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哲学线下作业.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96132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1.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哲学线下作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教育哲学线下作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教育哲学线下作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教育哲学线下作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教育哲学线下作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哲学线下作业.docx

《教育哲学线下作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哲学线下作业.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哲学线下作业.docx

教育哲学线下作业

《教育哲学》线下作业

一.名词解释

1.教育目的

解题要点:

广义的教育目的:

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么样的结果。

狭义的教育目的:

是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

2.道德的阶级性

解题要点:

指阶级社会的各种道德都是为特定的阶级的利益服务的,因而都具有特定的阶级属性,具有特定的阶级特征。

在阶级社会道德具有阶级性,这是马克思主义道德学说中的一条基本理论。

3.教学的意向性

解题要点:

教学的意向性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形式的方面,一是实质的方面。

就前者而言,教学的意向性是“引起或指导学生的学习行为”;就后者而言,教学的意向性是指“达成一定的发展目标”,如某种态度、知识、技能、信念等。

综合起来,教学的意向性是指“意在引起学生的学习行为以达到某种特定的发展目标”。

4.民主信念 

解题要点:

民主信念即指民主公民对于民主制度的一种深信不疑的思想或精神状态。

它由认知和情感两部分合成,并通过实践而加以升华。

民主信念是从事民主实践强大的精神动力和不竭的心理资源。

5.人生的境界

解题要点:

有两层涵义:

一层是指“人的内在精神修养所达到的水平或境界”,或人性所能达到的高度;另一层是指人生活于其中的“心境”或“意义领域”。

6.教学自由

解题要点:

教学自由不仅意味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享有的一系列权利,而且还指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所追求的一种自主思想或行为状态,同时也是他们自觉应用教学规律开展教学活动的状态或结果。

7.教学的伦理性

解题要点:

教学的伦理性是指,不管是教学的意向,还是师生双边互动的形式或教学的具体内容,都必须符合一定文化体系中伦理规范的要求,采取一种学生在道德上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进行。

8.规范教育哲学

解题要点:

规范教育哲学是对英国20世纪40年代之前教育哲学研究的主要特征的概括。

规范教育哲学侧重于理解与论证教育过程所要达到的目的及遵循的原则,并就应该采取的方法提出建议。

这一时期的教育哲学研究还只是一些哲学家们的“业余”爱好,研究往往缺乏系统性,缺乏教育生活经验的证据。

 

9.民主教育

解题要点:

民主教育是这样一种政治教育,它向人们特别是青少年一代传播民主理想,培养他们健全的民主意识和态度,帮助他们掌握合理的民主知识结构,引导他们在民主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民主生活能力,并树立某种程度的民主信念,以最终促使他们成为合格的民主公民。

 

10.教育哲学的批判性

解题要点:

教育哲学的批判性是指:

第一,使教育生活中原有潜在的知识基础、价值观念“显现”、“清晰”、“系统”起来。

第二,对教育生活中原有的知识基础和价值观念进行分析。

第三,对教育生活中原有的知识基础和价值观念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的适应性进行评判。

第四,对不同教育哲学流派进行解读,开辟教育哲学思考和发展的新空间。

11.“制造人”

解题要点:

制造人形象的主要特征是:

人是劳动或制造的动物;人从其天性上说是喜欢制造或劳动的,制造或劳动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人对制造或劳动的厌恶、懈怠和反感以及人在劳动过程中“类本性”和“主体性”的丧失,主要是异化劳动的结果。

12.自由教育

解题要点:

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在古希腊时代,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自由教育的思想。

自由教育是指“自由人”的教育,即适合于“自由人”兴趣、需要和职责的教育,因此是“精英教育”而非“大众教育”,是一般“博雅教育”,而非“职业教育”。

13.理性

解题要点:

前一种释义将“理性”看成是一种“思维类型”,与“想象思维”、“直觉思维”等相对而言,是借助于“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而进行的一种思维活动。

后一种释义则将理性看成是人类的一种比较“高级的”认识能力,与“感性”或“感性认识”相对而言。

14.因材施教

解题要点:

就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情况给予学生的差别教育,是教育教学中的重要原则。

15.教学

解题要点:

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组织的或教师指导学生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而获得全面发展的过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16.教学原则

解题要点:

人们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遵循教学规律而制度的对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知道教学活动的一般原理。

17.教育

解题要点:

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18.教育哲学的实践性

解题要点:

教育哲学的实践性是教育哲学首要的特征。

教育哲学的实践性主要是指教育哲学在其性质上是一门“实践哲学”。

实践哲学有狭义与广义两种理解。

前者就是“伦理学”。

后者指人们从事具有历史性的社会活动的哲学。

任何一门学科,思想的反思只是前人思想的继续,生活的反思、实践的批判才能开启人类知识和生活的新篇章。

二.辨析题

1.动物界也存在与人类本质上相同的教育现象。

解题要点:

这是生物起源论的观点,把人类教育等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传递经验的形式。

2.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解题要点:

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包括遗传、教育、环境和个体的能动性,其中遗传为人的身体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的可能性,环境则将这种可能性变成现实,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的身心发展的决定因素。

3.教学过程就是指上课。

解题要点:

上课只是教学工作的一个基础环节,而且是中心环节,但教学除上课外,还包括备课,布置和批改作业以及辅导等其他环节。

4.21世纪的教育哲学研究所有的教育问题,可以以任何一个真实的具体的教育问题为起点。

解题要点:

这一说法是正确的,20世纪的教育哲学认为它研究的是教育的根本问题或一般问题,但实际的教育生活当中,根本就没有什么根本问题或一般问题,有的只是各种具体的教育问题的纠结,彼此之间可能存在各种的关系,唯一不存在的就是彼此之间的等级关系

5.知识是“价值中立”和“文化无涉”的,知识无国界

解题要点:

这一说法不准确。

知识的性质不可避免地受到其所在的文化传统和文化模式的制约,与一定文化体系中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语言符号乃至人生信仰都不可分割。

因此,知识具有文化性、境遇性和价值性,而非价值中立、文化无涉,在一定意义上讲,知识也非无国界。

6.师生关系有必要从“功能性”关系深入到“存在性”关系。

解题要点:

正确,所谓存在关系指师生之间的关系首要的不是“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而是“作为教师的人”和“作为学生的人”之间的关系,在存在性关系中,师生之间的共性就凸现了出来,面临着共同的存在问题,在这个关系层次上,师生之间需要的是真诚的交流、深刻的反省和积极的对话。

7.现代的师生关系基本上是一种“功能性的关系”

解题要点:

这一说法基本符合实际。

也就是说,这种师生关系是为了满足某种外在个体或社会的功能性目的而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与学生不是以完整的人的存在方式出现的,而是以各自所扮演的“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面貌出现的,教师和学生真实的自我深深地埋藏在这种角色互动的表面之下,彼此之间缺乏一种本源性的真诚和信任,也根本不把对方作为存在意义上的“人”来看待。

这种师生关系导致整个教育生活过于注重“才”的培养和选拔,而忽略“人”或“人性”的尊重和教化。

三.简答题

1.教育为什么需要哲学?

解题要点:

1.具体的教育活动的目的和观念需要哲学。

2.总体的教育政策和管理活动需要哲学。

3.教育理论研究需要哲学。

2.为什么说“一般哲学的不充分性反证了教育哲学存在的必要性”?

解题要点:

1.一般哲学家对教育思考和论述的不充分、不系统、不具体;2.一般哲学的演绎论证脱离教育生活中的现实问题;3.一般哲学的观点和立场分歧使之难以整合对教育的影响和意义;4.现代学科制度制约了一般哲学对教育的研究;5.一般哲学对教育其他学科的影响缺乏系统性、自觉性和反思批判性,不能取代教育哲学的研究。

3.20世纪末,哲学的观念已经远不同于20世纪之前的哲学观念,在许多方面发生了堪称革命性的变革,包括哪几个方面?

