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市第一届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1.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3890433 上传时间:2022-11-26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2.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铜川市第一届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铜川市第一届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铜川市第一届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铜川市第一届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铜川市第一届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铜川市第一届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1.docx

《铜川市第一届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铜川市第一届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铜川市第一届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1.docx

铜川市第一届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1

全市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

(按姓氏笔画为序)

敬业奉献马忠信,男,47岁,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综采队职工。

马忠信工作近30年来,一直严以自律,刻苦钻研业务技术,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先后对煤电钻15型手动插销开关、综采zk-3控制台、综采通讯缆线接头等进行革新,为矿累计节约资金160多万元。

2007年,陈家山煤矿综采工作面JZ-4002/1140S双速开关发生故障,烧坏配件价值10万元。

他进行技术攻关,经上千次试验,用价值不到10块钱的家用电器配件改装电源,使综采煤机恢复正常工作。

2004-2007年,马忠信连续四年获矿机电维修技术比武一等奖;2008年被矿务局评为综采电气维修高级技工。

孝老爱亲文彩云,女,54岁,耀州中学教师。

她侍奉孝敬老人30年如一日,任劳任怨。

每天根据老人身体虚弱、消化不良的特点,做适合老人胃口的可口饭菜。

当老人患病时,及时请医生到床前诊断,及时买药打针,侍奉老人吃药。

在老人患病,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文彩云给老人倒尿擦屎,每晚侍奉老人大小便3、4次,从不嫌脏叫苦。

她整日精心侍奉在侧,使偏瘫在床半年之久的92岁高龄老人又奇迹般地能自己下地走路了。

在老人不开心的时候,她通过做解释、谈笑聊天看秦腔戏。

生活中她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教育自己的子女要尊敬长辈、孝敬老人,永远不要忘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2007年被评为陕西省“五好文明家庭”标兵户。

助人为乐毛农民,男,37岁,铜川市卫生局办公室主任。

2004年,毛农民得知市一中实验班石宪罡同学天资聪颖,成绩优异,却因家庭经济困难,面临失学危险。

他主动找到石宪罡,决定每月从不高的工资中拿出100元给他做生活费。

高考那年,毛农民把每月资助石宪罡的生活费涨到200元,还常送去鲜奶等补充营养。

石宪罡接到中国石油大学录取通知书后,毛农民又带他往返市、县有关部门,帮他争取到西部助学工程名额,解决了其上学后顾之忧。

他还经常到石宪罡家里,送钱送物。

在他的影响下,市卫生局全体职工也给石宪罡家里送去了棉被和衣服。

2006年,石宪罡二哥因拖欠学费领不到毕业证,他又送去了1000元。

石宪罡的弟弟到西安上技校时,他还送去200元。

对石宪罡的帮助,只是他许多爱心援助之一。

敬业奉献王玉芹,女,43岁,陕煤建司总医院内科护士长。

在护理岗位上,她一干就是20多年,特别是2005年担任内科护士长以来,她工作认真负责,敢于管理,每天提前上班,晚下班,没有固定的节假日和休息时间。

她虽然是护士长,但每天都要为病人进行各种基础和专业护理。

护理操作的熟练程度,直接影响着病人的信任度和满意度,所以王玉芹平时认真钻研业务技术,掌握了一套为伤病员服务的硬本领,深受广大伤病员的好评。

2005年以来,在科室护理人员少的情况下,她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加班加点累计1000多个小时。

王玉芹同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受到了全院职工赞扬。

2007年,她荣获铜川市卫生系统“十佳护士”称号。

见义勇为王成顺,男,46岁,个体工商户。

2006年9月25日,在铜川小河沟口,暂住王益区翠溪社区的河南籍女子李瑞侠在“香面馆”正埋头吃面时,忽然听见有人连声怒喝:

“你干啥呢?

你在我摊上干啥呢?

