平盘上浮煤清理干净。
4、排土场倾倒的煤矸石及时用沙土覆盖。
5、煤场生产系统落地煤应在15天之内销售出去或进行碾压。
6、运煤道路及煤场每天进行浮煤的清理及洒水降温、降尘工作。
7、掌握自然发火预兆,及时进行发火预测预报,把自然发火消灭在“萌芽”阶段。
8、采场内设有5吨的储水罐,保证24小时备满水。
9、矿区有水泵两台,消防水管100m,消防车一辆,水车一辆。
(二)、外因火灾
1、在煤场、采场、火工品库等所有防火区必须设“严禁烟火”警示标志,进入防火区的人员一律不得携带烟火。
2、材料库房、修理间、大型机械设备、档案室及人员密集的场所必须备有足够的消防灭火器材、标明“安全出口”,确保灭火器材能够及时发挥作用。
3、进行电、氧焊时必须遵守按如下规定:
1)、煤场、采场从事电(氧)焊作业必须提前申请,经安全技术科批准并指定人员后方可工作。
2)、在焊接工作场所内不准存放煤油、汽油或其它易燃易爆品。
操作工要穿绝缘胶鞋,戴绝缘手套和防护罩,在清除溶渣铁锈时要戴眼镜;
3)、下雨天气,不得在露天场所进行电(氧)焊作业。
严禁光脚、湿衣服、湿鞋或穿短裤进行工作。
4)、风力超过5级以上,严禁野外动用电焊(氧)作业。
5)、工作地点配备两台完好的灭火器,施工人员需熟练掌握灭火器的使用方法。
6)、电焊钳用完后不准任意乱丢,应放在安全地点,下班时,必须消除一切火种,切断电焊机的电源。
7)、从事电氧焊工作地点事先进行洒水。
8)、清理工作地点下方10米范围之内浮煤、杂物、积煤、可燃物和易燃易爆物品。
若无法移除则应使用防火板、铁皮等隔绝浮煤并用水浇湿、浇透。
9)、电(氧)焊作业完成后,必须及时洒水降温,消灭明火。
10)、洒水降温后必须至少等待1小时,由现场监督员检查确认无问题后,方可进行其他作业。
4、机械设备每天及时进行清理,清除机械设备上的浮煤。
5、所有设备操作人员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进行操作,每台设备必须配有干粉灭火器,并定期检查。
6、露天爆破作业,必须遵守国家颁布的《爆破安全规程》和本矿《安全爆破操作规程》的有关规定。
7、在爆破区域内放置和操作爆破材料过程中,20m以内不得有明火并严禁吸烟,10m内不得有与工作无关得人员逗留。
8、炮眼充填物使用粘性沙土并达到爆破说明要求的长度。
9、爆破前必须在爆破区域内洒水。
四、火灾事故的处理
1、现场安全员、调度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中,加强巡检力度,发现火灾隐患时,及时通知矿区领导。
2、煤场发现火灾时,根据火灾区域的大小,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区域较大时,根据矿区领导的指示,组织装载机、车辆将有火灾隐患的煤清理集中堆放在排土场,并用黄土将其掩埋;区域较小时,可通知矿区领导,并同时请求矿区消防车进行灭火、降温处理。
2、煤场发现火灾时,作业时要注意火势的发展,掩埋后要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防止人员、设备靠近。
3、采坑内边帮发现火灾时,及时通知矿区领导,并及时组织挖掘机、装载机、车辆集结于火灾隐患现场,听候矿区领导的调遣,矿区领导到达现场后,应根据火灾的具体情况组织挖掘机将火灾隐患区域的浮煤进行清理,指挥装载机、汽车进行拉运,并集中将其运至排土场进行掩埋。
4、采坑内发现火灾区域较小时,可通知矿区领导,并同时请求矿区消防车进行灭火、降温处理。
将火灾隐患区域的浮煤进行清理并集中将其运至排土场进行掩埋。
5、火灾隐患清除后,矿区组织相关人员对清理现场进行监控,防止再次发生火灾。
6、机械设备发现火灾时:
1)、现场人员应第一时间用设备上的灭火器、沙土及时进行扑灭。
同时通知矿区领导及设备主管人员。
2)、机械设备火灾较大时,立即请求救火车到现场用水扑灭火灾。
3)、火灾隐患消除后,矿区组织相关人员对清理现场进行监控,防止再次发生火灾。
7、炸火工品库发生火灾时:
1)、爆炸物品发生火灾事故后,事故现场人员必须沉着冷静组织人员隔离火源,首先将雷管远离火源、防止燃烧爆炸,同时,将未产生火源的炸药转移。