解题要点:

1.从“大写的哲学”到“小写的哲学”;2.从“贵族的哲学”到“贫民的哲学”;3.从“认识的哲学”到“存在的哲学”;4.从“规范的哲学”到“解放的哲学”;5.从“抽象的哲学”到“具体的哲学”

4.从新的后现代哲学立场来看,当前和未来教育哲学的研究更应该强调哪几点?

解题要点:

1.教育哲学的实践性;2.教育哲学的反思性;3.教育哲学的批判性;4.教育哲学的价值性

5.教育哲学不能长期地处于价值危机之中,重估教育哲学的价值就是要对教育哲学的价值进行新的认识和评价,,具体包括哪些途径?

解题要点:

1.帮助教育者思想的成熟,增进教育者的理性;2.引导教育者反思自己的教育生活;3.检验和引导公众的教育对象;4.对教育政策进行合理的分析;5.促使教育学者对教育知识的批判与反思;6.为多学科知识的交流和对话提供一个思想平台

6.教育哲学的研究室充满责任和理智挑战的,一个人要想真正地学好教育哲学,从事教育哲学的研究,要做到哪几点?

解题要点:

1.对社会和人生问题高度关注;2.不断挖掘教育生活的经验;3.不断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4.努力学习教育哲学名著;5.从事教育哲学的研究

7.教育是人与人之间进行的精神交流和对话,因此,人的知识是教育知识中最重要的知识,那么“人作为人的存在”具有哪些特征呢?

解题要点:

1.存在的绝对性;2.存在的意向性;3.存在的文化性;4.存在的时间性;5.存在的语言性;6.存在的独特性

8.任何教育改革的深化以及教育知识的创新都可以从对历史上或现实中教育知识中所蕴涵的“人的形象”的反思与重塑开始,那么,教育知识传统中人的形象都有哪些?

解题要点:

1.“宗教人”的形象;2.“自然人”的形象;3.“理性人”的形象;4.“社会人”的形象

9.如何从“游戏人”的角度理解教育?

解题要点:

教育究其实质只不过是人类多种游戏中的一种,参与教育游戏,享受教育游戏所给予的愉悦,是人类参与教育活动的另一种“目的”;以人的培养为己任的教育应该充分展现其“游戏性”,使师生的整个身心经常处于一种游戏状态;师生之间应该是一种游戏者与游戏者的平等关系;教育的目的是要帮助人们理解其游戏本性,促使他们形成“公平游戏”的责任意识和能力。

10.教育能为人生境界的提升做些什么?

解题要点:

1.指出人生境界的问题;2.传播人生境界的学说;3.讨论人生境界的意义;4.启发人生境界的反思;5.介绍伟大人物的榜样;6.培植实现人生至境追求的信念;7.以教师的境界来提升学生的境界

11.知识与人生的关系,不完全是“工具-目的”维度上的关系,还有其他维度上的关系,知识与人生之间的关系包括哪几个方面?

解题要点:

1.人在其本质上是乐于求知的;2.人生是由知识建构的;3.知识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智力工具;4.知识对于人类而言是一柄双刃剑

12.简述什么是经验主义知识观?

解题要点:

1.知识是一套系统的经验;2.知识是一种被社会选择或组织化了的经验,而不是纯粹的个体的精神产品;3.知识是一种可以在主体间进行传播的经验;4.知识是一种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行动效率、更好达成行动目的的经验。

 

13.简述自然知识的基本特征?

解题要点:

1.就知识与对象的关系而言,“自然知识”是一种“描述性的知识”,旨在通过一定的概念符号和数量关系反映不同层次自然界所存在的一些“事实”和“事件”;2.就知识的发展方式而言,“自然知识”的发展方式是“直线性”的;3.就知识的适用范围而言,“自然知识”具有一定程度的“普适性”;4.就知识的检验或辩护而言,“自然知识”诉诸于“经验”和“逻辑”的“证实”、“证伪”或“证明”

14.简述社会知识的基本特征?

