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学化学教学技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3882958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91.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谈中学化学教学技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谈谈中学化学教学技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谈谈中学化学教学技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谈谈中学化学教学技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谈谈中学化学教学技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谈谈中学化学教学技能.docx

《谈谈中学化学教学技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谈中学化学教学技能.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谈谈中学化学教学技能.docx

谈谈中学化学教学技能

谈谈中学化学教学技能

化学教学的课堂教学导入

什么是课堂教学导入?

课堂教学导入是指教师在学生进入新课题学习的时候,运用建立“问题情境”的方式将学生吸引到教学活动中来的教学行为。

复习导入案例1——氧化还原反应

师:

同学们,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通过分类的方法我们可以将化学物质进行分类,那么对于化学反应,我们是否也能根据一定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呢?

(停顿)答案是肯定的!

我们在初中已经学习过四种化学基本反应类型,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是哪四种,它们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并且各举一例来说明。

[引起注意]

生:

思考,回答

师:

非常好!

现在请同学们看这样一个化学反应:

(教师板书:

)看看它是属于哪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激起动机]

生:

不属于任何一种基本反应类型。

师:

很显然,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并不能囊括所有的化学反应,那么这个反应我们可以把它归类在何种反应类型里呢?

[组织指引]

生:

氧化还原反应师:

对!

(板书:

氧化还原反应)那么,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我们的分类标准又是什么呢?

你能否再举几个氧化还原反应的例子?

生:

化学反应中是否有得氧失氧(并写初中所学过的一些典型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师:

对我们把有得氧、失氧发生的化学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在化学反应中CO得到氧变成了CO2,我们称它发生了氧化反应,Fe2O3去氧变成了铁,我我们称它发生了还原反应,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总是同时发生的。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知识。

[建立联系]

联系生活导入案例2——乙酸的导入

师:

同学们,俗话说:

‚开门七件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

醋,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那么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醋呢?

大家讨论讨论。

师:

(除水垢、软化鱼刺、调味品等等,好,大家对醋的了解真不少。

)那你们知道醋的来历吗?

(生摇头)。

这里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画外音)传说,古代有个叫杜康的人酿造了酒,他的儿子黑塔后来移居到我们江苏镇江,在那里他把酿酒后的酒糟放在缸里浸泡,到了第二十一天的酉时,黑塔被缸里的香味所吸引,尝了一口,又酸又甜啦,味道美极了,便贮藏着作为‚调味品‛,这种‚调味品‛就是‚醋‛。

师:

黑塔是把二十一日加上‚酉‛字来创造的这个‚醋‛字。

(板书--醋)。

‚一代伟大调味品‛--醋就这样诞生了。

我们细分析一下醋的诞生过程其实就包含了我们上节课刚刚学过的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也就是(边讲边板书化学式(为副板书部分))乙醇乙醛乙酸。

乙酸的俗称就是醋酸。

我们平常吃的醋里面大约含有3%--5%的乙酸。

化学史导入案例3--王水

二次大战中,丹麦著名的物理学家玻尔被迫离开被德国占领的祖国。

玻尔为了表示他一定要返回祖国的决心,决定将自己的诺贝尔金质奖章留下来。

玻尔是怎样将这枚奖章藏起来的呢?

他把金质奖章溶解在一种溶液中,装在一个玻璃瓶里,放在桌子上。

后来,纳粹分子窜进玻尔的住宅,那瓶溶有金质奖章的溶液就在他们眼皮底下,他们却一无所知。

战争结束后,玻尔回到了祖国,从溶液中重新提取出了金,并铸成奖章。

重新铸成的奖章显得更加灿烂夺目,因为它凝聚着玻尔的智慧,凝聚着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大家一定很想知道这种神奇无比的溶液是什么?