”她抬起头,一表情不自然的青年男子从她身边擦过。

原来该男子将手伸进她的兜里偷钱包,被摊主王成顺发现。

此男子恼羞成怒,领着两个女子冲到王成顺面前吵嚷,被围观群众劝散;几分钟后,那男子(刘伟)返回扑向王成顺……随后,掉头逃窜了,王成顺则倒地不起。

王成顺被赶到的120急救车送往医院,但终因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平时他是一个热心人,无论谁家有事,总是有求必应。

只要认识王成顺的人,几乎都能说出他乐于助人、见义勇为的一些事迹。

诚实守信王西平,男,43岁,耀州信达印务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他筹资创办的信达印务有限责任公司,地处耀州区锦阳路中段29号,现有员工54名。

公司成立至今,始终坚持“诚实守信、以人为本、顾客至上、优质高效、服务社会”的经营理念,短短几年时间,尤其近三年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公司累计向国家上缴税金126万余元,支助困难员工家庭6万余元,累计向社会捐款捐物13万元,支持帮助个体养殖专业户和贫困农民发家致富8万余元,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3名,解决零就业家庭人员5名,安置残疾人3名。

公司先后被授予陕西省“守合同重信用”企业、铜川市“诚信企业”、铜川市“诚信纳税户”等荣誉称号。

敬业奉献王忠厚,男,54岁,耀州区林业站站长。

他注重学习,深入调研,撰写的《对退耕还林(草)工程林种树种结构配置的初探》一文被中国林科院林研所评为社会林业工程优秀论文三等奖。

他平时工作认真负责,努力完成全区绿化任务。

他还积极推行新技术,使造林成活率由原来的70%提高到85%以上;他引进核桃、大枣优良品种13个,亲自建杂果示范园100亩,累计向全区提供优良接穗40多万株(节)。

王忠厚全年有2/3的时间在乡下开展技术推广;他带领的林业站近年来在乡下开展技术培训近百次,他在关庄镇金马梁和孙塬镇石塬村建立的花椒示范园分获省政府和省林业厅花椒良种及丰产栽培技术一等奖。

2000年他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2004年被国家林业局评为“全国种苗质量年先进个人”。

助人为乐王桂芳,女,49岁,宜君县太安镇敬老院院长。

1985年,在无人员、无经费、无工资的情况下,她毅然走上了这个无人敢承担的敬老院艰苦岗位,并且一干就是23年。

23年里,为了照顾患病的老人,女儿出嫁未能送行,大儿子因没人照顾放弃了学业。

老父亲病危时,她两次走出敬老院,又两次返回,最终也没能见到老父亲最后一面;母亲中风瘫痪直到去世,她也没能好好陪上一天。

23年里,她既当院长,又当服务员、炊事员;既要悉心照料孤寡老人的饮食起居,又要种粮、种菜、喂猪、喂鸡。

她一个人侍候了不下40位老人,25位老人在她的精心照顾下走过了生命的最后时光。

她被陕西电视台和11家市、区电视台评选为“十大感动我的人”之一;先后获陕西省劳动模范、助老先进个人、“三秦巾帼十杰”。

敬业奉献王增龙,男,46岁,中共党员,耀州区农技推广中心站站长。

从事农技推广二十余年来,他年均举办各类培训班100多场(次),年均布设各种试验示范10余个,引进农业技术、新成果20多个,引进新、特、优良种10多个。

1987年他在柳林镇引种油菜获得成功,解决了油菜不能在高寒地区种植的难题;他主持的地膜玉米技术推广在山区首次成功,实现了山区农民由温饱走向富裕的新跨越。

1999年他率先提出苹果大改型技术,使耀州区果业比全省提前两年实现了由数量向质量的飞跃,全区20余万农民从中获益,他被农民亲切地称为“科技财神”。

2006年获得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科学技术一等奖,同年被授予耀州区劳模;2007年被市委、市政府授予市级有突出贡献拔尖人才。

孝老爱亲史进胜,男,56岁,王益区黄堡镇孟家塬卫生室医生。

他肢体残疾,自学成才,在农村从医38年。

相继供养儿子、女儿、侄子、侄女等9人读完了医学专业,他们现都走上了白衣天使的工作岗位。

帮助大弟养殖奶牛担保贷款15万,使大弟供三个孩子园了大学梦。

行医中为困难群众舍垫、免收治疗药费共计两万多元,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累计300多人。

解决婆媳之间、邻里之间、妯娌之间、夫妻之间的矛盾纠纷累计100多次。

他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是十里八乡群众公认的好医生。

1997年被评为铜川市“十星级文明户标兵”、“铜川市敬老模范户”;1998年荣获“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称号。

孝老爱亲田蕾,女,27岁,印台区金锁关镇袁家山东沟村村民。

田蕾家共6口人。

丈夫是农民,农闲时外出打工;大儿子6岁,小女儿不到2岁;公公74岁,患有眼疾;婆婆69岁,痴呆,生活不能自理。

田蕾自小明理懂事,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认识冯争平,不嫌弃他的痴呆母亲,硬是说服家人嫁到冯家。