解题要点:

1.就知识与对象的关系而言,“社会知识”是一种“规范性的知识”或“策略性的知识”;2.从知识的发展方式来看,“社会知识”的发展方式是“阶段性”的;3.就知识的适用范围而言,“社会知识”具有鲜明的“文化性”;4.就知识的辩护方式而言,“社会知识”诉诸于某一具体社会实践效果的“证实”

15.简述人文知识的基本特征?

解题要点:

1.从认识与对象的关系上看,“人文知识”是一种“反思性知识”,旨在通过认识者个体对于历史上所亲历的价值实践的总体反思呈现出认识者个体对于人生意义的体验;2.就知识的增长方式而言,“人文知识”的增长方式则是“螺旋性”的;3.就知识的适用范围而言,“人文知识”则具有超越文化限制的“个体性”;4.就知识的检验或辩护而言,“人文知识”则诉诸于个人生活世界的“证实”

16.为什么说人的理性是需要训练的?

解题要点:

1.个体早期的理性之光是比较弱的,只有经过连续的和严格的训练,才能够由弱变强;2.无论是工具理性还是价值理性,作为一种借助于概念进行的推理或认识活动,其能力的大小必然地狱主体对于概念系统的掌握程度、推理规则的熟悉程度以及推理经验的多寡有着密切的联系。

3.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人的理性是会丧失掉的。

17.“教学”概念尽管有着不同的起源和不同的定义方式,但是,“教学”之为“教学”有一些共同的关键特征,这些关键特征是什么?

解题要点:

1.“教学”的“意向性”;2.“教学”的“双边性”;3.“教学”的“中介性”;4.“教学”的“伦理性”;

18.一般而言,师生双方对彼此的认识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解题要点:

1.常识性阶段;2.感性阶段;3.理性阶段

19.当代的教育哲学必须引导人们深刻地认识自由的价值和自由对于人生的不可替代性,那么怎样理解自由与人生的关系?

解题要点:

1.自由是人的类本性;2.自由是智慧之门;3.自由是德性的基础;4.自由是一种基本价值

20.自由教育的精神是对自由教育内涵的进一步系统阐述,是自由教育实践的灵魂和统帅,自由教育的精神包括哪几个方面?

解题要点:

1.首先,自由教育具有人道主义精神;2.其次,自由教育具有民主主义精神;3.再次,自由教育具有理性主义精神

21.人类社会为什么需要学术自由,即学术自由的必要性是什么?

解题要点:

1.首先是来自学术进步的需要;2.其次是发挥学术社会功能的重要条件;3.最后是言论自由在科学研究活动中的具体体现

22.教学自由的必要性是什么?

解题要点:

1.首先,其存在的必要性就在于教学活动本身的要求,是教学活动在逻辑上和实践上之所以能够成立或发生的必要条件;2.其次,其存在的必要性在于它是教师真正成为教学主体的必要条件;3.再次,其存在的必要性与教学活动本身复杂性密不可分;4.最后,其存在的必要性还与教师所担负的教学伦理或责任有关

23.学习自由的必要性是什么?

解题要点:

1.首先,学习自由是学习活动本身的必然要求;2.其次,学习自由是学习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3.再次,学习自由有助于学生的最大发展;4.最后,学习自由有利于整个社会与人类从学习活动中获得最大利益

24.学习自由是什么?

并简要回答学生学习自由的限度。

 

解题要点:

1.学习自由:

就是人类的自由精神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体现,是一种在教师帮助下自愿、自觉和自我指导的学习状态或权利。

2.学习自由的限度:

首先,学习自由需要教师的指导;其次,学习自由受到儿童已有认识水平的限制;最后,学习自由还要受到学习纪律的限制。

25.民主对于个人的价值是什么?

解题要点:

1.民主是自由的保障;2.民主是德性的基础;3.民主尊重个性的多样性;4.民主有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26.民主对于社会的价值是什么?

解题要点:

1.民主有助于遏制绝对权力;2.民主有助于社会政治的稳定;3.民主有助于增强社会凝聚力;4.民主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实现社会公正

27.民主需要教育的原因是什么?

