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陕西西工大附中高三第七次适应性训练.docx
《高考陕西西工大附中高三第七次适应性训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陕西西工大附中高三第七次适应性训练.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陕西西工大附中高三第七次适应性训练
2014年高考(500)陕西西工大附中高三第七次适应性训练
高考模拟
2014-04-111708
陕西省西工大附中2014届高考第七次适应性训练
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国人对梅花的认识,有一个从实用到审美的发展过程。
《尚书·说命》记载:
“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可知盐和梅是当时饮食中的主要调味品:
盐主咸,梅主酸。
梅的果实不仅能食用,还可以制酱、酿酒,甚至还可以入药,有收敛止痢、解热、镇咳和驱蚊虫的功效。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人们才改变了写梅咏其“实”的传统,将梅作为一种“花”来欣赏。
到南朝刘宋,一种独立的诗歌品种──咏梅(花)诗正式出现。
后来沿唐及宋,咏梅花的诗不止千首。
南宋彭克一人竟写了300首梅花诗,南宋刘克庄也一人创作了123首咏梅诗和8首咏梅词,可见当时咏梅花诗之盛行,以至于有人埋怨诗人“弃实求花”是失了“梅真”。
那么,什么才是咏梅诗中的“梅真”呢?
诗人往往通过梅花形象的四大亮点──色、香、姿、韵,展现梅的多方面特征。
梅花色淡,不以艳胜。
宋卢梅坡《雪梅》曰: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诗人常常将雪与梅一并书写,以突出它的色淡。
梁简文帝《雪里不见梅花》:
“绝讶梅花晚,争来雪里窥。
”南宋杨万里更是将梅、雪浑融来写,创造了亦梅亦雪的绝妙诗境。
以雪衬梅,更显其清、洁、寒的特色。
宋张道洽《梅花》“质淡全身白,香寒到骨清”,正是此意。
骨清,香寒,质淡,是为梅色的内涵。
其次是梅花的香。
张道洽说:
“根老香全古,花疏格转清。
”梅花的香是“古香”,而“古”即是“雅”,不是贵妇人的艳抹浓妆,脂粉味太足令人生厌,而是在夜色中轻轻“浮动”的“清香”。
吕居仁《蜡梅》说:
“不将供俗鼻,愈更觉清香。
”这种清、淡之香,只有雅士方可共赏,那些俗客是没有资格享受的。
第三是梅花的姿。
北宋林逋可谓写梅姿的第一能手,他的“疏影横斜”几乎成了梅的代名词。
他还有两联诗写梅花的姿也同样有名,一联是“雪后园林才半树,水边篱落忽横枝”,另一联是“湖水倒窥疏影动,屋檐斜入一枝低”,均将梅树特有的姿态──老干、疏影、横枝写得入木三分。
树枝横斜自如,花期没有树叶,花朵干瘦色淡,这是上苍赋予梅的“天姿”,其他任何植物都无法相比。
有人认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两句“杏与桃李皆可用也”。
混淆了桃李与梅花的界限。
对此,苏东坡给予严厉的驳斥,认为“彼杏桃李者,影能疏乎?
香能暗乎?
繁秾之花又与月黄昏、水清浅有何交涉?