它就是我们下面要学的王水。

化学史导入案例4--铝的性质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它在现代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没有人会为自己能使用一只铝锅而自豪万分。

但是在一百多年前,纯铝却是稀奇之物。

门捷列夫因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卓著成就获得一只作奖品的铝杯,拿破仑享有在宫庭盛宴一人独用铝制餐具的殊荣。

铝从身价百倍到能进入普通百姓家,归功于两位年仅22岁的大学生霍尔和埃罗,他们因各自发明了电解法炼铝的可行性工艺而受到赞誉,至今霍尔的母校仍耸立着他的全身塑像。

为什么铝的藏量在金属中首屈一指,而广泛使用时期却姗姗来迟,这是由铝的性质所决定的,这也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内容。

故事导入案例5--油脂

教师:

传说在古埃及,有一次法老设宴招待宾客。

有位厨师不慎将一盆油打翻在热的炭灰里,他用手把沾有油脂的炭灰捧到外面,洗手时意外地发现洗得特别干净。

这种沾有油脂的炭灰大概就是最早的肥皂了。

这节课我们就要学习和上面故事有关的问题,一起解决下面一系列问题:

油脂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炭灰中含有什么物质?

油脂和热炭灰混在一起为什么能起到肥皂的作用?

肥皂的成分是什么,为什么能够去油污?

现代怎样用油脂制肥皂,原理是什么?

化学教学的语言及讲解设计

“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

”讲解是教师运用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方法、启发思维、表达思想情感的最基本的教学行为方式。

讲解艺术要求化学教师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知识体系,熟悉学生学习过程的心理活动特点,具有较高的运用教学语言的水平,并能结合运用多种教学媒体和教学技能来充实和完善讲解的过程。

一、化学教学语言的类型

1.叙述性语言,指教师在介绍客观事实、物体、人物或描述物质的外观、属性、结构、变化等情况下使用的语言。

叙述性语言又可分为说明式和描述式两种。

在化学教学中,说明式语言一般用于对具体的、事实性的知识或某些基本概念的说明和分析。

主要形式有意义的解释(例1)、结构说明(例2)、比较说明等。

[例1]什么是臵换反应(节录)。

通过锌跟稀硫酸、镁跟稀硫酸、铁跟盐酸反应的事实,可以看出这几个反应有一个共同点,都是一种单质(金属)跟一种化合物(硫酸或盐酸)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氢气)和另一种化合物(硫酸锌或硫酸镁或氯化亚铁)。

这类反应跟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都不同。

这种由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臵换反应。

[例2]乙酸的分子结构。

乙酸的分子结构式是CH3一C-OH(用可拼接示教板或CAI课件表示)。

在乙酸分子里CH3一是甲基,这我们已经学过。

官能团一C-OH可简写为一COOH,叫做羧基。

乙酸分子是由甲基和羧基组成的。

羧基还可以看成是由原子团一C-和一OH组成的,一C-叫做羰基,一OH我们知道是羟基。

描述式语言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发展形象思维,使学生对所描述的事物的外观、结构、属性、变化等有比较形象或有一定深度的认识,除一般叙述外,有时也用比喻的方式进行描述。

化学教学中的描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微观变化。

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微观变化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又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

教师要了解学生具备哪些相关学科的知识,用学生能够理解并能引起联想的语言进行生动形象又不失科学性的描述。

②物质的外部特征和宏观变化,如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的现象、实验过程、化工生产过程等。

这种描述要注意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对于过程要按先后顺序叙述,并讲清各阶段(环节)之间的关系。

描述式语言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发展形象思维,使学生对所描述的事物的外观、结构、属性、变化等有比较形象或有一定深度的认识,除一般叙述外,有时也用比喻的方式进行描述。

化学教学中的描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微观变化。

物质的微观结构和微观变化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学生又很缺乏这方面的知识。

教师要了解学生具备哪些相关学科的知识,用学生能够理解并能引起联想的语言进行生动形象又不失科学性的描述。

②物质的外部特征和宏观变化,如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化学反应的现象、实验过程、化工生产过程等。

这种描述要注意条理清楚、用词准确、有利于加深学生的直观印象;对于过程要按先后顺序叙述,并讲清各阶段(环节)之间的关系。

[例3]炼钢的主要过程。

炼钢主要是用氧化剂把生铁里过多的碳和其他杂质氧化而除去。

炼钢时常用的氧化剂是空气、纯氧气或氧化铁。

炼钢的主要过程有三步:

(1)氧化造渣。

在高温下,用氧化剂把生铁里过多的碳和其他杂质氧化成为气体或炉渣。

主要反应有……(化学方程式略)生成的一氧化碳气体能从铁水里直接排出,生成的二氧化硅和氧化锰跟造渣材料生石灰相互作用成为炉渣排出。

(2)除硫、磷。

造渣材料生石灰也能跟硫、磷起反应,生成硫化钙、磷酸钙等炉渣而除去。

主要反应是……(化学方程式略)

(3)脱氧。

用硅铁、锰铁或金属铝来还原钢水中含有的少量氧化铁。

主要反应是……(化学方程式略)有关的人物或事件。

如化学家生平业绩、化学史实、化学科技的现状与展望等。

这类描述要抓住其中最关键、最突出之处,教师的语言要充满感情,有鲜明的观点,能激发学生热爱科学、努力学习、立志进取的精神。

[例4]介绍稀有气体的发现。

18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卡文迪什通过实验发现,把不含水蒸气、二氧化碳的空气除去氮气和氧气后,仍有很少量的残余气体存在,但是这种现象在当时并没有引起化学家的重视。

到了19世纪后期,一位英国物理学家瑞利(Rayleigh)在测定氮气的密度时发现了一个可思议的事实:

从空气里分离出来的氮气每升的质量是1.2572g,而从含氮化合物制取的氮气每升的质量是1.2508g,两者相差6mg多。

瑞利不愧是伟大的科学家,他没有放过这微小的差异,他花费了两年时间,做了多次精密入微的实验,反复观察验证,结果表明实验并无差错。

瑞利把实验事实公布出来,得到了他的朋友拉姆赛(W〃Ramsay)的合作。

他们在除掉了空气中的氮气、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后,得到了很少量的气体。

经过分析,确证这是一种新的化学元素,因为这种气体的性质极不活泼,所以命名为‚氩;(懒惰的意思)。

由于这一发现,瑞利获得了19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氩被发现后,拉姆赛等人又陆续从空气中发现了氰气、氖气、氪气、氖气,这些气体的性质和氩相似也极不活泼。

拉姆赛因此获得了1904年诺贝尔化学现在人们把氦气、氖气、氩气、氪气、氙气统称为稀有气体。

从稀有气体的发现史我们可以看到科学家们严谨、求实、勇于探索、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和优秀品质

(2)论证性语言的特点体现在条理清楚、结构严谨、逻辑性强。

为很好地发挥论证性语言的功能,在论述过程中要做到论题鲜明、论据充分、有条不紊、层层深入,语言简明扼要。

在化学教学中,一般没有长篇大论的论证,论证性语言主要用于推理分析的讲解中。

[例5]通过两个化学反应,比较有关物质氧化性的强弱。

两个能自发进行的反应:

①2FeCl3+2KI=2FeCl3+2KCl+I2

②2FeCl2+Cl2=2FeCl3+2KCl3

排出Fe3+、I2、C12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

教师:

物质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是较强的氧化型和较强的还原型相互作用,生成较弱的还原型和较弱的氧化型(板书):

强氧化型1弱氧化型2

在第①个反应中,Fe3+化将I-氧化为I2而自身被还原,这说明Fe3+的氧化性比I2强;在第②个反应中Cl2将Fe2+氧化为Fe3+,而自身被还原,这说明Fe3+的氧化性比C12弱。

因此,按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排列应当是:

C12、Fe3+、I2。

同学们可以想一想,将I-、Cl-、Fe2+三种离子按还原性由强到弱的顺序应当怎样排列?

二、化学教学语言的运用方式

1.比喻

[例6]对金属键的描述。

金属单质的晶体是由许多金属原于紧密堆积而形成的,每个金属原予周围都紧密地排列着许多相同的金属原于。

那么,这些金属原子又是怎样结合在一起构成金属晶体的呢?