2)、炸药发生火灾后,如果确认里面已装有雷管或导爆索时,应立即将所有人员撤离规定的安全距离。
3、)发生轻微一般性火灾的,应先将产生火源的部分转移,及时清理火源,防止大面积火焰漫延。
第三节穿孔爆破事故
一、穿孔爆破事故发生的原因
1、充填不当造成哑炮、不及时排除因生产机械触爆发生事故。
2、爆破参数不当产生较大伞岩,危及设备和作业人员。
3、雷管、炸药的运输、炮孔装药违反规程引起爆炸。
4、爆破时未设警戒或警戒安全距离不够,造成爆区内发生设备或人员伤亡事故。
5、二次爆破时发生事故。
6、药量充填不实引起火灾、飞石伤人事故;7、穿孔设备在采场行走时滑落事故
二、穿孔爆破事故预防措施
1、孔钻作业和行走时必须距台阶边缘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表格所规定),防止受振动发生塌方事故,机械作业时无关人员不得靠近潜孔钻长时间逗留,滑架下严禁站人。
台阶高度/米安全距离/米<41-24---102-⒉5>10⒉5-⒊5
2、远距离移动潜孔钻必须落下滑架,在坡度较大的作业面作业时应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3、严格执行爆破作业规程、放炮时作业场地所有人员必须撤离爆破区(放炮工除外),深孔一吨以上爆破时必须时有专人指挥,布署警戒哨、并鸣放炮信号,防止发生飞石砸伤人员、车辆事故。
4、深孔爆破填药人数不得过多,杜绝闲杂人员进入炮区。
5、深孔爆破装药前必须将所有机械撤到安全距离(其安全距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568条);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撤到指定的安全地点、清点人数后和放炮工联系,在确保无任何安全隐患的前提下引爆,机械设备机棚、底盘下面不得任何人躲炮,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6、炮区必须设警戒旗,无关人员不得进入炮区。
爆破区域200m内严禁烟火,100m以内禁止工作人员进入及机械作业。
7、安全警戒距离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深孔松动爆破:
距爆破区边缘不得小于200m。
②、浅孔爆破:
距爆破区边缘不得小于300m。
8、深孔爆破引爆工作必须有两个人爆破工在场,以防发生其它事故,引爆前要先选择好安全躲炮的地点。
9、爆破后15分钟进入炮区检查爆破情况,发现瞎炮及时按哑炮处理办法进行处理。
当班处理不了的通知安全科予以处理。
10、发生拒爆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并必须遵守下列规定:
①、在专人监视下检查,并在危险区设警戒,无关人员不得在警戒区作业。
②、因地面网络连接错误或地面网络断爆出现拒爆,可再次连线起爆。
③、如炮孔内为非防水炸药,可向孔内贮水浸泡炸药,使其失效。
浅孔拒爆可用风和水将炸药清除,重新装药爆破。
④、严禁穿孔机在原孔位置穿孔,应在距炮孔0.5~1.0m处重新穿孔装药爆破,孔深与原孔相等。
⑤、如不能立即处理,应报告调度室,并设置拒爆警戒标志。
派专人指挥挖掘机挖掘。
11、尽量避免裸露爆破及二次爆破。
12、要确保二次爆破安全,各作业采区为确保安全,必须组织有一定排险经验、身体素质好、思想较稳定的排险队员,系安全带对所有需要二次爆破穿孔的工作面进行排险。
13、爆破作业应在白天进行,严禁在雷雨天进行爆破作业;风力超过3级以上时,禁止爆破作业。
三、穿孔爆破事故处理
1、立即疏散现场人员。
2、通知矿区领导并讲明事故时间、地点、性质、大小等。
3、及时将受伤人员送往安全区域或医院。
4、若爆破事故引发火灾应按火灾事故进行处理。
第四节机电事故
一、机电事故发生的原因
1、卸料筛分系统工作面电缆漏电,绝缘手套、绝缘鞋不符合要求,从而造成人员触电事故。
2、供电线路短路,引发火灾事故。
3、设备保护系统不符合要求,易发生触电事故。
4、操作人员未按照规定和操作程序进行操作,误操作(停错电,送错电)后,容易发生人身触电伤亡事故。