”结论是“但恐杏桃李不敢承担耳”,从而维护了梅花的崇高地位。
第四是梅花的韵。
范成大在《梅谱》中说“梅以韵胜,以格高”,从韵到格,就是陆游笔下梅花的形象特征所折射的高尚人格:
“人中商略谁堪比,千载夷齐伯仲间。
”(《梅》)陆游将梅花化为封建社会士人尊奉的清高守节的典型,作为物的梅花被彻底地虚化了,它完全变成了诗人申诉理想人格的一种符号和载体,因此清人潘德舆盛赞陆游的梅花诗“实能为此花写出性情气魄者”,挖掘到了梅花诗的神韵。
(节选自《梅花诗话》,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人对“梅”的认识经历了从注重其实用价值到注重其审美价值的发展过程。
B、“梅”在魏晋以前的功用主要是取其果实,供食用、调味、制酱、酿酒、入药,而不用于供人们欣赏花形。
C、魏晋南北朝时期,人们开始注重梅花的审美价值,进而创造了新的诗歌种类——咏梅诗。
D、即使在南宋咏梅花诗盛行之时,文人们依然注重梅花的实用价值,认为“弃实求花”是失了“梅真”。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梅花色淡,“雪”有清、白、寒的特色,因而诗人们在咏梅诗中将“梅”与“雪”结合吟咏,构成梅花“骨清”“香寒”“质淡”的特质。
B、梅花的香气以“清香”“冷淡”见长,与文人雅士的志趣暗合,俗客是欣赏不到的。
C、梅花的姿,在咏梅诗中除了写干瘦色淡的花朵,主要是描绘梅树的枝干,且以横斜疏瘦、老枝怪奇者为贵。
D、陆游的《梅》将梅花与伯夷、叔齐相联系,赋予梅花封建社会士人清高守节的特征,从而将梅花的品性上升为一种理想人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魏晋南北朝以前,写梅的诗重在写梅的果实而不专门歌咏其形;咏梅诗盛行后,为了避免落入“俗客”之流,文人们纷纷展现梅花“清香”、“冷淡”的香气特征。
B、针对某些混淆桃李与梅花界限的观点,苏轼给予了严厉的批评,由此可见在苏轼的审美观中桃李是无法与梅花相比的。
C、中国文人普遍推崇梅花的清淡雅致,为了突出其淡雅疏朗的特征,常常用“月黄昏”“水清浅”等意境来烘托强化。
D、梅以韵胜,以格高。
相比之下,林逋所重,在其韵,通过描画梅的外在特征写出梅的清神逸韵;陆游所重,在其格,突出梅花的清风亮节。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萧育字次君,少以父任为太子庶子。
元帝即位,为郎,病免,后为御史。
大将军王凤以育名父子,著才能,除为功曹,迁谒者,使匈奴副校尉。
后为茂陵令,会课,育第六。
而漆令郭舜殿,见责问,育为之请,扶风怒曰:
“君课第六,裁自脱,何暇欲为左右言?
”及罢出,传召茂陵令诣后曹,当以职事对。
育经出曹,书佐随牵育,育案佩刀曰:
“萧育杜陵男子,何诣曹也!
”遂趋出,欲去官。
明旦,诏召入,拜为司隶校尉。
育过扶风府门,官属掾史数百人拜谒车下。
后坐失大将军指免官。
复为中郎将使匈奴。
历冀州、青州两郡刺史,长水校尉,泰山太守,入守大鸿胪。
以鄠名贼梁子政阻山为害,久不伏辜,育为右扶风数月,尽诛子政等。
坐与定陵侯淳于长厚善免官。
哀帝时,南郡江中多盗贼,拜育为南郡太守。
上以育耆旧名臣,乃以三公使车载育入殿中受策,曰:
“南郡盗贼群辈为害,朕甚优之。
以太守威信素著,故委南郡太守,之官,其于为民除害,安元元而已,亡拘于小文。
”加赐黄金二十斤。
育至南郡,盗贼静。
病去官,起家复为光禄大夫、执金吾,以寿终于官。
育为人严猛尚威,居官数免,稀迁。
少与陈咸、朱博为友,著闻当世。
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语曰“萧、朱结绶,王、贡弹冠”,言其相荐达也。
始育与陈咸俱以公卿子显名,咸最先进,年十八为左曹,二十余御史中丞。
时,朱博尚为杜陵亭长,为咸、育所攀援,入王氏。
后遂并历刺史、郡守、相,及为九卿,而博先至将军上卿,历位多于咸、育,遂至丞相。
育与博后有隙,不能终,故世以交为难。
选自《汉书萧育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漆令郭舜殿 殿:
主持
B.见责问,育为之请 见:
被
C.以鄠名贼梁子政阻山为害,久不伏辜 辜:
罪
D.育与博后有隙,不能终 隙:
嫌隙
5.以下句子中,表明萧育为官有才能的一组是( )
①萧育字次君,少以父任为太子庶子 ②以太守威信素著,故委南郡太守
③育为右扶风数月,尽诛子政等 ④后为茂陵令,会课,育第六
⑤传召茂陵令诣后曹 ⑥育至南郡,盗贼静
A.①③⑥ B.②③⑥ C.②④⑤ D.①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育为漆县县令郭舜求情,结果遭到扶风太守的指责,说萧育才姑且脱身,还有什么资格替别人求情。
B.萧育不满意自已任后曹一职,想弃官而去,第二天,皇帝为了安抚他,任命他做了司隶校尉。
C.哀帝时候,江南多有盗贼,皇帝希望他能够为民除害,安抚百姓,不要拘于小节,并赏赐他黄金表示鼓励。
D.萧育为人威严勇猛,少有提升,他和陈咸,朱博是好朋友,互相举荐担任官职。
可是后来萧育和朱博有了矛盾,没有延续友谊,世人为之感叹。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官属掾史数百人拜谒车下。
后坐失大将军指免官。
(2)上以育耆旧名臣,乃以三公使车载育入殿中受策。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浣溪沙
李清照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①袅残烟,梦回山枕②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③,江梅已过柳生绵。
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
①沉水:
即沉水香,简称“沉香”。
②山枕:
两端隆起如山形的凹枕。
③斗草:
一种竞采百草、比赛优胜的游戏。
8、试分析全词的结构层次。
(5分)
9、末句“黄昏疏雨湿秋千”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抒发了怎样的心情?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 ; ,郁郁青青。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
(杜牧《赤壁》)
(3)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余不忍为此态也!