解题要点:

1.民主的生而无知;2.民主的多样性;3.民主的局限性;4.民主实践的复杂性

28.民主作为人类的一项政治制度设计,是有着它的针对性的,因而不是万能的,而是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的,这种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解题要点:

1.民主自身设计的局限性;2.民主制度实施过程中人的素质局限性;3.民主制度应用范围的局限性

29.具备什么样的素质结构才能有资格成为一个合格的民主公民?

解题要点:

1.民主意识;2.民主态度;3.民主知识;4.民主能力;5.民主信念

30.简述一个人从事民主实践的能力包括什么?

解题要点:

1.表达能力;2.沟通能力;3.协商能力;4.辩护能力

31.简述教育民主化的原则包括什么?

解题要点:

1.平等原则;2.参与原则;3.自主原则;4.宽容原则

32.简述公正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是什么?

解题要点:

1.公正是社会稳定的基石;2.公正是社会和谐的机制;3.公正是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33.简述公正为什么需要教育?

解题要点:

1.公正作为一种政治价值观需要教育;2.公正作为一种个人德性需要教育;3.公正作为一种主观价值评价需要教育;

34.简述教育公正的主要类型及划分依据?

解题要点:

1.根据政府在教育公共资源供给或配置过程中所坚持的“应得”标准和所意图实现的“相称”关系不同,可以将教育公正划分为“权利公正”、“能力公正”、“需求公正”;2.根据教育公正所意图调节的公共教育资源供给或配置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将教育公正划分为“起点公正”、“过程公正”与“结果公正”;3.根据教育公正实践的过程,可以将教育公正划分为“原则公正”、“程序公正”与“实质公正”

35.简述影响教育公正的主要因素?

解题要点:

1.受到政府的政治意愿以及社会生产力发展状况影响;2.受到该社会受教育人口的数量以及人们的教育需求水平限制,并从而受到社会文化传统的制约;3.教育实践者的公正德性也影响到教育公正的具体实现

36.简述教育公正实现的基本原则?

解题要点:

1.平等原则;2.差别原则;3.程序优先原则;4.满足多样性的原则

37.简述教育公正实现的基本途径。

 

解题要点:

教育公正实现有两个基本途径,一是促进教育市场化,另一个是加强政府干预。

前者强调政府在促进教育公正过程中要放松管制,给予学校以更大的自主权,突出学校特色和竞争意识;后者强调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通过法律和行政措施,有力改变公共教育资源的配置方式,并防止市场行为对于教育均衡发展的“干扰”。

 

一.论述题

1.论述哲学与教育哲学的关系?

 

解题要点:

1.从教育哲学所处的地位来看,它是介于哲学与教育实践活动之间的一门理论学科。

2.从教育哲学与一般哲学的区别和联系上看,教育哲学是哲学的应用学科。

3.从教育哲学与其他哲学分支学科的地位比较来看,教育哲学是地地道道的实践哲学。

教育哲学与教育科学的关系:

 

2.论述哲学与教育科学的关系?

 

解题要点:

1.联系:

总体上科学的发展丰富着哲学,哲学又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思着科学,指导着科学的发展。

2.区别:

第一,从研究对象看;第二,从研究方法看;第三,从其社会功能上看 3.教育哲学与教育科学的关系:

第一,教育哲学和教育科学都是人们认识教育的两种方式;第二,所属范畴不同。

3.简述我国在解放前后教育哲学家们对教育哲学定义的共识?

  

解题要点:

1.教育哲学是从哲学的高度来研究教育的一门学问;2.教育哲学是研究教育的根本问题或根本假设的,其目的是探求教育的一般原则或规律;3.教育哲学是一门应用哲学。

4.教育哲学是教育学的深化、概括或总结,是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

4.论述教育史上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解题要点:

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这两种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割裂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个性发展与社会发展、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协调统一的关系,走向对立,因而都是不科学的。