5、操作人员在检修或搬迁电气设备(包括电缆和电线)之前,没有按照规定和操作程序首先切断电源,并用与电源电压相适应的验电笔检验。
而是带电检修和搬迁电气设备(包括电缆和电线)等,易发生人身触电伤亡事故。
6、操作人员或其他人员触及未放电的高压电缆等,易发生人身触电伤亡事故。
二、机电事故预防措施
1、过路电缆线的淹埋深度不少于50公分,杜绝一切车辆碾压电缆线,拖拉电缆,爆破时将电缆线摆放在不被飞石砸伤的安全地带(电器设备、电缆线距爆破安全距离不少于50米)。
2、电器操作手要按规定及时配发劳动保护用品(绝缘手套、绝缘鞋)等绝缘用品,保护用品要确保无损,拉电缆线的所有人员必须戴好绝缘手套,以防发生触电事故。
3、各用电单位必须遵守“停送电制度”,在日常作业中必须严格执行,有专人指挥、相互联系,确保用电安全。
4、配电柜要保持清洁、无粉尘,各类开关保险丝必须符合要求,电气设备挂有警示牌、机电负责人。
5、机械设备运转中不得检查、紧固、注油等工作。
6、检修修理时师傅必须在场,徒弟不得独立操作。
7、高空作业(2米以上)必须系安全带,采取安全防护措施。
三、机电事故处理
1、发生触电事故时,立即切断电源。
2、通知矿区领导并讲明事故时间、地点、性质、大小等。
3、及时将受伤人员送往安全区域或医院。
4、若机电事故引发火灾时首先要切断供往灾区及威胁区的电源后,才能用灭火器、水、砂等消防器材进行灭火。
第五节水灾事故
根据本矿的地形地貌构成、水文、气象等条件可知矿区的水文地质属于简单类型,矿区无常年地表水流或水体,地下水匮乏,地下水位低。
故不考虑地下水的危害。
本矿局部水灾主要是大气降水或融雪后从采场西北端丘陵带涌入采场造成冲毁边邦造成滑坡、堵塞道路、水淹设备等。
一、水灾事故发生的原因
1、采场防洪堤坝、防洪沟渠未按要求修筑。
2、采场防洪堤坝、防洪沟渠未按要求及时地进行修补、清理等。
二、水灾事故预防措施
1、应根据实际的天气情况采取预防措施,矿区在春季或夏季雷雨天气时,要组织有关人员对天气情况进行分析,发现有水灾隐患时,提前检查防洪堤坝、防洪沟渠的情况,并及时地进行修补、清理工作。
,
2、对低于当地洪水位的建筑、采坑必须按规定采取修筑提坝、沟渠、疏通水沟等防洪措施。
3、地表及边坡上的防排水设施,应避开有滑坡的地段,排水沟应经常检查、清淤,不应渗漏,但采场内有滑坡区时应在滑坡区周围设截水沟,当水沟经过有变形裂缝的地段时,应采取防渗措施。
4、组织专人对防洪堤坝进行24小时监控,发现问题,立即向矿区汇报。
5、组织人员进行24小时值班,以备随时进行防洪作业。
6、对煤坑内的积水深度进行24小时监控,并做好记录,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矿区领导汇报。
三、水灾事故的处理
1、撤出水灾区及所有受水患威胁的所有人员,采场所有人员向高处撤退,迅速向安全地点转移并到地面。
2、通知矿区领导并讲明事故时间、地点、性质、大小等。
3、及时将受伤人员送往安全区域或医院。
4、迅速开启采坑底排水设备进行排水,现有排水设备能力不足时,应立即增设水泵和排水管路。
5、若水灾事故引发滑坡应按滑坡事故进行处理。
第六节滑坡事故
一、滑坡事故的原因
根据本矿区的地质构造、气象、采场的开拓等条件可知矿区的岩层均为近水平层状沉积层,故发生滑坡事故主要是:
1、爆破振动造成边邦滑坡,砸坏机械设备。
2、洪水冲击造成边邦滑坡,运输车辆滚落。
二、滑坡事故的预防措施
1、做好工程水文地质勘查、测绘工作和边坡稳定性评价,对不稳定区域可用描杆防护。
2、建立永久观察点,定期观察。
在采场南邦、东邦、西邦设有6个点,遇爆破、暴雨时定期观察、记录并存档。
3、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按设计要求保留平盘宽度:
工作帮最小平盘宽度为30米;端帮、保安平台宽度为10米;运输平台宽度为30米。
4、加强地表水的疏干,特别在雨季严格控制地表水流入坑下,对于各平盘雨后存有的积水,及时安排设备放水至采区最低点,在由明排水泵将积水排出坑外。
5、在日常爆破过程中,对于风化比较严重的区段不采用大药量爆破。
在采场已达最终开采境界处爆破时,采用预裂爆破、缓冲爆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