(屈原《离骚》)
乙 选考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在一个小镇的旅店里
贾平凹
两年前,我出差到陕南的阳平,在一个小镇的旅店里,遇见过一个小女孩;从此再也不敢忘却,慢慢自重起我这做大人的身份了。
那一天,我钻了六十里山路,赶到阳平的时候,已经黄昏了,就歇在镇南的旅店里。
这个旅店很小,五排小平房;我的房间就在最后一排的东头,窗外正好是几株苹果树,果子结得很繁,枝条一直伸到窗台,在房里伸手便能摘下来。
我进去的时候,房间里是空空的,临窗的那个床上,堆放着几个装得很好的提包,一个小女孩就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地看着窗外的果树。
听见我进来的响声,她回过头来,静静地看着我。
她眼睛很大,鼻子却又小又翘,是一张十分生动的脸面,我立即就喜欢起来了。
“你是谁的孩子?
”我说。
“妈妈的孩子。
”
我笑了,愈觉得孩子的可爱,去按她的鼻子,她却挡了我的手,问我是住店的吗,说她的妈妈在这里住了两天,妈妈到车站买票去了,准备晚上去汉中呢。
“你真乖,”我说,“怎么不到院子去玩玩呢?
”
“妈妈让我就坐在床上数那苹果哩,说数清了,她就回来了。
”
她向我指指窗外的那棵苹果树。
那满树的果子,虽然并没有熟足,却都呈着白灰色,上面似乎都噙着露珠儿。
我走得口干肚饥的,一股馋馋的酸水儿就泛了上来,耳朵下分明感觉到了两个小坑了。
“这苹果一定好吃。
你数了多少了呢?
”
“我老数,老数不准,一遍和一遍数的不投呢。
”
“你没有摘个吃吧?
”我笑着说。
“怎么能吃呢?
你瞧那个牌子,妈妈说那上面写着有毒的。
”
原来那树干上挂了一个小木牌,上面写道:
“喷过农药,吃者小心中毒!
”我笑了:
这一种牌子,常常是树主人搞的花招,他们害怕孩子们乱摘,才想出这么个绝法儿来的。
“那是没有毒的。
”我给她解释说。
“有毒!
”她却认真的说。
“那牌子是假的。
”
“真的!
”她很坚决,不满地反驳我。
我觉得孩子毕竟是孩子!
就一伸手摘下了一颗,自个先咬着吃了,果然十分爽口。
我让她吃,她摇摇头,却一眼一眼盯着我吃,等我吃完了,在那里收拾我的床铺,她突然问我:
“你怎么没有毒死呢?
”
我哈哈地笑了起来,给她做着得意的鬼脸儿,就去打了一盆热水来,开始漱洗。
我洗得很仔细,洗过了就梳头,搽“面友”。
一边唠唠叨叨骂着这地方肮脏。
末了,就又洗起了脚。
但是,我却没有带擦脚布,拿洗脸手巾擦时,又放了下来,就爬上床去,