婚后3个月,公公患眼癌急需手术,她先是支持丈夫把公公送到医院治疗,后又寻遍娘家人硬是凑足了手术费,治好了公公的眼病。

7年来,为了还债,丈夫经常在外打工,家里农活全靠田蕾,同时还要带孩子,又要照顾两位老人,吃苦受累,她硬是坚持下来。

现在外债基本还完,二老身体还算硬朗、两个孩子健康成长,日子虽很紧张,但一家人和谐美满,左邻右舍夸她是个好媳妇。

助人为乐白斌,男,35岁,市地税局耀州分局、所长。

白斌参加工作以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践着助人为乐的美德,在税收工作岗位上,用自己的言行和青春,默默地践行着公民道德的要求,履行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

他心底善良、乐于好施,主动同小丘镇白瓜村的残疾人孙厚海结成帮扶对子,坚持六年如一日,组织干部为孙厚海送衣送款、收麦种田。

他还积极参加救灾扶贫献爱心活动,个人累计捐款4000多元。

2007年被评为铜川市“第十一届杰出青年”、荣立三等功一次;2008年荣获铜川市“劳动模范”称号。

诚实守信任云辉,男,56岁,宜君强宏建材有限公司董事长。

他立足本职、艰苦创业,以质量求生存,以诚信求发展,使曾经负债128万元、濒临倒闭的企业逐步扭亏为盈,发展壮大。

2006年,他大胆决策,投资400万元,实行空心砖生产项目扩建技改工程,使公司初步形成了年生产500万块空心砖的生产能力,实现年销售收入180万元,上缴利税14.8万元,安排城乡下岗富余劳动力60余人,并为职工办理了医疗保险和养老统筹,解决了退休职工的退休金,补发多年拖欠的职工工资5万多元。

同时公司还坚持服务群众,回馈社会,累计向残疾人捐款8000多元,向本县十里铺、十五里铺、黑家河等学校捐赠建校资金10000元,资助贫困学生、困难群众5000多元,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2006年被宜君县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007年被评为宜君县“劳动模范”。

见义勇为刘文虎,男,41岁.铜川煤矿建筑安装公司项目部经理。

2008年7月3日下午,刘文虎在矿区路边行走,走到一个湖边时,突然听到“扑通”一声,他赶紧抬头顺声望去,只见有个人在湖里挣扎。

刘文虎忘记了自己不会游泳,一个箭步冲上去跳入水中,拽住中年男子的衣角用力向上,由于中年男子已不省人事,加上水中泥沙多,站不稳,俩人不断向下滑,眼看着湖水要漫延到刘文虎胸部,在这生死关头,他一手拽住湖边的野芦苇,一手将他脱出水面,在随后赶来救援的人帮助下把溺水者救上岸。

刘文虎奋不顾身救人的事迹受到群众的称赞。

他曾多次被公司评为“六好”共产党员、双文明先进个人。

诚实守信刘永海,男,47岁,铜川鸿通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多年来,刘永海坚持诚实守信,依法经营,使一个创业初只有两张桌子、三个人的劳动服务队,发展成资产上千万、近百名员工队伍的民营企业。

他遵循“不欺、不瞒、不糊弄;重合同、守信用;注重产品质量、讲究货真价实”的经商原则,使贸易伙伴由十几年前的两三家增加到现在5个省、市、自治区的30多家。

他视质量为生命,几年来,加气站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设定气密度和压力,从未出现过“短斤少两”的现象,河滨路加气站一跃成为全市同行业中经济最好的加气站。

“人生在世,夫复何求,造福社会,唯我所图”是刘永海的座右铭,从业以来他一直热衷社会公益事业,累计捐款12200元。

诚实守信刘亦斌男,53岁,德力西集团铜川销售公司总经理,铜川市浙苏商会会长。

2008年夏天,一家市属大企业的一个电器配件突然意外损坏,导致车间断电,企业生产面临遭受重大损失的危险。

当时省内无货,刘亦斌坐飞机下浙江、赴上海,24小时内购回配件,使企业避免了30000元的经济损失,而公司只赚了30多元,他坐飞机就支出了3000多元。

在今年“创先争优”活动中,他一次为客户对象送去现金10000元,资助其子上大学,受到了地区群众的好评。

他作为王益区的纳税大户,已累计为铜川地方财政交纳税金100多万元,安置下岗职工36名。

2000年,刘亦斌被评为“铜川市第二届优秀青年企业家”,编入由人民日报社出版的一家专门介绍温州商人创业故事的《东方犹太人》一书。

助人为乐刘林芳,女,39岁,三里洞芳草社区居委会副主任。

身为居委会副主任的她,经常对社区的低保困难户进行家访,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度难关,使很多人重新找到工作。