由于金属原子的价电子与原子核之间的作用力比较弱,所以金属原子容易失去价电子。

在金属晶体中,存在着许多金属原子释出的电子,这些电子不再属于某一个金属原子,可以在金属晶体内自由运动,叫做自由电子,自由电子为整个金属晶体所共有。

金属原予释出价电子后成为金属阳离子,在金属晶体中,所有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相互作用,这就是金属键。

我们可以把金属晶体中的金属键想像为‚失去价电子的金属原子浸泡在自由电子的‘海洋’里‛。

2.对比

[例7]“摩尔”概念的引入在讲‚摩尔‛这一单元时,教师先做铺垫性的描述:

‚我们已经知道,物质的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电子等,它们的质量是非常非常小的。

以我们能够量取到的物质来说,其中所包含的微粒数目就大得惊人!

比如,18mL(也就是18g)水中,就含有大约6.0231023个水分子,这真是个庞大的数目!

假如有10亿人来数这么多分子,每人以每秒数2个分子的速度不停地数下去,数完这些分子大约需要10万年。

可见,在化学研究和化工生产中,如果以‚个数‛来度量微粒的数量是非常不方便的。

于是,科学家们就想到不按‘个数’‘堆’微粒中所包含的微粒数就可以了。

‘摩尔’就是‘堆量’的意思,下面我们讲‘摩尔’是怎样定义的〃.....‛

3.推理

在论证性语言中,推理是重要的形式,它具有环环相扣、条理清楚、逻辑严谨的特点,是化学教学中常用的语言形式。

参见本节例5。

4.诱导

【例8】对“盐类水解”实质的探究(片断)

教师:

……从刚才大家做过的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问题?

学生:

这几种盐都是正盐,但溶液的酸碱性却不同。

教师:

溶液的酸碱性由什么因素决定?

学生:

是由溶液中H+离子浓度和OH-离子浓度决定的。

教师:

问题在什么地方呢?

学生:

这几种盐都是正盐,既不能电离出H+,又不能电离出OH-,为什么有的溶液显酸性,有的溶液显碱性呢?

教师:

溶液中有没有能产生H+和OH-的物质呢?

学生:

有,是水。

它能电离产生少量的H+与OH-,但H’与OH-和数量是相等的,水是中性的。

教师:

在盐的水溶液中,有几种离子?

它们之间有没有可能存在相互作用呢?

学生:

让我们再想一想。

此片断表明,教师并没有直接给学生分析盐类物质水解的原因,而是引导学生自己动脑思考问题、分析问题。

5.含蓄

[例9]学生实验操作中的暗示。

学生在安装洗气装置时,将进气管和出气管接反了。

教师发现后,用暗示的语言让学生考虑:

“装这个洗气瓶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回答后,又问:

“怎么样达到目的呢?

学生回答:

“让气体通过洗涤液再导出。

教师再问:

“气体怎样才能充分和洗涤液接触呢?

学生看了看自己连接的装置,说:

“噢,我明白了,我把进气管和出气管连反了。

教师说:

“你发现了问题所在,很好!

教师的暗示性语言启发了学生,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教师还可以接着让学生思考相反连接的危害性,这样既能开阔学生的思路,又进行了安全教育。

6.幽默

诙谐风趣的语言能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更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语言的幽默风趣显现出教师的智慧和渊博,也是教学语言艺术达到较高水平的体现。

比如,教师在给学生讲19世纪末稀有气体的发现过程时,说:

“……瑞利没有放过来源不同的氮气在密度上的微小差别,真是„拾到个芝麻舍不得丢‟,终于在拉姆赛的合作下发现了„比懒汉还懒‟又隐藏得很深‟的氩气,进而导致了一系列稀有气体被发现。

这真是由一粒„芝麻‟引出了一个„大西瓜‟……”在这段话里教师将人们常用的“芝麻”、“西瓜”等词语描绘科学家的严谨作风和取得的巨大成果,使讲课生动、风趣,又具有教育性。

三、化学课堂讲解

(一)化学课堂讲解的特征

运用语言是进行讲解的基本条件,但语言并不等同于讲解。

讲解是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其特点在于对知识的剖析,在于组织知识内容和表达程序,在于说明或引导学生分析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建立新知识与原有知识间的联系以及分析新知识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在于启发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体系,帮助学生掌握实质和规律

(二)化学课堂讲解的功能

1.启发引导学生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2.帮助学生明了获取新知识的思维过程和探讨方法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4.结合教学内容影响学生的思想和审美情趣

(三)化学课堂讲解的构成要素

1.构建框架

例如,在盐类的水解的讲解中,用以下问题构成讲解的框架

(1)酸溶液为什么显酸性?