只有将社会发展需要与人的发展需要结合起来。

才是科学的。

教育是发展人的一种特殊手段,教育目的的所指向的就是作为个体人的发展,教育本身也不会存在。

但是,个人的生存、手段和条件。

因此,个体的发展要以社会的发展为基础,受社会发展的制约,服从于社会发展的需要。

教育的任务就是要促使人去适应他所处于的那种社会关系、社会生活条件。

另一方面,如果看不到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实体,在制定和实施教育目的的时候完全无视个人的因素,不考虑人自身发展的各种需要,如求知欲的满足,美的享受和追求,以及身心健康的需要等,也可能培养出缺乏理智与情感,缺乏志趣与爱好,生活态度冷淡,精神世界贫乏的对象来。

同时,教育目的如果完全不反映人的个性的发展,也可能培养出某种“标准件”,甚至可能成为强加于人的精神因素。

5.论述黄济先生有关教育哲学定义的表述。

 

解题要点:

1.教育哲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用哲学的观点和方法来分析和研究教育中的根本理论问题。

2.教育哲学是整个教育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又是教育科学中具有方法论性质的学科。

从其同哲学的关系来看,它是一门边缘学科,从其与其他教育学科的关系来看,它又是一门基础学科。

3.教育哲学应当是教育科学的概括与总结,应当给教育科学以理论上的指导,而教育科学的发展又给教育哲学提供了丰富的内容。

4.教育哲学应当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6.论述当前我国教育哲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解题要点:

1.教育哲学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教育实践。

从目的、内容和研究方式上都不能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回应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并积极参与到教育改革中来,而教育哲学也因此不能从实践中获取知识的养料。

2.教育哲学的学术水平不够,与教育原理区别不大。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育哲学工作者的哲学素养不高,根本缺乏扎实的哲学功底和良好的哲学训练,更谈不上富于哲学的智慧了。

3.教育哲学研究的视野狭隘,参与国际教育哲学的交往和对话较少。

为了促进国际教育哲学家们的交往和对话,20世纪80年代末,成立了国际教育哲学家网。

然而我们迄今还没有加入进去。

7.论述我国古代的人性论及代表人物?

 

解题要点:

1、性善说:

孟子是中国古代性善说的主要代表。

教育的任务:

“求其放心”;教育方法上:

注重内省和主观修养的工夫;2、性恶说:

荀子从他的自然的天道观出发,提出他的性恶论思想“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教育方法上:

重视改造和外炼;3、性无善无恶说:

告子认为:

“性无善无不善也”,老子认为:

"性无善、无不善也";4、性有善有恶说:

世硕和扬雄是这一观点的代表;5、性三品说:

董仲舒:

“圣人之性”、“中民之性”、“斗筲之性”韩愈:

上、中、下三个品级;

8.目前,现代教育在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关注“人的存在”过程中存在哪些偏差?

请结合我国的现状谈谈教育应该怎样关注“人的存在”问题?

解题要点:

1.在现代的教育实践和教育学研究中,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绝大多数的教育家和教育学家在贯彻“以人为本”,对“人的存在”问题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视角的盲区,他们只认识到人的“生存问题”及其对个体和社会所构成的威胁,看不到人作为人的“存在问题”及其对个体和社会所构成的威胁,所以,现代教育归根到底是“生存的教育”,而不是“存在的教育”。

2。

教育要关注人的存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应该改变教育的对象观;第二,必须重构教师的自我意识;第三,必须重构师生关系;第四,应该引导青少年学生用一种严肃的态度看待人生的存在问题,启发他们去体验和讨论日常生活中的这些问题,最终培育他们存在的智慧;第五,应该将存在问题的讨论与青少年学生存在经验的自我反思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单纯的讲解一些存在的现象或知识.

9.论述教育为什么要关注人生境界问题?

在现实教育生活中忽视人生境界问题的原因何在?

请结合本人的教育工作实践谈谈教育应怎样关注和提升受教育者的人生的境界。

解题要点:

1.“人生境界问题”从性质上看,是一种人的存在问题,是指与个体或人类存在境界相关的一组问题,而且与其他的人的存在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人生的“人品”问题、“幸福”问题、“意义”问题等等。

所以,一旦一个人在人生境界方面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