居民王欣家庭困难,夫妻二人常争吵不休,刘林芳为解决他们的困难,四处奔波,到处联系,为她找到保洁员岗位,使她有了固定收入。

在2003年的党员“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中,主动挑起帮助社区双残疾特困户吕亚娟的任务,嘘寒问暖,逢年过节给她家送去米、面、油和过冬物品。

她累计调解邻里纠纷200多次,帮助困难家庭达30多户。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她号召组织驻区单位、居民捐款支援灾区,仅社区居民捐款达6000余元。

见义勇为孙建军,男、39岁,耀州区演池乡新兴村一组村民。

曾先后担任村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预备役铜川步兵团战士。

他热爱党和人民,热爱预备役工作,处处维护预备役军人的良好形象,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挂在心上,经常助人为乐,深受广大群众的好评。

1992年元月16日,本村年仅两岁的小男孩王龙龙掉进十多米的水窖,孙建军奋不顾身跳进水窖救人,以实际行动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受到各级领导和群众的一致赞誉。

他曾被中国人民解放军铜川陆军预备役步兵团政治处授予“个人三等功”,被共青团铜川市委评为“模范共青团”,被耀州区、区政府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

见义勇为毕永强,男,30岁,陕西高速公路服务公司黄陵服务区。

2007年9月7日凌晨6点10分,他和服务区保安发现了两个嫌疑人正在做案,他大喊一声冲了上去,与其展开搏斗,手臂被划伤,却豪不退缩,终将一名歹徒擒住,为司机挽回经济损失5万多元。

9月19日晚上10点,榆林一出租司机李秀兰被两歹徒连车劫持。

当行至黄陵加油时,李秀兰跑下车向值班的毕永强求救,毕永强在向偏桥派出所报案后,立即冲了上去。

歹徒看见后疯狂开车撞人逃窜,后被闻讯赶来的警方抓获。

12月4日晚9时许,两辆半挂车在铜黄路151KM+600M处相撞,他一面报警,一面到就近的汽车修理铺找来撬杠等工具,组织大家解救受伤人员。

他不顾手被划开了几道口子,和赶来的交警克服种种困难,先后救出了4人。

孝老爱亲闫保臣,男,50岁,陕煤建司双龙社区办公室主任。

闫保臣是陕煤建司双龙社区的一名职工,工作中他认真敬业,为社区的发展,贡献着力量;生活中他是家庭的支柱,与妻子相濡以沫,共同承担着照顾妻姐的责任。

1980年,27岁的妻姐因受婚姻刺激,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闫保臣没有一句推脱之词,把妻姐接到了他们家中,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和妻子一起精心照顾着疯疯癫癫的妻姐。

十四年来,他们夫妻俩承受了太多常人难以承受的艰辛痛苦和劳累,但他们的爱心与亲情非但没变,反而愈久弥香。

照顾妻姐成了闫保臣和妻子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被公司评为2005和2007年优秀党务工作者。

孝老爱亲闫瑞红,女,43岁,市委组织部干部。

1988年调入市委组织部后,长期担任打字员、办公室内勤等工作。

她任劳任怨,埋头苦干,以良好的工作业绩,为组织工作的正常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服务。

特别是1997年,丈夫突患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

经济上的拮据,精神上的痛苦,工作和家庭的矛盾纠缠在一起。

既要精心照顾病中的丈夫,又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她以顽强的毅力挺了过来。

在她的精心照料下,丈夫的病情也日渐好转。

2003年,适值市委、市纪委换届,她的父母相继病倒,她连夜在农村找了两个保姆照顾老人,自己则与大家一起投入到紧张的换届工作中。

她待人坦诚,工作认真负责,多次被评为部优秀党员。

孝老爱亲阴瑞云,女,42岁,耀州区天宝路办事处泥阳村人。

阴瑞云的家庭很特殊,由于有两位偏瘫老人,这个特殊家庭生活的重担,便落在她的肩上,婆婆刚患病时,情绪很不稳定,她总是耐心开导、劝慰老人。

两位老人想吃改样饭时,她想尽办法去做,有时一顿饭做好几个小时,她也不在乎。

老人走动锻炼时,她跟随扶持;老人的衣服脏了,她及时换洗;老人洗脸、梳头,她包揽;她甚至学会了给老人理发、刮胡须……现在,两位老人身体状况明显改善,精神状态良好。

亲戚、邻居们都说:

这是她的功劳,两位老人有一个比亲闺女还亲的“好媳妇”。

她个人曾被市老龄委授予“敬老好儿女”称号;家庭被市、区授予“敬老养老模范户”称号。

孝老爱亲吴敏,女,58岁,铜川煤机厂退休职工兼退休第四党支部书记。

1998年退休后,她精心照料瘫痪在床的婆母多年。

送走婆母后,白天照顾年迈公公,晚上回家又照料卧床的娘家妈直到她过世,自己被累得痔疮严重住院半个月。

现在她又将俩家2位80多岁的老父亲接来同住,让两位老人放心享受儿女亲自侍奉的“老有所管、老有所靠”的幸福晚年生活。

汶川地震捐款她动员全家老少积极参与,言传身教,为子女做出了榜样。

身兼退休党支部书记,更是尽职尽责地干好支部工作。

于公于私,她都受到辖区邻里和妯娌们的敬佩。

她连续4年被铜川煤机厂退管科评为敬老爱亲模范先进个人;2007年被市老龄委评为孝亲之星;2008年被铜川矿务局工会评为“五好家庭”先进个人。

见义勇为张刚,男,33岁,铜川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第三大队科员。

张刚是一位正义感很强的同志,在人民生命财产受到威胁,在邪恶面前勇于挺身而出。

2008年7月19日,张刚着便装和妻子、女儿在一市场吃饭时,看见两35岁左右的男子正在殴打一名妇女,立即赶过去劝阻,两名男子就对张刚拳打脚踢,将他打倒在地,他立刻拨打“110”,并和赶到的民警一起制止了事态的发展。

张刚平时工作认真踏实,乐于助人,秉公执法。

2003年他被省交警总队评为优秀民警;2007年被评为全省交警系统执法标兵。

孝老爱亲张巧珍,女,32岁,宜君县雷塬乡杨柳塬村人。

1997年丈夫被查明患有脊髓炎,下身全部瘫痪。

病灾击垮了丈夫的精神,脾气随之暴躁起来,打骂人、摔碗盆是常事。

张巧珍没有抱怨,毅然挑起照顾一家老小的重担,用善良温顺的语言开导丈夫,悉心照料丈夫治疗,每晚坚持给丈夫擦洗按摩,给丈夫讲故事,帮助丈夫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公婆随着年岁的增高体弱多病,照顾一家老小的重担落在了张巧珍一个人身上。

她只能白天把丈夫交给公婆照顾,忙完农活回来,既要照顾丈夫,又要伺候公婆。

在多难的生活面前,她从未放弃对女儿的教育。

女儿在他的影响之下,从小就乖巧懂事,给这个多难的家庭增添了几分希望与快乐。

孝老爱亲张永学,男,44岁,陕煤建司一处司机。

妻子远在黄陵店头上班,工作很辛苦,每月只有几天集中休息的时间。

作为家里唯一的晚辈,有父亲、母亲和岳母三位80多岁的老人需要张永学悉心照料。

其中83岁高龄的老父亲因长期操劳行动不便,80余岁的母亲因脑萎缩长期卧床,80多岁的岳母患有严重的风湿。

上班时,张永学努力工作;下班后忙得像个陀螺:

背着父亲去洗澡,照顾卧病在床的母亲,为岳母买菜做饭……出差在外他常说的一句话就是:

“不敢接家里的电话,生怕三位老人有不测。

”只要不出差,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为岳母做好可口的饭菜,周而复始从不间断。

他出差时找的临时家政经常抱怨:

“老太太一天不见他就不吃饭。

”身材高大的他时常在两个家之间是一路小跑……

敬业奉献张杨锁,男,45岁,宜君科学技术开发中心助理农艺师。

在县园艺站工作的9年时间里,他常年下乡开展苹果技术承包、示范、推广和培训,指导苹果基地建设,设计建设了宜君县第一座果品贮藏库。

95年到科技中心工作以来,主持完成了《核桃良种引进与推广》项目,引进优良新品种10多个,栽植5000余亩9万多株;推广了梨枣、骏枣、皇冠梨、银杏、大樱桃等13个果树优良新品种,累计栽植900多亩;先后举办果树培训班80多期,培训果树技术员11000多人次,编印发放各种宣传技术资料50多种4万余份;指导乡镇建成科技宣传长廊8个;4次参加了国家和省市科技进步考核材料起草,参与实施各级各种科技项目16个,发表技术稿件30余篇。