碱溶液为什么显碱性?

(旧知识)

(2)一些盐,如NaCl、CH3COONa、NH4C1等,溶于水后既不能电离出能电离出OH-,那么它们的水溶液是显中性还是有可能显示出不同的酸碱性?

(设问)[做实验,让学生观察、思考]

(3)实验表明,正盐的水溶液不一定都是中性的。

先考虑CH3COONa溶液为什么显碱性,与什么因素有关。

(设疑)

(4)CH3COONa溶液中存在几种离子,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情况如何?

存在几组电离平衡?

(启发,用旧知识分析)

(5)在CH3COONa溶液中,CH3COO-、H+和CH3COOH之间的电离平衡对水的电离平衡有何影响?

(进一步启发,知识迁移,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

(6)在CH3COONa溶液中,新的平衡建立后,溶液中[OH-]与[H+]之间有何关系?

溶液显什么性?

(迁移,过渡到新知识)

(7)CH3COONa溶液显碱性是由于CH3COONa溶于水跟水发生了相互作用,我们把这种作用叫盐的水解反应。

请分析盐跟水相互作用的实质和结果,试得出盐类水解的概念。

(形成新概念)

以上系列化问题为讨论盐类水解的原因、实质和结果构建了清晰的框架,引导学生步步深人地进行思考。

2.使用例证

使用例证时最常用的是正面例证,还要注意恰当使用反面例证。

学生容易从正面例子中获得新的概念和原理,在学生初学新知识时,正、反面例子交叉使用容易造成混乱。

当学生初步掌握了新知识以后,再使用反面例子可帮助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加清晰准确。

例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做几个在密闭环境中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

白磷燃烧(固体跟气体反应生成固体)、氢氧化钠溶液跟硫酸铜溶液反应、碳酸钙跟盐酸反应(固体跟溶液反应,有气体生成)等不同的反应,从原子、分子的角度对定律的实质进行分析。

例如,对怎样判断不同的物质是否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分析,先指出对概念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完整,同分异构体的‚同分‛指分子式相同,‚异构‛指分子结构不同;再列举几种不同类型的同分异构现象(碳链异构、官能团位臵异构、官能团种类异构)用正面例子加以说明;然后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概念,可用反面例子说明概念的内涵,如甲酸(HCOOH)和乙醇(CH3CH2OH),它们的组成元素都是碳、氢、氧,分子量都是46,它们却不是同分异构体,因为甲酸分子中有1个碳原子、2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分子式为CH2O2,而乙醇分子中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分子式为C2H6O,甲酸和乙醇的分子式不同,所以不是同分异构体。

以此为例,强调‚判断物质间是否同分异构体的依据是它们的分子式是否相同,而不是分子量、元素种类等其他因素‛。

3.形成连接

在化学课的讲解中,比较常见的连接有:

实验现象和规律(或原理)之间的连接,宏观规律(或现象)与微观分析之间的连接,问题之间逻辑关系的表述、推例如,在讲质量守恒定律时,有两处连接关系:

一是实验结果和规律--质量守恒定律的连接;二是质量守恒定律和从微观角度对定律的实质进行分析的连接。

可以这样处理(粗斜体的是起连接作用的词语):

教师:

‚通过实验我们看到,在这几个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各物质的总量跟反应后各物质的总质量相等。

这是不是普遍规律呢?