2001年,张杨锁荣获铜川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诚实守信张金合,男,46岁,铜川市陈家山煤矿职工。

张金合1997年9月下岗,开始了他依靠诚信经营的创业之路。

1998年他在销售中发现所进的300斤茶叶是假货,已变质,立即将假货交工商部门查处。

抗击”非典”期间,平时一包0.8元的食盐,有的商家竟上涨到2元,当时他将库存的17吨食盐没涨一分钱平价销售,从而赢得了信誉。

他为人善良,乐于奉献,先后给陕南水灾、汶川地震等灾区捐款4600元。

1998年至今,张金合多次被市消协评为“消费者信得过个体户”;被区上评为“诚信纳税户”;2007年被提名为“省再就业明星候选人”。

见义勇为张海潮,男,36岁,宜君县五里镇榆舍村支部书记。

2006年5月的一天,榆舍村少年张辉去福地湖游玩,返回时因骑车不慎掉入池中,张海潮得知后,带领村民急速赶到将张辉救出,并亲自送往五里镇医院进行救治。

同年10月,村民吴谋娃家的牛被宜白路上一辆急驶的汽车撞倒,肇事车辆逃逸,张海潮迅速报案,然后开车追赶,最终和交警队人员一同将肇事车截回。

2007年10月,一辆装运苹果的货车在榆舍坡不慎翻入沟壑,他得到消息立即用自家车将车上3位伤员及时送往县医院救治,并再三拒绝了伤员家属拿出的5000元谢礼。

2007年7月,榆舍村村民师小武驾驶自家三轮车拉运旧楼板,返村途中,车子故障侧翻于路边,父子四人被扣压在驾驶室内,他叫来帮手将他们救出,并出钱雇车迅速把伤员送往医院救治,因抢救及时,师小武父子四人均转危为安。

敬业奉献李云南,男,48岁,耀州区石柱乡马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

1999年9月任马咀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至今,致富不忘众乡亲,带领全村村民共同致富,全村工农业总产值由1999年的48.3万元增长到2007年的1650万元,翻了10番,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9年的700元增长到2007年的2580元,净增1880元。

他抢抓机遇,外引内联资金997.51万元(其中个人垫资562.8万元),带领村民实施移民搬迁;修建高标准基本农田、实现了节水浇灌;栽植生态经济林;建教学楼和年产20万吨水泥熟料生产企业等,使马咀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该村2005年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文明村;同年,李云南个人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06年7月荣获“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助人为乐李凤琴,女,39岁,宜君县城关一小教师。

她以育人为己任,无私帮助辍学学生。

学生段红军父亲患尿毒症,母亲患子宫癌失学,她坚持为该同学支付学费和伙食费,直至其初中毕业,并经常看望其家长,她还资助了吴钢、林凡等辍学学生重返校园。

她长期资扶特困户。

班上有一年逾七旬父母抱养的女生,家境贫寒,她每月从自己微薄的工资中拿出50元资助帮扶该家庭,并定期与丈夫带着女儿到其家里帮助干活;并自筹500元帮其建了一片花椒园,坚持帮扶到今。

她奉献爱心播美德。

学生魏林英患有智残,父母都是呆傻残疾人,经常受到一些调皮学生的耍弄。

她教育班上的学生要尊重、关心、帮助残疾的同学;还带领班上学生去魏林英家慰问帮扶,并使这一行动长期坚持下来,传承了一班又一班,帮扶了一家又一家。

助人为乐李俊花,女,64岁,市一建司退休女工。

李俊花,人称“热心老大妈”。

平日里她总是用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经常对贫困群众进行帮助和照顾。

老苗沟居民高文秀门前出现滑坡时,她积极带头组织人员进行修筑,并拿出了50元钱。

居民张素芳老人体弱多病,她经常为其买菜、买药,护送其到医院看病,并从家中拿出100元资助老人生活,还坚持每天给老人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直到老人去世。

在第一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一次性拿出1000元钱,作为党费上交给上级党组织;向雅安建设捐款200元,先后被四川《雅安日报》和《铜川日报》等媒体报道。

敬业奉献李秋莲,女,46岁,王益区红旗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

她带领支部一班人以党建为抓手,为社区的发展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社区党组织建设中成效明显。

率先在全市建立了党员服务中心,通过开展系列党建活动,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并创建成区级“社区党建示范点”,党建工作受到省、市、区领导的肯定。

在创建和谐文明社区方面初见成效。

积极组织实施“政策暖心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