无数实验已证明,这是化学反应的普遍规律,即质量守恒定律。

它的完整叙述是:

……为什么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的前后,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

这是因为……所以……‛

4.进行强调

进行强调的方式很多,主要有直接用语言提示进行强调、用讲话声音或身体动作的变化进行强调、用标记强调、运用概括和重复强调、通过解答学生的疑问进行强调、通过接受和利用学生回答问题中有贡献的部分进行强调等。

例如,在讲‚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强调4个要点:

一定的温度、100克溶剂、饱和状态、溶质的克数。

讲完溶质的质量分数后,对比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两个概念,强调两个概念中“100”的区别。

又如,讲“摩尔”的概念时,除对“摩尔”是表示物质的量的单位,每摩物质含阿佛加德罗常量个微粒‛加以说明和解释外,还要着重强调:

‚使用摩尔作为物质的量的单位时,一定要说明它所指的微粒的种类,即原子、分子、离子、电子或其他粒子等。

(四)化学课堂讲解的类型

现代教育观念提倡“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化学教学的课堂讲解决不意味着教师一个人在台上唱“独角戏”,而是在讲解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在实验、观察、思考、讨论等多样化的活动中进行学习。

教师的讲解更要起到帮助学生克服障碍、建立联系、揭示实质的作用。

化学课的结束设计

一、结束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1.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

在讲完硫的主要化合物后,教师指出可以从两个系列来认识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由单质为起点,一列是单质气态氢化物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相对应的盐;另一列是单质氧化物含氧酸含氧酸盐。

通过这样的概括,学生得到启发,自己应右以梳理出硫元素的单质与化合物之间的衍生关系。

2.引导学生提炼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例2:

仍以硫的化合物的教学为例,教师在小结硫的化合物的性质时,引导学生领会认识某种化合物的性质的基本方法应从两个方面去分析,一是它的非氧化还原性质,二是它的氧化还原性质。

比如SO2,从非氧化还原的性质看:

溶于水生成H2SO3,是亚硫酸的酸酐,与碱反应生成亚硫酸盐等;从氧化还原的性质看:

S元素的化合价为+4,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与还原性强的物质反应时,显氧化性;与氧化性强的物质反应时,显还原。

3.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

课堂教学的结束还能够开扩学生的视野,形成拓展延伸教学内容的引子,为以后的学习打基础。

在化学平衡‛的教学结束时,教师指出:

‚化学平衡的规律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基本规律之一,勒沙特列原理具有普遍的意义。

物质之间存在动态平衡以及相互转化的观念是重要的科学观念和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很多化学现象甚至自然界发生的变化。

在以后的课上,我们就会运用化学平衡的规律学习和分析电解的电离平衡、盐类的水解等问题。

‛这样的结束语,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观念,还能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求知欲。

化学教学的调控设计

【例1】等质量的下列气体中,同温、同压下,体积最大的是()

A、一氧化碳B、氯化氢C、氯气D、氩气

此问题是为了了解学生对阿佛加德罗定律的理解程度。

若学生判断有困难,可给予引导:

阿佛加德罗定律怎样表述?

比较同温同压下气体体积大小的依据是什么?

气体分子数的多少与其物质的量有什么关系?

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如何比较它们的物质的量的大小?

【例2】请用两种不同方法鉴别稀硫酸、食盐溶液、石灰水,列出实验步骤(包括现象和结论)。

这是在学生学习过酸、碱、盐知识后提的问题,可通过学生的回答或实验,了解学生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3】解释实验现象:

在FeCl3溶液中加入CaCO3粉末后,出现逐渐溶解并产生气泡和红棕色沉淀。

此问题需用盐类水解、离子反应等原理分析复杂的实验现象。

一般先初步判断反应生成物,气泡可能是CO2、红棕色沉淀可能是Fe(OH)3;再从微观上分析溶液中离子之间的反应。

当学生回答有困难时,可为学生提示分析问题的线索:

FeCl3溶液的酸碱性如何,溶液中有几种离子?

CaCO3溶解并产生气体,是发生了什么反应?

所发生的反应对FeCl3的水解有什么影响?

【例4】分子式为C9H20的有机物,若它的一卤化物只有两种,试确定这种有机物可能的结构式。

回答此问题需综合“烃分子式与烃的种类的关系”、“同分异构”、“一取代物的种类与烃的分子结构的关系”等知识。

通过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